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5010A -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5010A
CN112105010A CN202011003247.0A CN202011003247A CN112105010A CN 112105010 A CN112105010 A CN 112105010A CN 202011003247 A CN202011003247 A CN 202011003247A CN 112105010 A CN112105010 A CN 112105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bluetooth device
broadcast
address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32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5010B (zh
Inventor
银国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32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5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5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5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5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5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4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near-field transmission
    • H04B5/48Trans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地址交换的方法包括: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从而快速地实现了蓝牙设备间地址交换且降低了蓝牙设备间地址交换的复杂度。

Description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设备间要进行正常通讯,需要先在蓝牙设备间进行配对或者又称之为建立蓝牙连接。而为了实现配对,需要通过蓝牙设备间的蓝牙地址的交换,蓝牙设备获知进行通讯的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比如,在一具体场景中,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TWS)耳机一般都包括两只蓝牙耳机(相当于两个蓝牙设备),要正常使用TWS耳机,就需要在这两只蓝牙耳机间进行配对。而为了实现配对,需要这两只蓝牙耳机间进行蓝牙地址的交换,一只蓝牙耳机获知另一只蓝牙耳机的蓝牙地址。
但是,实现上述蓝牙设备间的地址交换的方案较为复杂且实现地址交换的速度较慢。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用以克服或者缓解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蓝牙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其包括: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通过扫描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以及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对端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若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蓝牙耳机记录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以及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对端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若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蓝牙耳机记录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并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蓝牙设备在确定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时,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本申请实施例无须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外的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即可快速地实现了蓝牙设备间的地址交换,降低了实现蓝牙设备间地址交换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所述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一流程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A为图3中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一流程示意图;
图4B为图3中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A为图3中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还一流程示意图;
图5B为图3中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再一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固定交叉时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为了使本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一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以在应用场景中包括两个蓝牙设备为例进行说明,两个蓝牙设备可以为任何具有蓝牙功能的设备。为了予以区分,两个蓝牙设备分别称之为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
本实施例中的设备可以是具有外壳的电子装置,也可以是模组,也可以是芯片。
本实施例,两个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进行蓝牙设备之间的配对以及进一步进行蓝牙设备之间数据的无线传输。无线传输比如基于BT Link或者LBRT(Low Band(10-15MHz)Bluetooth Retransmission Technology,低频蓝牙转发技术)。
上述图1中,主要由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组成一通信系统,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除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
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第一蓝牙设备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
图2A为图1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一流程示意图;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A、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能够使网络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接收第一广播信息,且第一蓝牙设备不用单独向特定的其他蓝牙设备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S202A、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蓝牙设备同样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第二广播信息。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S203A'、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即表明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属于应当配对的一对蓝牙设备,则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使得第一蓝牙设备知悉了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
S203A”、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201A,以重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综上可见,第一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并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蓝牙设备在确定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时,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属于应当配对的一对蓝牙设备,则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本申请实施例无须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外的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即可快速地实现了蓝牙设备间的地址交换,降低了实现蓝牙设备间地址交换的复杂度。
图2B为图1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蓝牙设备,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201B、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能够网络中的所有其他设备都可以接收第二广播信息,且第二蓝牙设备不用单独向特定的其他蓝牙设备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S202B、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同样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第二蓝牙设备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一广播信息。如前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S203B'、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即表明第二蓝牙设备与第一蓝牙设备属于应当配对的一对蓝牙设备,则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使得第二蓝牙设备知悉了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
S203B”、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201B,以重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具体地,上述图2A、图2B所示实施例中,为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配置一关联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所述关联设备的唯一性身份标识;同样,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配置一关联设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所述关联设备的唯一性身份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后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配对标识,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后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配对标识。
进一步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之前,还可以从所述关联设备中读取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至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二蓝牙设备。
进一步地,上述图2A、图2B所示实施例中,关联设备为配件或者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该制造机台具体为生产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的设备,即如果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由同一制造机台生产,则将制造机台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作为绑定信息;测试机台具体为测试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的设备,即如果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由同一测试机台测试,则将测试机台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作为绑定信息。本实施例中,将关联设备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作为绑定信息,实现简便,成本低廉。
进一步地,上述图2A、图2B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所述配对标识中至少其一为随机数或者时间,从而更为简单且直接地表征应当属于一对的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
图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蓝牙设备为第一蓝牙耳机,第二蓝牙设备为第二蓝牙耳机,关联设备为充电盒(或者又称之为充电托架),所述充电盒用于为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或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充电。因此,对于应当配对的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来说,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和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均为充电盒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为此,在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使用的过程中,可从所述充电盒中读取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至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读取的方式比如为: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充电盒上的串口或者射频模块从充电盒中读取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从而在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的使用过程中,通过相同的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可以判定出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关联于同一充电盒,即表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属于应当配对的一对蓝牙设备,以使得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相互记录对方的蓝牙地址。比如,其中第二蓝牙设备丢失,又配置了新的第二蓝牙设备,新的第二蓝牙设备从充电盒中读取充电盒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从而通过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判定出新的第二蓝牙设备和原第一蓝牙设备关联于同一充电盒,即表明原第一蓝牙设备和新第二蓝牙设备属于一对蓝牙设备,以原第一蓝牙设备和新第二蓝牙设备相互记录对方的蓝牙地址。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和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也可以为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从而可以从所述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中读取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至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二蓝牙设备;或者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和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为后台服务器发送给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的配对标识。
图4A为图3中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一流程示意图;如图4A所示,本实施中,应用于第一蓝牙耳机,其包括如下步骤:
S401A、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可以从充电盒获取并存储在第一蓝牙耳机本地。
S402A、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可以从充电盒获取并存储在第二蓝牙耳机本地。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充电盒作为关联设备,第一蓝牙耳机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和第二蓝牙耳机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中分别具有其充电盒的唯一性身份标识。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其充电盒的唯一性身份标识,地址交换的实现简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可以为随机数或者时间。
S403A'、若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则第一蓝牙耳机记录第二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
本实施例中,若采用充电盒作为关联设备,对于应当属于同一对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来说,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均为充电盒的唯一性身份标识。
S403A”、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401A,以重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若采用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作为关联设备,则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均为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的唯一性身份标识,对于应当属于同一对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来说,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均为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的唯一性身份标识。比如,其中第二蓝牙设备需要维修,在维修的过程中配置新的第一蓝牙设备,新的第一蓝牙设备和维修的第二蓝牙设备从测试机台中读取测试机台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从而在地址交换方案中,通过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判定出新的第一蓝牙设备和维修的第二蓝牙设备关联于同一测试机台,即表明新的第一蓝牙设备和维修的第二蓝牙设备属于一对蓝牙设备,以使得新的第一蓝牙设备和维修的第二蓝牙设备相互记录对方的蓝牙地址,从而实现对第二蓝牙设备的维修。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还可以包括电子终端。电子终端比如为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或者个人计算机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属于一对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与电子终端进行无线通讯,比如音频数据的通讯,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可以播放电子终端传输过来的音频数据。
综上可见,第一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并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蓝牙设备在确定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时,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属于应当配对的一对蓝牙设备时,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的交换。本申请实施例无须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外的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即可快速地实现了蓝牙设备间的地址交换,降低了实现蓝牙设备间地址交换的复杂度。
图4B为图3中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4B所示,本实施中,应用于第二蓝牙耳机,其包括如下步骤:
S401B、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可以从充电盒获取并存储在第二蓝牙耳机本地。
S402B、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一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如前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可以从充电盒获取并存储在第二蓝牙耳机本地。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耳机的充电盒作为关联设备,第一蓝牙耳机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和第二蓝牙耳机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中分别具有其充电盒的唯一性身份标识。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其充电盒的唯一性身份标识,地址交换的实现简便,成本低廉。
具体地,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可以为随机数或者时间。
S403B'、若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则第二蓝牙耳机记录第一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
本实施例中,若采用充电盒作为关联设备,对于应当属于同一对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来说,则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均为充电盒的唯一性身份标识。
S403B”、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401B,以重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本实施例中,若采用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作为关联设备,则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均为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的唯一性身份标识,对于应当属于同一对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耳机和第二蓝牙耳机来说,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
综上可见,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并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由此可以使得第二蓝牙设备在确定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时,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属于应当配对的一对蓝牙设备时,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本申请实施例无须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外的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即可快速地实现了蓝牙设备间的地址交换,降低了实现蓝牙设备间地址交换的复杂度。
在本申请再一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实施例中,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步骤。
上述将地址交换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时,为了避免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间的通信冲突,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与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采用预设的固定交叉时序。
具体地,固定交叉时序,包括:在奇数时序周期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在偶数时序周期第一蓝牙设备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
图5A为图3中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还一流程示意图;如图5A所示,本实施例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S501A、第一蓝牙设备在奇数时序周期内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S502A、第一蓝牙设备在偶数时序周期内接收第二蓝牙设备以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
具体地,参见图6所示的固定交叉时序,在第1、3、5个时序周期第一蓝牙设备以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以及第一蓝牙设备在固定交叉时序的第2、4、6个时序周期接收第二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通讯的冲突。
S503A'、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
S503A”、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501A,以重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综上可见,第一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并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蓝牙设备在确定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时,即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属于应当配对的一对蓝牙设备,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本申请实施例无须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外的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即可快速地实现了蓝牙设备间的地址交换,降低了实现蓝牙设备间地址交换的复杂度。
图5B为图3中两个蓝牙耳机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再一流程示意图;如图5B所示,本实施例中,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蓝牙设备,包括如下步骤:
S501B、第二蓝牙设备在偶数时序周期内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S502B、第二蓝牙设备在奇数时序周期内接收第一蓝牙设备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
具体地,参见图6所示的固定交叉时序,第二蓝牙设备在第2、4、6个时序周期以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第二蓝牙设备在第1、3、5个时序周期同步接收第一广播信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避免了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之间通讯的冲突。
S503B'、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
S503B”、若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不同,则返回到步骤S501B,以重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综上可见,第二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并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通过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第一广播信息包括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第二广播信息包括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由此可以使得第二蓝牙设备在确定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时,即第二蓝牙设备和第一蓝牙设备属于应当配对的一对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本申请实施例无须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外的第三方设备的参与,即可快速地实现了蓝牙设备间的地址交换,降低了实现蓝牙设备间地址交换的复杂度。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的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中,在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若接收到所述启动地址交换操作,则触发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从而实现通过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开始进行第一广播信息的广播式发送。
具体地,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为针对关联设备、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中至少其一所执行的按压、滑动、点击中至少其一操作。
比如在关联设备(比如充电盒)、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上可设置接受用户按压、滑动、点击中至少其一的结构(如机械按键、触摸按键、或者触摸屏),接收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设置所述结构的位置不做特别限定,只要便于用户进行按压、滑动、点击中至少其一操作即可。
可替代地,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之前,也可以包括: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蓝牙连接请求,若所述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触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此处,所述历史配对蓝牙地址具体是指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进行过地址交换的另外一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比如,在一应用场景中,原本属于一对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中在执行过上述地址交换方案之后,第一蓝牙设备中记录的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在使用过程,该第二蓝牙设备(又称之为旧第二蓝牙设备)被丢失或者损坏,需要配置一个新的第二蓝牙设备(新第二蓝牙设备)以与未丢失的第一蓝牙设备(旧第一蓝牙设备)重新组成一对蓝牙设备,因此,在旧第一蓝牙设备和新第二蓝牙设备执行上述地址交换方案之前,旧第一蓝牙设备向使用其记录的旧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蓝牙连接请求,若该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表明应用环境中旧第二蓝牙设备不存在,从而触发旧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为此,在上述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中,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将其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即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本实施例中,蓝牙设备也可以称之为蓝牙端。
可替代地,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之前,还包括:若接收到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且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的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触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由此可见,只有同时满足接收到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以及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才会触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比如,在一应用场景中,原本属于一对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中已经执行过上述地址交换方案之后,第一蓝牙设备中记录的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如果由于用户误操作发生了启动地址操作,则通过向使用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的蓝牙连接请求,如果该蓝牙连接请求被响应,则表明与第一蓝牙设备已完成地址交换的第二蓝牙设备依然有效。否则,表明与第一蓝牙设备已完成地址交换的第二蓝牙设备不存在或者无效,此时,则触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以与另外一新的第二蓝牙设备交换地址。
类似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应用于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中,在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若接收到所述启动地址交换操作,则触发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从而实现通过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开始进行第二广播信息的广播式发送。
具体地,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为针对关联设备、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中至少其一所执行的按压、滑动、点击中至少其一操作。
比如在关联设备(比如充电盒)、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上可设置接受用户按压、滑动、点击中至少其一的结构(如机械按键、触摸按键、或者触摸屏),接收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设置所述结构的位置不做特别限定,只要便于用户进行按压、滑动、点击中至少其一操作即可。
可替代地,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在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之前,也可以包括:向使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蓝牙连接请求,若所述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触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此处,所述历史配对蓝牙地址具体是指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进行过地址交换的另外一第二蓝牙设备的蓝牙地址。比如,在一应用场景中,原本属于一对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中在执行过上述地址交换方案之后,第二蓝牙设备中记录的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在使用过程,该第一蓝牙设备(又称之为旧第二蓝牙设备)被丢失或者损坏,需要配置一个新的第一蓝牙设备(新第一蓝牙设备)以与未丢失的第二蓝牙设备(旧第二蓝牙设备)重新组成一对蓝牙设备,因此,在旧第二蓝牙设备和新第一蓝牙设备执行上述地址交换方案之前,旧第二蓝牙设备向使用其记录的旧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发起蓝牙连接请求,若该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表明应用环境中旧第一蓝牙设备不存在,从而触发旧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为此,在上述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中,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将其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即新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
可替代地,在本申请的再一实施例中,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之前,还包括:若接收到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且向使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的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触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由此可见,只有同时满足接收到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以及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才会触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比如,在一应用场景中,原本属于一对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设备、第二蓝牙设备中已经执行过上述地址交换方案之后,第二蓝牙设备中记录的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如果由于用户误操作发生了启动地址操作,则通过向使用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蓝牙连接请求,如果该蓝牙连接请求被响应,则表明与第二蓝牙设备已完成地址交换的第一蓝牙设备依然有效。否则,表明与第二蓝牙设备已完成地址交换的第一蓝牙设备不存在或者无效,此时,则触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以与另外一新的第一蓝牙设备交换地址。
在本申请再一蓝牙设备之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实施例中,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步骤。
除了通过上述第一硬件接口、第二硬件接口的方式,可替代地,也可以在充电盒上设置同一硬件接口,与此同时,充电盒与第一蓝牙耳机和/或第二蓝牙耳机形成有线连接(比如在第一蓝牙耳机和/或第二蓝牙耳机容纳在充电盒中进行有线或者无线充电时),从而通过该充电盒上设置的同一硬件接口从外部设备中读取第一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再通过有线连接传输至第一蓝牙耳机,和/或从读取第二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再通过有线连接传输至第二蓝牙耳机。
综上,通过灵活配置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和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可以实现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的动态搭配。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址交换的方法是直接在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之间实施,因此,可以使得动态搭配的蓝牙设备之间快速地进行地址交换,无须两个蓝牙设备在出厂时就知道对方的蓝牙地址。
上述从充电盒、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读取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和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可以通过用户操作安装在电子终端上的应用程序(APP)来实现。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和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可以存储在为电子终端或者微处理器的闪存或者一次性可编程(One TimeProgramable,简称OTP)存储设备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以及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对端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若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蓝牙耳机记录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该蓝牙耳机比如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蓝牙耳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以及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对端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若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蓝牙耳机记录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该蓝牙耳机比如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蓝牙耳机。
至此,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运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配置一关联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所述关联设备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配置一关联设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所述关联设备的唯一性身份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后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配对标识,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后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配对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第一蓝牙耳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为第二蓝牙耳机,所述关联设备为充电盒,所述充电盒用于为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或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充电。
4.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所述配对标识中至少其一为随机数或者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设备为配件或者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关联设备中读取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至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二蓝牙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之前还包括:接收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若接收到所述启动地址交换操作,则触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为针对所述关联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中至少其一所执行的按压、滑动、点击中至少其一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之前,还包括: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蓝牙连接请求,若所述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触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之前,还包括:若接收到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且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的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触发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与所述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采用预设的固定交叉时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交叉时序包括:在奇数时序周期内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在偶数时序周期内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包括: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将其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
13.一种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应用于第二蓝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
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配置一关联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所述关联设备的唯一性身份标识,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配置一关联设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所述关联设备的唯一性身份标识;或者,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后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配对标识,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为后台服务器发送给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配对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第一蓝牙耳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为第二蓝牙耳机,所述关联设备为充电盒,所述充电盒用于为所述第一蓝牙耳机和所述第二蓝牙耳机充电。
16.根据权利要求14-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所述配对标识中至少其一为随机数或者时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关联设备为配件或者制造机台或者测试机台;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关联设备中读取所述唯一性身份标识至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和所述第二蓝牙设备。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之前还包括:接收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若接收到所述启动地址交换操作,则触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为针对所述关联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中至少其一所执行的按压、滑动、点击中至少其一操作。
20.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之前,还包括:向使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蓝牙连接请求,若所述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触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3-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之前,还包括:若接收到用户的启动地址交换操作,且向使用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的蓝牙端发起的蓝牙连接请求未被响应,则触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3-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与所述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采用预设的固定交叉时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交叉时序包括:在偶数时序周期内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在奇数时序周期内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13-2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将其记录的历史配对蓝牙地址更新为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
25.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蓝牙设备和第二蓝牙设备,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所述第一蓝牙设备通过扫描方式接收第二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第一蓝牙设备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若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与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第一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二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第二蓝牙设备记录所述第一蓝牙设备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
26.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以及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对端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若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蓝牙耳机记录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所述第二蓝牙地址。
27.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第二广播信息,所述第二广播信息包括:所述蓝牙耳机的第二蓝牙地址以及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以及通过扫描的方式接收对端蓝牙耳机采用广播方式发送的第一广播信息,所述第一广播信息包括: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第一蓝牙地址以及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若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与所述蓝牙耳机的绑定信息相同,则所述蓝牙耳机记录所述对端蓝牙耳机的所述第一蓝牙地址。
CN202011003247.0A 2020-09-22 2020-09-22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Active CN112105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3247.0A CN112105010B (zh) 2020-09-22 2020-09-22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3247.0A CN112105010B (zh) 2020-09-22 2020-09-22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5010A true CN112105010A (zh) 2020-12-18
CN112105010B CN112105010B (zh) 2024-04-26

Family

ID=73754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3247.0A Active CN112105010B (zh) 2020-09-22 2020-09-22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501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96800A (zh) * 2021-08-12 2021-11-02 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蓝牙充电盒和蓝牙耳机的防盗方法
WO2022061527A1 (zh) * 2020-09-22 2022-03-3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WO2023246055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49746A (zh) * 2018-06-14 2018-08-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bt连接的方法、无线耳机及tws耳机
CN108540889A (zh) * 2018-05-28 2018-09-1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Tws耳机的配对方法、装置、tws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08811182A (zh) * 2018-06-14 2018-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9618318A (zh) * 2018-12-21 2019-04-12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的配对方法及tws耳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40889A (zh) * 2018-05-28 2018-09-1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Tws耳机的配对方法、装置、tws耳机及存储介质
CN108449746A (zh) * 2018-06-14 2018-08-24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建立bt连接的方法、无线耳机及tws耳机
CN108811182A (zh) * 2018-06-14 2018-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WO2019237491A1 (zh) * 2018-06-14 2019-12-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9618318A (zh) * 2018-12-21 2019-04-12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的配对方法及tws耳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61527A1 (zh) * 2020-09-22 2022-03-3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CN113596800A (zh) * 2021-08-12 2021-11-02 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蓝牙充电盒和蓝牙耳机的防盗方法
CN113596800B (zh) * 2021-08-12 2023-07-18 立讯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蓝牙充电盒和蓝牙耳机的防盗方法
WO2023246055A1 (zh) * 2022-06-23 2023-12-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蓝牙设备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5010B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5010B (zh)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CN112544092B (zh) 电子装置、外部电子装置和管理外部电子装置的嵌入式订户识别模块的方法
US8453927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a handset device and IC cards
CN104954371A (zh) 设备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4394600A (zh) 传输文件的方法及装置
TW201306507A (zh) 用以配置通訊裝置之藍芽使用者身份模組存取規範之方法
CN105472698A (zh)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2255994B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数据录制存储方法及系统
CN105847048B (zh) 智能设备的配置方法与装置
WO2019179492A1 (zh) 多卡多待系统、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338193A (zh) 初始化媒体设备的方法和系统、装置
CN104113620A (zh) 通讯录更新方法、更新装置及用户终端
JP5877283B1 (ja) 動作環境設定システム、携帯端末、中継装置および動作環境設定用プログラム
WO2022061527A1 (zh) 蓝牙设备间进行地址交换的方法、通信系统以及蓝牙耳机
US8244892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ame
JP7450816B2 (ja) 通信接続を確立する方法と装置
JP2016149689A (ja) カラオケシステム、アドレスリースサーバ、管理サーバ、カラオケ装置
US9332374B2 (e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method for SE equipped on mobile terminal and SE using the same
EP3131272A1 (en) Cordless telephone device and telephone directory control method
CN106101429B (zh) 移动终端号码的查询方法及其移动终端
JP2011160226A (ja) 端末装置、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取得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テンツデータ取得方法
JP5361404B2 (ja) 移動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移動無線通信装置
JP5463763B2 (ja) 電話中継装置、電話システム、電話中継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167143B1 (ko) 이동 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영수증 정보 전송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JP2017521938A (ja) バーチャル通信カードの実現方法及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