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8291A -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8291A
CN112068291A CN201910500024.6A CN201910500024A CN112068291A CN 112068291 A CN112068291 A CN 112068291A CN 201910500024 A CN201910500024 A CN 201910500024A CN 112068291 A CN112068291 A CN 112068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image
optical lens
field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002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8291B (zh
Inventor
栾晓宇
王东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50002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829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4046 priority patent/WO202024887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068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8291A/zh
Priority to US17/455,946 priority patent/US20220082793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8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82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5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 G02B13/006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employing a special optical element at least one element being a compound optical element, e.g. cemented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光学镜头和包括该光学镜头的成像设备。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该光学镜头可实现高解像、小型化、前端小口径、温度性能好、超大视场角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镜头和包括该光学镜头的成像设备,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七片透镜的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驾驶功能的发展,车载镜头等广角镜头作为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的关键部件也迎来了较快发展,对该类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将广角镜头应用于自动驾驶中。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车载镜头与普通的光学镜头相比有着特殊的要求,如车载摄像镜头要求前端口径要尽量小,通光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明暗变化,同时要求有较高的成像清晰度。
广角镜头为了达到百万像素的清晰度,通常采用非球面来矫正包含色差在内的像差,通过增加透镜数量至7枚以上来获得高解像,但这将导致镜头体积以及重量会增大,不利于镜头的小型化,同时会引起成本上升。
目前多采用塑料镜片以达到降低成本、轻便化的效果,然而高塑化程度,因为塑料镜片的热胀冷缩特性难以克服,虽通过镜片光焦度的搭配,材料的选取,使得温度性能有了较好的实现,但整体仍不能满足现有愈发严苛的温度要求。当然,也可以通过采用玻璃非球面透镜来提高成像质量,满足温度性能要求,但是玻璃非球面制造工艺难,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车载安装的、可至少克服或部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的光学镜头。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其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可替代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
其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可替代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可替代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其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可替代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
其中,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可替代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凹面。
其中,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可互相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其中,光学镜头可具有至少3枚非球面镜片。
其中,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可为非球面镜片。
其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可满足:d12/TTL≤0.25。
其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FOV×F)/H≥45。
其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可满足:d34/d45≤1.6。
其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D/H/FOV≤0.025。
其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TTL/H/FOV≤0.035。
其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可满足:arctan(SAG2/d2)≥45,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SG值。
其中,第四透镜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的焦距值F5之间可满足:0.5≤|F4/F5|≤3。
其中,第七透镜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F7/F≤5。
其中,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L/F≤15。
其中,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2≤|F2/F|≤6。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可具有负光焦度;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可互相胶合形成胶合透镜;以及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TTL/H/FOV≤0.035。
其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其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可替代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其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可替代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可替代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其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可替代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其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其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其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可替代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其中,光学镜头可具有至少3枚非球面镜片。
其中,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可为非球面镜片。
其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可满足:d12/TTL≤0.25。
其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FOV×F)/H≥45。
其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可满足:d34/d45≤1.6。
其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D/H/FOV≤0.025。
其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可满足:arctan(SAG2/d2)≥45,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SG值。
其中,第四透镜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的焦距值F5之间可满足:0.5≤|F4/F5|≤3。
其中,第七透镜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F7/F≤5。
其中,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L/F≤15。
其中,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2≤|F2/F|≤6。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可包括根据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本申请采用了例如七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镜片的形状,合理分配各镜片的光焦度以及形成胶合透镜等,实现光学镜头的高解像、小型化、前端小口径、温度性能好、超大视场角(FOV可达180以上)、长焦化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镜片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d与其所对应的矢高Sg值SAG。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包括例如七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设置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能够尽可能得收集大视场光线,并使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车载应用类镜头室外安装使用环境,镜头会处于雨雪等恶劣天气中,将第一透镜布置为凸面朝向物侧的弯月形状可有利于水滴等的滑落,减小对镜头成像质量的影响。第一透镜可使用高折射率材料,例如,第一透镜的材料的折射率Nd1可满足:Nd1≥1.65,以有利于减小前端口径,提高成像质量。
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选的可为凸面或凹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将第一透镜收集的光线适当压缩,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另外,第二透镜的像侧面设置为凹面,可有利于减少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更易缩短镜头物理总长,实现小型化。
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可替代地,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可替代地,第三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设置为具有负焦距,可平衡由前两个镜片引入的球差以及位置色差,同时可有利于减小光学系统的总长。
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选的可为凸面或凹面。第四透镜可会聚光线,使发散的光线顺利进入后方,将光线进行压缩,使光线走势平稳过渡。
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选的可为凸面或凹面。第七透镜为会聚透镜,使得光线在最后可以有效平稳的汇聚,使光线平稳到达成像面,减轻整体重量与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各镜片可具有不同的面型设置组合。
例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例如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当将光阑设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时,可有利于对进入光学系统的光线的有效收束,缩短光学系统总长,减小前后镜片组口径。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七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以及还可包括设置在滤光片与成像面之间的保护玻璃,以防止光学镜头的内部元件(例如,芯片)被损坏。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胶合透镜可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色差或消除色差。在光学镜头中使用胶合透镜能够改善像质、减少光能量的反射损失,从而提升镜头成像的清晰度。另外,胶合透镜的使用还可简化镜头制造过程中的装配程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六透镜的物侧面胶合,而将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组合成胶合透镜。该胶合透镜为双胶合透镜,由一枚正透镜(即,第五透镜)与一枚负透镜(即,第六透镜)组成,其中,正透镜具有较低折射率,负透镜具有较高折射率(相对于正透镜而言),高低折射率的搭配,可有利于前方光线的快速过渡,增大光阑口径,以满足夜视需求。在该双胶合透镜中,正透镜排布在前,负透镜排布在后,可将前方光线进一步汇聚后再过渡到后方。该双胶合透镜本身可以自身消色差,减小公差敏感度,也可以残留部分色差以平衡系统的色差。另外,该双胶合透镜的采用,可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结构紧凑,满足小型化要求,同时降低镜片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可满足:d12/TTL≤0.2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d12/TTL≤0.2。满足条件式d12/TTL≤0.25,可使得光线进行平稳过渡,有利于提升像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FOV×F)/H≥4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FOV×F)/H≥50。满足条件式(FOV×F)/H≥45,可实现大角度分辨率,有助于提升整镜头效果并兼顾超大视场角和长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可满足:d34/d45≤1.6,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d34/d45≤1.45。通过设置使得相邻的两镜片之间的间隔较近,可有助于光线的平稳过渡。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D/H/FOV≤0.02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D/H/FOV≤0.02。满足条件式D/H/FOV≤0.025,可保证前端小口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TTL/H/FOV≤0.03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TTL/H/FOV≤0.03。满足条件式TTL/H/FOV≤0.035,可实现小型化,对比其它镜头,相同视场角下的相同成像面下TTL更短。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可满足:arctan(SAG2/d2)≥4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arctan(SAG2/d2)≥50,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其所对应的矢高。满足条件式arctan(SAG2/d2)≥45,可有利于提升照度,减小畸变,有助于提升整镜头效果并兼顾超大视场角和长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的焦距值F5之间可满足:0.5≤|F4/F5|≤3,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0.7≤|F4/F5|≤2.7。通过设置使得相邻的两镜片的焦距相近,可有助于光线的平缓过度,有利于提升像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F7/F≤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F7/F≤4.6。通过设置使得最后一枚镜片第七透镜具有短焦距,可有助于收光,以保证通光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L/F≤1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TL/F≤14。通过满足条件式TL/F≤15,可实现小型化。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2≤|F2/F|≤6,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2.3≤|F2/F|≤5.6。满足条件式2≤|F2/F|≤6,可有效的收束大角度光线,使光线能够顺利的进入后方光学系统。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与第六透镜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之间可满足:-3E-05≤dn/dt(5)+dn/dt(6)≤-1E-05。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能够有效补偿温度变化对广角镜头焦距的影响,进一步提升广角镜头解析力在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具有至少3枚非球面镜片。例如,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可采用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的特点是:从镜片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镜片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镜片不同,非球面镜片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镜片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例如,第一透镜也可采用非球面镜片以进一步提高解像质量。第七透镜采用非球面镜片可减小周边光线到达成像面的光程,同时还可矫正系统的轴外点像差,优化畸变、CRA等光学性能。应理解的是,在特定使用领域,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适当增加球面或非球面镜片的数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采用玻璃镜片。通常塑料材质的镜片热膨胀系数较大,当镜头所使用的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塑料材质的透镜会引起镜头的光学后焦变化量较大。采用玻璃材质的镜片,可减小温度对镜头光学后焦的影响,但是成本较高。理想地,第一透镜可采用玻璃非球面镜片,以进一步提升成像质量及减小前端口径。应理解的是,为了提高镜头的稳定性,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增加玻璃镜片的数量,例如,在重点关注该光学镜头的温度性能时,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均可采用玻璃镜片,以保证在不同温度下光学性能的稳定性;在重点关注成本的时候,可采用玻塑结合、甚至全塑料镜片,以降低成本。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优化设置镜片形状,合理分配光焦度,合理选取镜片材料,可减小前端口径,缩短TTL,保证镜头小型化的同时,提升解像力。该光学镜头使用7片镜片,可达到四百万像素以上,能够实现更高的清晰度。该光学镜头相对常规广角镜头具有较长的焦距,中心区域具备大角度分辨率,可提高环境物体辨识度,针对性的增大中心部分探测区域。该光学镜头可采用全玻架构,在高低温使用环境下具有更稳定的热性能,大大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因此,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能够更好地符合例如车载应用的要求。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文中使用的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是指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至成像面中心的轴上距离;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是指从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至最后一个透镜第七透镜像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凸面。
其中,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应理解,T1为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T2为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空气间隔,以此类推)、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131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141
本实施例采用了七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间的空气间隔,可使镜头具有高解像、小型化、前端小口径、温度性能好、超大视场角、长焦化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各非球面面型Z由以下公式限定: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142
其中,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conic;A、B、C、D、E均为高次项系数。下表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的非球面透镜表面S3-S4、S8-S9、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
表2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143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151
下表3给出了实施例1的第一透镜L1的材料的折射率Nd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中心至成像面IMA的轴上距离)、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34、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的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45、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即第五透镜L5的材料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变化量)dn/dt(5)、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即第六透镜L6的材料折射率随温度变化的变化量)dn/dt(6)、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中心至最后一个透镜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S14中心的轴上距离)。
表3
Nd1 1.78 dn/dt(5) -2.0800E-05
d12(mm) 3.4087 dn/dt(6) 8.8500E-06
TTL(mm) 26.0832 F2(mm) -8.0580
D(mm) 18.2478 F4(mm) 4.9475
H(mm) 5.2880 F5(mm) 4.2648
FOV(°) 198 F7(mm) 6.9475
d34(mm) 1.9368 TL(mm) 23.7041
d45(mm) 1.7421
F(mm) 2.065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131;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25;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77.35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满足d34/d45=1.112;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与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之间满足dn/dt(5)+dn/dt(6)=-1.195E-05;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17;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满足arctan(SAG2/d2)=72.792,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其所对应的矢高;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之间满足F4/F5=1.160;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3.363;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L/F=11.474;以及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F|=3.900。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凸面。
其中,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和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3-S6、S8-S9、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6给出了实施例2的第一透镜L1的材料的折射率Nd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34、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的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45、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
表4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1 17.6000 1.0900 1.78 48.50
2 5.2204 3.1241
3 14.9910 0.8800 1.80 46.30
4 4.4157 2.1045
5 94.7339 4.3797 1.49 70.40
6 5.9250 1.9318
STO 无穷 0.0000
8 4.8695 2.1179 1.66 58.12
9 -8.5359 1.7421
10 4.7002 2.6899 1.48 82.60
11 -3.1680 0.8412 1.78 25.72
12 6.9372 0.4220
13 4.9292 1.9843 1.59 61.12
14 -21.2573 0.1485
15 无穷 0.5500 1.52 64.21
16 无穷 2.2619
IMA 无穷
表5
面号 K A B C D E
3 1.0098 9.9195E-04 -4.2904E-05 -5.5016E-07 2.3333E-08 8.2277E-11
4 0.1500 1.9136E-03 6.4744E-05 -9.5979E-07 -2.2996E-07 -3.3352E-12
5 0.1200 9.5024E-04 -4.4317E-05 -5.7906E-07 2.4273E-08 2.2584E-10
6 -0.2000 1.9407E-03 4.6640E-05 -3.8736E-07 -1.5293E-07 -9.8311E-18
8 0.8114 -1.2979E-03 -2.2176E-05 -2.9492E-08 -3.2374E-08 1.1790E-07
9 -15.0000 -1.7456E-03 2.5612E-04 1.0546E-05 -4.2683E-06 7.0187E-07
13 -0.6569 -1.7007E-03 -1.6632E-04 3.6791E-05 -6.8874E-06 3.2064E-07
14 -112.0000 1.7941E-03 -2.7796E-04 4.6635E-05 -7.5145E-06 3.1890E-07
表6
Nd1 1.78 dn/dt(5) -2.0300E-05
d12(mm) 3.1241 dn/dt(6) -4.9700E-06
TTL(mm) 26.2678 F2(mm) -8.0842
D(mm) 18.0000 F4(mm) 4.9932
H(mm) 7.5840 F5(mm) 4.4226
FOV(°) 198 F7(mm) 6.9993
d34(mm) 1.9318 TL(mm) 23.3073
d45(mm) 1.7421
F(mm) 2.278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119;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17;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59.484;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满足d34/d45=1.109;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与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之间满足dn/dt(5)+dn/dt(6)=-2.527E-05;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12;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满足arctan(SAG2/d2)=72.475,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其所对应的矢高;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之间满足F4/F5=1.129;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3.072;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L/F=10.230;以及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F|=3.548。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凸面。
其中,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3-S4、S8-S9、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9给出了实施例3的第一透镜L1的材料的折射率Nd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34、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的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45、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
表7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1 18.1331 1.1031 1.78 52.17
2 5.3163 2.8572
3 15.3720 0.8300 1.81 45.50
4 4.4224 2.0257
5 140.3007 4.1700 1.49 70.40
6 5.8705 1.9318
STO 无穷 0.0000
8 4.8696 2.1800 1.67 56.12
9 -8.6674 1.7421
10 4.6500 2.6900 1.50 84.31
11 -3.1432 0.9300 1.78 25.33
12 6.8612 0.4220
13 4.9271 2.1300 1.59 61.12
14 -20.8712 0.1485
15 无穷 0.5500 1.52 64.21
16 无穷 1.8678
IMA 无穷
表8
面号 K A B C D E
3 0.1500 9.5593E-04 -4.4215E-05 -5.7727E-07 2.2232E-08 2.1858E-10
4 0.1000 1.9185E-03 4.6560E-05 -3.6361E-07 -1.4623E-07 -6.7338E-12
8 0.8500 -1.3123E-03 -2.5904E-05 -4.3500E-08 8.4532E-09 7.8565E-08
9 -15.2000 -1.7626E-03 2.6609E-04 1.1274E-05 -4.4520E-06 5.3300E-07
13 -0.8000 -1.8397E-03 -1.8759E-04 3.6065E-05 -6.8841E-06 2.1781E-07
14 -104.6270 1.5176E-03 -2.8966E-04 4.5701E-05 -7.5761E-06 3.1988E-07
表9
Nd1 1.78 dn/dt(5) -1.8300E-05
d12(mm) 2.8572 dn/dt(6) 3.7000E-06
TTL(mm) 25.5781 F2(mm) -7.8935
D(mm) 17.3467 F4(mm) 4.9548
H(mm) 7.2460 F5(mm) 4.2512
FOV(°) 198 F7(mm) 6.9907
d34(mm) 1.9318 TL(mm) 23.0118
d45(mm) 1.7421
F(mm) 2.280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1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18;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62.314;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满足d34/d45=1.109;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与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之间满足dn/dt(5)+dn/dt(6)=-1.460E-05;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12;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满足arctan(SAG2/d2)=66.881,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其所对应的矢高;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之间满足F4/F5=1.166;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3.065;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L/F=10.091;以及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F|=3.461。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凸面。
其中,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1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3-S4、S8-S9、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12给出了实施例4的第一透镜L1的材料的折射率Nd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34、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的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45、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
表10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241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251
表11
面号 K A B C D E
3 0.0000 9.9327E-04 -2.7504E-05 -2.0299E-07 3.4088E-08 -7.4102E-10
4 0.0000 2.9010E-03 7.8710E-05 5.3675E-06 4.2541E-07 -5.1850E-08
8 0.7895 -1.1891E-03 -9.8287E-05 -1.5986E-06 6.3941E-06 -1.0038E-06
9 -21.9275 -2.1363E-03 1.2106E-04 4.3521E-05 -3.8662E-06 9.6645E-08
13 -1.1322 -2.2978E-03 -2.3728E-04 4.2521E-05 -4.6511E-06 3.1023E-07
14 399.4462 1.1471E-03 -2.2635E-04 4.8893E-05 -7.1878E-06 7.0346E-07
表12
Nd1 1.77 dn/dt(5) -2.0200E-05
d12(mm) 3.0000 dn/dt(6) -4.9700E-06
TTL(mm) 25.7745 F2(mm) -6.4304
D(mm) 16.2468 F4(mm) 5.1414
H(mm) 7.6020 F5(mm) 4.2596
FOV(°) 198 F7(mm) 7.6888
d34(mm) 1.9300 TL(mm) 23.2693
d45(mm) 1.7421
F(mm) 2.345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116;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17;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61.078;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满足d34/d45=1.108;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与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之间满足dn/dt(5)+dn/dt(6)=-2.517E-05;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11;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满足arctan(SAG2/d2)=60.124,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其所对应的矢高;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之间满足F4/F5=1.207;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3.279;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L/F=9.923;以及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F|=2.742。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5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5为凹面,像侧面S6为凸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8为凸面,像侧面S9为凹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
其中,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13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3-S4、S8-S9、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15给出了实施例5的第一透镜L1的材料的折射率Nd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34、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的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45、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
表13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1 15.8191 1.1031 1.77 49.61
2 5.5074 3.0093
3 -24.6144 0.8800 1.80 46.50
4 10.3563 2.0321
5 -4.6888 4.1900 1.49 70.40
6 -9.6465 1.9318
STO 无穷 0.0000
8 4.6199 2.2000 1.66 57.12
9 219.7720 1.7421
10 3.9127 2.6900 1.50 81.59
11 -3.3256 0.9300 1.78 25.72
12 8.9924 0.4220
13 5.0505 2.1367 1.59 61.12
14 50.3423 0.1485
15 无穷 0.5500 1.52 64.21
16 无穷 1.3626
IMA 无穷
表14
面号 K A B C D E
3 0.0000 4.3121E-04 7.8304E-05 -1.5910E-06 -1.3654E-07 4.6563E-09
4 0.0000 9.7956E-04 3.9533E-04 -5.7359E-05 8.1578E-06 -4.7054E-07
8 0.5200 -6.7345E-04 -9.5485E-05 1.9714E-05 -7.2467E-06 7.2102E-07
9 -15.1851 3.5039E-03 -1.1611E-03 4.3039E-04 -7.5866E-05 5.3783E-06
13 -0.7846 -7.2571E-03 2.2424E-04 -2.7178E-04 5.3272E-05 -2.2572E-06
14 -99.0000 -5.8344E-04 -2.6108E-03 6.8699E-04 -9.3638E-05 6.2373E-06
表15
Nd1 1.77 dn/dt(5) -2.0200E-05
d12(mm) 3.0093 dn/dt(6) -4.9700E-06
TTL(mm) 25.3283 F2(mm) -8.9247
D(mm) 15.9159 F4(mm) 7.0608
H(mm) 7.1840 F5(mm) 4.1163
FOV(°) 198 F7(mm) 9.3180
d34(mm) 1.9318 TL(mm) 23.2672
d45(mm) 1.7421
F(mm) 2.2769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119;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18;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62.753;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满足d34/d45=1.109;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与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之间满足dn/dt(5)+dn/dt(6)=-2.517E-05;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11;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满足arctan(SAG2/d2)=59.830,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其所对应的矢高;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之间满足F4/F5=1.715;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4.092;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L/F=10.219;以及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F|=3.920。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6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3和像侧面S4均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均为凸面。
其中,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16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17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3-S4、S8-S9、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18给出了实施例6的第一透镜L1的材料的折射率Nd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34、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的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45、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
表16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1 15.7110 1.1031 1.77 49.61
2 5.4382 3.0093
3 -21.2958 0.8800 1.80 46.50
4 11.2844 2.0321
5 -14.4502 4.1800 1.49 70.40
6 12.6482 1.9318
STO 无穷 0.0000
8 4.9233 2.2000 1.66 57.12
9 -11.0655 1.7421
10 3.9534 2.7000 1.50 81.59
11 -3.3298 0.9312 1.78 25.72
12 6.4453 0.4220
13 4.8322 2.1367 1.59 61.12
14 -2380.8640 0.1485
15 无穷 0.5500 1.52 64.21
16 无穷 1.2434
IMA 无穷
表17
面号 K A B C D E
3 0.0000 7.7832E-04 3.1037E-06 2.1381E-07 -4.8101E-08 6.3656E-10
4 0.0000 1.9849E-03 9.9263E-05 -5.6164E-06 1.6038E-06 -1.1314E-07
8 0.5000 -1.4855E-03 -1.5363E-04 7.6941E-06 -1.2846E-06 -5.4682E-08
9 -15.2000 5.1384E-04 -5.7731E-04 1.5970E-04 -2.1206E-05 9.7375E-07
13 -0.8000 -6.4087E-03 6.0596E-05 -1.6500E-04 1.9082E-05 4.5511E-07
14 -100.0000 2.0869E-04 -1.2453E-03 2.8376E-04 -4.5568E-05 3.8725E-06
表18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311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32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119;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18;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61.340;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满足d34/d45=1.109;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与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之间满足dn/dt(5)+dn/dt(6)=-2.517E-05;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11;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满足arctan(SAG2/d2)=59.064,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其所对应的矢高;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之间满足F4/F5=1.309;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3.649;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L/F=10.348;以及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F|=4.013。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7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
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凹面。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8和像侧面S9均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0和像侧面S11均为凸面。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均为凹面。其中,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
其中,第二透镜L2、第四透镜L4和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或保护透镜L8’。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8’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可在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设置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19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2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3-S4、S8-S9、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21给出了实施例7的第一透镜L1的材料的折射率Nd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的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34、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的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的中心的轴上距离d45、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以及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
表19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1 16.2825 1.1031 1.77 49.61
2 6.9074 3.0093
3 25.2624 0.8800 1.80 46.50
4 5.1947 2.0321
5 -6.0121 4.1900 1.49 70.40
6 17.5402 1.9318
STO 无穷 0.0000
8 4.1991 2.2000 1.66 57.12
9 -22.8850 1.7421
10 4.0020 2.6900 1.50 81.59
11 -3.3099 0.9300 1.78 25.72
12 9.5217 0.4220
13 4.6336 2.1400 1.57 61.12
14 50.0042 0.1485
15 无穷 0.5500 1.52 64.21
16 无穷 1.5325
IMA 无穷
表20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341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351
表21
Nd1 1.77 dn/dt(5) -2.0200E-05
d12(mm) 3.0093 dn/dt(6) -4.9700E-06
TTL(mm) 25.5014 F2(mm) -8.2563
D(mm) 18.0252 F4(mm) 5.5350
H(mm) 7.3380 F5(mm) 4.1424
FOV(°) 198 F7(mm) 8.8560
d34(mm) 1.9318 TL(mm) 23.2704
d45(mm) 1.7421
F(mm) 2.29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中心至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3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118;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18;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61.871;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S6中心至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S8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S9中心至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S10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满足d34/d45=1.109;第五透镜L5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5)与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6)之间满足dn/dt(5)+dn/dt(6)=-2.517E-05;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12;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满足arctan(SAG2/d2)=57.379,其中,d2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SAG2为其所对应的矢高;第四透镜L4的焦距值F4与第五透镜L5的焦距值F5之间满足F4/F5=1.336;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3.862;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L/F=10.149;以及第二透镜L2的焦距值F2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2/F|=3.601。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7分别满足以下表22所示的关系。
表22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361
Figure BDA0002089900940000371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成像设备可包括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和用于将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该成像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该成像设备可以是诸如探测距离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探测距离设备上的成像模块。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5)

1.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互相胶合形成胶合透镜。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具有至少3枚非球面镜片。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第七透镜均为非球面镜片。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1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25。
15.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以及所述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FOV×F)/H≥45。
16.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34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中心至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中心的轴上距离d45之间满足:d34/d45≤1.6。
17.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25。
18.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35。
19.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下的张角满足:arctan(SAG2/d2)≥45,
其中,d2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的半口径,
SAG2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矢高SG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值F4与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值F5之间满足:0.5≤|F4/F5|≤3。
21.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值F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5。
22.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透镜组长度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L/F≤15。
23.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值F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2≤|F2/F|≤6。
24.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均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互相胶合形成胶合透镜;以及
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以及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TTL/H/FOV≤0.035。
25.一种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4所述的光学镜头及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成像元件。
CN201910500024.6A 2019-06-11 2019-06-11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Active CN1120682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0024.6A CN112068291B (zh) 2019-06-11 2019-06-11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PCT/CN2020/094046 WO2020248877A1 (zh) 2019-06-11 2020-06-03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US17/455,946 US20220082793A1 (en) 2019-06-11 2021-11-22 Optical lens assembly and imaging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00024.6A CN112068291B (zh) 2019-06-11 2019-06-11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8291A true CN112068291A (zh) 2020-12-11
CN112068291B CN112068291B (zh) 2022-05-06

Family

ID=736583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0024.6A Active CN112068291B (zh) 2019-06-11 2019-06-11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6829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675A (zh) * 2021-08-27 2021-09-24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097597A (zh) * 2022-06-09 2022-09-23 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玻塑混合热漂移稳定鱼眼镜头
CN115951482A (zh) * 2023-03-15 2023-04-11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WO2023123425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EP4215969A1 (en) * 2022-01-19 2023-07-26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331A (zh) * 2009-04-24 2012-03-21 株式会社理光 广角透镜和成像装置
CN207074298U (zh) * 2016-12-05 2018-03-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303788A (zh) * 2018-04-04 2018-07-20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射式超短焦投影光学系统
CN108427172A (zh) * 2017-02-14 2018-08-21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88331A (zh) * 2009-04-24 2012-03-21 株式会社理光 广角透镜和成像装置
CN207074298U (zh) * 2016-12-05 2018-03-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427172A (zh) * 2017-02-14 2018-08-21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108303788A (zh) * 2018-04-04 2018-07-20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射式超短焦投影光学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33675A (zh) * 2021-08-27 2021-09-24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3433675B (zh) * 2021-08-27 2022-01-04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3123425A1 (zh) * 2021-12-31 2023-07-06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组件、拍摄装置和可移动平台
EP4215969A1 (en) * 2022-01-19 2023-07-26 Calin Technology Co., Ltd. Optical imaging lens
CN115097597A (zh) * 2022-06-09 2022-09-23 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玻塑混合热漂移稳定鱼眼镜头
CN115097597B (zh) * 2022-06-09 2024-03-12 江西特莱斯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玻塑混合热漂移稳定鱼眼镜头
CN115951482A (zh) * 2023-03-15 2023-04-11 江西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8291B (zh) 2022-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8053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06829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445077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581620B (zh) 光学镜头
CN109557644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474673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78170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36705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632736A (zh) 光学镜头
CN111999863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014946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68329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352214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198430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239962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103672B (zh) 光学镜头
CN111983779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967806B (zh) 光学镜头
CN112068290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147751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198377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221099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794551B (zh) 光学镜头
CN111061032B (zh) 光学镜头
CN111198429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