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6782A -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6782A
CN112086782A CN201910507677.7A CN201910507677A CN112086782A CN 112086782 A CN112086782 A CN 112086782A CN 201910507677 A CN201910507677 A CN 201910507677A CN 112086782 A CN112086782 A CN 112086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magnet
electric shock
female
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767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小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Hongshun Wi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Hongshun Wi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Hongshun Wi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Hongshun Wi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0767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67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6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678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1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the switch being a safety switch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通过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内置在防触电连接器中,利用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特性来巧妙地实现防触电前端电极和防触电后端电极的导通和断开,从而避免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通过在防触电连接器的另一个导电部件中内置一个保险丝,从而实现连接器具有防短路和防触电功能;通过在防触电连接器中加入传递信号电极,以便能进行信号通讯来实时监控电池的状态,从而实现连接器具有信号传输功能和防触电功能,或者具有信号传输功能、防短路和防触电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动车、平衡车、扭扭车、独轮车、滑板车、代步车等用于充电的连接器或者充放电的连接器被安装固定在其外壳上,但是连接器的正负极导电部件一般都直接裸露在外面。由于电池的电压一旦超过36V就超出了人体所能够承受的安全电压,人一旦不小心触碰到连接器的正负极导电部件时就很容易造成人体触电事故。特别是儿童在玩撒的时候不小心拿硬币、钥匙或其他金属材料等触碰到了连接器的导电部件后,硬币、钥匙或其他金属材料会被烧黑,手指也会被严重烧伤!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或其他潜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通过把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内置在防触电连接器中,利用磁铁的“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特性来巧妙地实现防触电前端电极和防触电后端电极的导通和断开,从而避免人体触电事故的发生。通过在防触电连接器的另一个导电部件中内置一个保险丝,从而实现连接器具有防短路和防触电功能;通过在防触电连接器中加入传递信号电极,以便能进行信号通讯来实时监控电池的状态,从而实现连接器具有信号传输功能和防触电功能,或者具有信号传输功能、防短路和防触电功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防触电连接器母头和防触电连接器公头,所述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由普通母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普通母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普通母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由普通公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普通公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普通公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上述的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信号公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普通母电极或普通公电极、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和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所述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由防短路母电极或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组成;防短路母电极由第一母电极、保险丝、塑胶固定外壳、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母电极组成;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是由第一母电极、保险丝、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母插头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母插头由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母电极和塑胶外壳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母电极或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的第一母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母电极或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由防短路公电极或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组成;防短路公电极由第一公电极、保险丝、塑胶固定外壳、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公电极组成;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是由第一公电极、保险丝、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公插头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公插头由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公电极和塑胶外壳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公电极或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的第一公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公电极或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上述的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信号公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或第一公电极、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和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由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是在普通母对母电极、普通母对公电极、普通公对公电极、普通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由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是在普通母对母电极、普通母对公电极、普通公对公电极、普通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上述的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信号公电极、信号母对母电极、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和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由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组成;防短路母对母电极由第一母电极、保险丝、塑胶固定外壳、第二母电极组成;防短路母对公电极由第一母电极、保险丝、塑胶固定外壳、第二公电极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由防短路公对公电极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组成;防短路公对公电极由第一公电极、保险丝、塑胶固定外壳、第二公电极组成;防短路公对母电极由第一公电极、保险丝、塑胶固定外壳、第二母电极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公对公电极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公对公电极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上述的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信号公电极、信号母对母电极、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或第一公电极、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和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由第一母电极、保险丝、防短路后端母插头或防短路后端公插头、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组成;防短路后端母插头由第二母电极和塑胶外壳组成;防短路后端公插头由第二公电极和塑胶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第一母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第一母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由第一公电极、保险丝、防短路后端母插头或防短路后端公插头、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组成;防短路后端母插头由第二母电极和塑胶外壳组成;防短路后端公插头由第二公电极和塑胶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和绝缘外壳组成;第一公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第一公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第一磁铁、第二磁铁、防触电后端母插头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上述的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信号公电极、信号母对母电极、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或第一公电极、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最大的技术特点就是利用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两磁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靠近时两磁铁相互吸引”的特性,在普通母插头或普通公插头未插入到防触电连接器时,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会相互排斥从而把防触电前端电极和防触电后端电极自然分开而处于断电状态而不会发生人体触电;当普通母插头或普通公插头插入到防触电连接器时,插入时所使用的推力克服了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互相排斥力从而让防触电前端电极和防触电后端电极紧密地接触在一起从而处于通电状态。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把两个磁铁应用到防触电连接器里面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技术突破,这也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电连接器领域从未采用过的一个技术方案。特别是同名磁极靠近时两磁铁相互排斥的过程中,如果在没有绝缘定位槽或防触电电极的限位的情况下,另一个磁铁会在磁力的作用下会瞬间翻转成异名磁极跟该磁铁相互吸引,所以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特性敢于打破传统的逆向思维来实现防触电功能也能看出发明人在设计构思该产品时付出了巨大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这完全是要绞尽脑汁、废寝忘食才能想到的技术方案。这将开启磁铁相互排斥也能实现防触电并把它应用到电连接器领域,也是本发明的一个最重要的技术创新点。2)本发明利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只要采用永久磁铁,其磁性是永久性,其磁性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这样就可以保证普通母插头或普通公插头长期来回插入到防触电连接器而不会因为磁铁的“疲劳”而失去相互排斥力,所以采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磁铁内置在防触电连接器里面其使用寿命是非常长的,只要防触电连接器能正常插拔,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互相排斥力就能够保持最初始的状态。3)当本发明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采用导电的磁铁时,导电的磁铁能够增加防触电前端电极和防触电后端电极的导电截面积,提高电流的传输性能。4)本发明通过在防触电连接器中加入传递信号电极,这样可以便捷地对智能电池进行管理,实时监控电池的状态,这样可以实现连接器不但具有防触电功能并且也具有信号传输的功能。5)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在防触电连接器的另一个导电部件中放置一个保险丝,当负载电路发生短路的时候能及时切断电路而避免烧毁负载电路,这样可以实现连接器不但具有防触电功能并且也具有防短路功能。另外,通过在绝缘主体内加入传输信号电极,从而实现连接器具有信号传输功能、防短路和防触电功能,提高电气连接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当然,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优先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征的情况下还可以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2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3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4防触电连接器公头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5防触电连接器公头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6防触电连接器公头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7普通公插头插入到防触电连接器母头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8普通母插头插入到防触电连接器公头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9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的主视图
图10沿图9中A-A剖面图
图11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的主视图
图12沿图11中B-B剖面图
图13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4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15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16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17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的主视图
图18沿图17中C-C剖面图
图19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的主视图
图20沿图19中D-D剖面图
图21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2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3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24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25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26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27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的主视图
图28沿图27中E-E剖面图
图29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的主视图
图30沿图29中F-F剖面图
图31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的主视图
图32沿图31中G-G剖面图
图中1.防触电前端母电极,2-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防触电后端母电极,3.防触电前端公电极,4-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防触电后端公电极,5.第一磁铁,6.第二磁铁,7.防短路母电极,8.防短路公电极,9.防短路母对公电极,10.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1.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2-1.第一母电极,12-2.第二母电极,12-3.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母电极,13-1.第一公电极,13-2.第二公电极,13-3.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公电极,15.普通母电极,16.普通公电极,17-1.普通母对母电极,17-2.普通母对公电极,17-3.普通公对公电极,18-1.信号母电极,18-2.信号公电极,19-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防触电后端母插头,20-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1.保险丝,22-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3-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4.普通母插头,25.普通公插头,26.防触电连接器母头,27.防触电连接器公头,28.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29.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0.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31.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32.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3.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所示,防触电连接器母头26由普通母电极15、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和绝缘外壳组成;普通母电极15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普通母电极15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前端;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和第一磁铁5处于绝缘定位槽的前端,第二磁铁6和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处于绝缘定位槽的后端;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即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都是N极或都是S极;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1所示的)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2所示的)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3所示的)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1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2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3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前端;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如图1、图2、图3中所示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如图1、图2所示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如图1、图2、图3中所示的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如图1、图2所示的第二磁铁6可以是不导电的磁铁。
如图7所示,普通公插头25可以插入到防触电连接器母头26中;在插入过程中,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和第一磁铁5在普通公插头25的普通公电极16的推力下往前面移动,第一磁铁5在推力大于磁铁的相互排斥力的作用下逐渐与第二磁铁6靠拢,直到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或第一磁铁5触碰到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普通公电极16的前端作用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和普通母电极15的内孔的张力将会让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跟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紧紧地触碰在一起而不分离。为了让它们能够紧密地接触,其尺寸大小应该经过严格地计算;即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普通母电极15的深度间距L2≥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行程间距L1。
如图4、图5、图6所示,防触电连接器公头27由普通公电极16、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和绝缘外壳组成;普通公电极4-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普通公电极16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前端;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和第一磁铁5处于绝缘定位槽的前端,第二磁铁6和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处于绝缘定位槽的后端;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即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都是N极或都是S极;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1所示的)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2所示的)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3所示的)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1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2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3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前端;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如图4、图5、图6中所示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如图4、图5所示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如图4、图5、图6中所示的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如图4、图5所示的第二磁铁6可以是不导电的磁铁。
如图8所示,普通母插头24可以插入到防触电连接器公头27中;在插入过程中,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和第一磁铁5在普通母插头24的普通母电极15的推力下往前面移动,第一磁铁5在推力大于磁铁的相互排斥力的作用下逐渐与第二磁铁6靠拢,直到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或第一磁铁5触碰到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和普通公电极16的前端作用在普通母电极15的内孔的张力将会让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跟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紧紧地触碰在一起而不分离。为了让它们能够紧密地接触,其尺寸大小应该经过严格地计算;即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普通公电极16的可插接的长度间距L4≥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行程间距L3。
在防触电连接器母头26或防触电连接器公头27的基础上,在其绝缘主体内增加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普通母电极15或普通公电极16、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如图9、图10所示,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由普通母电极15、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信号母电极18-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卡接结构19-4;如图11、图12所示,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由普通公电极16、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信号公电极18-2组成。
【实施例2】
如图13所示,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28由防短路母电极7、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组成;防短路母电极7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母电极12-3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母电极7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母电极7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前端;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和第一磁铁5处于绝缘定位槽的前端,第二磁铁6和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处于绝缘定位槽的后端;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即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都是N极或都是S极;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13所示的)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13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前端;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防短路母电极7的深度间距L2≥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行程间距L1。
如图14所示,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29由防短路公电极8、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组成;防短路公电极8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公电极13-3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公电极8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公电极8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前端;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和第一磁铁5处于绝缘定位槽的前端,第二磁铁6和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处于绝缘定位槽的后端;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即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都是N极或都是S极;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14所示的)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14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前端;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防短路公电极8的可插接的长度间距L4≥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行程间距L3。
在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28或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29的基础上,在其绝缘主体内增加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12-1或第一公电极13-1、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如图17、图18所示,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由防短路公电极8、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信号公电极18-2组成。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28由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组成;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是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母电极12-3和塑胶外壳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和绝缘外壳组成;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的第一母电极12-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即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都是N极或都是S极;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15所示的)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15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的前端;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的第一母电极12-1的深度间距L2≥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行程间距L1。
如图16所示,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29由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组成;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是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公电极13-3和塑胶外壳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和绝缘外壳组成;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的第一公电极13-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即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都是N极或都是S极;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16所示的)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16所示的)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的前端;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的第一公电极13-1的可插接的长度间距L4≥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行程间距L3。
在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28或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29的基础上,在其绝缘主体内增加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12-1或第一公电极13-1、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如图19、图20所示,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1、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信号母电极18-1组成。
【实施例4】
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30由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是在普通母对母电极17-1、普通母对公电极17-2、普通公对公电极17-3、普通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21所示的)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21所示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的深度间距L2≥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行程间距L1。如图21所示,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30由普通母对母电极17-1、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
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31由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是在普通母对母电极17-1、普通母对公电极17-2、普通公对公电极17-3、普通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22所示的)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22所示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的可插接的长度间距L4≥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行程间距L3。如图22所示,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31由普通公对公电极17-3、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组成。
在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30或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31的基础上,在其绝缘主体内增加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信号母对母电极18-3、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如图27、图28所示,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由普通母对公电极17-2、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信号母电极18-1组成。
【实施例5】
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由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防短路母对母电极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第二母电极12-2组成;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第二公电极13-2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23所示的)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如图23所示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的深度间距L2≥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行程间距L1。如图23所示,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由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组成。
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由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防短路公对公11电极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第二公电极13-2组成;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第二母电极12-2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25所示的)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如图25所示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的可插接的长度间距L4≥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行程间距L3。如图25所示,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1由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
在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或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的基础上,在其绝缘主体内增加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信号母对母电极18-3、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12-1或第一公电极13-1、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如图29、图30所示,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由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信号公电极18-2组成。
【实施例6】
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或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由第二母电极12-2和塑胶外壳组成;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由第二公电极13-2和塑胶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第一母电极12-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第一母电极12-1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24所示的)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24所示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第一母电极12-1的深度间距L2≥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行程间距L1。如图24所示,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
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或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由第二母电极12-2和塑胶外壳组成;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由第二公电极13-2和塑胶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第一公电极13-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第一公电极13-1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5-2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6-1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绝缘外壳与绝缘定位槽的连接是螺纹连接或卡接结构;绝缘定位槽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正极位置,也可以位于绝缘主体的负极位置。第一磁铁5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的内孔,第一磁铁5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26所示的)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可以是被套置在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放在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的内孔,第二磁铁6也可以是被直接放置在(如图26所示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的前端;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第一公电极13-1的可插接的长度间距L4≥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行程间距L3。如图26所示,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组成。
在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或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的基础上,在其绝缘主体内增加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信号母对母电极18-3、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12-1或第一公电极13-1、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如图31、图32所示,带有传递信号电极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信号母对母电极18-3组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这些实施例也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优先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防触电连接器母头(26)和防触电连接器公头(2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26)由普通母电极(15)、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和绝缘外壳组成;普通母电极(15)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普通母电极(15)的另一侧;第一磁铁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前端;第一磁铁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27)由普通公电极(16)、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和绝缘外壳组成;普通公电极(16)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普通公电极(16)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普通母电极(15)或普通公电极(16)、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3.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28)和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2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28)由防短路母电极(7)或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组成;防短路母电极(7)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母电极(12-3)组成;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是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母电极(12-3)和塑胶外壳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母电极(7)或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的第一母电极(12-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母电极(7)或可拆卸的防短路母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1)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29)由防短路公电极(8)或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组成;防短路公电极(8)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公电极(13-3)组成;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是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1)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第二公电极(13-3)和塑胶外壳组成;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由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公电极(8)或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的第一公电极(13-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公电极(8)或可拆卸的防短路公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1)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具有焊线缺口的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1)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12-1)或第一公电极(13-1)、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5.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30)和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母头(30)由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是在普通母对母电极(17-1)、普通母对公电极(17-2)、普通公对公电极(17-3)、普通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连接器公头(31)由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是在普通母对母电极(17-1)、普通母对公电极(17-2)、普通公对公电极(17-3)、普通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信号母对母电极、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两端均可插接的普通电极、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7.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和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由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防短路母对母电极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第二母电极(12-2)组成;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第二公电极(13-2)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母对母电极或防短路母对公电极(9)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由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第二公电极(13-2)组成;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塑胶固定外壳、第二母电极(12-2)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防短路公对公电极(11)或防短路公对母电极(10)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信号母对母电极、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12-1)或第一公电极(13-1)、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9.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包括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和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母头(32)由第一母电极(12-1)、保险丝(21)、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或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由第二母电极(12-2)和塑胶外壳组成;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由第二公电极(13-2)和塑胶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第一母电极(12-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第一母电极(12-1)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母电极(1)、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所述的两端均可插接的防触电防短路连接器公头(33)由第一公电极(13-1)、保险丝(21)、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或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绝缘主体、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组成;防短路后端母插头(22-2)由第二母电极(12-2)和塑胶外壳组成;防短路后端公插头(23-2)由第二公电极(13-2)和塑胶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由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和绝缘外壳组成;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由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和绝缘外壳组成;第一公电极(13-1)被一体式注塑成型在绝缘主体内;绝缘主体内具有绝缘定位槽,绝缘定位槽位于第一公电极(13-1)的另一侧;第一磁铁(5)位于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的后端,第二磁铁(6)位于防触电后端母电极(2-2)或防触电后端公电极(4-2)的前端;第一磁铁(5)的后端和第二磁铁(6)的前端的磁极是相同的;第一磁铁(5)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第二磁铁(6)可以是导电的磁铁或者是不导电的磁铁;防触电前端公电极(3)、第一磁铁(5)、第二磁铁(6)、防触电后端母插头(19-2)或防触电后端公插头(20-2)被固定安装在绝缘定位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主体内具有若干个传递信号电极,传递信号电极是在信号母电极(18-1)、信号公电极(18-2)、信号母对母电极、信号母对公电极、信号公对公电极、信号公对母电极中任意选择一种;传递信号电极可以位于第一母电极(12-1)或第一公电极(13-1)、绝缘定位槽的上下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左右两侧或任意一侧,也可以位于它们的中间。
CN201910507677.7A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Pending CN1120867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7677.7A CN112086782A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7677.7A CN112086782A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6782A true CN112086782A (zh) 2020-12-15

Family

ID=73733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7677.7A Pending CN112086782A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678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2437A (zh) * 2021-01-27 2021-06-11 富创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及电连接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2437A (zh) * 2021-01-27 2021-06-11 富创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及电连接器
CN112952437B (zh) * 2021-01-27 2022-09-02 富创科技(江西)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母端及电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975560U (zh) 一种改进型充电插座
CN112086782A (zh)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CN210040641U (zh) 一种内置磁铁的防触电连接器
CN104078786B (zh) 一种具有负荷控制装置的防触电墙壁插座
CN209675614U (zh) 一种触控插座
CN201536203U (zh) 防漏电防水插座
CN211045908U (zh) 一种防触电连接器、具有信号传输功能的防触电连接器
CN203278068U (zh) 中置柜用熔断器手车
CN213546749U (zh) 一种短路熔断式电池连接线
CN108539548A (zh) 一种交叉式控制的防触电电源插座
CN201319430Y (zh) 安全插座
CN210296686U (zh) 一种具有防触电保护的电连接器
CN106785723A (zh) 三孔电源插座
CN211479962U (zh) 一种断路器连接片
CN211507996U (zh) 一种交叉控制保护插孔及插座
CN114709652B (zh) 一种安全插座及插头
CN104852208A (zh) 一种安全用电插头
CN205141303U (zh) 三孔电源插座
CN112103686A (zh) 一种具有防触电保护的电连接器
CN205141305U (zh) 两孔电源插座
CN220569934U (zh) 一种插座安全保护机构
CN216214655U (zh) 一种大电流分流连接器
CN220066198U (zh) 一种新型电动车直型插座
CN210040764U (zh) 一种带二极管的防触电连接器
CN212571461U (zh) 一种针对儿童的安全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