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4943B -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4943B
CN112104943B CN202011003982.1A CN202011003982A CN112104943B CN 112104943 B CN112104943 B CN 112104943B CN 202011003982 A CN202011003982 A CN 202011003982A CN 112104943 B CN112104943 B CN 1121049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uetooth
address
terminal
connection
preset cond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398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4943A (zh
Inventor
简兰懿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398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49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49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49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49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49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loop type
    • H04B5/48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0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covered by H04R1/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01/10Details of 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earphones or monophonic headphones covered by H04R1/1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蓝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用于建立蓝牙连接;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和/或,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本申请通过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相同的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以通过该蓝牙连接完成设备地址的传输,避免了在第一蓝牙端或者第二蓝牙端设置传输数据的管脚,因而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蓝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每个蓝牙设备拥有唯一的设备地址,用于建立蓝牙连接。真无线立体声(TrueWireless Stereo,TWS)蓝牙耳机一般由一对耳机组成,左右耳机可以摆脱左右耳机之间连接线的束缚。为实现左右耳机之间低功耗蓝牙连接的建立,左右耳机必须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因此,设备地址对蓝牙耳机来说尤其重要。现有技术中,如果一对耳机不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可以通过充电盒交换左右耳机的设备地址,具体的,每个耳机的机身上除了两个管脚用于与充电盒相应的两个管脚连接以实现充电外,还需要在耳机上设置第三个传输数据的管脚与充电盒相应的第三个管脚连接,以实现左右耳机的地址传输。现有技术中两只耳机之间的地址传输的方案需要分别对充电盒和耳机额外增加一个管脚,使得耳机和充电盒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地址传输方案使得结构复杂度增加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址传输方法,用于第一蓝牙端,包括:
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用于建立蓝牙连接;
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和/或,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与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不同。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前还包括:配置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后,还包括:
第一蓝牙端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一确认字符;第一确认字符为第二蓝牙端对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蓝牙连接为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充电盒用于给第一蓝牙端供电;
第一预设条件为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
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一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
若第二蓝牙端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则第二蓝牙端回复第二确认字符给第一蓝牙端;
第三预设条件为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包括:
第一蓝牙端根据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以预设跳频序列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第二蓝牙端,预设跳频序列对应于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第一蓝牙端收到充电盒发送的由高电平和低电平组成的预设电平序列;若第一蓝牙端收到充电盒发送的预设电平序列,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预设条件包括第三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第四预设条件为第一蓝牙端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超过预设时长;
若满足第四预设条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第二蓝牙端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则第二蓝牙端回复第二确认字符给第一蓝牙端;
第三预设条件为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之后包括:
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收到的设备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根据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蓝牙端记录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第一蓝牙端接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后,第一蓝牙端将收到的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记录为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地址传输方法,用于第二蓝牙端,包括:
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由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以用于建立蓝牙连接;
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或,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与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不同。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前还包括:配置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后,还包括:
第二蓝牙端发送第一确认字符给第一蓝牙端;第一确认字符为第二蓝牙端对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蓝牙连接为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若满足预设条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五预设条件;充电盒用于给第二蓝牙端供电;
第一预设条件为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
第五预设条件为第二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六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五预设条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六预设条件;
第六预设条件为在预设时长内第二蓝牙端未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五预设条件,第二蓝牙端收到充电盒发送的由高电平和低电平组成的预设电平序列;若第二蓝牙端收到充电盒发送的预设电平序列,则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六预设条件;若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
预设条件包括第六预设条件和第七预设条件,第七预设条件为第二蓝牙端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超过预设时长;
若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六预设条件;
第六预设条件为第二蓝牙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之后包括:
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根据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蓝牙端记录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第二蓝牙端配对地址: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后,第二蓝牙端将收到的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记录为第二蓝牙端配对地址。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蓝牙芯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蓝牙芯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地址传输方法或者使得蓝牙芯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项的地址传输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包括耳机外壳和置于耳机外壳内部的如上述第三方面的蓝牙芯片。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五方面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置于外壳内部的如上述第三方面的蓝牙芯片。
本申请的实施例的第六方面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
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用于建立蓝牙连接;
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与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不同;
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或,
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并且,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电子设备及通信系统,通过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相同的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以通过该蓝牙连接完成设备地址的传输,避免了在第一蓝牙端或者第二蓝牙端设置传输数据的管脚,因而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副耳机的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址传输前的主副耳机的拓扑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的拓扑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的拓扑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建立第二蓝牙连接的拓扑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通过第一蓝牙端记录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的流程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地址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蓝牙芯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采用举例的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各例子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址传输方法,用于第一蓝牙端,具体的第一蓝牙端可以为蓝牙芯片,也可以为电子设备,例如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蓝牙耳机、音箱等。在一些场景中,第一蓝牙端可以理解为主设备端,第二蓝牙端可以理解为从设备端;在另外一些场景中,第一蓝牙端也可以理解为从设备端,第二蓝牙端可以理解为主设备端。例如,在转发模式下,主设备端用于转发语音数据给从设备,在监听模式下,主设备端用于发送同步数据。请参考图1,该地址传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第一蓝牙连接为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
S102:通过第一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通过第一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表述,通过默认地址建立的蓝牙连接可以称之为第一蓝牙连接,通过设备地址建立的蓝牙连接可以称之为第二蓝牙连接,即在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互相不清楚设备地址的条件下建立的蓝牙连接称之为第一蓝牙连接,在互相清楚了设备地址之后建立的蓝牙连接称之为第二蓝牙连接。该地址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蓝牙端,以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为TWS蓝牙耳机为例进行说明,TWS耳机的左耳机和右耳机分别至少记录三个地址。左耳机记录的地址包括默认地址、左耳机设备地址和左耳机配对地址。其中,默认地址可以理解为所有蓝牙设备统一的固定地址,该默认地址不能被改变,左耳机和右耳机以及其他耳机的默认地址都配置得相同,具体的,默认地址的格式和左耳机设备地址、右耳机设备地址的格式相同,例如,可以是由48位(6字节)二进制表示的数据。左耳机设备地址为左耳机唯一的设备地址,不可被更改,左耳机配对地址为与左耳机配对的任一右耳机的唯一的设备地址,左耳机配对地址可以通过地址传输方法进行修改。同样的,右耳机记录的地址也包括默认地址、右耳机设备地址和右耳机配对地址,右耳机配对地址为右耳机唯一的设备地址,不可被更改,右耳机配对地址为与右耳机配对的任一左耳机的唯一的设备地址,右耳机配对地址可以通过地址传输方法进行修改。可以理解的是,任一蓝牙设备的设备地址都不同,另外,同一时刻一个蓝牙设备只能使用一个地址,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地址对应不同的跳频序列,例如,在经典蓝牙连接建立过程中,主设备(Master)根据从设备(Slave)的设备地址计算发送的ID包的跳频序列,从设备根据自己的设备地址计算接收到的ID包的跳频序列,这两个跳频序列相同。当左右耳机使用同一种跳频序列时,左右耳机可以互通消息。例如,左耳机向使用左耳机存储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右耳机使用右耳机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则左右耳机可以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而实现互通消息;或者,右耳机向使用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左耳机使用左耳机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则左右耳机可以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而实现互通消息。另外,如果两个蓝牙设备之间已经完成配对了,互相知道了对方的设备地址,也可以建立连接进行通信,例如,左耳机可以向自己存储的右耳机的设备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右耳机可以使用右耳机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左耳机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左右耳机通过左耳机设备地址和右耳机设备地址可以建立低功耗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本实施例中经典蓝牙连接也称之为BR(basic rate,基础速率)连接或者EDR(enhanced datarate,增强速率)连接,或者也可以称之为ACL(ASYNCHRONOUS LOGICAL LINKS,异步逻辑链路)连接;低功耗蓝牙连接也可以称之为LE(Low Energy,低功耗)连接,或者也可以称之为LEACL(Low EnergyASYNCHRONOUS LOGICALLINKS,低功耗异步逻辑链路)连接,蓝牙耳机在出厂设置时,已经配置好了左耳机使用左耳机设备地址,右耳机使用右耳机设备地址,同时各自的默认地址也已经配置好,即可以根据需求对于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配置各自的默认地址和设备地址,该配置好的默认地址和设备地址可以存储在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一般的,对于任一蓝牙端,默认地址与设备地址不同。
在步骤S101中,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具体的,第一蓝牙端根据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第二蓝牙端,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包括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另外,创建蓝牙连接命令还可以包括蓝牙设备的ID、控制器的特性参数等信息。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用于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的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也可以理解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对于两只不知道对方设备地址的耳机,若需要成为一副耳机,则可以先通过二者相同的默认地址建立经典蓝牙连接或者LE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蓝牙连接和第二蓝牙连接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因此,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无法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连接。若此时有多个蓝牙端在使用默认地址,则第一蓝牙端可能与多个第二蓝牙端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蓝牙端可以选择一个第二蓝牙端,例如,选择一个RSSI最大的第二蓝牙端,即选择一个与其距离最近的第二蓝牙端,或者选择最先回复自己的蓝牙端建立蓝牙连接,第一蓝牙端可以和选择的第二蓝牙端建立经典蓝牙连接或者LE连接。地址传输方法也可以用于第二蓝牙端,在步骤S101中,第一蓝牙连接也可以由第二蓝牙端主动发起而建立,即第二蓝牙端也可以通过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与第一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具体的,第二蓝牙端向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第一蓝牙端如果正在使用默认地址处于消息接收模式,则第一蓝牙端会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回复ACK(Acknowledge character,确认字符)给第二蓝牙端以建立蓝牙连接,从而实现地址传输。
在步骤S102中,当建立了第一蓝牙连接之后,则可以通过第一蓝牙连接互相发送自己的设备地址给对方,即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二蓝牙端通过第一蓝牙连接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第一蓝牙端因而可以收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第二蓝牙端也可以收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以此实现设备地址的互通。另外,该地址传输方法也可以用于第二蓝牙端,即在步骤S102中,通过第一蓝牙连接,第二蓝牙端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并且,第二蓝牙端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地址传输方法,由于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则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后,由于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行消息接收,因此,第二蓝牙端可以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以使得可以成功的建立蓝牙连接。通过该默认地址先建立蓝牙连接,然后通过该蓝牙连接传输设备地址,以使得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都可以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避免了在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和充电盒额外设置传输数据的管脚,因而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一种地址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则执行步骤S202,若不满足,则执行步骤S201A:以预设时序继续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S202: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第一蓝牙连接为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
S203:通过第一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本实施例中,步骤S202-S203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2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在步骤S201中,需要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只有在满足预设条件时,才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地址传输,即只有在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蓝牙端根据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第二蓝牙端,也可以理解为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可以理解的是,如果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不清楚对方的设备地址,则可以通过二者相同的默认地址建立第一蓝牙连接以实现地址传输。本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为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互相未保存对方的设备地址,例如上一次与第一蓝牙端建立蓝牙连接的蓝牙端遗失因而第一蓝牙端需要获取到新的即将与之配对的第二蓝牙端的地址,另外,若第一蓝牙端没有存储其他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也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的地址传输方法,以使得第一蓝牙端获取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步骤S201A中的预设时序可以是每秒钟判断一次预设条件是否满足,或者是每分钟判断一次预设条件是否满足。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蓝牙端为左耳机,第二蓝牙端为右耳机为例进行说明。若用户遗失了一对耳机中的一只,或者是一对耳机中的某一只损坏,面对这种仅有一只耳机可以使用的情况,用户可以购买一只新的耳机与可以正常使用的耳机配对进行使用,但是新买的耳机与原有的耳机互相并不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基于此,需要进行地址传输的操作,使得左右耳机互相获取到对方的设备地址,这样左右耳机进而可以通过设备地址建立LE连接或者经典蓝牙连接。请参考图3,地址传输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01: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若满足,则执行步骤S302,若不满足,则执行步骤S301A:以预设时序继续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S302:通过主耳机保存的默认地址在主耳机与副耳机之间建立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
S303:主耳机通过建立的该蓝牙连接向副耳机发送主耳机地址,副耳机通过建立的该蓝牙连接向主耳机发送副耳机地址;
S304:断开建立的该蓝牙连接;
在步骤S301中,满足预设条件是执行S302的前提,即若符合预设条件,则建立第一蓝牙连接,这样可以避免前述实施例中的地址传输过程被频繁启动而浪费功耗。具体的,预设条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例如,可以判断两只耳机上的按键是否同时被长按,若同时被长按,则满足预设条件,但是这种方式容易由于用户误触而使得S302被误触发;另外,也可以是通过手机APP实现,具体的,可以判断手机的蓝牙列表中是否有两只耳机被选定并且同时被选定为执行复位,若是,则满足预设条件,但是这个触发条件比较复杂,给用户带来操作繁琐的问题。步骤S301A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A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一预设条件、第三预设条件中的一种或两种。
第一预设条件为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具体的,若用户想要使得两个本来不是一对的耳机可以建立蓝牙连接成为一对,即想要使得两个以前没有通信过的耳机进行通信,则可以触摸充电盒上的预设的复位按键,以使得前述实施例中的地址传输流程开启,使得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互相获取到对方的设备地址,从而使得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根据设备地址建立LE连接或者经典蓝牙连接。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复位按键也可以是实体按键,也可以是虚拟按键,并且,对预设的复位按键的触摸时长不作限定,可以是长时间按,例如1秒,或者2秒,如果预设条件设置为长按复位按键,则以复用其他功能按键,例如,第一预设条件可以设置为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长按超过5s。
第三预设条件为通过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失败,具体的,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失败,可能是由于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因此,无法成功地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不能被识别为一对耳机,可以理解的是,若两个耳机已经配对为一副耳机,则这两个耳机之间应该互相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具体的,左耳机需要知道右耳机地址,或者,右耳机需要知道左耳机地址,这样二者之间才可以建立蓝牙连接,以交互信息,例如,实现转发模式。因此,当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失败时,可以开始地址传输流程,即,第一蓝牙端根据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第二蓝牙端,以使得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从而互相获取到对方的设备地址,进而使得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通过设备地址进行通信,而不再使用默认地址。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条件为通过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失败,对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失败的次数不做限制,例如,第一预设条件可以为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失败的次数超过预设次数,预设次数可以是1次、2次、3次等,当预设次数为2次或者3次时,可以理解为第一蓝牙端已经尝试过多次与第二蓝牙端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但是都未成功,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是由于二者不清楚对方的设备地址,此时,需要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通过该蓝牙连接,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获取对方的设备地址。另外,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的行为可以是第一蓝牙端主动发起而建立,也可以是第二蓝牙端主动发起而建立,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失败包括: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二蓝牙端的第二确认字符,第二确认字符为第二蓝牙端对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存储的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蓝牙连接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存储的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用于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的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另外,若误触了充电盒上的复位按键,即使互相知道蓝牙地址,若是两个蓝牙端距离较远,也不能成功地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这种情况下,由于两个蓝牙距离较远,使用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也会失败。等到两个蓝牙端距离较近一些后,若两个蓝牙端互相不知道设备地址,依然可以依靠默认地址尝试建立蓝牙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三预设条件,即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并且通过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低功耗连接失败,则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假设充电盒上预设了复位按键,用户有时候可能不小心碰到了该复位按键,但是左右耳机其实互相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此时就没有必要进行地址传输,因此,预设条件设置为除了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之外,还包括通过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蓝牙连接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充电盒上的预设的复位按键被误启动,如果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成功,则也不进行地址传输,以免不必要的功率消耗。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先判断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再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第三预设条件也满足,则可以执行前述实施例中的地址传输方法。请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地址传输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判断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402;
S402: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S403:判断第一蓝牙端是否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对于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若没有收到该应答,则执行步骤S404;
S404: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以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
S405:通过第一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在步骤S401中,若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说明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没有被启动,即用户目前不需要使得两只耳机之间可以建立连接,则可以执行步骤S401A:以预设时序继续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在步骤S403中,若不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即虽然复位按键被启动,但是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成功,则意味着用户可能误触了充电盒上的复位按键,其实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是互相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的,因此,这二者之间才可以成功地通过二者的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此时,可以以预设时序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以确认下一时刻是否需要通过默认地址完成设备地址的传输。步骤S404与步骤S405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2和S103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先判断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是否被启动,若启动,则判断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是否失败,若失败,则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若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成功,这样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通过该蓝牙连接互相发送各自的设备地址。本实施例中,由于充电盒上的预设的复位按键被按下的概率较低,相比较于先判断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是否失败,再判断复位按键是否被按下的预设条件,本实施例中,先判断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是否被按下,再判断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是否失败的预设条件有更好的效果,具体的,这可以避免耳机通过设备地址不断的尝试与其他耳机进行蓝牙连接,以至于浪费功耗。步骤S401A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A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预设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二预设条件,第二预设条件为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均被放置于充电盒内。具体的,例如,若检测到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被放置于充电盒内,并且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则满足预设条件,则可以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并且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通过该蓝牙连接互相发送各自的设备地址给对方,以使得第一蓝牙连接和第二蓝牙连接可以收到对方的设备地址。具体的,再例如,若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被放置于充电盒内,并且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失败,则满足预设条件,则可以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并且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通过该第一蓝牙连接互相发送各自的设备地址给对方,以使得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收到对方的设备地址。将两只耳机放进充电盒并且触摸或者按下充电盒上的复位按键,这样才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相比于将两只耳机放进充电盒就进行地址传输的方案,避免了浪费功耗,因为并不是每次将耳机放进充电盒就是为了地址传输,更多的时候只是为了给耳机充电。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蓝牙端来说,请参考图5,本实施例的地址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501:判断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若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则执行步骤S502;若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没有被启动,则执行步骤S501A:以预设时序继续判断是否满足预设条件;
S502:判断第一蓝牙端是否被置于充电盒内;若第一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则执行步骤S503;若不满足,则执行步骤S501A;
S503: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S504:判断第一蓝牙端是否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对于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若第一蓝牙端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对于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则执行步骤S505;若不满足,则执行步骤S501A;
S505: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
S506:通过第一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本实施例中,步骤S505、S506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2和S203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先判断充电盒上的预设的复位按键是否被启动,若启动,再判断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是否被放置在充电盒内,若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均被放置在充电盒内,再判断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是否失败,若失败,则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通过默认地址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并且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通过该第一蓝牙连接发送各自的设备地址给对方,以实现地址传输,便于后续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通过设备地址进行通信。步骤S501A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201A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若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充电盒将预设电平序列发送给第一蓝牙端,例如发送一定顺序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组成的序列给第一蓝牙端。第一蓝牙端收到该预设电平序列后,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或者第一蓝牙端收到该预设电平序列后,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三预设条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对于第二蓝牙端来说,若满足第一或者第五预设条件,充电盒将预设电平序列发送给第一蓝牙端。第二蓝牙端收到该预设电平序列后,第二蓝牙端可以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配置为消息接收模式,以使得第二蓝牙端可以接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从而第一蓝牙端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或者,第二蓝牙端收到该预设电平序列后,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第六预设条件为第二蓝牙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若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本实施例中,第五预设条件为第二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
本实施例中,判断预设条件是否满足的作用是用于启动蓝牙地址传输,以确定是否需要使得主耳机和副耳机互相知道对方的地址,从而主耳机和副耳机可以成为一对耳机,手机可以通过与主耳机地址的连接,就可以实现与主耳机和副耳机实现通信。具体的,请参考图6,在初始状态,即左右耳机互相不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的情况下,左耳机601记录了三个地址,分别是默认地址、左耳机地址和左耳机配对地址,左耳机配对地址可以理解为前一次与左耳机连接的耳机的地址,右耳机602记录了三个地址,分别是默认地址、右耳机地址和右耳机配对地址,右耳机配对地址可以理解为前一次与右耳机连接的耳机的地址,若图6中的左耳机601与右耳机602互相完成了配对,则左耳机配对地址就等于右耳机地址,右耳机地址就等于左耳机地址。
在步骤S505中,由于主耳机不知道右耳机的设备地址,右耳机也不知道主耳机的设备地址,因此,在满足预设条件后,为了使得两个耳机之间的地址传输,可以通过主耳机的默认地址建立主耳机和副耳机之间的第一蓝牙连接,请参考图7所示的拓扑图,主耳机701与副耳机702都可以通过默认地址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左耳机的默认地址等于右耳机的默认地址。请参考图7,如果是左耳机主动发起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对于左耳机701,左耳机701可以向使用左耳机默认地址的右耳机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对于右耳机702,右耳机702使用右耳机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左耳机向使用左耳机默认地址的右耳机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类似的,如果是右耳机主动发起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对于右耳机702,右耳机702可以向使用右耳机默认地址的左耳机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对于左耳机701,左耳机701使用左耳机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右耳机向使用右耳机默认地址的左耳机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需要说明的是,主耳机的默认地址和副耳机的默认地址相同,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的过程可以是主耳机发起的,也可以是副耳机发起的,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8,建立第一蓝牙连接01之后,主耳机可以通过该第一蓝牙连接01向副耳机发送主耳机地址,即左耳机地址,副耳机可以通过该第一蓝牙连接01向主耳机发送副耳机地址,即右耳机地址,这样,两个蓝牙耳机之间就实现了地址传输。当主耳机收到右耳机地址后,主耳机更新其记录的地址,具体的,用收到的右耳机地址代替原来的左耳机配对地址;当右耳机收到左耳机地址后,右耳机更新其记录的地址,具体的,用收到的左耳机地址代替原来的右耳机配对地址。主耳机和副耳机更新完其记录的地址之后,如图8所示,主耳机801记录了默认地址、左耳机地址和右耳机地址,右耳机802记录了默认地址,左耳机地址和右耳机地址。本实施例中,使用默认地址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的目的是为了可以进行地址传输,使得左耳机获取到右耳机地址,并且右耳机获取到左耳机地址,以便于后续使用设备地址进行通信,本实施例中,左耳机地址和右耳机地址都属于设备地址。
在步骤S506中,当主耳机和副耳机互相收到对方的设备地址后,可以更新了其记录的地址,另外,当主耳机和副耳机互相收到对方的设备地址后,可以断开第一蓝牙连接,以节省功耗。断开第一蓝牙连接之后,还可以设置左耳机为主耳机,右耳机为副耳机,左耳机使用左耳机设备地址工作,右耳机使用右耳机地址工作。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在步骤S102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S103:断开第一蓝牙连接。本实施例中,当实现地址传输之后,第一蓝牙连接便使用完了,则可以断开第一蓝牙连接,以节省功耗。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0,地址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1: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第一蓝牙连接为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
S1002:通过第一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通过第一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S1003:断开第一蓝牙连接;
S1004:通过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或者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蓝牙连接为低功耗蓝牙连接或者经典蓝牙连接,步骤S1001-S1003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01-S103相同或者近似,此处不再赘述。断开第一蓝牙连接之后,第一蓝牙端可以通过收到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第二蓝牙连接,或者,第二蓝牙端也可以通过收到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第二蓝牙连接,以实现左右耳机之间的通信。具体的,请参考图11,左耳机1101可以向使用右耳机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右耳机1102使用右耳机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从而建立第二蓝牙连接02利用设备地址进行通信。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后,第一蓝牙端记录收到的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为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若以前第一蓝牙端记录有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当收到新的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后,第一蓝牙端用新收到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替换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以更新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同样的,第二蓝牙端收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之后,第二蓝牙端将新收到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记录为第二蓝牙端配对地址。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记录可以指存储,即第一蓝牙端存储收到的第二蓝牙端的地址,第二蓝牙端存储收到的第一蓝牙端的地址。具体的,以左耳机为例进行说明,左耳机收到了右耳机发送的右耳机的设备地址后,左耳机记录该右耳机的设备地址。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通过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或者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201:第一蓝牙端通过第一蓝牙端记录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配置为创建蓝牙连接的模式;
S1202:第一蓝牙端接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广播消息后,判断广播消息中是否包含第一蓝牙端记录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若包含,则执行步骤S1203;若不包含,则返回步骤S1201,重新开始通过设备地址建立第二蓝牙连接:
S1203:第一蓝牙端向第二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用于建立经典蓝牙连接或者是低功耗蓝牙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3,通过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301: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包括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
S1302:第一蓝牙端接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对于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消息。
在步骤S1301中,如果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则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包括的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是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即第二蓝牙端目前使用的地址。本实施例中,第二蓝牙端根据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设置为处于可连接模式,即第二蓝牙端工作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对应的跳频序列,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第一蓝牙端可以工作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对应的跳频序列,而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等于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因此,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工作在相同的跳频序列,第一蓝牙端可以和第二蓝牙端通过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第二蓝牙端接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后,返回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消息给第一蓝牙端,若第一蓝牙端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对于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消息,则第一蓝牙连接成功建立,若第一蓝牙端没有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对于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消息,则第一蓝牙连接建立失败。具体的,以左右耳机为例进行说明,右耳机使用默认地址并且处于可连接模式,左耳机向使用默认地址的耳机发送创建蓝牙连接的命令,该创建蓝牙连接的命令包括左耳机的默认地址,具体的,左耳机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时,可以根据左耳机的默认地址做变频处理,即根据左耳机的默认地址确定左耳机工作的跳频序列。右耳机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的命令后,根据右耳机的默认地址做变频处理发送对于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消息,由于左右耳机分别是根据自己的默认地址做变频处理,因此,若左右耳机默认地址不同,左耳机很可能不能收到该应答消息,则第一蓝牙连接很可能创建失败,因此,第一蓝牙设备的默认地址与第二蓝牙设备的默认地址需要相同才可以成功的创建第一蓝牙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址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401: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
S1402: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和/或,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若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则可以理解为第一蓝牙端向第二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第二蓝牙端可以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以可以成功创建蓝牙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地址传输方法,在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前,还可以包括对第一蓝牙端配置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对第二蓝牙端配置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具体的,配置的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
对于第二蓝牙端来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地址传输方法,在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之前,还可以包括对第二蓝牙端配置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对于步骤S1401,第二蓝牙端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的命令后,第二蓝牙端会回复第一确认字符给第一蓝牙端,第一确认字符可以理解为对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
对于步骤S1402,若第一蓝牙端收到该第一确认字符,则表示该蓝牙连接创建成功,若蓝牙连接创建成功,则第一蓝牙端可以通过该蓝牙连接发送自己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以使得第二蓝牙端获取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或者,若该蓝牙连接创建成功,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即第二蓝牙端通过该蓝牙连接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第二蓝牙端通过该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或者,若该蓝牙连接创建成功,则第一蓝牙端可以通过该蓝牙连接发送自己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即,第一蓝牙端通过该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二蓝牙端通过该蓝牙连接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类似的,第二蓝牙端可以通过该蓝牙连接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或,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对于第二蓝牙端来说,第二蓝牙端可以通过该蓝牙连接发送自己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以使得第一蓝牙端获取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址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501: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
S1502:第一蓝牙端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一确认字符;第一确认字符为第二蓝牙端对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
S1503: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
本实施例中,步骤S1501、S1503与前述实施例中的步骤S1402、S1402相同或者相似,此处不再赘述。在步骤S1502中,第一蓝牙端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一确认字符后,可以表明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等于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则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之间可以通过默认地址成功建立蓝牙连接。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在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以使得可以根据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建立蓝牙连接,从而实现设备地址的互通。本实施例中,当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二蓝牙端使用默认地址进行工作,以配合第一蓝牙端向使用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动作。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和/或第二预设条件:
第一预设条件: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
第二预设条件:第一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本实施例中,第二蓝牙端在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时,才使用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或者,第二蓝牙端在被置于充电盒内时,才使用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或者,第二蓝牙端在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并且第二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时,才使用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对于第二蓝牙端来说,若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并且第二蓝牙端被放置在充电盒内时,第二蓝牙端可以切换为使用默认地址以接收消息,以便于接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若第一蓝牙端在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时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请求,则相应的,第二蓝牙端在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并且第二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时,才使用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能互相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而若互相知道对方的设备地址,则可以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为了弄清楚第一蓝牙端是否知道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第一蓝牙端可以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若第一蓝牙配对地址为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而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处于消息接收模式,则第二蓝牙端会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第二蓝牙端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后,会回复第二确认字符给第一蓝牙端,因而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可以成功的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若第一蓝牙配对地址不是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而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处于消息接收模式,则第二蓝牙端收不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第一蓝牙端也就收不到第二确认字符,因而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失败。因此,当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时,可以执行地址传输方法,即第一蓝牙端根据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第二蓝牙端。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为第一蓝牙端记录的与之配对的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包括:第一蓝牙端根据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以预设跳频序列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第二蓝牙端,预设跳频序列对应于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址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601:判断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是否被启动并且第一蓝牙端是否被置于充电盒内,若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并且第一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则执行步骤S1602;若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601A;
S1602: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603;若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三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601A;
S1603: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在步骤S1602中,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此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处于消息接收模式,若第二蓝牙端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则第二蓝牙端回复第二确认字符给第一蓝牙端;第三预设条件为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判断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若未收到,则满足预设条件,执行步骤S1603。
在步骤S1603中,若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未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则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对于第二蓝牙端,若充电盒上的复位按键被启动并且第二蓝牙端被放置在充电盒内,第二蓝牙端开始检测在预设时间内是否收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若第二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则表示第一蓝牙端知道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若第二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该创建蓝牙命令,则表明第一蓝牙端不知道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因此,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处于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请求,由于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处在消息接收模式,因此若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请求,第二蓝牙端可以收到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因此可以成功建立蓝牙连接以传输设备地址。第二蓝牙端可以使用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按照默认地址对应的跳频序列工作,以按照该跳频序列接收消息,即在第二蓝牙端还未与其他设备建立连接的时候,使用默认地址接收其他蓝牙设备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本实施例中,在满足三个预设条件的情况下,才开始地址传输,以避免地址传输误触发而导致浪费功耗,另外,本实施例中,只有在充电盒上的按键被按下或者触摸,并且第一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时,第一蓝牙端根据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第二蓝牙端。对于第二蓝牙端来说,在充电盒上的按键被按下,并且第二蓝牙端被置于充电盒内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处于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预设时长内是否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在这种情况下,若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则表示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等于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若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没有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则表示第一蓝牙端没有记录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则第一蓝牙端根据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第二蓝牙端。而对于第二蓝牙端来说,第二蓝牙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时,第二蓝牙端可以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从而接收该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址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701:判断第一蓝牙端上预设的复位按键是否被启动超过预设时长;若是,则执行步骤S1702;若第一蓝牙端上预设的复位按键没有被启动超过预设时长,则执行步骤S1701A;
S1702: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满足第三预设条件,则执行步骤S1703;
S1703: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对于步骤S1701,第四预设条件可以为复位按键被启动超过预设时长可以理解为长按,例如,判断第一蓝牙端上预设的复位按键是否被按下或者触摸超过5s。对于步骤S1702,第三预设条件为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相应的,对于第二蓝牙端来说,若满足预设条件,则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预设条件包括第六预设条件和第七预设条件,第七预设条件为第二蓝牙端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超过预设时长;若满足第七预设条件,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六预设条件;第六预设条件为第二蓝牙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基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内容,请参考图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地址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801: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
S1802: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
S1803: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收到的设备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本实施例中,步骤S1803是为了通过第一蓝牙端收到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即断开第一蓝牙连接,建立第二蓝牙连接,具体的,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收到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第二蓝牙端在通过默认地址和第一蓝牙端建立连接并且发送自己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之后,可以选择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使得第一蓝牙端可以通过设备地址连接第二蓝牙端,而不需要依赖默认地址;对于第二蓝牙端来说,第二蓝牙端收到了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之后,第二蓝牙端也可以发起通过设备地址建立蓝牙连接,而不惜要依赖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蓝牙芯片,请参考图19,该蓝牙芯片1900包括:存储器1901和处理器1902;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蓝牙芯片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蓝牙耳机,该蓝牙耳机包括耳机外壳和置于耳机外壳内部的如上述实施例提到的蓝牙芯片。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置于该外壳内部的如上述实施例提到的蓝牙芯片。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为耳机、蓝牙音箱等。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具体的,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与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不同;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二蓝牙端,并且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或,第二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发送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第一蓝牙端,并且,第一蓝牙端通过蓝牙连接接收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本实施例中,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可以为耳机、蓝牙音箱等,具体可以参考前述实施例公开的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另外,该用于地址传输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充电盒,充电盒用于给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充电。其具体的实现过程及有益效果参见上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注意,本申请上述方法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LE data rate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地址传输方法,用于第一蓝牙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以用于与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
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发送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所述第二蓝牙端以使得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一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或,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以使得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所述与所述第二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
建立所述第二蓝牙连接之前,断开所述第一蓝牙连接;
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与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前还包括:配置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蓝牙端接收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一确认字符;所述第一确认字符为所述第二蓝牙端对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连接为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二预设条件;充电盒用于给所述第一蓝牙端供电;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
所述第二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蓝牙端被置于所述充电盒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三预设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
若所述第二蓝牙端收到所述第一蓝牙端向所述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则所述第二蓝牙端回复第二确认字符给所述第一蓝牙端;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包括:
所述第一蓝牙端根据所述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以预设跳频序列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给所述第二蓝牙端,所述预设跳频序列对应于所述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所述第一蓝牙端收到所述充电盒发送的由高电平和低电平组成的预设电平序列;若所述第一蓝牙端收到所述充电盒发送的所述预设电平序列,所述第一蓝牙端向所述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三预设条件,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三预设条件和第四预设条件,所述第四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蓝牙端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超过预设时长;
若满足所述第四预设条件,所述第一蓝牙端向所述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并且判断是否满足第三预设条件;若所述第二蓝牙端收到所述第一蓝牙端向所述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则所述第二蓝牙端回复第二确认字符给所述第一蓝牙端;
所述第三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一蓝牙端在预设时间内未收到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第二确认字符。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收到的设备地址的蓝牙端发送所述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端记录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所述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所述第一蓝牙端接收到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后,所述第一蓝牙端将收到的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记录为所述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
11.一种地址传输方法,用于第二蓝牙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以用于与所述第一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所述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由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
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以使得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一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或,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所述第一蓝牙端以使得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所述与所述第二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
建立所述第二蓝牙连接之前,断开所述第一蓝牙连接;
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与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不同。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前还包括:配置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第一确认字符给所述第一蓝牙端;所述第一确认字符为所述第二蓝牙端对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的应答。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连接为经典蓝牙连接或者低功耗蓝牙连接;若满足预设条件,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一预设条件和第五预设条件;充电盒用于给所述第二蓝牙端供电;
所述第一预设条件为所述充电盒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
所述第五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二蓝牙端被置于所述充电盒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条件还包括第六预设条件,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五预设条件,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六预设条件;
所述第六预设条件为在预设时长内所述第二蓝牙端未收到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和所述第五预设条件,所述第二蓝牙端收到所述充电盒发送的由高电平和低电平组成的预设电平序列;若所述第二蓝牙端收到所述充电盒发送的所述预设电平序列,则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六预设条件;若满足所述第六预设条件,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以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满足预设条件,则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第六预设条件和第七预设条件,所述第七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二蓝牙端上预设的复位按键被启动超过预设时长;
若满足所述第七预设条件,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进入消息接收模式并且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六预设条件;
所述第六预设条件为所述第二蓝牙端在预设时长内未收到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18.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所述第一蓝牙端之后包括:
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第一蓝牙端配对地址的蓝牙端发送的所述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19.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蓝牙端记录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和第二蓝牙端配对地址: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蓝牙连接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后,所述第二蓝牙端将收到的所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记录为所述第二蓝牙端配对地址。
20.一种蓝牙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耦合;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指令,使得所述蓝牙芯片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或者使得所述蓝牙芯片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地址传输方法。
21.一种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外壳和置于所述耳机外壳内部的如上述权利要求20所述的蓝牙芯片。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置于所述外壳内部的如上述权利要求20所述的蓝牙芯片。
23.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蓝牙端和第二蓝牙端;
所述第一蓝牙端向使用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的蓝牙端发送创建蓝牙连接命令以用于与所述第二蓝牙端建立第一蓝牙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蓝牙端使用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创建蓝牙连接命令;
所述第一蓝牙端的默认地址和所述第二蓝牙端的默认地址相同,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与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不同;
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发送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所述第二蓝牙端,并且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接收所述第一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以使得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接收到的所述第一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一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或,
所述第二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发送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给所述第一蓝牙端,并且,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所述第一蓝牙连接接收所述第二蓝牙端发送的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以使得所述第一蓝牙端通过接收到的所述第二蓝牙端的设备地址建立所述与所述第二蓝牙端之间的第二蓝牙连接;
建立所述第二蓝牙连接之前,断开所述第一蓝牙连接。
CN202011003982.1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1049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3982.1A CN112104943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3982.1A CN112104943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4943A CN112104943A (zh) 2020-12-18
CN112104943B true CN112104943B (zh) 2022-09-09

Family

ID=73755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3982.1A Active CN112104943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4943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7667A (zh) * 2019-12-31 2020-05-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配对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1684B2 (en) * 2014-06-06 2017-03-07 BBPO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of bluetooth pairing with a group of bluetooth devices
CN105992128B (zh) * 2015-03-05 2020-03-20 丰唐物联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连接方法及系统
CN105939167B (zh) * 2016-03-15 2018-11-30 天地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电子签名设备及系统
CN109348466A (zh) * 2018-11-29 2019-02-15 与德科技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蓝牙耳机盒和蓝牙耳机mac地址交换方法
US11653398B2 (en) * 2018-11-30 2023-05-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Bluetooth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9618318A (zh) * 2018-12-21 2019-04-12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的配对方法及tws耳机
CN111436038B (zh) * 2019-10-23 2023-05-05 珠海市杰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连接方法及系统、蓝牙主、从设备连接方法及蓝牙主、从设备
CN111464993B (zh) * 2020-04-08 2023-05-02 昆山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双耳蓝牙耳机配对方法以及用于双耳蓝牙耳机的无线耳机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07667A (zh) * 2019-12-31 2020-05-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的配对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4943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00769B (zh) 一种用于蓝牙耳机设备的通信方法以及蓝牙耳机设备
CN108419226B (zh) 一种蓝牙设备之间连接的方法及蓝牙设备
US8239605B2 (en)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host device and an accessory via an intermediate device
JP3790186B2 (ja) 装置の隠蔽
EP4184809A1 (en)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classic bluetooth connection between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s, and dual-mode bluetooth device
CN108810741B (zh) 一种双无线耳机连接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US11368777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grading program of TWS headset, and TWS headset
CN111464993B (zh) 双耳蓝牙耳机配对方法以及用于双耳蓝牙耳机的无线耳机
CN108810697B (zh)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KR20200106742A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응답 메시지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KR20210020541A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데이터를 재전송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EP3820128B1 (en) Method for allocating time slots for wireless headset and wireless headset using the same
KR20200106741A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응답 메시지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에 관한 방법
CN111050306A (zh) 用于蓝牙设备的扩展连接方法和扩展连接系统
KR20210020542A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다중 링크 지원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KR20080006253A (ko) 전송 효율을 개선한 블루투스 마스터 및 이를 이용한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14245362B (zh) 设备回连方法和蓝牙外设
JP200822818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CN112291683B (zh) Tws耳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473291A (zh) 通信方法、耳机仓以及wifi耳机
CN112104943B (zh)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11954123A (zh) 无线音频设备信息同步的方法、系统、介质及无线音频设备
WO2022061551A1 (zh) 一种地址传输方法、蓝牙芯片、蓝牙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KR102639249B1 (ko) 블루투스 네트워크에서 채널 정보를 공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전자 장치
CN110858965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