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6699A -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6699A
CN112106699A CN202010883039.8A CN202010883039A CN112106699A CN 112106699 A CN112106699 A CN 112106699A CN 202010883039 A CN202010883039 A CN 202010883039A CN 112106699 A CN112106699 A CN 112106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mestication
water
pond
fishes
loa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303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保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ujiangyan Rulirufa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Dujiangyan Rulirufa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ujiangyan Rulirufa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filed Critical Dujiangyan Rulirufa Cold Water Fish Culture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088303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66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6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669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1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fi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03Aquaria; Terra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3/00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e.g. aquaria; Terraria
    • A01K63/04Arrangements for treating water specially adapted to receptacles for live fish
    • A01K63/042Introducing gases into the water, e.g. aerators, air pum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9/00Stationary catch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Zoology (AREA)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包括天然野生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的捕捞、暂养和运输,驯养池建设,野生鱼投放,日常管理和亲鱼强化培育等步骤,本发明通过地笼捕捞显著减小捕捞的伤害并提高后续驯养的适应能力,通过驯养池的坡形设置和曝气盘曝气模拟流水性以提高驯养适应能力,采用相对水温稳定又低温的地下井水与地表河水调和,保障驯养池水温长期偏低,降低冷水性鳅科鱼的水温应激性;本发明的驯养控制相对简单,驯养成本显著降低,同时,驯养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Description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背景技术
鳅科(Cobitidae)是鱼纲鲤形目中较大的类群,我国共分布有23属,200多种,主要都是营底层生活,大多数属种还生活在流水环境中,对光照、溶氧、水温敏感应激性强。鳅科鱼类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由于鳅科产区电站梯级开发和水利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加上过度的捕捞,鳅科鱼类生长环境不断破坏,种群数量和鱼获产量锐减,一些品种陆续被定为省级和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我国西南地区鳅科鱼类又集中分布在高原、江河上游等冷水、亚冷水流水区域。
如何减少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应激,保证存活且驯养到性腺正常发育成熟,是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人工繁殖和规模化人工养殖奠定基础。为了解决驯养的问题,本领域已经做了很多研究,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828469.8、发明名称:一种野生似鲇高原鳅的驯化方法 就公开了一种驯化的方法,该方法的驯化成功率,包括成活率和性腺正常发育成熟率并没有公开,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使用药物较多,包括需要多次使用麻醉药物安定、抗生素青霉素,会造成所驯化的似鲇高原鳅的抗生素残留;二是控制条件非常复杂,包括需要安静环境禁食5天、投料量控制、需要噪音驯化、饥饿驯化,这些复杂的驯化程序需要持续两个多月,驯化难度大、成本高是必然的;三是驯化条件苛刻,比如温度控制为16±0.5℃,比如喂食量、喂食时间精确,这也给驯养带来难度,同时驯养成本显著增大。
又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510131698.5、发明名称:一种急流性鱼类的驯养方法也公开了一种鱼类的驯养方法,其为了解决小瓜虫病等病害导致的异地驯养成活率低的问题,采用了先驯养达氏鲟,再引入待驯养的鱼类的方法,其是利用达氏鲟对小瓜虫病等的抗性通过套养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该方法的缺点包括:所采用的达氏鲟是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其活动存在很大的限制,而且,所驯化的鱼类最后的成活率仍然较低,普遍在61%以下,而属于鳅科的长薄鳅,成活率仅为35.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天然野生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的捕捞、暂养和运输:
在产地天然河流采用地笼捕捞,捕捞获得的野生鱼就地取河水并灌入氧气装袋,24小时内运输到驯养场;
(2)驯养池建设:
驯养池建在户外,并安装遮阳棚,驯养池池底有约为15°左右的坡度,驯养池最深水位80cm;
驯养池前端设进水口,进水口的另一端为高位水源池,水源在高位水源池经过曝气和沉淀;
驯养池内设有躲避场所,所述躲避场所所占用面积不超过驯养池总面积的30%;
(3)野生鱼投放:
野生鱼投放下池后连续使用消毒剂隔天消毒,至少两次;
(4)日常管理:
投放下池后及时打捞死亡个体;
投放下池六天后投饵喂养。
本申请的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证明,现有的驯养方法,捕捞方式是造成驯养成活率较低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本申请采用地笼捕捞,可以显著减少野生鱼捕捞时的伤害,减少捕捞时对鳅科鱼类的心理惊吓等,减少应激反应,从而提高后续驯养的适应能力,后期减少甚至避免使用药剂,也能提高运输和驯养成活率,从而解决需要抗生素、需要安静条件禁食然后噪音条件下喂养再间隔投食等繁琐驯养的问题。另外,通过池底设置坡度以及池水充分曝气,模拟流水的自然环境,进一步提高驯养成活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地笼为光滑的竹编地笼或藤编地笼。这些材质的地笼,更接近自然,更利于后期驯养的成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驯养池的池底和池壁均为光滑状。模拟自然环境,减少驯养对象的物理伤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高位水源池的水源为地表河水和地下井水混合,并且所述驯养池的水温保持在16-21℃。
传统驯养方法一般是使用地表水,水温不可控,容易超过冷水性鳅科鱼类高温上限,导致驯养存活率低;本发明的发明人也曾采用地表水在空调等人工控温的方法,驯养成活率提升也不大。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证明:采用地表水加地下井水调和,能够使驯养池水温常年能够保证在16-21℃,该温度范围较宽,控制更容易,而且该水温始终在冷水鱼安全范围;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地下井水与地表河水的混合,与驯养对象的自然生存环境更接近,从而减少冷水性鳅科鱼类的水温应激反应,提高驯养生存率,这也是本申请的重要发明点之一。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驯养池中溶氧标准为6mg/L以上。通过曝气等方式,解决驯养对象对于溶氧的应激性,提高驯养存活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曝气的方法为在池内设置纳米管曝气盘。设置纳米管曝气盘,一方面增加溶氧,保证水中溶氧的充足,另一方面还可以搅动水体,模拟自然的流水性。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2)中,所述躲避场所设置于靠近驯养池的进水口位置;所述躲避场所的设置方法为:先放至少两个光滑的石头,再在石头上放置光滑板。这样的躲避场所设置方法,更接近自然,使驯养对象在投食、曝气等水体流动时可以方便躲避,有利于适应新环境,提高驯养生存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所述消毒剂为聚维酮碘。采用聚维酮碘几乎没有毒性,也不会在驯养对象体内残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3)中,投放野生鱼的数量,条重100克以下规格小型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以20尾/平方米计,相对大型品种,条重100克以上规格投放10尾/平方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4)中,投放下池六天后投饵水蚯蚓和/或鲜虾。
另外,本发明更优选采用较小的驯养池,比如长小于5m、宽小于3.5m的驯养池,较小的驯养池,通过曝气增加溶氧的同时提高水体流动性,并且更容易控制水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通过地笼捕捞显著减小捕捞的伤害并提高后续驯养的适应能力,通过驯养池的坡形设置和曝气盘曝气模拟流水性以提高驯养适应能力,采用相对水温稳定又低温的地下井水与地表河水调和,保障驯养池水温长期偏低,降低冷水性鳅科鱼的水温应激性;本发明的驯养控制相对简单,驯养成本显著降低,同时驯养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天然野生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的捕捞、暂养和运输:
根据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底层生活、喜流水特性,在产地天然河流采用地笼捕捞,地笼捕捞对鱼体伤害小,而且捕捞效果好,本实施例的地笼采用光滑的竹编或藤编地笼,捕捞获得野生鱼就地取河水打氧气袋装,及时运到驯养场所迁地驯养;驯养场所一般远离原产江河,捕捞和转运之前要事先建好驯养池等基础设施和相关准备工作;
本实施例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若尔盖县、阿坝县黄河上游水系采用光滑的竹编或藤编地笼共捕捞似鲇高原鳅500尾,黄河高原鳅300尾;就地取河水并氧气袋装,八小时内转运到都江堰驯养;
2.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驯养池建设:
1)驯养池建在室外,安装有遮阳棚。驯养池为长3m宽2m长方形水泥池,最深水位达80cm,池底池壁要尽量光滑,池底有15°坡度,池底的最低处设排水口和排水管。池内排水口处安装防逃网,池外排水口接活动直立排水管,可控制和调节池内水位高度,直立排水管可预留60cm、40cm、20cm等长短不一的备用;
2)驯养池前端设喷淋式进水口,水源在高位水源池需经过曝气和沉淀,设置地表河水和地下井水两个进水管道保障水源稳定供应;
3)驯养池喷淋进水口通过水管与高位水源池连接,各池进水管口加配水龙头开关,可关闭和调节供水量大小;
4)驯养池前端有螺纹管接供气主管道,螺纹管另一端接纳米管曝气盘。气源为罗茨风机,风机连接有供气主管连通各驯养池;纳米管固定在半径15cm铁环上,形成沉底曝气盘,纳米管两端以三通管连接螺纹管;连接主供气管和曝气盘的螺纹管长度2m左右;
5)在驯养池中间偏进水口位置设置躲避场所,设置方法为:先放三个光滑鸡蛋大小石头,再在三个石头上放一张长40cm宽30cm光滑地砖或石板即可,一个池子可以置两个相邻的躲避处,躲避场所占用面积不超过池子总面积的30%,把曝气盘纳米管少部分也放在地砖下面;
6)新池加入水泡十天后,换再水泡十天,清洗一遍,再加水用高浓度高锰酸钾水或者碘制剂等浸泡两天,再次清洗后加入新水、打开供气开关,调节好供气、供水量大小;供气量调节到以检测溶氧达6毫克/升以上,供水量调节到能够实现全池水每天交换完至少两次即可;地下井水常年水温在18-20℃,通过调节河水和地下水比例,常年鱼池水温能够保证在16-21℃;纳米管曝气在保证加氧同时,搅动池子小水体,这样就实现了鳅科鱼类冷水性、流水性、高溶氧基本水环境生活条件,石板也为鱼儿提供躲避场所;
3、野生鱼投放:
1)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在原产地往往多个鳅科鱼类品种共生,可以按原产地情况,多品种投放混养;本实施例是似鲇高原鳅500尾与黄河高原鳅300尾分开养;样品鱼生长年龄一到三年龄不等;
2)小型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可以20尾/平方米,相对大型品种可以投放10尾/平方米,本实施例驯养池规格为6㎡/个,条重大于100克似鲇高原鳅500尾占用10个小池和条重小于100克黄河高原鳅300尾,占用5个小池;由于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有群居夜间活动特性,实际白天集中躲避,夜间分散觅食;
3)投放下池后连续用聚维酮碘等消毒处理间天处理一次,共三次。鱼池水体浓度为每立方米水体5mg-7.5mg(以有效碘计),主要为了预防水霉病;
4、冷水性流水性野生鱼日常管理
1)投放下次池后难免发现极少数死亡个体,本实施例的似鲇高原鳅500尾与黄河高原鳅300,陆续出现部分死亡,其中似鲇高原鳅共死亡35尾,黄河高原鳅共死亡19尾,将这些死亡个体及时打捞出池;
2)投放下池六天后靠近躲避场所旁同时投放少量水蚯蚓、鲜小虾,本实施例以水蚯蚓为主,以后适当增加投饵量,保障全池鱼都能摄食,经过半个月照料,没有再发现死亡个体、而且吃食正常,说明冷水性流水性野生鱼基本上适应了新环境;
3)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为杂食偏动物性饵料为主,野生鱼适应新环境后,可以投放粗蛋白含量35%以上的沉性配合饲料。投饵量以驯养鱼体重的2%为投饵量基数,五分钟内吃完为参考灵活调整。
4)尽管池子长流水供水,池底难免会有少量沉淀残饵、粪便等,需及时打捞,也可加大进水量,降低排水直管高度,保证躲避场所被淹没的最低水位,进行池底清理、沉淀物从排水口流出。这时鱼躲避在石板下,很难伤到鱼。恢复正常水位后,可以简单消毒处理一下,一般一个月池底最多处理一次,次数不宜过多,避免对鱼不必要的惊扰;
5)整个培育期间都保障水体溶氧6毫克/升以上,水体清澈见底。水温控制在16到21℃;
经过三个月驯养,存活鱼类全部正常摄食,适应人工驯养。本实施例中,驯养成活似鲇高原鳅465尾、黄河高原鳅281尾,驯养成活率分别为93%和93.7%;
5、冷水性流水性野生鳅科鱼亲鱼强化培育
野生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驯养成败保证驯养鱼存活下来是前提,但获得性腺发育好的亲鱼才是关键。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一般繁殖时间在五月份,要获得优质亲鱼,在三月中旬就要采取强化培育措施,措施包括:
1)加大换水量,从一天最少两次换水量提高到每天最少六次以上;
2)增加一个纳米管曝气盘,提高鱼池水体流动性和溶氧度;
鳅科鱼类一般2-3年龄达到性成熟,捕捞的天然冷水性流水性野生鳅科鱼按照以上方法,经过一年的培育,就能够选择出优质亲鱼用于人工繁殖。
本实施例中,驯养11个月后,选择部分性成熟似鲇高原鳅样品解剖。解剖似鲇高原鳅体长30cm,体重400g左右的雌性个体10条,卵发育到四期,卵巢饱满,卵粒黄色,卵径2-3㎜,平均怀卵数5000颗,可以用于催产繁殖。雄性个体挤压腹部,五条都能排除白色精液,说明该驯养后的似鲇高原鳅可以用于人工繁殖。黄河高原鳅没有作解剖,外观雌性腹部膨大,估计卵发育也良好。
目前似鲇高原鳅采用本方法早已经顺利实现人工催产繁殖、苗种培育和商品鱼养殖等科研工作,似鲇高原鳅成为四川重要的技术成熟的冷水鱼养殖新品种,大量投放消费市场。并且四川已经安排在黄河上游和大渡河上游实施似鲇高原鳅增殖放流多年。同时同池驯养的黄河高原鳅也同样成为繁殖和养殖技术成熟养殖新品种,商品鱼大量供应消费市场。都江堰如理如法冷水鱼养殖技术研究中心也依法办理似鲇高原鳅和黄河高原鳅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利用证,积极推动黄河上游和长江上游的渔业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和渔业经济发展。
对比例1
本对比例与前述的实施例1相比,除了步骤1中捕捞方法采用传统的方法,即采用捕网捕捞,其余步骤及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驯养成活似鲇高原鳅353尾、黄河高原鳅230尾,驯养成活率分别为70.6%和76.7%。
通过本对比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地笼捕捞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鳅科鱼尤其是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的驯养成活率。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与前述的实施例1相比,除了步骤2的2)项中水源采用传统的地表水水源且不对地表水进行温度控制,直接引用外,其余步骤均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驯养成活似鲇高原鳅419尾、黄河高原鳅256尾,驯养成活率分别为83.8%和85.3%。
通过本对比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采用地下井水与地表河水混合并控制温度在一定范围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鳅科鱼尤其是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的驯养成活率。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与前述的对比例2相比,除了采用地表水并采用温控装置将水温控制在16-21℃外,其余步骤均与对比例2相同,结果,驯养成活似鲇高原鳅431尾、黄河高原鳅263尾,驯养成活率分别为86.2%和87.7%。
通过本对比例可以看出,虽然对地表水的水温进行控制后,驯养成活率得到一定改善,但是,仍然远不及通过地表水和井水调和的效果。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与前述的实施例1相比,除了捕捞后分别30小时左右、50小时左右转运到都江堰驯养,其余步骤及参数均与实施例1相同,结果,30小时左右转运驯养成活似鲇高原鳅435尾、黄河高原鳅261尾,驯养成活率分别为87%和87%;50小时左右转运驯养成活似鲇高原鳅409尾、黄河高原鳅239尾,驯养成活率分别为81.8%和80%;
通过本对比例可以看出,本发明控制捕捞后的转运时间,也可以提高鳅科鱼尤其是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的驯养成活率。
对比例5
本对比例按照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828469.8的专利申请中实施例1记载的方法,驯化500尾似鲇高原鳅,结果驯养成活443尾,驯养成活率88.6%,可见,即便经过如此繁杂的驯养方法,不但要使用抗生素,驯养成活率也较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以红尾副鳅、山鳅为驯养对象,
红尾副鳅属于鳅科条鳅亚科副鳅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干支流、四川盆地周边溪流、云南昭通、昆明等地。
本实施例的驯养方法,与实施例1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步骤1中,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即长江上游大渡河的支流荥河与经河通过地笼捕捞采集野生红尾副鳅260尾、山鳅120尾,规格大小不等,就地取河水充氧袋装后,三个小时转到都江堰驯养场地。
饵料以鲜小虾为主;其余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结果,10个月后统计驯养成活率,驯养成活红尾副鳅236尾、山鳅111尾,驯养成活率分别为90.8%和92.5%。
对驯养10个月左右后对成活的红尾副鳅和山鳅进行催产试验:
选体长140㎜以上红尾副鳅亲鱼40条,三天后产卵15团,每团卵有500粒左右,卵直径2-3㎜。但这次后续孵化没有获得成功,在孵化环节还要继续深入研究;
解剖90㎜以上体长山鳅,雄性个体可以直接挤出精液,雌性个体怀卵数300到1000不等,卵较大,直径2㎜,呈黄色。孵化也没有成功,同样需要继续深入研究。

Claims (10)

1.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天然野生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的捕捞、暂养和运输:
在产地天然河流采用地笼捕捞,捕捞获得的野生鱼就地取河水并灌入氧气装袋,24小时内运输到驯养场;
(2)驯养池建设:
驯养池建在户外,并安装遮阳棚,驯养池池底有坡度,驯养池最深水位80cm;
驯养池前端设进水口,进水口的另一端为高位水源池,水源在高位水源池经过曝气和沉淀;
驯养池内设有躲避场所,所述躲避场所所占用面积不超过驯养池总面积的30%;
(3)野生鱼投放:
野生鱼投放下池后连续使用消毒剂隔天消毒,至少两次;
(4)日常管理:
投放下池后及时打捞死亡个体;
投放下池,前六天完全不投食,六天后投饵喂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地笼为光滑的竹编地笼或藤编地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驯养池的池底和池壁均为光滑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高位水源池的水源为地表河水和地下井水混合,并且所述驯养池的水温保持在16-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驯养池中溶氧标准为6mg/L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曝气的方法为在池内设置纳米管曝气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躲避场所设置于靠近驯养池的进水口位置;所述躲避场所的设置方法为:先放至少两个光滑的石头,再在石头上放置光滑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消毒剂为聚维酮碘。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投放野生鱼的数量,条重100克以下规格小型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以20尾/平方米计,相对大型品种,条重100克以上投放10尾/平方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投放下池六天后投饵水蚯蚓和/或鲜虾。
CN202010883039.8A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Withdrawn CN1121066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3039.8A CN112106699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3039.8A CN112106699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6699A true CN112106699A (zh) 2020-12-22

Family

ID=7380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3039.8A Withdrawn CN112106699A (zh) 2020-08-28 2020-08-28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669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7602A (zh) * 2022-11-11 2023-03-14 四川大学 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及驯养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6399A (zh) * 2013-12-05 2015-06-1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避光性鱼类驯养的人工鱼礁
CN105519458A (zh) * 2014-10-21 2016-04-2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一种长薄鳅躲避藏匿装置
CN106857332A (zh) * 2017-03-02 2017-06-20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
CN206380507U (zh) * 2017-01-18 2017-08-08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薄鳅野化驯养系统
CN107432261A (zh) * 2017-09-14 2017-12-0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野生似鲇高原鳅的驯化方法
CN110604077A (zh) * 2019-11-08 2019-12-24 塔里木大学 一种特有野生叶尔羌高原鳅的池塘驯养技术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6399A (zh) * 2013-12-05 2015-06-10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一种应用于避光性鱼类驯养的人工鱼礁
CN105519458A (zh) * 2014-10-21 2016-04-27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一种长薄鳅躲避藏匿装置
CN206380507U (zh) * 2017-01-18 2017-08-08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长薄鳅野化驯养系统
CN106857332A (zh) * 2017-03-02 2017-06-20 湖北工程学院 一种花斑副沙鳅的驯养方法及人工养殖方法
CN107432261A (zh) * 2017-09-14 2017-12-05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一种野生似鲇高原鳅的驯化方法
CN110604077A (zh) * 2019-11-08 2019-12-24 塔里木大学 一种特有野生叶尔羌高原鳅的池塘驯养技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占家智: "《泥鳅高效养殖技术问答》", 30 September 2017,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林珏: "《斑点叉尾鮰实用养殖技术》", 30 September 2018, 海洋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77602A (zh) * 2022-11-11 2023-03-14 四川大学 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及驯养方法
CN115777602B (zh) * 2022-11-11 2024-04-23 四川大学 一种用于驯养荷马条鳅的生态池及驯养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55310B (zh) 一种光唇鱼仿生态工厂规模化繁育驯养方法
Zhang et al. Aquaculture, stock enhancement, and restocking
CN108174822B (zh) 一种提高养殖大鲵野外生存能力的训练设施及其训练养殖大鲵的方法
CN103636542B (zh) 一种鳑鲏室内人工繁殖方法
CN103444610B (zh) 一种云南光唇鱼的人工繁殖方法
CN103461248A (zh) 一种云南光唇鱼的苗种培育方法
CN108207712B (zh) 一种耐盐碱罗非鱼的优良品系选育方法
CN105981664A (zh) 一种鲟鱼苗培育方法及其培育池
CN102090362A (zh) 一种新的泥鳅无土养殖方法
CN112119950A (zh) 一种大口黑鲈仔鱼转食驯化的方法
CN105638528B (zh) 一种环境友好型团头鲂生态养殖方法
CN112655599A (zh) 一种鞍带石斑鱼苗的培育方法
CN110316832A (zh) 潜水式浮游动物孵化器治理藻类水华的方法
CN204335575U (zh) 新生态水产养殖系统
CN106614141B (zh) 一种流水池高密度养殖鳜鱼的方法
CN112106699A (zh) 一种冷水性流水性鳅科鱼类迁地驯养方法
CN111771773A (zh) 一种适用于中北部地区鲈鱼的驯食方法
CN111406700A (zh) 一种虾蟹养殖池内的修复净化方法
CN105075947A (zh) 一种大泷六线鱼苗种中间培育方法
CN213784892U (zh) 一种多层抽屉式河蚌稚蚌培育装置
CN115720862A (zh) 一种提高松江鲈放流成活率的野化训练养殖方法
CN110574717A (zh) 一种黄鳝的控制化养殖方法
CN111316944B (zh) 一种提高克氏原螯虾水泥池养殖试验成活率的方法
CN112586409A (zh) 一种黄鳝苗种室内水池中间培育的养殖方法
CN111296328A (zh) 一种生态培育海马亲本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