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5097A - 在中继节点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中继节点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5097A
CN112075097A CN201980028674.3A CN201980028674A CN112075097A CN 112075097 A CN112075097 A CN 112075097A CN 201980028674 A CN201980028674 A CN 201980028674A CN 112075097 A CN112075097 A CN 112075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ab node
information
buffer status
data
down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867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成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900881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32060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KT Corp filed Critical KT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KR2019/009217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0027491A1/ko
Publication of CN112075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509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10Flow control between communication end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89Congestion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使用新无线电(NR)无线通信技术在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提供了方法和装置,其中,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用来处理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其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功能的信息;监视IAB节点中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根据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或关联的父IAB节点。

Description

在中继节点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本公开涉及使用新无线电(NR)无线通信技术在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技术已被用于通过使用附加网络节点来扩展小区覆盖范围的目的。
因此,基于LTE技术的中继技术支持在中继节点的IP分组级别上的数据递送,并且为此,仅单个中继节点被配置为在终端(例如,用户设备(“UE”))和基站之间递送IP分组。
即,基于LTE技术的中继技术仅提供用于提供简单服务的单跳中继功能,并且被配置为使得通过静态操作、维护和管理(OAM)来指示大多数相关配置。结果,无法配置多个跳中继(a plurality of hop relays)。
此外,在基于LTE技术支持多个跳中继的情况下,不可能通过多个中继节点来区别性地处理各个数据,并且在比IP层更高的层上存在信令和数据处理中的延迟增加的问题。
此外,在配置多跳中继的情况下,当由于中继节点中的任何原因导致数据处理被延迟或无法进行时,对于通过中继节点发送和/或接收的数据需要单独的控制操作。否则,可发生一个问题,即由于特定中继节点中的数据拥塞而导致数据处理被延迟或数据被丢失。
然而,还没有引入解决从当前中继节点到特定中继节点的数据严重拥塞的情况的任何方法。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由于中继节点(IAB节点)中的数据增加而使数据丢失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处理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DU)功能的信息;监视IAB节点中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并且基于对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或相关联的父节点IAB。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施主基站处理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向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发送IAB节点配置信息,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功能的信息;并且当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在IAB节点中被触发时,接收包括IAB节点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数据的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该IAB节点包括:接收器,其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功能的信息;控制器,其监视IAB节点中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和发射器,其基于对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或相关联的父IAB节点。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数据的施主基站,该施主基站包括:发射器,其向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发送IAB节点配置信息,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功能的信息;以及接收器,在当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在IAB节点中被触发时,其接收包括IAB节点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应用协议(F1AP)消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提供防止由于中继节点(IAB节点)中的数据增加而使数据丢失的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至少一个实施例可适用于的NR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用于说明至少一个实施例可适用于的NR系统中的帧结构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至少一个实施例可适用于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支持的资源网格的图;
图4是用于说明至少一个实施例可适用于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支持的带宽部分的图;
图5是示出至少一个实施例可适用于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同步信号块的示例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至少一个实施例可适用于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随机接入过程的图;
图7示出了CORESET;
图8至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L2的中继结构的各种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IAB节点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施主基站(donor base station)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IAB节点的配置的框图;和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施主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示例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参考标号用于贯穿附图指代类似的要素,即使它们在不同的图上示出。此外,在本公开随后的描述中,若对本文所包含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详细描述可能使得本公开的主题不清楚时,则将省略。当使用此处所提及的表述“包括”、“具有”、“包含”等等,也可以添加任何其他部分,除非使用了表述“仅”。当要素以单数形式表述时,该要素也可以覆盖复数形式,除非对于该要素进行了特别说明。
此外,在描述本公开的组件时本文中可能使用诸如第一、第二、A、B、(A)、(B)之类的术语。这些术语的每个不是用于定义对应组件的本质、顺序或次序,而是仅仅用于将对应组件与其他组件区分开来。
在描述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如果两个或更多组件被描述为相互“连接”、“组合”或“耦合”,则应当理解,这两个或更多组件可以直接地相互“连接”、“组合”或“耦合”,也可以利用“插入”其间的另一组件而相互“连接”、“组合”或“耦合”。在这种情况下,该另一组件可以包括在相互“连接”、“组合”或“耦合”的此两个或更多组件的至少一个中。
在描述操作方法或制造方法的顺序时,例如,使用“之后”、“随后”、“接着”、“之前”等表述也可以涵盖操作或过程不连续执行的情况,除非在表述中使用了“立即”或“直接”。
在本文中提到的用于组件或与之对应的信息(例如,级别等等)的数字值可以解释为包括由于各种因素(例如,过程因素、内部或外部影响、噪声,等等)导致的误差范围,即使未对此提供明确描述。
本说明书中的无线通信系统是指用于使用无线电资源来提供诸如语音服务和数据服务的各种通信服务的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基站、核心网络等等。
下面公开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使用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各种无线电接入技术,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非正交多址(NOMA)等等。此外,无线电接入技术可以指各种通信组织(诸如3GPP,3GPP2,WiFi,蓝牙,IEEE或ITU等)所建立的相应代通信技术,以及特定的接入技术。例如,CDMA可以实施为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技术。TDMA可以实施为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的无线技术。OFDMA可以实施为诸如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UTRA(E-UTRA)之类的无线技术。IEEE 802.16m是IEEE 802.16e的演进,其提供与基于IEEE802.16e的系统的后向兼容性。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LTE(长期演进)是使用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的E-UMTS(演进UMTS)的一部分,其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如上所述,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已经启用或商业化的无线电接入技术,并且也可以应用于正在开发或未来将要开发的无线电接入技术。
本说明书中使用的UE必须解释为广泛的含义,其指示包括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通信的无线通信模块的设备。例如,UE包括WCDMA、LTE、NR、HSPA、IMT-2020(5G或新无线电)等等中的用户设备(UE),GSM中的移动站,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无线设备等等。此外,UE可以是便携式用户设备,诸如智能电话,或者可以是V2X通信系统中的车辆、车辆中包含无线通信模块的设备等(取决于其使用类型)。在机器类型通信(MTC)系统的情况下,UE可以指MTC终端、M2M终端或URLLC终端,其采用能够执行机器类型通信的通信模块。
本说明书中的基站或小区指的是通过网络与UE通信的端,其涵盖各种覆盖区域,诸如节点B、演进节点B(eNB)、g节点B、低功率节点(LPN)、扇区、站点、各种类型的天线、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点(例如,发送点、接收点或发送/接收点)、中继节点、兆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射频拉远头(RRH)、射频单元(RU)、小小区等等。此外,小区可以用作包括频域中的带宽部分(BWP)的含义。例如,服务小区可能指的是UE的活跃BWP。
上述列出的各种小区提供有控制一个或多个小区的基站,基站可以解释为两种含义。基站可以是1)用于结合无线区域提供兆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毫微微小区或小小区的设备,或者基站可以是2)无线区域本身。在上面的描述1)中,基站可以是由同一实体控制并提供预定无线区域的多个设备,或者是相互交互并协同配置无线区域的所有设备。例如,基站可以是一个点,发送/接收点、发送点、接收点,等等,取决于无线区域的配置方法。在上面的描述2)中,基站可以是可以支持用户设备(UE)向其他UE或相邻基站发送数据以及从其接收数据的无线区域。
在本说明书中,小区可以指从发送/接收点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具有从发送/接收点(或发送点)发送的信号的覆盖范围的分量载波、或发送/接收点本身。
上行链路(UL)是指从UE向基站发送数据的方案,并且下行链路(DL)是指从基站向UE发送数据的方案。下行链路可以指从多个发送/接收点到UE的通信或通信路径,并且上行链路可以指从UE到多个发送/接收点的通信或通信路径。在下行链路中,发射器可以是多个发送/接收点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UE的一部分。此外,在上行链路中,发射器可以是UE的一部分,并且接收器可以是多个发送/接收点的一部分。
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控制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道诸如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在数据信道上发送和接收数据,所述数据信道诸如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此后,在诸如PUCCH、PUSCH、PDCCH、PDSCH等的信道上的信号的发送和接收可以表示为“发送和接收PUCCH、PUSCH、PDCCH、PDSCH等”。
为了清楚起见,下面的描述将专注于3GPP LTE/LET-A/NR(新无线电)通信系统,不过本公开的技术特征不限于对应的通信系统。
在研究4G(第四代)通信技术之后,3GPP正在开发5G(第五代)通信技术以便满足ITU-R的下一代无线电接入技术的需求。具体地,3GPP正在通过改进LTE-高级技术来开发LTE-Apro作为5G通信技术,使其符合ITU-R以及完全不同于4G通信技术的新NR通信技术的需求。LTE-Apro和NR都指的是5G通信技术。此后,除非指定了特定通信技术,否则5G通信技术将在NR的基础上进行描述。
考虑到典型的4G LTE场景中的卫星、汽车、新行业等,在NR中定义了的各种操作场景,以便支持就服务而言的增强移动宽带(eMBB)场景,海量机器类型通信(mMTC)场景,其中UE以高UE密度跨越广大区域并因此要求低数据速率和异步连接,以及超可靠性低时延(URLLC)场景,该场景需要高响应性和可靠性并支持高速移动性。
为了满足这些场景,NR公开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采用新波形和帧结构技术、低时延技术、超高频带(毫米波(mmWave))支持技术以及前向兼容性提供技术。特别地,NR系统在灵活性方面具有各种技术变化,以便提供前向兼容性。NR的主要技术特征将在下面参考附图进行描述。
<NR系统概述>
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的NR系统。
参照图1,NR系统划分成5G核心网络(5GC)和NG-RAN部分,并且NG-RAN包括gNB和ng-eNB,其提供用户平面(SDAP/PDCP/RLC/MAC/PHY)和用户设备(UE)控制平面(RRC)协议端。多个gNB或gNB与ng-eNB通过Xn接口相互连接。gNB和ng-eNB分别通过NG接口连接到5GC。5GC可以配置成包括用于管理控制平面(诸如UE连接和移动性控制功能)的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MF),以及控制用户数据的用户平面功能(UPF)。NR支持低于6GHz的频带(频率范围1:FR1)以及等于或大于6GHz的频带(频率范围2:FR2)。
gNB代表向UE提供NR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的基站,并且ng-eNB代表向UE提供E-UTRA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协议端的基站。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基站应当理解为涵盖gNB和ng-eNB。不过,根据需要,基站也可以用于指代相互分开的gNB或ng-NB。
<NR波形、参数集(numerology)和帧结构>
NR针对下行链路传输使用利用循环前缀的CP-OFDM波形,并且针对上行链路传输使用CP-OFDM或DFT-s-OFDM。OFDM技术容易与多输入多输出(MIMO)方案进行组合并且允许使用低复杂度接收器并具有高频率效率。
由于上述三个场景在NR中针对数据速率、延迟率、覆盖范围等具有互不相同的需求,因此需要在构成NR系统的频带上有效地满足每个场景的需求。为此,提议了一种用于高效复用基于多个不同参数集的无线电资源的技术。
具体地,NR传输参数集基于子载波间距和循环前缀(CP)来确定,并且如下面的表1所示,“μ”用作2的指数值以基于15kHz指数级地变化。
[表1]
μ 子载波间距 循环前缀 对数据的支持 对同步的支持
0 15 常规
1 30 常规
2 60 常规,扩展
3 120 常规
4 240 常规
如上面表1所示,根据子载波间距,NR可以具有五种参数集。这不同于LTE,其为4G通信技术之一,其中子载波间距固定为15kHz。具体地,在NR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间距是15、30、60或120kHz,而用于同步信号传输的子载波间距是15、30、120或240kHz。此外,扩展的CP仅应用于60kHz的子载波间距。在NR中的帧结构中定义了包括10个子帧并具有10ms的长度的帧,每个子帧具有相同的1ms长度。一个帧可以划分成5ms的半帧,每个半帧包括5个子帧。在子载波间距为15kHz的情况下,一个子帧包括一个时隙,每个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的NR系统中的帧结构。参照图2,一个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其在常规CP的情况下是固定的,不过时域中时隙的长度可以根据子载波间距而变化。例如,在具有15kHz的子载波间距的参数集的情况中,时隙被配置成具有与子帧相同的1ms长度。另一方面,在具有30kHz的子载波间距的参数集的情况中,时隙包括14个OFDM符号,但是一个子帧可以包括两个时隙,每个时隙具有0.5ms的长度。也就是说,子帧和帧可以使用固定的时间长度来定义,而时隙可以根据符号的数量来定义,从而其时间长度随子载波间距而变化。
NR将调度的基本单元定义为时隙,并且还引入了迷你时隙(或子时隙或非基于时隙的调度),以便减小无线电扇区的传输延迟。如果使用宽的子载波间距,则一个时隙的长度按反比例缩短,由此减小无线电扇区中的传输时延。迷你时隙(或子时隙)旨在于有效地支持URLLC场景,并且迷你时隙可以以2、4或7个符号单元进行调度。
此外,不同于LTE,NR将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资源分配定义为一个时隙中的符号级别。为了减小HARQ延迟,已经定义了能够在传输时隙中直接发送HARQ ACK/NACK的时隙结构。这种时隙结构称为将要描述的“自包含结构”。
NR设计用于支持总计256个时隙格式,并且其中62个时隙格式在3GPP Rel-15中使用。此外,NR支持通过各种时隙的组合构成FDD或TDD帧的公共帧结构。例如,NR支持i)时隙的所有符号都配置用于下行链路的时隙结构,ii)所有符号都配置用于上行链路的时隙结构,以及iii)下行链路符号和上行链路符号混合的时隙结构。此外,NR支持被调度分布在一个或多个时隙上的数据传输。相应地,基站可以使用时隙格式指示符(SFI)来通知UE该时隙为下行链路时隙、上行链路时隙还是灵活时隙。基站可以通过使用SFI来指示通过UE特定RRC信令配置的表的索引,从而通知时隙格式。进一步地,基站可以使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来动态指示时隙格式,或者可以通过RRC信令来静态或准静态指示时隙格式。
<NR的物理资源>
关于NR中的物理资源,考虑天线端口、资源网格、资源元素、资源块、带宽部分等等。
天线端口定义成,从在天线端口上承载符号的信道推断出在同一天线端口上承载另一符号的另一信道。如果在天线端口上承载符号的信道的大规模特性可以从在另一天线端口上承载符号的另一信道推断出来,则两个天线端口可能具有准共定位或准共址(QC/QCL)关系。大规模特性包括延迟扩展、多普勒扩展、频移、平均接收功率和接收定时中至少一项。
图3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支持的资源网格的图。
参照图3,资源网格可以根据相应参数集而存在,这是因为NR在同一载波中支持多个参数集。此外,资源网格的存在取决于天线端口、子载波间距和传输方向。
资源块包括12个子载波并且仅在频域中定义。此外,资源元素包括一个OFDM符号和一个子载波。因此,如图3所示,一个资源块的大小可以根据子载波间距而变化。进一步地,在NR中定义了充当资源块网格的公共参考点的“点A”、公共资源块和虚拟资源块。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的无线电接入技术所支持的带宽部分的图。
不同于LTE中载波带宽固定为20MHz,在NR中,取决于子载波间距,最大载波带宽配置成50MHz到400MHz。因此,并不假设所有的UE都使用整个载波带宽。相应地,如图4所示,在NR中,可以在载波带宽内指定带宽部分(BWP),从而UE可以使用这些带宽部分。此外,带宽部分可以与一个参数集相关联,可以包括连续公共资源块的子集,并且可以随时间动态激活。UE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每个中具有多达四个带宽部分,并且UE在给定时间内使用激活的带宽部分来发送和接收数据。
在配对频谱的情况下,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带宽部分是独立配置的。在非配对频谱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下行链路操作和上行链路操作之间不必要的频率重调谐,下行链路带宽部分和上行链路带宽部分成对进行配置,从而共享中心频率。
<NR中的初始接入>
在NR中,UE执行小区搜索和随机接入过程以便接入基站并与其通信。
小区搜索是:通过使用从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块(SSB)并获取物理层小区ID和系统信息,来使UE与对应基站的小区进行同步的过程。
图5是示出实施例可适用于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同步信号块的示例的图。
参照图5,SSB包括占据一个符号和127个子载波的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助同步信号(SSS),以及跨越三个OFDM符号和240个子载波的PBCH。
UE在时域和频域中监视SSB,由此接收SSB。
SSB可以5ms内被发送多达64次。多个SSB在5ms的时间内通过不同的发送波束进行发送,并且UE假设基于用于发送的特定波束每20ms发送一次SSB来进行检测。在5ms内可以用于SSB传输的波束数量可以随着频带的增大而增大。例如,在3GHz或更低的频带上可以发送多达4个SSB波束,而在3到6GHz的频带上可以发送多达8个SSB波束。此外,在6GHz或更高的频带上可以使用多达64个不同的波束来发送SSB。
一个时隙包括两个SSB,并且起始符号和时隙中的重复次数按照如下根据子载波间距来确定。
不同于典型LTE系统中的SS,SSB不在载波带宽的中心频率处发送。也就是说,SSB也可以在不同于系统频带中心的频率处发送,并且在支持宽带操作的情况下多个SSB可以在频域中发送。相应地,UE使用同步栅格来监视SSB,同步栅格是用于监视SSB的候选频率位置。载波栅格和同步栅格是在NR中新定义的用于初始连接的信道的中心频率位置信息,并且同步栅格可以支持UE的快速SSB搜索,这是因为其频率间距配置得比载波栅格的更宽。
UE可以获取SSB的PBCH上的MIB。MIB(主信息块)包括供UE接收网络广播的剩余最小系统信息(RMSI)的最小信息。此外,PBCH可以包括关于时域中第一DM-RS符号位置的信息,供UE监视SIB1的信息(例如,SIB1参数集信息,与SIB1 CORESET相关的信息,搜索空间信息,PDCCH相关参数信息,等等)、公共资源块与SSB之间的偏移信息(载波中的绝对SSB位置通过SIB1发送),诸如此类。SIB1参数集信息也应用于在供UE完成小区搜索过程之后接入基站的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一些消息。例如,SIB1的参数集信息可以应用于用于随机接入过程的消息1到4的至少一个中。
上述RMSI可以指SIB1(系统信息块1),并且SIB1在小区中周期性(例如,160ms)广播。SIB1包括UE执行初始随机接入过程所需的信息,并且SIB1在PDSCH上周期性发送。为了接收SIB1,UE必须接收用于SIB1传输的参数集信息以及用于在PBCH上调度SIB1的CORESET(控制资源集)信息。UE使用CORESET中的SI-RNTI识别用于SIB1的调度信息,并且根据调度信息获取PDSCH上的SIB1。除了SIB1之外的剩余SIB可以被周期性发送,或者剩余SIB可以根据UE的请求而被发送。
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可适用于的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随机接入过程。
参照图6,如果完成了小区搜索,则UE向基站发送用于随机接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随机接入前导码在PRACH上发送。具体地,随机接入前导码在PRACH上向基站周期性发送,PRACH包括在重复的特定时隙中的连续无线电资源。通常,当UE初始接入小区时,执行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而当UE针对波束失效恢复(BFR)执行随机接入时,执行基于非竞争的随机接入过程。
UE接收对所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符(ID)、UL授权(上行链路无线电资源)、临时C-RNTI(临时小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和TAC(时间对齐命令)。由于一个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用于一个或多个UE的随机接入响应信息,因此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符以便指示所包括的UL授权、临时C-RNTI和TAC针对哪个UE有效。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符可以是基站所接收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标识符。TAC可以包括作为供UE调整上行链路同步的信息。随机接入响应可以通过PDCCH上的随机接入标识符来指示,也就是说,随机接入-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A-RNTI)。
响应于接收到有效的随机接入响应,UE处理包括在随机接入响应中的信息,并且执行所调度的向基站的传输。例如,UE应用TAC并存储临时C-RNTI。此外,UE使用UL授权向基站发送存储在UE的缓冲区中的数据或新生成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识别UE的信息必须包括在数据中。
最后,UE接收下行链路消息以解决竞争。
<NR CORESET>
NR中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在长度为1到3个符号的CORESET(控制资源集)中发送,并且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发送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调度信息、SFI(时隙格式索引)、TPC(发送功率控制)信息等等。
如上所述,NR已经引入了CORESET的概念以便确保系统的灵活性。CORESET(控制资源集)指的是用于下行链路控制信号的时间-频率资源。UE可以使用CORESET时间-频率资源中的一个或多个搜索空间来对控制信道候选进行解码。配置CORESET特定QCL(准共址)假设并将其用于提供关于模拟波束方向、以及延迟扩展、多普勒扩展、多普勒频移和平均延迟的特征的信息,这些都是现有QCL所假定的特征。
图7是用于说明CORESET的图。
参照图7,CORESET可以在单个时隙内的载波带宽内以各种形式存在,并且CORESET可以在时域中包括最多3个OFDM符号。此外,CORESET在频域被定义为6个资源块的倍数直至载波带宽。
第一CORESET,作为初始带宽部分的一部分,其通过MIB指定(例如,指示、分配)以便从网络接收附加配置信息和系统信息。在建立与基站的连接之后,UE可以通过RRC信令接收和配置一条或多条CORESET信息。
在本说明书中,频率、帧、子帧、资源、资源块、区域、带、子带、控制信道、数据信道、同步信号、与NR(新无线电)相关的各种参考信号、各种信号、或各种消息,可以解释为当前或过去所使用的含义,或者解释为未来将使用的各种含义。
LTE技术中的中继技术已经被用于通过使用称为中继节点(“RN”)的附加网络节点来扩展小区覆盖范围的目的。LTE RN在IP分组级别对用户平面数据和控制平面数据执行中继。此外,在作为提供中继节点的基站的施主基站(施主eNB(DeNB))和终端(例如,用户设备(UE))之间通过仅一个RN来提供服务。即,在终端和DeNB之间支持通过仅单个跳的中继。
高层功能拆分结构
为了支持有效的网络部署,可以将下一代无线电接入网络(以下为了便于描述,称为“NR”,“5G”或“NG-RAN”)划分为中央节点(以下为了方便说明,称为中央单元(“CU”))和分发节点(以下为了方便说明,称为分发单元(“DU”)),然后根据这些被分开的配置而提供。即,基站可以被分成CU和DU,并且因此从逻辑或物理的角度基于CU和DU被配置。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站(其是应用了NR技术所应用的基站)可以被表达为gNB以与LTE基站(eNB)区分开。此外,在下文中,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NR技术可以应用于基站,施主基站和中继节点。
gNB中央单元(gNB-CU)意指承载(host)RRC、SDAP和PDCP协议的逻辑节点,并且控制一个或多个gNB-DU的操作。可替选地,gNB-CU意指承载RRC和高层L2协议(PDCP)的逻辑节点。CU控制一个或多个DU的操作。CU使与DU连接的F1接口终止。gNB-CU也使与gNB-DU连接的F1接口终止。
DU表示承载RLC、MAC和PHY层的逻辑节点。DU的操作由CU部分地控制。一个DU支持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仅由一个DU支持。也就是说,gNB-DU是承载RLC、MAC和PHY层的逻辑节点,其操作由gNB-CU部分地控制。一个gNB-DU支持一个或多个小区。一个小区仅由一个gNB-DU支持。gNB-DU使与gNB-CU连接的F1接口终止。
NG-RAN由通过NG连接到5GC的一组gNB组成。
gNB可以通过Xn接口互连。gNB可以由gNB-CU和gNB-DU组成。gNB-CU和gNB-DU经由F1逻辑接口相连接。一个gNB-DU仅连接到一个gNB-CU。对于NG-RAN,用于由gNB-CU和gNB-DU组成的gNB的NG和Xn-C接口终止于gNB-CU中。
因此,F1接口是提供gNB-CU和gNB-DU之间的互连的接口,并且F1应用协议(F1AP)用于通过所述接口提供信令过程。
对于EN-DC,用于由gNB-CU和gNB-DU组成的gNB的S1-U和X2-C接口终止于gNB-CU中。gNB-CU和所连接的gNB-DU只对其它gNB和作为gNB的5GC可见。
基于NR(新无线电)的多跳中继
3GPP一直在致力于5G无线通信技术(NR)的初始标准化,以便根据技术发展来满足各种要求。在其中高频带可用的NR中,与LTE等比较,中继技术可通过使用更宽的带宽、多波束系统等而被越来越多地利用。这样,运营商可以更轻松地建立自回程NR小区的密集网络。然而,毫米波段可能具有经历严重的短期阻塞的缺点。此外,毫米波段的小覆盖范围和波束操作可能需要通过多跳中继连接到与线路或光纤连接的基站。在这种情况下,不可能使用基于LTE技术的中继技术将UE连接到与线路或光纤连接的基站。特别地,多跳中继需要多跳来处理数据,因此可能很难将多跳中继用于对延迟敏感的5G服务传输。进一步,为了支持低延时的数据传输、QoS功能等,期望基于L2的中继递送而不是如LTE中那样的基于L3的中继递送。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并支持所需的功能,可以考虑各种中继结构。
图8至图1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L2的中继结构的各种示例的图。
例如,参照图8,UE 800可以包括分离的RLC ARQ和RLC Seg功能。此外,IAB节点810和815可以仅包括RLC Seg功能,并且RLC ARQ功能可以被包括在IAB施主基站820中。通过这种方式,UE 800和IAB施主基站820可以通过对RLC实体的数据执行ARQ操作来确保数据发送和/或接收而不会丢失。然而,存在一个问题,即需要在对应的结构中配置被划分的RLC协议实体。
在另一个示例中,参照图9,IAB节点910和915可以基于AM RLC来递送数据。即,当UE 900发送数据时,在IAB节点910中,RLC实体发送对于对应数据的成功接收。当UE 900的RLC实体接收到成功接收时,UE认识到对应数据已经被成功发送。同样,IAB节点910将数据递送到另一个IAB节点915,并且当对应的RLC实体接收到关于数据的成功接收的信息时,认识到该数据已经被成功发送。另一个IAB节点915将数据递送到IAB施主基站920,并且当关联的RLC实体接收到关于数据的成功接收的信息时,认识到该数据已经被成功发送。IAB施主基站920可以被配置有被划分的DU和CU,并且与内部施主F1-U接口相关联。
在另一示例中,参照图10,如图9所示的结构中的Adapt实体的位置和RLC实体的位置可以彼此改变。也就是说,图10的结构中的UE 1000与图9的结构中的UE相同,并且在IAB节点1010和1015中,当基于AM RLC递送数据时RLC层可以被配置在Adapt层下。
在另一示例中,参照图11,IAB节点1110和1115可以基于AM RLC来递送数据。IAB节点1110通过其GTP-U实体与IAB施主基站1120的GTP-U实体对等。IAB节点1110将数据递送到另一个IAB节点1115,而另一个IAB节点1115通过与IAB施主基站1120相关联来递送数据。
在另一示例中,参照图12,IAB节点1210通过DRB从UE 1200接收用户数据。IAB节点1210使用与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的RLC PDU相关联的逻辑信道标识信息来诱发UE承载标识符。此外,中继节点基于UE承载标识符和施主基站地址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来选择用于发送上行链路用户数据的回程RLC信道。
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通过MT部分而被递送到另一个IAB节点1215。IAB节点1210选择回程RLC信道以将上行链路用户数据发送到另一个IAB节点1215。此外,IAB节点1210可以在要发送到另一个IAB节点1215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中额外包括以下至少一个:UE承载标识符,IAB施主基站1220的地址信息,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以及逻辑信道标识信息与回程RLC信道之间的映射信息。
另一个IAB节点1215将包括从IAB节点1210接收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的消息递送到IAB施主基站1220的DU。IAB施主基站1220的DU通过IP层递送到相关联的CU。
在另一示例中,参照图13,可以基于AM RLC逐跳地(hop by hop)识别数据的成功传输。在这种情况下,IAB节点1310通过SDAP层、PDCP层、UDP层、GTP-U层等与IAB施主基站1320的CU相关联。此外,IAB施主基站1320的CU通过PDCP和SDAP层与UE 1300相关联。UPF1330可以与IP层上的IAB节点1310相关联。可以通过基于AM RLC的结构的此种各种结构的逐跳来确保发送数据的可靠性。
当如上所述那样将基于层2的中继结构配置为基于AM RLC发送数据时,可以根据接入和回程链路而逐跳配置ARQ功能。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UE(或施主基站)的PDCP实体接收到用于确认先前无线电链路的成功发送的指示,并且据此,认为PDCP SDU被成功发送。
当逐跳配置ARQ功能时,如果在任何连续的无线电链路中丢失了RLC分组,则无法保证该分组的传输。例如,在PDCP数据恢复或PDCP重新配置等的情况下,由于删除了被认识为已经成功发送的分组,因此该分组不能被重传;因此,可能会丢失。
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下面提供用于数据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数据重传操作
UE可以执行其中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实体通过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将用于确认模式数据无线电承载(AM DRB)的PDCP数据发送到施主基站的步骤。
例如,UE可以通过中继节点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施主基站。即,PDCP层将PDCPPDU或SDU递送给相关联的RLC实体,然后,UE将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与UE相关联的中继节点。上行链路数据(例如,PDCP数据)是用于AM DRB的数据,因此,应执行用于发送确认的ARQ操作。例如,UE的PDCP实体可以通过将用于AM DRB的PDCP数据递送到AM RLC实体来执行上行链路数据发送。
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根据AM RLC实体的ARQ操作接收关于是否从发送了上行链路数据的中继节点(例如,中继节点的DU)已经成功发送数据的确认响应。如果没有接收到成功发送的确认响应,或者接收到指示发送失败的响应,则UE执行对对应分组的重传操作。重传操作可以由AM RLC实体执行。
然而,如上所述,尽管通过Uu接口直接与UE连接的中继节点已经成功接收到UE的数据,但是该中继节点可能未与下一个中继节点相关联,或者数据可能未成功递送直达施主基站。没有方式使UE可以认识到这种情况;因此,同样不能执行重传操作。例如,AM RLC实体执行对特定分组的成功发送的确认响应,而PDCP实体冲掉该分组。可替选地,当PDCP丢弃定时器期满时,丢弃该分组。因此,即使没有成功地将分组递送到施主基站时,该分组也会丢失。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UE可以如下接收重传指示信息。
UE可以执行从施主基站接收指示PDCP数据重传的重传指示信息的步骤。
例如,重传指示信息可以被包括在PDCP状态报告中。可替选地,PDCP状态报告消息本身可以执行作为重传指示信息的功能。PDCP状态报告的发送可以被特定的触发事件触发。可替选地,与典型的触发条件不同,PDCP状态报告的发送可以被周期性地触发。即,即使没有发生诸如PDCP数据恢复或PDCP重新配置之类的触发事件时,PDCP状态报告也可以被周期性地发送。可以通过由PDCP实体触发来发送PDCP状态报告消息。
在另一示例中,重传指示信息可以被包括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消息中。例如,包括重传指示信息的RRC消息的发送可以由不同于PDCP数据恢复原因和PDCP重新配置原因的触发原因来触发。在另一示例中,RRC消息可以通过包括与PDCP数据恢复原因和PDCP重新配置原因不同的信息元素来指示重传。在另一示例中,RRC消息可以被配置为周期性地发送。
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各种原因来触发重传指示信息的发送。例如,可以周期性地触发重传指示信息的发送。在另一示例中,当施主基站检测到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的回程链路故障时,可以触发重传指示信息的发送。在另一示例中,可以根据数据传输路径改变事件的发生来触发重传指示信息的发送。
对于中继节点之间或者中继节点与施主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当检测到回程链路故障时,中继节点可以将回程链路故障检测信息递送给与该中继节点相关联的另一个中继节点。在另一个示例中,当检测到回程链路故障时,中继节点可以将回程链路故障检测信息递送给施主基站。
此后,UE可以执行以下步骤:PDCP实体基于重传指示信息来重传PDCP数据协议数据单元(PDU)或服务数据单元(SDU)。
当接收到重传指示信息时,UE使用重传指示信息选择并重传需要重传的PDCP数据PDU或SDU。
例如,要重传的PDCP数据PDU或SDU可以包括已经由UE的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实体确认了其递送的PDCP数据PDU或SDU。即,即使已经根据RLC实体的ARQ操作确认了成功的传输,也可以执行针对被指示要重传的PDCP数据PDU或SDU的重传。例如,先前发送的所有PDCP数据PDU或SDU可以重传到对应的AM RLC实体(其中丢弃定时器尚未到期)。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重传存储在传输PDCP实体中的所有PDCP数据PDU或SDU。
在另一示例中,要重传的PDCP数据PDU或SDU可以仅包括PDCP状态报告消息未确认其递送的PDCP数据PDU或SDU。在这种情况下,由PDCP状态报告消息指示重传指示信息。当接收到PDCP状态报告消息时,UE可以由PDCP状态报告信息识别未正常递送给施主基站的数据,然后,仅重传对应数据的PDCP数据PDU或SDU。
在另一示例中,要重传的PDCP数据PDU或SDU可以是由PDCP状态报告消息或RRC消息指示的整个PDCP数据PDU或SDU。
通过这些操作,UE可以通过多个多跳中继节点以高可靠性向施主基站执行数据传输操作而不会丢失分组。此外,可以防止在逐跳执行ARQ操作时丢失分组。
在上文中,已经通过聚焦于UE发送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进行了讨论。然而,本公开的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下行链路数据。此外,施主基站可以执行与上述UE操作配对的操作。
数据拥塞控制操作
同时,如上所述,在下行链路传输中,中继节点(IAB节点)提供了从拓扑中较高级别的节点(施主基站或较高级别的中继节点)接收数据的功能,并且将数据递送到较低级别的节点(从较高节点或UE接收数据的较低中继节点)。在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将从较高节点接收数据的较低中继节点称为子IAB节点或IAB节点。此外,从子IAB节点起在施主基站方向上处于较高级别的节点称为父IAB节点。因此,子IAB节点和父IAB节点是相对定义;根据描述的范围和功能重点,父IAB节点可以成为子IAB节点,而子IAB节点可以成为父IAB节点。
当从较高级别的网络节点接收数据时,父IAB节点将数据递送到子IAB节点。如果在子IAB节点中发生数据拥塞,则当子IAB节点从父IAB节点接收数据时,可能发生以下情况:子IAB节点不能处理接收到的数据。例如,由于子IAB节点的缓冲区溢出,子IAB节点不能接收下行链路数据,或者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可能被丢弃。当无法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并且由于无线电链路质量的突然下降而导致下行链路数据不断累积在缓冲区中时,可能会发生IAB节点中的溢出。
因此,如上所述,需要数据控制处理技术以用于通过使用多跳连接基于L2的5G无线中继器来发送数据的各种结构中的稳定操作。特别地,有必要提供针对数据处理禁用情况的处理操作,该情况可能发生在父IAB节点从较高级别的网络节点接收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递送到子IAB节点时。此外,有必要提供用于识别子IAB节点的预期传输数据量的操作。
在下文中,在基于层2的多跳中继结构中,提供了用于有效处理可能在中继节点上引起拥塞发生的问题并无缝地使用无线电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在下文中,讨论通过聚焦于以下情况来进行:通过基于NR的无线自回程将用于NRUE的NR接入中继到NR基站(施主基站)。应该注意的是,这仅是出于说明目的的示例;以下描述的每个实施例也可以适用于通过基于NR的无线自回程将用于LTE UE的LTE接入中继到LTE基站(施主基站)的情况。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以下情况:通过NR回程将基于NR技术的(IAB节点的)接入中继到提供EN-DC的LTE基站(或施主基站)。
施主基站意指对核心网络而言使接口(NG接口,例如,N2接口、N3接口)终止的无线网络节点(或基站,gNB,或gNB的部分)。施主基站可以通过线路或光纤物理地连接到核心网络或另一基站。此外,施主基站可以使用NR无线电技术与另一个NR节点(例如基站,CU,DU,或核心网络节点(AMF,UPF等)等等)建立回程。类似于NR基站,施主基站可以由一个CU和一个或多个DU组成。施主基站可以用各种术语代替,例如IAB-DN,DgNB或DN等。
同时,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意指支持使用NR无线电技术的UE的接入和无线自回程的节点。IAB节点可以使用NR无线电技术建立到其他NR节点(父节点(IAB-节点-MT的下一跳邻居节点)和子节点(IAB-节点-DU的下一跳邻居节点)的回程。此外,IAB节点不能通过线路或光纤物理地连接到另一个NR节点。IAB节点可以用各种术语代替,诸如中继节点,NR-RN,NR中继,或集成节点。下文中,讨论将使用中继节点或IAB节点进行。
进一步地,Un接口表示IAB节点之间的接口以及IAB节点与施主基站之间的接口。Un接口可以用各种术语代替,诸如IAB回程接口,U-IAB接口,Ui接口,NR Uu接口,或F1接口,等等。
每个IAB节点包括一个DU和一个移动终端(MT)。IAB节点通过MT连接到较高级别的IAB节点或施主基站。IAB节点通过DU建立去往较低级别IAB节点或UE的RLC信道。即,通过包括DU和MT功能来配置IAB节点。在此,DU功能是充当从较低级别的角度起基站的功能的功能,MT功能是充当从较高级别的角度起UE的功能的功能。
同时,在包括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和下行链路数据传输的所有情况下,都可能发生根据数据拥塞的通信质量下降。如上所述,此处的拥塞可以表示数据超出IAB节点中用于处理数据的限制容量的情况或数据超过设置的临界容量的情况。即,拥塞状态不仅意味着由于实际IAB节点中的容量限制而导致存在无法递送的数据的情况,还意味着数据超过临界值以致可以认识到风险的程度的情况。
在上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当子IAB节点从较低层的UE或IAB接收数据时,子IAB节点将数据递送到父IAB节点。此时,父IAB节点中可能会发生数据拥塞。例如,在父IAB节点(或父IAB节点的MT)向拓扑中上游位置中的另一个父IAB节点或施主基站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时,由于父IAB节点源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下降而不能及时发送上行链路数据,所以上行链路数据可被累积在预定级别以上的RLC缓冲区和/或适配层缓冲区中。此时,可能会发生从子IAB节点接收到的数据无法递送或被丢弃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父IAB节点可以通过减少或限制对子IAB节点的上行链路调度授权来使上行链路数据不被丢弃。但是,父IAB节点只能检查与父IAB节点直接相连的子IAB节点或UE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因此,对于父IAB节点来说,检查通过与父IAB节点直接相连的子IAB而中继的较低IAB节点的上行链路数据被增加的情况并不容易,因此可能难以无缝地发送数据。
另一方面,在下行链路传输的情况下,当从较高级别的网络节点接收数据时,父IAB节点将数据递送给子IAB节点。此时,子IAB节点中可能会发生数据拥塞。例如,子IAB节点(或子IAB节点的DU)将下行链路数据发送到拓扑中的下游位置中的较低子IAB节点或UE。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子IAB节点源于无线电链路的质量下降而不能及时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因此下行链路数据可被累积在预定级别以上的RLC缓冲区和/或适配层缓冲区中。此时,无法接收来自父IAB节点的数据,或者在将子IAB节点的MT所接收的数据递送到子IAB节点的DU时,可能会丢弃对应的数据。
这样,如果在IAB节点处丢失了下行链路数据,则可能难以在不丢失的情况下针对RLC AM模式工作的无线电承载发送无线数据。
例如,即使当父IAB节点(父IAB节点的DU)向子IAB节点(子IAB节点的MT)发送下行链路数据、并且子IAB节点(子IAB节点的MT)成功接收到数据时,由于子IAB节点的DU中的缓冲区溢出,子IAB节点的MT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也可能会丢失。此时,如果如图9到13所示的RLC ARQ逐跳地进行操作,则父IAB节点(父IAB节点的UD)认为子IAB节点(子IAB节点的MT)已成功接收到所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可替选地,响应于成功接收到所发送的下行链路数据,父IAB节点(父IAB节点的DU)可以从子IAB节点接收确认(ACK)消息。因此,即使在子IAB节点中丢失了所发送的数据时,父IAB节点(父IAB节点的DU)也不会对丢失的下行链路数据执行重传。最后,由于需要TCP层重传丢失的下行链路数据,因此可能会降低整体传输性能。上述数据可以是典型的RLC SDU。
尽管为了便于描述已经对下行链路数据处理进行了讨论,但是这种情况也可能发生在上行链路数据处理中。此外,尽管为了便于描述已经对RLC数据传输进行了讨论,但是上述数据可以是用户平面数据,诸如适配SDU,适配PDU,RLC PDU,或PDCP PDU等。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讨论IAB节点和施主基站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操作。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IAB节点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照图14,在步骤S1400,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执行以下步骤: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该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DU)功能的信息。如上所述,IAB节点可以是子IAB节点,也可以是父IAB节点。
IAB节点在IAB节点中建立DU和MT功能(配置)。为此,IAB节点可以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配置相关联的DU和MT的参数信息。此外,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IAB节点相关联的施主基站信息或父IAB节点信息。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用于触发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的触发条件信息、用于指示触发的信息以及用于发送缓冲区状态信息的信令信息。例如,触发条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发送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相关联的定时器信息或缓冲区阈值信息。
通过在接收到IAB节点配置信息之后建立DU和MT功能,IAB节点使IAB节点能够被建立在中继节点中。
在步骤S1410,IAB节点执行监视IAB节点中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的步骤。IAB节点监视上行链路数据或下行链路数据处理状态。
例如,IAB节点在处理下行链路数据的同时监视下行链路缓冲区的状态。即,IAB节点监视:在下行链路缓冲区中缓冲的数据是否超过为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设置的阈值,或在下行链路缓冲区中缓冲的数据是否满足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的触发条件,等等。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可以监视在数据从IAB节点的MT递送到DU的同时下行链路数据是否丢失。这里,IAB节点监视的缓冲区可以是MT中配置的下行链路缓冲区和DU中配置的下行链路缓冲区之一。
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在处理上行链路数据的同时监视上行链路缓冲区的状态。即,IAB节点监视:在上行链路缓冲区中缓冲的数据是否超过为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设置的阈值,或在上行链路缓冲区中缓冲的数据是否满足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的触发条件,等等。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可以监视在数据从IAB节点的DU递送到MT的同时上行链路数据是否丢失。这里,IAB节点监视的缓冲区可以是在MT处配置的上行链路缓冲区和在DU处配置的上行链路缓冲区之一。
IAB节点可以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在MT和DU中配置相应的缓冲区。在另一个示例中,IAB节点可以通过在MT和DU中集成缓冲区来配置单个缓冲区。当IAB节点配置单个缓冲区时,IAB节点可以仅监视对应的缓冲区。与此不同,当IAB节点在MT和DU中配置相应的缓冲区时,IAB节点监视对应的缓冲区。IAB节点中的数据丢失意味着在将数据从DU递送到MT或从MT递送到DU时数据被丢弃,或者由于缓冲区溢出而造成数据丢失。
在步骤S1420,IAB节点执行以下步骤:基于对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或相关联的父IAB节点。例如,当对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满足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触发条件时,IAB节点发送缓冲区状态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当在IAB节点中丢失了下行链路数据时,IAB节点可以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或相关联的父IAB节点。例如,IAB节点可以通过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在MAC控制元素(MAC CE)或回程适配协议(BAP)控制PDU中而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相关联的父IAB节点。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可以通过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在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中而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也就是说,IAB节点取决于接收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实体,使用不同的消息来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递送给较高级别的实体。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在IAB节点中丢失了上行链路数据时,IAB节点可以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相关联的父IAB节点。例如,IAB节点可以通过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在MAC控制元素(MAC CE)或回程适配协议(BAP)控制PDU中而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相关联的父IAB节点。在另一个示例中,IAB节点可以通过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在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中而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也就是说,IAB节点取决于接收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实体,使用不同的消息来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递送给较高级别的实体。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可以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递送给在较低级别中配置的子IAB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被包括在MAC控制元素(MAC CE)或回程适配协议(BAP)控制PDU中。
同时,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缓冲区大小信息,IAB节点标识符信息,回程RLC信道标识符信息,UE承载标识符信息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信息。
例如,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由通过将在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相加而获得的信息组成。在另一个示例中,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区别地包括在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即,将在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与在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彼此区分开,然后将其包括在缓冲区大小信息中。即,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通过区分缓冲区大小信息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还是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而包括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或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或者可以仅包括整个缓冲区大小信息。在另一示例中,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仅包括关于MT和DU中的任何一个的缓冲区大小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通过区分缓冲区大小信息是关于上行链路数据缓冲区还是下行链路数据缓冲区的大小信息而包括关于上行链路数据缓冲区和/或下行链路数据缓冲区的大小信息。在另一示例中,被包括在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中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仅包括关于上行链路缓冲区的信息,并且被包括在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中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仅包括关于下行链路缓冲区的信息。
此外,IAB节点标识符可以意指用于标识生成缓冲区状态信息的IAB节点的信息。回程RLC信道标识符信息可以意指用于标识与对应的IAB节点相关联的回程RLC信道的信息。UE承载标识符信息可以意指用于标识与IAB节点相关联的UE的承载的信息,并且逻辑信道组标识符可以意指用于标识与IAB节点相关联的UE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
通过这些操作,父IAB节点或施主基站可以认识到有关较低级别的IAB节点的缓冲区状态的信息。因此,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时,可以检查在IAB节点中是否存在数据丢失或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在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IAB节点中的丢失来检查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如果IAB节点将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较低级别的实体,则较低级别的IAB节点或UE可以认识到是否存在上行链路数据丢失或丢失的可能性。
因此,可以防止在由多跳组成的IAB网络中的特定IAB节点中发生数据丢失。此外,IAB网络可以使用缓冲区状态信息来新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即,为了解决其中已经发生数据拥塞的IAB节点的拥塞状态,施主基站或父IAB节点可以将在IAB节点中建立的数据传输路径配置为旁路另一个IAB节点。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施主基站的操作的流程图。
参照图15,在步骤S1500,处理数据的施主基站执行以下步骤:向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发送IAB节点配置信息,该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DU)功能的信息。
施主基站可以建立IAB网络,并在IAB网络中建立IAB节点。为此,施主基站可以将用于配置IAB节点的DU和MT的IAB节点配置信息发送到IAB节点。
例如,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配置相关联的DU和MT的参数信息。进一步地,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IAB节点相关联的施主基站信息或父IAB节点信息。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用于触发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的触发条件信息,用于指示触发的信息以及用于发送缓冲区状态信息的信令信息。例如,触发条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发送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相关联的定时器信息或缓冲区阈值信息。
IAB节点可以通过与如上所述的图14有关的操作来确定是否触发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
当在IAB节点中触发了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时,在步骤S1510,施主基站执行以下步骤:接收包括IAB节点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
例如,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缓冲区大小信息,IAB节点标识符信息,回程RLC信道标识符信息,UE承载标识符信息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信息。
例如,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由通过将在对应的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相加而获得的信息组成。在另一个示例中,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区别地包括在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IAB节点的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即,将在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与在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彼此区分开,然后将其包括在缓冲区大小信息中。即,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通过区分缓冲区大小信息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还是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而包括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或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或者可以仅包括整个缓冲区大小信息。在另一示例中,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仅包括关于MT和DU中的任何一个的缓冲区大小信息。
在另一个示例中,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通过区分缓冲区大小信息是关于上行链路数据缓冲区还是下行链路数据缓冲区的大小信息而包括关于上行链路数据缓冲区和/或下行链路数据缓冲区的大小信息。在另一示例中,被包括在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中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仅包括关于上行链路缓冲区的信息,并且被包括在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中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仅包括关于下行链路缓冲区的信息。
此外,可以被包括在缓冲区状态信息中的IAB节点标识符可以意指用于标识生成缓冲区状态信息的IAB节点的信息。回程RLC信道标识符信息可以意指用于标识与对应的IAB节点相关联的回程RLC信道的信息。UE承载标识符信息可以意指用于标识与IAB节点相关联的UE的承载的信息,并且逻辑信道组标识符可以意指用于标识与IAB节点相关联的UE的逻辑信道组的信息。
此外,当在IAB节点中触发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时,施主基站可以接收包括IAB节点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
通过这些操作,施主基站可以认识到有关IAB节点的缓冲区状态的信息。因此,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时,可以检查在IAB节点中是否存在数据丢失或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在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IAB节点中的丢失来检查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下文中,针对上述UE和基站的各个步骤、操作、消息、操作的信息来在更详细的实施例上进行讨论。
下面的每个详细实施例可以由UE和基站独立地执行或与一个或多个其他详细实施例组合来执行。
触发状态报告的实施例
AM RLC实体向对等AM RLC实体发送状态PDU,以便提供RLC SDU的肯定和/或否定确认。在NR技术中,状态报告在两种情况下触发。在一种情况下,当由对等AM RLC实体轮询时触发状态报告。在另一种情况下,当检测到一个AMD PDU的接收失败时,触发状态报告。
状态报告可以是上述的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
在第一实施例中,当AM RLC实体检测到数据的中继递送的成功或失败时,可以触发状态报告。中继递送意指用于通过在IAB节点的MT和DU之间进行递送来将下行链路或上行链路数据发送到较低级别或较高级别的装置或实体的一系列操作。
在典型的NR技术中,根据接收的AM RLC实体是否接收到对应数据来构造状态报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为了在接收的AM RLC实体检测到中继递送的成功或失败时触发状态报告,在构造状态报告时可以提供以下考虑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其他示例。
在构造STATUS PDU时,AM RLC实体将:对于具有以下SN的RLC SDU,使得尚未被完全接收到或者尚未完全确认下一回程链路中的中继递送的RX_Next<=SN<RX_Highest_Status,在RLC SDU的SN顺序递增和RLC SDU中的字节段顺序递增下,从SN=RX_Next开始,直到生成的STATUS PDU仍然适于由下层指示的RLC PDU的总大小为止。
或者,对于尚未递送字节段的RLC SDU,在STATUS PDU中包括针对RLC SDU的SN的NACK_SN。
对于尚未接收到的部分接收的RLC SDU的字节段的连续序列,在STATUS PDU中包括一组NACK_SN,SOstart和SOend。
可替选地,对于尚未递送的部分接收的RLC SDU的字节段的连续序列,在STATUSPDU中包括一组NACK_SN,SOstart和SOend。
对于尚未接收到的RLC SDU的连续序列,在STATUS PDU中包括一组NACK_SN和NACK范围。如果需要,则在STATUS PDU中包括SOstart和SOend对。
或者,对于尚未递送的RLC SDU的连续序列,在STATUS PDU中包括一组NACK_SN和NACK范围。如果需要,则在STATUS PDU中包括SOstart和SOend对。
此外,将ACK_SN设置为在结果STATUS PDU中未指示为丢失的下一个未接收的RLCSDU的下一个SN。
(在构造STATUS PDU时,AM RLC实体将:
-对于具有以下SN的RLC SDU,使得尚未被完全接收到或者尚未完全确认下一回程链路中的中继递送的RX_Next<=SN<RX_Highest_Status,在RLC SDU的SN顺序递增和RLCSDU中的字节段顺序递增下,从SN=RX_Next开始,直到生成的STATUS PDU仍然适于由下层指示的RLC PDU的总大小为止:
-对于尚未接收到字节段的RLC SDU,或者对于尚未递送字节段的RLC SDU,
-在STATUS PDU中包括被设置为RLC SDU的SN的NACK_SN。
-对于尚未接收到的部分接收的RLC SDU的字节段的连续序列,或对于尚未递送的部分接收的RLC SDU的字节段的连续序列:
-在STATUS PDU中包括一组NACK_SN,SOstart和SOend。
-对于尚未接收到的RLC SDU的连续序列,或对于尚未接收到的RLC SDU的连续序列:
-在STATUS PDU中包括一组NACK_SN和NACK范围;
-如果需要,则在STATUS PDU中包括一对SOstart和SOend。
-将ACK_SN设置为在结果STATUS PDU中未指示为丢失的下一个未接收的RLC SDU的SN。)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中继递送失败时,可以触发状态报告,使得可以发送RLC控制PDU。RLC控制PDU可以被配置为具有不同于RLC STATUS PDU的PDU类型值。
例如,RLC控制PDU可以包括与RLC STATUS PDU相同的格式或者与在RLC STATUSPDU中包括的字段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字段。在另一个示例中,RLC控制PDU可以具有与RLCSTATUS PDU不同的格式。例如,在IAB节点中,为了使其MT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数据的AM RLC实体在下游方向上递送下行链路数据,AM RLC实体可以将下行链路数据递送到其DU的相关联AM RLC实体(或DU的任何L2实体或对应实体的缓冲区)。在这种情况下,被递送的单元可以仅基于RLC SDU来配置,而可以不基于RLC段来配置。因此,RLC控制PDU可以由以下来组成:已经成功执行了中继递送的RLC SDU的ACK_SN*、已经失败了中继递送的RLC SDU的NACK_SN*、用于指示是否NACK_SN*跟随的扩展字段、D/C区分字段、控制PDU类型(CPT)字段。在此,ACK_SN*表示在RLC控制PDU中(在中继递送中)未报告为丢失的最后一个RLC SDU之后的、下一个未接收的RLC SDU的SN。NACK_SN*表示由RLC实体的接收侧中的中继递送的失败而丢失的RLC SDU的SN。
这样,状态报告可以被不同地触发。
同时,当接收到状态报告时,可以重新发送对应的丢失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在无线电链路上的丢失和IAB节点中的丢失之间进行区分。因此,如下所述,可以应用各种传输实施例。
当接收到由对等AM RLC实体接收到的中继递送失败的否定确认时,AM RLC实体的发送侧可以考虑重传针对其接收了否定确认的对应RLC SDU。
例如,当认为RLC SDU被重传时,如果首先认为RLC SDU被重传,则AM RLC实体的发送侧将与对应的RLC SDU相关联的重传计数设置为0。否则,AM RLC实体的发送侧增加了重传计数。如果重传计数等于最大重传阈值,则AM RLC实体的发送侧向较高层指示最大重传。
在另一示例中,由于对应的子IAB节点中的问题,可能发生中继递送失败。当IAB节点中的数据丢失时,可以在不应用最大重传阈值和重传计数的情况下执行重传。这是因为,当重传计数达到最大重传阈值(重传计数等于最大重传阈值)时,需要将其指示给较高层,并且需要较高层来声明无线电链路故障;但是,这并不是无线电链路上的故障。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由于中继递送失败而在不增加重传中的重传计数的情况下执行重传。
在另一示例中,使用由于中继递送失败而与在重传中的典型重传计数不同的参数,可以通过增大该参数来进行重传。当参数达到最大重传阈值时,需要将其指示给较高层,但是由于不触发无线电链路故障,较高层可能会导致重新配置过程。
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由于中继递送失败而在不增加重传中的重传计数(保持原样)的情况下执行重传。即,仅在无线电链路传输失败而不是中继递送失败的情况下,才可以通过增加重传计数来执行重传。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发生中继递送失败时,这是由对应的子IAB节点下游传输(节点中的递送)问题引起的,因此不是父IAB节点和子IAB节点之间的无线电链路发生的传输问题。这可发生在根据与UE或下游传输中的较低子IAB节点的无线电链路的故障/中断等等的子IAB节点中,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重传的话,则可能存在要重传的下行链路数据由于中继递送失败而可能再次丢失。因此,在由于中继递送失败而导致的重传的情况下,父IAB节点可导致对应的RLC信道或对应无线电承载中的传输或者重传受限。例如,通过发送上述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将与对应丢失有关的状态递送给父IAB节点。
更具体地,子IAB节点可以通过上述的RLC STATUS PDU或RLC控制PDU递送信息(例如,缓冲区状态信息)以指示由于中继递送失败而对于父IAB节点受限下行链路传输(或重传)。如果指示的信息是定时器,则当定时器到期时,父IAB节点可以恢复下行链路传输或重传。如果指示的信息是用于指示要暂停的对应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下行链路传输或重传,则父IAB节点可以暂停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下行链路传输或重传。如果指示的信息是用于指示要恢复的对应的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被暂停的下行链路传输或重传,则父IAB节点可以恢复该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下行链路传输或重传。指示的信息可以被包括在MAC CE中。在这种情况下,MAC CE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每个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暂停/恢复的信息。MAC CE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用于标识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回程RLC信道标识符,用于UE标识的UE特定标识符,UE承载标识符,GTP TEID,QoS标识符,逻辑信道标识符和适配层报头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通过经由RRC信令配置与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相关联的编码信息,MAC CE可以包括用于指示每个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暂停/恢复的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当中继递送失败时,可以通过适配数据PDU或适配控制PDU来指示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拥塞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适配数据PDU或适配控制PDU可以包括用于标识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信息。用于标识的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用于UE标识的UE特定标识符,UE承载标识符,QoS标识符,逻辑信道标识符,GTP TEID和适配层报头信息,或者包括来自通过RRC信令配置与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相关联的编码信息的结果。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中继递送失败时,可以通过F1用户平面协议标头或F1AP信令消息指示对应的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拥塞状态(例如,缓冲区状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信令消息可以包括用于每个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标识的信息。在另一示例中,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信令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用于UE标识的UE特定标识符,UE承载标识符,QoS标识符,逻辑信道标识符,GTP TEID和自适配层报头信息,或包括来自通过RRC信令配置与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相关联的编码信息的结果。
可以将上述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拥塞状态的指示(例如,缓冲区状态信息)逐跳递送到直接连接的父IAB节点。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从容纳UE的接入IAB节点向施主基站递送用于指示拥塞状态的缓冲区状态信息。
尽管为了便于描述已经对下行链路数据传输进行了讨论,但是这也可以同样适用于如上所述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例如,上述回程RLC信道(或无线电承载)的拥塞状态的指示(例如,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逐跳递送到直接连接的子IAB节点,或者从施主基站递送到容纳UE的接入IAB节点。
同时,可以通过较高层(RRC)信令由IAB节点(或子IAB节点)中的施主基站(或父IAB节点)配置用于支持上述实施例的操作的指示信息。当在IAB节点中配置了上述实施例的指示信息时,该IAB节点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进行操作。例如,当检测到中继递送失败时,指示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要触发RLC状态报告的信息。在另一示例中,当检测到中继递送失败时,指示信息可以是用于指示要触发MAC CE、RLC控制PDU或适配控制PDU的信息。在另一示例中,指示信息可以是用于响应于中继递送失败指示重传的信息。在另一示例中,指示信息可以包括对应操作所需的特定参数(例如,计数,定时器,最大重传阈值等)。在另一示例中,指示信息可以被配置有与各个信息项相对应的各个信息元素,或者被配置有一个信息元素。在另一示例中,指示信息可以被隐式配置。例如,当UE被配置为IAB节点或IAB节点操作被配置时,IAB节点可以支持上述实施例的功能。
一种配置用以触发反馈信息(例如,缓冲区状态信息)以限制IAB节点中的中继递 送失败的触发条件信息的方法
在上述的IAB网络结构中,施主基站可以通过承载RRC功能以及针对每个UE和每个IAB节点的无线电资源控制功能的总体控制而执行对整个拓扑的适配。拓扑适配意指当发生诸如阻塞或拥塞的情况时,重新配置回程网络而无需为UE暂停服务的过程。
例如,施主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用于UE的无线电资源配置。此时,施主基站配置容纳UE(与UE相关联)的IAB节点的DU部分(DU功能)。为此,施主基站可以在施主基站的CU与容纳UE的IAB节点的DU部分之间通过F1AP信令(或与通过修改F1AP获得的信令类似的信令)来发送与UE的无线电资源配置相对应的RRC信息。
在另一示例中,施主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指示用于IAB节点的MT的无线电资源配置。此时,为了配置位于较高级别的容纳对应的IAB节点的父IAB节点的DU部分,施主基站可以在施主基站的CU与父IAB节点的DU部分之间通过F1AP信令(或与通过修改F1AP获得的信令类似的信令)发送与IAB节点的无线电资源配置相对应的RRC信息。
如上所述,当在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中在IAB节点中发生中继递送失败时,可能会发生数据丢失。在另一个示例中,即使当预期发生数据丢失时,也可能不必要地发生传输。
如上所述,为了解决该问题,当在IAB节点中发生拥塞(或中继递送失败)时,可以将这种情况的状态信息递送到位于较高级别的IAB节点或施主基站。当接收到状态信息时,位于较高级别的IAB节点或施主基站可以控制对应的IAB节点(或在对应的IAB节点中由此引起拥塞的特定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即,位于较高级别的IAB节点或施主基站可以暂停、停止、中断、调整、减少或控制下行链路数据。在另一示例中,施主基站可以针对在对应的IAB节点中由此引起拥塞的特定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来发起针对路径变更/修订/修改/改变/释放的过程/消息/信令。
为此,已经发生拥塞(或中继递送失败)的对应IAB节点可以向父IAB节点发送包括以下一项或多项的缓冲区状态信息消息:对应的IAB节点标识信息,在对应的IAB节点中配置并导致拥塞(或中继递送失败)的UE标识符,在对应的IAB节点中配置并导致拥塞(或中继递送失败)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标识符,对应的IAB节点/对应的IAB节点中的UE/对应的IAB节点中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下行链路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对应的IAB节点中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当前/预期/期望/所需缓冲区大小,是否发生了中继递送失败以及原因信息。
例如,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可以表示期望在一定时间量内接收到的数据量。例如,时间量可以是任何正数的秒/时隙/符号(例如1秒)。例如,预期/期望/所需缓冲区大小可以表示期望在该时间量内接收到的数据量。例如,时间量可以是任何正数的秒/时隙/符号(例如1秒)。
在另一示例中,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可以表示要在下行链路L2缓冲区中接收到的数据量。预期/期望/所需缓冲区大小可以表示期望在下行链路L2缓冲区中接收到的数据量。在此,可以对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或预期/期望/所需缓冲区大小进行编码,并使用对应的信息元素的特定值来指示拥塞(节点中的递送失败,无线电中断或无线电链路故障)。
例如,缓冲区大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在IAB节点的MT中接收(缓冲)的RLC数据PDU,适配数据SDU,适配数据PDU和适配控制PDU。此外,缓冲区大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在IAB节点的DU中接收(缓冲)的RLC SDU,RLC SDU段,RLC数据PDU,适配数据SDU,适配控制PDU和适配数据PDU。在另一示例中,在IAB节点的DU中接收(缓冲)的适配控制PDU不被发送到较低的下行链路回程链路,因此可以不被包括在缓冲区大小中。
包括上述信息(例如,缓冲区状态信息)的消息可以递送到直接连接的父IAB节点或子IAB。例如,可以通过在IAB节点之间定义较高层消息来提供上述信息。例如,可以通过UE上下文修改要求消息来发送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新定义的消息来发送信息。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新定义RLC控制PDU或通过在RLC状态PDU中定义新字段来提供信息。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在适配层上定义适配控制PDU来提供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MAC CE来发送信息。在另一示例中,信息可以通过被包括在F1AP消息或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中而被发送。
即使上述方法可以帮助治愈每个节点的拥塞状态,也可能难以有效地控制施主基站下的整个无线电资源。需要施主基站认识到每个IAB节点的拥塞状态或在每个IAB节点中配置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拥塞状态。
为此,为了使施主基站识别/管理IAB节点(或IAB节点的DU或IAB节点的MT)的拥塞(或节点故障),施主基站可以向IAB节点指示针对IAB节点(或IAB节点的DU或IAB节点的MT)的状态报告的条件信息。条件信息可以被包括在为配置IAB节点的DU而发送的F1AP(或与通过修改F1AP获得的信令类似的信令)消息中。在另一示例中,条件信息可以被包括在为配置IAB节点的DU而发送的RRC消息中。在另一示例中,条件信息可以被包括在为配置IAB节点的MT而发送的F1AP(或与通过修改F1AP获得的信令类似的信令)消息中。在另一示例中,条件信息可以被包括在为配置IAB节点的MT而发送的RRC消息中。
像这样,施主基站可以向IAB节点发送从IAB节点接收状态报告所需的状态报告条件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施主基站可以向IAB节点请求报告状态,并通过响应于此的响应消息接收状态信息。
条件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项中的至少一项。
-传输时段
-IAB节点的DU的缓冲区大小(阈值),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缓冲区大小(阈值)。
-IAB节点的DU的下行链路数据速率(阈值),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下行链路数据速率(阈值)。
-每个IAB节点的DU中的拥塞状态,或在每个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拥塞/无线电链路故障/无线电中断状态。
-每个IAB节点的MT的接收缓冲区大小(阈值),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接收缓冲区大小(阈值)。
-每个IAB节点的MT的接收数据速率(阈值),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接收数据速率(阈值)。
-每个IAB节点的MT的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阈值),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阈值)。
-在特定条件(例如,拥塞)发生之后的传输时段。
-用于标识对应条件的标识符
此外,可以通过预定义来配置上述条件信息。当满足条件信息时,可以发送状态报告。
当配置了对应的条件并且满足该条件时,IAB节点可以将包括IAB节点的状态信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消息递送给施主基站。例如,状态信息可以由IAB节点的MT通过RRC消息发送到施主基站。在另一个示例中,状态信息可以由IAB节点(或IAB节点中的DU)通过F1AP(或与通过修改F1AP获得的信令类似的信令)消息发送到施主基站。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UE上下文修改要求消息来发送状态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新定义的消息来发送状态信息。
由IAB节点递送给施主基站的状态报告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项中的至少一项。
-报告类型
-报告满意条件
-条件标识符
-对应的IAB节点标识信息
-在IAB节点中为其建立无线电承载的UE的标识符
-回程RLC信道标识符,逻辑信道标识符
-逻辑信道组标识符
-IAB节点的DU的缓冲区大小,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的缓冲区大小
-用于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缓冲区大小
-IAB节点的DU的下行链路数据速率,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下行链路数据速率(阈值)。
-IAB节点的DU的下行链路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下行链路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
-每个IAB节点的DU中的拥塞状态,或在每个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拥塞/无线电链路故障/无线电中断状态。
-每个IAB节点的MT的接收缓冲区大小,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接收缓冲区大小。
-每个IAB节点的MT的接收数据速率,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接收数据速率。
-每个IAB节点的MT的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或者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
-是否发生中继递送失败
-报告原因信息
在另一示例中,对应的状态报告消息可以仅包括满足上述信息项中的在IAB节点中配置的条件/阈值的信息元素。在另一示例中,状态报告消息可以通过区分满足条件的信息元素和不满足条件的信息元素来包括信息元素。
例如,当配置了缓冲区大小条件时,状态报告消息可以包括: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当中的、满足条件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缓冲区大小。在另一示例中,当配置了IAB节点的DU的下行链路数据速率条件时,状态报告消息可以包括: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当中的、满足条件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下行链路数据速率信息。
据此,可以执行定期报告、根据特定条件的IAB节点的拥塞/缓冲区状态报告、或基于特定条件的IAB节点的定期拥塞/缓冲区状态报告。因此,基于此,施主基站可以由无线电承载建立/修订/修改/改变等有效地执行拓扑调整和无线电资源控制。
如上所述,已经描述了聚焦于下行链路传输的实施例。然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上行链路传输。为了易于理解,下面将进行关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讨论。
当在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中在IAB节点中发生或预期有中继递送失败时,可能会发生数据丢失。在另一个示例中,即使当预期有数据丢失时,也可能不必要地发生传输或重传。
为了解决此问题,当在IAB节点中发生或预期有拥塞(或中继递送失败)时,可以将这种情况的状态信息递送到较高级别的IAB节点或施主基站。当接收到状态信息时,较高级别的IAB节点或施主基站可以暂停/停止/中断/调整/递减控制对应的IAB节点(或在对应的IAB节点中由此引起拥塞的特定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上行链路资源分配。在另一示例中,施主基站可以针对在对应的IAB节点中由此引起拥塞的特定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来发起针对路径更改/修订/修改/改变/释放的过程/消息/信令。
为此,已经发生或预期有拥塞(或中继递送失败)的IAB节点可以向父IAB节点发送包括以下信息项的状态信息。
-IAB节点标识信息
-在IAB节点中配置并导致拥塞(或中继递送失败)的UE标识符
-在对应的IAB节点中配置并导致拥塞(或中继递送失败)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标识符
-IAB节点/IAB节点中的UE/IAB节点中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上行链路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
-IAB节点中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上行链路当前/预期/期望/所需缓冲区大小
-中继递送失败是否发生
-原因信息
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表示期望在一定时间量内接收到的数据量。时间量可以是任何正数的秒/时隙/符号(例如1秒)。当前缓冲区大小表示在构造了MAC PDU之后通过数据量计算操作计算出的值。预期/期望/所需缓冲区大小表示期望在该时间量内接收到的数据量。时间量可以是任何正数的秒/时隙/符号(例如1秒)。
在另一示例中,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可以表示要在上行链路L2缓冲区中发送的数据量。预期/期望/所需缓冲区大小可以表示期望在上行链路L2缓冲区中发送的数据量。在此,可以对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或预期/期望/所需缓冲区大小进行编码,并使用用于对应信息元素的特定值来指示拥塞(节点中的传送失败,无线电中断或无线电链路故障)。
缓冲区大小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要在IAB节点中的MT中发送或缓冲的RLC数据PDU(待初始发送的RLC数据PDU,待重传的RLC数据PDU),要在IAB节点中的MT中发送或缓冲的RLC SDU和RLC SDU段(尚未包括在RLC数据PDU中的RLC SDU和RLC SDU段),要在IAB节点中的MT中发送或缓冲的适配数据PDU和适配控制PDU,IAB节点中的DU中接收/缓冲的RLC数据PDU,IAB节点中的DU中接收/缓冲的适配数据PDU和适配控制PDU。
在另一示例中,在IAB节点的DU中接收/缓冲的适配控制PDU不被发送到较高的上行链路回程链路,因此可以不被包括在缓冲区大小中。
可以相加IAB节点IAB的DU和MT的缓冲区大小,并通过一个字段来报告。在另一个示例中,DU和MT的缓冲区大小可以彼此区分,并且通过不同的字段来报告。
另外,可以通过相加从子IAB节点接收的缓冲区状态报告(BSR)中所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缓冲区大小来计算缓冲区大小。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在n个跳(n=0或正整数)内相加从子IAB节点接收的BSR中所包括的一个或多个缓冲区大小来计算缓冲区大小。此时,可以通过在子IAB节点的回程RLC信道与父IAB节点的回程RLC信道之间的映射信息来相加一个或多个缓冲区大小。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提供缓冲区大小作为用于将通过子IAB节点的BSR接收的缓冲区大小与对应的IAB节点的缓冲区大小字段进行区分的信息。
上述状态信息可以递送到直接连接的父IAB节点或子IAB节点。
例如,可以通过在IAB节点之间新定义较高层消息来发送上述状态信息。例如,状态信息可以通过UE上下文修改要求消息来发送。在另一示例中,状态信息可以通过被包括在单独定义的新消息中来发送。
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新定义RLC控制PDU或通过在RLC状态PDU中定义新字段来提供状态信息。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过在适配层上定义适配控制PDU来提供状态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状态信息可以通过MAC CE发送。例如,缓冲区状态可通过等同于典型NR BSR的逻辑信道的标识(LCID,例如59-62)来发送,或通过新定义与典型BSR不同的LCID来发送。如果使用BSR,则可以将IAB节点中的DU的数据接收条件或相关联的BSR接收条件添加到IAB节点的MT的MAC实体中的BSR触发条件中。当满足条件时,MAC实体可以认为上行链路数据可用于逻辑信道组中包括的一个或多个逻辑信道。此时,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可以通过子IAB节点的回程RLC信道与父IAB节点的回程RLC信道之间的映射信息进行关联。
即使上述方法可以帮助治愈每个节点的拥塞状态,也可能难以有效地控制施主基站下的整个无线电资源。需要施主基站识别每个IAB节点的预期拥塞状态或在每个IAB节点中配置的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预期拥塞状态。
为此,为了使施主基站识别/管理IAB节点(或IAB节点的DU或IAB节点的MT)的预期拥塞状态(或发送失败),施主基站可以向IAB节点指示IAB节点(或IAB节点的DU或IAB节点的MT)的状态信息触发条件。例如,触发条件可以被包括在为配置IAB节点的DU而发送的F1AP(或与通过修改F1AP获得的信令类似的信令)消息中。在另一示例中,触发条件可以被包括在为配置IAB节点的DU而发送的RRC消息中。在另一示例中,触发条件可以被包括在为配置IAB节点的MT而发送的F1AP(或与通过修改F1AP获得的信令类似的信令)消息中。在另一示例中,触发条件可以被包括在为配置IAB节点的MT而发送的RRC消息中。
像这样,为了使施主基站从IAB节点接收状态报告,可以配置触发对应IAB节点的报告的条件。在另一个示例中,施主基站可以向IAB节点请求报告,并通过响应于此的响应来接收状态报告。
上述的条件信息(触发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信息项中的至少一项。
-传播时段
-IAB节点的DU的缓冲区大小(阈值),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缓冲区大小(阈值)。
-IAB节点的DU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阈值),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阈值)。
-每个IAB节点的DU中的拥塞状态,或在每个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拥塞/无线电链路故障/无线电中断状态。
-每个IAB节点的MT的发送缓冲区大小(阈值),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发送缓冲区大小(阈值)。
-每个IAB节点的MT的发送数据速率(阈值),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发送数据速率(阈值)。
-每个IAB节点的MT的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阈值),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阈值)。
-在特定条件(例如,拥塞)发生之后的传输时段。
-用于标识对应条件的标识符
此外,可以在IAB节点中预先定义/配置上述条件信息项中的至少一项。当满足对应条件时,子IAB节点可以执行向父IAB节点或施主基站的报告。
当配置了对应的条件并且满足该条件时,IAB节点可以将包括与IAB节点的拥塞和缓冲区状态中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的消息递送给施主基站。例如,IAB节点的MT可以通过RRC消息将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在另一个示例中,信息可以由IAB节点(或IAB节点的DU)通过F1AP(或与通过修改F1AP获得的信令类似的信令)消息发送到施主基站。例如,可以通过UE上下文修改要求消息来发送该信息。在另一个示例中,可以通过新定义的消息来发送该信息。
由IAB节点递送给施主基站的消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项中的至少一项。
-报告类型
-报告满意条件
-条件标识符
-对应的IAB节点标识信息
-在IAB节点中为其建立无线电承载的UE的标识符
-回程RLC信道标识符
-逻辑信道标识符
-逻辑信道组标识符
-IAB节点的DU的缓冲区大小,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缓冲区大小。
-IAB节点的DU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
-IAB节点的DU的上行链路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或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上行链路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
-每个IAB节点的DU中的拥塞状态,或在每个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拥塞/无线电链路故障/无线电中断状态。
-每个IAB节点的MT的发送缓冲区大小,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发送缓冲区大小。
-每个IAB节点的MT的发送数据速率,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发送数据速率。
-每个IAB节点的MT的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或在每个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预期/期望/所需数据速率,
-是否发生中继递送失败
-报告原因信息
上述消息可以仅包括满足上述信息项中的在IAB节点中配置的条件/阈值的信息元素。在另一示例中,消息可以通过区分满足条件/阈值的信息元素和不满足条件/阈值的信息元素来包括信息元素。例如,当配置了缓冲区大小条件时,状态信息发送消息可以包括: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当中的、满足条件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在另一示例中,当配置了IAB节点的DU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条件时,状态信息发送消息可以包括:在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当中的、条件满足条件的每个逻辑信道/逻辑信道组/无线电承载/回程RLC信道/QoS流的上行链路数据速率信息。
据此,可以执行定期报告,根据特定条件的IAB节点的拥塞/缓冲区状态报告,或基于特定条件的IAB节点的定期拥塞/缓冲区状态报告。因此,基于此,施主基站可以由无线电承载建立/修订/修改/改变等有效地执行拓扑调整和无线电资源控制。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基于层2的多跳中继结构中,可以防止在中继节点上发生拥塞,或者可以在发生拥塞时有效地控制数据重传操作。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能够执行上述实施例的IAB节点和施主基站的配置。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IAB节点的配置的框图。
参照图16,IAB节点1600包括:接收器1630,其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该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功能的信息;控制器1610,其监视IAB节点中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以及发射器1620,其基于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给施主基站或关联的父IAB节点。
控制器1610在IAB节点中建立DU和MT功能(配置)。为此,接收器1630可以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配置关联的DU和MT的参数信息。此外,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IAB节点相关联的父IAB节点信息或施主基站信息。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用于触发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的触发条件信息,用于指示触发的信息以及用于发送缓冲区状态信息的信令信息。例如,触发条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发送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相关联的定时器信息或缓冲区阈值信息。
通过在接收到IAB节点配置信息之后建立DU和MT功能,控制器1610使IAB节点被建立在中继节点中。此外,控制器1610监视下行链路数据或上行链路数据处理状态。
例如,控制器1610在处理下行链路数据的同时监视下行链路缓冲区的状态。即,控制器1610监视:在下行链路缓冲区中缓冲的数据是否超过为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设置的阈值,或在下行链路缓冲区中缓冲的数据是否满足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的触发条件,等等。在另一个示例中,控制器1610可以监视在数据从IAB节点的MT递送到DU的同时下行链路数据是否丢失。这里,控制器1610监视的缓冲区可以是在MT中配置的下行链路缓冲区和在DU中配置的下行链路缓冲区中的至少之一。
在另一示例中,控制器1610在处理上行链路数据的同时监视上行链路缓冲区的状态。即,控制器1610监视:在上行链路缓冲区中缓冲的数据是否超过为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设置的阈值,或在上行链路缓冲区中缓冲的数据是否满足用于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的触发条件,等等。在另一个示例中,控制器1610可以监视在数据从IAB节点的DU传送到MT的同时上行链路数据是否丢失。这里,控制器1610监视的缓冲区可以是MT中配置的上行链路缓冲区和DU中配置的上行链路缓冲区中的至少之一。
IAB节点1600可以针对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每一个在MT和DU中配置相应的缓冲区。在另一个示例中,IAB节点1600可以通过在MT和DU中集成缓冲区来配置单个缓冲区。当IAB节点1600配置单个缓冲区时,控制器1610可以仅监视对应的缓冲区。与此不同,IAB节点1600在MT和DU中配置对应的缓冲区,控制器1610监视对应的缓冲区。IAB节点1600中的数据丢失意味在将数据从DU递送到MT或从MT递送到DU时数据被丢弃,或者由于缓冲区溢出而造成数据丢失。
同时,当对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满足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触发条件时,IAB节点1600发送缓冲区状态信息。
在一个示例中,当在IAB节点中丢失了下行链路数据时,发射器1620可以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或相关联的父IAB节点。例如,发射器1620可以通过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在MAC控制元素(MAC CE)或回程适配协议(BAP)控制PDU中而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相关联的父IAB节点。在另一示例中,发射器1620可以通过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在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中而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也就是说,IAB节点取决于接收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实体,使用不同的消息来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递送给较高级别的实体。
在另一个示例中,当在IAB节点中丢失了上行链路数据时,发射器1620可以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相关联的父IAB节点。例如,发射器1620可以通过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在MAC控制元素(MAC CE)或回程适配协议(BAP)控制PDU中而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相关联的父IAB节点。在另一个示例中,发射器1620可以通过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在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中而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在另一个示例中,IAB节点1600可以将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递送给在较低级别中配置的子IAB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被包括在MAC控制元素(MAC CE)或回程适配协议(BAP)控制PDU中。
同时,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缓冲区大小信息,IAB节点标识符信息,回程RLC信道标识符信息,UE承载标识符信息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信息。
此外,控制器1610控制用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需的防止IAB节点中的数据丢失的操作所需的IAB节点1600的整体操作。
发射器1620和接收器1630用于向另一IAB节点、施主基站或UE发送或接收执行上述实施例所需的信号、消息、数据。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施主基站的配置的框图。
参照图17,施主基站1700包括发射器1720,发射器1720向IAB节点发送IAB节点配置信息,该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功能的信息,并且当在IAB节点中触发了缓冲状态信息发送时,接收器1730接收包括IAB节点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
施主基站1700可以建立IAB网络,并在IAB网络中建立IAB节点。为此,发射器1720可以将用于配置IAB节点的DU和MT的IAB节点配置信息发送到IAB节点。
例如,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于配置相关联的DU和MT的参数信息。此外,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与IAB节点相关联的施主基站信息或父IAB节点信息。在另一示例中,IAB节点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用于触发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的触发条件信息、用于指示触发的信息以及用于发送缓冲区状态信息的信令信息。例如,触发条件信息可以包括用于发送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相关联的定时器信息或缓冲区阈值信息。
IAB节点可以通过根据上述各种实施例的操作来确定是否触发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
例如,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缓冲区大小信息,IAB节点标识符信息,回程RLC信道标识符信息,UE承载标识符信息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信息。
例如,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由通过将在对应的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相加而获得的信息组成。在另一个示例中,缓冲区大小信息可以区别地包括在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IAB节点的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即,将在移动终端(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与在分发单元(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彼此区分开,然后将其包括在缓冲区大小信息中。
另外,当在IAB节点中触发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时,接收器1730可以接收包括IAB节点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AP消息。
通过这些操作,施主基站1700可以识别关于IAB节点的缓冲区状态的信息。因此,当发送下行链路数据时,可以检查在IAB节点中是否存在数据丢失或数据丢失的可能性。在上行链路数据的情况下,可以根据IAB节点中的丢失来检查数据丢失的可能性。
此外,控制器1710控制用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所需的防止IAB节点中的数据丢失的操作所需的施主基站1700的整体操作。
发射器1720和接收器1730用于向或从IAB节点或UE发送或接收执行上述实施例所需的信号、消息、数据。
上述实施例可以得到至少一个无线电接入系统(诸如IEEE 802、3GPP和3GPP2)中公开的标准文档支持。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未描述的步骤、配置和部件,可由上述用于澄清本发明的技术概念的标准文档提供支持。此外,此处公开的所有术语均可通过上述标准文档来描述。
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例如,当前实施例可以实现为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
在通过硬件实现的情况下,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实现为以下至少一项: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
在通过固件或软件实现的情况下,根据当前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以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装置、进程或功能的形式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也可以由处理器驱动。存储器单元可以在处理器内部或外部提供,并且可以通过各种众所周知的方式与处理器交换数据。
此外,术语“系统”、“处理器”、“控制器”、“组件”、“模块”、“接口”、“模型”、“单元”等等通常可以指计算机相关的实体硬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运行软件。例如,上述组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处理器所驱动的进程、处理器、控制器、控制处理器、实体、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例如,在控制器或处理器中运行的应用和控制器或处理器都可以是组件。可以在进程和/或执行线程中提供一个或多个组件,并且这些组件可以在单个设备(例如,系统、计算设备等等)中提供,或者可以分布在两个或更多设备上。
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解释目的而进行了描述,并且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在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变更。此外,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旨在于限制,而是旨在于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构思,因此本公开的技术构思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应基于所附权利要求、以在与权利要求等同的范围内所包括的所有技术构思均属于本公开的方式进行解释。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如果适用,则本申请根据35 USC§119(a)要求在韩国于2018年7月30日提交的专利申请10-2018-0088513、于2019年4月30日提交的专利申请10-2019-0046076和于2019年7月22日提交的专利申请10-2019-0088142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另外,基于韩国专利申请,出于相同的原因,该非临时申请要求在美国以外的国家中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Claims (18)

1.一种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处理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DU)功能的信息;
监视IAB节点中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并且
基于对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或相关联的父IAB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所述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的触发条件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通过被包括在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MAC CE)或回程适配协议(BAP)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中而被发送到相关联的父IAB节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通过被包括在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应用协议(F1AP)消息中,而被发送到所述施主基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缓冲区大小信息、IAB节点标识符信息、回程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信道标识符信息、用户设备(UE)承载标识符信息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区大小信息包括:通过将在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相加而获得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区大小信息可区分地包括在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
8.一种用于施主基站处理数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发送IAB节点配置信息,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DU)功能的信息;并且
当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在IAB节点中被触发时,接收包括IAB节点的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应用协议(F1AP)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的触发条件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缓冲区大小信息、IAB节点标识符信息、回程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信道标识符信息、用户设备(UE)承载标识符信息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缓冲区大小信息可区分地包括或通过相加而包括:在所述IAB节点的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所述IAB节点的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
12.一种处理数据的集成接入和回程(IAB)节点,包括:
接收器,其从施主基站接收IAB节点配置信息,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配置IAB节点的移动终端(MT)功能和分发单元(DU)功能的信息;
控制器,其监视IAB节点中的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和
发射器,其基于对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或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的监视结果,将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发送到施主基站或相关联的父IAB节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IAB节点,其中,所述IAB节点配置信息包括:用于触发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所述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的发送的触发条件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IAB节点,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通过被包括在媒体访问控制(MAC)控制元素(MAC CE)或回程适配协议(BAP)控制协议数据单元(PDU)中而被发送到相关联的父IAB节点。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IAB节点,其中,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通过被包括在F1用户平面协议报头或F1应用协议(F1AP)消息中而被发送到所述施主基站。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IAB节点,其中,所述上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或所述下行链路缓冲区状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缓冲区大小信息、IAB节点标识符信息、回程无线电链路控制(RLC)信道标识符信息、用户设备(UE)承载标识符信息和逻辑信道组标识符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IAB节点,其中,所述缓冲区大小信息包括:通过将在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相加而获得的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IAB节点,其中,所述缓冲区大小信息可区分地包括在MT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和在DU中配置的缓冲区大小信息。
CN201980028674.3A 2018-07-30 2019-07-25 在中继节点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120750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80088513 2018-07-30
KR10-2018-0088513 2018-07-30
KR10-2019-0046076 2019-04-19
KR1020190046076A KR20200013576A (ko) 2018-07-30 2019-04-19 5g 무선 릴레이를 위한 흐름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KR1020190088142A KR102320609B1 (ko) 2018-07-30 2019-07-22 릴레이 노드에서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KR10-2019-0088142 2019-07-22
PCT/KR2019/009217 WO2020027491A1 (ko) 2018-07-30 2019-07-25 릴레이 노드에서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5097A true CN112075097A (zh) 2020-12-11

Family

ID=695703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8674.3A Pending CN112075097A (zh) 2018-07-30 2019-07-25 在中继节点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10230B2 (zh)
KR (1) KR20200013576A (zh)
CN (1) CN112075097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8714A1 (en) * 2021-01-06 2022-07-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nagement of radio link failure and deficiencies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ed networks
GB2602794A (en) * 2021-01-06 2022-07-20 Canon Kk Management of radio link failure and deficiencies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ed networks
CN115103385A (zh) * 2022-08-24 2022-09-23 深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毫米波通信系统和相关测试方法
WO2022199482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US20230057132A1 (en) * 2021-08-17 2023-02-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knowledgement of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using rlc in am mode operating in 5g protocol stack with mitigation of rlc channel congestion
WO2023141896A1 (en) * 2022-01-27 2023-08-03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of status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or network nodes
US11737009B2 (en) 2021-07-29 2023-08-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unit by IAB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027508A1 (en) * 2018-07-31 2020-02-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ireless nod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0033740A1 (en) * 2018-08-09 2020-02-13 Intel Corporation Flow control for uplink traffic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WO2020176537A1 (en) * 2019-02-25 2020-09-03 Apple Inc. Uplink (ul) retransmission and radio link failure (rlf) recovery in a multi-hop relay network
US20220232414A1 (en) * 2019-05-08 2022-07-21 Lenovo (Beijing)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adio link flow control
US11838886B2 (en) * 2020-03-03 2023-12-05 Intel Corporation Mechanisms for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IAB) mobile terminal distributed unit simultaneous operation
US11641682B2 (en) * 2020-03-13 2023-05-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coordination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US20210368360A1 (en) * 2020-05-22 2021-11-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ayed re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systems
WO2021259134A1 (zh) * 2020-06-22 2021-12-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及设备
US11477808B2 (en) * 2020-09-01 2022-10-18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w latency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US11997528B2 (en) 2020-10-21 2024-05-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1936595B2 (en) * 2021-01-28 2024-03-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upporting simultaneous operation with paired spectrum for IAB
GB2607083A (en) * 2021-05-27 2022-11-30 Canon Kk Flow control feedback in a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WO2023102881A1 (en) * 2021-12-10 2023-06-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lossless transmission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4641A (zh) * 2007-01-23 2007-07-25 张克坚 计算机拼音汉字的输入方法
CN101223756A (zh) * 2005-07-11 2008-07-16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支持无线通信服务中提供呈现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US20100260097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mobility for split-cell relay networks
CN101932019A (zh) * 2009-06-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CN101998522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处理的方法及中继节点
WO2012019143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WO2012017245A1 (en) * 2010-08-03 2012-02-09 Pinesoft Messaging control system
CN103460747A (zh) * 2011-03-18 2013-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20130343261A1 (en) * 2011-03-17 2013-12-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Dynamic PUSCH deactivation/activation for component carriers of a relay node
US20140126363A1 (en) * 2011-07-15 2014-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ensuring uplink quality of service,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3974238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安全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601501A (zh) * 2013-10-30 2015-05-06 夏普株式会社 网络辅助干扰信息的传输和协调使用
CN104811290A (zh) * 2015-04-20 2015-07-29 天津大学 基于LTE-Advanced系统待传数据量的子帧重配置系统及方法
CN105191216A (zh) * 2013-03-15 2015-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流聚合的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05264840A (zh) * 2013-04-05 2016-01-20 阿尔卡特朗讯 双连接网络
CN105677357A (zh) * 2016-01-12 2016-06-15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09683A (zh) * 2016-06-20 2016-12-07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基于数据中心广域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US20170135112A1 (en) * 2011-08-19 2017-05-11 Sca Ipla Holdings Inc. Relay device and method
US20180027474A1 (en) * 2010-04-02 2018-01-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elay device
KR101881706B1 (ko) * 2017-12-12 2018-07-24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장류 조성물 및 장류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19818B2 (en) 2010-04-02 2015-04-28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Dynamic buffer status report selec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US8625415B2 (en) 2010-04-02 2014-01-0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Dynamic buffer status report selec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0366206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012915B2 (en) * 2018-03-26 2021-05-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Backpressure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496927B2 (en) * 2018-03-27 2022-11-08 Sony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CN112106404A (zh) * 2018-05-09 2020-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5g通信网络中通过iab节点路由数据的方法和系统
US11395320B2 (en) * 2018-05-18 2022-07-19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Predictive scheduling request or buffer status report for wireless backhauling
JP2021528904A (ja) * 2018-06-20 2021-10-21 コンヴィーダ ワイヤレス, エルエルシー マルチホップデータ転送における効率的なバッファ管理
US20200037200A1 (en) * 2018-07-25 2020-01-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uffer status reporting by rela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23756A (zh) * 2005-07-11 2008-07-16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支持无线通信服务中提供呈现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1004641A (zh) * 2007-01-23 2007-07-25 张克坚 计算机拼音汉字的输入方法
US20100260097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vice mobility for split-cell relay networks
CN101932019A (zh) * 2009-06-19 2010-12-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上报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终端及网络系统
CN101998522A (zh) * 2009-08-25 2011-03-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缓冲区状态信息上报处理的方法及中继节点
US20180027474A1 (en) * 2010-04-02 2018-01-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elay device
WO2012017245A1 (en) * 2010-08-03 2012-02-09 Pinesoft Messaging control system
WO2012019143A1 (en) * 2010-08-05 2012-02-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facilitate support for multi-radio coexistence
US20130343261A1 (en) * 2011-03-17 2013-12-26 Panasonic Corporation Dynamic PUSCH deactivation/activation for component carriers of a relay node
CN103460747A (zh) * 2011-03-18 2013-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缓冲区状态报告的方法和装置
US20140126363A1 (en) * 2011-07-15 2014-05-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ensuring uplink quality of service,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20170135112A1 (en) * 2011-08-19 2017-05-11 Sca Ipla Holdings Inc. Relay device and method
CN103974238A (zh) * 2013-01-25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异构网络中实现安全检测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5191216A (zh) * 2013-03-15 2015-1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多流聚合的缓冲区状态报告的系统和方法
CN105264840A (zh) * 2013-04-05 2016-01-20 阿尔卡特朗讯 双连接网络
CN104601501A (zh) * 2013-10-30 2015-05-06 夏普株式会社 网络辅助干扰信息的传输和协调使用
CN104811290A (zh) * 2015-04-20 2015-07-29 天津大学 基于LTE-Advanced系统待传数据量的子帧重配置系统及方法
CN105677357A (zh) * 2016-01-12 2016-06-15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媒体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209683A (zh) * 2016-06-20 2016-12-07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基于数据中心广域网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KR101881706B1 (ko) * 2017-12-12 2018-07-24 씨제이제일제당 (주) 장류 조성물 및 장류 조성물의 제조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C. E. PERKINS, E. M. ROYER, S. R. DAS AND M. K. MARINA: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two on-demand routing protocols for ad hoc networks", IEEE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31 January 2001 (2001-01-31) *
ERICSSON: ""Setup Procedure for the Adaptation Layer of an IAB system"", 《3GPP TSG-RAN WG2 #101BIS R2-1804809》 *
HUAWEI: ""TP of IAB node access procedure for architecture group 1"", 《3GPP TSG-RAN WG3 #AD HOC 1807 R3-184313》, pages 2 - 5 *
QUALCOMM WIRELESS GMBH: "R2-1808007 "IAB resource coordination across IAB Topology"", 3GPP TSG_RAN\\WG2_RL2, no. 2, 11 May 2018 (2018-05-11) *
郝伟清: "基于可靠UDP的手游弱网络通信优化", 信息科技辑, 15 October 2016 (2016-10-15)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48714A1 (en) * 2021-01-06 2022-07-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anagement of radio link failure and deficiencies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ed networks
GB2602794A (en) * 2021-01-06 2022-07-20 Canon Kk Management of radio link failure and deficiencies in integrated access backhauled networks
WO2022199482A1 (zh) * 2021-03-25 2022-09-2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上行传输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US11737009B2 (en) 2021-07-29 2023-08-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unit by IAB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057132A1 (en) * 2021-08-17 2023-02-2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knowledgement of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using rlc in am mode operating in 5g protocol stack with mitigation of rlc channel congestion
US11902826B2 (en) * 2021-08-17 2024-02-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knowledgement of data packet transmission using RLC in am mode operating in 5G protocol stack with mitigation of RLC channel congestion
WO2023141896A1 (en) * 2022-01-27 2023-08-03 Zte Corporation A method of status information indication for network nodes
CN115103385A (zh) * 2022-08-24 2022-09-23 深圳市摩尔环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毫米波通信系统和相关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00013576A (ko) 2020-02-07
US20210127293A1 (en) 2021-04-29
US11910230B2 (en)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10230B2 (en) Method for processing data in relay node, and device therefor
US9843950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2446262B1 (ko) D2d 신호의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US1077832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laying signal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011689B1 (en) Methods of ul tdm for inter-enodeb carrier aggregation
CN111344973B (zh) 用于将迷你时隙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传输的技术和装置
US11523303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KR102036298B1 (ko) Tdd을 지원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tdd 설정 정보를 단말에게 효과적으로 제공하고 상향링크 전송 타이밍을 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20027541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configuration profiles for grant free communications
CN11044728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ack/nack发送和接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EP2759072B1 (en) Hybrid in-band/out-of-band relays
WO2019146498A1 (ja)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110128893A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backhaul link and access 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relay
KR101932472B1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harq 전송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US98722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uplink cell
US20120014281A1 (en) Method of maintaining a quality of service (qo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1028953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grant-free based uplink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00116121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릴레이 노드(Relay node)에서 무선자원을 효율적으로 사용하는 방법
US20170222763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soft buff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ame
EP4122271A1 (en) Schedu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of a relay
CN110800233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JP7420732B2 (ja) ユーザ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KR102320609B1 (ko) 릴레이 노드에서 데이터를 처리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8074866A (zh) 用于使用不同空间参数进行传输块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KR20190127561A (ko) 릴레이 노드를 통한 데이터 처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