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5421B -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5421B
CN112055421B CN201910493746.3A CN201910493746A CN112055421B CN 112055421 B CN112055421 B CN 112055421B CN 201910493746 A CN201910493746 A CN 201910493746A CN 112055421 B CN112055421 B CN 11205542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identifier
inform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374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5421A (zh
Inventor
罗海燕
曾清海
戴明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374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542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1588 priority patent/WO2020244390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54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54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54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54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信息确定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则当终端设备确定其第一标识后,可以在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通过预配置DRB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第一标识,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通过第一标识识别出对应的终端设备,并能够进一步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进一步发送至核心网。

Description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bearer,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数据早传(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是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the 3rd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在长期演进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引入的技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在处于空闲态或第三态时,即可将上行的通信数据传输至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例如基站),并由接入网设备进一步传输至核心网。其中,终端设备在蜂窝网络中有三种状态:(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态,RRC空闲态(idle)和RRC非激活态(inactive),其中RRC非激活态也称为第三态。
EDT技术分为控制面CP方案和用户面UP方案。其中EDT用户面方案中,基站在收到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后,需要根据保存的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将终端设备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核心网。若基站未保存所述终端设备的上下文,此时,该基站需要通过源基站获取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并向核心网发送路径改变(path switch)消息,以便核心网和本基站建立专用的用户面隧道。但是,基站获取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发送路径改变消息都会占用一定的时间,从而导致了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进行EDT时,终端设备到核心网端到端仍然存在一定的时延。同时,对于处在RRC空闲态的终端设备,也能够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将数据提前发送给接入网设备,但是由于终端设备并没有建立RRC连接,接入网设备即使接收到了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数据,也还是需要等待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之后,才能将该终端设备的数据进一步发送至核心网。EDT的控制面方案允许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终端设备将通信数据携带在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中,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接入网设备将携带通信数据的NAS消息发送至核心网。
因此,本申请基于切片特定/业务特定(slice/service specific)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技术:对于所有处在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根据其所使用的网络切片,通过与该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同时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之间建立该网络切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即接入网设备可根据网络切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将用户面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以使得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终端设备和核心网之间端到端时延大大减少的目的。
然而,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时,需要对终端设备进行标识,例如核心网最终需要获知数据来自于哪个终端设备。那么如何确定使用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的标识,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明确终端设备如何确定使用预配置DRB时的第一标识,以及规定了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建立对应关系,从而使得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时,能够对终端设备进行标识,并使得接入网设备能够根据终端的第一标识将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进一步发送至核心网。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终端若确定使用第一接入网设备提供的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时,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后,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则为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第二信息确定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并且,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则当终端设备确定其第一标识后,可以在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通过预配置DRB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中携带第一标识,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通过第一标识识别出对应的终端设备,并能够进一步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进一步发送至核心网。进而在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减少了接入网设备获取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建立该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而存在的端到端时延。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所述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针对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相同的网络切片提供相同的预配置DRB,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后,确定终端设备所使用的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后,为终端设备生成预配置DRB对应的RLC实体和PDCP实体,从而接入网设备在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预配置DRB生成对应的RLC实体和PDCP实体后,使用与该预配置DRB对应的RLC实体和PDCP实体与终端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当确定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改变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区域为改变后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当终端设备确定其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改变时,即终端设备从其他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区域移动至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区域后,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可以主动地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以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能够根据第二信息确定其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在随机接入流程中第三条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并通过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四条消息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第二信息,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即可确定其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在终端设备可以在随机接入流程中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并通过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二条消息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第二信息,由于第二信息中携带有第一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T-CRNTI等标识,使得终端可以自行根据第二信息中的标识生成并确定其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针对2步随机接入流程,终端设备可以在2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并通过2步随机接入流程中的第二条消息接收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第二信息,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即可确定其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第一信息,可以通过显式指示或者隐式指示的方式,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将通过预配置DRB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信息可以是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且终端设备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作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专用于网络切片的前导码列表;或者,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还可以由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此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的。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通过直接将第一标识发送至终端设备的方式,使得终端设备直接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其分配的第一标识。而除了第二信息中直接携带第一标识,第二信息还可以是终端设备的其他标识,使得终端设备根据第二信息中的标识,再进一步确定其第一标识。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所述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第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广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本申请第二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核心网标识。
其中,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可以向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使得第一设备根据第三信息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返回至第一接入网设备。最终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通信数据时,第一接入网设备需要将核心网管理实体所发送的数据包中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映射为第一标识,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识别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其中,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发送的第三信息可以是第一标识,则第一设备能够根据第一标识确定对应的终端设备,并确定终端设备对应的核心网标识后,将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返回至第一接入网设备。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核心网管理实体。则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还用于,所述核心网管理实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
其中,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第一设备为核心网管理实体。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向核心网管理实体发送第三信息的方式,向核心网管理实体请求将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最终,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其中,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三信息可以是指示信息,则当核心网设备接收到指示信息后,即可确定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而第一接入网设备此时需要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因此,核心网管理实体可以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四信息。
在本申请第三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位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其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当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移动至第一接入网设备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以请求第一设备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发送至第一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通信数据时,可以将核心网管理实体所发送的数据包中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映射为第一标识,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识别。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并可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所述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当所述处理模块确定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改变时,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区域为改变后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四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装置,该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所述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则该装置还包括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第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发送模块还用于,广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装置,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其中,该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核心网标识。
在本申请第六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第六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核心网管理实体。
在本申请第六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还用于,所述核心网管理实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
在本申请第六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六方面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位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可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收发器用于该终端设备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为接入网设备。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所述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当确定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改变时,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区域为改变后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七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可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所述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收发器用于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为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第八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在本申请第八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所述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八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在本申请第八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八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在本申请第八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在本申请第八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则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第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广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本申请第八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可用于执行如本申请第三方面所述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可以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描述的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所述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所述收发器用于该第一接入网设备与其它设备进行通信。示例性地,该其它设备为第一设备。
在本申请第九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包括:通信接口;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
处理器,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接口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核心网标识。
在本申请第九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在本申请第九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设备为核心网管理实体。
在本申请第九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三信息还用于,所述核心网管理实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
在本申请第九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第九方面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位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二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第三方面任一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所述方法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二方面任一所述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任一所述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四方面所述的装置、和第五方面所述的装置;或者,所述系统包括第七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第八方面所述的接入网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所应用的基于slice/service specific的预配置DRB的技术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八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九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所应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连接,无线接入网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或有线通信方式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核心网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在图1中未示出。本申请各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其中,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网络设备可以为5G新无线接入技术(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基站(g nodeB,gNB),还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基站(evolved nodeB,eNB),也可以是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GSM系统或CDMA系统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 station,BTS),网络设备还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5G之后的网络中的网络侧设备或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路边站点单元(road site unit,RSU)等,本申请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为包含无线收发功能、且可以为用户提供通讯服务的设备。具体地,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等。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卫星上。本申请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是例如:第5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network,UTRAN)系统,或者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nhanced data rate for GSMevolution,EDGE)系统的无线接入网(GSM 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GERAN)架构。此外,本申请所示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其它通信系统,例如:例如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通信系统、6G系统以及之后的通信系统等。
以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为LTE通信系统为例,终端设备在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数据之前,终端设备需要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连接。其中,在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RRC连接的过程中,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会建立用于二者进行通信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使得终端设备在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RRC连接之后,处于RRC连接态的终端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之间可以使用所建立的DRB进行数据传输,进而实现终端设备能够通过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在LTE通信系统中,根据终端设备是否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RRC连接,终端设备的状态包括:RRC连接态、RRC空闲态和第三态。其中,RRC连接态指终端设备已经与接入网建立RRC连接;RRC空闲态指终端设备未与无线接入网设备建立RRC连接;第三态介于RRC连接态和RRC空闲态之间,此时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未建立RRC连接,但是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针对该终端设备的通道仍然保留。其中,所述第三态在新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又可被称为非激活态(inactive)。当终端设备处于RRC连接态时,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有RRC连接,基站和核心网之间有专用的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当终端设备处于RRC非激活态时,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没有RRC连接,但源基站和核心网之间有专用的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当终端设备处于idle态时,终端设备和基站之间没有RRC连接,基站和核心网之间也没有专用的控制面和用户面连接。
而由于终端设备需要与接入网设备建立RRC连接之后,接入网设备通过RRC重配置消息给终端设备发送DRB的配置信息后,终端设备才能够使用DRB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通信数据。因此为了减少终端设备在与接入网设备通信前,等待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建立RRC连接的时间,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技术规范在LTE通信系统中定义了数据早传(early data transmission,EDT)技术。EDT技术能够使得通信系统中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在没有与接入网设备建立RRC连接的情况下,向接入网设备发送通信数据。从而减少了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等待二者之间建立RRC连接并建立DRB之后才能通信的时间,进而提高了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具体地,EDT技术支持用户面(user plane,UP)数传方案和控制面(controlplane,CP)数传方案。其中,UP方案允许终端设备在向接入网设备发送RRC连接恢复请求时携带加密的通信数据,接入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上下文(UE context)并对通信数据进行解密后,从而根据终端设备的上下文,通过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用户面隧道,将通信数据发送至核心网。CP方案允许终端设备将通信数据携带在非接入层(non-accessstratum,NAS)消息中,使得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将携带通信数据的NAS消息发送至核心网。
然而,对于上述的UP面方案,在接入网设备保存有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情况下,接入网设备在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后,就可以直接将终端设备的通信数据发送给核心网。但是对于接入网设备没有保存终端设备的上下文的情况,该接入网设备在接收端终端设备的通信数据后,在将该通信数据发送给核心网之前,接入网设备还需要通过例如源接入网设备获取终端设备的上下文,并通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路径改变(path switch)消息。使得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用户面隧道后,接入网设备才能通过所建立的用户面隧道将通信数据发送至核心网设备,进而造成了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在基于EDT技术与接入网设备通信过程中,终端设备向核心网设备发送通信数据时,仍然存在由于等待接入网设备获取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建立该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而存在的端到端时延。对于EDT技术中的CP面方案,虽然CP面方案不需要通过基站和核心网之间的专用用户面隧道传输数据,即基站收到携带用户面数据的NAS消息后直接通过控制面将NAS消息送到核心网,不存在UP面提到的由于path switch以及建立专用用户面隧道带来的时延。但是CP面方案无法实现对不同slice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区分和不同优先级处理。
因此,本申请基于网络切片特定/业务特定(slice/service specific)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的技术。该基于网络切片特定的预配置DRB的技术可以在此简单概括为:接入网设备针对不同的网络切片或者服务,广播与网络切片或服务对应的预配置DRB的配置信息,使得所有处于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能够在不经过RRC连接建立以及RRC重配置流程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预配置DRB与接入网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后续将网络切片或服务对应的预配置DRB统一称为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对于处于RRC连接态的终端设备,也可以基于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直接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基于网络切片特定的预配置DRB的技术有很多种情况,在此简单介绍其中的一种,例如,图2为本申请所应用的基于网络切片特定的预配置DRB的技术的一种情况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终端设备A处于RRC连接态,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A通过RRC重配置消息,分别生成了DRB0对应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实体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实体。对于终端设备B、C、D和E,每个终端设备均处于RRC空闲态或者处于RRC非激活态。当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来自终端设备B、C、D或E的上行数据时,获取该上行数据携带的逻辑信道标识。接着接入网设备根据事先广播的网络切片标识、逻辑信道标识、DRB识别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逻辑信道标识确定终端设备B、C、D或E的DRB标识或网络切片标识后,从而为终端设备生成其的网络切片或DRB对应的RLC实体和PDCP实体。接入网设备为不同终端设备生成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后,终端设备B-E可以根据其各自所工作的网络切片使用与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所述网络切片包括:接入网切片或核心网切片。例如,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为工作在网络切片1的每个终端设备分别生成对应的预配置DRB1,为工作在网络切片2的每个终端设备分别生成对应的预配置DRB2,其中,每个预配置DRB1共享相同的配置、每个预配置DRB2共享相同的配置。则在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若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工作在网络切片1,终端设备B和终端设备C可以使用接入网设备提供的、与网络切片1对应的预配置DRB1与接入网设备通信;而若终端设备D和终端设备E工作在网络切片2时,终端设备D和终端设备E可以使用接入网设备提供的、与网络切片2对应的预配置DRB2与接入网设备通信。其中,对于终端设备侧,每个终端设备通过各自对应的RLC实体和PDCP实体与接入网设备通信,而对于接入网设备侧,接入网设备在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预配置DRB生成对应的RLC实体和PDCP实体后,使用与该预配置DRB对应的RLC实体和PDCP实体与终端设备通信。
同时,接入网设备还会针对图2中的每个网络切片建立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的用户面隧道。其中,针对网络切片1、网络切片2和网络切片3,接入网设备分别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建立对应的用户面隧道1、用户面隧道2和用户面隧道3。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在使用预配置DRB进行数据传输时,当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后,即可根据预配置DRB识别对应的网络切片,从而找到网络切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将终端设备的用户面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例如:处于RRC空闲态或者处于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B在数据传输时使用预配置DRB1将上行通信数据发送至接入网设备后,接入网设备即可通过网络切片1与核心网设之间的用户面隧道1将终端设备B的上行通信数据发送至核心网。从而减少了终端设备在进行数据传输时,等待接入网设备获取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建立该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而存在的端到端时延。
可选的,基于网络切片特定的预配置DRB的技术还有很多其他情况,示例性的,在无线接入网设备侧,该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可以指的是,针对发送属于相同网络切片的数据的不同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侧的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共享,和/或,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共享,也可以说,可以指的是RLC层和PDCP层共享,或者,可以指的是RLC层不共享和PDCP层共享,或者,可以指的是RLC层共享和PDCP层不共享。示例性的,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无线接入网设备侧为某个终端设备生成了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之后,后续其他终端设备如果想工作在该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上,由于之前无线接入网设备在无线接入网设备侧该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可以被终端设备共享,所以其他终端设备可以直接使用该无线接入网设备侧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与该无线接入网设备通信。
但是,在基于网络切片特定的预配置DRB的技术的各种情况中,虽然接入网设备能够通过广播消息提供预配置DRB的配置信息,使得终端设备在不经过RRC重配置的前提下可以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却都没有规定接入网设备如何识别使用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从而为不同的终端设备生成对应的预配置DRB。也没有规定接入网设备如何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建立对应关系,以使得接入网设备将终端设备使用第一标识发送的数据进一步发送至核心网。因此,如何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以明确如何确定使用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以及规定了接入网设备可以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建立对应关系,使得接入网设备能够将终端设备使用第一标识发送的数据进一步发送至核心网。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用于终端设备请求接入网设备为该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其中,该方法包括:
S101: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条消息(Msg1)。
本实施例所述终端设备处于RRC空闲态,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处于RRC非激活态。当终端设备在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并通过4步随机接入过程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时,可以首先通过Msg1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前导信息,以请求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所述前导信息包括:随机接入前导码。本实施例中关于终端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Msg1可参照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S102: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端终端设备发送的Msg1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条消息(Msg2)。
其中,所述Msg2包括: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关于终端设备的Msg1的随机接入响应,以及终端设备的临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temporary 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T-CRNTI)等。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终端设备所发送的Msg2可参照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S103: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3中携带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假设在此之前,接入网设备广播网络切片标识和所述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的配置信息。预配置DRB的配置信息主要包含物理(physical,PHY)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的配置信息,还可能包含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配置信息,还可能包含逻辑信道标识,DRB标识等。例如接入网设备广播网络切片1对应预配置DRB1的配置信息,网络切片2对应预配置DRB2的配置信息,网络切片3对应预配置DRB3的配置信息。除此之外,接入网设备还可能提供网络切片标识对应的上行共享时频资源信息,上行共享时频资源信息可能包含起始帧号、起始子帧号、起始时隙号、周期、资源块(resourceblock,RB)编号中的一种或多种。后续终端设备在接入网设备提供的网络切片标识对应的上行共享时频资源信息上通过竞争方式发送上行数据。
具体地,当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终端设备通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3中携带第一信息的方式,向第一接入网指示终端设备将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则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Msg3后,根据Msg3中所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将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当完成随机接入过程之后,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预配置DRB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例如终端设备根据网络切片标识确定某个预配置DRB发送上行通信数据。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在Msg3的MAC头中增加新的MAC层控制单元(MAC control element,MCE),并且在所增加的MCE中特定的指示位包含1比特(bi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msg3的MAC头现有的MCE中增加特定的指示位包含1bit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是否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例如,当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3中的MCE中特定的指示位为“1”时,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将要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又例如,当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3中的MCE中特定的指示位为“0”时,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不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另一种可能是当MCE中包含指示信息时,表示终端设备将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反之则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预配置DRB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任一预配置DRB,其中,终端设备所使用的预配置DRB与该终端设备所工作于的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相同网络切片的多个终端设备,均可使用该网络切片对应的同一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除了上述限定之外,本实施例中关于终端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Msg3的其他具体实现可参照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S104: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4中携带第一标识,则终端设备接收来自于第一接入网设备的Msg4。
具体地,当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S103接收到Msg3后,根据Msg3中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终端设备将使用预配置DRB和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则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Msg4中携带为该终端设备所分配的第一标识。
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标识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具体在该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RAN area)内通过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识别述终端设备,所述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包括至少一个接入网设备的覆盖范围。可选地,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标识包括:终端设备的T-CRNTI和该终端设备的小区标识,例如,在终端设备的T-CRTNI前加入小区标识即为第一标识;或者,第一标识包括:终端设备的T-CRNTI和该终端设备的基站标识,例如,在终端设备的T-CRNTI前加入基站标识即为第一标识。其中,小区标识包括: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或者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
因此,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确定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时,即可在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3内携带第一信息。或者,当终端设备确定其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改变时,即终端设备从其他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区域移动至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区域后,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可以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3中携带第一信息。
除了上述限定之外,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终端设备所发送的Msg4的其他具体实现可参照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S105:终端设备根据Msg4确定第一标识。
最终,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4后,根据Msg4中的第二信息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其分配的第一标识。在终端设备确定其第一标识后,当该终端设备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给终端设备分配专有的上行时频资源。或者当第一接入网设备不给终端设备分配专有的上行时频资源时,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接入网设备广播的网络切片所对应的共享上行时频资源,选择竞争方式发送上行数据。
此外,对于RRC连接态的终端设备,如果后续通过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进行数据传输时,RRC连接态的终端设备可以通知接入网设备,该终端设备通过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进行数据传输。一种可能的方式是,终端设备将网络切片标识以及第一指示发送给接入网设备,例如可以在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中携带网络切片标识和第一指示,或者直接在MCE中携带网络切片标识和第一指示。后续接入网设备给处于RRC连接态的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时,可以包含网络切片标识对应的预配置DRB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给该用户分配专用的第一标识。另一种可能的方式是,终端设备只将第一指示发送给接入网设备。后续接入网设备给处于RRC连接态的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消息时,可以包含一组或多组网络切片标识以及对应的预配置DRB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含给该用户分配专用的第一标识。此外,接入网设备在分配DRB ID时避开预配置DRB对应的DRB ID。例如:网络切片1对应DRB1,网络切片2对应DRB2,网络切片3对应DRB3,则接入网设备在给所述处于RRC连接态的终端设备分配DRB ID时可以从DRB4开始。
综上,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终端设备若确定使用预配置DRB通信时,则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3中携带第一信息,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携带在Msg4中发送至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其第一标识。当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于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进一步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将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进一步发送至核心网。进而在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接入网设备通信时,减少了接入网设备获取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建立该终端设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而存在的端到端时延。
可选地,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图3所示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中,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的示例中,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条消息(Msg1)中携带第一信息;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Msg1中的第一信息,并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之后,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条消息(Msg2)中携带第二信息,使得终端设备根据Msg2中的第二信息确定其第一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且终端设备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作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专用于网络切片的前导码列表;或者,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还可以由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S400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携带,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广播消息中包含网络切片对应的前导码列表1,这个列表1里面可能包含1个或多个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广播消息后,从广播消息中确定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后,可以确定终端设备将通过预配置DRB进行数据传输。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广播消息中包含网络切片标识和对应的前导码列表1。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前导码后,可以根据前导码和网络切片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后续终端设备希望通过哪个网络切片对应的预配置DRB进行数据传输。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即,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1中,除了携带随机接入前导码,还携带第一指示信息。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1中的特定指示位。
本实施例中有关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的具体实现可参照如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不再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终端设备需要请求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其分配第一标识,而在本申请图5所示的实施例三中,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自行确定其第一标识的方式,以减少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开销。具体地,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的方法包括:
S201: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条消息(Msg1)。
其中,S201的具体实现可参照S101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2: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端终端设备发送的Msg1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条消息(Msg2)。
其中,S202的具体实现可参照S102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3:终端设备根据Msg2中携带的T-CRNTI确定其第一标识。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的随机接入过程中,当接收到Msg2后,由于Msg2中携带有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所分配的临时标识T-CRNTI,则终端设备可以根据T-CRNTI确定其第一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通过在T-CRNTI前加入该终端设备的小区标识的方式,得到第一标识;或者,终端设备通过在T-CRNTI前加入该终端设备的基站标识的方式,得到第一标识。其中,小区标识包括: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ty,PCI),小区全球标识(cell global identifier,CGI)。则当小区标识为PCI时,终端设备可以在T-CRNTI前加入PCI得到第一标识;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T-CRNTI前加入PCI和基站标识得到第一标识;又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在T-CRNTI前加入PCI、基站标识和公共陆地移动网络标识(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ID得到第一标识。而当小区标识为CGI时,由于CGI中还包括PLMN ID和小区ID(Cell identity),其中的小区ID的前几位是基站(eNB或者gNB)ID,CGI的后几位是小区ID,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T-CRNTI前加入PLMN ID、基站标识和小区标识得到第一标识。
S204: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随机接入(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过程中的Msg3中携带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其中,S204的具体实现可参照S103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S205: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T-CRNTI确定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具体地,由于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已经通过S203确定其第一标识,因此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端Msg3后,根据Msg3中的第一信息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则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与终端设备同样的方式确定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同样可以根据S203中所示的,通过在T-CRNTI前加入该终端设备的小区标识的方式,得到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或者,终端设备通过在T-CRNTI前加入该终端设备的基站标识的方式,得到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S203中的描述,不再赘述。
可选地,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二者各自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的方式,可以由协议规定并分别在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中存储;或者,也可以由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二者进行协商得到。
S206: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端终端设备发送的Msg3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条消息(Msg4)。
除了上述限定之外,本实施例中关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终端设备所发送的Msg4的其他具体实现可参照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综上,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终端设备可以在确定使用预配置DRB通信时,则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当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2中携带的T-CRNTI后,即可根据T-CRNTI自行确定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并且终端设备还通过随机接入过程中Msg3中携带第一信息的方式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进而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第一信息后,同样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T-CRNTI确定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由于不需要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从而减少了在确定第一标识时,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开销。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终端设备自行确定第一标识的方法,其中,针对第一接入网设备在通知终端设备进入非激活态时,向终端设备所分配的非激活无线网络临时标识(inactive RNTI,I-RNTI)可以在无线接入网区域范围内作为该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在通知终端设备进入非激活态时,除了向终端设备分配I-RNTI,还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接入网设备中每个小区对应的无线接入网区域标识(RAN area code)。使得处于终端设备在进入非激活态之后,将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I-RNTI作为其第一标识。并且,终端设备还在后续移动过程中切换小区后,判断当前小区对应的无线接入网区域标识与前一个小区对应的无线接入网区域标识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终端设备触发无线接入网区域更新流程。对于这种情况,终端设备在Msg3中除了携带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后续将工作在预配置DRB上,还可以在Msg3中携带第一标识。进一步地,在如图3-5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的方法。而在一些技术中,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过程可以使用2步随机接入(2stepRACH)技术。其中,终端设备可以在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条消息中除了携带随机接入前导码,还可以携带上行通信数据,相当于将4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的Msg1和Msg3同时通过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发送至第一接入网设备。
因此,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示意图;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示出了终端设备在2步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请求第一接入网设备分配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
S301:终端设备在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条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处于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之内,并且所述终端设备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则当终端设备确定采用如图2所示使用预配置DRB提前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时,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可以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且终端设备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作为所述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有关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可参照如图4所示的S400中对于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的描述,即,第一随机接入码列表可以由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图中S300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携带,或者,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还可以是协议规定的专用于网络切片的前导码列表。则终端设备在确定使用预配置DRB进行数据传输后,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在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广播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中的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进行数据传输。
在另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可选地,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终端设备在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条消息中的特定指示位。
S302:第一接入网设备收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条消息,其中,第二条消息中携带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所分配的第一标识。
具体地,当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S301接收到第一条消息后,根据第一条消息中的第一信息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其中,若所述第一信息为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则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或者,若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与第一接入网设备所提供的预配置DRB存在对应关系,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终端设备所具体使用的预配置DRB。
则当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后,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条消息中携带为该终端设备所分配的第一标识。可选地,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从第一标识池中为确定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一标识。有关所述第一标识的描述可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S104中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S303: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条消息,确定其第一标识。
最终,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条消息后,根据第二条消息确定第一接入网设备为其分配的第一标识。并且,在终端设备确定其第一标识后,当该终端设备处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时,可以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此时,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端将该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后,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进一步将该终端设备的上行通信数据通第一标识对应的预配置DRB与核心网之间的隧道发送至核心网。
综上,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终端设备若确定使用预配置DRB通信时,则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在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一信息,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携带在第二条信息中发送至终端设备,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其第一标识。
可选地,在上述如图3-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示意图。在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当终端设备已经根据上述图3-6任一实施例确定第一标识之后,首次移动到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时;或者当终端设备已经根据上述图3-6任一实施例确定第一标识之后,还留在原来的接入网覆盖范围(此时第二接入网设备就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但TA已经失效时,若终端设备需要获取时间提前量(time advance,TA)时的实现方式。其中,该方法包括:
S501:终端设备在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条消息,其中,所述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已经确定其第一标识,并且处于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之内但TA已经失效,或者首次移动到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之内,所述终端设备于RRC空闲态或者RRC非激活态。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从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作为所述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可以是协议规定并存储在终端设备中;或者,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还可以由第二接入网设备携带在S500中向终端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中携带,例如第二接入网设备在广播消息中包含网络切片对应的前导码列表2,这个列表2里面可能包含1个或多个preamble。使得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接入网设备的广播消息后,从广播消息中确定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第二接入网设备在收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时,即可以获知终端设备后续希望通过预配置DRB发送数据,且不需要为该终端设备重新分配第一标识。
可选地,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中,每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与第二接入网设备所提供的预配置DRB存在对应关系。则当终端设备在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随机过程中第一条消息时,终端设备需要根据该终端设备所使用的预配置DRB,从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列表中确定与终端设备所使用的预配置DRB对应的第二随机接入码。
S502:第二接入网设备收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过程中发送的第一条消息后,向该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条消息,其中,由于终端设备已经确定第一标识,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不再向终端设备分配T-CRNTI,因此在第二条消息中可以不携带T-CRNTI。
具体地,当第二接入网设备通过S501接收到第一条消息后,根据第一条消息中的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其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或者,若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可以与第二接入网设备所提供的预配置DRB存在对应关系,则第二接入网设备可以进一步根据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终端设备所具体使用的预配置DRB。
则当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二随机接入码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并且终端设备已经确定过第一标识后,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TA等参数,并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条消息中不再携带T-CRNTI。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终端设备在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第二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条消息,除了上述限定之外,可参照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S503:终端设备通过第二条消息,确定其TA。
最终,在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条消息后,根据第二条消息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为其分配的TA。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终端设备在已经确定第一标识的情况下,可以在随机接入第二接入网设备的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在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条消息中携带第二随机接入前导码信息,使得第二接入网设备根据第一信息为终端设备分配TA,并在终端设备2步随机接入过程中第二条信息中不再携带T-CRNTI,使得终端设备能够确定其TA。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中央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架构,需要CU和DU之间通过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终端设备进行识别。例如,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六的流程示意图,其中,该方法包括:
S601:CU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在CU-DU架构下被划分为中央单元CU,以及一个或多个DU。其中,CU负责无线接入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以及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等协议层处理,DU负责无线链路控制子层(radio link control structure,RLC),媒体介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以及物理层(physical,PHY)等协议层处理。CU还可以负责业务数据自适应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协议层处理。CU和DU之间建立F1接口,并且在CU-DU的F1接口建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隧道协议用户面(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tunneling protocol-pser plane,GTP-U)隧道。则当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使用如图2所示的预配置DRB时,对于CU-DU之间的GTP-U隧道包括与每个网络切片唯一对应的GTP-U隧道,即对于工作在相同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可以共享CU-DU之间的一个GTP-U隧道。
例如:DU在F1AP消息(例如F1setup request或者gNB-DU configuration update)中携带网络切片标识,例如单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以及对应的DU侧GTP-U隧道地址,例如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和/或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er,TEID)。CU在反馈消息(例如F1setup response或者gNB-DU configuration update)消息中包含网络切片标识和对应的CU侧GTP-U隧道地址。或者CU-DU之间的GTP-U隧道包括每个终端设备的每个预配置DRB唯一对应的GTP-U隧道,即对于工作在相同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不共享CU-DU之间的一个GTP-U隧道。例如CU在终端设备级别的F1AP消息(例如UE context setup或者modification request)中包含CU侧的终端设备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以及对应的CU侧GTP-U隧道地址;DU在反馈消息中包含DU侧的终端设备标识,网络切片标识以及对应的DU侧GTP-U隧道地址。当上述消息中不携带网络切片标识时,可以在数据包的GTP-U的数据头部(header)包括该数据包所对应的网络切片标识。
则在本实施例中S601中,当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由DU为终端设备分配C-RNTI,而CU在接收到终端设发送的数据时,通过读取PDCP层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有关所述第一标识的描述可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S104中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S602:CU将终端设备的GTP-U SN和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发送至DU。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假设CU-DU之间通过F1接口传输上行数据时,引入GTP-U的序列号(serial number,SN),则CU需要将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的GTP-U SN和S601中所确定的第一标识一起发送给DU。
S603:DU根据GTP-U SN确定终端设备的T-CRNTI。
具体地,当DU通过S602接收到终端设备对应的GTP-U SN和第一标识后,即可根据终端设备的GTP-U SN号找到该终端设备对应的T-CRNTI。随后,DU删除该终端设备对应的T-CRNTI,并根据第一标识加扰向终端设备发送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DCCH),从而使得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PDCCH获取终端设备专有的上行链路授权(uplink grant,UL grant),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UL grant获取上行传输的时频资源信息。后续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标识加扰终端设备的PDCCH。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CU在接收到终端设备的上行通信数据后,即可通过读取PDCP协议层获取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发送给DU,以便DU可以根据第一标识对该终端设备的PDCCH进行加扰,进而使得终端设备通过PDCCH解扰而获取该终端设备的UL grant。
进一步地,在CU-DU架构的接入网设备中,若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过程中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Msg3的MAC头包含第一标识,此时不涉及CU-DU间接口的变动。则当后续CU-DU之间发送下行数据时,DU可以通过第一标识加扰PDCCH,此时终端设备在PDCP层中可以不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CU还可以通过F1接口的下行数据包的GTP-U的数据头部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使得DU通过下行数据包GTP-U头部的第一标识确定下行数据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并且CU在后续将终端设备的数据发送至核心网时,可以在向核心网发送的数据包GTP-U头部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或者核心网标识。
或者,DU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对应的网络切片的标识信息(slice ID)或者DRB ID对PDCCH进行加扰,此时,终端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PDCP头部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使得DU可以通过读取PDCP头部(header)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CU-DU之间每次发送终端设备的下行数据包时,数据包的GTP-U的头部都需要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而由于第一标识在RAN范围内通用,其数据量较大。因此为了减少CU-DU之间传输的数据包中GTP-U的头部开销,CU和DU之间还可以为终端设备分配局部标识。
例如,当CU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通信数据后,上行通信数据的PDCP头部获得对应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并通过F1接口将第一标识以及对应的局部标识发送给DU。或者DU通过读取Msg3的第一标识后,通过F1接口将第一标识以及对应的局部标识发送给CU。从而使得CU-DU之间在发送数据时,只需要在GTP-U头中包含第一标识对应的局部标识即可,从而减少了CU-DU之间减少了GTP-U的头部开销。
进一步地,在上述各实施例中,示出了终端设备确定其第一标识的方法。而当终端设备确定其第一标识后,可以在通过预配置DRB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通信数据时,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在识别出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进一步将终端设备的上行通信数据发送至核心网。
例如,图9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在如图9所示的示例中,终端设备已通过前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方式确定其第一标识,此时终端设备在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PDCP层中包括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数据包可以是如图9中所示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的协议数据单元(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 protocol data unit,PDCP PDU)。则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后,第一接入网设备从PDCP层中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随后,第一接入网设备需要将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进一步通过GTP-U隧道发送至核心网设备,此时,在GTP-U隧道内发送的数据包的GTP-U的数据头部(header)需要携带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所述核心网标识为终端设备开机时或者首次接入网络时终核心网设备为其分配的标识。
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终端设备不在上行数据包的PDCP层中包含第一标识,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UL grant识别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比如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1分配了第一标识1后,给终端设备1分配的UL grant(例如上行时频资源1)。后续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时频资源1识别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1。之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为终端设备1给核心网设备发送数据时,在GTP-U头部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1或者第一标识1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由于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将数据包传输至第一接入网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并未建立与终端设备唯一对应的GTP-U隧道,而是需要使用网络切片对应的GTP-U隧道。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此时需要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该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随后才能在发往核心网设备的数据包的GTP-U头部携带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使得核心网设备识别出数据包所对应的终端设备。同样地,当核心网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时,同样需要第一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的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的GTP-U头部确定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后,在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中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使得终端设备识别出对应的数据包。
因此,基于第一接入网设备需要在终端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时,需要能够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本申请提供一种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核心网标识之间对应关系的方法,其中,所述对应关系具体可以是映射关系,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七的流程示意图,在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向核心网设备管理实体请求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的方法。其中,所述核心网管理实体可以是核心网接入管理功能实体(access management function,AMF),第一接入网设备与AMF之间通过NG(next generation)接口连接。该方法包括:
S700: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具体地,第一接入网需要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向核心网请求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可选地,S700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如图3-5任一实施例中所示,当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后,即可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或者,S700中第一设备还可以通过如图6-7任一实施例中所示,当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指示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有关所述第一标识的描述可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S104中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随后,在S701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核心网管理实体发送第一条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时,同时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一接口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管理实体(核心网管理实体可以是LTE系统中的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也可以是NR系统中的AMF)发送第一条NAS消息(即终端设备的初始化消息)时,将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管理实体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即,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注册请求消息)、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以及终端设备的第一接口标识携带在第一条NAS消息中,共同发送至核心网管理实体。
其中,所述第一接口标识与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具有对应关系,例如,第一接口标识可以是RAN UE NGAP ID(RAN UE NG application protocol ID)。并且,由于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管理实体发送的终端设备的初始化信息中包含注册请求消息(registrationrequest),而该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所述核心网标识包括:用户隐藏标识(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SUCI)、5G全球唯一临时标识(5G globallyunique temporary identifier,5G-GUTI)、永久标识(permanent equipment identify,PEI)、用户永久标识(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号(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网络访问标识(network accessidentifier)和通用公共用户标识(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ier,GPSI)等。
随后,在S702中,当核心网管理实体接收到上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终端设备的初始化消息、以及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核心网管理实体在向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终端设备的初始化消息的反馈消息中携带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
可选地,核心网实体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核心网标识可以是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或者,核心网标识还可以是核心网管理实体重新向终端设备所分配的核心网标识。其中,若核心网标识是核心网管理实体重新分配的,则核心网管理实体保存注册请求消息中包含的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和重新分配的核心网标识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告知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使得SMF实体将终端设备重新分配的核心网标识告知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管理实体向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反馈消息中携带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以及第二接口标识,所述第二接口标识与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具有对应关系。
则在S703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S702中所接收到的核心网标识以及第二接口标识,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可以向核心网管理实体发送的第一条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使得核心网管理实体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返回至第一接入网设备。最终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当本实施例应用与如图9所示的场景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通信数据时,由于核心网通过网络切片对应的GTP-U隧道向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的GTP-U的头部携带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而此时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管理实体之间并没有建立终端设备唯一对应的GTP-U隧道。因此,第一接入网设备需要将核心网管理实体所发送的数据包中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映射为第一标识,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识别是否为发送给自己的数据。例如一种方法是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第一标识包含在下行数据的PDCP层中,当终端设备获取PDCP层中包含的第一标识后就可以识别是否为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数据。另一种方法是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第一标识加扰PDCCH,终端设备通过搜索找到该终端设备的PDCCH,获知第一接入网设备分配的时频资源位置。后续终端设备从所述时频资源位置处接收下行数据即为发送给该终端设备的数据。
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将通过网络切片对应的GTP-U隧道接收到的核心网管理实体向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包可以通过组播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则第一接入网在接收到核心网管理实体发送的数据包后,从数据包的GTP-U头部获取该数据包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并根据上述实施例所确定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进一步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随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时,将第一标识放至PDCP PDU的头部。
特别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组播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时,对组播的PDCCH通过终端设备的所使用的预配置DRB的标识(ID)进行加扰。使得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组播的PDCCH后,通过预配置DRB的标识进行解扰,并解析数据包的PDCP层中的第一标识后,终端设备即可确定所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核心网设备发送给该终端设备,若是则对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
进一步地,若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基于CU-DU分离的架构时,一种可能的情况是DU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则DU在给CU发送F1消息时,将所述第一标识包含在F1消息中,以便CU获取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续CU将该终端设备的上行数据通过网络切片对应的用户面隧道发往核心网设备时,CU可以根据该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标识和该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的映射关系,找到对应的核心网标识。另一种可能的情况是CU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则CU在给DU发送的F1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标识,后续操作同第一种情况。
可选地,对于基于CU-DU分离架构的第一接入网设备,CU又可以根据所处理的控制面(control plan,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的功能,进一步划分为CU-CP和CU-UP。其中,CU-CP主要负责控制面处理,包含RRC,以及信令无线承载(signal radio bearer,SRB)对应的PDCP实体;CU-UP主要负责用户面处理,包含SDAP,DRB对应的PDCP实体。则当第一接入网设备为CP-UP分离的架构中,CU-CP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后,需要将所述对应关系发送至CU-UP。即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以及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发送给CU-UP。
综上,在上述如图11所示的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一接入网设备在首次确定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的过程,同时由于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可以在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均可用于标识终端设备,即第二接入网设备按照如图3-7任一实施例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则当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场景中,此时第一接入网不再向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但是第一接入网是需要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实现如图9所示的应用。
因此,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八的流程示意图。当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移动到第一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如何获取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在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中的方法包括:
S801: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用于请求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在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二指示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请求与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有关所述第一标识的描述可参照图3所示实施例S104中的描述,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可以是核心网管理实体。
或者,可选地,所述第一设备还可以是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参照如图9所示的示例,当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通信数据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S800中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具体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PDCP层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当该第一标识的前几位为小区标识或基站标识时,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标识前几位的小区标识或基站标识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二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其中,本实施例针对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移动至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范围内,但是并没有切换无线接入网区域的场景中,即,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位于同一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
S802:当第一设备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后,即可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发送至第一接入网设备。
S803:最终,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S802中接收到的第一设备返回的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中,当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移动至第一接入网设备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能够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以请求第一设备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发送至第一接入网设备。从而使得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通信数据时,可以将核心网管理实体所发送的数据包中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映射为第一标识,使得终端设备能够识别。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组播方式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包时,对组播的PDCCH通过终端设备的所使用的预配置DRB的标识(ID)进行加扰。使得终端设备在接收到组播的PDCCH后,通过预配置DRB的标识进行解扰,并解析数据包的PDCP层中的第一标识后,终端设备即可确定所接收到的数据包是否为核心网设备发送给该终端设备,若是则对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11示出了终端设备在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移动时,移动后的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方式。
在本申请另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若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移动至第一接入网设备,且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属于不同的共享接入网区域时,第一接入网设备为了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如图10所示的实施例,当终端设备通过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发送NAS消息时,第一接入网设备按照如图10所示的方式重新获取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
或者,若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移动至第一接入网设备,且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属于不同的共享接入网区域时,终端设备需要将第二接入网设备为其分配的原第一标识发送给第一接入网设备。例如,终端设备通过上行数据包的头部携带原第一标识;或者,终端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或者2步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条消息中携带原第一标识;又或者,终端设备在4步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过程中,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三条消息的MAC头中携带原第一标识。随后,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原第一标识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核心网管理实体发送原第一标识和第二指示信息,以使得核心网管理实体根据第二指示信息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上述如图9-11的应用场景过程中,示出了第一接入网设备如何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而在本实施例另一可能的应用场景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申请所提供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对应关系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其中,所述核心网设备为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则当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至核心网设备后,第一接入网设备从PDCP PDU数据包的PDCP头部中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随后,第一接入网设备需要将终端设备所发送的数据包进一步通过GTP-U隧道发送至核心网设备,此时,在GTP-U隧道内发送的数据包的GTP-U的数据头部(header)继续携带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因此,核心网设备需要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实施例九的流程示意图,在如图13所示的示例中,
S901:第一接入网设备在将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条NAS消息(注册请求消息)转发至核心网管理实体时,在NAS消息中携带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随后,在S902中,核心网管理实体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发送的终端设备的第一条NAS消息后,即可从NAS消息中获取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并进一步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
进一步地,当核心网管理实体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之后,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发送至SMF实体,并由SMF实体发送至UPF实体。最终使得UPF实体获得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当本实施例应用于如图12所示的应用场景中时,UPF获得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与核心网标识的对应关系后,即可在接收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GTP-U隧道发送的数据包,并从数据包的GTP-U头部获得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后,通过对应关系进一步确定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
此外,若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移动至第一接入网设备,且第一接入网设备和第二接入网设备属于不同的共享接入网区域时,第一接入网设备通过上述示例中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原第一标识后,第一接入网设备将终端设备的原第一标识以及第一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新的第一标识一起发送至核心网管理实体,使得核心网管理实体将终端设备对应的原RAN管理标识替换为新的第一标识。或者,第一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将原RAN管理标识和新的第一标识,以及第三指示信息一起发送至核心网管理实体,其中,第三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核心网管理实体将终端设备对应的原RAN管理标识替换为新的第一标识。
进一步地,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基于本申请前述各实施例,终端设备已经确定其第一标识,并可以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后。第一接入网设备若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通信,则可以不触发恢复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不触发核心网管理实体进行路径切换的流程。
具体地,如图14所示,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本申请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方式确定其第一标识后,在S1001中通过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与核心网设备之间存在网络切片对应的GTP-U隧道。假设终端设备在第二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由RRC连接态切换为非激活态,由于第二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之间保留处于非激活态终端设备的连接,则当终端设备从第二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一接入网设备后,如果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后续终端设备将通过预配置DRB和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其中第一指示可以是显示的指示,也可以是隐式的,例如通过终端设备发送预配置DRB对应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则第一接入网设备可以不执行如图14中所示的S1002和S1003,即,不触发恢复终端设备的上下文(retrieve UE context)流程,也不触发核心网管理实体(如AMF)的路径切换(path switch)流程。
特别地,若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入网设备采用CU-DU架构实现,则当S1001中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CU和DU之间不触发终端设备上下文建立(UEcontext setup)的流程。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终端设备在从第二接入网设备切换至第一接入网设备后,如果终端设备仅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则第一接入网设备不触发恢复该终端设备的上下文,以及不触发核心网管理实体进行路径切换的流程。即,终端设备的上下文还保留在第二接入网设备即最后一个服务基站中,从而减少了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触发的流程,提高了终端设备与第一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
上述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分别从接入网设备、终端设备、以及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功能,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包括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或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形式来实现上述各功能。上述各功能中的某个功能以硬件结构、软件模块、还是硬件结构加软件模块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例如,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5所示的装置可用于实现本申请前述各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1501,处理模块1502和发送模块1503。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5所示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如图3-8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设备,或者可以是能够实现前述如图3-8任一项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则此时,该装置中的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处理模块1502用于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用于:当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和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终端设备。
可选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可选地,当处理模块1502确定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改变时,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区域为改变后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第二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5所示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如图3-8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可以是能够实现前述如图3-8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则此时,该装置中的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第二信息用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标识;其中,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用于:当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和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终端设备。
可选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则处理模块1502用于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第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发送模块1503还用于,广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
可选地,第二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5所示的装置可以是前述如图9-14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接入网设备,或者可以是能够实现前述如图9-14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功能的通信装置。则此时,该装置中的处理模块1502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用于:当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终端设备;发送模块1503用于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请求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接收模块1501用于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可选地,第三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可选地,第一设备为核心网管理实体。
可选地,第三信息还用于,核心网管理实体确定第一标识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
可选地,第三信息还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第一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第二接入网设备位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处理模块15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
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器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进一步地,图1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装置16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实现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中所述的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该装置1600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1620;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至少一个存储器1630,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存储器1630和处理器1620耦合。处理器1620可能和存储器1630协同操作。处理器1620可能执行存储器16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从而实现程序对应的功能。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包括于处理器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通信接口1610,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器、电路、总线或者其它形式的接口,用于通过传输介质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从而用于装置1600中的装置可以和其它设备进行通信。通信装置1600中的存储器1630、处理器1620以及通信接口1610之间通过总线1640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的示例中,不限定通信接口、处理器以及存储器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如图16中以存储器、处理器以及收发器之间通过总线连接作为示例性说明,总线在图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此外,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所述的耦合是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用于装置、单元或模块之间的信息交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前述如图3-8任一项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该装置也可以是终端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则所述处理器1620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16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该通信装置中,处理器1620用于通过通信接口1610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处理器还用于,通过通信接口1610接收来自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处理器1620还用于,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用于:当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和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终端设备。
可选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可选地,处理器1620具体用于,当确定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改变时,通过通信接口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区域为改变后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第二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前述如图3-8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该装置也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示例性地,所述处理器1620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16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该通信装置1600中,处理器1620用于通过通信接口1610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处理器1620还用于,通过通信接口1610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第二信息用于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标识;其中,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用于:当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和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终端设备。
可选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可选地,第一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第二信息携带在终端设备随机接入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可选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则处理器1620还用于,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第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处理器1620还用于,通过通信接口广播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
可选地,第二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6所示的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前述如图9-14任一项实施例中第一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该装置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该装置也可以是第一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示例性地,所述处理器1620调用并执行所述存储器1630中存储的程序指令时,该通信装置1600中,处理器1620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用于:当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终端设备;处理器1620还用于,通过通信接口1610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第三信息用于请求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处理器1620还用于,通过通信接口1610接收来自第一设备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可选地,第三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可选地,第一设备为核心网管理实体。
可选地,第三信息还用于,核心网管理实体确定第一标识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
可选地,第三信息还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指示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可选地,第一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第二接入网设备位于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第二接入网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
处理器1620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第二接入网设备。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定上述收发器1610、处理器1620以及存储器1630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本申请实施例在图16中以存储器1630、处理器1620以及收发器1610之间通过总线1640连接,总线在图16中以粗线表示,其它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仅是进行示意性说明,并不引以为限。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6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可以是非易失性存储器,比如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等,还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电路或者其它任意能够实现存储功能的装置,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或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简称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以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简称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SSD)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7)

1.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二信息,并根据所述第二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所述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包括:
当确定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改变时,所述终端设备向第一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区域为改变后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9.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其中,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预配置DRB和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配置DRB与网络切片存在对应关系,其中,工作于所述网络切片的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三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流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的第四条消息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一条消息中;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使用4步随机接入过程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的第二条消息中。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一条消息;所述第二信息携带在所述终端设备随机接入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过程中,2步随机接入过程的第二条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其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或者,所述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使用预配置DRB与所第一述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广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前导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16.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所述第一标识用于:当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数据无线承载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时,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识别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所述第三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核心网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设备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核心网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处于无线资源控制RRC空闲态或RRC非激活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为核心网管理实体。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还用于,所述核心网管理实体确定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终端设备的核心网标识。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信息还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配置DRB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通信。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设备为第二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位于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所在的共享无线接入网区域内,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为所述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第三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网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所述第二接入网设备。
22.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9-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22中所述的终端设备,以及如权利要求23中所述的接入网设备。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所述处理器调用并执行所述指令时,使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493746.3A 2019-06-06 2019-06-06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20554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3746.3A CN112055421B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20/091588 WO2020244390A1 (zh) 2019-06-06 2020-05-21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3746.3A CN112055421B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5421A CN112055421A (zh) 2020-12-08
CN112055421B true CN112055421B (zh) 2022-09-02

Family

ID=73609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3746.3A Active CN112055421B (zh) 2019-06-06 2019-06-06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55421B (zh)
WO (1) WO20202443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00509A1 (zh) * 2020-07-03 2022-0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6733A (zh) * 2016-03-31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5378B (zh) * 2016-02-04 2020-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CN107645779B (zh) * 2016-07-22 2019-12-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发送、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024259B (zh) * 2016-11-02 2020-01-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传输点或波束指示、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851589B (zh) * 2016-12-30 2019-02-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及系统
PL3583809T3 (pl) * 2017-02-12 2022-07-18 FG Innovation Company Limited Zarządzanie mobilnością urządzenia użytkownika rrc inactive
US10849022B2 (en) * 2017-03-17 2020-11-24 Ofinno, Llc Cell selection of inactive state wireless device
CN109151906B (zh) * 2017-06-16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
CN109673003B (zh) * 2017-10-17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切换的方法、移动性管理网元和通信系统
CN109802809B (zh) * 2017-11-17 2021-02-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接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102764B2 (en) * 2018-02-07 2021-08-24 Apple Inc. Minimization of padding and resource wastage in message 3 (MSG3) for early data transmission (EDT)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86733A (zh) * 2016-03-31 2018-1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用户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D-LTE系统控制面协议栈分析及应用研究;孙万飞;《信息科技辑》;20181115;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44390A1 (zh) 2020-12-10
CN112055421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509355B1 (en)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JP7013498B2 (ja) データ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基地局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1541513B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7231623B (zh) 一种数据调度方法、基站及系统
CN110278619B (zh) 一种pdu会话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KR20200003895A (ko) 무선 연결 제어 방법, 분산 유닛, 중앙 유닛 및 기지국 시스템
KR20160011339A (ko) 디바이스간 통신을 위한 자원 관리 방법 및 장치
CN108886823B (zh) 用于灵活的用户设备标识的系统和方法
JP2022543167A (ja) セキュリティ保護モードを決定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10831258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CN11409597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JP6854764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基地局、移動管理エンティティ、ユーザ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75171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ゲートウェイ装置、移動管理エンティティ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675490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WO2014127699A1 (zh) 一种建立直接通信路径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055421B (zh) 基于预配置drb的终端设备标识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JP2023522781A (ja) ネットワーク切替方法、装置、機器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10213803B (zh) 群组用户的移动方法、装置、监听终端及核心网
CN112291848A (zh) 一种终端能力配置的方法及通信装置
CN117858197A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系统
CN116939505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6209081A (zh) 无线通信方法与装置、接入网设备和终端
KR20130056565A (ko) 무선망 제어 장치와의 다이렉트 연결을 설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무선망 제어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