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02681B - 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02681B CN112102681B CN202011235528.9A CN202011235528A CN112102681B CN 112102681 B CN112102681 B CN 112102681B CN 202011235528 A CN202011235528 A CN 202011235528A CN 112102681 B CN112102681 B CN 1121026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urse
- train
- training
- type
- typ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9/00—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 G09B9/02—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vehicles or other craft
- G09B9/04—Simulators for teaching or training purposes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vehicles or other craft for teaching control of land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包括: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将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本发明提供了自动为参训人员匹配训练课程,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流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标准动车组模拟驾驶仿真培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标准动车组是国家为实现国内动车组标准一致,动车组间能够互联互通、互为备用而自主研制的新型动车组。从2017年投入运行至今,标准动车组的足迹已踏遍了国土的东南西北。随着标准动车组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司乘人员不断增多,如何在人员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其专业水准和高效培训是当前行业的迫切需求。
在标准动车组投入应用之前,已然有大量的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仿真培训系统,但其优势和弊端也不断显现出来。优势是,在借助驾驶仿真培训系统进行培训后,极大地减少了训练资源短缺的问题,避免了实训过程中容易引发的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员的教学压力。弊端有,一是参训人员训练过程对教员的依赖性较强,二是训练课程是否存在知识盲区,三是参训人员训练成绩是否具有偶然性,四是参训人员对所有训练内容是否熟练掌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的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仿真培训系统对参训人员的培训与评价缺乏客观性,参训人员训练过程对教员的依赖性较强,训练课程存在知识盲区,参训人员训练成绩具有偶然性,且参训人员对所有训练内容是否熟练掌握很难把控;进而导致现有的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不能自适应地为参训人员匹配训练课程等问题。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在真实还原标准动车组功能业务逻辑、铁路现场运营场景的基础上,构建参训人员能力考核模型并制定培训课程计划,从根本上改变主观课程设计模式,避免参训人员规避技能短处、减少课程冗余,提高训练效率;培训课程计划做到因人而异,根据参训人员对标准动车组列车司机的先在知识和培训要求制定相应计划,参照能力考核模型和知识面覆盖度构建阶段学习目标,能力达标时进行更高级别的课程训练,不达标时自动重温该级别或退回低级别训练课程;参训人员培训课程计划制定完成后,教员无需参与标准动车组列车司机培训课程,系统自主分析参训人员是否达到最终培训要求,达到即参训人员培训合格。因此,开发一种科学高效、无需教员职守、参训人员能够自主智能学习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包括外部环境模拟装置、参训人员评估装置以及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
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用于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
所述参训人员评估装置,用于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
所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用于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及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
本发明设计了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该系统包括外部环境模拟装置、参训人员评估装置以及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本发明用于标准动车组功能业务逻辑仿真、铁路现场运营场景还原、无人职守培训考核体系构建、自主智能客观考评、能力培训计划自适应匹配等,首先,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其次,参训人员评估装置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最后,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及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不能自适应地为参训人员匹配训练课程等问题,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本发明对列车驾驶仿真培训具有先进性、开拓性,能较好的为中国铁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进一步地,所述参训人员模型包括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均是基于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得到。
进一步地,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为,其中,记作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 ,实施时:,其中θ i为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的具体取值,且θ i≠0;A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且;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课程掌握程度的权重系数,;Y为参训人员的课程掌握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为,其中,记作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 ,实施时:,其中θ i为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的具体取值,且θ i≠0;A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且;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求知欲度的权重系数,。
进一步地,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掌握程度与求知欲度计算其符合现场实际培训需求的相似度,式中,y i和z i分别为同一课程对应的课程掌握程度和求知欲度,i为参训人员课程序号,N为所有参训人员课程总量;再根据所述相似度构建相应的考核体系,进而结合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实施实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w与功能业务能力提升计算;
所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为,其中,记作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 ,实施时:,其中θ i为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的具体取值,且θ i≠0;A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且;X 3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知识面覆盖度的权重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的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其中:
列车线路类型按线路条件复杂程度包括非常简单、简单、适中、难、非常难;列车信号类型包括300T、300H、300S;司机工种类型包括整备作业、制动测试、地勤司机、正线司机;列车区段类型包括入库、出库、正线;列车课程类型包括培训类、考核类、测试类、非正常、故障类;列车作业类型包括出乘、一次完整作业;司机评价等级包括高级、中级、初级。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所述的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
S2: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
S3: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及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的参训人员模型包括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其中:
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所述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S213: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X 2,即得到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考题对应的参训人员求知欲度;
所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S213: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X 3,即得到参训人员在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考题库中已达到的知识面覆盖度。
进一步地,还包括:步骤S2中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自主智能统计反馈分析,具体包括:
S31:根据制定的参训人员定制化课程计划,进入自适应策略课程考培模式;
S32:确定参训人员当前课程计划;
S33:执行参训人员当前级别预设课程,并进行考核结果智能分析,判断考核结果是否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如果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那么继续判断是否满足最终能力要求;如果不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那么判断是否满足更低级别(低一级别)能力要求:若满足更低级别(低一级别)能力要求,则重复当前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若不满足更低级别(低一级别)能力要求,则返回更低级别(低二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
S34:判断是否满足最终能力要求:若满足最终能力要求,则参训人员培训合格;否则进入更高级别(高一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
其中,步骤S33中执行参训人员当前级别预设课程,并进行考核结果智能分析,判断考核结果是否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若y 1<y 0,则重复训练当前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课程;
若y 1<y 00,则重温前期上一阶段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学习课程;
若y 1≥y 0,则进入比当前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更高能力层级的课程。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所述的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其中:
列车线路类型按线路条件复杂程度包括非常简单、简单、适中、难、非常难;列车信号类型包括300T、300H、300S;司机工种类型包括整备作业、制动测试、地勤司机、正线司机;列车区段类型包括入库、出库、正线;列车课程类型包括培训类、考核类、测试类、非正常、故障类;列车作业类型包括出乘、一次完整作业;司机评价等级包括高级、中级、初级。
进一步地,所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包括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系统、参训人员系统和其他系统,其中:
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系统包括牵引制动系统、列控系统、地面环境系统、车辆电气控制系统与教学管理系统等,结合硬件设备完成系统功能;
装配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系统的硬件设备,真实再现司机室内部布局,通过视景仿真和声音仿真还原司机室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
根据列车动力学原理建立列车运动模型,模拟列车电路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建立设备与功能之间的电路逻辑、控制机理,保证列车运行的基本实现系统;
建立列车信号调度仿真系统,根据不同信号的要求实时调整操纵方法,同时支持调度系统要求的单机运行和多列车联合演练的要求;
集中管理实时共享数据和模块间的接口数据,同一批数据在不同模块需同时进行计算或结束计算,避免因数据不同步引起的运行误差或异常行车。
进一步地,该仿真实训方法适应于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中无人职守、自主智能的客观培养模式上。
具体地:本发明步骤S2的具体实现如下:
S2: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具体执行过程为:
(3)根据考核思路,参训人员对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
(4)当训练样本足够多,数量为m时,则有
(5)式②所述的线性方程组可以表示为:
(8)式④经整理可得:
(15)3组最优向量系数解出后,对于一节确定的课程有
(16)根据每个参训人员的具体培养计划,设下次培训的3个指标期望值分别为,设同时满足这3组期望值的课程对应的7个课程场景影响因子分别为。期望值和系数矩阵已知,此时方程式的个数小于未知数的个数,满足要求的课程不唯一。
(17)根据步骤(15)和步骤(16),求解式⑨:
i1、式⑨对应的系数矩阵为
i2、其增广矩阵为
i3、对增广矩阵进行初等变换,设得到的新矩阵为
i4、式⑨同解的方程组为
i5、此时求得的方程组解有多个,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课程场景影响因子设定条件添加额外的限制条件,如提升线路难度等级、练习某种信号类型、确定课程类型等不多于4个的限定条件;得到的解对应的课程即为适合限定条件下的优选课程。
i7、同时若某一具体课程场景影响因子已达到训练频次要求时,该因子自动不纳入限定条件范围内,如有需要增加对该影响因子的重复训练,可修改对应的限定训练频次或自主建立课程进行训练。
(18)、若参训人员已满足当前阶段指标要求,则可进行更高级别训练课程,否则继续按原级、甚至退回更低级别进行训练。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统仿真培训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降低人工建立课程的繁琐性,避免个人主观意念造成的训练偏好;本发明大幅减少教员陪同教学的时间,节约人工成本;本发明按照培养期望计划,参训人员可自主进行展开训练计划,匹配课程。
2、本发明智能优选课程能够科学、全面的覆盖参训人员需要掌握的所有训练内容,保证每一课程影响因子的最低训练频次,避免存在冗余、知识盲区的训练;本发明训练课程智能组合模式也可有效提高参训人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力,对提高轨道交通列车的运行安全性具有重大作用。
3、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不能自适应地为参训人员匹配训练课程等问题,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本发明对列车驾驶仿真培训具有先进性、开拓性,能较好的为中国铁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框图。
图2为本发明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S2中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自主智能统计反馈分析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结构、电路、材料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上”、“下”、“竖直”、“水平”、“高”、“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外部环境模拟装置、参训人员评估装置以及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
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用于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
所述参训人员评估装置,用于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
所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用于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及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参训人员模型包括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均是基于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得到。
本实施例中,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为,其中,记作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 ,实施时:,其中θ i为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的具体取值,且θ i≠0;A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且;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课程掌握程度的权重系数,;Y为参训人员的课程掌握程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为,其中,记作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 ,实施时:,其中θ i为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的具体取值,且θ i≠0;A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且;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求知欲度的权重系数,。
本实施例中,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掌握程度与求知欲度计算其符合现场实际培训需求的相似度,式中,y i和z i分别为同一课程对应的课程掌握程度和求知欲度,i为参训人员课程序号,N为所有参训人员课程总量;再根据所述相似度构建相应的考核体系,进而结合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实施实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w与功能业务能力提升计算;
所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为,其中,记作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 ,实施时:,其中θ i为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的具体取值,且θ i≠0;A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且;X 3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知识面覆盖度的权重系数,。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其中:
列车线路类型按线路条件复杂程度包括非常简单、简单、适中、难、非常难;列车信号类型包括300T、300H、300S;司机工种类型包括整备作业、制动测试、地勤司机、正线司机;列车区段类型包括入库、出库、正线;列车课程类型包括培训类、考核类、测试类、非正常、故障类;列车作业类型包括出乘、一次完整作业;司机评价等级包括高级、中级、初级。
工作原理是:
传统的轨道交通车辆驾驶仿真培训(主观仿真培训课程)对参训人员的培训与评价缺乏客观性,参训人员训练过程对教员的依赖性较强,训练课程存在知识盲区,参训人员训练成绩具有偶然性,且参训人员对所有训练内容是否熟练掌握很难把控;进而导致现有的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不能自适应地为参训人员匹配训练课程等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该系统包括外部环境模拟装置、参训人员评估装置以及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本发明用于标准动车组功能业务逻辑仿真、铁路现场运营场景还原、无人职守培训考核体系构建、自主智能客观考评、能力培训计划自适应匹配等,首先,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其次,参训人员评估装置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最后,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及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
本发明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不能自适应地为参训人员匹配训练课程等问题,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本发明对列车驾驶仿真培训具有先进性、开拓性,能较好的为中国铁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该方法应用于所述的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
S2: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
S3: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及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
本实施例中,步骤S2中的参训人员模型包括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其中:
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所述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S213: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X 2,即得到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考题对应的参训人员求知欲度;
所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S213: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X 3,即得到参训人员在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考题库中已达到的知识面覆盖度。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S2中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自主智能统计反馈分析。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
S31:根据制定的参训人员定制化课程计划,进入自适应策略课程考培模式;
S32:确定参训人员当前课程计划;
S33:执行参训人员当前级别预设课程,并进行考核结果智能分析,判断考核结果是否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如果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那么继续判断是否满足最终能力要求;如果不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那么判断是否满足更低级别(低一级别)能力要求:若满足更低级别(低一级别)能力要求,则重复当前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若不满足更低级别(低一级别)能力要求,则返回更低级别(低二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
S34:判断是否满足最终能力要求:若满足最终能力要求,则参训人员培训合格;否则进入更高级别(高一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
其中,步骤S33中执行参训人员当前级别预设课程,并进行考核结果智能分析,判断考核结果是否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若y 1<y 0,则重复训练当前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课程;
若y 1<y 00,则重温前期上一阶段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学习课程;
若y 1≥y 0,则进入比当前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更高能力层级的课程。
本实施例中,步骤S1中所述的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其中:
列车线路类型按线路条件复杂程度包括非常简单、简单、适中、难、非常难;列车信号类型包括300T、300H、300S;司机工种类型包括整备作业、制动测试、地勤司机、正线司机;列车区段类型包括入库、出库、正线;列车课程类型包括培训类、考核类、测试类、非正常、故障类;列车作业类型包括出乘、一次完整作业;司机评价等级包括高级、中级、初级。
本实施例中,该仿真实训方法适应于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中无人职守、自主智能的客观培养模式上。
本发明实施时:
参训人员在训练过程中无需教员陪伴,只需按照教员设置的期望值进行匹配训练即可。本实例重点介绍该方法步骤S2中的参训人员评估流程。
首先,须获取较为全面的数据样本,该样本来源于同项目预设主观课程的训练数据,课程设置需覆盖大部分知识点。数据样本越多,意味着模型越为精确。当然也要剔除一些严重偏离实际的异常点,以减少拟合误差。
设定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取值范围均为10分,能力考核结果满分为100分。7个课程场景影响因子对应不同的取值方法:线路类型按线路条件复杂程度分为非常简单、简单、适中、难、非常难,对应的取值分别为1、3、5、7、10;信号类型目前主要有3种,为300T、300H、300S,对应的取值为4、7、10;工种类型分为整备作业、制动测试、地勤司机、正线司机,对应的取值为4、6、8、10;区段类型分为入库、出库、正线,对应的取值为3、6、10;课程类型分为培训类、考核类、测试类、非正常、故障类,的取值为1、3、5、7、10,作业类型分为出乘、一次完整作业,的取值为4、10;评价等级分为高级、中级、初级,对应的取值为10、6、3。
取样本课程10组,训练过程中未出现扣分项。当考核课程掌握程度y时,按式②列出的方程组为:
则求解课程掌握程度的公式可表达为:
按照参训人员的具体培养期望,设定下次培训的3个指标期望值分别为
得到简化后的方程组为:
即得:
求解出来的解包括以上两个:第一个解说明参训人员培养期望的客观课程的线路类型为“难”,信号类型为“300T”,工种类型为“整备作业”,区段类型为“出库”,课程类型为“测试类”,作业类型为“出乘”,评价等级为“高级”;
第二个解说明参训人员培养期望的客观课程的线路类型为“难”,信号类型为“300H”,工种类型为“制动测试”,区段类型为“出库”,课程类型为“测试类”,作业类型为“一次完整作业”,评价等级为“高级”。
因此,以上课程即为参训人员匹配的客观课程,参训人员可以任意选择一节课进行训练,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进而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完成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
本发明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不能自适应地为参训人员匹配训练课程等问题,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本发明对列车驾驶仿真培训具有先进性、开拓性,能较好的为中国铁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部环境模拟装置、参训人员评估装置以及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
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用于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
所述参训人员评估装置,用于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
所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用于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及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
所述参训人员模型包括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均是基于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得到;
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为Y=AX1,其中,记作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a=(1,θ1,θ2,...,θn),其中θi为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的具体取值,且θi≠0;A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且A={a1,a2,...,am}T;X1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课程掌握程度的权重系数,X1={x10,x11,...,x1n}T;
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课程掌握程度的权重系数X1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X1=(ATA)-1ATY,其中,{·}-1代表矩阵求逆,{·}T代表矩阵求转置;
所述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为Z=AX2,其中,X2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求知欲度的权重系数,X2={x20,x21,...,x2n}T;
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掌握程度与求知欲度计算其符合现场实际培训需求的相似度式中,yi和zi分别为同一课程对应的课程掌握程度和求知欲度,i为参训人员课程序号,N为所有参训人员课程总量;再根据所述相似度构建相应的考核体系,进而结合相应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实施实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w与功能业务能力提升计算;
所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为W=AX3,其中,X3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对应的知识面覆盖度的权重系数,X3={x30,x31,...,x3n}T;
获得课程训练评估值,其中一节确定的课程有:
根据每个参训人员的具体培养计划,设下次培训的3个指标期望值分别为yp、zp、wp,设同时满足这3组期望值的课程对应的7个课程场景影响因子分别为θ1p、θ2p、θ3p、θ4p、θ5p、θ6p、θ7p;
求解式⑨,求得的方程组解有多个,根据具体情况对课程场景影响因子θ1p、θ2p、θ3p、θ4p、θ5p、θ6p、θ7p设定条件添加额外的限制条件,得到的解θ1p、θ2p、θ3p、θ4p、θ5p、θ6p、θ7p对应的课程即为适合限定条件下的优选课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其中:
列车线路类型按线路条件复杂程度包括非常简单、简单、适中、难、非常难;列车信号类型包括300T、300H、300S;司机工种类型包括整备作业、制动测试、地勤司机、正线司机;列车区段类型包括入库、出库、正线;列车课程类型包括培训类、考核类、测试类、非正常、故障类;列车作业类型包括出乘、一次完整作业;司机评价等级包括高级、中级、初级。
3.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
S2:将从所述外部环境模拟装置获取的信息输入到参训人员模型中,获取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并输入到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中;
S3:动车组驾驶仿真模拟装置根据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匹配出对应的列车仿真逻辑;及参训人员根据对应的仿真逻辑进行列车仿真操作;
所述参训人员模型包括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均是基于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得到;
所述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S201:设定课程场景影响因子为a=(1,θ1,θ2,...,θn),其中θi为各个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具体取值,且θi≠0;
S202:根据培训考核体系,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计算方法为y=aX1,其中X1={x10,x11,...,x1n}T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对应的课程掌握程度的权重系数;
S203:将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1,θ1,θ2,...,θn)作为参训人员的课程掌握程度模型自变量,构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A={a1,a2,...,am}T,计算所有参训人员课程掌握程度为Y={yi,i=0,1,...,m}T=AX1,其中,yi=aiX1;
S204: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X1=(ATA)-1ATY,其中,{·}-1代表矩阵求逆,{·}T代表矩阵求转置,即得到参训人员训练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考题及参训人员的课程掌握程度;
所述参训人员求知欲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S211:根据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1,θ1,θ2,...,θn)与培训考核体系计算参训人员求知欲度z=aX2,其中X2={x20,x21,...,x2n}T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对应的求知欲度的权重系数;
S212:将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1,θ1,θ2,...,θn)作为参训人员的求知欲度模型自变量,构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A={a1,a2,...,am}T,计算所有参训人员的求知欲度为Z={zi,i=0,1,...,m}T=AX2,其中,zi=aiX2;
S213: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X2,即得到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考题对应的参训人员求知欲度;
所述参训人员知识面覆盖度模型的执行过程如下:
S221:根据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1,θ1,θ2,...,θn)求解参训人员已达到的知识面覆盖度w=aX3,其中X3={x30,x31,...,x3n}T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对应的知识面覆盖度的权重系数;
S222:将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1,θ1,θ2,...,θn)作为参训人员的求知欲度模型自变量,构建课程场景影响因子a的计算空间矩阵A={a1,a2,...,am}T,计算所有参训人员的知识面覆盖度为W={wi,i=0,1,...,m}T=AX3,其中,wi=aiX3;
S213:根据最小二乘法求解课程场景影响因子的权重系数X3,即得到参训人员在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考题库中已达到的知识面覆盖度;
获得课程训练评估值,其中一节确定的课程有:
根据每个参训人员的具体培养计划,设下次培训的3个指标期望值分别为yp、zp、wp,设同时满足这3组期望值的课程对应的7个课程场景影响因子分别为θ1p、θ2p、θ3p、θ4p、θ5p、θ6p、θ7p;
求解式⑨,求得的方程组解有多个,根据具体情况对课程场景影响因子θ1p、θ2p、θ3p、θ4p、θ5p、θ6p、θ7p设定条件添加额外的限制条件,得到的解θ1p、θ2p、θ3p、θ4p、θ5p、θ6p、θ7p对应的课程即为适合限定条件下的优选课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步骤S2中根据参训人员的课程训练评估值进行匹配,匹配出参训人员需要参训的课程,且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进行自主智能统计反馈分析,具体包括:
S31:根据制定的参训人员定制化课程计划,进入自适应策略课程考培模式;
S32:确定参训人员当前课程计划;
S33:执行参训人员当前级别预设课程,并进行考核结果智能分析,判断考核结果是否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如果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那么继续判断是否满足最终能力要求;如果不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那么判断是否满足更低级别能力要求:若满足更低级别能力要求,则重复当前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若不满足更低级别能力要求,则返回更低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
S34:判断是否满足最终能力要求:若满足最终能力要求,则参训人员培训合格;否则进入更高级别课程计划,返回执行S32;
其中,步骤S33中执行参训人员当前级别预设课程,并进行考核结果智能分析,判断考核结果是否满足当前级别能力要求;具体实现步骤如下:
设定参训人员当前的求知欲度为z0、知识面覆盖度为w0,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为y0;参训人员上一阶段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为y00;参训人员一次训练课程结束后对应的成绩为y1;
若y1<y0,则重复训练当前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课程;
若y1<y00,则重温前期上一阶段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学习课程;
若y1≥y0,则进入比当前的课程掌握程度阶段目标更高能力层级的课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的标准动车组驾驶应用场景下的列车线路类型、列车信号类型、司机工种类型、列车区段类型、列车课程类型、列车作业类型、司机评价等级信息,其中:
列车线路类型按线路条件复杂程度包括非常简单、简单、适中、难、非常难;列车信号类型包括300T、300H、300S;司机工种类型包括整备作业、制动测试、地勤司机、正线司机;列车区段类型包括入库、出库、正线;列车课程类型包括培训类、考核类、测试类、非正常、故障类;列车作业类型包括出乘、一次完整作业;司机评价等级包括高级、中级、初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35528.9A CN112102681B (zh) | 2020-11-09 | 2020-11-09 | 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235528.9A CN112102681B (zh) | 2020-11-09 | 2020-11-09 | 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02681A CN112102681A (zh) | 2020-12-18 |
CN112102681B true CN112102681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73785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235528.9A Active CN112102681B (zh) | 2020-11-09 | 2020-11-09 | 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026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98953B (zh) * | 2020-12-30 | 2022-11-29 |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列车驾驶仿真系统乘务员的评价系统及方法 |
CN113902598A (zh) * | 2021-12-13 | 2022-01-07 |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多工种仿真培训智能化处理方法及系统 |
CN116453289B (zh) * | 2022-01-06 | 2024-02-20 |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公交车驾驶安全预警方法及系统 |
CN115268301A (zh) * | 2022-08-04 | 2022-11-01 |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行车仿真模拟运行的控制系统 |
CN117456797B (zh) * | 2023-12-26 | 2024-03-15 |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驾驶实训接续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79096A (ja) * | 1996-09-03 | 1998-03-24 | Toshiba Corp | 経路選択支援情報提供装置 |
US6720920B2 (en) * | 1997-10-22 | 2004-04-13 |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vehicles |
CN102074143A (zh) * | 2010-12-30 | 2011-05-25 | 成都运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轨道列车驾驶仿真器操纵评价系统及其评价方法 |
CN102629298A (zh) * | 2012-03-09 | 2012-08-08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运行安全评估方法 |
CN103518203A (zh) * | 2010-11-24 | 2014-01-15 |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 包括训练程序的自动化个人训练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793396A (zh) * | 2012-10-30 | 2014-05-1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消防培训及演练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05913713A (zh) * | 2016-06-14 | 2016-08-31 |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地铁调度仿真培训系统及方法 |
CN107851398A (zh) * | 2015-04-03 | 2018-03-27 | 卡普兰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自适应评估和训练的系统及方法 |
CN109895794A (zh) * | 2017-12-08 | 2019-06-18 | 北京通号国铁城市轨道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机器学习的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精准停车方法及装置 |
CN111310294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交通管理与控制服务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发布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30020B (zh) * | 2017-05-27 | 2020-04-28 | 西南交通大学 | 评测高铁调度员工作组织效率的方法及其相关方法和系统 |
-
2020
- 2020-11-09 CN CN202011235528.9A patent/CN1121026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79096A (ja) * | 1996-09-03 | 1998-03-24 | Toshiba Corp | 経路選択支援情報提供装置 |
US6720920B2 (en) * | 1997-10-22 | 2004-04-13 |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Inc.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communicating between vehicles |
CN103518203A (zh) * | 2010-11-24 | 2014-01-15 | 耐克国际有限公司 | 包括训练程序的自动化个人训练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074143A (zh) * | 2010-12-30 | 2011-05-25 | 成都运达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 轨道列车驾驶仿真器操纵评价系统及其评价方法 |
CN102629298A (zh) * | 2012-03-09 | 2012-08-08 | 北京交通大学 |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运行安全评估方法 |
CN103793396A (zh) * | 2012-10-30 | 2014-05-1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维消防培训及演练评估方法及系统 |
CN107851398A (zh) * | 2015-04-03 | 2018-03-27 | 卡普兰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自适应评估和训练的系统及方法 |
CN105913713A (zh) * | 2016-06-14 | 2016-08-31 | 成都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地铁调度仿真培训系统及方法 |
CN109895794A (zh) * | 2017-12-08 | 2019-06-18 | 北京通号国铁城市轨道技术有限公司 | 基于机器学习的列车自动驾驶系统精准停车方法及装置 |
CN111310294A (zh) * | 2018-12-11 | 2020-06-19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交通管理与控制服务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及发布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n adaptive framework to enhance microscopic traffic modelling: an online neuro-fuzzy approach";Kazemi,R;《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D-JOURNAL OF AUTOMOBILE ENGINEERING》;20161130;第230卷(第13期);第1767-1779页 * |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驾驶模拟驾驶平台的研究";薛振洲;《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20140515(第05期);第C033-15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02681A (zh) | 2020-12-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02681B (zh) | 基于自适应策略的标准动车组驾驶仿真实训系统及方法 | |
Marin et al. | Elements of an optimal capstone design experience | |
CN111461442A (zh) | 基于联邦学习的知识追踪的方法及系统 | |
Delago et al. | Learning lean philosophy through 3D game-based simulation | |
Pérez-Rodríguez et al. | Integrating challenge-based-learning, project-based-learning, and computer-aided technologies into industrial engineering teaching: Toward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amework | |
CN107392810A (zh) | 一种基于指标权重学习和行为熵的微格教学综合评价方法 | |
Pastor Artigues et al. | Learning in engineering through design, construction,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tion | |
CN116610945B (zh) | 基于智能算法的学习平台数据记录系统 | |
Aqlan et al. | Integrating simulation games and virtual reality to teach manufacturing systems concepts | |
Incropera et al. | Revising a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urriculum: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 |
Makarova et al. | Virtual laboratories: Engineers’ training for automotive industry | |
Shaqour | Using Modern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udio Pedagogy in West Bank. | |
Dzan et al. | A study on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a boat design and building university course | |
Harrington | A STUDY OF FEEDBACK DIVERSITY IN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 |
Zhang et al. | Study on application of bloom’s taxonomy i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course | |
Mistry et al. | APIT: Evidences of aligning project based learning with various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knowledge in automobile engineering | |
CN110826925A (zh) | 一种教学教师评教系统 | |
McMullen et al. | Implementation of a Hands-On Timber Truss Design Project in Structural Analysis | |
Venter et al. | A contact-based practical approach to STEM projects in South Africa | |
Raiyn et al. | A model for assessing the development of hot skills in students | |
CN118629286B (zh) | 一种公路施工人员安全模拟培训系统 | |
Sulistiyol et al. | Implementation of Employability Skills: Making of Robot Transporter Trainer with DualShock Control 3 Base on ESP32 | |
Merkuryeva | Computer simulation in industrial management games | |
Dembitska et al. | 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students of technical specialties in the process of independent work by means of STEM-education | |
Ravindran et al. | Adoption of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during transition stag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