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0660A - 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0660A
CN112050660A CN202010895219.8A CN202010895219A CN112050660A CN 112050660 A CN112050660 A CN 112050660A CN 202010895219 A CN202010895219 A CN 202010895219A CN 112050660 A CN112050660 A CN 112050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ctor
temperature
unit
air coo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521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0660B (zh
Inventor
程通锐
张卫彬
赵振宁
吴庆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engli Energy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engli Energy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Shengli Energy Branch of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201089521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0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0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0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0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0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11/00Controlling arrangements with fea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BSTEAM OR VAPOUR CONDENSERS
    • F28B9/00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 F28B9/005Auxiliary systems, arrangement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freezing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包括在扇区出水温度小于t1℃或平均冷却柱温度小于t3℃时,以扇区为单位,开启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1℃小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3℃小于t4℃时,保持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不动,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4℃时,以扇区为单位,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在下一个预定时间内,以单个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在最冷翅片管温度小于t5℃时,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5℃且小于t3℃时,保持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不动,在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3℃时,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Description

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煤资源丰富、水资源匮乏的资源禀赋导致这些地区的火力发电机组基本采用了空冷设备作为冷端换热器。间接空冷塔以其抗大风能力突出的特点在这些地区的空冷发电机组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在冬季,间接空冷塔循环冷却水容易冻结,因水的液态形式和固态形式都具有不可压缩的物理性质,导致一旦冻结,管束极容易发生损害。
公开号为CN207113650U名称为“一种间接空冷系统防冻控制装置”的专利设计了采用百叶窗调节的防冻控制策略。公开号为CN204404831U名称为间接空冷系统滑动式防冻布帘安装装置的专利采用了间接空冷塔散热器外挂帆布的防冻策略。公开号为CN210741149U名称为一种火电厂间接空冷冷却柱防冻装置的专利采用了在间接空冷塔冷却柱底部通冷风降低塔内外温度差的方法降低间接空冷塔抽力的防冻控制策略。现场中还有通过扇区泄水的方法防冻。另外,公开号为CN102914180A名称为间接空冷系统及其防冻预暖方法的专利采用了引锅炉空气预热器热风进间接空冷塔的方法防冻。
现有技术中,间接空冷塔的百叶窗控制逻辑中,以百叶窗调节为手段,依据扇区水温和平均冷却柱温度进行防冻调节,但因不可能测量所有的翅片管,导致现场不得不在使用过程中再安装温度测温光栅等进行防冻监测且仅作为防冻监测手段而不用于反馈控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不足,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以能够利用最冷翅片管的温度测量结果参与到防冻控制中,进行百叶窗防冻调节,提高间接空冷塔的防冻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
在环境温度小于2℃且空冷散热单元充水状态下,进入冬季运行模式;
在冬季运行模式中,在当前背压不低于各个负荷下的阻塞背压的情况下进行背压PID调节控制和温度调节的偏差控制;
在第一预定时间内,在扇区出水温度小于t1℃或平均冷却柱温度小于t3℃时,以扇区为单位,开启整个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1℃小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3℃小于t4℃时,保持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不动;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4℃时,开启整个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在下一个第一预定时间内,以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在每一个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小于t5℃时,开启对应空冷散热单元的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每一个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5℃且小于t3℃时,保持空冷散热单元的百叶窗不动;在每一个空冷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3℃时,开启对应空冷散热单元的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执行所述整个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的关或开调节时,以扇区为单位,按照第一预定规则逐步开启或关闭所述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的百叶窗。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执行所述空冷散热单元的关或开调节时,以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按照第二预定规则逐步打开或关闭所述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投入,则按照以扇区为单位,减小或打开百叶窗开度步幅5%、限速3%/min进行调节;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未投入,则按照以扇区为单位,单元百叶窗PID温度关或开调节,开度限幅10%、限速3%/min。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预定规则包括: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投入,则按照以单个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减小或打开百叶窗开度步幅5%、限速3%/min进行调节;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未投入,则按照单元百叶窗PID温度关或开调节,开度限幅10%、限速3%/min。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t1小于t2,t3大于t5,t4小于t1且大于t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t1、t2、t3、t4、t5的数值依次为26℃、34℃、10℃、18℃、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分时防冻控制方法还包括:在存在各扇区水侧调节手段的情况下,则按第一规则、第二规则进行完百叶窗防冻操作后,进行水侧热负荷调节;所述水侧热负荷调节被执行为:以各扇区出水温度的一致程度为目标,通过PID调节各扇区水流量分配或改变较大偏差扇区的水流量,设定水流量偏差限幅和限速。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分时防冻控制方法还包括:以24小时为周期,进行一次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同步调节,并在处于所述冬季运行模式时以百叶窗全部关闭为基准。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获取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位置被执行为以下步骤:
控制空冷塔自动巡检机器人按照预定巡检路径对空冷散热单元进行巡检,利用红外摄像仪获取温度图像信息并利用摄像机获得拍摄图像信息;
将温度图像信息和拍摄图像信息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确定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
有益效果:
该分时防冻控制方法是通过空冷巡检机器人保证固定测点可靠性及冗余温度场监控,然后在固定测点高可靠性基础上,利用百叶窗开度对扇区回水温度、平均冷却柱温度和各空冷散热单元最冷管等作两个层次的调节,实现间接空冷塔防冻的目的,最终通过降低间接空冷塔的防冻背压下限,间接地实现机组节能的目的。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发明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发明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
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整件、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间接空冷塔外部示意图;
图2是图1应用有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时防冻控制系统俯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空冷巡检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空冷散热单元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分时防冻控制系统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另一个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另一个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间接空冷塔因其节水、抗大风能力强,在我国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有广泛的应用,但在冬季时,该设备常常面临防冻的问题,无论启、停、升负荷、降负荷,都需要很好地控制该问题。其中,两面空冷翅片管束组成空冷散热单元,两个或更多个空冷散热单元组成空冷散热扇区,所有空冷散热扇区和空冷塔双曲线结构以及空冷塔辅助设备共同组成了间接空冷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间接空冷塔各扇区进水、回水温度、平均冷却柱温度由厂家提供的原始测点获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提高间接空冷塔防冻水平的方法,用于提高间接空冷机组冬季的防冻能力,间接地降低机组背压,达到以提高安全性为手段进行节能的目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测点可靠性提升的间接空冷凝汽系统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是在机组运行过程中,根据间接空冷塔各空冷散热扇区回水温度利用整个扇区的百叶窗开度进行粗调节,然后根据各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在空冷散热扇区百叶窗基本开度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细调节的防冻控制方法。
其中,温度测点来源于厂家原始安装测点、新安装在翅片管上的固定测点。空冷塔巡检机器人用于提高固定测点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具体包括冗余监控翅片管表面温度、鉴定固定测点的品质、寻找单元最冷管等。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可提高间接空冷塔的防冻能力,有利于该设备冬季降低背压安全经济运行。
各(空冷散热)扇区最冷翅片管(也可以称为最冷管)的选择及其温度的获取是由空冷塔巡检机器人和插入各空冷散热单元最冷翅片管上的固定测点获得的。空冷塔巡检机器人具有扫描空冷翅片管、发送各空冷散热单元表面温度图像以及鉴定固定测点劣化程度的用途,可提高固定测点的可靠性和用于控制目的的可用性。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测点可靠性提升的分时防冻控制系统包含:间接空冷塔双曲线壁面1、百叶窗2、空冷散热单元3、空冷塔巡检机器人4、空冷塔巡检机器人的载荷平台5、红外成像仪6、工业CCD及摄像机7、定位模块8、对外通讯模块9、云台控制器10、机器人控制器11、固定温度测点12、信号接收仪13、PLC控制器14、DCS工程师站15、DCS操作员站16。
该分时防冻控制方法是通过空冷巡检机器人保证固定测点可靠性及冗余温度场监控,然后在固定测点高可靠性基础上,利用百叶窗开度对扇区回水温度、平均冷却柱温度和各散热单元最冷管等作两个层次的调节,实现间接空冷塔防冻的目的,最终通过降低间接空冷塔的防冻背压下限,间接地实现机组节能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空冷塔巡检机器人可以为轮式或者轨道式机器人,上面设置定位模块8,将机器人导航进预定巡检路线,该预定巡检路线可以为圆形路线,该路线是一个空冷塔内圆。在每一个面向空冷散热单元3的中间点位置,机器人4停止前进,然后通过云台控制器10控制红外摄像仪及摄像机7的空间移动,例如俯、仰、左右摆头、升、降、前、后等动作,对间接空冷塔某一高度的翅片管表面温度进行测量。测量的温度图像等信息通过对外双向通讯模块9将温度图像信息发送到DCS工程师站15。
在本实施例中,空冷塔巡检机器人,既有自动巡检模式,又有手动操作模式。在自动巡检模式里,巡检机器人设定巡检线路和预定停止点,在巡检到预定的位置时,启动云台控制,对空冷塔表面进行自动红外测量。在手动操作模式里,巡检机器人的前进、后退、向左转、向右转,云台的俯、仰、左右摆头、升、降、前、后等动作,温度图像信息的发送都需要手动操作。
DCS操作员在DCS工程师站15将温度图像信息和摄像机获得的拍摄图像信息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从而可以找出空冷散热单元3中最冷翅片管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间接空冷塔巡检机器人利用红外图像和拍摄图像信息除可以寻找最冷翅片管外,还可以利用其信息鉴定固定测点的性能,从而彻底地提高固定测点的可靠性。另外,空冷塔巡检机器人还可以进行空冷塔翅片管温度场的冗余监控,提高防冻监控的全面性。空冷塔巡检机器人还可以用于空冷塔四周环境和人员的监控等。
在本实施例中空冷塔巡检机器人可以使得几乎每一根管都可以得到测量、可靠性高、成本可控,可用于确定最冷管,可用于鉴定无线红外测点的劣化程度,可监控空冷塔内人员等;基于控制系统所实施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在冗余监控保证固定测点可靠性的基础上,采用百叶窗调节的手段,在间接空冷塔扇区出水温度及平均冷却柱温度,和最冷管温度两个层次上使观测点温度达到要求,实现了空冷塔热负荷的防冻适应性调整的目的。
参考上述描述,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
S2、在环境温度小于2℃且空冷散热单元充水状态下,进入冬季运行模式;
S3、在冬季运行模式中,在当前背压不低于各个负荷下的阻塞背压的情况下进行背压PID调节控制和温度调节的偏差控制;
S4、在第一预定时间内,在扇区出水温度小于t1℃或平均冷却柱温度小于t3℃时,以扇区为单位,开启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1℃小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3℃小于t4℃时,保持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不动,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4℃时,以扇区为单位,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S5、在下一个预定时间内,以单个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在每一个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小于t5℃时,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每一个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5℃且小于t3℃时,保持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不动,以单个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在每一个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3℃时,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在步骤S3中,在执行所述整个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的关或开调节时,以扇区为单位,按照第一预定规则逐步开启或关闭所述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的百叶窗。在步骤S5中,在执行所述空冷散热单元的关或开调节时,以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按照第二预定规则逐步打开或关闭所述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
在步骤S3、S5中,第一预定时间可设置为5分钟。第一预定规则包括: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投入,则按照以扇区为单位,减小或打开百叶窗开度步幅5%、限速3%/min进行调节,步幅限速的具体大小可设置为步幅5%、限速3%/min,但不限于该数值;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未投入,则按照以扇区为单位,单元百叶窗PID温度关或开调节,开度限幅10%、限速3%/min,限幅限速的具体大小可设置为限幅10%、限速3%/min,但不限于该数值。
所述第二预定规则包括:所述第二预定规则包括: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投入,则按照以单个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减小或打开百叶窗开度步幅5%、限速3%/min进行调节,步幅限速的具体大小可设置为步幅5%、限速3%/min,但不限于该数值;;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未投入,则按照单元百叶窗PID温度关或开调节,开度限幅10%、限速3%/min,限幅限速的具体大小可设置为限幅10%、限速3%/min,但不限于该数值。
在本实施例中,t1小于t2,t3大于t5,t4小于t1且大于t3。t1、t2、t3、t4、t5的数值依次为26℃、34℃、10℃、18℃、6℃。当然,t1、t2、t3、t4、t5不仅限于这组数值,可以是随大气温度变化的一组曲线上的数值。
具体的,在该分时防冻控制方法中,第一规则时间的5min内,在扇区出水温度小于t1℃或平均冷却柱温度小于t3℃时,以扇区为单位,开启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1℃小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3℃小于t4℃时,保持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不动,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4℃时,以扇区为单位,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在下一个规则时间的5min内,以单个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在最冷翅片管温度小于t5℃时,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5℃且小于t3℃时,保持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不动,以单个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在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3℃时,开启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该分时防冻控制方法还包括:在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调节结束时进行水侧热负荷调节;所述水侧热负荷调节被执行为:以各扇区出水温度的一致性为目标,通过PID调节各扇区水流量分配或降低较大偏差扇区的水流量,设定水流量偏差限幅和限速。在存在水侧热负荷调节的手段时,进行水侧热负荷调节步骤。具体的,可以每隔10分钟等一个百叶窗调节周期结束时,进行该水侧热负荷调节步骤。
该分时防冻控制方法还包括:以24小时为周期进行一次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同步调节,并在处于所述冬季运行模式时以百叶窗全部关闭为基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位置被执行为以下步骤:S10、控制空冷塔自动巡检机器人按照预定巡检路径对空冷散热单元进行巡检,利用红外摄像仪获取温度图像信息并利用摄像机获得拍摄图像信息;S15、将温度图像信息和拍摄图像信息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确定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分时控制方法以及控制系统通过在空冷散热单元最冷管上设置固定测点,并设置巡检机器人从寻找最冷管、鉴定固定测点品质等角度提高了固定测点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从而使得最冷管的温度测量结果可以参与到防冻控制中,进一步地设计了分时防冻调节方法,进行百叶窗防冻调节。
本文引用的任何数值都包括从下限值到上限值之间以一个单位递增的下值和上值的所有值,在任何下值和任何更高值之间存在至少两个单位的间隔即可。举例来说,如果阐述了一个部件的数量或过程变量(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的值是从1到90,优选从20到80,更优选从30到70,则目的是为了说明该说明书中也明确地列举了诸如15到85、22到68、43到51、30到32等值。对于小于1的值,适当地认为一个单位是0.0001、0.001、0.01、0.1。这些仅仅是想要明确表达的示例,可以认为在最低值和最高值之间列举的数值的所有可能组合都是以类似方式在该说明书明确地阐述了的。
除非另有说明,所有范围都包括端点以及端点之间的所有数字。与范围一起使用的“大约”或“近似”适合于该范围的两个端点。因而,“大约20到30”旨在覆盖“大约20到大约30”,至少包括指明的端点。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
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所附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发明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Claims (10)

1.一种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
在环境温度小于2℃且空冷散热单元充水状态下,进入冬季运行模式;
在冬季运行模式中,在当前背压不低于各个负荷下的阻塞背压的情况下进行背压PID调节控制和温度调节的偏差控制;
在第一预定时间内,在扇区出水温度小于t1℃或平均冷却柱温度小于t3℃时,以扇区为单位,开启整个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1℃小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3℃小于t4℃时,保持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不动;在扇区出水温度大于t2℃且平均冷却柱温度大于t4℃时,开启整个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在下一个第一预定时间内,以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在每一个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小于t5℃时,开启对应空冷散热单元的百叶窗的关调节;在每一个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5℃且小于t3℃时,保持空冷散热单元的百叶窗不动;在每一个空冷单元的最冷翅片管温度大于t3℃时,开启对应空冷散热单元的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的开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整个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的关或开调节时,以扇区为单位,按照第一预定规则逐步开启或关闭所述扇区空冷散热单元的百叶窗。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执行所述空冷散热单元的关或开调节时,以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按照第二预定规则逐步打开或关闭所述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规则包括: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投入,则按照以扇区为单位,减小或打开百叶窗开度步幅5%、限速3%/min进行调节;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未投入,则按照以扇区为单位,单元百叶窗PID温度关或开调节,开度限幅10%、限速3%/min。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规则包括: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投入,则按照以单个空冷散热单元为单位,减小或打开百叶窗开度步幅5%、限速3%/min进行调节;若凝汽器背压自动调节未投入,则按照单元百叶窗PID温度关或开调节,开度限幅10%、限速3%/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1小于t2,t3大于t5,t4小于t1且大于t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t1、t2、t3、t4、t5的数值依次为26℃、34℃、10℃、18℃、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存在各扇区水侧调节手段的情况下,则按第一规则、第二规则进行完百叶窗防冻操作后,进行水侧热负荷调节;所述水侧热负荷调节被执行为:以各扇区出水温度的一致程度为目标,通过PID调节各扇区水流量分配或改变较大偏差扇区的水流量,设定水流量偏差限幅和限速。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24小时为周期,进行一次空冷散热单元百叶窗同步调节,并在处于所述冬季运行模式时以百叶窗全部关闭为基准。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位置被执行为以下步骤:
控制空冷塔自动巡检机器人按照预定巡检路径对空冷散热单元进行巡检,利用红外摄像仪获取温度图像信息并利用摄像机获得拍摄图像信息;
将温度图像信息和拍摄图像信息的空间位置一一对应,确定空冷散热单元的最冷翅片管。
CN202010895219.8A 2020-08-31 2020-08-31 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Active CN112050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5219.8A CN112050660B (zh) 2020-08-31 2020-08-31 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5219.8A CN112050660B (zh) 2020-08-31 2020-08-31 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0660A true CN112050660A (zh) 2020-12-08
CN112050660B CN112050660B (zh) 2022-02-01

Family

ID=736076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5219.8A Active CN112050660B (zh) 2020-08-31 2020-08-31 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506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1544A (zh) * 2021-03-01 2021-06-25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空冷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739200A (zh) * 2022-04-18 2022-07-1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扇区防冻控制方法、系统及表面式间冷系统扇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5961A (en) * 1974-09-09 1977-09-06 The Lummus Company Control of freezing in air-cooled steam condensers
US4416323A (en) * 1980-09-29 1983-11-22 Conoco Inc. Air cooler freeze protection
CN104034180A (zh) * 2014-06-10 2014-09-10 安健雄 一种间接空冷塔
CN204007195U (zh) * 2014-08-05 2014-12-10 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空冷岛冬季防冻装置
CN107726880A (zh) * 2017-09-15 2018-02-23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空冷系统防冻控制方法
CN208619179U (zh) * 2018-05-02 2019-03-19 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背压控制系统
CN111322885A (zh) * 2020-03-04 2020-06-23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间冷系统百叶窗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45961A (en) * 1974-09-09 1977-09-06 The Lummus Company Control of freezing in air-cooled steam condensers
US4416323A (en) * 1980-09-29 1983-11-22 Conoco Inc. Air cooler freeze protection
CN104034180A (zh) * 2014-06-10 2014-09-10 安健雄 一种间接空冷塔
CN204007195U (zh) * 2014-08-05 2014-12-10 大唐阳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间接空冷凝汽式汽轮机空冷岛冬季防冻装置
CN107726880A (zh) * 2017-09-15 2018-02-23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空冷系统防冻控制方法
CN208619179U (zh) * 2018-05-02 2019-03-19 鄂尔多斯市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背压控制系统
CN111322885A (zh) * 2020-03-04 2020-06-23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间冷系统百叶窗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31544A (zh) * 2021-03-01 2021-06-25 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间接空冷智能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739200A (zh) * 2022-04-18 2022-07-12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扇区防冻控制方法、系统及表面式间冷系统扇区
CN114739200B (zh) * 2022-04-18 2024-03-26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扇区防冻控制方法、系统及表面式间冷系统扇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0660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50660B (zh) 间接空冷塔的分时防冻控制方法
US8950203B2 (en) Heat pump device
CN107683396A (zh) 控制可变容量压缩机的系统和方法
US9016079B2 (en) Energy system with a heat pump
AU2016357072A1 (en) Heat pump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valve leaks in a heat pump system
CN208619179U (zh) 一种间接空冷机组背压控制系统
CN107726880B (zh) 一种间接空冷系统防冻控制方法
SE1551511A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heat pumping
WO2017086870A1 (en) Heat pump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heat pump system
KR101724536B1 (ko) 공기열원 및 수열원을 이용한 축열 및 난방 장치
KR20120137743A (ko) 냉난방시스템에서의 잉여열 활용장치
CN106500255A (zh) 一种空调设备、风机系统及风机系统控制方法
CN105783328A (zh) 混合冷源的混合动力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091198A (zh) 辐射板冷暖一体化空气调节系统
CN107166582B (zh) 空调冷却水系统、空调系统及空调冷却水系统控制方法
CN111442659A (zh) 一种应用于空冷岛的智能防冻系统及方法
AU2014298101B2 (en) Temperature management system
CN106900166B (zh) 一种液气双通道共用自然冷源的散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9444623U (zh) 一种风机轴承的冷却系统
CN207113650U (zh) 一种间接空冷系统防冻控制装置
CN212409426U (zh) 一种应用于空冷岛的智能防冻系统
JP2007127291A (ja) 熱利用システム
CN106370027B (zh) 一种直接空冷凝汽器防冻结构、系统及方法
KR100585517B1 (ko) 지열과 냉동싸이클을 보조수단으로 이용하는 태양열냉/난방장치
CN203518099U (zh) 寒冷季室外直接防冻取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