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4429A -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104429A
CN112104429A CN202010977268.6A CN202010977268A CN112104429A CN 112104429 A CN112104429 A CN 112104429A CN 202010977268 A CN202010977268 A CN 202010977268A CN 112104429 A CN112104429 A CN 1121044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laser
underwater
polarized light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726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104429B (zh
Inventor
侯冬
潘必松
李浩彭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filed Critical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Priority to CN20201097726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10442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104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4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104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104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80Optical aspect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B10/03 - H04B10/70, e.g. optical power feeding or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wa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50Transmitters
    • H04B10/501Structural aspects
    • H04B10/503Laser transmit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1Coherent receivers
    • H04B10/614Coherent receivers comprising one or more 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s, e.g. polarization multiplexed [PolMux] X-PSK coherent receivers, polarization diversity heterodyne coherent receiv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60Receivers
    • H04B10/61Coherent receivers
    • H04B10/616Details of the electronic signal processing in coherent optical receivers
    • H04B10/6165Estimation of the phase of the received optical signal, phase error estimation or phase error correc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Transducers For Ultrasonic Waves (AREA)
  • Optical Radar Systems And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基于系统的方法为:通过频率源产生时钟信号,将时钟信号锁定为脉冲激光器的重复频率,开始激光信号的发射,通过接收模块接收激光信号后,发出反射激光信号,在激光信号往返过程中就行鉴相并进行相位补偿。本发明首次提出了在光学上使用压电陶瓷实现的实时相位补偿方法,使得整个频率传递系统的精度更高集成度与灵活性都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下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中各种资源的发现和利用是人类在新世纪最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随之孕育而生的水下通信也备受科研人员的关注。水下通信现在普遍应用于海底观测系统、水下传感器网络构建等领域。传统的水下通信是需要架设光纤形成信道,这就使其只能运用于静态终端,其灵活性与成本都非常不理想,于是科研人员将目光聚焦于水下无线通信技术。
水下无线通信离不开水下目标时间频率传递系统的辅助,水下时间频率传递系统可以给通信系统中的各个节点提供统一的频率标准,这给水下导航、水下传感以及潜水同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科研人员基于目前自由空间的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发展出了水下时间频率传递的三个技术分支:水下电磁波时频传输、水声频率传输和水下激光频率传输系统。
大量的实验表明电磁波在水中的传输衰减极大,且衰减程度是与频率相关的,频率率高,在水下的衰减越厉害,这在水下通信领域是不能忍受的,因为通信频率越高其传输信息量越大,所以应用范围很小。而基于声波的水下传输已经可以实现几百米以上的距离,但其也存在许多缺点。如时间多径效应严重,当传输距离大于水深时,同一波束从不同路径传输的声波会由于路径长短不同,导致时间延迟与信号展宽。于此同时,它还会受多普勒效应和起伏效应的影响,这会使得信号产生随机起伏,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在基于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在使用蓝绿可见连续激光通过电学相位补偿实现了5米水下信道中的频率传递,但由于连续激光的功率不能做的很大,这也直接限制了频率传输的距离不能很远。除此以外,在电学上进行的相位补偿会带来相应的电路固有噪声,会对整个频率传输系统的精度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电路与光路相混杂也不利于系统的集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水下信道的频率传递稳定度低和距离短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包括用于发射激光的发射模块和用于接收激光的接收模块;
所述发射模块包括频率源,所述频率源分别与脉冲激光器的输入端和第一鉴相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激光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分之一波片连接至第一偏振分束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连接至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与主动相位补偿器组成发射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光电探测器PD2与第一鉴相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鉴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比例-积分控制器与主动相位补偿器连接;
所述接收模块包括半反镜HM以及通过光电探测器PD1与半反镜HM连接的用户端。
进一步地,所述脉冲激光器包括第一泵浦源,所述第一泵浦源通过第一波分复用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准直器和第一掺镱光纤,所述第一掺镱光纤依次通过第二准直器、压电陶瓷、第四四分之一波片、第二二分之一波片、隔离器连接至第二偏振分束器,所述第一准直器通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分别连接至第二偏振分束器和第三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通过光栅对与第二反射镜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分别连接至光电探测器PD3和第二掺镱光纤,所述第二掺镱光纤通过第二波分复用器分别与第二泵浦源和倍频晶体连接,所述倍频晶体输出530nm绿光,所述压电陶瓷上设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通过第二比例-积分控制器与第二鉴相器连接,所述第二鉴相器分别与频率源和光电探测器PD3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入射光与出射光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结构简单易实现,提供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实现了水下频率传递。
(2)本发明构建的脉冲激光器,其发出的信号在水下衰减较小且峰值功率较高。
一种使用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频率源作为时钟源,采用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并将脉冲激光器的重复频率锁定在时钟源上,脉冲激光器开始发射激光;
S2、令激光垂直入射至第一偏振分束器,旋转调整第一二分之一波片,直至激光在第一偏振分束器中完全沿光路通过,得到竖直偏振方向线偏振光;
S3、令竖直偏振方向线偏振光入射至第一四分之一波片,通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得到圆偏振光;
S4、将圆偏振光通过第一反射镜传输至主动相位补偿器,通过主动相位补偿器进行相位补偿,并将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通过第一反射镜发射至水下环境;
S5、通过接收模块接收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并发射反射激光信号;
S6、将反射激光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反射镜、主动相位补偿器、第一反射镜、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一偏振分束器传输至光电探测器PD2;
S7、通过第一鉴相器获取频率源的输出信号与光电探测器PD2的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误差信号;
S8、根据相位误差信号,通过主动相位补偿器进行实时相位补偿,完成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时钟源的初始相位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4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圆偏振光为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4中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的相位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42
其中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43
表示主动相位补偿器对圆偏振光的补偿相位,所述补偿相位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44
采用压电陶瓷控制推杆不断调节光路的光程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接收模块接收的相位补偿后圆偏振光的相位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45
其中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46
表示水下环境对激光信号的扰动相位。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7中光电探测器PD2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47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8中相位误差信号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4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与现有技术相比,首次提出了在光学上使用压电陶瓷实现的实时相位补偿方法,使得整个频率传递系统的精度更高集成度与灵活性都更好。
(2)本发明实现了实时相位补偿,保证了水下频率传递的稳定性,同时使传输距离更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脉冲激光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使用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但应该清楚,本发明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发明构思的发明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包括用于发射激光的发射模块和用于接收激光的接收模块;
所述发射模块包括频率源,所述频率源分别与脉冲激光器的输入端和第一鉴相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激光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分之一波片连接至第一偏振分束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连接至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与主动相位补偿器组成发射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光电探测器PD2与第一鉴相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鉴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比例-积分控制器与主动相位补偿器连接;
所述接收模块包括半反镜HM以及通过光电探测器PD1与半反镜HM连接的用户端。
如图2所示,所述脉冲激光器包括第一泵浦源,所述第一泵浦源通过第一波分复用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准直器和第一掺镱光纤,所述第一掺镱光纤依次通过第二准直器、压电陶瓷、第四四分之一波片、第二二分之一波片、隔离器连接至第二偏振分束器,所述第一准直器通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分别连接至第二偏振分束器和第三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通过光栅对与第二反射镜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分别连接至光电探测器PD3和第二掺镱光纤,所述第二掺镱光纤通过第二波分复用器分别与第二泵浦源和倍频晶体连接,所述倍频晶体输出530nm绿光,所述压电陶瓷上设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通过第二比例-积分控制器与第二鉴相器连接,所述第二鉴相器分别与频率源和光电探测器PD3连接。
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入射光与出射光位于同一直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结构简单易实现,提供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实现了水下频率传递。
(2)本发明构建的脉冲激光器,其发出的信号在水下衰减较小且峰值功率较高。
如图3所示,一种使用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频率源作为时钟源,采用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并将脉冲激光器的重复频率锁定在时钟源上,脉冲激光器开始发射激光;
S2、令激光垂直入射至第一偏振分束器,旋转调整第一二分之一波片,直至激光在第一偏振分束器中完全沿光路通过,得到竖直偏振方向线偏振光;
S3、令竖直偏振方向线偏振光入射至第一四分之一波片,通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得到圆偏振光;
S4、将圆偏振光通过第一反射镜传输至主动相位补偿器,通过主动相位补偿器进行相位补偿,并将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通过第一反射镜发射至水下环境;
S5、通过接收模块接收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并发射反射激光信号;
S6、将反射激光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反射镜、主动相位补偿器、第一反射镜、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一偏振分束器传输至光电探测器PD2;
S7、通过第一鉴相器获取频率源的输出信号与光电探测器PD2的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误差信号;
S8、根据相位误差信号,通过主动相位补偿器进行实时相位补偿,完成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
所述步骤S1中时钟源的初始相位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71
所述步骤S3中圆偏振光为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
所述步骤S4中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的相位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72
其中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73
表示主动相位补偿器对圆偏振光的补偿相位,所述补偿相位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74
采用压电陶瓷控制推杆不断调节光路的光程得到。
所述步骤S5中接收模块接收的相位补偿后圆偏振光的相位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75
其中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76
表示水下环境对激光信号的扰动相位。
所述步骤S7中光电探测器PD2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77
所述步骤S8中相位误差信号为
Figure BDA0002686170220000078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使用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与现有技术相比,首次提出了在光学上使用压电陶瓷实现的实时相位补偿方法,使得整个频率传递系统的精度更高集成度与灵活性都更好。
(2)本发明实现了实时相位补偿,保证了水下频率传递的稳定性,同时使传输距离更远。

Claims (10)

1.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发射激光的发射模块和用于接收激光的接收模块;
所述发射模块包括频率源,所述频率源分别与脉冲激光器的输入端和第一鉴相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脉冲激光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二分之一波片连接至第一偏振分束器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连接至第一反射镜,所述第一反射镜与主动相位补偿器组成发射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偏振分束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光电探测器PD2与第一鉴相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鉴相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一比例-积分控制器与主动相位补偿器连接;
所述接收模块包括半反镜HM以及通过光电探测器PD1与半反镜HM连接的用户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冲激光器包括第一泵浦源,所述第一泵浦源通过第一波分复用器分别连接至第一准直器和第一掺镱光纤,所述第一掺镱光纤依次通过第二准直器、压电陶瓷、第四四分之一波片、第二二分之一波片、隔离器连接至第二偏振分束器,所述第一准直器通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分别连接至第二偏振分束器和第三四分之一波片,所述第三四分之一波片通过光栅对与第二反射镜连接,所述第二偏振分束器分别连接至光电探测器PD3和第二掺镱光纤,所述第二掺镱光纤通过第二波分复用器分别与第二泵浦源和倍频晶体连接,所述倍频晶体输出530nm绿光,所述压电陶瓷上设置有驱动器,所述驱动器通过第二比例-积分控制器与第二鉴相器连接,所述第二鉴相器分别与频率源和光电探测器PD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镜的入射光与出射光位于同一直线上。
4.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频率源作为时钟源,采用脉冲激光器作为光源,并将脉冲激光器的重复频率锁定在时钟源上,脉冲激光器开始发射激光;
S2、令激光垂直入射至第一偏振分束器,旋转调整第一二分之一波片,直至激光在第一偏振分束器中完全沿光路通过,得到竖直偏振方向线偏振光;
S3、令竖直偏振方向线偏振光入射至第一四分之一波片,通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得到圆偏振光;
S4、将圆偏振光通过第一反射镜传输至主动相位补偿器,通过主动相位补偿器进行相位补偿,并将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通过第一反射镜发射至水下环境;
S5、通过接收模块接收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并发射反射激光信号;
S6、将反射激光信号依次通过第一反射镜、主动相位补偿器、第一反射镜、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一偏振分束器传输至光电探测器PD2;
S7、通过第一鉴相器获取频率源的输出信号与光电探测器PD2的输出信号之间的相位误差信号;
S8、根据相位误差信号,通过主动相位补偿器进行实时相位补偿,完成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时钟源的初始相位为
Figure FDA000268617021000002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圆偏振光为左旋圆偏振光或右旋圆偏振光。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中相位补偿后的圆偏振光的相位为
Figure FDA0002686170210000031
其中
Figure FDA0002686170210000032
表示主动相位补偿器对圆偏振光的补偿相位,所述补偿相位
Figure FDA0002686170210000033
采用压电陶瓷控制推杆不断调节光路的光程得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中接收模块接收的相位补偿后圆偏振光的相位为
Figure FDA0002686170210000034
其中
Figure FDA0002686170210000035
表示水下环境对激光信号的扰动相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中光电探测器PD2的输出信号的相位为
Figure FDA0002686170210000036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中相位误差信号为
Figure FDA0002686170210000037
CN202010977268.6A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10442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7268.6A CN112104429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7268.6A CN112104429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4429A true CN112104429A (zh) 2020-12-18
CN112104429B CN112104429B (zh) 2021-08-17

Family

ID=73758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7268.6A Active CN112104429B (zh) 2020-09-17 2020-09-17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10442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778A (zh) * 2021-05-24 2021-08-24 成都金诺信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程补偿器的自由空间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CN113541818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成都金诺信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动相位补偿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529A (zh) * 2013-12-09 2014-04-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宽带的信号时延稳定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929250A (zh) * 2014-04-28 2014-07-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光纤相位补偿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98856A (zh) * 2018-03-07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飞秒激光器
CN109921855A (zh) * 2019-04-30 2019-06-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小型蓝绿激光器的水下无线同步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1529A (zh) * 2013-12-09 2014-04-02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宽带的信号时延稳定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929250A (zh) * 2014-04-28 2014-07-16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 光纤相位补偿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8598856A (zh) * 2018-03-07 2018-09-28 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飞秒激光器
CN109921855A (zh) * 2019-04-30 2019-06-21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小型蓝绿激光器的水下无线同步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00778A (zh) * 2021-05-24 2021-08-24 成都金诺信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光程补偿器的自由空间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CN113541818A (zh) * 2021-07-15 2021-10-22 成都金诺信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主动相位补偿的水下频率传递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104429B (zh) 2021-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224007A1 (zh) 基于一维光相控阵的三维扫描激光雷达
CN112104429B (zh)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的水下频率传递系统及方法
CN102540170A (zh) 基于双波长激光管相位测量的校准方法及其测距装置
CN103076654A (zh) 一种保偏光纤声光移频装置
CN110286386A (zh) 一种多线激光雷达系统
CN218782406U (zh) 一种相干测风激光雷达系统
CN110556688A (zh) 一种太赫兹产生装置
CN114300918B (zh) 一种超稳窄线宽激光器系统和耦合调节方法
US5974074A (en) Laser system for optical free
CN101706578A (zh) 一种人眼安全激光测距仪
CN104914443B (zh) 一种快速扫描的高精度激光测距方法
CN112039622A (zh) 一种基于双向时间比对的水下时间同步系统与方法
CN100561296C (zh) 激光互注入组束耦合器
CN110824719B (zh) 具有偏振参数优化配置的90°空间光混频器
Chen et al. Time reversal enabled fiber-optic time synchronization
CN102035136B (zh) 一种外腔半导体激光器
CN107425409A (zh) 锁模激光器及光学系统
CN102981396B (zh) 双调制互注入的相干双色光源生成装置
CN212231467U (zh) 一种基于双向时间比对的水下时间同步系统
CN113078536B (zh) 一种侧向泵浦Nd:MgO:PPLN中红外激光器及其双棱镜波长控制方法
CN203069821U (zh) 一种保偏光纤声光移频装置
Querzola High accuracy distance measurement by two-wavelength pulsed laser sources
CN114895281A (zh) 一种本征信号与目标返回信号生成目标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1128217B (zh) 分布式多通道相干激光雷达语音侦听方法及装置
CN104515997B (zh) 基于单个液晶光阀相位测量的校准方法及其测距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