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2736A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2736A
CN110632736A CN201810649582.4A CN201810649582A CN110632736A CN 110632736 A CN110632736 A CN 110632736A CN 201810649582 A CN201810649582 A CN 201810649582A CN 110632736 A CN110632736 A CN 1106327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ttl
image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4958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2736B (zh
Inventor
李慧敏
王东方
姚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nny Op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64958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2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2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2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实现小型化、高解像、前端小口径、相对照度高、匹配大尺寸芯片等中的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镜头,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一种包括七片透镜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镜头普遍应用于车载辅助驾驶系统中,甚至用于自动驾驶。随着应用环境的变化,镜头的品质要求也日益提升。而光学镜头的像素要求越来越高,使得芯片的尺寸随之增大,整个镜头的尺寸也随之增加。特别是车载类光学镜头,高像素、大芯片必定成为其主要发展方向。但是对于车载类镜头此类安装位置受到限制的应用,如何在保证高像素、大芯片的基础上,实现小型化成为关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车载安装的、可至少克服或部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陷的光学镜头。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相互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可为非球面镜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远光轴处可为凸面,在近光轴处可为凹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之前的光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以及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d1之间可满足:0.1≤(r2+d1)/r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12/TTL≤0.3,其中,d12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34/TTL≤0.1,其中,d34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45/TTL≤0.1,其中,d45为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56/TTL≤0.1,其中,d56为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0.05≤d67/TTL≤0.5,其中,d67为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8≤f7/f≤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h/FOV≤0.05,其中,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D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以及h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镜头,该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可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均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可相互胶合组成胶合透镜;以及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TTL/f≤3。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在远光轴处可为凸面,在近光轴处可为凹面。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二透镜之前的光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可为非球面镜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以及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d1之间可满足:0.1≤(r2+d1)/r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12/TTL≤0.3,其中,d12为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34/TTL≤0.1,其中,d34为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45/TTL≤0.1,其中,d45为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56/TTL≤0.1,其中,d56为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0.05≤d67/TTL≤0.5,其中,d67为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可满足:-8≤f7/f≤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可满足条件式:D/h/FOV≤0.05,其中,FOV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D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以及h为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
本申请采用了例如七片透镜,通过优化设置镜片的形状,合理分配各镜片的光焦度等,实现光学镜头的高解像、小型化、长焦化、匹配大尺寸芯片、相对照度高、前端口径小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示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第一胶合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胶合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物体的表面称为物侧面,每个透镜中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包括例如七个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这七个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还可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选地,设置于成像面的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
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一透镜设置为凸向物侧的弯月形状能够尽可能地收集大视场光线,使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在实际应用中,考虑到车载镜头室外安装使用环境,会处于雨雪等恶劣天气,这样的凸向物侧的弯月形状设计,更加适用雨雪等环境,有利于水滴的滑落,减小外界环境对成像的影响。
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凹面。
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
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像侧面可为凸面。第四透镜可以将光线平稳过渡至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减小镜头后端口径。
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可为凸面。第五透镜可以汇聚光线,使光线进入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
第六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第六透镜可将光线迅速过渡至后方系统,有利于缩短系统总长。
第七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为凹面。第七透镜的整体形状为凸面朝向像方的弯月透镜(即像侧面的近光轴处可选为凹面或凸面,像侧面的远光轴处可为凸面),能够发散周边光线,与第六透镜配合,有利于匹配大尺寸芯片,提升周边视场的相对亮度。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胶合透镜可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色差或消除色差。在光学镜头中使用胶合透镜能够改善像质、减少光能量的反射损失,从而提升镜头成像的清晰度。另外,胶合透镜的使用还可简化镜头制造过程中的装配程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通过将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胶合,而将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合成胶合透镜。通过引入由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组成的胶合透镜,可有助于消除色差影响,减小场曲,校正慧差;同时,胶合透镜还可以残留部分色差以平衡光学系统的整体色差。镜片的胶合省略了两镜片之间的空气间隔,使得光学系统整体紧凑,满足系统小型化需求。另外,镜片的胶合可降低镜片单元因在组立过程中产生的倾斜/偏芯等公差敏感度问题。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在例如第一透镜的前端或第一透镜的前端表面或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即,在第二透镜之前设置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以进一步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当将光阑设置在上述位置时,可有效收束入射光线,缩短光学系统总长,减小系统前端口径。然而,应注意,此处公开的光阑的位置仅是示例而非限制;在替代的实施方式中,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光阑设置在其他位置。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需要,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七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滤光片,以对具有不同波长的光线进行过滤;以及还可包括设置在滤光片与成像面之间的保护玻璃,以防止光学镜头的内部元件(例如,芯片)被损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和r2以及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d1之间可满足0.1≤(r2+d1)/r1≤2,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0.5≤(r2+d1)/r1≤1.5。第一透镜这样的特殊形状设置,有利于收集光线,提升系统成像品质。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3,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d12/TTL≤0.25。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设置适当的间隔,可使光线走势平稳,有利于降低第一透镜的敏感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34/TTL≤0.1,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d34/TTL≤0.05。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系统结构紧凑,增大系统空间利用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45/TTL≤0.1,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d45/TTL≤0.05。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系统结构紧凑,增大系统空间利用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56/TTL≤0.1,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d56/TTL≤0.05。通过这样的设置,使得系统结构紧凑,增大系统空间利用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0.05≤d67/TTL≤0.5,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0.09≤d67/TTL≤0.3。通过这样的设置,可有利于匹配大尺寸芯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8≤f7/f≤0,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6≤f7/f≤-0.5。通过这样的设置,可有利于匹配大尺寸芯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3,更理想地,可进一步满足TTL/f≤2.5。通过这样的设置,有利于实现小型化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可满足:D/h/FOV≤0.05,更理想地,D、h和FOV进一步可满足D/h/FOV≤0.03。满足条件式D/h/FOV≤0.05,可保证镜头的前端小口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可采用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的特点是:从镜片中心到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镜片中心到周边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镜片不同,非球面镜片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镜片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例如,第一透镜和第五透镜均可采用非球面镜片,可有利于提高解像,校正像差。第七透镜可采用非球面镜片,以有利于提高解像,提升周边相对照度。理想地,第一透镜、第五透镜和第七透镜均采用非球面镜片。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镜头所采用的镜片可以是塑料材质的镜片,还可以是玻璃材质的镜片。塑料材质的镜片热膨胀系数较大,当镜头所使用的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塑料材质的透镜会引起镜头的光学后焦变化量较大。采用玻璃材质的镜片,可减小温度对镜头光学后焦的影响。根据本申请的光学镜头的第一透镜和第七透镜可采用玻璃镜片,以增强镜头在高低温情况下的表现,减小环境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提升光学镜头的整体性能。进一步的,第七透镜可采用玻璃非球面镜片,进一步提升解像力,校正周边光线的像差。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通过优化设置镜片形状,合理分配光焦度,可减小前端口径,缩短TTL,保证镜头小型化的同时,提升解像力;另外,通过配合第七透镜的形状光焦度设置,可使得光学系统整体实现长焦化、可匹配大尺寸芯片、实现更高解像,周边较高的相对照度的特性。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镜头不限于包括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和像侧面S5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相互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其中心近轴区域处为弯月形状(即,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的近光轴处为凸面),整体为凸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像侧面S14的远光轴处为凸面)。
其中,第一透镜L1、第五透镜L5以及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的保护透镜L9。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9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L1之前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STO 无穷 -1.2000
2 19.6751 3.2955 1.81 41.0
3 21.5412 2.0992
4 -29.5657 2.1959 1.71 31.2
5 71.2256 4.8216 1.62 63.4
6 -20.6032 0.1000
7 -167.7228 5.4185 1.62 55.0
8 -20.0550 0.8544
9 14.5333 6.5872 1.60 68.5
10 -55.1274 0.1385
11 216.3567 1.4177 1.70 38.0
12 9.1763 4.5000
13 -32.4679 5.5461 1.63 61.2
14 -100.3335 2.0000
15 无穷 0.5500 1.52 64.2
16 无穷 0.4000
17 无穷 0.4000 1.52 64.2
18 无穷 0.9569
IMA 无穷
本实施例采用了七片透镜作为示例,通过合理分配各个透镜的光焦度与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间的空气间隔,可使镜头具有小型化、高解像、长焦、匹配大尺寸芯片,相对照度高等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各非球面面型Z由以下公式限定:
其中,Z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conic;A、B、C、D、E均为高次项系数。下表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的非球面透镜表面S2-S3、S9-S10、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
表2
面号 K A B C D E
2 -2.3644 -2.2840E-05 -4.2764E-07 -8.1302E-09 2.3696E-11 -2.8564E-15
3 -2.3144 -1.0936E-05 -1.8701E-07 -1.4463E-08 1.2317E-10 -2.4883E-13
9 -0.0991 -3.2435E-05 -3.0233E-07 -1.5507E-09 -2.3804E-11 1.4146E-13
10 -5.3746 -8.8278E-05 4.8642E-07 -2.2893E-09 -4.7341E-12 6.0043E-14
13 4.5302 -1.4185E-04 1.0849E-06 1.6015E-08 -5.8307E-11 4.7781E-12
14 67.6744 -7.5090E-05 -2.6657E-08 1.2285E-08 5.9365E-11 -1.9323E-12
下表3给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和像侧面S3的曲率半径r1和r2、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的中心至成像面IMA的轴上距离)、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
表3
Figure BDA0001704381120000121
Figure BDA00017043811200001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和像侧面S3的曲率半径r1和r2以及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之间满足(r2+d1)/r1=1.262;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051;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34/TTL=0.002;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45/TTL=0.021;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56/TTL=0.003;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67/TTL=0.109;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3.112;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1.639;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24。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2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和像侧面S5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相互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其中心近轴区域处为双凹形状(即,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的近光轴处为凹面),整体为凸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像侧面S14的远光轴处为凸面)。
其中,第一透镜L1、第五透镜L5以及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的保护透镜L9。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9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L1之前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4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5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2-S3、S9-S10、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6给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和像侧面S3的曲率半径r1和r2、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的中心至成像面IMA的轴上距离)、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
表4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STO 无穷 -1.1000
2 20.0740 2.9577 1.77 41.0
3 20.1718 2.0982
4 -34.8168 1.0890 1.69 31.2
5 66.1956 3.9809 1.59 61.4
6 -21.8507 0.1690
7 -285.9475 4.6362 1.61 60.4
8 -20.0419 0.0937
9 14.0989 6.0079 1.62 63.4
10 -74.9370 0.0954
11 41.2086 1.2409 1.74 38.0
12 7.9141 8.0879
13 -64.3656 3.0066 1.55 61.2
14 80.2766 2.0000
15 无穷 0.5500 1.52 64.2
16 无穷 0.4500
17 无穷 0.4000 1.52 64.2
18 无穷 1.6582
IMA 无穷
表5
面号 K A B C D E
2 -3.0789 -3.2342E-05 -5.8242E-07 -1.0344E-08 1.5152E-11 4.8461E-13
3 -1.7510 -1.0241E-05 -3.4186E-07 -1.7001E-08 1.3065E-10 2.1482E-13
9 -0.3902 -2.7367E-05 -1.7679E-07 -2.0466E-10 -6.6736E-12 8.2680E-14
10 -0.0919 -8.8256E-05 6.3856E-07 -9.8217E-10 -2.2897E-11 1.7106E-13
13 30.6650 -2.3090E-04 6.3276E-07 1.7518E-08 -2.1672E-10 -1.4743E-13
14 -47.7939 -2.9220E-04 -1.2259E-06 3.2748E-09 6.7578E-11 -2.0606E-12
表6
Figure BDA000170438112000015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和像侧面S3的曲率半径r1和r2以及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之间满足(r2+d1)/r1=1.152;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054;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34/TTL=0.004;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45/TTL=0.002;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56/TTL=0.002;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67/TTL=0.210;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2.387;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1.432;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26。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3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和像侧面S5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相互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其中心近轴区域处为弯月形状(即,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的近光轴处为凸面),整体为凸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像侧面S14的远光轴处为凸面)。
其中,第一透镜L1、第五透镜L5以及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的保护透镜L9。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9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L1之前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7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2-S3、S9-S10、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9给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和像侧面S3的曲率半径r1和r2、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的中心至成像面IMA的轴上距离)、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
表7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STO 无穷 -1.2000
2 18.3821 2.3416 1.75 38.5
3 16.4691 6.0000
4 -40.4890 2.1080 1.69 31.2
5 67.6403 4.5565 1.62 63.4
6 -19.8975 0.1000
7 -217.8437 3.2038 1.61 60.4
8 -22.3940 0.2935
9 13.6604 6.3241 1.62 63.4
10 -230.2942 0.1094
11 42.5522 1.2551 1.72 38.0
12 8.2627 8.2618
13 -30.8527 3.5312 1.57 57.8
14 -118.7365 2.0000
15 无穷 0.5500 1.52 64.2
16 无穷 0.5000
17 无穷 0.4000 1.52 64.2
18 无穷 1.1530
IMA 无穷
表8
面号 K A B C D E
2 -2.7571 -3.7171E-05 -4.5352E-07 -8.3221E-09 2.8672E-11 1.4055E-13
3 -1.6694 -8.0413E-06 -1.4936E-07 -1.4640E-08 1.2207E-10 -1.6341E-13
9 -0.4222 -2.8125E-05 -2.3104E-07 -7.2936E-10 -1.0483E-11 7.3920E-14
10 18.1936 -8.9236E-05 4.7077E-07 -1.3860E-09 -8.6657E-12 7.8017E-14
13 0.2895 -9.1643E-05 1.4941E-06 1.8395E-08 4.8460E-11 6.0485E-13
14 59.7333 -1.6166E-04 3.9568E-08 9.6814E-09 1.6671E-11 -1.7222E-17
表9
r1(mm) 18.3821 TTL(mm) 42.6878
r2(mm) 16.4691 f7(mm) -74.021
d1(mm) 2.3416 f(mm) 25.1831
d12(mm) 6.0000 D(mm) 15.7394
d34(mm) 0.1000 h(mm) 17.18
d45(mm) 0.2935 FOV(°) 38
d56(mm) 0.1094
d67(mm) 8.261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和像侧面S3的曲率半径r1和r2以及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之间满足(r2+d1)/r1=1.023;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141;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34/TTL=0.002;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45/TTL=0.007;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56/TTL=0.003;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67/TTL=0.194;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2.939;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1.695;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24。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4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光学镜头沿着光轴从物侧至成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
第一透镜L1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2为凸面,像侧面S3为凹面。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双凹透镜,其物侧面S4和像侧面S5均为凹面。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5和像侧面S6均为凸面。其中,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相互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
第五透镜L5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9和像侧面S10均为凸面。
第六透镜L6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弯月透镜,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
第七透镜L7为具有负光焦度的透镜,其中心近轴区域处为弯月形状(即,物侧面S13为凹面,像侧面S14的近光轴处为凸面),整体为凸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像侧面S14的远光轴处为凸面)。
其中,第一透镜L1、第五透镜L5以及第七透镜L7均为非球面镜片,它们各自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
可选地,该光学镜头还可包括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的滤光片L8和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的保护透镜L9。滤光片L8可用于校正色彩偏差。保护透镜L9可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IMA的图像传感芯片。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IMA上。
在本实施例的光学镜头中,还可包括设置在第一透镜L1之前的光阑STO,以提高成像质量。
下表10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各透镜的曲率半径R、厚度T、折射率Nd以及阿贝数Vd,其中,曲率半径R和厚度T的单位均为毫米(mm)。下表11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非球面透镜表面S2-S3、S9-S10、S13-S14的圆锥系数k以及高次项系数A、B、C、D和E。下表12给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和像侧面S3的曲率半径r1和r2、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的中心至成像面IMA的轴上距离)、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
表10
面号 曲率半径R 厚度T 折射率Nd 阿贝数Vd
STO 无穷 -1.2000
2 20.1090 3.1780 1.83 41.0
3 19.3775 2.4317
4 -33.9859 3.0436 1.80 31.2
5 66.6884 5.3447 1.62 54.0
6 -20.4105 0.1000
7 -215.9172 3.5766 1.66 60.4
8 -21.4590 0.1000
9 13.7842 6.2721 1.62 44.0
10 -165.9557 0.1000
11 43.4541 1.2380 1.68 38.0
12 8.1799 8.2130
13 -32.4688 3.4328 1.66 61.2
14 -99.9625 2.0000
15 无穷 0.5500 1.52 64.2
16 无穷 0.5000
17 无穷 0.4000 1.52 64.2
18 无穷 2.1950
IMA 无穷
表11
Figure BDA0001704381120000211
表12
r1(mm) 20.1090 TTL(mm) 42.6745
r2(mm) 19.3775 f7(mm) -74.079
d1(mm) 3.1780 f(mm) 24.7759
d12(mm) 2.4317 D(mm) 15.4850
d34(mm) 0.1000 h(mm) 17.206
d45(mm) 0.1000 FOV(°) 37.4
d56(mm) 0.1000
d67(mm) 8.213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2和像侧面S3的曲率半径r1和r2以及第一透镜L1的中心厚度d1之间满足(r2+d1)/r1=1.122;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之间的间隙d12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12/TTL=0.057;第三透镜L3与第四透镜L4之间的间隙d34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34/TTL=0.002;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间隙d45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45/TTL=0.002;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的间隙d56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56/TTL=0.002;第六透镜L6与第七透镜L7之间的间隙d67和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之间满足d67/TTL=0.192;第七透镜L7的焦距值f7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f7/f=-2.990;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度TTL与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1.722;以及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度FOV、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的最大通光口径D以及光学镜头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h之间满足D/h/FOV=0.024。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4分别满足以下表13所示的关系。
表13
Figure BDA0001704381120000221
Figure BDA0001704381120000231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6)

1.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凹面;
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凸面;
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凸面;
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以及
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相互胶合组成胶合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在远光轴处为凸面,在近光轴处为凹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之前的光阑。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厚度d1之间满足:0.1≤(r2+d1)/r1≤2。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d12/TTL≤0.3,
其中,d12为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
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d34/TTL≤0.1,
其中,d34为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
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d45/TTL≤0.1,
其中,d45为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
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d56/TTL≤0.1,
其中,d56为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
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0.05≤d67/TTL≤0.5,
其中,d67为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之间的间隙;以及
TTL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值f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8≤f7/f≤0。
14.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3。
15.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满足条件式:D/h/FOV≤0.05,
其中,FOV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
D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以及
h为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
16.光学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均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相互胶合组成胶合透镜;以及
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至所述光学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整组焦距值f之间满足:TTL/f≤3。
CN201810649582.4A 2018-06-22 2018-06-22 光学镜头 Active CN110632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9582.4A CN110632736B (zh) 2018-06-22 2018-06-22 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49582.4A CN110632736B (zh) 2018-06-22 2018-06-22 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736A true CN110632736A (zh) 2019-12-31
CN110632736B CN110632736B (zh) 2022-01-21

Family

ID=68967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49582.4A Active CN110632736B (zh) 2018-06-22 2018-06-22 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32736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43466A (zh) * 2020-06-17 2020-07-24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航测镜头和航拍器
US20210096328A1 (en) * 2018-08-03 2021-04-01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CN114236756A (zh) * 2021-12-08 2022-03-2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384665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509857A (zh) * 2020-11-16 2022-05-1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WO2022116152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TWI803078B (zh) * 2021-12-01 2023-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4384665B (zh) * 2020-10-19 2024-05-2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5534U (zh) * 2014-01-10 2014-12-31 株式会社光学逻辑 摄像镜头
CN106896477A (zh) * 2016-12-30 2017-06-2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CN108089281A (zh) * 2017-11-18 2018-05-2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207473184U (zh) * 2017-11-16 2018-06-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65534U (zh) * 2014-01-10 2014-12-31 株式会社光学逻辑 摄像镜头
US20170322393A1 (en) * 2014-01-10 2017-11-09 Optical Logic Inc. Imaging lens
CN106896477A (zh) * 2016-12-30 2017-06-27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CN207473184U (zh) * 2017-11-16 2018-06-0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08089281A (zh) * 2017-11-18 2018-05-29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96328A1 (en) * 2018-08-03 2021-04-01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US11971608B2 (en) * 2018-08-03 2024-04-30 Ningbo Sunny Automotive Optech Co., Ltd Optical lens assembly
CN111443466A (zh) * 2020-06-17 2020-07-24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航测镜头和航拍器
CN111443466B (zh) * 2020-06-17 2020-09-08 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航测镜头和航拍器
CN114384665A (zh) * 2020-10-19 2022-04-22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384665B (zh) * 2020-10-19 2024-05-28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509857A (zh) * 2020-11-16 2022-05-1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4509857B (zh) * 2020-11-16 2024-05-07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WO2022116152A1 (zh) * 2020-12-04 2022-06-09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TWI803078B (zh) * 2021-12-01 2023-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取像系統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CN114236756A (zh) * 2021-12-08 2022-03-25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2736B (zh) 2022-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4552B (zh) 光学镜头
CN110632736B (zh) 光学镜头
CN109445077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18053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412727B (zh) 光学镜头
CN109581620B (zh) 光学镜头
CN109960020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21B (zh) 光学镜头
CN110542978B (zh) 光学镜头
CN109960004B (zh) 光学镜头
CN111474673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557644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830672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781701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09425959B (zh) 光学镜头
CN111999863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014946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239962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412719B (zh) 光学镜头
CN112014945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0632745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23B (zh) 光学镜头
CN109946814B (zh) 光学镜头
CN109975952B (zh) 光学镜头
CN112147751B (zh)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