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6892A - 电除尘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除尘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76892A CN112076892A CN201910514564.XA CN201910514564A CN112076892A CN 112076892 A CN112076892 A CN 112076892A CN 201910514564 A CN201910514564 A CN 201910514564A CN 112076892 A CN112076892 A CN 11207689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ons
- electric field
- particles
- control unit
- elec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02—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 B03C3/04—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 B03C3/12—Plant or installations having external electricity supply dry type characterised by separation of ionising and collecting st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1—Ionising-electrodes
- B03C3/43—Ionising-electrodes radioactiv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40—Electrode constructions
- B03C3/45—Collecting-electrodes
- B03C3/47—Collecting-electrodes flat, e.g. plates, discs, grat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66—Applications of electricity supply techniques
- B03C3/68—Control systems therefo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 Y02A50/2351—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e.g. carbon smoke microparticles, smog, aerosol particles, du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电除尘装置包括离子生成部、带电控制部、以及集尘部。离子生成部生成离子。带电控制部使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与外部的粒子流入,并形成第1电场,通过离子使粒子在第1电场内带电,且以通过使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离子的路径的方式,对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由此提高离子及粒子之间的碰撞率。集尘部形成第2电场,并向第2电场内提供带电的粒子,从而在形成第2电场的电极表面对带电的粒子进行捕获。因此,能够减少臭氧产生量,并能够防止除尘效率下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除尘装置及采用该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能够减少臭氧产生量的电除尘装置及采用该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空气净化装置是将含有灰尘、微细粒子物、超细粉等粒子的空气吸入并净化为洁净的空气后将其排出的装置。
现有空气净化装置一般用作家用及工业用,主要利用高效空气(HEPA)过滤器等集尘用过滤器或者利用电除尘装置。所述的利用集尘用过滤器的空气净化装置必须定期更换过滤器,因此存在维护费用比较高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所述的利用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放电部,其通过电晕放电等放电过程生成离子;以及集尘部,其对通过所生成的离子而带电的粒子进行捕获。所述放电部所生成的离子量越大,越能够使更多的粒子带电,为了生成大量的离子,必须提高放电电压,因此为了提高除尘效率,必须利用较高的放电电压。但是,如果利用较高的放电电压,则在生成大量离子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臭氧。这样就只能利用较低的放电电压,由此导致除尘效率下降。
如上所述,生成大量离子与减少臭氧产生是一种相互权衡(trade-off)的关系,因此为了生成大量离子以提高除尘效率,就必须接受臭氧的产生,且为了减少臭氧产生,就必须接受由生成少量的离子带来的较低的除尘效率。
发明内容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臭氧产生量并能够防止除尘效率下降的电除尘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所述的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电除尘装置,包括离子生成部、带电控制部、以及集尘部。所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离子。所述带电控制部使所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与外部的粒子流入,并形成第1电场(electric field),通过所述离子使所述粒子在所述第1电场内带电,且以通过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所述离子的路径的方式,对所述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由此提高所述离子及所述粒子之间的碰撞率。所述集尘部形成第2电场,并向所述第2电场内提供所述带电的粒子,在形成所述第2电场的电极表面对所述带电的粒子进行捕获。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带电控制部向形成所述第1电场的电极施加交流电,从而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
所述带电控制部包括:电压控制部,其控制向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频率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交流电的频率。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电压控制部及所述频率控制部分别按照一定的电压及一定的频率对所述交流电的形成进行控制,所述离子在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所述交流电的作用下,做正弦波(sine wave)形态的运动。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带电控制部包括至少2个电极板,它们彼此对向设置,而形成所述第1电场,所述带电控制部对所述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离子在所述电极板之间往返的同时向前方行进。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集尘部包括至少2个电极板,它们彼此对向设置,而形成所述第2电场,所述带电控制部的电极板及所述集尘部的电极板按照相同的个数形成,并配置成彼此相对应。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离子生成部通过电晕(corona)放电生成所述离子。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离子生成部包括:施加电压的电极丝;以及包围所述电极丝形成的腔室(chamber)。所述电极丝的长度方向、从外部流入的所述粒子运动方向及所述第1电场的方向彼此垂直。
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空气流入部、电除尘装置、以及空气排出部。所述空气流入部使空气从外部流入。所述电除尘装置包括离子生成部、带电控制部、以及集尘部。所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离子。所述带电控制部使所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与外部的粒子流入,并形成第1电场,通过所述离子使所述粒子在所述第1电场内带电,且以通过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所述离子的路径的方式,对所述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由此提高所述离子及所述粒子之间的碰撞率。所述集尘部形成第2电场,并向所述第2电场内提供所述带电的粒子,在形成所述第2电场的电极表面对所述带电的粒子进行捕获。所述空气排出部将经由所述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电除尘装置在离子生成部及集尘部的基础上还具备带电控制部,所述带电控制部以通过使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离子的路径的方式,对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离子及粒子之间的碰撞率,由此,既能够将放电电压保持得充分低,又能够增加离子的带电概率,从而既能够通过充分低的放电电压来减少臭氧产生量,又能够通过带电概率的增加来防止除尘效率的下降。
另外,通过向形成所述第1电场的电极施加交流电,能够对所述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以使离子往复运动,由此提高所述碰撞率。
另外,通过对形成所述交流电的施加电压及频率进行调节,能够形成各种形态的第1电场,在通过实验获得最佳电压及频率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旨在减少臭氧产生的最佳除尘效率。
另外,采用所述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能够供应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采用具有以较低电压放电的离子生成部的电除尘装置,能够大幅减少臭氧的生成,因此不仅能够用作工业用空气净化装置,而且还能够用作家用空气净化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除尘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电除尘装置的带电控制部中的离子的运动的概念图;
图3及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电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的曲线图;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概念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除尘装置 110:离子生成部
120:带电控制部 130:集尘部
200:空气流入部 300:空气排出部
1000:空气净化装置 PT:粒子
IO:离子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本发明,能够实施各种变更且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中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特定的实施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将本发明限定于特定的实施形态,而应当理解为,本发明思想及技术范围内所包含的所有变更、等同物乃至替代物均属于本发明。
第1、第2等用语用于对多种构成要素进行说明,但是所述构成要素并非限定于所述用语。所述用语旨在于将一个构成要素区别于其它构成要素。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将第1构成要素命名为第2构成要素,也可以将第2构成要素命名为第1构成要素。
本申请中使用的用语只是用于说明特定实施例,并不是用于限定本发明。单数的表述只要在文理上没有明确表示其他含义,则包含复数的表述。关于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包括”或“具有”等用语,应当理解为:是指说明书中记载的特征、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不是预先排除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其它特征或者数字、步骤、动作、构成要素、部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附加可能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技术用语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
关于与常用的字典中所定义的用语相同的用语,应当解释为具有与相关技术的文理上所具有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除非本申请中明确定义,不应解释为理想化或者过度形式化的含义。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除尘装置的概念图。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除尘装置100包括离子生成部110、带电控制部120、以及集尘部130。
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生成离子IO。根据离子生成方式的不同,上述所生成的离子IO既可以是阳离子,也可以是阴离子。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离子生成部110通过电晕(corona)放电生成所述离子IO。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离子生成部110包括:施加电压的电极丝112;以及包围所述电极丝而形成的腔室114。
例如,在所述电极丝112上,所述电压具有较高的值。如果所述电压具有较高的值,则能够通过所述电晕放电生成大量的离子。但是,为了生成所述大量的离子,在向所述电极丝112施加较高电压的情况下,除了所述大量的离子之外,还会产生大量的臭氧。
即,氧分子(O2)与电子碰撞会分解成氧原子(O)(O2+e-→e-+O+O),氧分子(O2)与氧原子(O)及放电电极等固体表面含有的任意一种物质(M)发生反应,而会产生臭氧(O3)(O2+O+M→O3+M)。
因此,为了生成大量的离子,如果无限制地提高所述电压,则会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臭氧,因此所述电压应当加以限制,不能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
如上所述,如果所述离子生成部110采用电晕放电,则采用施加约5kV以下电压的现有电晕放电器,其所生成的臭氧低于规定的基准值。
另外,与此不同,如果所述离子生成部110能够生成大量的离子,则也可以通过除电晕放电之外的其它各种方法生成离子。例如,也可以采取利用光触媒及紫外线的放电方法生成离子。
另外,所述离子生成部110也可以采取除利用所述电极丝112的电晕放电之外的其它各种电晕放电方式生成离子。例如,所述离子生成部110也可以采取利用探针式、碳刷式等的电晕放电方式。
所述带电控制部120使得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生成的离子IO与外部的粒子PT流入。所述粒子PT既可以是经由所述离子生成部110流入的粒子,也可以是通过其它路径流入到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内的粒子。所述粒子PT包括灰尘、微细颗粒物、超细粉尘等有害的粒子。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形成第1电场(electric field),并通过所述离子IO使所述粒子PT在所述第1电场内带电。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包括至少2个电极板122,它们彼此对向设置,以便形成所述第1电场。例如,如图1所示,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包括4个电极板122a、122b、122c、122d。
在所述电极板122之间形成所述第1电场,通过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生成的离子IO及从外部流入的粒子PT在所述第1电场内进行碰撞,由此所述粒子PT通过所述离子IO而带电。
所述带电控制部120以通过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所述离子IO的路径的方式,对所述离子IO的运动进行控制,由此提高所述离子IO及所述粒子PT之间的碰撞率。
如上所述,所述离子生成部110能够进行控制,以使为生成所述离子IO而施加的电压不超过预先设定的基准值。即,所述离子生成部110通过施加低于已设定基准值的电压而形成电场,从而生成所述离子IO。在这种情况下,虽然通过设定相对较低的电压来减少对人体有害的臭氧生成,但是所述离子IO的生成也会减少,结果导致很难让所述的从外部流入的粒子PT大量带电。因此,为了即使生成的离子IO量较少,也要尽量使更多的所述粒子PT带电,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就要提高所述粒子PT与所述离子IO的碰撞率。
即,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对所述离子IO的运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离子IO的路径增加。具体地讲,所述离子IO具有电气特性,因此当所述第1电场恒定时,所述离子沿着所述第1电场内所形成的电力方向移动,并与形成所述第1电场的电极,例如作为一实施例,与所述电极板122碰撞而消失。因此,如果所述离子IO在与所述电极板122碰撞而消失之前与某一个粒子PT碰撞,则所述发生碰撞的粒子PT带电,所述发生碰撞的离子IO为粒子的带电作出了贡献,但是如果所述离子IO在与所述电极板122碰撞而消失之前不能与某一个粒子PT发生碰撞,则所述未发生碰撞的离子IO不能为粒子的带电作出贡献。
因此,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在所述离子IO及所述粒子PT流入的规定空间内形成所述第1电场,并通过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在所述离子IO与所述电极板122碰撞而消失之前,使所述离子IO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由此能够增加所述离子IO的路径。所述粒子PT不具有电气特性,大致朝向前方运动,例如朝向如图1所示的流动方向FD运动,所述离子IO的路径增加越多,所述离子IO与所述粒子PT碰撞的概率增加越多,因此,所述带电控制部120以通过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所述离子IO的路径的方式,对所述离子IO的运动进行控制。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带电控制部120能够对所述离子IO的运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离子IO在所述电极板122之间往返的同时向前方行进。例如,所述带电控制部120能够对所述离子IO的运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离子IO在所述电极板122之间往返的同时沿所述流动方向FD行进,为此,作为一实施例,所述带电控制部120能够通过向形成所述第1电场的电极施加交流电,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
作为一实施例,对于图1所示的4个电极板122a、122b、122c、122d,分别施加+500V、-500V、+500V、-500V电压,接着分别变化为-500V、+500V、-500V、+500V来施加电压,从而能够通过交流电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
图2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电除尘装置的带电控制部中离子的运动的概念图。
参照图2,所述带电控制部120通过对于形成所述第1电场的电极板122施加交流电,能够使所述第1电场按照+E方向及–E方向周期性地发生变化。
因此,所述第1电场的电力方向持续性地向相反方向变化(+E、-E),因此所述离子IO受惯性或外力影响大致沿所述流动方向FD做直线前进运动,而且在所述第1电场的电力作用下沿上、下方向往复运动(+E、-E)。所述直线前进运动并非指严格意义上的直线运动,而是指不会向左右方向产生大的移动,大致沿所述流动方向FD行进的运动。
从而,所述离子IO做所述直线前进运动及所述往复运动的合成运动,因此如图2所示,大致形成正弦波(sine wave)形态的运动。另外,本申请中所述正弦波的概念定义为:包括单一形态的正弦波,也包括各种正弦波的合成形态。
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述直线前进运动的速度大致一定时,根据引起所述往复运动的电力大小及电力方向发生变化的周期的不同,能够使所述正弦波具有各种振幅。例如,所述电力的大小由向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来决定,所述电力方向发生变化的周期由所述交流电频率来决定。因此,通过对向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和所述交流电的频率进行控制,能够对所述离子IO的运动进行控制。
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包括:电压控制部124,其对向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进行控制;以及频率控制部126,其对所述交流电的频率进行控制。
所述电压控制部124及所述频率控制部126分别对向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及所述交流电的频率进行控制,从而能够将形成所述第1电场的交流电按照各种方式进行调节,使得所述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形态或者具有可变的形态。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电压控制部124及所述频率控制部126能够对所述交流电的产生进行控制,以使其分别具有一定的电压及一定的频率,由此,所述交流电具有一定的形态。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所述离子通过按照所述一定标准产生的交流电而形成各种正弦波形态的运动。如上所述,此时的正弦波概念包括严格意义上的正弦波,也包括各种正弦波的合成形态。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对向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与所述交流电的频率进行控制,能够对所述离子IO的运动进行控制,如图2所示,所述离子IO的路径能够形成为在所述对向设置的电极板122a、122b之间具有各种振幅A1、A2、A3的路径。
假设所述粒子PT均匀地分布在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内,则当所述粒子PT的运动具有较小的第1振幅A1时,所述离子IO不会行进到所述对向设置的电极板122a、122b附近,因此其与粒子PT的碰撞率会降低。另外,如果所述粒子PT的运动具有较大的第2振幅A2,则所述离子IO与所述对向设置的电极板122a、122b碰撞而消失,作为一例,其在图2所示的碰撞点CP消失,因此其与粒子PT不发生碰撞的可能性较高,这种情况下,所述离子IO的路径减少到与电极板122a、122b碰撞之后的虚线部分除外的实线部分。因此,如果所述粒子PT的运动具有所述第1振幅A1与所述第2振幅A2之间的第3振幅A3,则效果会更好。即,如果所述粒子PT的运动具有所述对向设置的电极板122a、122b之间的距离的约1/4以上1/2以下的振幅,则会具有较高的碰撞率。这种具有较高碰撞率的施加电压与频率,能够通过实验方法设定最佳值。
另外,毋庸置疑所述电压控制部124及所述频率控制部126既可以是彼此独立的控制装置,也可以是一体形成的一个控制装置。
再次参照图1,所述集尘部130形成第2电场,并向所述第2电场内提供所述带电的粒子,从而在形成所述第2电场的电极的表面捕获所述带电的粒子。
所述集尘部130采用如下主要原理:所述带电的粒子PT在所述第2电场所产生的电力作用下进行移动,并在电极表面被捕获。
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集尘部130包括至少2个电极板132,它们彼此对向设置,并形成所述第2电场。
另外,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电极板122及所述集尘部130的电极板132按照相同的个数形成,并配置成彼此对应。在这种情况下,由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电极板122形成的空间与由所述集尘部130的电极板132形成的空间彼此对应,因此,所述带电控制部120能够有效地使带电的粒子PT向所述集尘部130的电极板132移动并将其捕获。
在图1中,作为一实施例,所述集尘部130包括4个电极板132a、132b、132c、132d,分别与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4个电极板122a、122b、122c、122d对应。在这种情况下,当所述离子IO为阳离子,且所述4个电极板132a、132b、132c、132d的极性分别按照阳极、阴极(或相反顺序)、阳极、阴极(或相反顺序)交替地配置时,由所述离子IO带电的所述粒子PT在所述第2电场产生的电力作用下移动,并被2个电极板132b、132d捕获。此时,如果所述离子IO为阴离子,则所述粒子PT朝向与此相反的方向移动,并被另外2个电极板132a、132c捕获。
作为一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的电极丝112沿纸面的前后方向(z方向)延长。此时,向所述电极丝112施加用于放电的高电压,例如,施加大约4kV~5kV的电压,为了使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的结构制造得紧凑,并为了使由放电生成的所述离子IO能够均匀地向所述带电控制部120传送,将所述电极丝112的长度方向(z方向)设为与从外部流入的粒子PT的运动方向(x方向)实质上垂直。另外,由于所述粒子PT及所述离子IO朝向所述行进方向行进,因此为了提高碰撞率,将所述第1电场的方向(y方向)设为与所述行进方向(x方向)实质上垂直;由于能够生成与所述电极丝112的长度方向平行的大量离子IO,因此,将所述第1电场的方向(y方向)同样设为与所述电极丝112的长度方向(z方向)实质上垂直。
从而,所述电极丝112的长度方向(z方向)、从外部流入的粒子PT的行进方向(x方向)及所述第1电场的方向(y方向)全都可以相互垂直。
图3及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电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的曲线图。图3及图4是表示实际上制作图1所示的电除尘装置后进行实验而得到的结果的曲线图,图3中表示向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的电极丝112施加5.0kV电压时,使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施加电压及频率发生变化的同时,对所述集尘部130中捕获的粒子进行测定而计算出的除尘效率,图4中表示向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的电极丝112施加4.2kV电压时,使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施加电压及频率发生变化的同时,对所述集尘部130捕获的粒子进行测定而计算出的除尘效率。
另外,这里使用的除尘效率通过数学公式1定义。
【数学公式1】
在这里,ηc表示除尘效率(%),Nncp表示不带电(non-charged)通过所述集尘部130测定的粒子物数浓度(number concentration)(个数/cc),Ntot表示流入的总粒子物数浓度(个数/cc)。
参照图3,当向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的电极丝112施加与高电压对应的5.0kV电压时,随着使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施加电压分别上升至100V、500V、1000V,并使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频率分别上升至0(未工作时)、10Hz、100Hz、1000Hz、10000Hz、100000Hz,除尘效率呈现小幅上升的趋势,但是其差异微乎其微,在2%以内。另外,在上述所有情况下,除尘效率也会达到97%以上,呈现出相当高的水平。
这是因为,将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的放电电压设定为5.0kV的较高水平,这种情况下,虽然除尘效率较高是优选的,但是也确认了会产生相当大量的臭氧。
参照图4,当向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的电极丝112施加4.2kV电压时,使所述随着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施加电压上升至100V、500V、1000V,并使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频率分别上升至0(未工作时)、10Hz、100Hz、1000Hz、10000Hz、100000Hz,除尘效率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当所述带电控制部120未工作时,其除尘效率仅有30%左右,而当施加电压为1000V、频率为10000Hz时,上升至90%左右。
这意味着,采用所述带电控制部120之后,除尘效率大幅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尽管除尘效率较高,也几乎不会产生臭氧。
所述离子生成部110采用相比之前情况更低的放电电压4.2kV,从而大幅减少臭氧的生成,相反,也因此而不能生成大量的离子,因此,如果所述带电控制部120不工作,除尘效率只能够达到大约30%左右,但是,如果所述带电控制部120工作,则除尘效率能够从40%左右上升至90%左右,同时能够将臭氧的生成保持在较低水平。另外,即使将向所述带电控制部120施加的电压上升至1000V,与所述离子生成部110的放电电压4.2kV相比,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因此,能够解释为额外生成的臭氧量也微乎其微。
图4所示的积极效果,通过追加所述带电控制部120的构成就能够实现,这一点,通过比较所述带电控制部未工作时与工作时的效果就一目了然。
根据如上所述的电除尘装置,电除尘装置在离子生成部及集尘部的基础上,还具备带电控制部,所述带电控制部以通过使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离子的路径的方式,对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离子及粒子之间的碰撞率,由此既能够确保放电电压保持充分低的水平,又能够增加离子的带电概率,从而既能够通过充分低的放电电压减少臭氧产生量,又能够通过带电概率的增加防止除尘效率下降。
另外,通过向形成所述第1电场的电极施加交流电,能够对所述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以使离子往返运动,从而提高所述碰撞率。
另外,通过对产生所述交流电的施加电压及频率进行调节,能够形成各种形态的第1电场,如果通过实验获得最佳电压及频率,则能够实现旨在减少臭氧产生的最佳除尘效率。
图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概念图。
参照图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1000包括空气流入部200、电除尘装置100、以及空气排出部300。
所述空气流入部100使空气从外部流入。即,所述空气流入部100使包括外部灰尘等有害粒子的空气流入到内部。
所述电除尘装置100包括:图1所示的离子生成部110、带电控制部120、集尘部130。所述电除尘装置100实质上与图1至图4所说明的电除尘装置100相同,因此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
所述空气排出部300将经过所述电除尘装置100的空气向外部排出。即,所述空气流入部100将如灰尘等有害粒子通过所述电除尘装置100被清除的洁净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如图1至图4所说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0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能够供应净化后的空气,同时通过采用具有以较低电压进行放电的离子生成部110的电除尘装置100,能够大幅减少臭氧的生成,因此不仅能够用作工业用空气净化装置,而且还能够用作家用空气净化装置。
以上,参照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技术领域中熟练的从业人员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在不脱离后述的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思想及技术领域范围内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及变更。因此,应当解释为:前面的说明及后面的附图只是为了对本发明进行例示,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思想。
Claims (9)
1.一种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离子生成部,其生成离子;
带电控制部,其使所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与外部的粒子流入,并形成第1电场,通过所述离子使所述粒子在所述第1电场内带电,且以通过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所述离子的路径的方式,对所述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由此提高所述离子及所述粒子之间的碰撞率;以及
集尘部,其形成第2电场,并向所述第2电场内提供所述带电的粒子,在形成所述第2电场的电极表面对所述带电的粒子进行捕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控制部向形成所述第1电场的电极施加交流电,从而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控制部包括:电压控制部,其控制向所述电极施加的电压;以及频率控制部,其控制所述交流电的频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压控制部及所述频率控制部分别按照一定的电压及一定的频率对所述交流电的形成进行控制,
所述带电的离子在按一定方式形成的所述交流电的作用下,做正弦波形态的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电控制部包括至少2个电极板,它们彼此对向设置,而形成所述第1电场,
所述带电控制部对所述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以使所述离子在所述电极板之间往返的同时向前方行进。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尘部包括至少2个电极板,它们彼此对向设置,而形成所述第2电场,
所述带电控制部的电极板及所述集尘部的电极板按照相同的个数形成,并配置成彼此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生成部通过电晕放电生成所述离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子生成部包括:施加电压的电极丝;以及包围所述电极丝而形成的腔室,
所述电极丝的长度方向、从外部流入的所述粒子的行进方向及所述第1电场的方向彼此垂直。
9.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空气流入部,其使空气从外部流入;
电除尘装置,其包括:离子生成部,其生成离子;带电控制部,其使所述离子生成部生成的离子与外部的粒子流入,并形成第1电场,通过所述离子使所述粒子在所述第1电场内带电,且以通过使所述第1电场发生变化而增加所述离子的路径的方式,对所述离子的运动进行控制,由此提高所述离子及所述粒子之间的碰撞率;以及集尘部,其形成第2电场,并向所述第2电场内提供所述带电的粒子,从而在形成所述第2电场的电极表面对所述带电的粒子进行捕获;以及
空气排出部,其将经由所述电除尘装置的空气向外部排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14564.XA CN112076892A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电除尘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514564.XA CN112076892A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电除尘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6892A true CN112076892A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3733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514564.XA Pending CN112076892A (zh) | 2019-06-14 | 2019-06-14 | 电除尘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76892A (zh)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99647A (ja) * | 1988-05-27 | 1989-12-04 |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 多重極電界型静電凝集装置 |
CN1399103A (zh) * | 2001-07-23 | 2003-02-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集尘装置和集尘方法以及使用其的送风装置 |
CN1542348A (zh) * | 2003-04-30 | 2004-11-03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空气净化器的电子式集尘过滤器 |
JP2007203183A (ja) * | 2006-02-01 | 2007-08-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集塵装置 |
CN104815755A (zh) * | 2015-03-31 | 2015-08-05 | 金华大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结构 |
CN106140468A (zh) * | 2015-04-27 | 2016-11-23 | 杰明科技有限公司 | 低臭氧静电除尘空气清净机 |
CN205887170U (zh) * | 2016-05-13 | 2017-01-18 | 北京大华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室内空气尘级气溶胶离子净化器 |
CN205887165U (zh) * | 2016-05-13 | 2017-01-18 | 北京大华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扫频‑静电联合空气处理系统 |
CN106679004A (zh) * | 2015-11-09 | 2017-05-17 | 广州科玛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净化空调器 |
CN206838309U (zh) * | 2017-02-16 | 2018-01-05 | 宋欢 | 一种电磁复合除尘装置 |
CN107694755A (zh) * | 2017-09-11 | 2018-02-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气调节装置 |
CN109663670A (zh) * | 2019-03-01 | 2019-04-23 | 苏州艾尔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清洁集尘器 |
-
2019
- 2019-06-14 CN CN201910514564.XA patent/CN11207689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99647A (ja) * | 1988-05-27 | 1989-12-04 | Central Res Inst Of Electric Power Ind | 多重極電界型静電凝集装置 |
CN1399103A (zh) * | 2001-07-23 | 2003-02-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电集尘装置和集尘方法以及使用其的送风装置 |
CN1542348A (zh) * | 2003-04-30 | 2004-11-03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空气净化器的电子式集尘过滤器 |
JP2007203183A (ja) * | 2006-02-01 | 2007-08-16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集塵装置 |
CN104815755A (zh) * | 2015-03-31 | 2015-08-05 | 金华大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静电除尘结构 |
CN106140468A (zh) * | 2015-04-27 | 2016-11-23 | 杰明科技有限公司 | 低臭氧静电除尘空气清净机 |
CN106679004A (zh) * | 2015-11-09 | 2017-05-17 | 广州科玛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净化空调器 |
CN205887170U (zh) * | 2016-05-13 | 2017-01-18 | 北京大华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室内空气尘级气溶胶离子净化器 |
CN205887165U (zh) * | 2016-05-13 | 2017-01-18 | 北京大华铭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扫频‑静电联合空气处理系统 |
CN206838309U (zh) * | 2017-02-16 | 2018-01-05 | 宋欢 | 一种电磁复合除尘装置 |
CN107694755A (zh) * | 2017-09-11 | 2018-02-16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静电除尘模块及空气调节装置 |
CN109663670A (zh) * | 2019-03-01 | 2019-04-23 | 苏州艾尔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清洁集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90274592A1 (en) | Plasma-based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carbon pre-filter and/or self-cleaning electrodes | |
EP1285698A1 (en) | Device for cleaning air from dust and aerosols | |
KR101039281B1 (ko) | 오존발생 저감용 전기집진장치 | |
KR102064043B1 (ko) |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채용한 공기정화장치 | |
KR20100093811A (ko) | 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전기집진기 | |
KR20140093067A (ko) | 에지 코팅형 집진판이 구비된 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전기집진기 | |
KR101064488B1 (ko) | 탄소섬유 직물을 이용한 전기집진기 | |
KR101032614B1 (ko) | 탄소섬유를 이용한 2단 전기집진기 | |
KR20210059852A (ko) | 전기 집진기 | |
AU2005211052B8 (en) | Discharge device and air purification device | |
CN207271438U (zh) | 一种电净化结构及包含其的空气净化装置 | |
KR20080023802A (ko) | 전기집진기용 방전판 | |
CN2405398Y (zh) | 正高压直流流光放电等离子体源装置 | |
RU2344882C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нактивации и тонкой фильтрации вирусов и микроорганизмов в воздушном потоке | |
CN112076892A (zh) | 电除尘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装置 | |
RU2431785C2 (ru) | Ионный вентилятор-фильтр | |
KR20130076177A (ko) | 전자방사를 이용하는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 |
KR101942658B1 (ko) | 입자를 대전시킬 수 있는 플라즈마 발생장치를 이용한 미세먼지 제거기 | |
KR101569629B1 (ko) | 공기정화장치 | |
KR20060114949A (ko) | X-선을 이용한 전기집진장치 | |
KR20130022722A (ko) | 전자방사를 이용하는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청정기 | |
JP7363058B2 (ja) | 荷電装置および電気集塵装置 | |
KR20230125984A (ko) | 보일러 연소가스 내에 포함된 미세먼지 제거를 위한 전기집진장치 | |
KR102308868B1 (ko) | 전기 집진기 | |
KR101334937B1 (ko) | 탄소와이어 집진시스템을 이용하는 배기가스 처리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