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7120B - 一种辅助变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辅助变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7120B
CN112087120B CN201910515647.0A CN201910515647A CN112087120B CN 112087120 B CN112087120 B CN 112087120B CN 201910515647 A CN201910515647 A CN 201910515647A CN 112087120 B CN112087120 B CN 112087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dissipation
voltage module
plate
auxiliary conver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1564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7120A (zh
Inventor
易滔
谢伟
饶沛南
赵清良
刘清
王明
耿志东
宋森
颜旭
葛会军
何学雄
杨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zhou CRRC Time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1564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71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7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7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7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7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45Means for directing air flow, e.g. ducts, deflectors, plenum or gui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辅助变流器,包括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还包括设有风机的柜体,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二者均设于柜体中,且风机设于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之间,风机用以向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输送冷却风实现散热。上述辅助变流器采用T型散热结构,即通过单风口进入、多并联出风,通过该散热结构,系统的风阻较小,且风道占用的空间小,利用率极高;同时,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辅助变流器的体积、重量变为原来的一半,而功率密度是原来的2倍以上,并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散热效率,从而可以大幅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辅助变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机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辅助变流器。
背景技术
辅助变流器将电力机车主变压器辅助绕组输出的单相交流电进行整流,再逆变为三相交流电给机车上的各种辅助设备供电。
目前,市场上主流应用扩展供电方式的地铁辅助变流器容量为240kVA(包含充电机25kW),该变流器采用L型风道,因系统损耗大,相应需要的风量较大,对风机的风量要求较大,同时需匹配系统的风阻,采用该L型风道,从进风口到模块散热,有很大一部分散热空间没有完全利用,导致整柜的体积偏大。根据L型风道和电磁部件的布局,整柜体积为2240x1780x545mm,重量为1750Kg,功率密度为0.137kVA/Kg,而采用并网供电方式的辅助变流器容量为160kVA(包含充电机16kW),整柜体积1806x1750x545mm。该变流器采用多并联风道进风,即从顶部进风,底部单风道出风的结构形式,重量为1150kg,功率密度0.139kVA/Kg,存在体积大,重量重的缺陷,在市场竞争中,重量往往是一个否决项的指标,轻量化基本成了每个项目的首要任务,在原有风道系统和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和重量的优化极其有限,导致产品不具备持续竞争力。
因此,如何避免由于辅助变流器的功率密度和散热效率较低而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变流器,该辅助变流器可以大幅降低辅助变流器的重量和体积,提升辅助变流器的功率密度和散热效率,从而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辅助变流器,包括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还包括设有风机的柜体,所述高压模块和所述低压模块二者均设于所述柜体中,且所述风机设于所述高压模块和所述低压模块之间,所述风机用以向所述高压模块和所述低压模块输送冷却风实现散热。
可选地,还包括斩波电感、高频变压器、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所述斩波电感和所述高频变压器二者与所述高压模块之间设有用以实现隔断的第一隔板,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二者与所述低压模块之间设有用以实现隔断的第二隔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供所述高压模块散热的第一散热风道以及供所述斩波电感和所述高频变压器散热的第二散热风道,所述柜体的内部还包括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一散热风道中的散热风流入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第一预设间隙;
所述第二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供所述低压模块散热的第三散热风道以及供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散热的第四散热风道,所述柜体的内部还包括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二折弯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三散热风道中的散热风流入所述第四散热风道的第二预设间隙。
可选地,所述柜体上设有用以供外部空气流入所述柜体的进风口;
所述柜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连通、用以供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散热风流出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与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四散热风道连通、用以供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四散热风道的散热风流出的第二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斩波电感、所述高频变压器以及所述高压模块三者与所述风机之间设有用以供冷却风进入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第一进风板;
所述三相电感、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以及所述低压模块三者与所述风机之间设有用以供冷却风进入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四散热风道的第二进风板。
可选地,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板配合连接、用以调节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量的第一风量调节板;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进风板配合连接、用以调节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四散热风道的进风量的第二风量调节板。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进风板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板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板设有用以供冷却风流向所述高压模块的第一进风口以及若干个用以供冷却风流向所述斩波电感和所述高频变压器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配合连接、用以调节所述斩波电感和所述高频变压器的散热风量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进风板设有用以供冷却风流向所述低压模块的第三进风口以及若干个用以供冷却风流向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的第四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设有与所述第四进风口配合连接、用以调节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的散热风量的第二通孔。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柜体上、用以防止外部杂质颗粒进入所述柜体内部的过滤器。
可选地,所述过滤器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以供进入所述过滤器内部的杂质颗粒排出的排灰孔。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针对辅助变流器的不同要求,设计了一种辅助变流器,由于传统的辅助变流器往往因电路结构和风道结构布置导致体积和重量较大,而随着地铁轻量化、小型化需求越来越严苛,对牵引辅助系统设备安装空间、体积、重量提出了十分严苛的指标,辅助变流器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体积和重量的劣势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这对变流器结构、主电路、风道散热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使用一种能够大幅降低辅助变流器的重量和体积,提升辅助变流器的功率密度和散热效率的辅助变流器很有必要。
具体来说,上述辅助变流器包括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还包括柜体,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二者均设于柜体中,柜体的内部还设有风机,且风机设于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之间,风机用于向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输送冷却风,从而可以实现散热。上述设置方式采用T型散热结构,即通过单风口进入、多并联出风,通过该散热结构,系统的风阻较小,且风道占用的空间小,利用率极高;同时,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辅助变流器的体积、重量变为原来的一半,而功率密度是原来的2倍以上,并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散热效率,从而可以大幅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助变流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柜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柜体内部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风道流向示意图;
图5为进、出风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助变流器的风量调节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第一风量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第一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第二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助变流器的散热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散热器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柜体、11-左前腔室、111-高压模块、12-左后腔室、121-第一电磁组件、13-右前腔室、131-低压模块、14-右后腔室、141-第二电磁组件、15-风机腔室、151-离心风机、16-第一隔板、17-第二隔板、18-第一折弯板、19-第二折弯板、20-第一进风板、21-第二进风板、22-进风口、221-过滤器、2211-排灰孔、23-第一出风口、24-第二出风口、25-第一风量调节板、26-第二风量调节板、27-第一导流罩、28-第二导流罩、29-散热器模块、30-散热器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辅助变流器,该辅助变流器可以大幅降低辅助变流器的重量和体积,提升辅助变流器的功率密度和散热效率,从而可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下文所述的“上方、下方、左侧、右侧”等方位词都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定义的。
请参考图1至图1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助变流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柜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柜体内部腔室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风道流向示意图;图5为进、出风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助变流器的风量调节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第一风量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中第一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7中第二导流罩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辅助变流器的散热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散热器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辅助变流器包括高压模块111和低压模块131,高压模块即为HVM(High voltage module)模块,低压模块即为LVM(Low voltage module)模块;还包括柜体1,高压模块111和低压模块131二者均设于柜体1中,柜体1的内部还设有风机151,在柜体1紧凑的空间里采用合理的散热设计,以满足整个系统的散热需求,同时为了提升辅助变流器的模块化集成度,将风机151设于高压模块111和低压模块131之间,风机151用于向高压模块111和低压模块131输送冷却风,从而可以实现系统散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辅助变流器还包括第一电磁组件121和第二电磁组件141,其中,第一电磁组件121包括斩波电感、高频变压器,第二电磁组件141包括三相电感、充电机电磁部件;具体地说,为了降低辅助变流器的重量和体积,提升辅助变流器的功率密度和散热效率,可以在辅助变压器的柜体1内部设置左前腔室11、右前腔室13、中间进风通道、中间的风机腔室15、左后腔室12、右后腔室14,这样即可实现辅助变压器散热系统的整体机构,其中左前腔室11和右前腔室13二者均设计成IP55的防护等级,左后腔室12和右后腔室14二者均设计为IP20防护等级。
这样一来,可以在左前腔室11安装高压模块111、右前腔室13安装低压模块131,左后腔室12主要安装第一电磁组件121,包括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等电磁部件,右后腔室14主要安装第二电磁组件141,包括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等电磁部件;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二者与高压模块111之间设有第一隔板16,第一隔板16用于隔开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与高压模块111,从而提高电磁部件与高压模块的散热效率;相应地,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二者与低压模块131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7,第二隔板17用于供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二者与低压模块131实现隔开,从而提高电磁部件与低压模块的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隔板16和第二隔板17,位于第一隔板16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其中,第一散热风道用于供高压模块111散热,第二散热风道用于供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散热;同样的,位于第二隔板17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三散热风道和第四散热风道,其中,第三散热风道用于供低压模块131散热,第四散热风道用于供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散热。
在这里,位于柜体1中间的进风通道与风机腔室15连通,进风通道用于供外部空气进入风机腔室15中,风机腔室15中安装风机151,当然,根据实际需要,该风机151可以采用离心风机,离心风机为整套系统提供散热风量的动力源,大部分风量用于为高压模块111、低压模块131散热,剩余部分的风量用于供各个电磁部件散热;也就是说,在风机腔室15的两侧分别设计两路并联风道,一路是主风道,另一路是次风道,位于风机腔室15左侧的两路并联风道即为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位于风机腔室15右侧的两路并联风道即为第三散热风道和第四散热风道。最终,散热风从柜体1的底盖板的两侧流出,这样即可形成整个系统的风道结构。
显然,柜体1上还设有进风口22,进风口22设置于柜体1的中间位置处,进风口22用于供外部空气流入进风通道,根据整柜模块安装的空间尺寸,进风口22的设计尺寸尽量取大,此处根据柜体1的实际尺寸,进风面积可以设置为280(mm)×420(mm)左右,在流量一定的情况,增加进风口22面积,可降低风速,因而可降低系统的风阻,有益于实际工作点接近风机151的最佳工作点,提升风机151的工作效率。
此外,柜体1上还设有与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连通的第一出风口23以及与第三散热风道和第四散热风道连通的第二出风口24,其中,第一出风口23用于供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中的散热风流出,第二出风口24用于供第三散热风道和第四散热风道中的散热风流出。第一出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24可以设置在柜体1的底盖板两侧,例如,可以在底盖板的两侧各设置预设尺寸的方孔,出风口面积可以根据散热需求进行调整,此处由于两个模块损耗接近,第一出风口23和第二出风口24的面积均可以设置为280(mm)×210(mm)。
由于在左前腔室11设置的高压模块和在右前腔室13设置的低压模块损耗较高,且模块中的功率半导体器件对温度要求较为苛刻,需求的散热风量大,此处可以采取以下设计措施,有效保证模块的散热:
1、散热器模块29采用波纹齿型材散热器,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大散热面积;同时,利用损耗所计算出所需的风量,并根据风机151PQ特性曲线,可得系统的最佳风阻,采用数组不同翅片间距,以及数组不同的翅片齿高,进行系统的散热仿真,最终选出合适的模块散热风道所需要的截面积,比如确定散热器的间距6mm左右以及齿高80mm左右等参数;
2、将第一散热风道的尾部和第二散热风道的尾部以及第三散热风道的尾部和第四散热风道的尾部设置为与对应的出风口连通的结构,这样可以减少出风口的风阻。由于模块出风口设计在底盖板处,则可能因出风口阻力太大,导致系统风阻过大,减少了系统的散热风量,而引起模块散热不足,因此在模块的出风口处设置风道间的连通结构,对于模块而言,可以大大降低系统的风阻;具体地说,柜体1的内部设有第一折弯板18,第一折弯板18与第一隔板16之间设有第一预设间隙,第一预设间隙用于供第一散热风道尾部的散热风流入第二散热风道的尾部,这样一来,第一散热风道中的少量散热风由下方的第一出风口23流出,而大量的散热风流入第二散热风道的尾部并与第二散热风道中的散热风一起由下方的第一出风口23流出;相应地,柜体1的内部还设有第二折弯板19,第二折弯板19与第二隔板17之间设有第二预设间隙,第二预设间隙用于供第三散热风道尾部的散热风流入第四散热风道的尾部,这样一来,第三散热风道中的少量散热风由下方的第二出风口24流出,而大量的散热风流入第四散热风道的尾部并与第四散热风道中的散热风一起由下方的第二出风口24流出;
3、在电磁部件和模块并行风口可以设置风量调节板,用于供模块和电磁部件实现风量的合理调节;进一步的说,斩波电感、高频变压器以及高压模块111三者与风机151之间设有第一进风板20,第一进风板20用于供冷却风进入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三相电感、充电机电磁部件以及低压模块131三者与风机151之间设有第二进风板21,第二进风板21用于供冷却风进入第三散热风道和第四散热风道。更进一步的说,还可以设置与第一进风板20配合连接的第一风量调节板25,第一风量调节板25用于调节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量;同样的,还可以设置与第二进风板21配合连接的第二风量调节板26,第二风量调节板26用于调节第三散热风道和第四散热风道的进风量。
当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改变风量调节板与进风板的重叠面积,而调整进风口面积,从而可以改变电磁部件进风口的风阻,进而调节进风口的风量。
第一风量调节板25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一进风板20靠近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的侧壁上;第一进风板20设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其中,第一进风口用于供冷却风流向高压模块111,若干个第二进风口用于供冷却风流向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第一风量调节板25设有与第二进风口配合连接的第一通孔,通过调整第一风量调节板25与第一进风板20的重叠面积,即通过改变相应进风口的大小来调节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的散热风量。
第二风量调节板26可以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于第二进风板21靠近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的侧壁上;第二进风板21设有第三进风口和第四进风口,其中,第三进风口用于供冷却风流向低压模块131,若干个第四进风口用于供冷却风流向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第二风量调节板26设有与第四进风口配合连接的第二通孔,通过调整第二风量调节板26与第二进风板21的重叠面积,即通过改变相应进风口的大小来调节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的散热风量。
当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风量调节板与对应的进风板可以设置为具有相同数量的圆孔板,风量调节板与进风板可以采用螺栓连接,为了便于二者的连接,可以在连接处开有长腰孔,这样即可通过调节风量调节板与进风板的重叠面积,进而调节此处进风口的风阻,从而可以改变同一侧两个散热风道的进风量。
此外,为了对进入至电磁部件的风量进行导流,从而可以提高风量的有效利用率,还可以在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一侧设置第一导流罩27,第一导流罩27可以安装于电磁部件与第一风量调节板25之间的相应位置;在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一侧设置第二导流罩28,第二导流罩28可以安装于电磁部件与第二风量调节板26之间的相应位置。
为了优化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在柜体1上设置过滤器221,该过滤器221用于防止外部沙尘及杂质颗粒进入柜体1内部,过滤器221应当设置在进风口22位置处,过滤器221的底部还可以设有若干个用于供进入过滤器221内部的沙尘及杂质颗粒排出的排灰孔2211。
在柜体1散热系统的设置前期,可以先对整柜的散热系统进行建模仿真,用于指导风道散热结构的设计,其中,根据柜体1的实际尺寸,散热器模块29的散热器翅片30高度可以设置为80mm,并可以采用波纹齿,以增加换流面积,同时将模块出风口与电磁腔室出风口连通一起,这样即可降低出风口风阻,以免风阻过大,流速过高,以致无法满足系统散热;风量调节板的高度位置和重叠面积通过仿真可以验证其准确性,出风口面积在空间结构允许的情况,尽量增加,以减少出风口风阻,降低出风口风速。最终,经过模拟,整个系统散热,损耗最大的模块温度为80℃左右,温升为35K左右,从而可以满足系统的散热需求(小于45K,且台面温度低于80℃)。
在上述基础上,该辅助变流器的风路情况描述如下:冷却风从过滤器221进入,经过过滤器221的前级过滤后,将空气中的沙尘和大颗粒滤除,过滤器221底部设置有排灰孔2211;洁净的空气对线路电感进行冷却后进入风机腔室15,冷却风经过风机151的搅拌,再根据设计的风道结构,分成4路风道,其中包括两路模块散热风道以及两路电磁部件散热风道;由于模块侧进风口面积大,模块侧进风口的风阻相对电磁部件侧进风口相对较小,在电磁部件侧设置有可调节风量的风量调节板,通过调整圆孔板的重合面积来调节模块腔室和电磁部件腔室的风量分配,根据器件损耗和散热需求,其中大部分风量经过左右两侧模块散热风道,即第一散热风道和第三散热风道,对高压模块和低压模块进行冷却;另外部分的风量,经过圆孔板,对斩波电感和高频变压器以及三相电感等器件进行冷却,散热器和电磁部件的出风口处设置为连通结构,主要目的为了降低模块侧出风口的压力,避免速度过大,导致噪音过大以及系统风量不足的问题。同时,模块侧出来的风量还可以对电磁部件进行局部散热,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风量。
这样一来,上述设置方式采用T型散热结构,即通过单风口进入、多并联出风,通过该散热结构,系统的风阻较小,且风道占用的空间小,利用率极高;同时,采用上述的结构设计,辅助变流器的体积、重量变为原来的一半,而功率密度是原来的2倍以上,并可以有效提升系统的散热效率,从而可以大幅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例如,相比于总重量为160kVA的辅助变流器的设计方案,对于总容量180kVA(包含充电机电磁部件16kW),长×宽×高为2100×750×570,重量为560kg,功率密度为0.321kVA/Kg,重量体积缩小为一半,功率密度提升了超过1倍,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而相比于240kVA平台,整车重量降低1260Kg,冗余度提升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整车的重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辅助变流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辅助变流器,包括高压模块(111)和低压模块(1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风机(151)的柜体(1),所述高压模块(111)和所述低压模块(131)二者均设于所述柜体(1)中,且所述风机(151)设于所述高压模块(111)和所述低压模块(131)之间,所述风机(151)用以向所述高压模块(111)和所述低压模块(131)输送冷却风实现散热;
还包括斩波电感、高频变压器、三相电感和充电机电磁部件,所述斩波电感和所述高频变压器二者与所述高压模块(111)之间设有用以实现隔断的第一隔板(16),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二者与所述低压模块(131)之间设有用以实现隔断的第二隔板(17);
所述第一隔板(16)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供所述高压模块(111)散热的第一散热风道以及供所述斩波电感和所述高频变压器散热的第二散热风道,所述柜体(1)的内部还包括第一折弯板(18),所述第一折弯板(18)与所述第一隔板(16)之间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一散热风道中的散热风流入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第一预设间隙;
所述第二隔板(17)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以供所述低压模块(131)散热的第三散热风道以及供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散热的第四散热风道,所述柜体(1)的内部还包括第二折弯板(19),所述第二折弯板(19)与所述第二隔板(17)之间设有用以供所述第三散热风道中的散热风流入所述第四散热风道的第二预设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上设有用以供外部空气流入所述柜体(1)的进风口(22);
所述柜体(1)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连通、用以供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散热风流出的第一出风口(23)以及与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四散热风道连通、用以供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四散热风道的散热风流出的第二出风口(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斩波电感、所述高频变压器以及所述高压模块(111)三者与所述风机(151)之间设有用以供冷却风进入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第一进风板(20);
所述三相电感、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以及所述低压模块(131)三者与所述风机(151)之间设有用以供冷却风进入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四散热风道的第二进风板(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变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进风板(20)配合连接、用以调节所述第一散热风道和所述第二散热风道的进风量的第一风量调节板(25);
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进风板(21)配合连接、用以调节所述第三散热风道和所述第四散热风道的进风量的第二风量调节板(2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辅助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25)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进风板(20)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26)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二进风板(21)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板(20)设有用以供冷却风流向所述高压模块(111)的第一进风口以及若干个用以供冷却风流向所述斩波电感和所述高频变压器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量调节板(25)设有与所述第二进风口配合连接、用以调节所述斩波电感和所述高频变压器的散热风量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进风板(21)设有用以供冷却风流向所述低压模块(131)的第三进风口以及若干个用以供冷却风流向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的第四进风口,所述第二风量调节板(26)设有与所述第四进风口配合连接、用以调节所述三相电感和所述充电机电磁部件的散热风量的第二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辅助变流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柜体(1)上、用以防止外部杂质颗粒进入所述柜体(1)内部的过滤器(2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变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221)的底部设有若干个用以供进入所述过滤器(221)内部的杂质颗粒排出的排灰孔(2211)。
CN201910515647.0A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辅助变流器 Active CN1120871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5647.0A CN112087120B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辅助变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5647.0A CN112087120B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辅助变流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7120A CN112087120A (zh) 2020-12-15
CN112087120B true CN112087120B (zh) 2021-11-30

Family

ID=73733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15647.0A Active CN112087120B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辅助变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71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9806A (zh) * 2021-08-18 2021-11-16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辅助变流器装置
CN113992015A (zh) * 2021-09-29 2022-01-28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式辅助变流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6591A (zh) * 2010-05-04 2010-09-29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换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203086321U (zh) * 2013-02-01 2013-07-24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辅助变流器柜
CN203233053U (zh) * 2013-04-27 2013-10-0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机车用辅助变压器柜
JP2014017488A (ja) * 2013-07-10 2014-01-30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鉄道車両
CN103802839A (zh) * 2012-11-12 2014-05-21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变流器及轻轨车辆
CN206628971U (zh) * 2017-04-12 2017-11-10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地板车辆的辅助变流器
CN109842276A (zh) * 2019-02-01 2019-06-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器和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46591A (zh) * 2010-05-04 2010-09-29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热交换器换热能力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03802839A (zh) * 2012-11-12 2014-05-21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牵引变流器及轻轨车辆
CN203086321U (zh) * 2013-02-01 2013-07-24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风冷辅助变流器柜
CN203233053U (zh) * 2013-04-27 2013-10-0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机车用辅助变压器柜
JP2014017488A (ja) * 2013-07-10 2014-01-30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鉄道車両
CN206628971U (zh) * 2017-04-12 2017-11-10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低地板车辆的辅助变流器
CN109842276A (zh) * 2019-02-01 2019-06-04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变频器和空调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7120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7120B (zh) 一种辅助变流器
JP6696869B2 (ja) 急速充電器
CN103687414A (zh) 大功率机柜散热系统及静止无功补偿系统
CN103368413A (zh) 一种高集成变流装置
EP3927128B1 (en) Photovoltaic inverter
CN109588000B (zh) 一种集成式牵引变流器冷却系统
CN201590748U (zh) 一种变流器及其主功率结构
EP3817013B1 (en) Power module
CN112236018A (zh) 功率柜及变流器
WO2020047741A1 (zh) 变频器柜体及变频器
CN205093032U (zh) 等离子电弧切割系统
CN105071638B (zh) 一种基于igct的两电平功率模块
CN112888249B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及其主辅一体化牵引变流器
CN203574996U (zh) 一种一体化电除尘用高频电源立体风冷散热风道
CN211209572U (zh) 一种动车组风冷变流装置
WO2023231221A1 (zh) 集成式牵引变压器总成
WO2023050505A1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式辅助变流器
CN112351637B (zh) 一种带有散热消声风道的变流器
CN110112890B (zh) 一种列车过分相变流器
CN110932525A (zh) 均衡风量分配的变流器导流装置及变流器
CN218351987U (zh) 一种低压抽出式开关柜体
CN206559215U (zh) 一种用于级联式高压大功率变流器的结构装置
CN217240606U (zh) 一种光储逆变器
CN112702885A (zh) 散热装置及充电机
CN113659849B (zh) 辅助变流装置及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