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8032A -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98032A CN112098032A CN202010884632.4A CN202010884632A CN112098032A CN 112098032 A CN112098032 A CN 112098032A CN 202010884632 A CN202010884632 A CN 202010884632A CN 112098032 A CN112098032 A CN 11209803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rod
- dimensional model
- bim
- colli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7/00—Vibration-testing of structures; Shock-testing of structures
- G01M7/08—Shock-testing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02—Details
- G01N3/04—Chuck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3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a single impulsive force, e.g. by falling weigh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01—Ty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stress
- G01N2203/001—Impulsiv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主体、复位弹簧、连接杆、安装板和转动杆,所述检测平台主体的上表面内部开设有容置槽和滑槽,且容置槽的下方设置有滑槽,并且滑槽的内部卡合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碰撞板,且碰撞板的右侧面中部卡合连接有调节杆,并且调节杆的右端贯穿检测平台主体的右侧面,所述调节杆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左端与碰撞板螺钉连接。该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设置有挂钩主体,使得转动杆很好的带动挂钩主体进行升降,以便于对挂钩主体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便于挂钩主体很好的对钢结构的不同位置进行勾住固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建筑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目前市场上建筑行业不单单基于水泥混凝土的使用,也会配合钢结构、钢筋等进行使用来提高建筑物的稳固性,目前在对钢结构进行搭架时需要通过BIM技术结合计算机将钢结构通过立体模型展示出来,后期需要依照BIM技术绘制出来的模型来制作实物模型,以便于方便对钢结构的拼接的三维立体模型进行制作,钢结构的拼接的三维立体模型制作好后,需要通过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对钢结构的拼接的三维立体模型的碰撞性能进行检测,以便于检测该钢结构的拼接的三维立体模型的拼接结构的稳固性是否满足后期建筑的需求,虽然市场上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的种类很多,但是在使用时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由于钢结构的外形大多是通过多个钢管或是钢筋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搭建而成,现有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对钢结构进行夹持,现有的夹持结构只是单一的进行挤压夹持,使得夹持的稳固性较低;
2.现有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在进行检测时外界没有防护机构,当遇到碰撞性能较差的钢结构时,钢结构会发生散乱,容易使得周边的工作人员受伤;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在使用时需要对钢结构进行夹持,现有的夹持结构只是单一的进行挤压夹持,使得夹持的稳固性较低,现有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在进行检测时外界没有防护机构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主体、复位弹簧、连接杆、安装板和转动杆,所述检测平台主体的上表面内部开设有容置槽和滑槽,且容置槽的下方设置有滑槽,并且滑槽的内部卡合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碰撞板,且碰撞板的右侧面中部卡合连接有调节杆,并且调节杆的右端贯穿检测平台主体的右侧面,所述调节杆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左端与碰撞板螺钉连接,并且复位弹簧的右端与检测平台主体螺钉连接,所述检测平台主体的左端内部轴承连接有双向丝杆,且双向丝杆的前端贯穿检测平台主体的前侧面,并且双向丝杆的前后两端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端通过活动轴与连接杆相连接,且连接杆的顶端通过活动轴与安装板相连接,并且安装板的右端前后两侧面均螺钉固定有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承接杆,且承接杆的右端外侧卡合连接有固定套管,并且承接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承接杆右侧的安装板的左端前后两侧均螺钉固定有固定套管,所述安装板的上方内部轴承连接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的内侧螺钉固定有挂钩主体,所述检测平台主体的左端外侧螺钉固定有遮挡网,且遮挡网的外侧通过螺钉与移动架相连接,并且移动架的前后两侧面底端内侧均螺钉固定有移动杆,所述检测平台主体的下端前后两侧面均开设有移动槽和固定槽,且移动槽的右端下方设置有固定槽,并且移动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移动杆。
优选的,所述容置槽的最低点高于滑槽的最低点,且容置槽内部的空间和滑槽内部的空间相连通,并且滑槽与支撑杆呈凹凸配合。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端呈“十”字形结构设置,且支撑杆与碰撞板的右侧面构成“T”形状结构设置。
优选的,所述碰撞板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且第一卡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并且第二卡槽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卡槽,同时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第三卡槽三者内部的空间均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第三卡槽呈弧形状结构设置,且第三卡槽与第二卡槽二者构成“L”形状结构设置,并且第三卡槽的深度小于第三卡槽的深度。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的左端上下两侧均螺钉安装有凸起,且凸起卡合在第二卡槽内部,并且凸起与第二卡槽呈一一对应设置。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呈“U”形状结构设置,且安装板通过连接杆与检测平台主体构成升降结构,并且安装板的个数与承接杆的个数呈1:1设置。
优选的,所述移动架呈倒置“U”形状结构设置,且移动架通过移动杆与检测平台主体构成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承接杆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均螺钉固定有限位块,且承接杆的左右两侧外侧均卡合连接有固定套管,并且固定套管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同时限位槽的内部卡合滑动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移动槽和固定槽内部的空间相连通,且移动槽的最低点高于固定槽的最低点,并且固定槽和移动槽与移动杆均为卡合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
(1)设置有挂钩主体,转动杆的外侧等间距安装有挂钩主体,通过转动杆的旋转可带动挂钩主体进行旋转,以便于挂钩主体很好的对钢结构的横向钢杆件进行勾住固定,同时通过双向丝杆的旋转带动两个均螺纹连接的连接块进行移动,使得连接块对连接杆进行推动或拉动,以便于连接杆带动安装板进行上升或下降,进而便于对安装板带动转动杆进行升降,使得转动杆很好的带动挂钩主体进行升降,以便于对挂钩主体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便于挂钩主体很好的对钢结构的不同位置进行勾住固定,同时通过承接杆和固定套管构成的滑动结构,以便于对两排的挂钩主体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便于对不同尺寸的钢结构进行使用;
(2)安装有移动架和遮挡网,遮挡网的内端与检测平台主体的左端外侧面通过螺钉相连接,遮挡网的外端通过螺钉与移动架的内侧面相连接,进而通过移动架的移动便于对遮挡网进行拉动,使得遮挡网很好的对检测平台主体的外侧进行遮挡防护,避免钢结构在受到碰撞后飞出,同时通过移动杆与固定槽的卡合连接,便于对移动后的移动架进行卡合固定;
(3)安装有调节杆,通过调节杆与碰撞板的卡合连接,便于调节杆带动碰撞板向左移动对复位弹簧进行挤压,通过调节碰撞板的移动位置来调节对复位弹簧的挤压力,由此使得后期调节杆与碰撞板脱离卡合时,碰撞板在复位弹簧的不同挤压力的作用下向左对钢结构的碰撞力度也不同,以便于对检测的碰撞力度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二卡槽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卡槽与第三卡槽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连接杆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转动杆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移动架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移动架与检测平台主体连接右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支撑杆与检测平台主体连接右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平台主体;2、容置槽;3、滑槽;4、支撑杆;5、碰撞板;51、第一卡槽;52、第二卡槽;53、第三卡槽;6、复位弹簧;7、调节杆;71、凸起;8、双向丝杆;9、连接块;10、连接杆;11、安装板;12、转动杆;13、移动架;14、遮挡网;15、挂钩主体;16、承接杆;161、限位块;17、固定套管;171、限位槽;18、移动槽;19、固定槽;20、移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主体1、容置槽2、滑槽3、支撑杆4、碰撞板5、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第三卡槽53、复位弹簧6、调节杆7、凸起71、双向丝杆8、连接块9、连接杆10、安装板11、转动杆12、移动架13、遮挡网14、挂钩主体15、承接杆16、限位块161、固定套管17、限位槽171、移动槽18、固定槽19和移动杆20,检测平台主体1的上表面内部开设有容置槽2和滑槽3,且容置槽2的下方设置有滑槽3,并且滑槽3的内部卡合放置有支撑杆4,支撑杆4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碰撞板5,且碰撞板5的右侧面中部卡合连接有调节杆7,并且调节杆7的右端贯穿检测平台主体1的右侧面,调节杆7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6,且复位弹簧6的左端与碰撞板5螺钉连接,并且复位弹簧6的右端与检测平台主体1螺钉连接,检测平台主体1的左端内部轴承连接有双向丝杆8,且双向丝杆8的前端贯穿检测平台主体1的前侧面,并且双向丝杆8的前后两端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9,连接块9的顶端通过活动轴与连接杆10相连接,且连接杆10的顶端通过活动轴与安装板11相连接,并且安装板11的右端前后两侧面均螺钉固定有固定套管17,固定套管17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承接杆16,且承接杆16的右端外侧卡合连接有固定套管17,并且承接杆16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11,承接杆16右侧的安装板11的左端前后两侧均螺钉固定有固定套管17,安装板11的上方内部轴承连接有转动杆12,且转动杆12的内侧螺钉固定有挂钩主体15,检测平台主体1的左端外侧螺钉固定有遮挡网14,且遮挡网14的外侧通过螺钉与移动架13相连接,并且移动架13的前后两侧面底端内侧均螺钉固定有移动杆20,检测平台主体1的下端前后两侧面均开设有移动槽18和固定槽19,且移动槽18的右端下方设置有固定槽19,并且移动槽18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移动杆20;
容置槽2的最低点高于滑槽3的最低点,且容置槽2内部的空间和滑槽3内部的空间相连通,并且滑槽3与支撑杆4呈凹凸配合,由此通过容置槽2的最低点高于滑槽3的最低点,以便于滑槽3对支撑杆4进行卡合安装;
支撑杆4的底端呈“十”字形结构设置,且支撑杆4与碰撞板5的右侧面构成“T”形状结构设置,由此通过支撑杆4的底端呈“十”字形结构设置,以便于支撑杆4稳定的在滑槽3内进行滑动;
碰撞板5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和第三卡槽53,且第一卡槽5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52和第三卡槽53,并且第二卡槽52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卡槽53,同时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和第三卡槽53三者内部的空间均相连通,通过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和第三卡槽53三者内部的空间均相连通,以便于后期凸起71从第二卡槽52内旋转到第三卡槽53内进行卡合连接,使得碰撞板5与调节杆7进行卡合连接;
第三卡槽53呈弧形状结构设置,且第三卡槽53与第二卡槽52二者构成“L”形状结构设置,并且第三卡槽53的深度小于第三卡槽53的深度,通过第三卡槽53呈弧形状结构设置,且第三卡槽53与第二卡槽52二者构成“L”形状结构设置,并且第三卡槽53的深度小于第三卡槽53的深度,以便于碰撞板5稳定的调节杆7进行卡合连接,后期调节杆7移动时可带动碰撞板5一同进行移动;
调节杆7的左端上下两侧均螺钉安装有凸起71,且凸起71卡合在第二卡槽52内部,并且凸起71与第二卡槽52呈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凸起71卡合在第二卡槽52内部,并且凸起71与第二卡槽52呈一一对应设置,以便于将调节杆7与碰撞板5进行拆卸安装;
安装板11呈“U”形状结构设置,且安装板11通过连接杆10与检测平台主体1构成升降结构,并且安装板11的个数与承接杆16的个数呈1:1设置,通过安装板11呈“U”形状结构设置,以便于安装板11对转动杆12进行轴承安装,便于后期转动杆12带动挂钩主体15进行旋转对钢结构三维模型进行勾住固定;
移动架13呈倒置“U”形状结构设置,且移动架13通过移动杆20与检测平台主体1构成滑动结构,通过移动架13呈倒置“U”形状结构设置,以便于移动架13拉动遮挡网14对检测平台主体1前后两侧和上方进行遮挡工作;
承接杆16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均螺钉固定有限位块161,且承接杆16的左右两侧外侧均卡合连接有固定套管17,并且固定套管17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71,同时限位槽171的内部卡合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61,以便于承接杆16在固定套管17内稳定的进行滑动;
移动槽18和固定槽19内部的空间相连通,且移动槽18的最低点高于固定槽19的最低点,并且固定槽19和移动槽18与移动杆20均为卡合连接,通过移动槽18和固定槽19内部的空间相连通,且移动槽18的最低点高于固定槽19的最低点,以便于后期移动杆20卡合在固定槽19内时对移动架13进行固定放置。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时,首先如附图8所示将整个装置移动到工作区域内,到达工作区域后先将调节杆7在检测平台主体1右端内部向右拉动,使得调节杆7带动左端卡合连接的碰撞板5一同向右移动,然后如附图1和附图6所示将承接杆16右侧的安装板11向右拉动,使得安装板11带动承接杆16的左右两端均在固定套管17内进行滑动,同时承接杆16左右两端外侧的限位块161在限位槽171内进行卡合滑动,以便于保证承接杆16稳定的进行滑动,避免承接杆16与固定套管17进行分离,然后再将钢结构三维模型放置在两个安装板11之间的容置槽2内,然后再将承接杆16右侧的安装板11如上述所示同理向左移动,使得承接杆16右侧的安装板11与钢结构三维模型的右侧面接近贴合,这时根据钢结构三维模型的横向钢杆的位置对安装板11的高度进行调节,如附图1和附图5所示手动旋转双向丝杆8的前端,双向丝杆8在旋转时带动前后两端外侧螺纹连接的连接块9同时向外侧移动,使得连接块9带动顶端活动轴连接的连接杆10旋转呈竖直状态,进而便于连接杆10对顶端活动轴连接的安装板11进行顶起,以便于对安装板11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当安装板11调节到合适高度位置后,停止双向丝杆8的旋转,通过双向丝杆8与连接块9的螺纹连接,可提高安装板11升降后的稳固性;
然后再如附图5-6所示,将两个安装板11上的转动杆12进行旋转,使得转动杆12带动对应的挂钩主体15进行旋转,进而使得挂钩主体15勾住钢结构三维模型的横向杆件,以便于提高对钢结构三维模型的夹持稳固性,然后如附图8-9所示将移动架13向右移动,使得移动架13下端前后两侧内侧壁的移动杆20在移动槽18内进行滑动,使得移动架13对遮挡网14向右拉动撑开,然后当移动架13移动到最右端时将移动架13向下按压,使得移动架13下端的移动杆20卡合进固定槽19内,如附图7-8所示,进而便于对移动架13进行固定,以便于移动架13很好的对遮挡网14进行撑开,使得遮挡网14很好的对检测平台主体1的上方进行遮挡,避免后期在检测工作时发生飞溅的现象,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接着便开始进行检测工作,工作人员通过调节杆7来对碰撞板5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碰撞板5的位置来调节对复位弹簧6的挤压蓄力,通过对复位弹簧6的挤压蓄力的不同,使得复位弹簧6带动碰撞板5向左移动对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力度不同,以便于通过不同的碰撞力度来对钢结构三维模型进行对比检测,工作人员将调节杆7向右拉动,使得调节杆7带动碰撞板5向右移动,这时碰撞板5底端的支撑杆4在检测平台主体1内进行滑动,如附图10所示,当碰撞板5移动到合适位置后,碰撞板5对复位弹簧6进行一定的挤压蓄力,然后将调节杆7进行旋转,如附图1-4所示,使得调节杆7带动左端外侧的凸起71进行旋转,使得凸起71从第三卡槽53内旋转到第二卡槽52内,这时在复位弹簧6蓄力的作用下带动碰撞板5向左移动,以便于碰撞板5很好的对钢结构三维模型进行碰撞性能检测,后期当需要将碰撞板5向右移动时,如附图2-4所示,将调节杆7向左移动插进对应的第一卡槽51内,使得凸起71在第二卡槽52内,然后再将调节杆7进行旋转,使得调节杆7带动凸起71从第二卡槽52内旋转到第三卡槽53内进行卡合连接,以便于后期调节杆7移动式带动碰撞板5一同进行移动,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平台主体(1)、复位弹簧(6)、连接杆(10)、安装板(11)和转动杆(12),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平台主体(1)的上表面内部开设有容置槽(2)和滑槽(3),且容置槽(2)的下方设置有滑槽(3),并且滑槽(3)的内部卡合放置有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螺钉固定有碰撞板(5),且碰撞板(5)的右侧面中部卡合连接有调节杆(7),并且调节杆(7)的右端贯穿检测平台主体(1)的右侧面,所述调节杆(7)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复位弹簧(6),且复位弹簧(6)的左端与碰撞板(5)螺钉连接,并且复位弹簧(6)的右端与检测平台主体(1)螺钉连接,所述检测平台主体(1)的左端内部轴承连接有双向丝杆(8),且双向丝杆(8)的前端贯穿检测平台主体(1)的前侧面,并且双向丝杆(8)的前后两端外侧均螺纹连接有连接块(9),所述连接块(9)的顶端通过活动轴与连接杆(10)相连接,且连接杆(10)的顶端通过活动轴与安装板(11)相连接,并且安装板(11)的右端前后两侧面均螺钉固定有固定套管(17),所述固定套管(17)的内部卡合连接有承接杆(16),且承接杆(16)的右端外侧卡合连接有固定套管(17),并且承接杆(16)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板(11),所述承接杆(16)右侧的安装板(11)的左端前后两侧均螺钉固定有固定套管(17),所述安装板(11)的上方内部轴承连接有转动杆(12),且转动杆(12)的内侧螺钉固定有挂钩主体(15),所述检测平台主体(1)的左端外侧螺钉固定有遮挡网(14),且遮挡网(14)的外侧通过螺钉与移动架(13)相连接,并且移动架(13)的前后两侧面底端内侧均螺钉固定有移动杆(20),所述检测平台主体(1)的下端前后两侧面均开设有移动槽(18)和固定槽(19),且移动槽(18)的右端下方设置有固定槽(19),并且移动槽(18)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移动杆(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2)的最低点高于滑槽(3)的最低点,且容置槽(2)内部的空间和滑槽(3)内部的空间相连通,并且滑槽(3)与支撑杆(4)呈凹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4)的底端呈“十”字形结构设置,且支撑杆(4)与碰撞板(5)的右侧面构成“T”形状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碰撞板(5)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和第三卡槽(53),且第一卡槽(5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卡槽(52)和第三卡槽(53),并且第二卡槽(52)的外侧设置有第三卡槽(53),同时第一卡槽(51)、第二卡槽(52)和第三卡槽(53)三者内部的空间均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槽(53)呈弧形状结构设置,且第三卡槽(53)与第二卡槽(52)二者构成“L”形状结构设置,并且第三卡槽(53)的深度小于第三卡槽(53)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7)的左端上下两侧均螺钉安装有凸起(71),且凸起(71)卡合在第二卡槽(52)内部,并且凸起(71)与第二卡槽(52)呈一一对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呈“U”形状结构设置,且安装板(11)通过连接杆(10)与检测平台主体(1)构成升降结构,并且安装板(11)的个数与承接杆(16)的个数呈1:1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架(13)呈倒置“U”形状结构设置,且移动架(13)通过移动杆(20)与检测平台主体(1)构成滑动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杆(16)的左右两端的上下两侧均螺钉固定有限位块(161),且承接杆(16)的左右两侧外侧均卡合连接有固定套管(17),并且固定套管(17)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71),同时限位槽(171)的内部卡合滑动连接有限位块(16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18)和固定槽(19)内部的空间相连通,且移动槽(18)的最低点高于固定槽(19)的最低点,并且固定槽(19)和移动槽(18)与移动杆(20)均为卡合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84632.4A CN112098032A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84632.4A CN112098032A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98032A true CN112098032A (zh) | 2020-12-18 |
Family
ID=737582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84632.4A Withdrawn CN112098032A (zh) | 2020-08-28 | 2020-08-28 |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98032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01204A (zh) * | 2021-04-27 | 2021-07-13 | 张静静 | 面部多穴位艾灸盒 |
-
2020
- 2020-08-28 CN CN202010884632.4A patent/CN11209803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01204A (zh) * | 2021-04-27 | 2021-07-13 | 张静静 | 面部多穴位艾灸盒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090134B (zh) | 一种用于建筑幕墙的抗风压现场检测装置 | |
CN112098032A (zh) | 一种基于bim的钢结构三维模型的碰撞性能用检测装置 | |
CN211779925U (zh) | 一种新型地质灾害监测仪安装架 | |
CN215226384U (zh) |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 |
CN214784869U (zh) |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水结构 | |
CN116544808A (zh) | 一种空间三向离合联锁的基础型钢架、开关柜及其安装方法 | |
CN104455963B (zh) | 一种拼接屏支架 | |
CN210734768U (zh) | 一种led显示屏码放架 | |
CN210768144U (zh) | 一种土建围挡连接装置 | |
CN206229396U (zh) | 组合式微生物实验桌 | |
CN221546590U (zh) | 一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用的安全防护装置 | |
CN220874186U (zh) | 一种便于安装的托臂桥架 | |
CN221121603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用支撑装置 | |
CN216817671U (zh) | 一种沙盘模型定位支撑机构 | |
CN217234989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地质测绘装置支架 | |
CN221742098U (zh) | 一种支护架 | |
CN217463916U (zh) | 一种电力工程地基处理设备用减震装置 | |
CN219027053U (zh) | 一种混凝土管桩用裙板加工装置 | |
CN219622236U (zh) | 脚手架固定装置 | |
CN215572943U (zh) | 一种便于园林施工测量仪 | |
CN219794587U (zh) | 一种方便拆卸的建筑工程用施工架 | |
CN114271650B (zh) | 一种用于展览板的快速安装固定架 | |
CN217923213U (zh) |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用警示装置 | |
CN219066337U (zh) | 一种标识牌安装用支撑稳定的安全架 | |
CN221779220U (zh) | 一种移动式建筑安全围栏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