CN112118148A - 存储介质和分组分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存储介质和分组分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18148A
CN112118148A CN202010348921.2A CN202010348921A CN112118148A CN 112118148 A CN112118148 A CN 112118148A CN 202010348921 A CN202010348921 A CN 202010348921A CN 112118148 A CN112118148 A CN 1121181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period
list
informa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4892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饭塚史之
上野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1181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181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4Processing captured monitoring data, e.g. for logfil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7Generation of reports using time frame repor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存储介质和分组分析设备。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处理的分组分析程序,该处理包括:获取在节点之间传递的分组,基于分组在属于进行中的连接的开始时间的预定时间范围中的每一个内将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并且基于分组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移除终止的连接的通信信息,以及在与时间范围之中的一个时间范围相对应的周期内分析终止的连接的通信质量,并且分析与即使在将连接的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之后周期已经经过预定次数或更多次时仍然存在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存储介质和分组分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组分析程序和分组分析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使用包括各种设备的信息处理系统。这些设备经由网络、预定线缆等彼此连接并彼此通信。存在作为用于在网络上分组和传输数据的协议的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协议(TCP/IP)。
在这种情况下,考虑收集经由网络发送和接收的分组,并且基于分组来测量通信质量。例如,提出了一种通信质量测量设备,该设备用于以连接为单位将所捕获的分组的类型和到达时间作为属性信息管理。所提出的通信质量测量设备从所捕获的分组中提取客户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将该位置信息添加至属性信息,并且针对每个连接(coupling)在每个分组的属性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基于位置信息的位置来分析客户端设备的通信质量。
提出了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该无线电通信系统在存在不同大小和不同频率(频带)的小区的异构网络环境中选择频带。在所提出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即使在实际无线电资源利用率高的状态下,也基于由应用请求的无线电资源量来执行不同频率之间的切换(HO)。因此,校正了针对频带请求的资源量的偏差,并且改善了由于密集使用应用而降低的体验质量(QoE)(例如,用户体验的作为IP电话服务、视频分发等的服务的服务质量)。
例如,公开了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第2012-191440号、日本公开特许公报第2017-92762号等作为相关技术。
发明内容
如上所述,用于分析分组的设备基于在节点之间传递的分组来分析网络的通信质量。近年来,在某些情况下执行对每种服务的通信质量的分析,而不是针对每个单独分组的通信质量的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考虑一种方法,该方法使用于分析分组的设备以预定周期(统计周期)针对从用户发起的访问(例如,节点之间的连接)已经完成的服务来聚合用于在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时间段、节点中用于处理的时间段等,并分析通信质量。然而,在该方法中,当长时间连续地执行节点之间的通信并且进行服务访问时,存在如下问题:在一些情况下节点之间的连接未终止且并非长时间执行通信质量的分析。
根据一方面,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分析在连续的统计周期中连续建立的连接的通信质量的分组分析程序和分组分析设备。
根据实施方式的一方面,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处理的分组分析程序,该处理包括:获取在节点之间传递的分组,基于分组在属于进行中的连接的开始时间的预定时间范围中的每一个内将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并且基于分组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移除终止的连接的通信信息,以及在与时间范围之中的一个时间范围相对应的周期内分析终止的连接的通信质量,并且分析与即使在将连接的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之后周期已经经过预定次数或更多次时仍然存在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组分析设备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3是示出监测设备的硬件示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服务响应时间的分解的示例的图;
图5是示出服务响应时间的聚合的示例的图;
图6A是示出分组的IP报头(header)的示例的图;
图6B是示出分组的TCP报头的示例的图;
图6C是示出分组的UDP报头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监测设备的功能的示例的框图;
图8是示出连接管理表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进行中的连接列表的示例的图;
图12是示出中间输出列表的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由监测设备进行的经历的延迟测量的流程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分组获取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统计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第一比较例(第一部分)的图;
图17是示出第一比较例(第二部分)的图;
图18是示出第二比较例(第一部分)的图;
图19是示出第二比较例(第二部分)的图;
图2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监测设备的功能的示例的框图;
图21是示出更新得分模式表的示例的图;
图22是示出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示例的图;
图23是示出影响水平的计算的示例的图;
图24是示出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的分布的示例的图;
图25是示出更新得分模式表的更新的示例的图;
图26是示出分组获取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7是示出统计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图28是示出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连接的选择的示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29是示出更新得分模式的改变的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来描述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描述了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组分析设备的图。
分组分析设备10经由网络50连接至节点20、30和40。分组分析设备10从网络50获取在两个节点之间(或在节点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并且测量节点之间的通信的质量。例如,属于网络50的中继设备复制在节点之间传递的分组,并向分组分析设备10发送复制的分组,并且分组分析设备10接收复制的分组,从而获取分组。
分组分析设备10包括存储单元11和处理单元12。存储单元11可以是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设备例如硬盘驱动器(HDD)或闪存。处理单元12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处理单元12可以是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处理器”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的集合(多处理器)。
存储单元11存储由分组分析设备10获取的分组。可以将指示获取分组的时间(获取时间)的时间戳添加至分组。存储单元11存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记录了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存储单元11存储中间输出列表L2。在中间输出列表L2中,记录了与进行中的连接之中的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连接有关的通信信息。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和中间输出列表L2中的每一个是具有列表结构的数据。在每个列表结构中,多个列表元素通过指针相互连接。
处理单元12获取在节点之间传递的分组,并且使该分组存储在存储单元11中。处理单元12可以将获取时间添加至所获取的分组。
例如,根据TCP,通过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SYN分组的传输来建立连接。根据TCP,通过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FIN分组或RST分组的传输来取消(或终止)连接。因此,处理单元12可以通过检测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SYN分组(或者节点之间的包括SYN分组的一系列分组的组)来检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的建立。处理单元12可以通过检测从第一节点到第二节点的FIN或RST分组(或者节点之间的包括FIN或RST分组的一系列分组的组)来检测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连接的终止。连接例如由彼此通信的节点的IP地址、端口号和协议号来标识。彼此通信的节点的IP地址、端口号和协议号的信息存储在分组的报头中。
处理单元12基于所获取的分组针对连接的开始时间所属的预定时间范围中的每一个将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记录了与进行中的连接有关的通信信息。处理单元12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移除已经终止的连接的通信信息。然而,即使在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移除了通信信息的情况下,通信信息的细节仍保留在存储单元11中以用于分析通信质量。
处理单元12以对应于时间范围的周期来分析终止的连接的通信质量。单个时间范围的长度对应于周期。例如,待分析的连接在前一时间范围内终止。处理单元12延缓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存在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的分析,直至在将连接的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之后该周期以对应于时间范围的周期连续重复预定次数N次。N为1或大于1的整数。
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包括针对相应预定时间范围的子列表。1个子列表的顶部元素由索引标识。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示例中,索引为“0”、“1”和“2”。在这种情况下,属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子列表的数目为3。属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子列表的数目是基于在分析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质量之前在连续建立连接的状态下与时间范围相对应的周期T(统计周期T)已经连续重复的次数来确定的。例如,基于预定次数N来确定子列表的数目。例如,子列表的数目是N+1。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预定次数N=2,并且子列表的数目=2+1=3。
当子列表的数目为3时,在每3个周期中重复应用作为连接的信息添加至的目的地的子列表。当在某个时间范围内已添加至子列表的连接的信息在相应的3个周期中应用子列表之后仍保留在子列表中时,连接(连接的信息)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存在一定时间段,其中,连接被持续建立达该时间段,并且在该时间段内周期T连续重复了预定次数N+1次或更多次。当在相应的3个周期中应用子列表时,处理单元12将仍保留在与从相应的3个周期中应用子列表的时间开始的时间范围相关联的子列表中的连接的信息迁移至中间输出列表L2,并且将该连接视为当在相应的3个周期中应用子列表时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
例如,图1示出了指示由处理单元12观察连接C1、C2和C3的示例的时序图F1。在时序图F1中,从左侧到右侧的方向是正的时间方向。时间t0、t1、t2、t3、t4、t5和t6指示时序图F1中的时间。“时间”可以被认为指示某个时间点,或者可以被认为指示包括该时间点的相对短的时间范围。
时间t0、t2、t4和t6是分析通信质量的时间。分析以固定间隔执行,每个固定间隔对应于周期T。时间范围Δt1从时间t0至时间t2。时间范围Δt2从时间t2至时间t4。时间范围Δt3从时间t4至时间t6。时间范围Δt1、Δt2和Δt3的每个长度对应于周期T。
例如,时间范围Δt1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0”相关联。时间范围Δt2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1”相关联。时间范围Δt3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2”相关联。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由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子列表在每3个周期中被重复应用,所以时间范围Δt3紧之后的时间范围(从时间t6开始与周期T长度相同的时间范围)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0”相关联。此后,类似地,在以索引“1”、“2”、“0”、“1”、...的顺序重复设置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时,与周期T长度相同的后续时间范围可以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1”、“2”、“0”、“1”、...相关联。
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指针P1用于管理与当前时间范围相关联的索引。指针P1是指示与当前时间范围相关联的索引的信息。例如,指针P1在时间范围Δt1中指示索引“0”。指针P1在时间范围Δt2中指示索引“1”。指针P1在时间范围Δt3中指示索引“2”。指针P1在时间范围Δt3紧之后的时间范围中指示索引“0”。
这种情况假设在时间t0之前不存在观察到的连接。在时间t0处,处理单元12将指针P1的指向目的地设置为索引“0”。在时间t0之前,不存在观察到的连接,因此中间输出列表L2为“空”。“空”指示未登记列表元素。在时间t0处,处理单元12不分析通信质量。
例如,在时间范围Δt1中,处理单元12检测到已经新建立了连接C1和C2。然后,处理单元12将连接C1和C2的通信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的与时间范围Δt1相关联的索引“0”的子列表。例如,在属于时间范围Δt1的时间t1处,连接C1和C2的通信信息已经被登记在索引“0”的子列表中。“通信信息”例如是用于分析有关连接的通信质量的信息,并且可以包括与连接有关的两个节点的IP地址、端口号等的通信标识信息和数据传送时段、重传时段等的测量信息。通信标识信息是通信流(连接)的标识信息,并且包括例如以下5个信息项(5个元组)的组合。这5个信息项是源IP地址(源IP)、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IP)、源端口号(源端口)、目的地端口号(目的地端口)和协议(Protocol(协议))。可替选地,“通信信息”可以是指示包括在存储单元11中并且存储通信标识信息、测量信息等的存储区域的地址。时间t1处的中间输出列表L2为“空”。
在时间范围Δt1中,连接C1终止。在检测到连接C1的终止时,处理单元12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0”的子列表中移除连接C1的信息。与连接C1有关的两个节点的IP地址、端口号等的通信标识信息以及数据传送时段、重传时段等的测量信息被保存在存储单元11中作为在时间范围Δt1中终止的连接C1的通信信息。
在时间t2处,处理单元12将指针Pl的指向目的地设置为索引“1”。在时间t2处,中间输出列表L2为“空”。处理单元12分析与在时间范围Δt1中终止的连接C1有关的通信质量,并输出分析的结果。在时间t2处,连接C2未终止。因此,在时间t2处,处理单元12不分析与连接C2有关的通信质量。
在时间范围Δt2中,处理单元12检测到新建立了连接C3。然后,处理单元12将连接C3的通信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的与时间范围Δt2相关联的索引“1”的子列表。例如,在属于时间范围Δt2的时间t3处,已经在索引“0”的子列表中登记了连接C2的通信信息,并且已经在索引“1”的子列表中登记了连接C3的通信信息。时间t3处的中间输出列表L2为“空”。
在时间t4处,处理单元12将指针Pl的指向目的地设置为索引“2”。在时间t4处,中间输出列表L2为“空”。在时间t4处,连接C2和C3未终止。因此,在时间t4处,处理单元12不分析与连接C2和C3有关的通信质量。
在时间范围Δt3中,连接C3终止。在检测到连接C3的终止时,处理单元12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1”的子列表中移除连接C3的信息。与连接C3有关的两个节点的IP地址、端口号等的通信标识信息以及数据传送时段、重传时段等的测量信息被保存在存储单元11中作为在时间范围Δt3中终止的连接C3的通信信息。例如,在属于时间范围Δt3并且在移除之后的时间t5处,已经在索引“0”的子列表中登记了连接C2的通信信息。时间t5处的中间输出列表L2为“空”。
在时间t6处,处理单元12分析与在时间范围Δt3中终止的连接C3有关的通信质量,并输出分析的结果。
在时间t6处,处理单元12将指针P1的指向目的地设置为索引“0”。在这种情况下,连接C2的通信信息登记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0”中。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12确定在连续建立连接C2的状态下周期T已经连续重复了3次(=预定次数N+1)。然后,处理单元12将登记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索引“0”的子列表中的连接C2的通信的信息添加至中间输出列表L2。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单元12从索引“0”的子列表中移除连接C2的通信信息。然后,在时间t6处,处理单元12基于中间输出列表L2分析连接C2的通信质量。处理单元12输出分析连接C2的通信质量的结果。当连接C2终止时,中间输出列表L2中的连接C2的通信信息被删除。
连接C2的通信信息保留在中间输出列表L2中直至连接C2终止。因此,在连续建立连接C2的时间期间,每当达到统计周期时,处理单元12就输出分析连接C2的通信质量的结果。
因此,可以分析在连续统计周期中连续建立的连接的通信质量。
特别地,与要分析在每个统计周期中连续建立的所有连接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将在统计周期已连续重复预定次数(例如2次)或更多次的时间段内连续建立的连接视为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来减轻分组分析设备10的负荷。例如,尽管考虑要分析在每个统计周期中连续建立的所有连接,但是分组分析设备10容易变得具有高负荷。在这种情况下,分组分析设备10不能在下一统计周期之前完成分析的可能性增加,并且识别最新的通信状态可能花费时间。因此,分组分析设备10可以将在统计周期已连续重复预定次数或更多次的时间段内连续建立的连接视为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因此,分组分析设备10可以减轻分组分析设备10的负荷,抑制分析的延迟,并且快速地识别最新的通信状态。
由于分组分析设备10确定在将每个连接的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之后统计周期是否已经经过预定次数或更多次就足够了,所以分组分析设备10可以快速地确定待分析的目标。例如,考虑以下内容:在连接的开始(建立)之后经过的时间被测量并且与阈值进行比较等,将分析在比阈值更长的时间段内连续建立的连接。然而,在该方法中,随着连接的数目的增加,用于连接被连续建立的经过时间段的测量以及与阈值的比较的处理成本增加,并且确定待分析的目标花费时间。另一方面,如上所描述的,与测量连接被连续建立的经过时间段并将所述时间段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方法相比,分组分析设备10使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更快地确定待分析的目标。
存储单元11还可以存储指示针对连接测量的测量项的延迟时间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水平的影响水平信息以及指示前一时间范围内的测量项是否已被更新的更新管理信息。例如,处理单元12将测量项的更新记录在更新管理信息中。考虑用于测量作为通信质量的用户经历的延迟时间的用于在节点之间进行数据传送的数据传送时段、用于在节点中进行处理的时间段等作为测量项。即使在将连接的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之后周期T已经经过了预定次数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基于影响水平信息和更新管理信息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存在的多个连接之中选择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连接。通过执行该操作,可以从进行中的连接之中适当地选择这样的连接作为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已针对该连接测量了对通信质量有很大影响的测量项。与要分析作为待分析的候选的所有多个进行中的连接的情况相比,可以进一步减轻分组分析设备10的处理负荷。
作为示例,处理单元12基于影响水平信息和更新管理信息计算针对每个连接的更新的测量项的影响水平之和。然后,处理单元12可以使作为待分析的候选的多个连接之中的影响水平之和最大的连接优先化,并且选择经优先化的连接作为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
处理单元12可以基于测量项的延迟时间的过去测量值的分布来计算基于该分布的统计值,并且基于该统计值来校正影响水平信息中的测量项的影响水平。例如,每个测量项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水平可以变化。作为示例,在考虑将某个节点的处理时段作为测量项的情况下,随着处理时段增加,处理时段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水平也增加。当根据测量测量项的结果该测量项的过去测量值趋于增加时,处理单元12增加所涉及的测量项的影响水平。当测量值趋于减小时,处理单元12减小所涉及的测量项的影响水平。因此,可以基于每个节点的当前服务提供状态来更新影响水平,并且从作为待分析的候选的多个进行中的连接之中适当地选择要实际分析的连接。
处理单元12可以估计用于终止的连接的通信质量的第一分析的时间段tx。处理单元12可以基于时间段tx和周期T确定在作为待分析的候选的多个进行中的连接之中要实际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连接的数目。例如,处理单元12可以确定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连接的数目,使得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中存在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的第一分析和第二分析在下一周期内完成。例如,处理单元12可以通过将通过从周期T减去时间段tx获得的时间段除以用于分析每个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质量的处理的时间段(例如,从结果获得的时间段)来确定要经受第二分析的连接的数目。因此,可以在下一周期内完成第一分析和第二分析,并且分析结果的输出的延迟比周期T短。因此,用户可以快速地识别针对每个周期的分析结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描述第二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例的图。
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监测设备100、客户端设备200、200a、...以及服务器300、300a、...。监测设备100、客户端设备200、200a、...以及服务器300、300a、...连接至交换机51。使用TCP/IP作为用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通信协议。
交换机51是中继要在客户端设备200、200a、...与服务器300、300a、...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的中继设备。交换机51对分组执行镜像。例如,交换机51复制在客户端设备200、200a、...与服务器300、300a、...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并将复制的分组发送至监测设备100。
监测设备100是监测客户端设备200、200a、...与服务器300、300a、...之间的通信并分析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质量的服务器计算机。监测设备100接收由交换机51复制的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分组,从而收集分组(分组捕获)。监测设备100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分组分析设备10的示例。
客户端设备200、200a、...是由用户操作的客户端计算机。用户操作客户端设备200、200a、...以使用由服务器300、300a、...提供的各种服务。客户端设备200、200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点20、30和40的示例。
服务器300、300a、...是提供预定服务的服务器计算机。服务器300、300a、...响应于来自客户端设备200、200a、...的访问而与客户端设备200、200a、...通信关于服务的数据。服务器300、300a、...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节点20、30和40的示例。
客户端设备200、200a、...与服务器300、300a、...之间的通信以连接为单位进行区分。在由监测设备100进行的通信质量分析中,执行经历的延迟测量。经历的延迟测量是测量用户经历的延迟的方法,并且针对每个连接测量从开始访问服务到结束访问服务的时间段。监测设备100提供减轻与经历的延迟测量相关联的分析处理的负荷的功能。
监测设备100测量指示网络(NW)的网络(NW)质量的指标(丢失的分组数、往返时间(RTT)和吞吐量)以及经历的延迟测量。
图3是示出监测设备的硬件示例的框图。
监测设备100包括CPU 101、RAM 102、HDD 103、输出接口(IF)104、输入IF 105、介质读取器106以及通信IF 107。CPU 101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处理单元12。RAM 102或HDD 103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存储单元11。
CPU 101是执行程序命令的处理器。CPU 101将存储在HDD 103中的程序的一部分或全部以及存储在HDD 103中的数据加载至RAM 102中,并执行该程序。CPU 101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核。监测设备100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稍后描述的处理可以由多个处理器或多个处理器核并行执行。在一些情况下,多个处理器的集合被称为“多处理器”或仅被称为“处理器”。
RAM 102是用于临时存储要由CPU 101执行的程序和要由CPU 101使用以执行计算的数据的易失性半导体存储器。监测设备100可以包括除RAM以外的一类存储器,并且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
HDD 103是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其存储包括操作系统(OS)、中间件、应用软件等的软件程序以及数据。监测设备100可以包括包含闪存、固态驱动器(SSD)等的其他类型的存储设备,并且可以包括多个非易失性存储设备。
输出IF 104根据来自CPU 101的命令向与监测设备100连接的显示器111输出图像。可以使用作为阴极射线管(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电致发光(OEL)显示器等的任意类型的显示器作为显示器111。
输入IF 105从连接至监测设备100的输入设备112获取输入信号,并将该输入信号输出至CPU 101。可以使用作为鼠标、触摸面板、触摸垫、轨迹球等的指向设备、键盘、遥控器、按钮开关等作为输入设备112。多种类型的输入设备可以连接至监测设备100。
介质读取器106是读取存储在存储介质113中的程序和存储在存储介质113中的数据的读取设备。例如,可以使用磁盘、光盘、磁光(MO)盘、半导体存储器等作为存储介质113。磁盘可以是软盘(FD)、HDD等。光盘可以是致密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等。
例如,介质读取器106将从存储介质113读取的程序和从存储介质113读取的数据复制到作为RAM 102、HDD 103等的另一存储介质中。例如,所读取的程序由CPU 101执行。存储介质113可以是便携式存储介质,并且在某些情况下用于分发程序和数据。在某些情况下,将存储介质113和HDD 103称为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通信IF 107是连接至交换机51并通过交换机51与另一计算机通信的接口。例如,通信IF 107连接至交换机51和线缆。
客户端设备200、200a、...和服务器300、300a、...由与监测设备100相同的硬件实现。
下面的描述主要集中于客户端设备200和服务器300,但是也适用于客户端设备200a、...和服务器300a。
图4是示出服务响应时间的分解的示例的图。
与由客户端设备200对服务器300的服务访问有关的服务响应时间包括服务器处理时段ta和tc、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tb、传送时段td和tf以及重传时段te。
服务器处理时段ta和tc是响应于来自客户端设备200的用户请求而在服务器300中执行的处理的时间段。服务器处理时段ta和tc是从服务器300从客户端设备200接收到用户请求开始至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开始传送数据的时间段。
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tb是在客户端设备200中对来自服务器300的数据执行的处理的时间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tb是从客户端设备200从服务器300接收到数据开始至从客户端设备200向服务器300开始传输下一用户请求的时间段。
传送时段td和tf是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传送数据的时间段。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中,不仅可以将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传送数据的时间段聚合为传送时段,而且可以将从客户端设备200向服务器300传送数据的时间段聚合为传送时段。传送时段不包括在数据传送失败时执行的数据重传的时间段(重传时段)。
重传时段te是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重传数据的时间段。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中,不仅可以将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重传数据的时间段聚合为重传时段,而且可以将从客户端设备200向服务器300重传数据的时间段聚合为重传时段。
图G1举例说明了服务响应时间的分解。图G1的纵坐标指示响应时间。图G1的横坐标指示客户端设备200和服务器300的组合。服务响应时间是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传送时段以及重传时段之和,传送时段和重传时段在客户端设备200与服务器300之间测量。其中,传送时段和重传时段是由NW质量引起的延迟。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中,可以将由NW质量引起的延迟和由服务器处理和客户端设备处理引起的延迟彼此区分并进行测量。
图5是示出服务响应时间的聚合的示例的图。
监测设备100获取由客户端设备200和服务器300发送和接收的分组的副本,并且分析所述分组,从而测量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传送时段和重传时段。
序列F11指示客户端设备200与服务器300之间的连接的示例。该连接基于从客户端设备200到服务器300的SYN分组开始,并且基于从客户端设备200到服务器300的FIN分组或从客户端设备200到服务器300的RST分组终止。在这种情况下,服务响应时间例如是监测设备100检测到SYN分组的时间与监测设备100检测到FIN分组的前一分组或RST分组的前一分组的时间之间的差。
序列F12指示监测设备100针对序列F11观察到的响应时间的详细分解的示例。
监测设备100根据以下时间之间的差来测量服务器处理时段ts_p:由监测设备100获取到从客户端设备200向服务器300发送的分组的时间;以及由监测设备100获取到在从客户端设备200发送的分组之后的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发送的分组的时间。
监测设备100根据以下时间之间的差来测量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tc_p:由监测设备100获取到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发送的分组的时间;以及由监测设备100获取到在从服务器300发送的分组之后的从客户端设备200向服务器300发送的分组的时间。
监测设备100根据由监测设备100获取到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连续发送的多个分组的时间之间的差(传输间隔)来测量服务器300的数据传输间隔ts_d。
监测设备100根据由监测设备100获取到从客户端设备200向服务器300连续发送的多个分组的时间之间的差(传输间隔)来测量客户端设备200的数据传送时段tc_d。
监测设备100根据以下时间之间的差来计算重传时段tr:由监测设备100获取到用于从客户端设备200向服务器300重传的分组(客户端设备200未从服务器300适当地接收到确认的分组)的时间;以及由监测设备100获取到实际重传的(进行中的连接列表L1的)分组的时间。监测设备100以相同的方式计算用于从服务器300向客户端设备200重传的重传时段tr。
图G2指示由监测设备100执行的针对客户端设备200和服务器300的组合的响应时间的详细聚合的示例。响应时间的详细聚合指示由监测设备100针对客户端设备200和服务器300的组合来测量服务响应时间的结果。服务响应时间包括服务器处理时段T1、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T2、传送时段T3以及重传时段T4。
服务器处理时段T1是由监测设备100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测量的服务器处理时段ts_p的总和。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T2是由监测设备100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测量的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tc_p的总和。传送时段T3是由监测设备100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测量的数据传送时段tc_d和ts_d的总和。重传时段T4是由监测设备100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测量的重传时段tr的总和。
图6A、图6B和图6C是示出分组的报头的示例的图。
图6A例示了IP报头61(IP版本4(IPv4)的报头)。图6B例示了TCP报头62。图6C例示了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报头63。
IP报头61包括用于协议、源IP地址和目的地IP地址的字段。协议是标识上层协议(TCP、UDP等)的协议号的信息(8位)。源IP地址是分组的源设备的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是分组的目的地设备的IP地址。“数据”区域对应于根据上层协议要处理的数据区域,并且被称为有效负荷(payload)。
TCP报头62包括用于源端口号和目的地端口号的字段。源端口号是与分组的源设备中已经处理了分组的应用程序相对应的信息。目的地端口号是与分组的目的地设备中将处理该分组的应用程序相对应的信息。
UDP报头63包括用于源端口号和目的地端口号的字段。源端口号和目的地端口号的细节与TCP报头62中的源端口号和目的地端口号的细节相同。
基于建立连接的设备、与应用相关联的IP地址以及端口号的组合来区分连接。如上所述,可以基于SYN分组和FIN分组或RST分组来识别根据作为连接类型协议的TCP的连接的建立(开始)和终止。也可以根据作为非连接类型协议的UDP通过分组分析来跟踪一系列通信单元(为方便起见,称为连接)。例如,在从具有源端口号的特定源设备向具有目的地端口号的目的地设备发送UDP分组之后,可以在限定的时间段内从具有源端口号的同一源设备向具有目的地端口号的同一目的地设备连续发送UDP分组。在这种情况下,认为监测设备100将连续发送的多个UDP分组分类为同一连接。然而,监测设备100可以使用另一方法来识别根据UDP的连接。
图7是示出监测设备的功能的示例的框图。
监测设备100包括存储单元120、分组信息提取器150、层4(L4)分析器160、统计处理单元170以及统计信息输出单元180。存储单元120是使用RAM 102的存储区域或HDD 103的存储区域来实现的。分组信息提取器150、L4分析器160、统计处理单元170以及统计信息输出单元180是通过使CPU 101执行存储在RAM 102中的分组分析程序来实现的。图7还示出了输出IF 104和通信IF 107以阐明配置之间的关系。
存储单元120存储将用于由L4分析器160和统计处理单元170执行的处理的数据。存储单元120包括共享存储器121和连接管理表122。
共享存储器121是RAM 102的预定存储区域。共享存储器121能够由L4分析器160和统计处理单元170同时并行地访问。共享存储器121包括分析平面(plane)130和统计平面140。
分析平面130针对每个连接保存指示已经基于捕获的分组测量的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传送时段、重传时段等的测量信息。
统计平面140保存指示要在每个统计周期中用于统计处理的测量信息的输出信息以及统计处理的结果。在统计处理中,针对每个连接聚合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传送时段以及重传时段的测量信息(例如,当测量项的测量值为输出格式时,图5中例示的响应时间通过对测量项等的测量值求和来计算)。在统计处理中,在一些情况下,针对多个连接来聚合针对每个连接聚合的测量信息。预先在监测设备100中设置统计周期。例如,统计周期为60秒。然而,统计周期可以短于60秒,或者可以长于60秒。与经历的延迟测量有关的“统计处理”对应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通信质量分析。
分析平面130包括NW分析平面131、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以及中间输出列表134。
NW分析平面131保存NW质量的测量信息。NW质量的测量信息是发送和接收的数据的字节数、分组数、丢失的分组数以及RTT的信息。
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保存用于经历的延迟测量的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传送时段以及重传时段的测量信息。
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保存当前进行中(未终止)的连接的信息。
中间输出列表134保存进行中的连接之中的在当前统计处理时要经受统计处理的连接的信息(连接信息)。
统计平面140包括NW统计平面141和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142。
NW统计平面141保存与NW质量有关并且将用于对NW质量执行的统计处理的测量信息以及指示对NW质量执行统计处理的结果的输出信息。NW质量的输出信息例如通过聚合属于子网的所有连接而获得,并且包括针对每个子网的字节数、分组数、丢失的分组数以及RTT的信息。
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142保存要用于经历的延迟测量的测量信息以及指示经历的延迟测量中的统计处理的结果的输出信息。经历的延迟测量的输出信息例如是通过将与每个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测量有关的测量项的聚合结果与连接信息进行组合而获得(并且可以包括根据测量项的总和计算出的响应时间)的输出格式的信息。可替选地,如上所述,当在统计处理中对多个连接执行聚合时,经历的延迟测量的输出信息可以包括已针对多个连接聚合的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传送时段和重传时段的信息。
连接管理表122是用于管理基于所捕获的分组检测到的连接信息的表。连接管理表122由L4分析器160更新,并由统计处理单元170参考。
分组信息提取器150经由通信IF 107获取在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分组。分组信息提取器150提取包括在所获取的分组的报头61、所获取的分组的TCP报头62或所获取的分组的UDP报头63中的IP地址、端口号等的信息,并且生成分组信息。分组信息包括已从分组中提取的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号以及协议号。分组信息包括由分组信息提取器150给出的分组的获取时间(时间戳)的信息。
L4分析器160基于由分组信息提取器150提取的分组信息将与所涉及的分组相对应的连接信息登记在连接管理表122中。L4分析器160基于分组信息生成关于NW质量的NW质量测量信息(如上所述的字节数、分组数、丢失的分组数和RTT)。NW质量测量信息存储在NW分析平面131中。L4分析器160包括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
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基于由分组信息提取器150提取的分组信息生成关于经历的延迟测量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或如上所述的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传送时段、重传时段等)。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存储在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中。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包括列表控制器161a。列表控制器161a更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
在每个预定统计周期的时间处,统计处理单元170将存储在NW分析平面131中的NW质量测量信息迁移至NW统计平面141(或交换NW分析平面131和NW统计平面141),并且基于NW质量测量信息执行统计处理。然后,统计处理单元170基于NW质量测量信息生成作为统计处理的结果的NW质量输出信息。
在每个统计周期的时间处,统计处理单元170将存储在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中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迁移至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142,并且基于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执行统计处理。然后,统计处理单元170基于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生成作为统计处理的结果的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统计处理单元170包括列表控制器171。
在对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执行的统计处理中,统计处理单元170通常将在从前一统计处理至当前统计处理的时间范围内已终止的连接视为要处理的目标。例如,统计处理单元170通常从经历的延迟测量中要经受统计处理的目标中移除当前统计处理时进行中的连接。然而,统计处理单元170将在中间输出列表134中登记的连接视为要处理的目标,即使在当前统计处理时正在建立该连接。
列表控制器171在每个统计周期中更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和中间输出列表134。由于列表控制器171向中间输出列表134添加即使在将连接的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之后统计周期已经经过了预定次数N次或更多次的情况下仍保留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的连接的信息,因此列表控制器171将该连接视为要经受统计处理的目标。预定次数N是1或大于1的整数并且由系统管理员预先设置。
统计处理单元170执行NW质量的统计处理,而不管在当前统计处理时所涉及的连接是否已经终止。这是由于以下事实:由于在NW质量的统计处理中已知网络路径之间或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NW质量就足够了,因此不考虑针对每个连接的聚合(例如,这是由于已知每单位时间聚合的统计结果就足够了的事实)。
在由统计处理单元170进行的统计处理中,在每次统计处理时,已经由L4分析器160写入分析平面130的NW质量测量信息和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被读入统计平面140,并且与连接信息等一起以输出格式输出。然而,统计处理单元170可以进一步执行以下处理。
首先,统计处理单元170可以压缩输出信息。例如,当针对每个连接输出分析结果(统计处理结果)时,输出量可能太大,因此统计处理单元170在统计处理中在目标时间段内一次统一输出多个连接的输出信息。例如,考虑统计处理单元170统一处理仅源端口不同(这是由于当多次访问同一服务时在许多情况下仅源端口不同的事实)的连接(其具有相同的源IP地址、相同的目的地IP地址、相同的协议号和相同的目的地端口)。
统计处理单元170可以计算并输出多个连接之间的每个测量项的总值、最大值、平均值等(所述值能够通过设置来改变)作为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统计处理单元170可以输出所涉及的客户端设备与所涉及的服务器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的总值、所涉及的客户端设备与所涉及的服务器之间的分组数的总值、所涉及的客户端设备与所涉及的服务器之间的丢失的分组数的总值、所涉及的客户端设备与所涉及的服务器之间的RTT的平均值等作为NW质量输出信息。
其次,统计处理单元170可以以除连接以外的单元来聚合NW质量测量信息。例如,统计处理单元170可以针对每个子网聚合并输出与属于该子网的连接有关的发送和接收的所有的字节数、分组数、丢失的分组数以及RTT。
统计信息输出单元180经由输出IF 104将由统计处理单元170生成的NW质量输出信息和由统计处理单元170生成的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输出至显示器111,并且使显示器111显示分析NW质量的结果和经历的延迟测量的分析结果。统计信息输出单元180可以经由通信IF 107将NW质量输出信息和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输出至另一计算机、外部存储设备等。
接下来,描述将由监测设备100用于经历的延迟测量的数据的数据结构示例。
图8是示出连接管理表的示例的图。
连接管理表122包括用于连接标识符(ID)、源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目的地端口号和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指针的项(item)。
在连接ID项中,登记了作为连接的标识信息的连接ID。在源IP地址项中,登记了作为访问服务的源的客户端设备的IP地址(然而,所涉及的连接的分组包括所涉及的IP地址是目的地IP地址的分组)。在目的地IP地址项中,登记了作为访问服务的目的地的服务器的IP地址(然而,所涉及的连接的分组包括所涉及的IP地址是源IP地址的分组)。在协议号项中,登记了IP报头61的协议号。例如,协议号“6”指示TCP。协议号“17”指示UDP。在源端口号项中,登记了作为访问服务的源的客户端设备的端口号(然而,所涉及的连接的分组包括所涉及的端口号是目的地端口号的分组)。在目的地端口号项中,登记了作为访问服务的目的地的服务器的端口号(然而,所涉及的连接的分组包括所涉及的端口号是源端口号的分组)。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指针项中,登记了指示所涉及的客户端设备与所涉及的服务器之间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存储目的地地址的指针。
例如,在连接管理表122中,登记了这样的记录:该记录指示连接ID为“CON1”、源IP地址为“10.20.30.40”、目的地IP地址为“10.20.30.50”、协议号为“6”、源端口号为“2000”、目的地端口号为“20”以及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指针为“*P1”。在连接管理表122中,登记了其他连接(连接ID为“CON2”的连接、连接ID为“CON3”的连接等)的信息。
图9是示出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示例的图。
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a存储在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中。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a包括用于连接ID、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连接建立时段、SYN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服务器处理时段、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以及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的项。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a可以包括用于空闲时段(多个空闲时段)的其他项,空闲时段指示用于在客户端设备中等待用户操作等的待机时段。
在连接ID项中,登记了连接的连接ID。在开始时间项中,登记了连接的开始时间。在结束时间项中,登记了连接的结束时间。在连接建立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建立连接的时间段。时间单位是微秒(μs)(这同样适用于其他项)。在SYN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重传SYN分组(SYN重传)的时间段。在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客户端设备进行处理的时间段。在服务器处理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服务器进行处理的时间段。在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服务器进行数据传送的时间段。在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服务器进行数据重传的时间段。在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客户端设备进行数据传送的时间段。在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客户端设备进行数据重传的时间段。
例如,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a中,登记指示连接ID为“CON1”、开始时间为“0:00:05”、结束时间为“-”(“-”(连字符)指示未设置)、连接建立时段为“5”(μs)、SYN重传时段为“0”(μs)、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为“10”(μs)、服务器处理时段为“80”(μs)、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为“10”(μs)、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为“0”(μs)、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为“-”(指示未从客户端设备传送数据)以及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为“-”(指示未从客户端设备重传数据)。结束时间“-”指示所涉及的连接尚未终止。
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a中,登记了与其他连接有关的记录。
包括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a中并与连接相对应的记录由指示记录的顶部地址的指针标识。例如,与连接ID“CON1”相对应的记录“P1”的顶部地址或指示顶部地址的指针由“*P1”表示。
图10是示出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的示例的图。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142a存储在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142中。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142a包括用于输出时间、源IP地址、目的地IP地址、协议号、源端口号、目的地端口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连接建立时段、SYN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服务器处理时段、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以及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的项。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142a可以包括用于空闲时段的其他项,空闲时段指示用于在客户端设备中等待用户操作等的待机时段。
在输出时间项中,记录了输出所涉及的记录的时间。在源IP地址中,登记了作为访问服务的源的客户端设备的IP地址。在目的地IP地址中,登记了作为访问服务的目的地的服务器的IP地址。在协议号项中,登记了协议号。在源端口号项中,登记了作为访问服务的源的客户端设备的端口号。在目的地端口号项中,登记了作为服务访问的目的地的服务器的端口号。在开始时间项中,登记了连接的开始时间。在结束时间项中,登记了连接的结束时间。在连接建立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建立连接的时间段。时间单位是微秒(μs)(这同样适用于其他项)。在SYN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SYN重传的时间段。在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客户端设备进行处理的时间段。在服务器处理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服务器进行处理的时间段。在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服务器进行数据传送的时间段。在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服务器进行数据重传的时间段。在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客户端设备进行数据传送的时间段。在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用于由客户端设备进行数据重传的时间段。
例如,在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142a中,登记了这样的记录:该记录指示输出时间为“0:01:00”、源IP地址为“10.20.30.40”、目的地IP地址为“10.20.30.50”、协议号为“6”、源端口号为“2000”、目的地端口号为“20”、开始时间为“0:00:05”、结束时间为“-”、连接建立时段为“5”(μs)、SYN重传时段为“0”(μs)、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为“60”(μs)、服务器处理时段为“80”(μs)、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为“10”(μs)、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为“0”(μs)、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为“10”(μs)以及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为“0”(μs)。
在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142a中,登记了与其他连接有关的记录。
图11是示出进行中的连接列表的示例的图。
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包括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索引管理数据133b以及列表元素133c、133d和133e。
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是指示与当前统计周期的时间范围相关联的子列表的位置的索引。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包括与统计周期的时间范围相关联的子列表。子列表是通过将时间范围内的连接的信息视为列表元素并通过指针连接列表元素而获得的信息。
索引管理数据133b保存索引、列表顶部指针和列表末端指针。列表顶部指针中的每一个是指示与所涉及的索引相关联的子列表的顶部处的列表元素的指针。列表末端指针中的每一个是指示与所涉及的索引相关联的子列表的末端处的列表元素的指针。
例如,在索引管理数据133b中,预先登记了索引“0”、“1”和“2”。索引管理数据133b中的索引的数目是预先确定的并且大于前述预定次数N。例如,索引的数目为N+1。在这种情况下,当N=2时,索引的数目为3。在索引管理数据133b中,针对每个索引登记列表顶部指针和列表末端指针。当不存在属于所涉及的索引的子列表的列表元素时,列表顶部指针和列表末端指针指示未设置(由“-”(连字符)指示)。在索引管理数据133b的示例中,不存在与索引“1”和“2”相关联的列表元素。
列表元素133c、133d和133e属于索引“0”的子列表。尽管图11例示了针对索引“0”存在3个列表元素的情况,但是针对索引“0”可以不存在列表元素,或者针对索引“0”可以存在1个、2个、4个或更多个列表元素。
列表元素133c、133d和133e中的每一个均保存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前一项地址和下一项地址。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是指示针对进行中的连接获取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指针。前一项地址是指示连接在所涉及的列表元素紧之前的列表元素的指针。当所涉及的列表元素是顶部列表元素时,前一项地址指示未设置“-”。下一项地址是指示连接在所涉及的列表元素紧之后的列表元素的指针。当所涉及的列表元素是最后一个列表元素时,下一项地址指示未设置“-”。
例如,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指示索引“1”。例如,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指示在当前统计周期的时间范围内连接信息被添加至索引“1”的子列表。
每当经过统计周期时,列表控制器171重复设置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中指示的索引。例如,在开始统计处理的第一时间处,列表控制器171将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设置为索引“0”。在第一时间之后经过了与统计周期相对应的时间段之后开始下一统计处理的第二时间处,列表控制器171将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设置为索引“1”。在第二时间之后经过了与统计周期相对应的时间段之后开始下一统计处理的第三时间处,列表控制器171将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设置为索引“2”。在第三时间之后经过了与统计周期相对应的时间段之后开始下一统计处理的第四时间处,列表控制器171将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设置为索引“0”。之后,每当经过统计周期时,列表控制器171在重复地设置索引的同时以相同的方式将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的索引改变为“1”、“2”、“0”、“1”...。以这种方式,每当经过统计周期时,列表控制器171重复地设置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的索引。
在索引管理数据133b的示例中,针对索引“0”登记了列表顶部指针“*item1”和列表末端指针“*item3”。在这种情况下,“item1”指示列表元素133c。“item2”指示列表元素133d。“item3”指示列表元素133e。在这种情况下,在顶部处指示的并且与索引“0”相关联的列表元素是列表元素133c。在末端处指示的并且与索引“0”相关联的列表元素是列表元素133e。
在列表元素133c中,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是“*p5”,前一项地址是“-”,以及下一项地址是“*item2”。因为“*item2”指示列表元素133d,所以连接在列表元素133c紧之后的列表元素是列表元素133d。
在列表元素133d中,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是“*p4”,前一项地址是“*item1”,以及下一项地址是“*item3”。因为“*item3”指示列表元素133e,所以连接在列表元素133d紧之后的列表元素是列表元素133e。
在列表元素133e中,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是“*p3”,前一项地址是“*item2”,以及下一项地址是“-”。
图12是示出中间输出列表的示例的图。
中间输出列表134包括列表管理数据134a和列表元素134b、134c和134d。
列表管理数据134a保存列表顶部指针和列表末端指针。列表顶部指针是指示在中间输出列表134的顶部处的列表元素的指针。列表末端指针是指示在中间输出列表134的末端处的列表元素的指针。在中间输出列表134中,可以不存在列表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列表顶部指针和列表末端指针指示未设置“-”。
列表元素134b、134c和134d属于中间输出列表134。尽管图12例示了中间输出列表134中存在3个列表元素的情况,但是中间输出列表134中可以不存在列表元素,或者中间输出列表134中可以存在1个、2个、4个或者更多个列表元素。
列表元素134b、134c和134d中的每一个均保存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前一项地址和下一项地址。设置为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前一项地址和下一项地址的信息与在具有与图11中例示的列表元素133c、133d和133e的项的名称相同的名称的项中设置的信息相同。
在列表管理数据134a的示例中,登记了列表顶部指针“*item4”和列表末端指针“*item6”。在这种情况下,“item4”指示列表元素134b。“item5”指示列表元素134c。“item6”指示列表元素134d。在这种情况下,在中间输出列表134的顶部处指示的列表元素是列表元素134b。在中间输出列表134的末端处指示的列表元素是列表元素134d。
在列表元素134b中,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是“*p4”,前一项地址是“-”,以及下一项地址是“*item5”。因为“*item5”指示列表元素134c,所以连接在列表元素134b紧之后的列表元素是列表元素134c。
在列表元素134c中,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是“*p5”,前一项地址是“*item4”,以及下一项地址是“*item6”。因为“*item6”指示列表元素134d,所以连接在列表元素134c紧之后的列表元素是列表元素134d。
在列表元素134d中,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地址是“*p6”,前一项地址是“*item5”,以及下一项地址是“-”。
接下来,描述由监测设备100使用前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和前述中间输出列表134进行的处理的流程的示例。
图13是示出由监测设备进行的经历的延迟测量的流程的示例的图。
时序图F13指示在特定客户端设备与特定服务器之间检测到的连接的示例。在时序图F13中,从左侧到右侧的方向是正的时间方向。时间t10、t11、t12、t13、t14、t15和t16是时序图F13中按此顺序出现的时间。其中,时间t10、t12、t14和t16指示统计周期中开始统计处理的时间。在图13中,为了容易地阐明统计处理的开始时间,分别针对时间t10、t12、t14和t16指示了字符串“统计周期#0”、“统计周期#1”、“统计周期#2”和“统计周期#3”。在某些情况下,在下文中将具有连接ID“CONx”的连接称为“连接CONx”。在图13中,上述预定次数N为2。
假定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如下。从统计周期#0的开始时间到统计周期#1的开始时间的时间段的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是索引“0”。从统计周期#1的开始时间到统计周期#2的开始时间的时间段的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是索引“1”。从统计周期#2的开始时间到统计周期#3的开始时间的时间段的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是索引“2”。从统计周期#3的开始时间到统计周期#4(省略了统计周期#4的图示)的开始时间的时间段的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是索引“0”。
假定在时间t10(统计周期#0)紧之前,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和中间输出列表134中的任一个中都未登记列表元素。
例如,监测设备100基于所捕获的分组检测到连接CON5、CON4、CON1和CON2在时间t10与时间t12之间的时间范围内已按该顺序开始。监测设备100以检测到连接的顺序将连接CON5、CON4、CON1和CON2的信息(列表元素)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
例如,在时间t11处,已经针对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索引“0”登记了分别指示连接CON5、CON4、CON1和CON2的列表元素(4个列表元素)。在时间t11处,中间输出列表134为“空”。“空”指示在中间输出列表134中未登记列表元素。
在时间t12(统计周期#1)处,连接CON5、CON4、CON1和CON2中的每一个正被建立。然而,由于针对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中指示的索引“1”不存在列表元素,因此监测设备100在时间t12处不对任何进行中的连接开始统计处理。
在时间t12与t13之间的时间间隔中,监测设备100检测到连接CON1和CON2已经终止,并且新开始了连接CON3。监测设备100以检测到连接的顺序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移除连接CON1和CON2的信息,并将连接CON3的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连接CON1和CON2的信息被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索引“0”的子列表中移除。连接CON3的信息被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索引“1”的子列表。
例如,在时间t13处,已经针对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索引“0”登记了分别指示连接CON5和CON4的列表元素(2个列表元素)。在时间t13处,已经针对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索引“1”登记了指示连接CON3的列表元素。在时间t13处,中间输出列表134为“空”。
在时间t13与时间t14之间的时间间隔中,监测设备100检测到连接CON3已经终止。然后,监测设备100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移除连接CON3的信息。
在统计周期#1的开始时间与统计周期#2的开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中,连接CON1、CON2和CON3终止。在时间t14(统计周期#2)处,连接CON1、CON2和CON3已经终止。因此,监测设备100对针对连接CON1、CON2和CON3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执行统计处理,并输出指示统计处理的结果的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由于针对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中指示的索引“2”不存在列表元素,因此监测设备100在时间t14处不对任何进行中的连接开始统计处理。
例如,在时间t15处,已经针对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索引“0”登记了分别指示连接CON5和CON4的列表元素(2个列表元素)。在时间t15处,中间输出列表134为“空”。
在时间t16(统计周期#3)处,针对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中指示的索引“0”,存在指示进行中的连接CON5和CON4的列表元素。因此,监测设备100确定连接CON5和CON4被连续地建立达统计周期已连续重复次数N(=2)次或更多次的时间段。监测设备100将针对索引“0”的指示连接CON5和CON4的列表元素添加至中间输出列表134,从而将连接CON5和CON4视为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中要经受中间输出的目标。以这种方式,可以将进行中的连接CON5和CON4视为要经受当前统计处理的目标。
在将连接信息迁移至中间输出列表134时,监测设备100可以将连接CON5和CON4的列表元素留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或者将这些列表元素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移除。当连接CON5和CON4的列表元素保留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时,在时间t16之后对连接CON5和CON4连续执行经历的延迟测量。
接下来,描述与由监测设备100进行的经历的延迟测量有关的处理过程。
图14是示出分组获取的示例的流程图。
(S10)分组信息提取器150确定分组是否已经到达。当分组已经到达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1。当分组尚未到达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0(等待直至分组到达)。
(S11)分组信息提取器150从分组中提取包括源IP地址、源端口号、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号和协议号的分组信息,并将所提取的分组信息提供至L4分析器160。L4分析器160基于分组信息识别与当前分组相对应的连接。
(S12)L4分析器160确定所识别的连接是否已经登记在连接管理表122中。当所识别的连接已经登记在连接管理表122中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6。当所识别的连接未登记在连接管理表122中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3。
(S13)L4分析器160将与当前分组相对应的连接的信息登记在连接管理表122中。
(S14)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针对当前连接确保用于在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中写入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区域,并且将指示该区域的指针登记在连接管理表122中针对所涉及的连接的记录中。
(S15)列表控制器161a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的当前周期登记位置处登记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地址。例如,列表控制器161a将当前连接的列表元素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中指示的子列表,并且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地址登记在列表元素中。
(S16)L4分析器160基于当前分组执行L4分析(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分组数、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丢失的分组数以及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RTT等的测量)。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基于当前分组执行经历的延迟测量(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和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和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和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的测量)。L4分析器160(和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适当地将测量结果(NW质量测量信息和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记录在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中。例如,当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计算与针对当前分组的经历的延迟测量有关的任何测量项(例如,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的测量值时,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将测量值添加至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中的针对所涉及的连接的所涉及的测量项(例如,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
(S17)L4分析器160基于当前获取的分组来确定与该分组相对应的连接是否已经终止。当连接已经终止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8。当连接尚未终止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10。
(S18)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将终止的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迁移至统计平面140(统计平面140的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
(S19)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释放包括在分析平面130中的用于写入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区域。
(S20)列表控制器161a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或中间输出列表134中删除连接的信息(列表元素)。然后,处理进行至步骤S10。
接下来,描述在统计周期中由监测设备100执行的统计处理的过程。
图15是示出统计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S30)统计处理单元170确定当前时间是否是要开始统计处理的时间。当当前时间是要开始统计处理的时间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31。当当前时间不是要开始统计处理的时间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30(等待直至当前时间到达要开始统计处理的时间)。例如,统计处理单元170可以基于在前一统计处理的时间之后是否经过了与统计周期相对应的时间范围来确定当前时间是否是要开始统计处理的时间。
(S31)统计处理单元170使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的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的索引递增(对索引进行设置)。当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中指示的索引在改变之前已经达到索引管理数据133b的索引之中的最大值时,统计处理单元170将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的索引设置为索引中的最小值。
(S32)统计处理单元170将包括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并且与当前周期登记位置信息133a相关联的子列表迁移至中间输出列表134。如上所述,统计处理单元170可以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移除子列表,或者可以将子列表留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中。
(S33)统计处理单元170将登记在中间输出列表134中的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复制至统计平面140(统计平面140的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142)。
(S34)统计处理单元170在用于L4分析的NW分析平面131与NW统计平面141之间切换。
(S35)统计处理单元170对统计平面140中存在的连接的测量信息(NW质量测量信息和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执行统计处理和输出处理。在输出处理中,统计处理单元170输出NW质量输出信息和经历的延迟测量输出信息。
(S36)统计处理单元170确定是否已经处理了统计平面140中的所有连接的测量信息(例如,所有连接的测量信息是否已经经受了步骤S35的处理)。当已经处理了所有连接的测量信息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37。当存在尚未处理的测量信息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35。
(S37)统计处理单元170删除统计平面140中存在的连接的测量信息(NW质量测量信息和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因此,统计平面140中的NW统计平面141和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142被清理。然后,处理进行至步骤S30。
如上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包括数目比预定次数N更大的子列表,而多个子列表被按顺序重复设置并且与对应于周期的时间范围相关联。每当经过统计周期时,统计处理单元170按顺序改变作为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添加至的目的地的子列表,并且统计处理单元170分析与改变之后子列表中指示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
以这种方式,监测设备100可以分析甚至在连续统计周期中连续建立的连接的通信质量。特别地,通过使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可以以高速和相对低的负荷来识别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或者例如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中要经受统计处理)的进行中的连接。
接下来,描述比较例。
图16是示出第一比较例(第一部分)的图。
在第一比较例中,仅针对终止的连接输出分析结果(统计处理结果)。
时序图F21指示在特定客户端设备与特定服务器之间检测到的连接的示例。在时序图F21中,从左侧到右侧的方向是正的时间方向。指示统计周期#10、#11、#12和#13以易于阐明要开始执行统计处理的时间。
例如,考虑连接CON11、CON12、CON13、CON14和CON15在从统计周期#10的开始时间到统计周期#11的开始时间的时间段内开始的情况。在第一比较例中,例如,当连接CON11、CON12和CON13在统计周期#11之前终止时,在统计周期#11的开始时间处输出分析终止的连接CON11、CON12和CON13的通信质量(经历的延迟测量)的结果。
之后,当连接CON14在统计周期#12之前终止时,在统计周期#12的开始时间处输出分析终止的连接CON14的结果。
另一方面,之后,当统计周期#12和#13的开始时间过去并且连接CON15未终止且连续执行时,长时间段不输出分析结果。这是由于连接CON15尚未终止的事实。
图17是示出第一比较例(第二部分)的图。
图17示出了在图16所示的统计周期#10和#11中由根据第一比较例的监测设备400进行的处理的示例。
监测设备400对连接CON11、CON12、CON13、CON14和CON15执行经历的延迟测量,并且将针对每个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在图17中仅表示为“测量信息”)记录在分析平面430的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432中(在步骤ST1中)。在统计周期#11之前,连接CON11、CON12和CON13终止。当连接CON11、CON12和CON13终止时,监测设备400将连接CON11、CON12和CON13中的每一个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迁移至统计平面440的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442。
当当前时间到达统计周期#11时,监测设备400对存储在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442中的连接CON11、CON12和CON13中的每一个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执行统计输出处理(在步骤ST2中)。当统计输出处理终止时,监测设备400从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442中删除连接CON11、CON12和CON13中的每一个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
在从统计周期#11的开始时间到统计周期#12的开始时间的时间段中,监测设备400对连接CON14和CON15连续地执行经历的延迟测量并且将连接CON14和CON15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记录在分析平面430的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432中(在步骤ST3中)。在统计周期#12之前,连接CON14终止。当连接CON14终止时,监测设备400将连接CON14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迁移至统计平面440的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442。步骤ST3可以与步骤ST2并行地执行。
监测设备400重复地执行前述步骤ST1至ST3的处理,从而仅针对终止的连接输出经历的延迟测量的分析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中的连接CON15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连续保留在分析平面430中,并且存在这样的问题:只要连接CON15被连续建立,就不输出与连接CON15有关的分析结果。
图18是示出第二比较例(第一部分)的图。
在第二比较例中,针对每个统计周期输出针对包括进行中的连接的所有连接的分析结果(统计处理结果)。
时序图F22指示在特定客户端设备与特定服务器之间检测到的连接的示例。在时序图F22中,从左侧到右侧的方向是正的时间方向。指示统计周期#10、#11、#12和#13以易于阐明要开始执行统计处理的时间。
例如,考虑连接CON11、CON12、CON13、CON14和CON15在从统计周期#10的开始时间到统计周期#11的开始时间的时间段内开始的情况。在统计周期#11之前,连接CON11、CON12和CON13终止。
在第二比较例中,在统计周期#11的开始时间处,输出分析终止的连接CON11、CON12和CON13以及进行中的连接CON14和CON15的通信质量(经历的延迟测量)的结果。
之后,在统计周期#12之前,连接CON14终止。在统计周期#12的开始时间处,输出分析终止的连接CON14和进行中的连接CON15的结果。
之后,当当前时间到达统计周期#13时,输出分析进行中的连接CON15的结果。
图19是示出第二比较例(第二部分)的图。
图19示出了在图18所示的统计周期#10和#11中由根据第二比较例的监测设备500进行的处理的示例。
监测设备500对连接CON11、CON12、CON13、CON14和CON15执行经历的延迟测量,并且将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在图19中仅表示为测量信息)记录在分析平面530的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532中(在步骤ST11中)。在统计周期#11之前,连接CON11、CON12和CON13终止。当连接CON11、CON12和CON13终止时,监测设备500将连接CON11、CON12和CON13中的每一个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迁移至统计平面540的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542。
当当前时间到达统计周期#11时,监测设备500将进行中的连接CON14和CON15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写入(复制)至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542。然后,监测设备500对存储在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542中的连接CON11、CON12、CON13、CON14和CON15中的每一个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执行统计输出处理(在步骤ST12中)。当统计输出处理终止时,监测设备500从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542中删除连接CON11、CON12、CON13、CON14和CON15中的每一个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
在从统计周期#11的开始时间到统计周期#12的开始时间的时间段中,监测设备500对连接CON14和CON15连续执行经历的延迟测量并将连接CON14和CON15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记录在分析平面530的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532中(在步骤ST13中)。在统计周期#12之前,连接CON14终止。当连接CON14终止时,监测设备500将连接CON14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迁移至统计平面540的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542。步骤ST13可以与步骤ST12并行地执行。
监测设备500重复地执行前述步骤ST11至ST13的处理,从而每当经过统计周期时,输出对终止的连接和进行中的连接执行的经历的延迟测量的分析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在每个统计周期中要经受统计处理并且在每个统计周期中要经受输出处理的连接的数目可能过大,并且监测设备500的负荷可能过大。
例如,在根据第二比较例的处理中,由于在步骤ST12中将利用分析平面530处理的所有进行中的连接的测量信息复制至统计平面540并且对测量信息执行统计输出处理而产生负荷。然而,当所有进行中的连接都要经受统计输出处理时,在某个统计周期中将不被处理的进行中的连接可能包括在待处理的连接中。例如,在所涉及的连接在连续统计周期中被连续建立紧之后,所涉及的连接可能终止。在这种情况下,在连接终止的统计周期紧之后的统计周期中执行输出就足够了。然而,统计周期通常为约60秒,但是可以将其设置为约1秒的短周期。因此,在经过1个统计周期后执行输出可能是非优选的。
因此,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监测设备100执行前述步骤ST11和ST13的处理,并且使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和中间输出列表134控制步骤ST12中要写入统计平面中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
因此,可以分析在连续的统计周期中连续建立的连接的通信质量。
特别地,与针对每个统计周期将所有进行中的连接视为要分析的目标的情况相比,可以通过将在统计周期已经连续重复预定次数(例如,2次)或更多次的时间段内连续建立的连接视为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来减轻监测设备100的负荷。例如,当监测设备100变得具有高负荷时,在特定时间范围内(例如,在下一周期内)分析可能未完成的可能性增加,并且识别最新的通信状态可能花费时间。监测设备100将在统计周期已经连续重复预定次数或更多次的时间段内连续建立的连接视为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因此,监测设备100可以减轻监测设备100的负荷,抑制分析的延迟,并且快速地识别最新的通信状态。
由于监测设备100针对每个连接确定在将连接的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之后统计周期是否已经经过预定次数或更多次,所以监测设备100可以快速地确定要分析的目标。例如,考虑以下内容:在连接的开始(建立)之后经过的时间被测量并且与阈值进行比较等,将分析在比阈值更长的时间段内连续建立的连接。然而,在该方法中,随着连接的数目的增加,用于连接被连续建立的经过时间段的测量以及与阈值的比较的处理成本增加,并且确定要分析的目标花费时间。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由于监测设备100使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133,所以与针对每个连接计算经过时间段并将所述时间段与阈值进行比较的情况相比,监测设备100可以快速地确定要分析的目标。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描述第三实施方式。将主要描述与前述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项,并且将省略共同项的描述。
如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例示的,系统管理员可以在监测设备100中设置强制输出被延缓的统计周期的数目(预定次数N)。然而,使用服务的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目的地趋于取决于服务和服务使用时间而变化。因此,当统计周期到来时,可能已经针对用于某个服务的连接测量了影响经历的延迟的信息。即使统计周期已经到来,也可能尚未测量影响经历的延迟的信息。因此,通过将连接缩减至针对其将影响经历的延迟的信息估计为已测量的连接,并将该连接视为要经受强制输出的目标,可以进一步减轻监测设备100的处理负荷。
因此,第三实施方式提供了基于要监测的连接的状态和处理负荷来动态地确定在统计周期到来时是否实际执行统计处理的功能。
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示例和每个设备的硬件与第二实施方式中图2中例示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图3中例示的硬件相同或相似。
图20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监测设备的功能的示例的框图。
监测设备100a包括存储单元120a、分组信息提取器150、L4分析器160、统计处理单元170a、统计信息输出单元180和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存储单元120a是使用RAM 102的存储区域或HDD 103的存储区域来实现的。分组信息提取器150、L4分析器160、统计处理单元170a、统计信息输出单元180和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是通过使监测设备100a的CPU101执行存储在监测设备100a的RAM 102中的分组分析程序来实现的。图20还示出了监测设备100a的输出IF 104和监测设备100a的通信IF 107以容易地阐明配置之间的关系。
存储单元120a包括共享存储器121、连接管理表122和更新得分模式表123。共享存储器121和连接管理表122与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名称和附图标记具有相同名称和相同附图标记的元素相同,并将不进行描述。
更新得分模式表123保存状态变化(例如,更新的测量项)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标准的信息。影响水平的标准由指示测量项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大小的得分(point)表示。测量项是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和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
分组信息提取器150、L4分析器160和统计信息输出单元180与和第二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名称和附图标记具有相同名称和相同附图标记的元素相同,并将不进行描述。然而,L4分析器160的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将更新管理位图添加至存储在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中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更新管理位图指示测量项中的每一个是否已被更新。
统计处理单元170a对应于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统计处理单元170。统计处理单元170a与统计处理单元170的不同之处在于,统计处理单元170a包括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以及列表控制器171。
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基于更新得分模式表123和更新管理位图从在中间输出列表134中登记的进行中的连接之中选择要实际经受中间输出的进行中的连接。在这种情况下,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基于过去的连接的数目与总的统计处理时段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进行中的连接的数目(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
例如,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基于结果在每个连接的统计处理中计算用于以下三个处理的时间段。第一时间段是用于对正常连接(例如,终止的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执行的统计处理的时间段A。第二时间段是用于对强制输出的连接(进行中的连接之中的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执行的统计处理(包括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从分析平面130复制至统计平面140)的时间段B。第三时间段是用于与NW质量有关的统计处理(NW统计处理)的时间段C。
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式(1)计算用于统计处理的处理时段。
用于统计处理的处理时段=A×正常连接的数目+B×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C×要经受NW统计处理的连接的数目...(1)
根据式(2)针对统计周期T计算允许在统计周期T内完成统计处理的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的上限(或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
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统计周期T-(A×正常连接的数目+C×要经受NW统计处理的连接的数目))/B...(2)
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根据式(2)确定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使测量项已被更新成使得该测量项对用户体验具有高的影响水平的进行中的连接优先化。然后,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将经优先化的进行中的连接视为要经受中间输出的目标。
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基于统计信息输出单元180输出的测量数据601和聚合条件602来更新更新得分模式表123。测量数据601是作为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等的测量项的测量值的数据。聚合条件602指示更新之后的更新得分模式将被应用至的节点(客户端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号等或者服务器的IP地址、端口号等)。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基于针对每个测量项的测量状态的趋势来更新指示针对每个测量项的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
图21是示出更新得分模式表的示例的图。
更新得分模式表123包括用于连接建立、SYN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传送时段、客户端设备重传时段、服务器传送时段、服务器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服务器处理时段和空闲时段的项。
在连接建立项中,登记了指示由连接建立引起的延迟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在SYN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指示由SYN重传引起的延迟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在客户端设备传送时段项中,登记了指示由客户端设备进行的数据传送引起的延迟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在客户端设备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指示由客户端设备进行的数据重传引起的延迟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在服务器传送时段项中,登记了指示由服务器进行的数据传送引起的延迟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在服务器重传时段项中,登记了指示由服务器进行的数据重传引起的延迟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的得分。在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项中,登记了指示由客户端设备进行的处理引起的延迟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在服务器处理时段项中,登记了指示由服务器进行的处理引起的延迟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在空闲时段项中,登记了指示用于等待用户操作的时间段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得分。
例如,随着指示影响水平的得分的值越大,影响水平越大。例如,随着值越小,影响水平越小。
图21例示了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的示例700。例如,由于空闲时段是用于等待用户操作的时间段,因此空闲时段不影响用户经历的延迟。因此,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中,针对空闲时段的得分为“0”。
连接建立、SYN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传送时段和服务器传送时段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相对小。因此,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中,针对连接建立、SYN重传时段、客户端设备传送时段和服务器传送时段的得分为“1”。
客户端设备重传时段和服务器重传时段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是中等的。因此,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中,针对客户端设备重传时段和服务器重传时段的得分为“2”。
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和服务器处理时段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相对大。因此,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中,针对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和服务器处理时段的得分为“3”。
然而,在影响水平的示例700中例示的影响水平指示总体趋势,并且可以根据服务、服务使用时间等而变化。
图22是示出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的示例的图。
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存储在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中。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包括用于连接建立时段更新信息、SYN重传时段更新信息、客户端设备传送时段更新信息、客户端设备重传时段更新信息、服务器传送时段更新信息、服务器重传时段更新信息、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更新信息、服务器处理时段更新信息和空闲时段更新信息的项以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例示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a的项。
连接建立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连接建立时段的1位的信息(标志)。在这种情况下,1位的信息“0”指示尚未执行更新,以及1位的信息“1”指示已经执行更新(这同样适用于其他更新信息)。SYN重传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SYN重传时段的标志。客户端设备传送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的标志。客户端设备重传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的标志。服务器传送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的标志。服务器重传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的标志。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的标志。服务器处理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服务器处理时段的标志。空闲时段更新信息是指示是否已经针对所涉及的连接更新了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指示的空闲时段的标志。
包括在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132b中的位串部分被称为更新管理位图135。位串部分对应于用于连接建立时段更新信息、SYN重传时段更新信息、客户端设备传送时段更新信息、客户端设备重传时段更新信息、服务器传送时段更新信息、服务器重传时段更新信息、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更新信息、服务器处理时段更新信息以及空闲时段更新信息的项。
图23是示出影响水平的计算的示例的图。
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基于更新得分模式表123和更新管理位图135计算与所涉及的进行中的连接有关的更新得分。在图23中,在更新管理位图135中,省略了“更新信息”的字符串的图示。
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针对每个测量项计算更新得分模式表123的得分p与更新管理位图135的标志f的乘积(pxf)。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通过对针对所有测量项的乘积(pxf)求和来计算每个连接的影响水平。
在图23所示的示例中,在更新管理位图135中,用于客户端设备传送时段、服务器传送时段和服务器处理时段的标志为“1”,以及用于其他测量项的标志为“0”。因此,所涉及的连接的影响水平是1×0+1×0+1×1+2×0+1×1+2×0+3×0+3×1+0×0=5。图23仅示出了更新管理位图135中具有标志“1”的测量项的乘积(pxf)。
当以前述方式针对进行中的连接计算的影响水平较大时,用于中间输出的优先级被评估为较高。例如,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可以将具有针对每个连接计算的并且大于预定阈值的影响水平的进行中的连接视为要经受中间输出的目标。可替选地,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可以确定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前述连接的数目,并且以针对每个连接计算的影响水平的降序来选择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进行中的连接,直至选择的连接的数目达到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
然而,如上所述,更新得分模式表123中的得分可能不合适。因此,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如下所述更新更新得分模式表123。
图24是示出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的分布的示例的图。
图G3指示针对特定连接测量的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的分布的示例。例如,由特定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可以是与数据传送有关的服务(例如,使用通用网络文件系统(CIFS)、文件传输协议(FTP)等的服务)。在这种情况下,与数据传送时段有关的测量值比在标准web(网络)访问中获得的测量值相对大,并且测量值影响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可能性增加。例如,在用于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送的时间段增加两倍的情况下,原始传送时段从5毫秒(ms)增加至10毫秒的情况下的延迟时间与原始传送时段从5秒增加至10秒的情况下的延迟时间有很大不同,并且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水平也会变化。
因此,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改变更新得分模式表123中的测量项的得分,使得能够更准确地反映对用户体验的影响。
作为示例,首先,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根据过去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的测量值的分布、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的测量值的分布等确认与测量值有关的预定统计值(例如,平均值+3σ)。在这种情况下,σ指示分布的标准偏差。例如,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根据目的地IP地址、目的地端口等的条件针对几天每天一次地聚合并计算测量值,作为过去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过去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等的测量值。
接下来,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将获取的统计值与得分标准进行交叉核对,并确定改变之后的得分。该得分标准被预先提供给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例如,考虑得分标准在获取的统计值短于500ms时为得分“1”,在获取的统计值等于或长于500ms且短于10秒时为得分“2”,在获取的统计值等于或长于10秒时为得分“3”。如图G3所指示的,当获得5秒作为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的统计值时,基于前述得分标准并且与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有关的更新之后的得分为“2”。
图25是示出更新得分模式表的更新的示例的图。
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针对与预定条件匹配的访问来获取过去的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等的测量值。例如,针对对IP地址“10.20.30.40”和TCP端口号“5000”的访问,聚合每个测量项的测量值,并计算统计值(平均值+3σ)。
如上所述,根据所例示的得分标准,当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的统计值为5秒时,与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有关的更新之后的得分为“2”。根据所例示的得分标准,当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的统计值为2秒时,与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有关的更新之后的得分为“2”。
当执行重传时,由重传引起的延迟可能大于前述得分标准的量级。因此,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与针对传送时段的得分的增加或减少相协调地增加或减少针对用于重传的时间段的得分。例如,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基于针对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提供的更新之后的得分的变化将针对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提供的更新之后的得分改变为比针对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提供的更新后的得分“2”高的“3”。类似地,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将针对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提供的更新之后的得分改变为比针对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提供的更新之后的得分“2”高的“3”。
然而,与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和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一样,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可以使用预先给出的预定得分标准以基于过去的重传时段的测量值的分布来确定针对重传时段的更新之后的得分。
图25例示了前述得分的改变之前的更新得分模式表123a和得分的改变之后的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
更新得分模式表123a和123b中的每一个指示用于匹配条件的项以及更新得分模式表123的项。在用于匹配条件的项中,指示用于应用更新得分模式的条件的信息在添加该条件时被设置。用户将匹配条件作为聚合条件602输入至监测设备100a。关于最初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a(或更新得分模式表123)中存在的更新得分模式,在用于匹配条件的项中设置指示上述内容并且为“默认”的信息。
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的示例中,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针对对IP地址“10.20.30.40”和TCP端口号“5000”的访问来改变更新得分模式。因此,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将与指示“目的地IP:10.20.30.40,目的地端口:5000TCP”的匹配条件相对应的更新得分模式添加至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同时保留“默认的”更新得分模式。然后,对于满足匹配条件的连接,将满足匹配条件的更新得分模式用于计算更新得分。对于不满足匹配条件的连接,将使用默认的更新得分模式来计算更新得分。
接下来,描述由监测设备100a进行的处理过程。下面将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作为更新得分模式表123的示例来描述。
图26是示出分组获取的示例的流程图。
步骤S10至S15和S17至S20的处理的细节与图14中例示的步骤S10至S15和S17至S20相同或相似,并将不进行描述。监测设备100a执行步骤S16a,而非步骤S16。当步骤S12的答案为是时或者在步骤S15之后执行步骤S16a。
(S16a)L4分析器160基于当前分组执行L4分析(对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发送和接收的字节数、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分组数、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丢失的分组数以及客户端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的RTT等的测量)。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基于当前分组执行经历的延迟测量(对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和服务器处理时段、客户端设备数据传送时段和服务器数据传送时段、客户端设备数据重传时段和服务器数据重传时段的测量)。L4分析器160(和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适当地将测量结果(NW质量测量信息和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记录在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中。例如,当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计算与针对当前分组的经历的延迟测量有关的任何测量项(例如,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的测量值时,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将测量值添加至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中的针对所涉及的连接的所涉及的测量项(例如,客户端设备处理时段)。特别地,经历的延迟分析器161将更新管理位图135中包括的并且与所涉及的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中的测量项之中的针对当前分组更新的测量项相对应的标志设置为“1”。然后,处理进行至步骤S17。
图27是示出统计处理的示例的流程图。
步骤S30至S32和步骤S34至S37的处理的细节与图15中例示的步骤S30至S32和步骤S34至S37相同或相似,并将不进行描述。监测设备100a在步骤S32之后执行步骤S32a,并且在步骤S32a之后执行步骤S33a。
(S32a)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基于对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和更新管理位图135从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指示的并且登记在中间输出列表134中的连接之中选择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连接。稍后将描述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连接的选择的细节。
(S33a)统计处理单元170a将关于要经受中间输出并且已经由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从登记在中间输出列表134中的进行中的连接之中选择的连接的经历的延迟测量信息从经历的延迟分析平面132复制至经历的延迟统计平面142。然后,处理进行至步骤S34。
图28是示出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连接的选择的示例的流程图。
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连接的选择对应于步骤S32a。
(S40)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使用式(2)计算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
(S41)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参考中间输出列表134。
(S42)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确定是否存在影响水平未被计算的连接。当存在影响水平未被计算的连接时,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从中间输出列表134中选择影响水平未被计算的一个连接(进行中的连接),并且处理进行至步骤S43。当不存在影响水平未被计算的连接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47。
(S43)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基于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确定所选择的连接是否满足针对更新得分模式的特定匹配条件。当所选择的连接不满足特定匹配条件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44。当所选择的连接满足特定匹配条件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45。
(S44)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从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选择默认的更新得分模式。然后,处理进行至步骤S46。
(S45)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从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选择满足与所选择的连接匹配的匹配条件的更新得分模式。
(S46)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根据针对在更新管理位图135中的每个测量项的更新信息和在步骤S44或S45中选择的更新得分模式来计算所选择的连接的影响水平。然后,处理进行至步骤S42。
(S47)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使具有大影响水平的连接优先化,并且基于在步骤S46中计算出的连接的影响水平、针对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来选择连接。中间输出连接选择器172将更新管理位图135的每个测量项的更新信息(标志)设置为“0”。在步骤S47中选择的连接是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连接。然后,终止对要经受中间输出的连接的选择。
图29是示出更新得分模式的改变的示例的流程图。
(S50)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确定当前时间是否是要更新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的更新得分模式的时间。当当前时间是要更新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的更新得分模式的时间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51。当当前时间不是要更新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的更新得分模式的时间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50(或者等待,直至当前时间到达要更新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的更新得分模式的时间)。预先在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中设置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更新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的更新间隔。
(S51)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根据用户指定的聚合条件602来收集针对每个测量项的过去测量值。针对每个聚合条件602和每个测量项生成收集测量值的结果。
(S52)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确定是否针对所有收集的测量值确认了分布。当已经针对所有收集的测量值确认了分布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50。当存在未确认的分布时,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选择未确认的一个分布,并且处理进行至步骤S53。
(S53)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检查所涉及的测量项的分布,并确认分布中的3σ位置(=平均值+3σ)。
(S54)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基于得分标准与3σ位置的比较来确定是否要针对所涉及的聚合条件602的所涉及的测量项改变更新得分模式。当要改变更新得分模式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55。当不改变更新得分模式时,处理进行至步骤S52。
(S55)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根据针对得分标准设置的延迟时间范围与得分的关联来改变针对所涉及的测量项的更新得分模式(或者确定针对所涉及的测量项改变之后的得分)。
(S56)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将聚合条件602视为匹配条件,并将更新得分模式登记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例如,当用于与所涉及的聚合条件602相对应的匹配条件的记录未登记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时,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将用于匹配条件的记录添加至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当用于与所涉及的聚合条件602相对应的匹配条件的记录已经登记在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时,得分模式更新单元190将变化之后的得分登记在记录中的所涉及的测量项中。然后,处理进行至步骤S52。
如上所述,系统管理员能够在监测设备100a中设置其中强制输出被延缓的统计周期的数目(预定次数N)。然而,使用服务的用户的访问模式和访问目的地趋于根据服务和服务使用时间而变化。因此,当统计周期到来时,可能已经针对用于特定服务的连接测量了影响经历的延迟的信息。即使统计周期已经到来,也可能尚未测量影响经历的延迟的信息。因此,通过使针对其将影响经历的延迟的信息估计为已测量的连接优先化为要经受强制输出的目标,可以进一步减轻由监测设备100a对进行中的连接执行的统计处理所引起的处理负荷。
在这种情况下,监测设备100a使用式(2)来确定允许经受强制输出的连接的数目,使得在下一统计周期的时间范围内完成统计处理。因此,监测设备100限制了要经受统计处理的进行中的连接的数目。因此,监测设备100a可以减少在输出NW质量和经历的延迟测量的分析结果之前的延迟。
监测设备100a基于测量项的测量值来改变更新得分模式表123b中的更新得分模式,从而校正测量项对用户经历的延迟的影响水平。因此,监测设备100a能够基于服务和服务使用时间针对每个连接(或服务访问)适当地评估更新的测量项的影响水平。因此,可能已经测量了影响经历的延迟的信息的进行中的连接能够被适当地选择为要经受强制输出的目标。
可以通过使处理单元12执行程序来实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可以通过使CPU 101执行程序来实现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的信息处理。程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113中。
例如,可以通过分发存储程序的存储介质113来分发程序。该程序可以存储在另一计算机中并且经由网络分发。例如,计算机可以将存储在存储介质113中或从另一计算机接收的程序存储(安装)在诸如RAM 102或HDD 103的存储设备中,并且可以从存储设备读取程序并执行程序。

Claims (12)

1.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处理的分组分析程序,所述处理包括:
获取在节点之间传递的分组;
基于所述分组在属于进行中的连接的开始时间的预定时间范围中的每一个内将所述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并且基于所述分组从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移除终止的连接的通信信息;以及
在与所述时间范围之中的一个时间范围相对应的周期内分析所述终止的连接的通信质量,并且分析与即使在将所述连接的信息添加至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之后所述周期已经经过预定次数或更多次时仍然存在于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还包括:
基于指示针对所述连接测量的测量项的延迟时间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水平的影响水平信息和指示前一时间范围内的测量项是否已被更新的更新管理信息,来从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存在的多个连接之中选择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还包括:
针对每个连接基于所述影响水平信息和所述更新管理信息来计算更新的测量项的影响水平之和,使影响水平之和最大的连接优先化,并且从所述多个连接之中选择经优先化的连接作为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还包括:
基于所述测量项的延迟时间的过去测量值的分布来计算与所述分布相对应的统计值,并且基于所述统计值来校正包括在所述影响水平信息中的所述测量项的影响水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还包括:
估计用于所述终止的连接的通信质量的第一分析的时间段,并且基于所述时间段和所述周期来确定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存在的多个连接之中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连接的数目,使得与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存在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的所述第一分析和第二分析在下一周期中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中,
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包括数目比所述预定次数更多的子列表,并且所述子列表被重复地依次应用于与周期相对应的多个时间范围,并且所述子列表与所述多个时间范围相关联,并且
每当经过所述周期时,作为目的地的子列表被依次改变,并且与改变之后的所述子列表中存在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被分析,其中,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被添加至所述目的地。
7.一种分组分析设备,包括:
存储单元,其存储进行中的连接列表,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记录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以及
处理单元,其获取在节点之间传递的分组,基于所述分组在属于进行中的连接的开始时间的预定时间范围中的每一个内将所述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添加至进行中的连接列表,基于所述分组从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移除终止的连接的通信信息,在与所述时间范围之中的一个时间范围相对应的周期内分析所述终止的连接的通信质量,并且分析与即使在将所述连接的信息添加至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之后所述周期已经经过预定次数或更多次时仍然存在于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组分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指示针对所述连接测量的测量项的延迟时间对通信质量的影响水平的影响水平信息和指示前一时间范围内的测量项是否已被更新的更新管理信息,来从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存在的多个连接之中选择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组分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针对每个连接基于所述影响水平信息和所述更新管理信息来计算更新的测量项的影响水平之和,使影响水平之和最大的连接优先化,并且从所述多个连接之中选择经优先化的连接作为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目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组分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基于所述测量项的延迟时间的过去测量值的分布来计算与所述分布相对应的统计值,并且基于所述统计值来校正包括在所述影响水平信息中的所述测量项的影响水平。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组分析设备,其中,
所述处理单元估计用于所述终止的连接的通信质量的第一分析的时间段,并且基于所述时间段和所述周期来确定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存在的多个连接之中要经受通信质量分析的连接的数目,使得与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中存在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的所述第一分析和第二分析在下一周期中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组分析设备,其中,
所述进行中的连接列表包括数目比所述预定次数更多的子列表,并且所述子列表被重复地依次应用于与周期相对应的多个时间范围,并且所述子列表与所述多个时间范围相关联,并且
每当经过所述周期时,作为目的地的子列表被依次改变,并且与改变之后的所述子列表中存在的连接有关的通信质量被分析,其中,进行中的连接的通信信息被添加至所述目的地。
CN202010348921.2A 2019-06-20 2020-04-28 存储介质和分组分析设备 Pending CN1121181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4218A JP7284398B2 (ja) 2019-06-20 2019-06-20 パケット解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パケット解析装置
JP2019-114218 2019-06-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18148A true CN112118148A (zh) 2020-12-22

Family

ID=702242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48921.2A Pending CN112118148A (zh) 2019-06-20 2020-04-28 存储介质和分组分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3886B2 (zh)
EP (1) EP3754910A1 (zh)
JP (1) JP7284398B2 (zh)
CN (1) CN11211814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73235A1 (en) * 2019-09-09 2021-03-11 Atlassian Pty Ltd. Incremental data retrieval based on structural metadata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5909B1 (en) * 1999-04-22 2004-07-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multiple QoS levels within a third generation packet data session
CN1701578A (zh) * 2003-09-01 2005-11-2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分组通信方法
CN1773993A (zh) * 2004-11-08 2006-05-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会话中继设备和会话中继方法
US20090262686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Koichi Ebata Sess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ssion clear-out method
US20110206035A1 (en) * 2010-02-23 2011-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session routing in home network system
US20140247735A1 (en) * 2013-03-04 2014-09-04 Fujitsu Limited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US20150043351A1 (en) * 2013-08-08 2015-02-12 Fujitsu Limited Packet analysis method, packet analysi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780481A (zh) * 2016-03-24 2018-11-09 斯诺弗雷克计算公司 用于安全管理网络连接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1051B1 (en) * 1999-11-15 2005-05-31 Fujitsu Limited Server-based network performance metrics gene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0792374B1 (ko) * 2006-08-24 2008-01-08 주식회사 이노와이어리스 트렁크 게이트웨이의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080298271A1 (en) * 2007-02-05 2008-12-04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quality measuring apparatus, communication-quality measur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JP5013001B2 (ja) * 2009-02-02 2012-08-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キャプチャシステム、パケットキャプチャ方法、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69975B2 (ja) 2011-03-10 2014-08-13 Kddi株式会社 通信品質測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JP6648496B2 (ja) 2015-11-12 2020-02-1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中継装置、制御方法
JP6578999B2 (ja) * 2016-03-08 2019-09-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解析プログラム、パケット解析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解析装置
JP6724796B2 (ja) * 2017-01-10 2020-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解析プログラム、パケット解析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解析装置
JP2018137590A (ja) * 2017-02-21 2018-08-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パケット解析プログラム、パケット解析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解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65909B1 (en) * 1999-04-22 2004-07-20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support for multiple QoS levels within a third generation packet data session
CN1701578A (zh) * 2003-09-01 2005-11-23 日本电信电话株式会社 分组通信方法
CN1773993A (zh) * 2004-11-08 2006-05-17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会话中继设备和会话中继方法
US20090262686A1 (en) * 2008-04-18 2009-10-22 Koichi Ebata Sess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session clear-out method
US20110206035A1 (en) * 2010-02-23 2011-08-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n apparatus for session routing in home network system
US20140247735A1 (en) * 2013-03-04 2014-09-04 Fujitsu Limited Network monitoring system
US20150043351A1 (en) * 2013-08-08 2015-02-12 Fujitsu Limited Packet analysis method, packet analysis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8780481A (zh) * 2016-03-24 2018-11-09 斯诺弗雷克计算公司 用于安全管理网络连接的系统、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路遥;李双庆;左建勋;: "基于ABV的BT流量识别与分类"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54910A1 (en) 2020-12-23
US11233886B2 (en) 2022-01-25
JP2021002701A (ja) 2021-01-07
JP7284398B2 (ja) 2023-05-31
US20200404081A1 (en)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039685B2 (ja) トラフィック測定方法、デバイス、およびシステム
US10958543B2 (en) Monitoring wireless access point events
US9634915B2 (en)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generating a model of network application health
EP3326330B1 (en) Methods, systems, and apparatus to gener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alerts
US8868727B2 (en)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storing generated network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data
US919756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recording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CA2468488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lacement of test packets onto a data communication network
JP2006338543A (ja) 監視システムおよび監視方法
US7698417B2 (en) Optimized performance counter monitoring
US1073532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2016096415A (ja) 通信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及び監視装置
CN110391989B (zh)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JP5951888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CN112118148A (zh) 存储介质和分组分析设备
EP346076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lerts using a state machine
JP7003467B2 (ja) パケット分類プログラム、パケット分類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分類装置
US9323555B2 (en) Correcting packet timestamps in virtualized environments
CN109560978A (zh) 网络流量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90552B (zh) 缓存深度的测量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US20200220794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nitoing communication in a network
KR101968575B1 (ko) 실시간 병목 자동 분석 방법 및 이러한 방법을 수행하는 장치
US10313253B2 (en) Non-blocking request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5080435A (zh) 一种测试案例的方法及装置
JP5974937B2 (ja) 品質指標処理システム
US10305754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to collect packets related to abnormal conne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