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3030A - 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3030A
CN112053030A CN202010736958.2A CN202010736958A CN112053030A CN 112053030 A CN112053030 A CN 112053030A CN 202010736958 A CN202010736958 A CN 202010736958A CN 112053030 A CN112053030 A CN 1120530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d
arrival
target
value
horizont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695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洁
杨海申
侯昆鹏
肖永新
徐丽军
张嘉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BGP Inc filed Critical China National Petroleum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73695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3030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3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30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38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water-covered areas
    • G01V1/3817Positioning of seismic devices
    • G01V1/3835Positioning of seismic devices measuring position, e.g. by GPS or acoustic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7/00Digital computing or data processing equipment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functions
    • G06F17/10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 G06F17/18Complex mathematical operations for evaluating statistical data, e.g. average values, frequency distributions, probability functions, regressio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Econom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lgebra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Oceanography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初至图;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的第二初至图;确定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并根据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综合离散差包括第一初至图对应的第一综合离散差和第二初至图对应的第二综合离散差;根据第一综合离散差和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本发明可以借助于网格数据对目标初至图进行划分,通过计算初至综合离散差,将校正结果进行量化,从而能够精确地评价检波器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海上勘探作业时,需将检波器沉放到海底,而检波器由于受到洋流、潮汐、船体速度、海上风浪以及天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或多或少地偏离预先设计的沉放位置。即使前期放到了指定位置,在勘探工期中由于渔船、海洋气候等变化也会使检波器在水中发生偏移,而这种位置偏移则会给后期的资料处理和解释工作带来问题。因此,检波器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需通过某种方法得到较为精确的检波器在海底的实际坐标位置,即二次定位,才能提高后期处理和解释的可信度。
当前,海上检波点二次定位方法中的初至波二次定位技术,是海上勘探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初至波二次定位技术中,定位前后经过线性动校正的初至数据的分布是衡量其校正结果好坏的因素之一。通过衡量线性动校正结果的好坏,对二次定位结果的精度进行评价。对于定位结果前后差距较小的情况,由于初至波数据分布形态变化难以用肉眼观察出来,导致无法准确评价定位结果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可以利用网格将校正前后的初至图数据进行量化,从而能够精确地评价定位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初至图;所述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的第二初至图;确定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并根据所述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所述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所述综合离散差包括所述第一初至图对应的第一综合离散差和所述第二初至图对应的第二综合离散差;根据所述第一综合离散差和所述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装置,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初至图;所述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的第二初至图;计算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并根据所述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所述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所述综合离散差包括所述第一初至图对应的第一综合离散差和所述第二初至图对应的第二综合离散差;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综合离散差和所述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案,该方案首先获取目标初至图,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的第二初至图,之后,确定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根据网格数据计算与第一初至图对应的第一综合离散差和与第二初至图对应的第二综合离散差,其中,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最后,根据第一综合离散差和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借助于网格数据对目标初至图进行划分,通过计算初至综合离散差,将校正结果进行量化,从而能够精确地评价检波器定位精度。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散点及矩形网格划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网格偏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装置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地震勘探中,地震波波前到达某个观测点,在观测点上,检波器检测到质点振动的时刻称为波的初至时间,简称初至。初至波有直达波和折射波,在初至波二次定位方法中,通常用直达波来实现二次定位,通过选择合适的炮检距范围,来拾取初至,这时会得到一套初至数据。
线性动校正前,地震数据图中横坐标为地震道集,纵坐标为时间,地震数据呈现上下起伏的形态;初至图中,纵坐标不变,横坐标变为炮检距,初至点根据炮检距的不同分布在图中。若二次定位结果准确,在动校正后,地震道集数据拉平,相应的初至点分布形态也会拉平。
线性动校正前后初至数据的分布是衡量其校正结果好坏的因素之一。通常,初至数据经线性动校正后,其分布会从校正前较为分散的形态变成一种较为集中的形态。当前,若定位结果前后差距较大时,在线性动校正后可以采用观察初至波数据分布形态的方式来判断定位结果精度;若线性动校正后定位前后结果差距较小,初至波数据分布形态变化难以用肉眼观察出来,则无法准确评价定位结果精度。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引入矩形网格方法,借助于矩形网格,把初至点按照网格进行划分,通过计算初至综合离散差,可以定量地评价线性动校正结果的好坏,从而评价定位精度的高低。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参见图1所示的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获取目标初至图。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用数据为海洋勘探形成的初至波数据。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得到的第二初至图。根据目标初至图可以确定图中多个初至点以及各初至点的坐标值。
步骤S104,确定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并根据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网格数据将目标初至图进行区域划分,对划分出的区域对应的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得到综合离散差。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根据第一初至图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第一综合离散差,根据第二初至图进行计算,可以得到第二综合离散差。
步骤S106,根据第一综合离散差和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第一综合离散差的值与第二综合离散差的值进行比对,得到线性动校正前后,综合离散差值的大小变化情况,从而明确初至数据经线性动校正后,其分布形态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到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案,该方案首先获取目标初至图,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的第二初至图,之后,确定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根据网格数据计算与第一初至图对应的第一综合离散差和与第二初至图对应的第二综合离散差,其中,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最后,根据第一综合离散差和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借助于网格数据对目标初至图进行划分,通过计算初至综合离散差,将校正结果进行量化,从而能够精确地评价检波器定位精度。
考虑到为了优化对目标初至图的区域划分结果,确定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获取轴间距值;轴间距值包括横轴间距值和纵轴间距值;根据目标初至图中的初至点坐标确定边界值;边界值包括横轴边界值和纵轴边界值;根据轴间距值和边界值确定网格个数;根据网格个数和轴间距值在目标初至图中生成网格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轴间距值包括横轴间距值和纵轴间距值,横轴间距值和纵轴间距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预先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其具体值不作具体限定。
为了便于计算,根据轴间距值和边界值确定横轴网格个数,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横轴网格个数: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51
其中,maxX为第一横轴边界值,minX为第二横轴边界值,dx为横轴间距值,nX为横轴网格个数;根据第一纵轴边界值和第二纵轴边界值确定纵轴网格范围,根据纵轴网格范围和纵轴间距值确定纵轴网格个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纵轴间距值等于第一纵轴边界值和第二纵轴边界值确定的纵轴网格范围,从而,可以确定纵轴网格个数为1个,参加图2所示的散点及矩形网格划分示意图,可以得到由多个矩形组成的矩形网格。
在初至图中,N个初至点的坐标记为(X1,Y1)、(X2,Y2)、(X3,Y3)、…(Xn,Yn),其中X方向为炮检距,Y方向为初至时间。找出N个初至点的坐标范围,X坐标的最大最小值Xmax、Xmin,Y坐标的最大最小值Ymax、Ymin。给定X方向的平均间距缺省值dx,Y方向的间距dy,建立网格。X方向网格个数nX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52
绘制规则矩形网格,并对网格进行编号,编号规则自最左边1开始,依次向右递增,如图2。
考虑到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初至点在各网格中的分布情况,根据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可以按照如下步骤执行:
根据网格数据确定目标初至点所在的目标网格;根据目标初至点计算目标网格的网格偏差和网格内标准差;根据网格偏差和网格内标准差计算综合离散差。
具体包括,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网格数据确定目标初至点所在的目标网格: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53
其中,x为目标网格的编号值,Xi为目标初至点的横轴坐标值,minX为第二横轴边界值,dx为横轴间距值。
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目标初至点计算目标网格的网格偏差: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54
其中,dn为网格偏差,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55
为每个网格内初至时间均值,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56
为目标初至图中所有初至时间均值。
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目标初至点计算网格内标准差: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61
其中,Sn为网格内标准差,m为单个网格中的初至点个数,y为初至时间值。
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网格偏差和网格内标准差计算综合离散差: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62
其中,D为综合离散差,dn为网格偏差,Sn为网格内标准差,nX为横轴网格个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坐标分布,记录每个网格内的初至点及个数。初至点(Xi,Yi)所属网格号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63
找出有效网格。计算网格偏差,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64
其中,每个网格内初至时间均值为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65
所有初至时间均值为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66
如图3所示的网格偏差示意图。计算每个网格内标准差。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67
其中,m为单个网格中的初至个数。计算综合离散差D,计算公式为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68
采用该方法,通过定义网格后,首先计算出有效网格,在有效网格范围内计算初至综合离散差,从而能够定量地评价定位结果。
下面以海湾某地区的海上勘探资料为例,说明本方法的实施过程:
1)初至点组成的散点在矩形的范围内。
2)初至波定位前线性动校正,散点x坐标范围58.98~799.24,y坐标范围-3.79~2.21。
3)x方向间距10,y方向间距5.99。
4)网格个数75,自左边开始绘制矩形网格。
5)散点1的坐标为(791.16,-1.34),根据前述公式计算得到所在的网格号为73,把散点1记录在网格73中。所有的散点全部循环一遍,得到每个网格包含的散点。
6)依次计算每个网格内偏差及标准差,并求和为92.44。
7)计算第一综合离散差为1.23。
8)初至波定位后线性动校正,散点x坐标范围59.15~799.66,y坐标范围-3.44~1.92。
9)x方向间距10,y方向间距5.36。
10)网格个数75,自左边开始绘制矩形网格。
11)散点1的坐标为(791.08,-1.31),根据前述公式计算得到所在的网格号为73,把散点1记录在网格73中。所有的散点全部循环一遍,得到每个网格包含的散点。
12)依次计算每个网格内偏差及标准差,并求和为87.30。
13)计算第二综合离散差为1.16。
14)对比定位前后线性动校正的综合离散差结果可以定量地看出,第二综合离散差的值小于第一综合离散差的值,从而可以确定检波器二次定位结果精准度更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利用矩形网格将线性动校正后的初至数据进行分组,记录各个网格内包含的初至点,再对各网格内的初至计算初至综合离散。该方案先把初至点分散到矩形网格中,根据最值找出与之相关的网格范围,计算有效网格,从而计算出综合离散差,实现了定量评价定位结果,使评价精确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该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相似,因此该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参见图4所示的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装置结构框图,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51,用于获取目标初至图;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的第二初至图;计算模块52,用于确定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并根据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综合离散差包括第一初至图对应的第一综合离散差和第二初至图对应的第二综合离散差;评价模块53,用于根据第一综合离散差和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具体用于:获取轴间距值;轴间距值包括横轴间距值和纵轴间距值;根据目标初至图中的初至点坐标确定边界值;边界值包括横轴边界值和纵轴边界值;根据轴间距值和边界值确定网格个数;根据网格个数和轴间距值在目标初至图中生成网格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横轴网格个数: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71
其中,maxX为第一横轴边界值,minX为第二横轴边界值,dx为横轴间距值,nX为横轴网格个数;根据第一纵轴边界值和第二纵轴边界值确定纵轴网格范围,根据纵轴网格范围和纵轴间距值确定纵轴网格个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网格数据确定目标初至点所在的目标网格;根据目标初至点计算目标网格的网格偏差和网格内标准差;根据网格偏差和网格内标准差计算综合离散差。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网格数据确定目标初至点所在的目标网格: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72
其中,x为目标网格的编号值,Xi为目标初至点的横轴坐标值,minX为第二横轴边界值,dx为横轴间距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目标初至点计算目标网格的网格偏差: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81
其中,dn为网格偏差,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82
为每个网格内初至时间均值,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83
为目标初至图中所有初至时间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目标初至点计算网格内标准差: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84
其中,Sn为网格内标准差,m为单个网格中的初至点个数,y为初至时间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网格偏差和网格内标准差计算综合离散差:
Figure BDA0002605427870000085
其中,D为综合离散差,dn为网格偏差,Sn为网格内标准差,nX为横轴网格个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参见图5所示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框图,该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81、处理器82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任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的步骤。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计算机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上述任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目标初至图;所述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的第二初至图;
确定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并根据所述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所述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所述综合离散差包括所述第一初至图对应的第一综合离散差和所述第二初至图对应的第二综合离散差;
根据所述第一综合离散差和所述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包括:
获取轴间距值;所述轴间距值包括横轴间距值和纵轴间距值;
根据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的初至点坐标确定边界值;所述边界值包括横轴边界值和纵轴边界值;
根据所述轴间距值和所述边界值确定网格个数;
根据所述网格个数和所述轴间距值在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生成网格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轴间距值和所述边界值确定横轴网格个数,包括: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横轴网格个数: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11
其中,maxX为第一横轴边界值,minX为第二横轴边界值,dx为横轴间距值,nX为横轴网格个数;
根据第一纵轴边界值和第二纵轴边界值确定纵轴网格范围,根据所述纵轴网格范围和纵轴间距值确定纵轴网格个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包括:
根据所述网格数据确定目标初至点所在的目标网格;
根据所述目标初至点计算所述目标网格的网格偏差和网格内标准差;
根据所述网格偏差和所述网格内标准差计算综合离散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网格数据确定目标初至点所在的目标网格: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21
其中,x为目标网格的编号值,Xi为目标初至点的横轴坐标值,minX为第二横轴边界值,dx为横轴间距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目标初至点计算所述目标网格的网格偏差: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22
其中,dn为网格偏差,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25
为每个网格内初至时间均值,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26
为目标初至图中所有初至时间均值。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目标初至点计算所述网格内标准差: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23
其中,Sn为网格内标准差,m为单个网格中的初至点个数,y为初至时间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网格偏差和所述网格内标准差计算综合离散差: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24
其中,D为综合离散差,dn为网格偏差,Sn为网格内标准差,nX为横轴网格个数。
9.一种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目标初至图;所述目标初至图包括定位前线性动校正的第一初至图和定位后线性动校正的第二初至图;
计算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的网格数据,并根据所述网格数据计算综合离散差;所述综合离散差用于描述网格中初至点的分布情况;所述综合离散差包括所述第一初至图对应的第一综合离散差和所述第二初至图对应的第二综合离散差;
评价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综合离散差和所述第二综合离散差生成检波器定位精度的评价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轴间距值;所述轴间距值包括横轴间距值和纵轴间距值;
根据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的初至点坐标确定边界值;所述边界值包括横轴边界值和纵轴边界值;
根据所述轴间距值和所述边界值确定网格个数;
根据所述网格个数和所述轴间距值在所述目标初至图中生成网格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按照如下公式确定横轴网格个数: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31
其中,maxX为第一横轴边界值,minX为第二横轴边界值,dx为横轴间距值,nX为横轴网格个数;
根据第一纵轴边界值和第二纵轴边界值确定纵轴网格范围,根据所述纵轴网格范围和纵轴间距值确定纵轴网格个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网格数据确定目标初至点所在的目标网格;
根据所述目标初至点计算所述目标网格的网格偏差和网格内标准差;
根据所述网格偏差和所述网格内标准差计算综合离散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网格数据确定目标初至点所在的目标网格: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32
其中,x为目标网格的编号值,Xi为目标初至点的横轴坐标值,minX为第二横轴边界值,dx为横轴间距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目标初至点计算所述目标网格的网格偏差: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33
其中,dn为网格偏差,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34
为每个网格内初至时间均值,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35
为目标初至图中所有初至时间均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目标初至点计算所述网格内标准差: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41
其中,Sn为网格内标准差,m为单个网格中的初至点个数,y为初至时间值。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模块,具体用于:按照如下公式根据所述网格偏差和所述网格内标准差计算综合离散差:
Figure FDA0002605427860000042
其中,D为综合离散差,dn为网格偏差,Sn为网格内标准差,nX为横轴网格个数。
17.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202010736958.2A 2020-07-28 2020-07-28 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1205303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6958.2A CN112053030A (zh) 2020-07-28 2020-07-28 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6958.2A CN112053030A (zh) 2020-07-28 2020-07-28 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3030A true CN112053030A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02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6958.2A Pending CN112053030A (zh) 2020-07-28 2020-07-28 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53030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1864A1 (en) * 2004-08-24 2006-03-02 Adams Steven L Method of estimating geological formation depths by converting interpreted seismic horizons from the time domain to the depth domain
JP2009174964A (ja) * 2008-01-23 2009-08-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位置特定装置及び位置特定システム
CN103605163A (zh) * 2013-10-28 2014-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静校正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4375186A (zh) * 2014-12-08 2015-0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去除异常初至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02976A (zh) * 2014-12-29 2015-04-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微地震监测中的井中检波器水平分量定向方法
CN107797147A (zh) * 2017-10-25 2018-03-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初至异常值快速剔除方法
CN108121018A (zh) * 2017-11-30 2018-06-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检波点定位准确度评价方法和装置
KR20180107964A (ko) * 2017-03-23 2018-10-04 국방과학연구소 Tdoa/fdoa 조합을 이용한 위치탐지방법 및 장치
CN110780350A (zh) * 2019-10-25 2020-02-1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底地震检波器动态定位方法、系统及检波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1864A1 (en) * 2004-08-24 2006-03-02 Adams Steven L Method of estimating geological formation depths by converting interpreted seismic horizons from the time domain to the depth domain
JP2009174964A (ja) * 2008-01-23 2009-08-06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位置特定装置及び位置特定システム
CN103605163A (zh) * 2013-10-28 2014-02-26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静校正量定量评价方法及装置
CN104375186A (zh) * 2014-12-08 2015-02-2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去除异常初至的方法及系统
CN104502976A (zh) * 2014-12-29 2015-04-08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微地震监测中的井中检波器水平分量定向方法
KR20180107964A (ko) * 2017-03-23 2018-10-04 국방과학연구소 Tdoa/fdoa 조합을 이용한 위치탐지방법 및 장치
CN107797147A (zh) * 2017-10-25 2018-03-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地震初至异常值快速剔除方法
CN108121018A (zh) * 2017-11-30 2018-06-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检波点定位准确度评价方法和装置
CN110780350A (zh) * 2019-10-25 2020-02-11 中国海洋大学 一种海底地震检波器动态定位方法、系统及检波器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军华, 赵勇, 赵爱国, 郑永波: "用小波变换与能量比方法联合拾取初至波",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no. 04, 28 November 2002 (2002-11-28), pages 21 - 24 *
杨海申, 蒋先艺, 高彦林, 汪流国: "复杂区三维折射静校正技术与应用效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no. 02, 15 April 2005 (2005-04-15), pages 219 - 226 *
肖永新;杨海申;蒋先艺;姜绍辉;宋卫锋;郭武;刘丽;: "OBC勘探中扫描拟合二次定位方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no. 03, 15 June 2012 (2012-06-15), pages 366 - 372 *
许银坡;杨海申;杨剑;郭敏;: "初至波能量比迭代拾取方法", 地球物理学进展, no. 02, 15 April 2016 (2016-04-15), pages 845 - 850 *
赵爱华;丁志峰;白志明;: "基于射线追踪技术计算地震定位中震源轨迹的改进方法", 地球物理学报, no. 09, 15 September 2015 (2015-09-15), pages 256 - 26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76632C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igration velocity modeling
CN116774292B (zh) 一种地震波走时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apadimitriou et al. The 25 October 2018 Zakynthos (Greece) earthquake: seismic activity at the transition between a transform fault and a subduction zone
Schmitt et al. Characterizing uncertainties for quantifying bathymetry change between time-separated multibeam echo-sounder surveys
CN112053030A (zh) 检波器定位精度评价方法及装置
Aktaş et al. High-resolution total field magnetic anomaly maps of Lake İznik (NW Turkey): assessment of faults which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ectonics of the lake
Partama et al. A simple and empirical refraction correction method for UAV-based shallow-water photogrammetry
CN107292876A (zh) 基于岩土材料变形时空非均匀特征的dscm分析方法
CN112649875A (zh) 海底节点检波器定位方法及装置
Cheng et al. Inversion of gravity data for base salt
CN116184507B (zh) 一种隐伏火山岩厚度的计算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US10067254B2 (en) Removal of an estimated acquisition effect from a marine survey measurement
Richards et al. Correcting for mantle dynamics reconciles Mid-Pliocene sea-level estimates
Santos et al. In-depth 3D magnetic inversion of basement relief
CN109212607A (zh) 优化起伏地表区目标成像质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10967752A (zh) 一种起伏地表偏移输入地震数据的静校正方法
CN113627051B (zh) 一种重力异常场分离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Raffaele et al. Tomographic inversion of local earthquake data from the Gioia Tauro basin (south-western Calabria, Italy)
CN112130198A (zh) 基于时差校正的多期次三维地震资料融合方法及装置
CN114910966A (zh) 分方位旅行时层析反演方法及装置
Zhao et al.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an inverted trapezoidal glacial valle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Geladandong snowy mountain
Tripathi et al. Establishing the Gap Between Manually Picked and the Predicted Seismic Velocity
Baron et al. Establishing the Gap Between Manually Picked and the Predicted Seismic Velocity
CN112099091A (zh) 地震勘探点数据静校正方法及装置
Liu* et al. Gravity inversion based on polynomial density-contrast fun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