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2720A -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2720A
CN112072720A CN201910441835.3A CN201910441835A CN112072720A CN 112072720 A CN112072720 A CN 112072720A CN 201910441835 A CN201910441835 A CN 201910441835A CN 112072720 A CN112072720 A CN 1120727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ircuit
coil
auxiliary
circu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418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严煜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ip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ip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ip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ipan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4183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27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27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27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4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two or more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9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involving detection or optimisation of position, e.g.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涉及无线充电领域。本发明包括辅助电路和多个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内设有用于供电的充电线圈,多个所述充电电路的连接端电连接,所述辅助电路的连接端电连接于多个辅助电路的连接端;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当所述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本发明中的充电线圈能够形成不同的导通状态,以满足充电线圈多个充电位置的需要,无需用户对接收线圈进行对准,操作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充电领域,尤指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第二次工业革命将电力带入人类社会,用电设备在用电过程中,通常通过电线电缆来接收电源的电信号,而对于小型的用电设备,再通过电线电缆来接收电源的电信号时,不方便用户对用电设备进行操作,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无线充电技术也在不断加强。
目前,人们已经能够通过将智能终端直接放置在无线充电台上,对自己的智能终端进行无线充电,但在充电过程中,用户需要将智能终端中的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台内的充电线圈进行位置匹配,当前状态下,充电线圈才能够以较大的充电功率对智能终端进行无线充电,而当智能终端中的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台内的充电线圈进行位置不匹配,充电线圈的输出功率较高,且接收线圈的接收功率也较低,无线充电座的充电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充电线圈能够形成不同的导通状态,以满足充电线圈多个充电位置的需要,无需用户对接收线圈进行对准,操作较为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包括辅助电路和多个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内设有用于供电的充电线圈,多个所述充电电路的连接端电连接,所述辅助电路的连接端电连接于多个辅助电路的连接端;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当所述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进一步,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移相的交流信号或移相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当所述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移相的交流信号或移相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所述充电电路与辅助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进一步,当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另一个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进一步,当所述辅助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或;当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进一步,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开关单元和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受控端用于接收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电源,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单元的一端,所述充电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于其余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充电线圈和谐振电容;当所述充电开关单元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或交流信号时,所述充电开关单元导通所述电源与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或控制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进一步,所述辅助电路包括辅助开关单元,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电源,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路的连接端;当所述辅助开关单元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开关单元导通所述电源与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或控制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进一步,所述辅助电路的连接端和多个所述充电电路的连接端通过偏置电路电连接于偏置电位。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内封装有多线圈充电线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包括:当控制装置感应到接收线圈时,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辅助电路和/或对应的所述充电电路发送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当所述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星型设置的充电电路和辅助电路的设置,任意两个充电线圈均能够导通,或任意一个充电线圈也能够单独导通,充电线圈能够形成不同的导通状态,以满足充电线圈多个充电位置的需要,无需用户对接收线圈进行对准,操作较为方便。
2、通过串接的充电开关单元与充电单元的设置,即可实现了两个充电电路内的充电线圈的同时导通;通过充电开关单元的设置,即可实现了两个充电单元两侧电势的确定,继而确定了两个充电电路之间的电流流向,继而确定了形成了两个充电电路之间的回路。
3、通过辅助开关单元与充电开关单元的设置,可以实现至少一个充电线圈导通,继而可以实现给多个接收线圈充电。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中多个充电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中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位置对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中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位置未对应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的电路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的电路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中步骤S1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无线充电方法中步骤S20和步骤S30的具体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充电电路,11.充电开关单元,12.充电单元,20.辅助电路,21.辅助开关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包括辅助电路20和多个充电电路10,充电电路10内设有用于供电的充电线圈,充电电路10在导通和关断时,能够对充电线圈进行充放电,即在充电线圈内形成交变的电流,充电线圈内能够形成交变的磁场,因此,充电线圈即可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多个充电电路10的连接端电连接,辅助电路20的连接端电连接于多个充电电路20的连接端,即多个充电电路10一端与辅助电路20的一端共同连接,形成一个星型的拓扑结构。
当两个充电电路10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两个充电电路10导通,以导通两个充电电路10的充电线圈,因此两个充电电路10内的充电线圈能够导通,两个充电线线圈内能够形成电流,对接收线圈提供磁场,以及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当辅助电路20与一个充电电路10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辅助电路20与充电电路10导通,以导通充电电路10的充电线圈,因此充电电路10内的充电线圈能够单独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当接收线圈与一个充电线圈位置匹配时,仅仅需要控制辅助电路20与一个充电电路10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与接收线圈位置匹配的充电线圈内能够形成交变的电流,继而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而当接收线圈与任意充电线圈的位置均不匹配时,只需要将接收线圈附近的两个充电线圈充电电路10导通,使接收线圈附近的两个充电线圈内均形成交变电流,两个充电线圈即可同时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本实施例中,通过星型设置的充电电路10和辅助电路20的设置,任意两个充电线圈均能够导通,或任意一个充电线圈也能够单独导通,充电线圈能够形成不同的导通状态,以满足充电线圈多个充电位置的需要,无需用户对接收线圈进行对准,操作较为方便。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多个充电线圈能阵列排布,当接收线圈位于第一个充电线圈的正上方时,即接收线圈与第一个充电线圈位置匹配,因此充电线路能够导通辅助电路20和第一个充电线圈对应的充电电路10,因此,第一个充电电路10能够单独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而当充电线圈位于第一个充电线圈和第二个充电线圈之间时,充电线路能够导通第一个充电线圈和第二个充电线圈对应的充电电路10,第一个充电线圈和第二个充电线圈均导通,因此,第一个充电线圈与第二个充电线圈能够同时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因此,对于不同位置下的接收线圈,充电线路能够形成不同的导通状态,减小了充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增加了充电线路的充电效率。
具体的,当两个充电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移相的脉宽调制信号时,两个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当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充电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移相的脉宽调制信号时,充电电路与辅助电路导通,以导通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对于移相的交流信号以及移相的脉宽调制信号,由于信号的存在相位差,因此,充电电路与另一个充电电路或辅助电路接收到的交流信号或脉宽调制信号不能够始终相同,因此,在充电电路与另一个充电电路或辅助电路的导通状态也不能够始终相同,在充电电路与另一个充电电路或辅助电路至少在某一时刻能够存在电位差,继而导通两个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或导通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具体地,当两个接收电路分别接收到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移相脉宽调制信号,或当一个充电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另一个个充电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两个充电电路之间至少在某一时刻存在电位差,因此,两个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同理,上述导通状态也能够应用于辅助电路与充电电路之间,继而导通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即当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充电电路分别接收到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移相脉宽调制信号,或当辅助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至少一个充电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辅助电路与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或述充电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辅助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本实施例与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充电电路10的具体结构。
在第一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充电电路10包括充电开关单元11和充电单元12;充电开关单元11的受控端用于接收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充电开关单元1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电源,充电开关单元11的第二端接地,充电开关单元1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充电单元12的一端,充电单元12的另一端电连接于其余充电电路10的充电单元12。
充电单元12包括串联连接的充电线圈Ln和谐振电容Cn。
当充电开关单元11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充电开关单元11导通电源与充电开关单元11的输出端,或控制所述充电开关单元11的输出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通过串接的充电开关单元11与充电单元12的设置,即可实现了两个充电电路10内的充电线圈Ln的同时导通;通过充电开关单元11的设置,即可实现了两个充电单元12两侧电势的确定,继而确定了两个充电电路10之间的电流流向,继而确定了形成了两个充电电路10之间的回路。
具体地,充电开关单元11包括上电控制开关Sn1和接地控制开关Sn2;上电控制开关Sn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电源,上电控制开关Sn1的第二端电连接于充电单元12;接地控制开关Sn2的第一端接地,接地控制开关Sn2的第二端电连接于充电单元12;即上电控制开关Sn1与接地控制开关Sn2能够均串联于充电单元1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如图5所示,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本实施例与第二种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辅助电路20的具体结构。
在第二种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辅助电路20包括辅助开关单元21,辅助开关单元2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电源,辅助开关单元21的第二端接地,辅助开关单元21的输出端电连接于充电电路10的连接端;当辅助开关单元21接收到脉冲信号时,辅助开关单元21导通所述电源与辅助开关单元21的输出端,或控制辅助开关单元21的输出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通过充电开关单元11与辅助开关单元21的同时设置,即可实现了充电单元12两侧电势的确定,继而确定了充电单元12内的电流流向。
优选地,辅助开关单元21包括辅助上电开关Sx1和辅助接地开关Sx2;辅助上电开关Sx1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电源,辅助上电开关Sx1的第二端电连接于充电电路10的连接端;辅助接地开关Sx2的第一端接地,辅助接地开关Sx2的第二端电连接于充电电路10的连接端;即辅助上电开关Sx1与辅助接地开关Sx2能够均串联于充电电路10。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改进,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辅助开关单元21的输出端与充电电路10的连接端之间设有辅助电容Cx;通过辅助电容Cx的设置,进一步减小了直流电流经过充电电路10中充电线圈的可能,增加了充电线圈Ln充电的可靠性。
根据上述任意一种实施例的改进,本实施例中,辅助电路20的连接端和多个充电电路10的连接端通过偏置电路电连接于偏置电位。偏置电路包括偏置电阻Rx;通过偏置电位的设置,减小了充电电路10内充电线圈Ln以及谐振电容Cn损坏的可能,增加了充电电路10的可靠性;具体地,偏置电位的电势能够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更改,更具体的,当充电电路10电连接的电源额定电压为Va时,偏置电位的电位优选地设置为Va/2。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内封装有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描述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如图7所示,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S10、当控制装置感应到接收线圈时,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辅助电路和/或对应的所述充电电路发送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
S20、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S30、当所述辅助电路与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当用户将接收线圈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上时,无线充电装置上的感应装置能够感应到接收线圈,感应装置能够将感应到接收线圈的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感应到接收线圈。
控制装置在感应到接收线圈时,还能够获取到接收线圈的位置,因此,控制装置即可获得接收线圈与无线充电装置内其余充电线圈之间的位置关系,控制装置能够向辅助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充电电路发送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或向两个充电电路发送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
当接收线圈与一个充电线圈位置匹配时,仅仅需要控制辅助电路与一个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位置匹配的充电线圈内能够形成交变的电流,继而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而当接收线圈与任意充电线圈的位置均不匹配时,只需要将接收线圈附近的两个充电线圈充电电路导通,使接收线圈附近的两个充电线圈内均形成交变电流,两个充电线圈即可同时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本实施例中,多个充电线圈能阵列排布,当接收线圈位于第一个充电线圈的正上方时,即接收线圈与第一个充电线圈位置匹配,因此充电线路能够导通辅助电路和第一个充电线圈对于的充电电路,因此,第一个充电电路能够单独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而当充电线圈位于第一个充电线圈和第二个充电线圈之间时,充电线路能够导通第一个充电线圈和第二个充电线圈对应的充电电路,第一个充电线圈和第二个充电线圈均导通,因此,第一个充电线圈与第二个充电线圈能够同时对接收线圈进行供电。
因此,对于不同位置下的接收线圈,充电线路能够形成不同的导通状态,减小了充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增加了充电线路的充电效率。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7和图8所示,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S11、当控制装置感应到接收线圈时,获取所述接收线圈的当前位置。
当用户将接收线圈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上时,无线充电装置上的感应装置能够感应到接收线圈的位置,感应装置能够将感应到接收线圈的信号发送给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够感应到接收线圈的当前位置。
S12、所述控制装置依据所述接收线圈的当前位置,分析得到距离所述接收线圈最近的充电线圈。
与接受线圈最近的充电线圈意味着接收线圈与充电线圈的耦合程度最好,因此,也最利于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能量传输。
控制装置内还存储有所有充电线圈的位置,因此,控制装置在感应到接收线圈的位置时,也能够分析得到接收线圈与所有充电线圈之间的距离,继而,控制装置接收分析得到距离接收线圈位置最近的充电线圈。
S13、所述控制装置判断所述接收线圈与最近的所述充电线圈之间的间距是否小于预设间距。
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的间距决定了他们之间的耦合程度,间距越大,耦合越弱,能量传递效率越差;反之,间距越小,耦合越强,能量传递效率越好。
预设间距确定了预设耦合强度,当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时,两个线圈的耦合强度小于或等于预设耦合强度,当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间距时,两个线圈的耦合强度大于预设的耦合强度,预设间距和预设耦合强度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更改。
预设间距指在接收线圈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充电线圈保持在某一电流范围内,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最大距离,当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时,充电线圈内的大于预设电流,当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时,充电线圈内的小于预设电流,预设电流能够依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更改,因此,预设间距也能够依据预设电流进行更改。
S14、当所述接收线圈与最近的所述充电线圈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时,所述控制装置向辅助电路与最近的所述充电线圈对应的充电电路发送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
当接收线圈与距离最近的充电线圈之间的间距小于预设间距时,表明单独对接收线圈充电的充电线圈内的耦合强度大于预设的耦合强度,因此,充电线圈内产生的能量损耗也较小,因此无需再导通其余的充电线圈来减小充电线圈内的电流,因此,控制装置能够直接导通该充电线圈。
S15、当所述接收线圈与最近的所述充电线圈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时,所述控制装置分析得到距离所述接收线圈最近的两个充电线圈。
而当接收线圈与距离最近的充电线圈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预设间距时,表明单独对接收线圈充电的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耦合强度小于预设的耦合强度,因此,充电线圈内产生的能量损耗较大,因此,需要通过再导通其余充电线圈来减小之前正在充电的充电线圈内的电流,因此,控制装置需要分析得到距离接收线圈最近的两个充电线圈,以导通上述两个充电线圈。
S16、所述控制装置向对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发送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
S20、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移相的脉冲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S30、当所述辅助电路与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移相的脉冲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具体地,当用户将接收线圈放置在无线充电装置上后,无线充电装置上的感应装置能够感应到接收线圈的位置,当控制装置分析到接收线圈与某一个充电线圈的位置对应时,如图3所示,假设接收线圈的接收功率为0.8W时,则充电线圈的发送功率为1W。
当接收线圈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时,即向远离该充电线圈的方向运动时,即由图3向图4的位置运动,由于接收线圈需要的接收功率不变,因此充电线圈的功率不断增大,因此当充电线圈的充电功率到的1.6W时,即充电线圈内的电流也大于预设电流,因此,充电线圈内存在较大的无效功耗,控制装置能够控制接收线圈附近的两个充电线圈同时导通。因此,预设间距即为当某个充电线圈的充电功率达到1.6W时,该充电线圈与接收线圈之间的间距。
在两个充电线圈导通时,接收线圈的接收功率仍然为0.8W,但两个线圈同时供电的总功率小于1.6W,因此,两个充电线圈总的无效功率小于单独导通的一个充电线圈的无效功率。
同理,由图4向图3位置运动时,上述过程反向执行,即可完成两个导通的充电线圈中位置较远的充电线圈的关断。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实施例,如图9所示,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包括:
S10、当控制装置感应到接收线圈时,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辅助电路和/或对应的所述充电电路发送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
S21、当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所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充电电路电连接于电源或接地。
S22、当另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充电电路接地或电连接于电源。
S23、两个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S31、当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所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充电电路电连接于电源或接地。
S32、当所述辅助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接地或电连接于电源。
S33、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本实施例中,两个充电电路在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在同一时间下,一个充电电路电连接于电源,另一个充电电路接地,因此,两个充电电路之间能够形成回路,两个充电线圈即可导通;因此,通过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的设置,即可实现两个充电电路的导通。
本实施例中,辅助电路和充电电路在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在同一时间下,辅助电路和充电电路中只能够一个电连接于电源,另一个接地,因此,辅助电路和充电电路之间能够形成回路,充电电路内的充电线圈即可导通;因此,通过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的设置,即可实现辅助电路和充电电路的导通。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辅助电路和多个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内设有用于供电的充电线圈,多个所述充电电路的连接端电连接,所述辅助电路的连接端电连接于多个辅助电路的连接端;
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当所述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其特征在于:
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移相的交流信号或移相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当所述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移相的交流信号或移相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所述充电电路与辅助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其特征在于:
当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另一个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辅助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或;
当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占空比为0或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接收到交流信号或占空比大于0小于1的脉宽调制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电路包括充电开关单元和充电单元,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受控端用于接收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电源,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单元的一端,所述充电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于其余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单元;
所述充电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充电线圈和谐振电容;
当所述充电开关单元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或交流信号时,所述充电开关单元导通所述电源与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或控制所述充电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电路包括辅助开关单元,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电源,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输出端电连接于所述充电电路的连接端;
当所述辅助开关单元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开关单元导通所述电源与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或控制所述辅助开关单元的输出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电路的连接端和多个所述充电电路的连接端通过偏置电路电连接于偏置电位。
8.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内封装有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
9.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控制装置感应到接收线圈时,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辅助电路和/或对应的所述充电电路发送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
当两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两个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两个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当所述辅助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充电电路接收到脉宽调制信号和/或交流信号时,所述辅助电路与所述充电电路导通,以导通所述充电电路的充电线圈。
CN201910441835.3A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Pending CN1120727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1835.3A CN112072720A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41835.3A CN112072720A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2720A true CN112072720A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57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41835.3A Pending CN112072720A (zh) 2019-05-25 2019-05-25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272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6372B2 (en) Driving circuit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er including the same
US9711974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mit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of
US8129864B2 (en) Inductive power supply with duty cycle control
CN1768467B (zh) 自适应感应电源及其操作方法
JP3644615B2 (ja)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CN106357011B (zh) 无线电能发送器
US10141769B2 (en)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JP5853889B2 (ja) 受電機器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KR101837121B1 (ko) 듀얼 밴드 무선 전력 수신기
CN103141008A (zh) 无线供电装置及无线供电系统
CN103683522A (zh) 无线功率控制
JP2010541531A (ja) 多相誘導電力供給システム
CN104659925A (zh) 无线电能收发方法和装置
CN104396128A (zh)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用于照明用具的操作装置和用于控制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方法
CN215934737U (zh) 用于单电感器多输出开关转换器的系统
CN209913531U (zh)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和无线充电装置
CN112072720A (zh) 一种多线圈充电线路、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CN214045191U (zh) 无线充电电路、系统及电子设备
KR20030000538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배터리 충전 장치
CN111740461A (zh) 一种充电控制装置和方法
KR20080094468A (ko) 멀티형 충전 아답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무 접점 배터리 충전세트
CN112753151A (zh) 用于将电力传输到电负载的系统
CN214479864U (zh) 一种无线供电装置以及一种汽车座椅
KR100277512B1 (ko) 역률제어용 승압형 컨버터
CN218352268U (zh) 无线充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