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7755B -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7755B
CN112087755B CN201910518171.6A CN201910518171A CN112087755B CN 112087755 B CN112087755 B CN 112087755B CN 201910518171 A CN201910518171 A CN 201910518171A CN 112087755 B CN112087755 B CN 1120877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handover
target cell
network device
signal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817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7755A (zh
Inventor
胡力
晋英豪
王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1817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7755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5983 priority patent/WO2020249118A1/zh
Priority to EP20823117.5A priority patent/EP3972313A4/en
Publication of CN1120877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7755A/zh
Priority to US17/548,251 priority patent/US2022010409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77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77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12Detection or prevention of fraud
    • H04W12/121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WIDS]; Wireless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s [WIPS]
    • H04W12/122Counter-measures against attacks; Protection against rogu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58Transmission of hand-off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e.g.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83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used for hand-off, e.g. generation or modification of neighbour cell lists
    • H04W36/0085Hand-off measurements
    • H04W36/0088Scheduling hand-off measur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H04W36/302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due to low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H04W36/362Conditional hando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用于防止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上。源网络设备在触发切换请求时,通过切换请求向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测量指示,测量指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测量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从而源网络设备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将测量指示发送给终端设备,进而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测量指示对指定的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然后终端设备根据测量结果是否满足切换条件来确定是否执行小区切换。由于RRC重配置消息具有完整性保护,因此,伪接入网设备无法篡改,可以保证终端设备能够确定测量指示是由真实的目标接入网设备发来,进而能够保证终端设备测量到真实目标小区的信号,防止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上。

Description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移动网络中,攻击者通过部署伪接入网设备,从而吸引终端设备驻留到伪接入网设备上。一种方式为,伪接入网设备伪装成终端设备附近真实基站的小区,当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时,终端设备对周围小区进行测量,并上报测量报告到终端设备驻留的源网络设备,而测量报告可能包含伪接入网设备的小区信号,由于伪接入网设备距离终端设备比较近,信号质量较好,可能满足源网络设备的控制终端设备切换的切换条件,源网络设备控制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从而使终端设备驻留到伪接入网设备。一旦驻留到伪接入网设备,伪接入网设备可以发起对终端设备的拒绝服务(deny of service,DoS)攻击,甚至嗅探、篡改、伪造终端设备与网络的通信内容。
如何防止终端设备不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上有待研究。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用于解决如何防止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上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切换方法,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然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测量指示对指定的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所述切换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流程。
由于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RRC重配置消息具备完整性保护,因此伪接入网设备无法篡改RRC重配置消息,也就是说,伪接入网设备无法篡改RRC重配置消息中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由于测量指示是由真实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测量目标小区的指定的信道状态,在伪接入网设备与真实接入网设备所处位置不同时,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到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从而终端设备根据测量到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来确定是否执行切换,防止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上。另外,信号测量及切换判断都由终端设备侧执行,因此终端设备无需再通过信令进行二次测量结果的上报,可降低由于二次测量而对终端切换带来的切换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所述切换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流程,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如果满足,则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如果不满足,则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切换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得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
通过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次测量的测量报告后,在第二信号质量足够强(信号强度大于预设的阈值,使得终端需要从当前驻留的小区切换到目标小区)时,终端设备并没有像现有技术那样直接切换到目标小区。因为终端测量的第二信号强度有可能是伪接入网设备伪造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根据测量指示对真实网络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进行二次测量,并且根据二次测量的结果确定是否切换到目标小区,从而防止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所述测量报告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向所述源接入设备指示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
上述方式中,依靠终端设备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再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第一指示,从而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执行二次测量的测量指示。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无需再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第一指示,从而终端设备无需执行二次测量,能够尽量避免二次测量,节约了终端设备和网络侧的信令开销的同时,也保证了终端设备小区切换的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得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三信号质量;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第三信号质量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是指存在伪接入设备的概率大于预设值。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可以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第三信号质量差值确定存在伪基站的概率,差值越大,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概率就越大。当差值大于第一阈值时,则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该用于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预设值具体可以是由运营商或者设备制造商设定,具体的值可以根据接入设备的布局环境以及安全要求来设定。例如,安全要求越高的环境下,该预设值可以设置越小。
上述设计提供一种简单易实现的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指示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同步信号块SSB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第一事件或者第二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切换阈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该方法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归属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之后,在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然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响应,所述切换请求响应包括测量指示,所述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所述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获得的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所需满足的条件。
由于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RRC重配置消息具备完整性保护,因此伪接入网设备无法篡改RRC重配置消息,也就是说,伪接入网设备无法篡改RRC重配置消息中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由于测量指示是由真实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测量目标小区的指定的信道状态,在伪接入网设备与真实接入网设备所处位置不同时,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到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从而终端设备根据测量到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来确定是否执行切换,防止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测量请求指示,所述测量请求指示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所述测量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所述源接入设备在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测量请求指示。
上述方式中,依靠源接入网设备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再向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执行二次测量的测量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在确定不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无需再向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测量指示,从而终端设备无需执行二次测量,能够尽量避免二次测量,节约了终端设备和网络侧的信令开销的同时,也保证了终端设备小区切换的速度。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包括:
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当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的差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上述设计提供了一种简单且易实现的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报告还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所述源接入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在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测量请求指示。也就是说,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确定需要终端设备对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进行二次测量。进而向目标小区对应的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测量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之前,还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根据切换条件参数生成所述切换条件;其中,所述切换条件参数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参数,或者所述切换条件参数是由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来的。
上述设计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源接入网设备获得切换条件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切换条件参数;所述切换条件参数用于生成所述切换条件;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中还携带所述切换条件。
上述设计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源接入网设备获得切换条件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指示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同步信号块SSB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第一事件或者第二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切换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包括: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大于第二切换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切换阈值但是大于第三切换阈值。其中,所述第二切换阈值可以是触发发送切换请求的切换阈值;所述第三切换阈值可以是触发条件切换请求的切换阈值。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的结构中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源接入网设备,或者应用于源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二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的方法实例中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在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的结构中包括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和发送单元,这些单元可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示例中的相应功能,具体参见方法示例中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做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终端设备,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一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还包括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应用于源接入网设备,或者应用于源接入网设备中的芯片,有益效果可以参见第二方面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其保存所述通信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通信装置的结构中还包括通信接口,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源接入网设备,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归属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在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源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切换请求,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中包括测量指示,所述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响应,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所述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所需满足的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测量请求指示,所述测量请求指示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所述测量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用于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在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测量请求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具体用于当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的差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在所述切换请求中携带所述测量请求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用于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之前,根据切换条件参数生成所述切换条件;
其中,所述切换条件参数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参数,或者所述切换条件参数是由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来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切换条件参数;所述目标网络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参数生成所述切换条件,并在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中携带所述切换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指示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同步信号块SSB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第一事件或者第二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切换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源接入网设备,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大于第二切换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切换阈值但是大于第三切换阈值时,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切换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用于向所述源网络设备发送所述测量报告,并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根据所述RRC重配置消息中的所述测量指示对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所述切换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小区切换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具体用于判断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如果满足,则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如果不满足,则不执行切换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在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之前,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得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还用于当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在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向所述源接入设备指示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具体用于测量所述目标小区得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三信号质量;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第三信号质量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执行上述各方面所述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5G网络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小区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二次测量的小区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4-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装置900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一个实现方式”、“一个实施方式”或“一示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实现方式”、“一个实施方式”或“在一示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另外,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申请涉及的术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一个以上,即包括一个、两个、三个及以上;“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即包括两个、三个及以上。“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以及,除非有相反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此外,本申请实施例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不是排他的。例如,包括了一系列步骤或模块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模块,还可以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应用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G)网络架构,也可以应用于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网络架构中,或者未来的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架构中等。
图1示意一种网络系统,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二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图1仅是一种示例,并不对网络系统中包括的接入网设备数量以及终端设备数量构成限定。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有线连接进行通信,如通过X2接口,Xn接口进行通信,或者还可以通过空口的方式进行通信。图1仅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画出。其中,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接入有关的服务,实现下述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功能:无线物理层功能、资源调度和无线资源管理、服务质量(quality ofservice,Qos)管理、无线接入控制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终端设备可通过空口与接入网设备通信。
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TRP)、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终端设备)、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千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通常所述终端设备附近可能存在多个接入网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各个接入网设备的小区的服务质量(如信号质量)选择小区作为服务小区,不同的接入网设备的小区的服务质量可能存在差别,所述终端设备应该驻留在服务质量较好的小区。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接入网设备所管理的小区1,则小区1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第二接入网设备所管理的小区2与小区1相邻,是小区1的邻小区。
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小区切换方案之前,先对终端设备在连接态下,可能切换到伪造的接入网设备的流程、以及终端设备执行二次测量的流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中所述终端设备当前连接的接入网设备为源接入网设备,需要切换到的接入网设备为目标接入网设备,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所管理的服务于终端设备的小区为服务小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管理的小区为目标小区。参见图2所示,为终端设备在连接态下,可能切换到伪造的接入网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攻击者通过伪接入网设备,来伪造周围真实接入网设备的小区标识(identifier,ID),比如为target cell ID1。真实接入网设备和伪接入网设备均通过系统信息块(systeminformation block,SIB)向终端设备广播自身所管理小区的小区ID。因此,终端设备可能接收到两个广播消息,分别为来自真实接入网设备的SIB1和来自伪接入网设备SIB2,SIB1和SIB2均携带target cell ID1。
S201,终端设备根据SIB1的target cell ID1,对target cell ID1进行信号测量,实质是对真实接入网设备的小区进行测量,得到真实接入网设备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为信号signal1。
S202,终端设备根据SIB2的target cell ID1,对target cell ID1进行信号测量,实质是对伪接入网设备的伪造小区进行测量,得到伪接入网设备的小区的信号质量为信号signal2。
应理解的是,由于伪接入网设备希望终端设备驻留,故伪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距离相比真实接入网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距离更短,以使终端设备测量的signal2的信号质量相比于signal1的信号质量高,从而可能触发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
S203,在满足上报条件时,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测量报告。
测量上报事件可以包括:A1-A5事件,B1、B2事件。则满足上报条件可以为满足A1-A5事件,B1、B2事件中的至少一项。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现方式中的一种来上报测量报告:
第一种,终端设备在同一个测量报告中上报最近测量到的target cell ID1的信号,假设最近一次测量到伪接入网设备的小区信号,则测量报告为{target cell ID1:signal2}。
第二种,终端设备在同一个测量报告中上报多次测量到的target cell ID1的信号,例如{target cell ID1:signal1,target cell ID1:signal2}。
可能signal2的信号质量相比signal1的信号质量更好,而signal2信号质量可能触发源接入网设备的切换阈值,此时,源接入网设备根据target cell ID1找到真实接入网设备,并发起切换准备。
S204,源接入网设备在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达到第二切换阈值时,向真实接入网设备发起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HO request)消息。第二切换阈值是源网络设备触发切换请求的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源接入网设备在判断是否触发切换请求消息时,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自身的负载情况,终端的业务的服务质量等结合测量报告确定是否发起切换请求。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其他小区后,所述源基站可以基于所述测量报告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目标小区。示例性地,测量报告中可以指示多个终端设备所测量的邻小区的信号质量,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测量报告选择出信号质量达到切换阈值的小区中信号质量最强的邻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例如,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可以是目标小区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或者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quality,RSRQ)。上述小区的信号质量均是举例说明,事实上,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小区信号的其他属性反映所述小区的信号质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S205,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切换请求后,准备好使终端设备成功切换的切换配置信息(即上下文),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响应(handover requestacknowledgement,HO request ACK)消息。
S206,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重配置(reconfiguration)消息,RRC重配置消息指示终端设备由源接入网设备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RRC重配置消息可以包含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比如目标小区ID,即target cell ID1,或者目标小区的频点。
S207,终端设备根据RRC重配置消息中的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起第一随机接入,用于请求接入目标小区,以建立底层链路。此时,由于伪接入网设备伪造了目标小区ID,终端设备可能随机接入到伪接入网设备上。
S208,终端设备向伪接入网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此时,终端设备已经驻留到伪接入网设备上,终端设备已经可以发送数据。但是由于伪接入网设备无法接入网络,故无法为终端设备转发数据,可能对终端设备形成拒绝服务攻击。
可选的,S209,伪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发起第二随机接入,用于请求接入目标小区。
S210,伪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时,伪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真实接入网设备转发RRC重配置完成消息。由于RRC重配置完成消息有加密和完整性保护,故伪接入网设备无法伪造,因此可以转发。此时,伪接入网设备由于向真实接入网设备转发RRC重配置完成消息,从而可以以终端设备的身份接入网络,后续终端设备与网络的用户面数据都可以由伪接入网设备转发,如果该用户面数据不受保护,伪接入网设备可以进行伪造、篡改、嗅探等更高级的攻击。
为防止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源接入网设备在控制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前,控制终端设备对指定信号源进行二次测量,而指定信号源用于指示真实信号源,从而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到真实的测量信号并上报给源接入网设备,源接入网设备在获得正确的测量信号后,可以进行判断,并取消未满足切换条件的切换请求。
参见图3所示,为终端设备在切换过程中,为防止切换到伪造接入网设备而执行二次测量的流程示意图。
S301,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第一测量报告。示例性地,上报第一测量报告的方式可以参见图2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302,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测量报告确定执行切换决定(HO decision)时,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起切换请求。示例性地,在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达到第二切换阈值时,执行切换决定。切换请求中包括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hannel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CSI-RS)指示,该CSI-RS指示用于请求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回复CSI-RS。CSI-RS可以用于辅助终端设备进行目标小区的指定信道状态的测量。比如,CSI-RS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测量某个扇区的具体位置的信号。因此源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测量指定位置的信号,在伪接入网设备与真实接入网设备所处位置不同时,终端设备根据CSI-RS能够测量到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
S303,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切换请求后,准备好使终端设备成功切换的目标小区的上下文,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响应。切换请求响应中携带CSI-RS。
S304,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切换请求响应后,向终端设备发送测量任务(measurement task)消息,measurement task消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执行二次测量,该measurement task消息中携带CSI-RS。
S305,终端设备对CSI-RS指示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指定信道状态执行二次测量,并将二次测量的第二测量报告发送给源接入网设备。示例性地,第二测量报告中可以携带第二次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而第二次测量时,是根据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来测量的,从而测量的为真实的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指令。
S306,源接入网设备根据二次测量的第二测量报告确定是否触发切换条件,若是,执行S307a,若否,执行S307b。
切换条件可以包含A3或A5事件,例如,A3事件指示目标小区信号高于当前小区的信号,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切换。A5事件指示当前小区信号低于第一切换阈值,目标小区信号高于第一切换阈值时,确定终端设备执行切换。第一切换阈值是终端设备触发执行小区切换的阈值。
S307a,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命令(HO command),切换命令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执行切换,执行S308。
S307b,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取消(HO cancel)消息,切换取消消息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取消对该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
S308,终端设备从源接入网设备的服务小区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
通过上述可以看出第二次测量到的信号是真实接入网设备的信号,因此根据二次测量的信号进行判断可以防止终端设备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但是源接入网设备在执行小区切换之前,需要与终端设备进行一次信令交互,指示终端设备根据CSI-RS进行二次测量,从而增加切换时延。
为了解决切换时延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参见图4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401,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测量报告中包括归属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
为了后续描述方便,将测量报告中包括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称为第二信号质量。其中,在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测量报告包括的第二信号质量可能是伪接入网设备在伪造目标接入设备的目标小区的情况下,终端设备测量到的伪接入网设备的信号质量。
示例性地,测量报告可以采用图2实施例所述的方式上报,比如采用第一种,测量报告中仅包括终端设备最近一次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例如,测量报告中包括的第二信号质量为终端设备测量到的伪接入网设备伪造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比如采用第二种,测量报告中可以包括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内上报多次测量到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在该情况下,测量报告中可能既包括终端设备测量到的伪接入网设备伪造的目标小区(伪造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还包括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真实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为了描述方便将该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称为第三信号质量,即测量报告在包括第二信号质量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在采用第二种时,可能由于伪接入网设备距离终端设备较目标网络设备距离终端设备更近,因此,第二信号质量大于第三信号质量。
可选的,测量报告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其它邻小区的信号质量。该服务小区归属于源接入网设备。上述提及的目标小区也可以认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的邻小区。
S402,源接入网设备在根据所述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
示例性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可以是确定终端设备即将需求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或者可以是确定终端设备需要立即切换到目标小区。比如,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二信号质量达到第二切换阈值时,确定终端设备需要立即切换到目标小区。再比如,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二信号质量未达到第二切换阈值,但是达到第三切换阈值,确定终端设备即将需要切换到目标小区。
示例性地,第二切换阈值与第一切换阈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为了描述方便,将源接入网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即将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称为:条件切换请求(condition HO request)消息,用于请求满足切换条件时执行小区切换。其中,第三切换阈值是条件切换的阈值。源接入网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向目标接入网发送的切换请求称为:切换请求(HO request)消息,用于请求执行小区切换。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条件切换请求消息与切换请求消息可以采用相同的信令格式,具体可以根据消息中特定信元的不同取值来指示该消息是条件切换请求消息还是切换请求消息。条件切换请求消息与切换请求消息也可以采用不同的信令格式。例如,条件切换请求消息中可以包含条件切换信息信元,条件切换信息信元用于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当前切换是条件切换,而切换请求消息中不携带条件切换信息信元。
S403,目标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切换请求后,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响应,切换请求响应携带测量指示,所述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
S404,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响应,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
其中,所述切换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所需满足的条件。切换条件可以由源接入网设备获得的,具体的获得方式后面会详细描述,此处不再重复描述。所述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
示例性地,测量指示可以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同步信号块(synchronizationsignal/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 block,SSB)、CSI-RS。示例性地,RRC重配置消息中还可以包括目标小区的标识或目标小区的频点等用于标识目标小区的配置参数。
示例性地,切换条件可以包括第一事件和/或第二事件。例如,第一事件可以是A3事件,第二事件可以是A5事件。所述第一事件可以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切换阈值。
终端设备在接收到源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后,暂时不释放与源接入网设备的上下文,即继续保持与源网络设备的数据连接,并根据测量指示对所述目标小区的指定信道状态进行测量。比如,执行S405。
S405,终端设备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根据测量指示对指定的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得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
S406,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所述切换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所述切换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流程,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所述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如果满足,则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切换确认消息),在图4中通过S407示出;如果不满足,则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切换流程。
比如,以切换条件为A5事件为例,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以及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满足A5事件,即第一信号质量大于第一切换阈值,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切换阈值,则终端设备准备切换到目标小区。终端设备向目标小区发起随机接入,以建立底层链路。然后终端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完成切换到目标接入网设备。
再比如,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以及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不满足A5事件,例如:第一信号质量小于第一切换阈值,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第一切换阈值,则终端设备不切换到目标小区。此时,终端设备确定在步骤S401中测量到的信号疑似为伪接入网设备的信号,从而避免了终端设备切换到目标小区。
示例性地,若测量指示为CSI-RS时,CSI-RS可以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测量某个扇区的具体位置的信号。因此由接入网设备侧指示终端设备测量指定位置的信号,在伪造接入网设备与真实接入网设备所处位置不同时,终端设备根据测量指示测量到的第一信号质量是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示例中,切换条件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得:
第一种可能的方式:
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本地配置信息获得切换条件参数。其中切换条件参数用于生成切换条件,切换条件参数可以包含切换阈值,切换参考值等。
示例性地,切换阈值用于判断是否可以执行切换,可以用于生成A5事件。切换参考值用于指示两个测量信号之间的差值,可以用于生成A3事件。
在S402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中携带切换条件参数。目标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切换条件参数后,根据切换条件参数生成切换条件,比如根据切换阈值生成A3或A5事件。并在S403,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响应中还携带切换条件,即在第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切换请求响应中携带测量指示以及切换条件。示例性地,切换请求响应可以是第一RRC消息。源接入网设备在执行S404时,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时,可以携带该第一RRC消息。
第二种可能的方式:
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本地配置信息获得切换条件参数,并根据切换条件参数生成切换条件。在S404,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响应后,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并在RRC重配置消息中携带该切换条件。
第三种可能的方式:
在S403,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切换请求后,可以根据本地配置信息获得切换条件参数,并在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时,将切换条件参数携带在切换请求响应一并发送给源接入网设备。从而在步骤S404,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切换请求响应时,也一并接收到切换条件参数,根据切换条件参数生成切换条件,从而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将切换条件和测量指示一并发送给终端设备。
由于源接入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RRC重配置消息具备完整性保护,因此伪接入网设备无法篡改RRC重配置消息,也就是说,伪接入网设备无法篡改RRC重配置消息中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因此,测量指示一定是由真实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同时,由于测量指示是由真实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测量目标小区的指定的信道状态,在伪接入网设备与真实接入网设备所处位置不同时,终端设备可以测量到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并且,由于终端设备接收到的切换条件是由真实网络发来的,可使终端设备直接根据第二次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即基于测量指示测量到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以及切换条件自行判断是否执行切换。在第二次测量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未满足切换条件时,说明第一次测量到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即测量报告中包括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可能测量的目标小区是由伪接入网设备所伪造的,此时,终端设备不会切换到伪接入网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案中,信号测量及切换判断都由终端设备侧执行,因此终端设备无需再通过信令进行二次测量结果的上报,可降低由于二次测量而对终端切换带来的切换时延。
由于伪接入网设备并非处处存在,基于此,为了降低终端侧和网络侧的信令开销,以及降低终端设备侧二次测量的复杂度,可以由终端侧或者网络侧判断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再触发终端执行二次测量。下面通过图5和图6分别从终端侧判断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角度,以及网络侧判断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角度描述。
参见图5所示,从终端设备判断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进行详细描述。
终端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一种可能的方式为:
所述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内两次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其中,一个可能是伪接入网设备伪造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另一个是真实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得到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三信号质量。由于伪接入网设备的存在,伪接入网设备伪造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从而在预设时长内终端设备既测量到真实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此处称为第三信号质量,还测量到伪接入网设备的伪造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此处称为第二信号质量。当所述第二信号质量与所述第三信号质量的差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终端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在该场景下,终端设备可自行检测周边是否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并在测量报告中对检测到疑似存在有伪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在测量报告中携带用于指示目标小区为可疑小区(即疑似为伪接入网设备伪造的目标小区)的第一指示,以使得源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指示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所述测量指示。
具体的切换方法,可以参见图5所示。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以切换请求为条件切换请求消息为例进行说明。
S501,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的上报方式可以参见S401,此处不再赘述。例如,测量报告中可以包括目标小区的标识以及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以及第一指示。第一指示也可以称为疑似指示(suspect indication),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命名,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比如,目标小区的标识为target cell ID1、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为signal1。测量报告中可以携带target cell ID1、signal1以及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可以用于指示目标小区是可疑的,或者第一指示可以用于指示多次测量到目标小区的测量信号偏差较大,或者第一指示可以用于指示目标小区可能被伪造。特别的,第一指示可以用于指示源接入设备向目标接入设备请求所述测量指示。
所述第一指示可以用于指示源接入设备向目标接入设备请求所述测量指示。
S502,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即将触发小区切换且所述测量报告携带所述第一指示时,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请求消息。条件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测量请求指示,所述测量请求指示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测量指示。
其中,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测量报告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即将触发小区切换,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测量报告中携带的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条件切换的切换阈值(第二切换阈值)。
S503,目标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条件切换请求消息后,可以为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准备上下文,并根据测量请求指示准备测量指示,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请求响应(condition HO request ACK)。条件切换请求响应中携带测量指示以及切换配置信息。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是与所述条件切换请求消息对应的响应消息。
S504-S507,参见S404-S407,此处不再赘述。其中,切换条件获得方式可以参见图4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内并未两次或者多次测量到来自同一小区的信号。在该情况下,终端设备在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中无需携带第一指示。
另一种示例中,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内至少两次测量到来自同一小区的信号质量差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在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中无需携带第一指示。
示例性地,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大于条件切换的切换阈值时,且测量报告未携带第一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请求消息。条件切换请求消息中不再携带测量请求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条件切换请求消息后,为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准备上下文,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无需携带测量指示。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后,对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即无需对目标小区的指定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测量结果满足所述切换条件时,执行小区切换流程。
上述方式中,依靠终端设备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再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第一指示,从而指示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执行二次测量的测量指示。终端设备在确定不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无需再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第一指示,从而终端设备无需执行二次测量,能够降低终端设备侧二次测量的复杂度,并且可以终端设备和网络侧的信令开销。
参见图6所示,从源接入网设备判断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图6中以条件切换为例。
S601,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测量报告。测量报告的上报方式可以参见S401,此处不再赘述。
S602,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条件切换的切换阈值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请求消息。条件切换请求消息中携带测量请求指示,所述测量请求指示用于请求测量指示。
可选的,在采用非条件切换时,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达到非条件切换的切换阈值(第一切换阈值)时,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消息。
一种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方式示例为:
测量报告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二种的方式。测量报告包括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内两次测量到的同一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两次测量到的同一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分别为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三信号质量。源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后,确定两次测量的同一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差(即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三信号质量的差)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另一种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的方式的示例为:
测量报告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描述的第一种或者第二种的方式。终端设备在测量报告中还上报辅助检测信息,例如,辅助检测信息可以是当前服务小区或者服务小区的邻小区的广播包的哈希(HASH)值、被拒绝次数或者信号质量统计信息等,源接入网设备根据辅助检测信息,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其中,广播包的哈希值为终端设备根据当前服务小区或邻小区的广播包计算出的哈希值。例如,伪接入网设备可能具备自己独有的广播包,那么如果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上报了伪接入网设备的广播包的哈希值,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本小区或邻小区的广播包的哈希值确定是否与终端设备发来的哈希值相同,而确定不同时,则可以确定该广播包的哈希值并非为真实接入网设备广播的哈希值,从而可以判断出伪接入网设备的存在,并进一步根据广播包的哈希值所属小区的标识确定伪接入网设备所伪造的小区。
被拒绝次数用于终端设备记录的被当前服务小区和/或邻小区拒绝接入的次数。例如,伪接入网设备可能造成终端设备不断被网络侧拒绝,因此终端设备被拒绝的次数将会大于平均次数。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被拒绝的次数判断出可能存在伪接入网设备,并进一步根据次数大于平均次数的小区的标识确定伪接入网设备伪造的小区。
信号质量统计信息用于终端设备记录当前服务小区或邻小区的信号质量的统计信息。例如,伪接入网设备可能干扰终端设备对于当前服务小区或邻小区的信号,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信号质量的统计信息变化情况而判断出伪接入网设备的存在,并进一步根据当前服务小区或邻小区的标识确定伪基站伪造的小区。
在上述检测基础上,源接入网设备根据辅助检测信息判断某些小区可能被伪接入网设备伪造,则源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根据测量报告中的小区标识确定待切换的目标小区被伪造时,向目标小区发送测量请求指示。
S603,目标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条件切换请求消息后,为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准备上下文,并根据测量请求指示准备测量指示,并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中携带测量指示。
S604-S607,参见S404-S407,此处不再赘述。切换条件获得方式可以参见图4实施例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源接入网设备在未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比如根据测量报告确定终端设备两次测量到的同一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差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门限值时,源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请求消息不再携带测量请求指示。目标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条件切换请求消息后,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该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无需携带测量指示。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条件切换请求响应消息后,对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即无需对目标小区的指定信号进行测量)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测量结果满足所述切换条件时,执行小区切换流程。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执行上述如图4-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相关特征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作为一种示例,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701和处理单元702和发送单元703。
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
处理单元702,用于根据所述测量指示对指定的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基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所述切换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702,判断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如果满足,则发送单元703,用于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如果不满足,则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切换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单元703,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701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RRC重配置消息之前,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得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确定是否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当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在所述测量报告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向所述源接入设备指示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702,还用于测量所述目标小区得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三信号质量;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第三信号质量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指示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同步信号块SSB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第一事件或者第二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切换阈值。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源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如图4~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相关特征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作为一种示例,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接收单元801和处理单元802和发送单元803。
接收单元801,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归属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
处理单元802,用于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
发送单元803,用于在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
接收单元80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响应,所述切换请求响应包括测量指示,所述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
发送单元80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所述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获得的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所需满足的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测量请求指示,所述测量请求指示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所述测量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802,还用于确定是否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并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在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测量请求指示。
在一种可能设计中,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所述处理单元802,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具体用于当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的差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报告还携带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所述处理单元802,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指示,在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测量请求指示。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在发送单元803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之前,根据切换条件参数生成所述切换条件;
其中,所述切换条件参数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参数,或者所述切换条件参数是由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来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切换条件参数;所述切换条件参数用于生成所述切换条件;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中还携带所述切换条件。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测量指示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SSB或者CSI-R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切换条件包括第一事件或者第二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切换阈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802,在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时,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大于第二切换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小于所述第二切换阈值但是大于第三切换阈值。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手机,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和源接入网设备均可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的通信装置9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可选的,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903。
存储器902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存储器也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或者存储器902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902可以是上述存储器的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处理器901以及存储器902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中以存储器902和处理器901之间通过总线904连接,总线904在图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该总线9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9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处理器901可以具有数据收发功能,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在如图9装置中,也可以设置独立的数据收发模块,例如通信接口903,用于收发数据;处理器901在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时,可以通过通信接口903进行数据传输。
一种示例中,当所述终端设备采用图9所示的形式时,图9中的处理器9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90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所述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具体的,图7的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均可以通过图9中的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7中的处理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中的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7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中的通信接口903来实现。
另一种示例中,当所述源接入网设备采用图9所示的形式时,图9中的处理器9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900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方法。
具体的,图8的发送单元、接收单元和处理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均可以通过图9中的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或者,图8中的处理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中的处理器901调用存储器9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来实现,图8的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的功能/实现过程可以通过图9中的通信接口903来实现。
基于与方法实施例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通信系统中可以包括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相关特征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用于执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测量目标小区得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当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所述测量报告还包括第一指示,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测量指示对指定的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
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所述切换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流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基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和所述切换条件,确定是否执行切换流程,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判断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一信号质量是否满足所述切换条件;
如果满足,则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目标小区发送RRC重配置完成消息;
如果不满足,则所述终端设备不执行切换流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得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三信号质量;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第三信号质量差值大于第一阈值,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指示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同步信号块SSB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条件包括第一事件或者第二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切换阈值。
6.一种小区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归属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一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在根据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其中,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测量请求指示,所述测量请求指示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测量指示;所述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响应,所述切换请求响应包括所述测量指示;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所述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获得的且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所需满足的条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在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测量请求指示。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包括:
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当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的差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根据切换条件参数生成所述切换条件;
其中,所述切换条件参数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参数,或者所述切换条件参数是由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来的。
10.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切换条件参数;所述切换条件参数用于生成所述切换条件;
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中还携带所述切换条件。
11.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指示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同步信号块SSB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12.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条件包括第一事件或者第二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切换阈值。
13.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源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大于触发发送切换请求的切换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大于触发条件切换请求的切换阈值。
14.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接入网设备和目标接入网设备;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测量报告,所述测量报告包括归属于目标接入网设备的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和第一指示,在根据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需要切换到所述目标小区的情况下,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目标小区是可疑的;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测量请求指示,所述测量请求指示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请求测量指示,所述测量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测量所述目标小区的信道状态;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所述切换请求,并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切换请求响应,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中包括所述测量指示;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切换请求响应,并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RC重配置消息,所述RRC重配置消息携带所述测量指示和切换条件,所述切换条件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小区切换所需满足的条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用于在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时,在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测量请求指示。
1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报告中包括在预设时长内测量到的所述目标小区的所述第二信号质量和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具体用于当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与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三信号质量的差大于第一门限值时,确定疑似存在伪接入网设备。
17.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用于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之前,根据切换条件参数生成所述切换条件;
其中,所述切换条件参数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参数,或者所述切换条件参数是由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来的。
18.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请求携带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的本地配置信息中的切换条件参数;
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切换条件参数生成所述切换条件,并在所述切换请求响应中携带所述切换条件。
19.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指示包括下列信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同步信号块SSB或者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
20.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条件包括第一事件或者第二事件,所述第一事件为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所述第二事件为所述终端设备当前驻留的服务小区的信号质量小于第一切换阈值,且所述目标小区的信号质量大于所述第一切换阈值。
21.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源接入网设备,具体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大于触发发送切换请求的切换阈值,或者确定所述目标小区的第二信号质量大于触发条件切换请求的切换阈值时,向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切换请求。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权利要求6至13任一项所述的各个步骤的单元。
2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所存储的指令,以使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使所述装置实现如权利要求6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为终端设备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内的芯片。
CN201910518171.6A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20877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8171.6A CN112087755B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PCT/CN2020/095983 WO2020249118A1 (zh) 2019-06-14 2020-06-12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EP20823117.5A EP3972313A4 (en) 2019-06-14 2020-06-12 CELL HANDOVER PROCEDUR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YSTEM
US17/548,251 US20220104097A1 (en) 2019-06-14 2021-12-10 Cell Handover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8171.6A CN112087755B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7755A CN112087755A (zh) 2020-12-15
CN112087755B true CN112087755B (zh) 2022-06-14

Family

ID=73734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8171.6A Active CN112087755B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04097A1 (zh)
EP (1) EP3972313A4 (zh)
CN (1) CN112087755B (zh)
WO (1) WO20202491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45293B (zh) * 2021-02-02 2024-04-0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ue能力上报的方法以及装置
US20220338073A1 (en) * 2021-04-15 2022-10-20 Nokia Technologies Oy User equipment beam refinement before completion of handover
CN113329458B (zh) * 2021-05-21 2022-12-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小区驻留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6709332A (zh) * 2022-02-28 2023-09-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385A (zh) * 2011-04-11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16939A (zh) * 2016-12-21 2018-10-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810960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确定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336389A (ja) * 2006-06-16 2007-12-27 Fujitsu Ltd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データ再送制御方法
CN102740381B (zh) * 2011-04-12 2016-03-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JP6047491B2 (ja) * 2011-08-12 2016-12-21 パナソニック インテレクチュアル プロパティ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オブ アメリカ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無線通信端末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CN103518399A (zh) * 2013-03-19 2014-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及设备
CN103945467B (zh) * 2014-04-21 2018-04-27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小区切换方法及系统、基站、终端
CN107734574B (zh) * 2016-08-12 2020-1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和控制器
CN108093404B (zh) * 2016-11-21 2021-06-1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71228B (zh) * 2017-01-04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切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7071842B (zh) * 2017-02-04 2020-06-16 北京佰才邦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切换方法、系统、基站及用户设备
KR102280004B1 (ko) * 2017-04-20 2021-07-22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단말 기반 핸드오버 수행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20180122935A (ko) * 2017-05-04 2018-11-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UE autonomous handover에서의 measurement report/event 운용 및 네트워크 시그널링 방법
CN109587686A (zh) * 2017-09-29 2019-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伪基站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68330B (zh) * 2018-10-29 2022-01-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伪基站识别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0087371A1 (en) * 2018-10-31 2020-05-0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Apparatus and mechanism to improve mobility robustness in wireless network
US20220053385A1 (en) * 2018-12-21 2022-02-17 Apple Inc. A method for enabling fast mobility with beamforming information
KR102283629B1 (ko) * 2019-04-25 2021-07-29 에스케이텔레콤 주식회사 셀 접속 제어장치 및 셀 접속 제어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40385A (zh) * 2011-04-11 2012-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小区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CN108616939A (zh) * 2016-12-21 2018-10-0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资源控制rrc重建立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8810960A (zh) * 2017-04-28 2018-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切换、确定上行发送功率的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olution #6: Resolve EN signaling details of how the UE hands over to FBS,3GPP TSG SA WG3 (Security) Meeting #95,S3-191235;Huawei;《3GPP》;20190510;正文第6.6.2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104097A1 (en) 2022-03-31
EP3972313A4 (en) 2022-07-13
WO2020249118A1 (zh) 2020-12-17
EP3972313A1 (en) 2022-03-23
CN112087755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7755B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US11304248B2 (e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785805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CN106686631B (zh) 一种基于beam的移动性管理方法及其网元
US1017205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ally constructing virtual cell
WO2017054289A1 (zh) 一种基于非授权频段的载波切换方法、基站和系统
US11368866B2 (en) Single measurement gap for master node and secondary node measurements
WO2018054341A1 (zh)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449548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82396B (zh) 基于上行信道质量的小区切换方法和基站
CN112399418B (zh)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88508A (zh) 一种小区切换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源基站
CN101990177B (zh) 一种移动通信系统中位置业务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10349319B2 (en) Handover preparat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4598430A (zh)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4258058A (zh) 测量方法、测量装置、终端及网络设备
EP3408997B1 (en) Explicit spatial replay protection
US20190166500A1 (en) Location Information Protection
EP408091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1036182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2312398A (zh) 一种小区接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2637856A (zh) 终端间干扰判断方法、终端、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4501669A (zh) 随机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5175176A (zh)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