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3587A -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3587A
CN112043587A CN202011081859.1A CN202011081859A CN112043587A CN 112043587 A CN112043587 A CN 112043587A CN 202011081859 A CN202011081859 A CN 202011081859A CN 112043587 A CN112043587 A CN 1120435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clamping
rotating
fixed
suppor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818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凤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Ming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Ming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Ming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Ming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818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435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43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358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9/00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specific reflex points of the body for physical therapy, e.g. acupuncture
    • A61H39/06Device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such points within cell-life limi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65Damping, vibration related featur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滑动支撑板、减振固定部,支撑架包括转动臂,转动臂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其包括转动杆,转动杆能够绕其一端转动,其另一端的端头固定设置有换向台;滑动支撑板卡和在换向台上,其包括支撑板和滑动壳,滑动壳套设在支撑板上;减振固定部设置在滑动支撑板上,其包括振动部和减振部,振动部套设在减振部内,其内部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振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块,使得震动马达在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带动振动部产生振动,振动部还包括夹持部,用于夹持艾条,减振部能够缓和振动部的振动,使得在振动部产生震动的情况下,缓和夹持在夹持部上的艾条的振动,使得艾条产生微振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是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作用机制与针灸有相近之处,并与针灸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等诸多优点。
目前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多采用人工手持艾条进行治疗和简单的夹持装置将艾条进行简单的固定两种方式,采用人工手持艾条进行治疗时,手臂需要长时间的保持在一个固定位置,增加了治疗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浪费治疗人员的人力资源,这种手持艾条式进行艾灸的治疗方式,费时费力,且加大了治疗人员的劳动强度;继而产生了艾条夹持装置将艾条机械的固定在某一位置进行艾灸治疗的方式,但是该方法所采用的夹持器具,只能完成简单的夹持功能,对于一些特殊穴位或者病患处于特殊体位时,这种简单的夹持器械就不能很好的胜任此时患者的治疗需求,即不能够胜任需要在满足任意角度或者任意穴位进行治疗时的需求;同时,上述的简单的夹持器械,不具备人的思维和意识,不能够像人一样根据艾灸治疗时的各种情形作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在进行艾灸治疗时,随着时间的进行,艾条的持续燃烧,在燃点上会持续积累艾条燃烧后产生艾灰,艾灰会附着在燃点上,且不断积累,由于艾灸的治疗原理就是利用艾条燃烧时燃点的温热作用和艾条燃烧后产生的艾烟渗透肌肤、疏通经络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艾灰的存在,会导致艾灸的治疗效果下降。
所以本发明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的,为了解决目前进行艾灸治疗时人工手持式治疗方法造成的费时费力,增大治疗人员劳动强度和简单的夹持器械无法解决艾灸时燃点上不断积累的艾灰会导致艾灸的疗效下降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进行艾灸治疗时人工手持式治疗方法造成的费时费力,增大治疗人员劳动强度和简单的夹持器械无法解决艾灸时燃点上不断积累的艾灰会导致艾灸的疗效下降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滑动支撑板、减振固定部,支撑架包括转动臂,转动臂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的顶部,其能够在竖直方向内做圆周转动,且能够在转动任意角度后完成固定,转动臂包括转动杆,转动杆能够绕其一端转动,其另一端的端头固定设置有换向台;滑动支撑板卡和在换向台上,其包括支撑板和滑动壳,滑动壳套设在支撑板上,且能够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滑动;减振固定部设置在滑动支撑板上,其包括振动部和减振部,振动部套设在减振部内,其内部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振动马达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块,使得震动马达在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带动振动部产生振动,振动部还包括夹持部,用于夹持艾条,减振部能够缓和振动部的振动,使得在振动部产生震动的情况下,缓和夹持在夹持部上的艾条的振动,使得艾条产生微振动。
目前在进行艾灸治疗时,多采用人工手持艾条进行治疗和简单的夹持装置将艾条进行简单的固定两种方式,采用人工手持艾条进行治疗时,手臂需要长时间的保持在一个固定位置,增加了治疗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浪费治疗人员的人力资源,这种手持艾条式进行艾灸的治疗方式,费时费力,且加大了治疗人员的劳动强度;继而产生了艾条夹持装置将艾条机械的固定在某一位置进行艾灸治疗的方式,但是该方法所采用的夹持器具,只能完成简单的夹持功能,对于一些特殊穴位或者病患处于特殊体位时,这种简单的夹持器械就不能很好的胜任此时患者的治疗需求,即不能够胜任需要在满足任意角度或者任意穴位进行治疗时的需求;同时,上述的简单的夹持器械,不具备人的思维和意识,不能够像人一样根据艾灸治疗时的各种情形作出相应的改变,比如在进行艾灸治疗时,随着时间的进行,艾条的持续燃烧,在燃点上会持续积累艾条燃烧后产生艾灰,艾灰会附着在燃点上,且不断积累,由于艾灸的治疗原理就是利用艾条燃烧时燃点的温热作用和艾条燃烧后产生的艾烟渗透肌肤、疏通经络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所以艾灰的存在,会导致艾灸的治疗效果下降。
所以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设计的,通过设置支撑架,支撑架上设置可在竖直方向内转动360°的转动臂,在转动臂的顶端设置卡和有滑动支撑板的换向台,然后将夹持艾条的剩余部件安装在滑动支撑板上,利用换向台能够实现滑动支撑板在换向台所在的平面内转向,加之支撑架本身是可以移动的,所以利用支撑架的可移动性、转动臂在竖直平面内的可转动性以及换向台平面的可转动性,可以实现安装在转动臂上的艾条与患者之间的角度调节,以便采用合适的角度对患者进行艾灸治疗;通过将滑动支撑板设置成滑动壳套设在支撑板上的形式,同时将减震固定部设于滑动壳上,所以同时实现了减震固定部跟随滑动壳一起在支撑板上滑动,由于艾条夹持在减震固定部上,所以也就实现了艾条在支撑板上的滑动,在将转动臂调节至适宜角度后,即艾条与患者之间的适宜角度调节完毕后,利用滑动壳在支撑板上的滑动,实现艾条在支撑板上的滑动,进而实现在艾条角度固定后调节艾条与患者待灸穴位之间的距离;通过将转动臂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上,可以实现一个支撑架能够对同一患者的两个穴位进行艾灸治疗,或者对两个患者的一个穴位进行治疗,即实现了一个支撑架完成两个穴位的艾灸治疗,既减少了艾灸设备的数量,又利用机械式设备替代了人力手持艾条,减轻了医治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减震固定部于滑动槽上,同时又将夹持艾条的夹持部设置在减震固定部上,可以实现艾条跟随减震固定部在支撑板上滑动,实现艾条的可移动性,由于夹持部设置在振动部上,所以可以实现艾条跟着振动部一起振动,艾条在持续不断的振动下,能够将艾条因燃烧而不断积累在艾条燃点上的艾灰振落,防止艾灰的积累对艾灸疗效的影响,同时振动部又套设在减振部内,利用减振部的减振作用,能够缓和振动部产生的振动,防止振动部剧烈的振动,使振动部产生温和的微振动,既能减小振动部对整体装置影响,又能防止剧烈振动对艾条的影响。
进一步的,支撑架还包括底座、支撑杆和固定筒,底座水平放置,支撑杆竖直的固定在底座的中心位置处,固定筒固定在支撑杆的顶端,其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其内部中心位置设有隔板,其将固定筒分隔成两部分。转动臂还包括卡固部,卡固部包括卡齿盘、卡固套筒和卡簧盘,卡齿盘和卡簧盘均为圆盘状结构,且大小相同,卡固套筒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其直径与卡齿盘和卡簧盘的直径相同,其两端分别与卡齿盘和卡簧盘固定连接;卡齿盘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贯穿盘体的通孔,距离通孔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并沿通孔的圆周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锯齿;卡簧盘上设有环形的凸台,在凸台内固定有压缩弹簧;第一锯齿、凸台和压缩弹簧被卡固套筒包围在内。转动杆包括角度盘、转动支撑杆、换向台、连接杆和转动齿盘,角度盘为圆盘状结构,换向台为圆柱体形结构,转动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角度盘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换向台的中心位置处,连接杆的一端垂直的固定于角度盘的中心位置处,转动齿盘固定于连接杆的另一端,其为圆盘状结构,沿其圆周设置有环形的能够与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二锯齿;连接杆与通孔同轴,且能够穿过通孔,其连接有转动齿盘的一端伸入卡固套筒内,使得转动齿盘抵接于压缩弹簧并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得第一锯齿与第二锯齿紧密啮合;换向台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圆形槽,沿圆形槽的圆周等间隔的设置有方形槽。转动臂通过卡固部对称的设置在固定筒内,且通过以卡簧盘与隔板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转动臂可拆卸的连接于固定筒内。
通过将转动臂设置为卡固部和转动杆的方式,利用转动杆中的转动齿盘上的第二锯齿与卡固部中的卡齿盘上的第一锯齿进行啮合的方式,实现转动杆的固定;利用固定于卡固部中的卡簧盘内的压缩弹簧抵接至转动杆中的转动齿盘的形式,实现利用压缩弹簧的弹力将卡固部和转动杆通过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紧密的啮合在一起,在压缩弹簧不受外力收缩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卡固部和转动杆保持啮合,继而实现转动杆的固定,在压缩弹簧受到外力作用而收缩的情况下,卡固部和转动杆解除啮合状态,此时,转动杆能够实现转动,在将转动杆转动至适宜的角度后,取消使得压缩弹簧收缩的外力,使其恢复原状态,推动转动杆与卡固部再次啮合,完成转动杆的固定。为了转动杆的角度调节需要,可以在角度盘上沿着圆周刻以用于指示转动角度的指示度数,便于转动杆的角度调节。
进一步的,支撑板包括支撑板本体、卡和块、拉伸弹簧和滚轮,支撑板本体为长方体型结构,卡和块固定于支撑板本体的中心位置处,滚轮等间距的沿着支撑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于支撑板本体的两个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卡和块包括主卡和块和支卡和块,主卡和块为圆柱形结构,其垂直的固定于支撑板本体的中心位置处,支卡和块为长方体形结构,其以等间距的垂直于主卡和块侧壁的方式固定于主卡和上,其与主卡和块为一体结构;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于主卡和块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圆形槽的槽底,使得主卡和块和支卡和块分别卡和进圆形槽和方形槽内。滑动壳为“T”形槽状结构,其滑动的套设在支撑板上;滑动壳的四个角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柱,通过旋拧螺柱能够使得滑动壳和支撑板的相对位置固定。
通过设置固定于支撑板本体中心的卡和块以及位于换向台上的以周向分布在圆形槽上的方形槽,使得卡和块能够卡和进圆形槽和方形槽中,实现支撑板卡和在换向台上,同时将固定在圆形槽的槽底上的拉伸弹簧也固定在卡和块上,实现支撑板和换向台的连接;在拉伸弹簧受外力作用而拉伸时,卡和块解除与圆形槽和方向槽的卡和状态,此时可以通过转动支撑板的方式来改变支撑板在换向台上角度,当将支撑板转动至适宜的角度后,解除使得拉伸弹簧拉伸的外力,使得拉伸弹簧回复原状态,将卡和块继续卡合进圆形槽和方向槽中,完成支撑板和换向台的卡和固定。
需要注意的是,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圆形槽的槽底上,另一端固定于卡和块中的主卡和块上,为了使得在拉伸弹簧受外力作用而拉伸时能够转动支撑板,需要在主卡和块中设置能够转动的轴承,并将拉伸弹簧固定在轴承上,这样便可以实现在拉伸弹簧受外力作用而拉伸时能够转动支撑板。
进一步的,减振部为“T”形结构,其上设有容纳振动部的方形孔,方形孔的孔壁及孔底均固定有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振动部上;振动部还包括振动本体,振动本体包括振动壳体和振动马达,振动壳体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结构,震动马达固定于振动壳体内部,振动壳体上还固定连接有夹持部,夹持部上设有夹持艾条的夹持孔。
通过设置减震固定部于滑动槽上,同时又将夹持艾条的夹持部设置在减震固定部上,可以实现艾条跟随减震固定部在滑动槽上滑动,实现艾条的可移动性,由于夹持部设置在振动部上,所以可以实现艾条跟着振动部一起振动,艾条在持续不断的振动下,能够将艾条因燃烧而不断积累在艾条燃点上的艾灰振落,防止艾灰的积累对艾灸疗效的影响,同时振动部又套设在减振部内,利用减振部的减振作用,能够缓和振动部产生的振动,防止振动部剧烈的振动,使振动部产生温和的微振动,既能减小振动部对整体装置影响,又能防止剧烈振动对艾条的影响。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时,先将两个转动臂分别安装在固定筒的两端;
S2:通过按压角度盘,解除转动杆的固定状态,然后转动转动杆,调整整个转动臂至适宜的角度;
S3:拉动滑动支撑板,解除滑动支撑板在换向台上的固定状态,然后转动滑动支撑板,将其调整至适宜的角度;再通过旋拧螺柱解除滑动壳在支撑板上的固定状态,令滑动壳滑动至适宜的位置;
S4:在滑动槽的两侧壁上的伸缩筒内安装伸缩杆,其中一个伸缩杆上设置有红外发射探头,另一个伸缩杆上设有红外接收探头,红外发射探头与红外接收探头相对设置,红外接收探头用于接收红外发射探头发出的红外线;
S5:令振动马达通电转动使减振固定部产生微振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实现如下的一种或几种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架、支撑架上的转动臂和设置在转动臂的顶端的换向台以及设于换向台上的用于夹持艾条的其他部件,利用支撑架的可移动性、转动臂在竖直平面内的可转动性以及用于夹持艾条的其他部件在换向台平面的可转动性,可以实现安装在转动臂上的艾条与患者之间的角度调节,以便采用合适的角度对患者进行艾灸治疗;
2、本发明通过将滑动支撑板设置成滑动壳套设在支撑板上的形式,同时将减震固定部设于滑动壳上,而艾条夹持在减震固定部上,故而实现了艾条在支撑板上的滑动,在将转动臂调节至适宜角度后,即艾条与患者之间的适宜角度调节完毕后,利用滑动壳在支撑板上的滑动,实现艾条在支撑板上的滑动,进而实现在艾条角度固定后调节艾条与患者待灸穴位之间的距离;
3、本发明通过将转动臂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上,可以实现一个支撑架能够对同一患者的两个穴位进行艾灸治疗,或者对两个患者的一个穴位进行治疗,即实现了一个支撑架完成两个穴位的艾灸治疗,既减少了艾灸设备的数量,又利用机械式设备替代了人力手持艾条,减轻了医治人员的劳动强度;
4、本发明通过设置振动部,由于夹持艾条的夹持部设置在振动部上,所以可以实现艾条跟着振动部一起振动,艾条在持续不断的振动下,能够将艾条因燃烧而不断积累在艾条燃点上的艾灰振落,防止艾灰的积累对艾灸疗效的影响,同时振动部又套设在减振部内,利用减振部的减振作用,能够缓和振动部产生的振动,防止振动部剧烈的振动,使振动部产生温和的微振动,既能减小振动部对整体装置影响,又能防止剧烈振动对艾条的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底座、支撑杆和固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动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卡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卡固部去除卡固套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转动臂插入卡固部后去除卡固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支撑架和滑动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滑动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支撑板的仰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支撑板的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减振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减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的振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的振动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的震动马达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的振动部和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支撑架、11-底座、12-支撑杆、13-转动臂、131-转动杆、1311-角度盘、1312-转动支撑杆、1313-换向台、13131-圆形槽、13132-方形槽、1314-连接杆、1315-转动齿盘、1316-第二锯齿、132-卡固部、1321-卡齿盘、13211-通孔、13212-第一锯齿、1322-卡固套筒、1323-卡簧盘、13231-凸台、133-压缩弹簧、14-固定筒、2-滑动支撑板、21-滑动壳、22-支撑板、221-支撑板本体、222-卡和块、223-拉伸弹簧、224-滚轮、3-减振固定部、31-减振部、32-振动部、321-夹持部、322-振动本体、3221-振动壳体、3222-震动马达、3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19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架1、滑动支撑板2、减振固定部3,支撑架1包括转动臂13,转动臂13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1的顶部,其能够在竖直方向内做圆周转动,且能够在转动任意角度后完成固定,转动臂13包括转动杆131,转动杆131能够绕其一端转动,其另一端的端头固定设置有换向台1313;滑动支撑板2卡和在换向台1313上,其包括支撑板22和滑动壳21,滑动壳21套设在支撑板22上,且能够沿支撑板22的长度方向滑动;减振固定部3设置在滑动支撑板2上,其包括振动部32和减振部31,振动部32套设在减振部31内,其内部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3222,振动马达32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块,使得震动马达3222在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带动振动部32产生振动,振动部32还包括夹持部321,用于夹持艾条,减振部31能够缓和振动部32的振动,使得在振动部32产生震动的情况下,缓和夹持在夹持部321上的艾条的振动,使得艾条产生微振动。
优选的,支撑架1还包括底座11、支撑杆12和固定筒14,底座11水平放置,支撑杆12竖直的固定在底座11的中心位置处,固定筒14固定在支撑杆12的顶端,其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其内部中心位置设有隔板141,其将固定筒14分隔成两部分。
优选的,转动臂13还包括卡固部132,卡固部132包括卡齿盘1321、卡固套筒1322和卡簧盘1323,卡齿盘1321和卡簧盘1323均为圆盘状结构,且大小相同,卡固套筒1322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其直径与卡齿盘1321和卡簧盘1323的直径相同,其两端分别与卡齿盘1321和卡簧盘1323固定连接;卡齿盘132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贯穿盘体的通孔13211,距离通孔13211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并沿通孔13211的圆周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锯齿13212;卡簧盘1323上设有环形的凸台13231,在凸台13231内固定有压缩弹簧133;第一锯齿13212、凸台13231和压缩弹簧133被卡固套筒1322包围在内。
优选的,转动杆131包括角度盘1311、转动支撑杆1312、换向台1313、连接杆1314和转动齿盘1315,角度盘1311为圆盘状结构,换向台1313为圆柱体形结构,转动支撑杆13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角度盘1311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换向台1313的中心位置处,连接杆1314的一端垂直的固定于角度盘1311的中心位置处,转动齿盘1315固定于连接杆1314的另一端,其为圆盘状结构,沿其圆周设置有环形的能够与第一锯齿13212啮合的第二锯齿1316;连接杆1314与通孔13211同轴,且能够穿过通孔13211,其连接有转动齿盘1315的一端伸入卡固套筒1322内,使得转动齿盘1315抵接于压缩弹簧133并在压缩弹簧133的作用下,使得第一锯齿13212与第二锯齿1316紧密啮合;换向台1313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圆形槽13131,沿圆形槽13131的圆周等间隔的设置有方形槽13132。
优选的,转动臂13通过卡固部132对称的设置在固定筒14内,且通过以卡簧盘1323与隔板141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转动臂13可拆卸的连接于固定筒14内。
通过将转动臂设置为卡固部和转动杆的方式,利用转动杆中的转动齿盘上的第二锯齿与卡固部中的卡齿盘上的第一锯齿进行啮合的方式,实现转动杆的固定;利用固定于卡固部中的卡簧盘内的压缩弹簧抵接至转动杆中的转动齿盘的形式,实现利用压缩弹簧的弹力将卡固部和转动杆通过第一锯齿和第二锯齿紧密的啮合在一起,在压缩弹簧不受外力收缩的情况下,始终保持卡固部和转动杆保持啮合,继而实现转动杆的固定,在压缩弹簧受到外力作用而收缩的情况下,卡固部和转动杆解除啮合状态,此时,转动杆能够实现转动,在将转动杆转动至适宜的角度后,取消使得压缩弹簧收缩的外力,使其恢复原状态,推动转动杆与卡固部再次啮合,完成转动杆的固定。为了转动杆的角度调节需要,可以在角度盘上沿着圆周刻以用于指示转动角度的指示度数,便于转动杆的角度调节。
优选的,支撑板22包括支撑板本体221、卡和块222、拉伸弹簧223和滚轮224,支撑板本体221为长方体型结构,卡和块222固定于支撑板本体221的中心位置处,滚轮224等间距的沿着支撑板本体221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于支撑板本体221的两个长度方向的侧壁上;卡和块222包括主卡和块和支卡和块,主卡和块为圆柱形结构,其垂直的固定于支撑板本体221的中心位置处,支卡和块为长方体形结构,其以等间距的垂直于主卡和块侧壁的方式固定于主卡和上,其与主卡和块为一体结构;拉伸弹簧223的一端固定于主卡和块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圆形槽13131的槽底,使得主卡和块和支卡和块分别卡和进圆形槽13131和方形槽13132内。
优选的,滑动壳21为“T”形槽状结构,其滑动的套设在支撑板22上;滑动壳21的四个角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柱,通过旋拧螺柱能够使得滑动壳21和支撑板22的相对位置固定。
通过设置固定于支撑板本体中心的卡和块以及位于换向台上的以周向分布在圆形槽上的方形槽,使得卡和块能够卡和进圆形槽和方形槽中,实现支撑板卡和在换向台上,同时将固定在圆形槽的槽底上的拉伸弹簧也固定在卡和块上,实现支撑板和换向台的连接;在拉伸弹簧受外力作用而拉伸时,卡和块解除与圆形槽和方向槽的卡和状态,此时可以通过转动支撑板的方式来改变支撑板在换向台上角度,当将支撑板转动至适宜的角度后,解除使得拉伸弹簧拉伸的外力,使得拉伸弹簧回复原状态,将卡和块继续卡合进圆形槽和方向槽中,完成支撑板和换向台的卡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拉伸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圆形槽的槽底上,另一端固定于卡和块中的主卡和块上,为了使得在拉伸弹簧受外力作用而拉伸时能够转动支撑板,需要在主卡和块中设置能够转动的轴承,并将拉伸弹簧固定在轴承上,这样便可以实现在拉伸弹簧受外力作用而拉伸时能够转动支撑板。
优选的,减振部31为“T”形结构,其上设有容纳振动部32的方形孔,方形孔的孔壁及孔底均固定有弹簧33,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于振动部32上;振动部32还包括振动本体322,振动本体322包括振动壳体3221和振动马达3222,振动壳体322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结构,震动马达3222固定于振动壳体3221内部,振动壳体3221上还固定连接有夹持部321,夹持部321上设有夹持艾条的夹持孔。通过设置减震固定部于滑动壳上,同时又将夹持艾条的夹持部设置在减震固定部上,可以实现艾条跟随减震固定部在滑动壳上滑动,实现艾条的可移动性,由于夹持部设置在振动部上,所以可以实现艾条跟着振动部一起振动,艾条在持续不断的振动下,能够将艾条因燃烧而不断积累在艾条燃点上的艾灰振落,防止艾灰的积累对艾灸疗效的影响,同时振动部又套设在减振部内,利用减振部的减振作用,能够缓和振动部产生的振动,防止振动部剧烈的振动,使振动部产生温和的微振动,既能减小振动部对整体装置影响,又能防止剧烈振动对艾条的影响。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时,先将两个转动臂13分别安装在固定筒14的两端;
S2:通过按压角度盘1311,解除转动杆131的固定状态,然后转动转动杆13,调整整个转动臂13至适宜的角度;
S3:拉动滑动支撑板2,解除滑动支撑板2在换向台上的固定状态,然后转动滑动支撑板2,将其调整至适宜的角度;再通过旋拧螺柱解除滑动壳21在支撑板22上的固定状态,令滑动壳21滑动至适宜的位置;
S4:在滑动槽3的两侧壁上的伸缩筒34内安装伸缩杆35,其中一个伸缩杆35上设置有红外发射探头,另一个伸缩杆35上设有红外接收探头,红外发射探头与红外接收探头相对设置,红外接收探头用于接收红外发射探头发出的红外线;
S5:令振动马达4222通电转动使减振固定部4产生微振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滑动支撑板(2)、减振固定部(3),所述支撑架(1)包括转动臂(13),所述转动臂(13)对称的设置在支撑架(1)的顶部,其能够在竖直方向内做圆周转动,且能够在转动任意角度后完成固定,所述转动臂(13)包括转动杆(131),所述转动杆(131)能够绕其一端转动,其另一端的端头固定设置有换向台(1313);所述滑动支撑板(2)活动连接在所述换向台(1313)上,其包括支撑板(22)和滑动壳(21),所述滑动壳(21)套设在支撑板(22)上,且能够沿支撑板(22)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减振固定部(3)设置在所述滑动支撑板(2)上,其包括振动部(32)和减振部(31),所述振动部(32)套设在所述减振部(31)内,其内部固定设置有振动马达(3222),所述振动马达(3222)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偏心块,使得震动马达(3222)在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带动振动部(32)产生振动,所述振动部(32)还包括夹持部(321),用于夹持艾条,所述减振部(31)能够缓和振动部(32)的振动,使得在振动部(32)产生震动的情况下,缓和夹持在夹持部(321)上的艾条的振动,使得艾条产生微振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还包括底座(11)、支撑杆(12)和固定筒(14),所述底座(11)水平放置,所述支撑杆(12)竖直的固定在底座(1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固定筒(14)固定在支撑杆(12)的顶端,其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其内部中心位置设有隔板(141),其将固定筒(14)分隔成两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13)还包括卡固部(132),所述卡固部(132)包括卡齿盘(1321)、卡固套筒(1322)和卡簧盘(1323),所述卡齿盘(1321)和卡簧盘(1323)均为圆盘状结构,且大小相同,所述卡固套筒(1322)为两端开口的圆筒状结构,其直径与卡齿盘(1321)和卡簧盘(1323)的直径相同,其两端分别与卡齿盘(1321)和卡簧盘(1323)固定连接;所述卡齿盘(1321)的中心位置处设有贯穿盘体的通孔(13211),距离通孔(13211)设定距离的位置处并沿通孔(13211)的圆周设置有环形的第一锯齿(13212);所述卡簧盘(1323)上设有环形的凸台(13231),在所述凸台(13231)内固定有压缩弹簧(133);所述第一锯齿(13212)、凸台(13231)和压缩弹簧(133)被卡固套筒(1322)包围在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杆(131)包括角度盘(1311)、转动支撑杆(1312)、换向台(1313)、连接杆(1314)和转动齿盘(1315),所述角度盘(1311)为圆盘状结构,所述换向台(1313)为圆柱体形结构,所述转动支撑杆(13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角度盘(1311)的侧壁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换向台(1313)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连接杆(1314)的一端垂直的固定于角度盘(131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转动齿盘(1315)固定于连接杆(1314)的另一端,其为圆盘状结构,沿其圆周设置有环形的能够与所述第一锯齿(13212)啮合的第二锯齿(1316);所述连接杆(1314)与通孔(13211)同轴,且能够穿过通孔(13211),其连接有转动齿盘(1315)的一端伸入卡固套筒(1322)内,使得转动齿盘(1315)抵接于压缩弹簧(133)并在压缩弹簧(133)的作用下,使得第一锯齿(13212)与第二锯齿(1316)紧密啮合;所述换向台(1313)的中心位置处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圆形槽(13131),沿圆形槽(13131)的圆周等间隔的设置有方形槽(1313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13)通过卡固部(132)对称的设置在固定筒(14)内,且通过以卡簧盘(1323)与隔板(141)螺纹连接的方式,使得转动臂(13)可拆卸的连接于固定筒(14)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2)包括支撑板本体(221)、卡和块(222)、拉伸弹簧(223)和滚轮(224),所述支撑板本体(221)为长方体型结构,所述卡和块(222)固定于支撑板本体(22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滚轮(224)等间距的沿着支撑板本体(221)的长度方向转动设置于支撑板本体(221)的两个长度方向的侧壁上;所述卡和块(222)包括主卡和块和支卡和块,所述主卡和块为圆柱形结构,其垂直的固定于支撑板本体(221)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支卡和块为长方体形结构,其以等间距的垂直于主卡和块侧壁的方式固定于主卡和上,其与主卡和块为一体结构;所述拉伸弹簧(223)的一端固定于主卡和块的一端,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圆形槽(13131)的槽底,使得主卡和块和支卡和块分别卡和进圆形槽(13131)和方形槽(13132)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壳(21)为“T”形槽状结构,其滑动的套设在所述支撑板(22)上;所述滑动壳(21)的四个角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螺柱,通过旋拧螺柱能够使得滑动壳(21)和支撑板(22)的相对位置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部(31)为“T”形结构,其上设有容纳所述振动部(32)的方形孔,所述方形孔的孔壁及孔底均固定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振动部(32)上;所述振动部(32)还包括振动本体(322),所述振动本体(322)包括振动壳体(3221)和振动马达(3222),所述振动壳体(322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结构,所述震动马达(3222)固定于振动壳体(3221)内部,所述振动壳体(3221)上还固定连接有夹持部(321),所述夹持部(321)上设有夹持艾条的夹持孔。
9.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时,先将两个转动臂(13)分别安装在固定筒(14)的两端;
S2:通过按压角度盘(1311),解除转动杆(131)的固定状态,然后转动转动杆(13),调整整个转动臂(13)至适宜的角度;
S3:拉动滑动支撑板(2),解除滑动支撑板(2)在换向台上的固定状态,然后转动滑动支撑板(2),将其调整至适宜的角度;再通过旋拧螺柱解除滑动壳(21)在支撑板(22)上的固定状态,令滑动壳(21)滑动至适宜的位置;
S4:在滑动槽(3)的两侧壁上的伸缩筒(34)内安装伸缩杆(35),其中一个伸缩杆(35)上设置有红外发射探头,另一个伸缩杆(35)上设有红外接收探头,红外发射探头与红外接收探头相对设置,红外接收探头用于接收红外发射探头发出的红外线;
S5:令振动马达(4222)通电转动使减振固定部(4)产生微振动。
CN202011081859.1A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Withdrawn CN1120435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1859.1A CN112043587A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81859.1A CN112043587A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3587A true CN112043587A (zh) 2020-12-08

Family

ID=73605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81859.1A Withdrawn CN112043587A (zh) 2020-10-12 2020-10-12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4358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8343A (zh) * 2020-12-15 2021-04-0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艾灸仪控制方法、装置、艾灸仪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12780A (zh) * 2021-12-13 2022-02-08 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位移补偿的旋转臂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8343A (zh) * 2020-12-15 2021-04-09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艾灸仪控制方法、装置、艾灸仪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12780A (zh) * 2021-12-13 2022-02-08 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位移补偿的旋转臂
CN114012780B (zh) * 2021-12-13 2023-08-08 沈阳天仁合一科技有限公司 带有位移补偿的旋转臂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43587A (zh) 一种用于艾灸的燃点祛灰固定装置
CN1875907B (zh) 药物头部按摩保健治疗仪
US8534292B1 (en) Personal tuner
CN108938403B (zh) 一种自动艾灸装置
CN108815598A (zh) 一种全功能拔火罐仪
CN212140929U (zh) 一种中医内科用灸疗固定器
CN210812452U (zh) 一种神经内科偏头痛头晕治疗装置
CN209347625U (zh) 眼部灸疗器
FR2571973A1 (fr) Appareil pour raccourcir la latence du sommeil.
CN112043588A (zh) 一种艾灸用燃点恒距除灰固定装置
CN112043589A (zh) 用于艾灸的燃点恒距固定装置
CN211096039U (zh) 一种艾灸设备
CN106730425A (zh) 耳鼻喉科超声治疗仪
CN110302045B (zh) 一种罐式冲击波治疗手柄及设备
RU202344U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физиотерапевтический аппарат
CN111068184B (zh) 一种医疗神经放松装置
WO2018154770A1 (ja) 安眠誘導装置
CN219983422U (zh) 一种滤烟艾灸盒
CN113304043A (zh) 基于齿轮传动的开放式艾灸仪
CN215193596U (zh) 一种易吸收的美容洗面磁疗按摩器
CN209827367U (zh) 一种外科多功能敷药护理装置
CN209347627U (zh) 眼部灸疗器
CN214511858U (zh) 一种低噪音眼部spa仪
CN221061235U (zh) 一种艾灸理疗器
CN213553703U (zh) 一种多穴位大面积施灸除烟艾灸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8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