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5053A -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5053A
CN112105053A CN201910520532.0A CN201910520532A CN112105053A CN 112105053 A CN112105053 A CN 112105053A CN 201910520532 A CN201910520532 A CN 201910520532A CN 112105053 A CN112105053 A CN 1121050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data processing
indication
control nod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205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5053B (zh
Inventor
胡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205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5053B/zh
Priority to AU2020295588A priority patent/AU2020295588B2/en
Priority to EP20826742.7A priority patent/EP3972332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96617 priority patent/WO202025373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50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5053A/zh
Priority to US17/554,242 priority patent/US2022025639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50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50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04W76/32Release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4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detecting congestion or overload during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6Layer 2 routing, e.g. in Ethernet based M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2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discarding or delaying data units, e.g. packe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Control By Compu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拥塞控制方式。根据方法,控制节点可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控制节点可向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该方法可避免拥塞控制对标识未包含在列表内的终端装置的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无线通信技术,具有大容量和高速率的特点,这就要求5G无线通信系统具有较强的拥塞控制能力,以应对大容量和高速率传输中可能出现的节点拥塞。节点拥塞的原因之一,是节点处待处理的数据量过大,导致节点出现过载,例如,恶意终端(UE)发动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攻击,对某个服务器同时发起大量连接并传输大量的攻击流量,造成处理这些流量的节点出现拥塞。
目前,无线通信系统进行拥塞控制的主要方式是,节点在出现拥塞后拒绝来自UE的业务请求,例如,来自全部UE的不满足优先级要求的业务请求会被拒绝。这种拥塞控制方式可能会对大量UE的正常业务造成影响,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优化无线通信系统的拥塞控制方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可由控制节点实施。根据该方法,控制节点可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所述控制节点可向所述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所述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采用以上方法,控制节点可在数据处理节点出现拥塞后,根据存储的列表对列表中标识所属的终端装置进行拥塞控制,由于该列表包括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的标识,因此在执行拥塞控制时,控制节点可释放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从而避免拥塞控制对标识未包含在列表内的终端装置的影响。
另外,由于AF/NWDAF检测出的处于异常状态的终端设备数据通常较大,不适合分布式存储,并且这些处于异常状态的终端设备也需要集中处理,因此引入独立的控制节点可以降低整个网络对于终端设备存储的开销,也便于集中处理异常终端设备。数据处理节点通过通知的方式可以通过使用较小的信令开销通知控制节点处理大量的异常状态的终端设备,这样降低了数据处理节点的存储开销和处理开销。
控制节点可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含在所述列表中。若第一时长内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所述控制节点可从所述列表中删除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从而控制节点可在第一时长内,对该第二终端装置进行控制,当超过第一时长后,该第二终端装置导致拥塞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不再控制该终端装置,以避免对该终端装置的正常业务产生影响。
以上每个第二终端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过程存在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目标地址错误;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时长达到阈值时长的用户面数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数据长度达到阈值长度的用户面数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速率达到阈值速率的用户面数据。
若第二时长内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所述控制节点可删除所述列表,或删除所述列表中的全部标识。从而控制节点可在第二时长内,对第二时长对应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进行控制,当超过第二时长后,该这些终端装置导致拥塞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不再控制这些终端装置,以避免对该终端装置的正常业务产生影响。
可选的,控制节点可根据接收的第一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其中,第一指示可包括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指示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在接收该第一指示之前,控制节点可向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在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一指示。
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一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控制节点的运行状态,例如,CPU使用率和/或数据丢包率等等。
在接收该第一指示之前,控制节点可向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时发送该第一指示。示例性的,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可以是满足发送周期或发生特定事件,如,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第二指示,在CPU使用率达到(或超过)第二指示中包含的使用率阈值后,上报该CPU使用率,和/或,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第二指示,在数据丢包率(或称丢包率)达到(或超过)第二指示中包含的数据丢包率阈值后,上报该数据丢包率。
以上第一消息可包括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因此可通过第一消息指示第一终端装置释放第一消息所指示的用户面连接,避免拥塞控制对其他用户面连接的邮箱。
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SMF,且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控制节点可根据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确定数据网络的标识,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所述数据网络,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每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上下文包括所述每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以及,所述控制节点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所述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所述数据网络的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AMF,且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控制节点可从SMF接收数据网络的标识,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所述数据网络;以及,所述控制节点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所述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所述数据网络的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SMF时,若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当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时,控制节点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拒绝响应,所述拒绝响应与所述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对应,所述拒绝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三时长内不发送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进一步的,当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若所述控制节点还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则所述控制节点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所述接受响应对应所述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从而当控制节点确定数据处理节点不再处于拥塞状态时,控制节点不再拒绝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避免影响该终端装置的正常业务。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AMF时,若控制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所述控制节点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拒绝响应,所述拒绝响应与所述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对应,所述拒绝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异常终端装置在第四时长内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进一步的,当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若所述控制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所述控制节点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所述接受响应对应所述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从而当控制节点确定数据处理节点不再处于拥塞状态时,控制节点不再拒绝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连接建立请求,避免影响该终端装置的正常业务。
示例性的,控制节点可接收第三指示,并根据第三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其中,第三指示可包括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从而控制节点可及时获知数据节点不再处于拥塞状态,避免对第一终端装置业务的影响。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此时,第三指示可以是数据处理节点在确定自身未处于拥塞状态后发送的。
在接收该第三指示之前,控制节点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第四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确定自身未处于拥塞状态后发送该第三指示。
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的运行状态,如CPU使用率和/或数据丢包率,根据第三指示结合自身预配的策略判断数据处理节点是否未处于拥塞状态。
在接收该第三指示之前,控制节点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第四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满足发送第三指示的特定条件后发送该第三指示。其中,该特定条件可以是满足发送周期,如第四指示中包含的周期。或者,该特定条件可以是发生特定事件,如,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第四指示,在CPU使用率未达到(或小于)第四指示中包含的使用率阈值后,上报该CPU使用率,和/或,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第四指示,在数据丢包率未达到(或小于)第四指示中包含的数据丢包率阈值后,上报该数据丢包率。应理解,第四指示中包含的使用率阈值可与第二指示中包含的使用率阈值相同或不同。第四指示中包含的数据丢包率阈值可与第二指示中包含的数据丢包率阈值相同或不同。
在接收第三指示之前,控制节点还可向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三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AMF时,控制节点还可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所述不支持区域不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请求建立信令连接。从而AMF可通过修改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为不支持区域的方式,令第一终端装置不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以降低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
以上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五指示,所述第五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所述第一消息。从而控制节点可令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第一消息的响应消息,以降低响应消息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
以上控制节点,可包括SMF或AMF。
若控制节点为SMF,以上第一消息可承载于NAS SM信令。若控制节点为AMF,以上第一消息可承载于NAS信令。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可由第一终端装置实施。根据该方法,第一终端装置可从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包括第五指示;所述第五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所述第一消息;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可根据所述第一消息释放所述用户面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可由数据处理节点实施。根据该方法,数据处理节点可确定自身不再处于拥塞状态,以及,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以上第三指示可包括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在发送以上第三指示之前,数据处理节点可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的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指示。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由控制节点执行的步骤。该通信装置可通过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方法中的各功能。
在通过硬件组件实现第四方面所示通信装置时,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可由处理器执行以上第一方面中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由控制节点所执行的步骤。该通信装置可包括收发器,收发器可用于支持以上装置与其他设备或装置进行通信。具体的,该收发器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在通过硬件组件实现以上装置时,该装置还可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用于存储程序,可由处理器执行该程序以执行以上通信装置所执行的步骤。
在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所示方法时,以上处理器可用于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以上收发器可用于向所述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所述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收发器还可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含在所述列表中;若第一时长内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则处理器还用于:从所述列表中删除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若第二时长内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则处理器还可用于删除所述列表;或者,删除所述列表中的全部标识。
以上收发器还可用于接收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所述拥塞状态;以上处理器可根据所述第一指示,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以上收发器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在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一指示。
以上第一消息可包括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SMF,且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以上处理器还可根据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确定数据网络的标识,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所述数据网络,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每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上下文包括所述每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以及,处理器可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所述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所述数据网络的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AMF,且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以上收发器还可用于从SMF接收数据网络的标识,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所述数据网络;以上处理器还可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所述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所述数据网络的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SMF时,以上收发器还可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拒绝响应,所述拒绝响应与所述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对应,所述拒绝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三时长内不发送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处理器还可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则以上收发器还可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所述接受响应对应所述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AMF时,以上收发器还可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拒绝响应,所述拒绝响应与所述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对应,所述拒绝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异常终端装置在第四时长内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处理器还可用于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所述收发器还可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所述接受响应对应所述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收发器还可用于接收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以上处理器可根据所述第三指示,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在接收第三指示之前,收发器还可向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三指示。
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AMF时,收发器还可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所述不支持区域不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请求建立信令连接。
以上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五指示,所述第五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所述第一消息。
在由软件模块构成时,通信装置可包括相互耦合的通信模块以及处理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处理模块可用于通信装置执行处理操作,如生成需要发送的信息/消息,或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信息/消息。具体的,通信模块可用于执行以上收发器所执行的步骤,和/或,处理模块可用于执行以上处理器所执行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由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的步骤。该通信装置可通过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方法中的各功能。在通过硬件组件实现第五方面所示通信装置时,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可由处理器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由第一终端装置所执行的处理步骤。该通信装置可包括收发器,收发器可用于支持以上装置与其他设备或装置进行通信。在通过硬件组件实现以上装置时,该装置还可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用于存储程序,可由处理器执行该程序以执行以上第一终端装置所执行的处理步骤。
在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所示方法时,收发器可用于从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终端装置的数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包括第五指示,所述第五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所述第一消息;处理模块可用于根据第一消息释放所述用户面连接。
在由软件模块构成时,通信装置可包括相互耦合的通信模块以及处理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处理模块可用于通信装置执行处理操作,如生成需要发送的信息/消息,或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信息/消息。具体的,通信模块可用于执行以上收发器所执行的步骤,和/或,处理模块可用于执行以上处理器所执行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由数据处理节点执行的步骤。该通信装置可通过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方法中的各功能。在通过硬件组件实现第流方面所示通信装置时,该通信装置可包括处理器。可由处理器执行以上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可能的设计中由数据处理节点所执行的处理步骤。该通信装置可包括收发器,收发器可用于支持以上装置与其他设备或装置进行通信。在通过硬件组件实现以上装置时,该装置还可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可用于存储程序,可由处理器执行该程序以执行以上数据处理节点所执行的处理步骤。
在执行以上第三方面所示方法时,处理模块可用于确定数据处理节点不再处于拥塞状态;通信模块可用于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其中,不再处于拥塞状态,是指数据处理节点以前处于但当前不再处于拥塞状态。
以上第三指示可包括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在发送以上第三指示之前,以上通信模块还可用于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数据处理节点指示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的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指示。
在由软件模块构成时,通信装置可包括相互耦合的通信模块以及处理模块,其中,通信模块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进行通信,处理模块可用于通信装置执行处理操作,如生成需要发送的信息/消息,或对接收的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信息/消息。具体的,通信模块可用于执行以上收发器所执行的步骤,和/或,处理模块可用于执行以上处理器所执行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四方面所示的通信装置以及数据处理节点。
以第四方面所示的通信装置为控制节点为例,在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时,该控制节点可用于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该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该控制节点还可向该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该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该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该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该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该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该数据控制节点可用于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一指示。相应地,控制节点可从数据处理节点接收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控制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包括第五方面所示的通信装置。以第五方面所示的通信装置为以上第一终端装置为例,该第一终端装置可用于从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第一消息释放用户面连接。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包括第六方面所示的通信装置。以该第六方面所示的通信装置为以上数据处理节点为例,该数据处理节点还可向该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指示。相应地,控制节点可从数据处理节点接收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第三指示可以是数据处理节点不再处于拥塞状态后发送的。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或称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被调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基础产品可包含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或包含芯片的芯片系统,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该芯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该芯片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上述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上述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十方面及其可能的设计中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对第一方面及其任一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的有益效果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拥塞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拥塞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拥塞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拥塞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拥塞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应理解,本申请方法实施例中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装置实施例或系统实施例中。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的场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可用于5G通信系统。以图1为例,5G网络架构中可包括三部分,分别是终端装置部分、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和运营商网络部分。
其中,运营商网络中的站点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切片选择(network slice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function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sisfunction,NWDAF)网元、鉴权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network,(R)AN)以及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等。上述运营商网络中,除(无线)接入网部分之外的部分可以称为核心网络(CN)部分。为方便说明,后续以(R)AN称为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的UE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或装置,其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UE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5G垂直行业中的移动机器人(mobilerobot)、自动导引运输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传感器、控制设备或者车辆(vehicle)和列车上的设备等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示例性的,UE可由芯片或芯片系统实现。UE也可以为终端装置。此外,本申请中的终端装置也可以为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
上述UE可通过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接口(例如N1等)与运营商网络建立连接,使用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数据和/或语音等服务。UE还可通过运营商网络访问DN,使用DN上部署的运营商业务,和/或第三方提供的业务。其中,上述第三方可为运营商网络和UE之外的服务方,可为UE提供他数据和/或语音等服务。其中,上述第三方的具体表现形式,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在此不做限制。
接入网设备,是指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本申请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或移动交换中心等。
以上网络切片选择NSSF网元可用于实现网络切片的灵活选择。示例性的,网络切片选择网元可支持基于网络切片选择协助信息(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information,NSSAI)、位置信息或切片负荷信息等多种信息的切片选择策略,基于切片选择策略可实现智能化的切片选择方案。其中,网络切片选择网元可存储由运营商配置的切片选择策略等信息。在5G中,网络切片选择网元可以是NSS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the 6thgeneration,6G)中,网络切片选择网元仍可以是NSS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以上所示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MF网元(或称AMF实体)是由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控制面网元,AMF网元作为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信令的终结点,负责终端装置的接入认证和移动性管理等功能。在5G中,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可以是AM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第六代中,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仍可以是A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示例性的,AMF网元可由芯片或芯片系统实现。
以上所示会话管理SMF网元(或称SMF实体)是由运营商网络提供的控制面网元,负责管理终端装置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PDU会话是一个用于传输PDU的通道,终端装置需要通过PDU会话与DN互相传送PDU。PDU会话由SMF网元负责建立、维护和删除等。SMF网元可包括会话管理(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包含UPF和RAN之间的隧道维护)、UE的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和UPF网元的选择等功能。在5G中,会话管理网元可以是SM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会话管理网元仍可以是S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示例性的,SMF网元可由芯片或芯片系统实现。
以上所示用户面功能UPF网元(或称UPF实体)是由运营商提供的网关,是运营商网络与DN通信的网关。UPF网元可包括用户面移动性锚点、用户数据的转发和路由、包检测、用户面策略实施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处理等功能。在5G中,用户面功能网元可以是UP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用户面功能网元仍可以是UP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示例性的,UPF网元可由芯片或芯片系统实现。
DN,也可以称为分组数据网络(packet data network,PDN),是位于运营商网络之外的网络,运营商网络可以接入多个DN,DN上可部署多种业务,可为终端装置提供数据和/或语音等服务。例如,DN是某智能工厂的私有网络,智能工厂安装在车间的传感器可为终端装置,DN中部署了传感器的控制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可为传感器提供服务。传感器可与控制服务器通信,获取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根据指令将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传送给控制服务器等。又例如,DN是某公司的内部办公网络,该公司员工的手机或者电脑可为终端装置,员工的手机或者电脑可以访问公司内部办公网络上的信息、数据资源等。可通过DN的标识如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对DN进行标识。另外,DN的标识还可包括接入点名称(access point name,APN)。
以上的统一数据管理UDM网元(或称UDM实体)是由运营商提供的控制面网元,负责存储运营商网络中签约用户的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ber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信任状(credential)、安全上下文(security context)、签约数据等信息。UDM网元所存储的这些信息可用于终端装置接入运营商网络的认证和授权。其中,上述运营商网络的签约用户具体可为使用运营商网络提供的业务的用户,例如使用中国电信的手机芯卡的用户,或者使用中国移动的手机芯卡的用户等。上述签约用户的SUPI可为该手机芯卡的号码等。上述签约用户的信任状、安全上下文可为该手机芯卡的加密密钥或者跟该手机芯卡加密相关的信息等存储的小文件,用于认证和/或授权。上述安全上下文可为存储在用户本地终端(例如手机)上的数据(cookie)或者令牌(token)等。上述签约用户的签约数据可为该手机芯卡的配套业务,例如该手机芯卡的流量套餐或者使用网络等。需要说明的是,永久标识符、信任状、安全上下文、认证数据(cookie)、以及令牌等同认证、授权相关的信息,在本申请文件中,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不做区分、限制。如果不做特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将以用安全上下文为例进行来描述,但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其他表述方式的认证、和/或授权信息。在5G中,统一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是UDM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统一数据管理元仍可以是UDM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以上网络开放功能NEF网元(或称NEF实体)是由运营商提供控制面网元。网络开放功能网元以安全的方式对第三方开放运营商网络的对外接口。在SMF网元需要与第三方的网元通信时,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可作为SMF网元与第三方的网元通信的中继。网络开放功能网元作为中继时,可作为签约用户的标识信息的翻译,以及第三方的网元的标识信息的翻译。比如,NEF将签约用户的SUPI从运营商网络发送到第三方时,可以将SUPI翻译成其对应的外部身份标识(identity,ID)。反之,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将外部ID(第三方的网元ID)发送到运营商网络时,可将其翻译成SUPI。在5G中,网络开放功能网元可以是NE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网络开放功能网元仍可以是NE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示例性的,NEF网元可由芯片或芯片系统实现。
以上策略控制功能PCF网元是由运营商提供的控制面功能,用于向SMF网元提供PDU会话的策略。策略可以包括计费相关策略、QoS相关策略和授权相关策略等。在5G中,策略控制功能网元可以是PC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策略控制功能网元仍可以是PC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以上网络存储功能NRF网元(或称NRF实体)可用于为每个网络功能发现其他网络功能提供的服务,然后提供发现的网元信息给请求方网元。网络存储功能网元也可维护(如存储、管理和更新)可用网元实例的特征和其支持的业务能力相关参数,如网元实例标识、网元类型、PLMN、网络分片的相关标识,如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或网络切片实例标识、网元的IP地址或者域名、网元的能力信息、支持的业务能力名字,等等。在5G中,网络存储功能网元可以是NRF,在未来通信如6G中,网络开放网元仍可以是NRF,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以上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WDAF网元(或称NWDAF实体),可用于提供大数据分析服务,该实体可以从3GPP网络收集数据,并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提供更佳的策略。目前,NWDAF网元可用于检测处于异常状态(或称存在异常行为)的UE,异常状态例如UE存在DDoS攻击行为、UE处于非期待的位置、UE产生非期待的高速率或大流量数据、UE在非期待时期苏醒或者UE访问错误的目标地址等。NWDAF网元可收集这些处于异常状态的UE的标识。NWDAF网元还可收集UE所处的异常状态的标识,其中,异常状态的标识例如用于指示UE存在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攻击行为的ID。NWDAF网元还可收集处于异常状态的UE及该异常状态的标识的对应关系。
以上应用功能AF网元(或称AF实体)可用于提供应用服务,这种应用服务可以是第三方提供的,也可以是运营商提供的。例如在本申请中,当这种应用服务是安全检测服务时,AF网元可包括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等。示例性的,AF网元可用于检测处于异常状态的UE,并收集这些处于异常状态的UE的标识。AF网元还可收集UE所处的异常状态的标识。
可选地,本申请所述5G通信系统可包括安全检测功能(security detectionfunction,SEDF)。安全检测功能可对UE流量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恶意流量。基于安全检测功能,可收集处于异常状态的UE的标识以及和/或所处异常状态的标识。以上AF网元或NWDAF网元可用于实现该功能。为方便说明,本申请中可将UE替换为终端装置。以及,本申请可将AF网元和/或NWDAF网元收集的处于异常状态的UE,称为第一终端装置。
图1中Nnssf、Nnef、Nausf、Nnrf、Npcf、Mnwdaf、Nudm、Naf、Namf、Nsmf、N1、N2、N3、N4,以及N6为接口序列号。这些接口序列号的含义可参见3GPP标准协议中定义的含义,在此不做限制。
为方便说明,在以下实施例中可将AMF网元描述为AMF、可将SMF网元描述为SMF、可将UPF网元描述为UPF、可将NEF网元描述为NEF、可将AF网元描述为AF以及可将NWDAF网元描述为NWDAF。
根据如图1所示通信系统,UE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可包括路径一:UE-RAN-UPF-DN。UE的用户面数据传输路径还可包括路径二:UE-RAN-NEF-AF。其中,UPF和/或NEF在本申请中可被称为数据处理节点,可用于处理UE发送的数据。以DDoS攻击为例说明拥塞状态出现的原因:当大量UE被攻击者控制发起大量访问DN/AF的DDoS攻击时,大量的UE的用户面数据将聚合至UPF和/或NEF,因此在UPF和/或NEF可能产生拥塞。
下面结合图1所示通信系统,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可由控制节点执行,该方法可用于在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时,降低数据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应理解,本申请所述控制节点,可包括如图1所示SMF或AMF。本申请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可包括UPF、NEF、AMF和/或SMF等。
如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拥塞控制方法,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101:控制节点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其中,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
示例性的,控制节点可从AF和/或NWDAF接收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
其中,数据处理节点可包括AMF、SMF、UPF或者NEF中的至少一个。
S102:控制节点向该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或称黑名单)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该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该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该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该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该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其中,本申请所述的第一终端装置是指控制节点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对应的终端装置。
相应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第一消息。
S103: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消息,释放用户面连接。
采用以上拥塞控制方法,控制节点可在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释放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从而降低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减轻数据处理节点的拥塞,同时避免拥塞控制对于标识未包含在列表内的终端装置的影响。
在以上流程的实施中,控制节点可从AF网元和/或NWDAF网元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其中,本申请所述的第二终端装置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其中,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其中,每个第二终端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过程存在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目标地址错误;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时长达到阈值时长的用户面数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数据长度达到阈值长度的用户面数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速率达到阈值速率的用户面数据。
示例性的,控制节点可向AF网元和/或NWDAF网元订阅处于异常状态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例如,控制节点可向AF网元和/或NWDAF网元发送订阅请求,用于请求AF网元和/或NWDAF网元在检测到处于异常状态的终端装置后,将处于异常状态的终端装置(即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发送至控制节点。应理解,本申请对于AF网元和/或NWDAF网元检测处于异常状态的终端装置的方式不予限制。
另外应理解,在S101之后,控制节点可以在每次接收到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后,执行S102的步骤,或者,控制节点可以在所述列表中的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的数量达到(或超过)某个阈值后,执行S102的步骤,本申请不予限制。
控制节点可根据接收的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存储所述列表。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控制节点可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以及第二终端装置所处异常状态的标识,当该异常状态的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装置存在DDoS攻击行为和/或UE产生非期待的高速率或大流量数据时,控制节点可将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存储至列表。否则,当第二终端装置处于存在DDoS攻击以外的异常状态时,控制节点不将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存储至列表。从而,控制节点在执行针对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控制拥塞控制时,优先释放存在DDoS攻击的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进一步提高拥塞控制精度,避免拥塞控制对不存在DDoS估计的终端装置的影响。
其中,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可以是一个终端装置的标识也可以是一组终端装置的标识。例如,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可以是一个或一组用户永久身份(subscriptionpermanent identifier,SUPI)、一般公共订阅标识符(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identifier,GPSI)、内部组标识、跟踪区域码(tracking area code,TAC)等。
异常状态的标识用于指示终端所处的异常,可以用于指示UE存在的分布式拒绝服务(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DDoS)攻击行为、UE处于非期待的位置、UE产生非期待的高速率或大流量数据、UE在非期待时期苏醒或UE访问错误的目标地址等中的一个或多个异常状态。
在实施中,控制节点可根据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生成列表。因此,该列表中的标识可用于标识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应理解,控制节点可存储一个或多个列表,每个列表中可包括至少一个标识。在本申请中,可将列表中包含的标识所述的终端装置称为第一终端装置,也就是说,当控制节点存储有一个列表时,该列表中的标识所归属的终端装置可被称为第一终端装置,当控制节点存储有多个列表时,该多个列表分别包括的标识所归属的终端装置均可被称为第一终端装置。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可以中,控制节点可在第二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中记录该第二终端装置对应的异常指示,比如,异常指示可以是该第二终端装置的异常状态、异常状态的标识或异常状态的标识对应的一个指示信息等等,从而可将第二终端装置与异常状态对应起来。其中,控制节点可根据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找到所标识的第二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并在上下文中记录异常指示。异常指示根据异常状态的标识获得,可以是一个二进制位,其中,1代表异常,0代表正常,例如,当异常状态的标识指示第二终端装置存在DDoS攻击行为和/或UE产生非期待的高速率或大流量数据时,异常指示记录为1。或者,控制节点直接在上下文中记录异常状态,如存储异常状态的标识。控制节点在逻辑上可以根据所有第二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中获取存储有对应的异常状态的上下文,以获得列表,列表中的标识所归属的终端装置可被称为第一终端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在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后,若在第一时长内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则控制节点可从列表中删除该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其中,不同的终端装置的标识可分别对应相同或不同的第一时长。
举例来说,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与第一时长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1所示。控制节点可根据表1执行第一时长的计时,并在第一时长的计时超时后,从列表中删除计时超时的第一时长所对应的标识。应理解,表1中所示对应关系仅仅是举例说明。控制节点可通过随机方式确定每个终端装置的标识对应的第一时长,或者,可通过协议或预配置的方式确定每个终端装置的标识对应的第一时长。示例性的,对于较多次接收到的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控制节点可设置较长时间的第一时长。如表1所示,若控制节点第一次接收到UE 1的标识“ID_UE 1”,控制节点可设置较短的第一时长与标识“ID_UE 1”对应;又如,若控制节点较多次(例如,达到或超过次数阈值)从NWDAF接收到终端装置UE 2的标识“ID_UE 2”,即该终端装置导致数据处理节点拥塞的可能性更高,控制节点可设置较长的第一时长与终端装置的标识“ID_UE 2”对应。
Figure BDA0002096524840000131
Figure BDA0002096524840000141
表1
示例性的,控制节点可以自将标识存储至该列表起,执行该终端装置的标识对应的第一时长的计时。例如,当控制节点从NWDAF网元接收到UE 3的标识“ID_UE 3”以及用于指示UE 3存在DDoS攻击和/或产生非期待的高速率或大流量数据的ID后,控制节点将标识“ID_UE 3”存储至列表,并启动定时器执行1分钟的计时,当1分钟的计时超时前,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节点可从该列表中删除标识“ID_UE 3”。
在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每个列表可对应一个第二时长,若该第二时长内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则控制节点删除该第二时长对应的列表,或者,控制节点删除第二时长对应的列表中的全部终端装置的标识。其中,不同的列表分别对应的第二时长可以相同或不同。
举例来说,列表与第二时长的对应关系可以如表2所示。控制节点可根据表2执行第二时长的计时,并在第二时长的计时超时后,删除该第二时长对应的列表,或者删除第二时长对应的列表中的全部终端装置的标识。应理解,表2中所示对应关系仅仅是举例说明。控制节点可通过随机方式确定每个列表对应的第二时长,或者,可通过协议或预配置的方式确定每个列表对应的第二时长。示例性的,控制节点可将较多次接收到的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存储至一个列表,并设置较长时间的第二时长与该列表对应。
如表2所示,若控制节点第一次接收到UE 1的标识“ID_UE 4”,控制节点可将标识“ID_UE 4”存储至列表1,并设置较短的第二时长与表1对应;又如,控制节点较多次(例如,达到或超过次数阈值)从NWDAF接收到终端装置UE 2的标识“ID_UE 5”,即该终端装置导致数据处理节点拥塞的可能性更高,控制节点可将标识“ID_UE 5”存储至列表2,并设置较长的第二时长与列表2对应。
Figure BDA0002096524840000142
表2
示例性的,控制节点可以自列表中存储新的标识起,执行该列表对应的第二时长的计时。例如,当控制节点从NWDAF网元接收到UE 4的标识“ID_UE 4”后,控制节点将标识“ID_UE 4”存储至列表1,并启动定时器执行1分钟的计时,当1分钟的计时超时前,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则控制节点可删除列表1,或删除列表1中的全部标识,所述全部标识包括“ID_UE 4”。
可选的,控制节点可在每次存储新的终端装置的标识存储至某个列表起,重新执行该列表对应的第二时长的计时。例如,当上例中控制节点将标识“ID_UE 4”存储至列表1,并启动定时器执行1分钟的计时后,若在计时超时前控制节点将从NWDAF网元接收到UE6的标识“ID_UE 6”,控制节点可将标识“ID_UE 6”存储至列表1并控制该定时器重新执行1分钟的计时。
在S101的实施中,控制节点可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示例性的,第一指示可包括处于拥塞状态的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控制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指示后,可以直接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在另外一种实例中,第一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的运行状态,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使用率、数据丢包率阈值等,控制节点在接收到第一指示后,根据第一指示结合自身预配的策略判断数据处理节点是否处于拥塞状态。其中,控制节点预配的策略可包括运行状态阈值,如CPU使用率阈值和/或数据丢包率阈值等等。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当控制节点包括SMF时,UPF和/或NEF可在处于拥塞状态后,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一指示。发送第一指示的UPF和/或NEF还可在第一指示中携带自身的标识。
可选的,在接收第一指示之前,控制节点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
可选的,第二指示可用于指示在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时发送以上第一指示。可选的,该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或者,第二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一指示。可选的,第一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的运行状态。其中,该特定条件可以是特定周期如第二指示中包含的周期。或者,该特定条件可以是发生特定事件,如,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第二指示,在CPU使用率达到(或超过)第二指示中包含的使用率阈值后,发送用于指示该CPU使用率的第一指示,和/或,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第二指示,在数据丢包率达到(或超过)第二指示中包含的数据丢包率阈值后,发送用于指示该数据丢包率的第一指示。
以控制节点为SMF且数据控制节点为UPF为例,控制节点可在与数据处理节点建立N4连接时,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该第二指示。当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时,数据处理节点根据第二指示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当数据处理节点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第二指示向控制节点发送用于运行状态的第一指示。
以控制节点为SMF且数据控制节点为NEF为例,控制节点可在与数据处理节点NEF建立SMF-NEF连接时,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例如,控制节点SMF在SM上下文创建请求(Nnef_SMContext_Create Request)消息中携带第二指示。当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时,数据处理节点根据第二指示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一指示。或者,当数据处理节点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可根据第二指示向控制节点发送用于运行状态的第一指示。
在另一种具体的示例中,当控制节点包括AMF时,NEF可向AMF发送第一指示。其中,NEF可在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后,发送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的第一指示。此前,SMF可向NEF发送第二指示,从而令NEF在处于拥塞状态后向控制节点AMF发送第一指示。或者,NEF可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控制节点发送用于运行状态的第一指示。此前,SMF可向NEF发送第二指示,令NEF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发送该第一指示。可选的,该示例中的第二指示可以是AMF发送至SMF的,或者是由AMF指示SMF发送的,或者,第二指示可以是SMF根据本地配置发送的。该第二指示可包括控制节点AMF的标识。示例性的,SMF可在与数据处理节点NEF建立SMF-NEF连接时,向NEF发送第二指示。
在另一种具体的示例中,当控制节点包括AMF时,UPF和/或NEF可向SMF发送第一指示,并由SMF将第一指示发送至控制节点AMF。其中,UPF和/或NEF可在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后,发送用于指示自身处于拥塞状态的第一指示。此前,可由SMF向UPF和/或NEF发送第二指示,从而令UPF和/或NEF在处于拥塞状态后向控制节点AMF发送第一指示。或者,UPF和/或NEF可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向控制节点AMF发送用于运行状态的第一指示。此前,SMF可向UPF和/或NEF发送第二指示,令UPF和/或NEF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发送该第一指示。可选的,该示例中的第二指示可以是AMF发送至SMF的,或者是由AMF指示SMF发送的,或者,第二指示可以是SMF根据本地配置发送的。该第二指示可包括控制节点AMF的标识。示例性的,SMF可在与UPF建立N4连接时,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该第二指示。
在本申请实施中,控制节点还可根据接收到的第三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示例性的,第三指示可包括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该第三指示可以是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不再处于拥塞状态后发送的。例如,数据处理节点长时间处于拥塞状态,但并未从拥塞状态进入非拥塞状态,则数据处理节点可不发送第三指示。
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的运行状态,例如CPU使用率、数据丢包率等,控制节点在接收到第三指示后,根据第三指示结合自身预配的策略判断数据处理节点是否未处于拥塞状态。
第三指示的发送方式,可参照以上第一指示的发送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在接收第三指示之前,控制节点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
其中,第四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拥塞状态时发送以上第三指示。可选的,该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
或者,第四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满足发送第三指示的特定条件时,发送以上第三指示。可选的,该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的运行状态。其中,该特定条件可以是特定周期,如第四指示中包含的周期。或者,该特定条件可以是发生特定事件,如,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第四指示,在CPU使用率未达到(或小于)第四指示中包含的使用率阈值后,上报该CPU使用率,和/或,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第四指示,在数据丢包率未达到(或小于)第四指示中包含的数据丢包率阈值后,上报该数据丢包率。应理解,第四指示中包含的使用率阈值可与第二指示中包含的使用率阈值相同或不同。第四指示中包含的数据丢包率阈值可与第二指示中包含的数据丢包率阈值相同或不同。
第四指示的发送方式,可参照以上第二指示的发送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性的,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自身处理器的使用率和/或丢包率,确定是否处于拥塞状态。具体来说,当数据处理节点自身的CPU使用率达到(或超过)第一使用率阈值(例如90%)时,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另外,当数据处理节点转发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时的丢包率达到(或超过)第一丢包率阈值(例如10%)时,数据处理节点可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
其中,第一使用率阈值和/或第一丢包率阈值可以通过协议或者预配置的方式定义。另外,第一使用率阈值和/或第一丢包率阈值也可由控制节点指示,例如,可在第二指示中携带该第一使用率阈值和/或第一丢包率阈值。
可选的,第一使用率阈值可与第二指示对应的CPU使用率阈值相同或不同。第一丢包率阈值可与第二指示对应的数据丢包率阈值相同或不同。
另外,数据处理节点自身的CPU的使用率小于(或不超过)第二使用率阈值时,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未处于拥塞状态。另外,当数据处理节点转发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时的丢包率小于(或不超过)第二丢包率阈值时,数据处理节点可确定自身未处于拥塞状态。在确定自身未处于拥塞状态后,数据处理节点可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第三指示可包括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其中,第二使用率阈值和/或第二丢包率阈值可以通过协议或者预配置的方式定义。另外,第二使用率阈值和/或第二丢包率阈值也可由控制节点指示,例如,可在以上第四指示中携带该第二使用率阈值和/或第二丢包率阈值。应理解,以上第一使用率阈值可与第二使用率阈值相同或不同。以上第一丢包率阈值可与第二丢包率阈值相同或不同。
可选的,第二使用率阈值可与第四指示对应的CPU使用率阈值相同或不同。第二丢包率阈值可与第四指示对应的数据丢包率阈值相同或不同。
由于AF/NWDAF检测出的处于异常状态的第一终端设备数据通常较大,不适合分布式存储,并且这些处于异常状态的终端设备也需要集中处理,因此引入独立的控制节点可以降低整个网络对于终端设备存储的开销,也便于集中处理异常终端设备。数据处理节点通过通知的方式可以通过使用较小的信令开销通知控制节点处理大量的异常状态的终端设备,这样降低了数据处理节点的存储开销和处理开销。
在S102中,若第一终端装置的数量为多个,控制节点可向多个第一终端装置分别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消息可包括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此时第一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释放标识所属的用户面连接。第一终端装置可根据第一消息,释放标识所属的用户面连接。
示例性的,若处于拥塞状态的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控制节点可根据多个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均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如DNN),确定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中,接入该数据网络的一个或多个用户面连接,并将该一个或多个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携带在第一消息中,以指示第一终端装置释放该一个或多个用户面连接。
其中,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是指该数据处理节点支持建立连接至该标识所属数据网络的用户面连接。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可包含在该数据处理节点的上下文中。数据处理节点的上下文可存储于该数据处理节点连接的SMF。
下面,以控制节点包括SMF或AMF为例具体说明。
若控制节点包括SMF,则控制节点可根据自身存储的多个数据处理节点分别的上下文,确定多个数据处理节点分别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并将数据网络的标识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共同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作为多个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均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
举例来说,若SMF为控制节点,SMF存储有UPF_1、UPF_2以及UPF_3等UPF的上下文,当处于拥塞状态的数据处理节点包括UPF_1、UPF_2以及UPF_3时,SMF可根据UPF_1、UPF_2以及UPF_3各自的上下文,确定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与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DNN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表3所示。
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DNN
ID_UPF_1 DNN_1、DNN_2
ID_UPF_2 DNN_3
ID_UPF_3 DNN_1、DNN_3
表3
SMF可根据表3确定UPF_1、UPF_2以及UPF_3中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为DNN_1以及DNN_3。
进一步的,SMF可查询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获取第一终端装置的全部用户面连接。SMF可将第一终端装置的全部用户面连接中,用于接入DNN_1以及DNN_3的用户面连接携带在第一消息中。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可存储于SMF。
若控制节点包括AMF,则AMF可从SMF接收多个数据处理节点分别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并将数据网络的标识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共同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作为多个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均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
其中,SMF可从多个处于拥塞状态的数据处理节点分别接收拥塞指示,其中拥塞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拥塞指示可包括本申请所述第一指示。SMF可根据自身存储的该多个数据处理节点分别的上下文,确定多个数据处理节点分别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并将数据网络的标识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共同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作为多个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均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示例性的,SMF可将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均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携带在第一指示中发送至AMF。或者,SMF可通过不同的消息分别向AMF发送第一指示以及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均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
仍以表3为例,当SMF接收分别来自于UPF_1、UPF_2以及UPF_3的拥塞指示时,SMF可基于表3对应关系确定UPF_1、UPF_2以及UPF_3中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为DNN_1以及DNN_3。之后SMF可将DNN_1以及DNN_3携带在第一指示中发送至AMF。其中,第一指示还可包括UPF_1、UPF_2以及UPF_3的标识,以指示UPF_1、UPF_2以及UPF_3处于拥塞状态。
进一步的,AMF可查询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获取第一终端装置的全部用户面连接。AMF可将第一终端装置的全部用户面连接中,用于接入DNN_1以及DNN_3的用户面连接携带在第一消息中。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可存储于AMF。
在另一种具体的示例中,第一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释放全部用户面连接。例如,当第一消息中不包含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释放全部的用户面连接。
在S102的实施中,第一消息可携带指示信息(在本申请中可被称为第五指示),第五指示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以降低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作用。
应理解,以上用户面连接可以是PDU会话,以上第一消息可以是PDU会话释放消息。
若控制节点为SMF,以上第一消息可承载于NAS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ment,SM)消息。
若控制节点为AMF,以上第一消息可承载于NAS消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中,S101之后,若控制节点包括SMF,控制节点可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后,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对应的拒绝响应,以表示拒绝根据该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建立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从而,SMF在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禁止第一终端装置建立新的用户面连接,以减轻第一终端装置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
具体的,该拒绝响应还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三时长内不发送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其中,拒绝响应可包括第三时长,或包括用于指示第三时长的信息。另外,第三时长也可通过协议或预配置的方式确定。
进一步的,当控制节点在接收到第三指示后,即控制节点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后,控制节点不再限制第一终端装置建立新的用户面连接。具体来说,在接收到第三指示后,若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控制节点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对应的接受响应,以表示接受根据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建立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
示例性的,以上拒绝响应可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拒绝响应对应的响应消息,以降低该拒绝响应对应的响应消息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作用。
以上拒绝响应可承载于NAS SM消息。
另外,S101之后,若控制节点包括AMF,控制节点可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后,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对应的拒绝响应,以表示拒绝根据该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建立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连接。从而,SMF在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禁止第一终端装置建立新的信令连接,以减轻第一终端装置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
具体的,该拒绝响应还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在第四时长内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其中,拒绝响应可包括第四时长,或包括用于指示第四时长的信息。另外,第四时长也可通过协议或预配置的方式确定。
进一步的,当控制节点在接收到第三指示后,即控制节点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后,控制节点不再限制第一终端装置建立新的信令连接。具体来说,在接收到第三指示后,若接收到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控制节点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对应的接受响应,以表示接受根据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建立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连接。
示例性的,以上拒绝响应可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拒绝响应对应的响应消息,以降低该拒绝响应对应的响应消息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作用。
以上拒绝响应可承载于NAS消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中,S101之后,若控制节点包括AMF,控制节点还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所述不支持区域不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请求建立信令连接。从而,AMF可通过第二消息另第一终端装置进行配置,以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再请求建立新的信令连接,以降低建立新的信令连接的过程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作用。
示例性的,以上第二消息可包括UE配置更新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更新移动性限制列表(mobility restriction)。AMF可通过第二消息将移动性限制列表中的第一终端装置当前所处位置设置为不允许区域(non-allowed area),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移动性限制列表更新配置,可将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
示例性的,以上第二消息可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二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以降低该第二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作用。
以上第二消息可承载于NAS消息。
在本申请的实施中,S101之后,若控制节点包括SMF,控制节点还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可用于指示将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对应的QoS等级设置为第一QoS等级,其中,第一QoS等级低于该用户面连接当前的QoS等级。从而,可通过降低第一终端装置的服务质量的方式,降低第一终端装置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
其中,第一QoS等级可以是一个预设的QoS等级,例如,第一QoS等级是表征最低QoS的QoS等级。第一QoS等级也可以是根据用户面连接当前的QoS等级确定的QoS等级,比如,第一QoS等级是比用户面连接当前的QoS等级低N级的QoS等级,N为正整数。另外,第二消息可携带用于指示第一QoS等级的信息,如携带第一QoS等级的标识,以指示该第一QoS等级。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消息可携带用户面连接的标识,用于指示异常终端装置将该标识所属的用户面连接的QoS等级设置为第一QoS等级。SMF确定用户面连接的标识的方式可参照前述SMF确定第一消息中的用户面连接时的介绍。
在另外的实现方式中,第三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将其全部的用户面连接的QoS等级设置为第一QoS等级。例如,当,第三消息中不包含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三消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将全部的用户面连接的QoS等级均设置为第一QoS等级。
示例性的,第三消息可携带策略与计费控制(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规则,该PCC规则用于指示异常终端装置降低用户面连接的QoS等级。此外,SMF还可将该PCC规则发送至数据处理节点,用于数据处理节点根据PCC规则降低对应的用户面连接的QoS等级,并根据降低的QoS等级对异常终端装置提供业务服务。
示例性的,以上第三消息可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三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以降低该第三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作用。
应理解,以上用户面连接可以是PDU会话,以上第三消息可以是PDU会话修改消息。
以上第三消息可承载于NAS SM消息。
另外,若控制节点与数据节点为相同的节点,例如,均为SMF,SMF在确定自身属于拥塞状态后,可执行S102所示步骤,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可包含以上实施例中介绍的S102中由SMF发送的内容。若控制节点与数据节点均为AMF,AMF在根据确定自身属于拥塞状态后,可执行S102所示步骤,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其中,第一消息可包含以上实施例中介绍的S102中由AMF发送的内容。
下面结合图3,介绍由控制节点包括SMF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该拥塞控制方法中可由SMF响应于数据处理节点出现的拥塞状态进行拥塞控制,以降低数据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
如图3所示,当由SMF执行以上拥塞控制方法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201:AF和/或NWDAF向SMF发送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相应地,SMF从AF和/或NWDAF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可选地,SMF还可从AF和/或NWDAF接收第二终端装置所处异常状态的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示例中,NWDAF可以根据现有技术检测出一个或多个终端装置存在DDoS攻击或其他异常行为,这里的一个或多个存在异常行为的终端装置即第二终端装置,NWDAF可将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发送至SMF。此时终端装置ID可以是移动网络内部标识,例如SUPI、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内部组标识(internal group ID)、跟踪区编码(tracking area code,TAC)等。SEDF还可向SMF发送异常行为ID,如用于指示终端装置存在的异常行为的ID。
在另一种具体的示例中,AF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检测设备时,AF可以根据流经AF的用户面数据,通过安全检测算法检测存在安全威胁的流量。此时AF首先检测出恶意流量的外部身份标识,例如IP地址或GPSI,将外部身份标识发送到NEF。NEF将外部标识映射为第二终端装置的内部身份标识,这里内部身份标识例如SUPI、IMEI、internalgroup ID、TAC等。此后,可由NEF将第二终端装置的内部身份标识发送到SMF。可选的,AF还可向SMF发送异常行为ID,便于对具有同一异常行为ID的第二终端装置进行管理。
S202:SMF存储列表,该列表包括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其中,列表中可包括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S203:数据处理节点在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后,向SMF发送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相应地,SMF接收来自数据处理节点的第一指示,并根据第一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可选地,第一指示包括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其中,以上数据处理节点可包括UPF和/或NEF。
在S203执行之前,SMF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处于拥塞状态后,向SMF发送以上第一指示。示例性的,第二指示可包括第一占用率阈值和/或第一丢包率阈值。
S204:SMF向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释放用户面连接。
相应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第一消息。
示例性的,第一消息可携带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SMF可根据S202所示的列表,从列表中的标识所属的终端装置中选择一个或多个第一终端装置,并向一个或多个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根据S202所示方法,当SMF在计时达到某一时长时,可将该时长对应的标识从列表中删除,或者,可删除该时长对应的列表,因此SMF可在以上列表及列表中的标识的存续期间,针对列表中的标识所属的第一终端装置进行控制。另外,当列表中的标识对应的计时超时后,可认为该标识所属的终端装置造成数据处理节点拥塞的可能性较低,因此可从列表中删除该标识。或者,在第二时长的计时超时后,SMF可删除第二时长对应的整个列表,或从该列表中删除全部的标识。
以上第一消息,可携带第五指示,第五指示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在根据以上S203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若S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建立请求,则SMF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用户面建立请求对应的拒绝响应。进一步的,用户面建立请求对应的拒绝响应还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三时长内,不再发送用户面建立请求。
另外在实施中,SMF还可将以上第一消息替换为第三消息,其中,第三消息用于指示将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对应的QoS等级设置为第一QoS等级。第三消息还可携带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以上第三消息,可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S205: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消息,释放用户面连接。
具体的,当第一消息包含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装置可释放该标识所属的用户面连接。或者,当第一消息不包含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装置可释放自身的全部用户面连接。
若以上第一消息包括第五指示,第一终端装置还可响应于第五指示,忽略向SMF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另外,若将第一消息替换为以上第三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可根据第三消息将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对应的QoS等级设置为第一QoS等级。其中,当第三消息包括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装置可将该标识所属的用户面连接的QoS等级设置为第一QoS等级。或者,当第三消息不包括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装置可将全部的用户面连接的QoS等级设置为第一QoS等级。
若以上第三消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一终端装置可响应于指示信息,忽略向SMF发送该第三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可选地,在S205之后,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S206: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不再处于拥塞状态;
S207:数据处理节点向SMF发送第三指示,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
在S207执行之前,SMF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拥塞状态时向SMF发送以上第三指示。示例性的,第四指示可包括第二占用率阈值和/或第二丢包率阈值。
S208:SMF根据第三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
示例性的,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后,SMF不再禁止建立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具体的,若S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则SMF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对应的接受响应。
示例性的,SMF可在S203中处于拥塞状态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处理节点均未处于拥塞状态后,执行S208所示步骤。
下面结合图4,介绍由控制节点包括AMF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该拥塞控制方法中可由AMF响应于数据处理节点出现的拥塞状态进行拥塞控制,以降低数据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
如图4所述,当由AMF执行拥塞控制方法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
S301:AF和/或NWDAF向AMF发送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相应地,AMF从AF和/或NWDAF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可选地,AMF还可从AF和/或NWDAF接收第二终端装置所处异常状态的标识。
NWDAF和/或AF确定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的方式可参照前述介绍。
S302:AMF存储列表,该列表包括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S303:数据处理节点在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后,向SMF发送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其中,第一指示可包括处于拥塞状态的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相应地,SMF接收来自数据处理节点的第一指示。
其中,以上数据处理节点可包括UPF和/或NEF。
在S303执行之前,SMF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处于拥塞状态后,向SMF发送以上第一指示。示例性的,第二指示可包括第一占用率阈值和/或第一丢包率阈值。
S304:SMF向AMF发送第一指示。
相应地,AMF接收第一指示,并根据第一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另外,若数据处理节点包括NEF,以上S303以及S304所示步骤也可替换为S305以及S306。
S305:SMF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第二指示中包括AMF的标识。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处于拥塞状态后,向AMF发送第一指示。
S306:数据处理节点在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后,根据第二指示向AMF发送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相应地,AMF接收第一指示,并根据第一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S307:AMF向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释放用户面连接。
相应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第一消息。
示例性的,第一消息可携带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以上第一消息,可携带第五指示,第五指示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在根据以上S304或S306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若A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请求,则AMF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信令建立请求对应的拒绝响应。进一步的,信令建立请求对应的拒绝响应还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在第四时长内,不再发送信令建立请求。
在根据以上S304或S306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AMF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所述不支持区域不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请求建立信令连接。
以上第二消息,可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S308: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消息,释放用户面连接。
具体的,当第一消息包含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装置可释放该标识所属的用户面连接。或者,当第一消息不包含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装置可释放自身的全部用户面连接。
若以上第一消息包括第五指示,第一终端装置还可响应于第五指示,忽略向SMF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另外,若第一终端装置从AMF接收第二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可根据第二消息将第一终端装置的所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从而不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可选地,在S308之后,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S309:数据处理节点确定不再处于拥塞状态。
S310:数据处理节点向SMF发送第三指示,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其中,第三指示可包括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相应地,SMF接收来自数据处理节点的第一指示。
在S310执行之前,SMF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拥塞状态时向SMF发送以上第三指示。
S311:SMF向AMF发送第三指示。
相应地,AMF接收第三指示。
另外,若数据处理节点包括NEF,以上S309至S311所示步骤也可替换为S312以及S313。
S312:SMF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第四指示中包括AMF的标识。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拥塞状态时,向AMF发送第三指示。
S313: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不再处于拥塞状态,并根据第四指示向AMF发送第三指示,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其中,第三指示可包括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相应地,AMF接收第三指示。
S314:AMF根据第三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
其中第三指示可以是AMF通过S311或S313接收的。
示例性的,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后,AMF不再禁止建立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连接。具体的,若A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建立请求,则AMF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信令建立请求对应的接受响应。
示例性的,AMF可在S304或S306中处于拥塞状态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处理节点均未处于拥塞状态后,执行S313所示步骤。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还可由数据处理节点执行,其中,数据处理节点包括UPF和/或NEF。此时,该方法可包括如图5所示以下步骤:
S401:AF和/或NWDAF向SMF发送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SMF还可从AF和/或NWDAF接收由AF和/或NWDAF识别的异常行为的受害者地址。其中,受害者地址例如第二终端装置的DDoS攻击的受害者IP地址或媒体访问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地址。异常行为的受害者地址与存在异常行为的第二终端装置对应。
S402:SMF将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映射为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
其中,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可用于数据处理节点识别第二终端装置。
示例性的,若数据处理节点包括UPF,则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可包括IP地址。若数据处理节点包括NEF,则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可包括MAC地址。
示例性的,SMF还可通过PCF将受害者地址映射为数据包过滤器。数据包过滤器可以由IP地址组成,例如源IP地址为全0,目标IP地址为受害者IP地址,或者源IP地址为第一终端装置的IP地址,目标IP为受害者IP地址。数据包过滤器还可以由MAC组成,例如源MAC地址为全0,目标MAC地址为受害者MAC地址,或者源MAC地址为UE MAC地址,目标MAC地址为受害者MAC地址。
S403:SMF将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发送至数据处理节点。
相应地,数据处理节点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
示例性的,SMF可将数据包过滤器发送至数据处理节点。
S404:数据处理节点存储列表,该列表包括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
从而数据处理节点可存储处于异常状态的终端装置的地址列表。
示例性的,列表中可包括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以及数据包过滤器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数据处理节点可设置第二终端装置的地址对应的第三时长,或设置列表对应的第四时长。其中,第三时长的设置方式及使用规则可参照前述第一时长。第四时长的设置方式及使用规则可参照前述第二时长。
S405: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处于拥塞状态。
S406:数据处理节点对来自列表包含的第一终端装置的地址的上行数据包进行丢弃处理。
示例性的,数据处理节判断需要转发的数据包的源IP地址是否包含在列表中,若是,则数据处理节点可对该数据包进行丢弃处理。
示例性的,若列表中包括地址以及数据包过滤器之间的对应关系,则数据处理节点可根据该对应关系,丢弃数据包。例如,数据包过滤器中的源IP地址全0,目标IP地址为受害者IP地址时,数据处理节点根据列表中的地址获得该地址发送的所有数据包,根据包过滤器,丢弃其中目标IP地址为受害者IP地址的数据包。
可选地,该方法还可包括以下步骤:
S407: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不再处于拥塞状态。
S408:数据处理节点不再根据列表包含的地址丢弃数据包。
下面结合图6,介绍由控制节点包括AMF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该拥塞控制方法中可由AMF响应于数据处理节点SMF出现的拥塞状态进行拥塞控制,以降低数据对于数据处理节点的占用。
S501:AF和/或NWDAF向AMF发送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相应地,AMF从AF和/或NWDAF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可选地,AMF还可从AF和/或NWDAF接收第二终端装置所处异常状态的标识。
NWDAF和/或AF确定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的方式可参照前述介绍。
S502:AMF存储列表,该列表包括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其中,列表中可包括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S503:数据处理节点SMF向AMF发送第一指示。
其中,第一指示用于指示SMF处于拥塞状态,该第一指示可以是SMF确定自身进入拥塞状态后发送的。
或者,数据处理节点SMF可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时向AMF发送第一指示,第一指示可用于指示SMF的运行状态。其中,第一指示可包括SMF的标识。
相应地,AMF接收来自SMF的第一指示。
在S503执行之前,AMF可向数据处理节点SMF发送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SMF在处于拥塞状态后,向AMF发送以上第一指示。示例性的,第二指示可包括第一占用率阈值和/或第一丢包率阈值。
或者,第二指示可用于指示SMF在满足发送第一指示的特定条件时向AMF发送用于指示SMF的运行状态的第一指示。
S504:AMF根据第一指示确定SMF处于拥塞状态。
S505:AMF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释放用户面连接。
相应地,第一终端装置接收第一消息。
示例性的,第一消息可携带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以上第一消息,可携带第五指示,第五指示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若A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请求,则AMF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信令建立请求对应的拒绝响应。进一步的,信令建立请求对应的拒绝响应还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在第四时长内,不再发送信令建立请求。
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AMF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所述不支持区域不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请求建立信令连接。
以上第二消息,可携带指示信息,指示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装置不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S506:第一终端装置根据第一消息,释放用户面连接。
具体的,当第一消息包含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装置可释放该标识所属的用户面连接。或者,当第一消息不包含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装置可释放自身的全部用户面连接。
若以上第一消息包括第五指示,第一终端装置还可响应于第五指示,忽略向SMF发送该第一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另外,若第一终端装置从AMF接收第二消息,则第一终端装置可根据第二消息将第一终端装置的所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从而不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可选地,在S506之后,还可执行以下步骤:
S507:数据处理节点SMF向AMF发送第三指示。其中,第三指示可包括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其中,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SMF不再处于拥塞状态,此时第三指示可以是SMF确定自身未处于拥塞状态后发送的。
或者,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SMF的运行状态,此时第三指示可以是SMF在满足发送第三指示的特定条件后发送的。
相应地,SMF接收来自数据处理节点的第一指示。
在S507执行之前,AMF还可向SMF发送第四指示。
其中,第四指示可用于指示SMF在未处于拥塞状态时向SMF发送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的第三指示。
或者,第四指示可用于指示SMF在满足发送第三指示的特定条件后发送用于指示SMF的运行状态的第三指示。
S508:AMF根据第三指示,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
示例性的,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后,AMF不再禁止建立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连接。具体的,若AMF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装置的信令建立请求,则AMF可向第一终端装置发送信令建立请求对应的接受响应。
基于与以上方法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具备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控制节点、第一终端装置或者数据处理节点其中任一的功能,并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由控制节点、第一终端装置或者数据处理节点其中任一执行的步骤。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所示的通信装置700可作为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控制节点,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控制节点执行的步骤。其中,控制节点可包括SMF和/或AMF。如图7所示,该通信装置700可包括通信模块701以及处理模块702,以上通信模块701以及处理模块702之间相互耦合。该通信模块701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700进行通信,通信模块701可具备有线通信功能,例如能够通过有线方式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处理模块702可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7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处理动作,包括但不限于:生成由通信模块701发送的信息、消息,和/或,对通信模块701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等。
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控制节点执行的步骤时,以上处理模块702可用于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以上通信模块701可用于向所述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所述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在实施中,通信模块701还可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第二终端装置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
以上每个第二终端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过程存在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目标地址错误;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时长达到阈值时长的用户面数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数据长度达到阈值长度的用户面数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速率达到阈值速率的用户面数据。
若第一时长内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以上处理模块702还可从该列表中删除该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另外,若第二时长内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该处理模块702还可删除该列表,或者删除该列表中的全部标识。
以上通信模块701还可用于接收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处于该拥塞状态;以上处理模块702可根据该第一指示,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在接收第一指示之前,以上通信模块701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该第二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在处于该拥塞状态时发送该第一指示。
可选地,以上第一消息可包括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控制节点包括SMF,且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以上处理模块702还可根据多个该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确定数据网络的标识,该多个该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该数据网络,该多个该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存储于该控制节点,每个该数据处理节点的上下文包括该每个该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以及,处理模块702可根据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该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该控制节点,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该数据网络的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控制节点包括AMF,且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以上通信模块701还可用于从SMF接收数据网络的标识,该多个该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该数据网络;以上处理模块702还可用于根据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该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该控制节点,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该数据网络的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当该控制节点为SMF,以上通信模块701还可在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该拒绝响应,该拒绝响应与该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对应,该拒绝响应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三时长内不发送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处理模块702还可用于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则以上通信模块701还可在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该接受响应对应该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当该控制节点为AMF,以上通信模块701还可在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拒绝响应,该拒绝响应与该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对应,该拒绝响应用于指示该异常终端装置在第四时长内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处理模块702还可用于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则该通信模块701还可在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该接受响应对应该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通信模块701还可用于接收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以上处理模块702可根据该第三指示,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
在接收第三指示之前,通信模块701还可向该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该第四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该拥塞状态时发送该第三指示。
当该控制节点包括AMF时,通信模块701还可用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可用于指示将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该不支持区域不支持该第一终端装置请求建立信令连接。
以上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五指示,该第五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该第一消息。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还可由硬件组件构成,这些硬件组件例如处理器、存储器或者通信接口等。
示例性的,若该通信装置为控制节点,如SMF或AMF,其结构可如图8所示。为便于理解,图8中仅示出了执行本申请所示方法所必须的结构,本申请并不限制通信装置可具备更多组件。该通信装置800可包括通信接口801、存储器802以及处理器803。该通信接口801可以用于通信装置800进行通信,如用于发送或接收信号。具体的,通信接口801可用于通信装置800通过有线方式收发信号,例如,若通信装置800为SMF,通信接口801可以用于通信装置800与AMF、AF、NWDAF、UPF或者NEF等核心网或接入网网元进行通信。又如,若通信装置800为AMF,通信接口801可以用于通信装置800与SMF、AF、NWDAF、UPF或者NEF等核心网或接入网网元进行通信。该存储器802可与该处理器803耦合,其用于保存通信装置800实现各功能所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处理器803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800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处理功能,如生成由通信接口801发送的信息、消息,和/或,对通信接口801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等。以上存储器802以及处理器803可集成于一体也可相互独立。
应理解,以上存储器802和/或通信接口801也可以是外接于通信装置800的。若存储器802以及通信接口801均外接于通信装置800,则此时通信装置800可包括处理器803。
另外应理解,以上通信模块701可具备通信接口801所示结构。以上处理模块702可包括处理器803,或包括处理器803以及储存器802。
以上通信装置800也可由芯片构成。例如,该芯片包含处理器803。另外,该芯片还可包括存储器802以及通信接口801,其中,存储器802、通信接口801以及处理器803三者,两两之间可相互耦合。
在通过如图8所示结构实现以上通信装置时,可由处理器803执行以上由处理模块702所执行的步骤,以及,由通信接口801执行以上由通信模块701所执行的步骤。存储器802可用于存储程序,用于处理器803调用该程序以执行以上处理模块702所执行的步骤。
具体的,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控制节点执行的步骤时,以上处理器803可用于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以上通信接口801可用于向所述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所述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在实施中,通信接口801还可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第二终端装置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
以上每个第二终端装置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过程存在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目标地址错误;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时长达到阈值时长的用户面数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数据长度达到阈值长度的用户面数据;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的用户面数据的传输速率达到阈值速率的用户面数据。
若第一时长内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以上处理器803还可从该列表中删除该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另外,若第二时长内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该处理器803还可删除该列表,或者删除该列表中的全部标识。
以上通信接口801还可用于接收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处于该拥塞状态;以上处理器803可根据该第一指示,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在接收第一指示之前,以上通信接口801还可向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该第二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在处于该拥塞状态时发送该第一指示。
可选地,以上第一消息可包括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控制节点包括SMF,且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以上处理器803还可根据多个该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确定数据网络的标识,该多个该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该数据网络,该多个该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存储于该控制节点,每个该数据处理节点的上下文包括该每个该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以及,处理器803可根据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该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该控制节点,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该数据网络的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控制节点包括AMF,且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以上通信接口801还可用于从SMF接收数据网络的标识,该多个该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该数据网络;以上处理器803还可用于根据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该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该控制节点,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该数据网络的该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当该控制节点为SMF,以上通信接口801还可在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该拒绝响应,该拒绝响应与该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对应,该拒绝响应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三时长内不发送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处理器803还可用于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则以上通信接口801还可在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该接受响应对应该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在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后,当该控制节点为AMF,以上通信接口801还可在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拒绝响应,该拒绝响应与该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对应,该拒绝响应用于指示该异常终端装置在第四时长内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处理器803还可用于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则该通信接口801还可在接收来自该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该接受响应对应该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以上通信接口801还可用于接收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以上处理器803可根据该第三指示,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该拥塞状态。
在接收第三指示之前,通信接口801还可向该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该第四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该拥塞状态时发送该第三指示。
当该控制节点包括AMF时,通信接口801还可用于向该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二消息,该第二消息可用于指示将该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该不支持区域不支持该第一终端装置请求建立信令连接。
以上第一消息可包括第五指示,该第五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该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9所示的通信装置900可作为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第一终端装置,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的步骤。示例性的,第一终端装置可包括本申请所述UE或终端装置。如图9所示,该通信装置900可包括通信模块901以及处理模块902,以上通信模块901以及处理模块902之间相互耦合。该通信模块901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900进行通信,通信模块901可具备无线通信功能。处理模块902可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9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处理动作,包括但不限于:生成由通信模块901发送的信息、消息,和/或,对通信模块901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等。
在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的步骤时,通信模块901可用于从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该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该终端装置的数据,该第一控制消息包括第五指示,该第五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该第一消息;处理模块902可用于释放该用户面连接。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还可由硬件组件构成,这些硬件组件例如处理器、存储器或者收发器等。
当该通信装置为以上第一终端装置时,其结构还可如图10所示。便于理解和图示方便,图10中,以手机为例说明该通信装置1000的结构。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以及收发器1003。
以上处理器1001可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第一终端装置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存储器1002可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处理器1001可基于该程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的方法。
收发器1003可包括射频单元以及天线。其中,射频单元可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天线可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另外,也可仅将射频单元视为收发器1003,则此时通信装置1000可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收发器1003以及天线。
另外,该通信装置1000还可包括输入输出装置1004,如触摸屏、显示屏或者键盘等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的组件。需要说明的是,有些种类的通信装置可以不具有输入输出装置。
应理解,以上通信模块901可具备收发器1003所示结构,即包括射频单元以及天线;或者,通信模块901可包括以上射频单元。以上处理模块902可包括处理器1001,或包括处理器1001以及储存器1002。
以上通信装置1000也可由芯片构成。例如,该芯片包含处理器1001。另外,该芯片还可包括存储器1002以及收发器1003,其中,存储器1002、收发器1003以及处理器1001三者,两两之间可相互耦合。
在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示方法时,该收发器1003可用于执行上述通信模块901执行的步骤。以及,由处理器1001调用储存器1002中存储的程序,执行以上处理模块902所执行的步骤。
具体的,在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由第一终端装置执行的步骤时,收发器1003可用于从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消息,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该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该终端装置的数据,该第一控制消息包括第五指示,该第五指示用于指示该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该第一消息;处理器1001可用于释放该用户面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1所示的通信装置1100可作为上述方法实施例所涉及的数据处理节点,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数据处理节点执行的步骤。其中,数据处理节点可包括UPF和/或NEF。如图11所示,该通信装置1100可包括通信模块1101以及处理模块1102,以上通信模块1101以及处理模块1102之间相互耦合。该通信模块1101可用于支持通信装置1100进行通信,通信模块1101可具备有线通信功能,例如能够通过有线方式与其他网元进行通信。处理模块1102可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11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处理动作,包括但不限于:生成由通信模块1101发送的信息、消息,和/或,对通信模块1101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等。
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数据处理节点执行的步骤时,处理模块1102可用于确定自身不再处于拥塞状态;通信模块1101可用于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处于该拥塞状态。
以上第三指示可包括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在发送以上第三指示之前,以上通信模块1101还可用于从该控制节点接收第四指示,该第四指示用于数据处理节点指示未处于该拥塞状态的该数据处理节点发送该第三指示。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还可由硬件组件构成,这些硬件组件例如处理器、存储器或者通信接口等。
示例性的,若该通信装置为控制节点,如NEF或UPF,其结构可如图12所示。为便于理解,图12中仅示出了执行本申请所示方法所必须的结构,本申请并不限制通信装置可具备更多组件。该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通信接口1201、存储器1202以及处理器1203。该通信接口1201可以用于通信装置1200进行通信,如用于发送或接收信号。具体的,通信接口1201可用于通信装置1200通过有线方式收发信号,例如,若通信装置1200为UPF,通信接口1201可以用于通信装置1200与SMF、RAN或者DN或其他核心网或接入网网元进行通信。又如,若通信装置1200为NEF,通信接口1201可以用于通信装置1200与SMF、AMF或者其他核心网或接入网网元进行通信。该存储器1202可与该处理器1203耦合,其可用于保存通信装置1200实现各功能所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处理器1203被配置为支持通信装置1200执行上述方法中相应的处理功能,如生成由通信接口1201发送的信息、消息,和/或,对通信接口1201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等。以上存储器1202以及处理器1203可集成于一体也可相互独立。
应理解,以上存储器1202和/或通信接口1201也可以是外接于通信装置1200的。若存储器1202以及通信接口1201均外接于通信装置1200,则此时通信装置1200可包括处理器1203。
另外应理解,以上通信模块1101可具备通信接口1201所示结构。以上处理模块1102可包括处理器1203,或包括处理器1203以及储存器1202。
以上通信装置1200也可由芯片构成。例如,该芯片包含处理器1203。另外,该芯片还可包括存储器1202以及通信接口1201,其中,存储器1202、通信接口1201以及处理器1203三者,两两之间可相互耦合。
在通过如图12所示结构实现以上通信装置时,可由处理器1203执行以上处理模块1102所执行的步骤,以及,由通信接口1201执行以上通信模块1101所执行的步骤。存储器1202可用于存储程序,用于处理器1203调用该程序以执行以上处理模块1102所执行的步骤。
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由数据处理节点执行的步骤时,处理器1203可用于确定自身不再处于拥塞状态;通信接口1201可用于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用于指示该数据处理节点处于该拥塞状态。
以上第三指示可包括该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在发送以上第三指示之前,以上通信接口1201还可用于从该控制节点接收第四指示,该第四指示用于数据处理节点指示未处于该拥塞状态的该数据处理节点发送该第三指示。
应理解,以上实施例中对于通信装置所包含组件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其实际实现时可以具有另外的构成方式。另外,以上通信装置中的各组件可以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也可以是单独的物理存在。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不应理解为以以上附图所示结构为限。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包括以上控制节点及数据处理节点,或包括以上控制节点、第二终端装置以及数据处理节点。该通信系统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控制节点、第二终端装置或者数据处理节点执行的操作。示例性的,该通信系统具有如图4所示结构。
具体的,在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拥塞控制方法时,该通信系统可包括控制节点以及数据处理节点。该通信系统中,该控制节点可用于确定该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该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该控制节点还可向该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该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该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该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该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该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该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该数据控制节点可用于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一指示。相应地,控制节点可从数据处理节点接收第一指示。该第一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控制节点处于拥塞状态。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还可包括第一终端装置。该第一终端装置可用于从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消息,并根据第一消息释放用户面连接。
可选地,该通信系统中,该数据处理节点还可向该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指示。相应地,控制节点可从数据处理节点接收第三指示。该第三指示可用于指示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拥塞状态。第三指示可以是数据处理节点不再处于拥塞状态后发送的。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控制节点、第二终端装置或者数据处理节点执行的操作。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被计算机调用执行时,可以使得计算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控制节点、第二终端装置或者数据处理节点执行的操作。
基于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同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芯片可包括处理器。该芯片还可包括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或者,该芯片与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耦合,其中,收发器(或通信模块)可用于支持该芯片进行有线和/或无线通信,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可用于存储程序,该处理器调用该程序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方法实施例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控制节点、第二终端装置或者数据处理节点执行的操作。该芯片系统可包括以上芯片,也可以包含上述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如存储器(或存储模块)和/或收发器(或通信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是参照实施例所涉及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Claims (31)

1.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节点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处理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
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控制节点所存储的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所对应的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列表中的终端装置的标识为所述控制节点所接收的处于异常状态下的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节点接收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终端装置;所述第二终端标识包含在所述列表中;若第一时长内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所述控制节点从所述列表中删除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标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第二时长内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删除所述列表;或者,
所述控制节点删除所述列表中的全部标识。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节点确定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拥塞状态,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二指示,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在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一指示。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会话管理功能SMF,且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根据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确定数据网络的标识,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所述数据网络,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各自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每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上下文包括所述每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支持的数据网络的标识;
所述控制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所述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所述数据网络的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MF,且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数量为多个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从SMF接收数据网络的标识,所述多个所述数据处理节点中的至少两个数据处理节点支持所述数据网络;
所述控制节点根据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以及所述数据网络的标识,确定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存储于所述控制节点,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上下文包括接入所述数据网络的所述用户面连接的标识。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SMF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所述拒绝响应,所述拒绝响应与所述第一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对应,所述拒绝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第三时长内不发送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所述控制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所述接受响应对应所述第二用户面连接建立请求。
11.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AMF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拒绝响应,所述拒绝响应与所述第一信令连接建立请求对应,所述拒绝响应用于指示所述异常终端装置在第四时长内不发送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所述控制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接受响应,所述接受响应对应所述第二信令连接建立请求。
13.如权利要求10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节点确定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接收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发送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在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三指示。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控制节点包括AMF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节点向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将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位置设置为不支持区域,所述不支持区域不支持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请求建立信令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五指示,所述第五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所述第一消息。
17.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装置从控制节点接收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指示释放用户面连接,所述用户面连接用于传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所述第一控制消息包括第五指示;所述第五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不回复所述第一消息;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释放所述用户面连接。
18.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数据处理节点确定自身不再处于拥塞状态;
所述数据处理节点向控制节点发送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指示包括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的标识。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数据处理节点从所述控制节点接收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数据处理节点未处于所述拥塞状态时发送所述第三指示。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用于从所述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所述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27.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通信装置,以及包括数据处理节点,所述数据处理节点用于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第一指示。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装置,所述终端装置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消息。
29.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在计算机上被调用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或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或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3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允许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或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或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31.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或执行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0520532.0A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1050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0532.0A CN112105053B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AU2020295588A AU2020295588B2 (en) 2019-06-17 2020-06-17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EP20826742.7A EP3972332A4 (en) 2019-06-17 2020-06-17 OVERLOAD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PCT/CN2020/096617 WO2020253735A1 (zh) 2019-06-17 2020-06-17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7/554,242 US20220256396A1 (en) 2019-06-17 2021-12-17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20532.0A CN112105053B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5053A true CN112105053A (zh) 2020-12-18
CN112105053B CN112105053B (zh) 2022-04-22

Family

ID=7374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20532.0A Active CN112105053B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256396A1 (zh)
EP (1) EP3972332A4 (zh)
CN (1) CN112105053B (zh)
AU (1) AU2020295588B2 (zh)
WO (1) WO2020253735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251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拒绝服务攻击的解决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23125310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124751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4032211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55827A (zh) * 2023-01-17 2023-05-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路由器、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885A (zh) * 2004-11-02 2006-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小区上行拥塞的处理方法
CN101925038A (zh) * 2009-06-12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2123493A (zh) * 2008-03-26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注册方法及装置
US20130194919A1 (en) * 2012-02-01 201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ssisted congestion control
CN108738070A (zh) * 2017-04-20 2018-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网关用户面负荷的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11041B (zh) * 2009-12-09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拥塞控制方法、操作维护中心设备和基站
KR102066130B1 (ko) * 2013-01-18 2020-02-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트래픽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US20140321271A1 (en) * 2013-04-24 2014-10-30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ignal reduction based on radio load
EP3127366B1 (en) * 2014-03-31 2021-03-24 Convida Wireless, LLC Overload control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m2m service layer and 3gpp networks
CN109548079A (zh) * 2017-09-22 2019-03-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指示通信系统的用户平面功能管理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70885A (zh) * 2004-11-02 2006-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小区上行拥塞的处理方法
CN102123493A (zh) * 2008-03-26 2011-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分组数据网络连接的注册方法及装置
CN101925038A (zh) * 2009-06-12 2010-1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网络系统
US20130194919A1 (en) * 2012-02-01 2013-08-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ssisted congestion control
CN108738070A (zh) * 2017-04-20 2018-11-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网关用户面负荷的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251A1 (zh) * 2021-04-02 2022-10-06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拒绝服务攻击的解决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WO2023125310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124751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WO2024032211A1 (zh) * 2022-08-10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以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AU2020295588B2 (en) 2023-10-12
EP3972332A4 (en) 2022-06-22
AU2020295588A1 (en) 2022-01-20
EP3972332A1 (en) 2022-03-23
CN112105053B (zh) 2022-04-22
US20220256396A1 (en) 2022-08-11
WO2020253735A1 (zh) 2020-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5053B (zh) 一种拥塞控制方法及装置
EP3790311B1 (en) Network slice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and device
CN113691969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0071536A1 (en) Procedure to update the parameters related to unified access control
CN112312466A (zh) 一种事件报告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EP3687135B1 (en) Device monitoring, and deregist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1895083B2 (en) Address obtaining method and an address obtaining apparatus
EP2997767A1 (en) Mobility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CN113114650B (zh) 网络攻击的解决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0088601A1 (zh) 控制终端与网络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US1155881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uto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217224A1 (en) Amf and scp behavior in delegated discovery of pcf
EP3920511B1 (en) Policy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CN110366204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129079B2 (en)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CN115486130A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设备
US2023013245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edge computing service for roaming u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4024696A (zh) 一种可信通信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2956226A (zh) 在通信系统中隔离虚假基站
KR20230021598A (ko) 재난 로밍 동안의 결정론적 plmn 선택
EP2899900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small data from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5396865B (zh) 终端漫游数据处理方法及网络设备
WO202321317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207850A1 (en) Data analysis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113694B (zh) 一种网络状态信息传递方法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