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41155B -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41155B
CN112041155B CN201980028666.9A CN201980028666A CN112041155B CN 112041155 B CN112041155 B CN 112041155B CN 201980028666 A CN201980028666 A CN 201980028666A CN 112041155 B CN112041155 B CN 112041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wire
forming drum
drum
width direction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866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41155A (zh
Inventor
高梨雄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kohama Rubb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kohama Rub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kohama Rubb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41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41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41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30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4Rolling-down or pressing-down the layers in the building proc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6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6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29D30/1635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by feeding a continuous band and moving it back and forth (zig-zag) to form an annular el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20Building tyres by the flat-tyre method, i.e. building on cylindrical drums
    • B29D30/24Drums
    • B29D30/242Drums for manufacturing substantially cylindrical tyre components without cores or beads, e.g. treads or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08Building tyres
    • B29D30/10Building tyres on round cores, i.e. the shape of the core is approximately identical with the shape of the completed tyre
    • B29D30/16Applying the layers; Guiding or stretching the layers during application
    • B29D2030/1664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subgroups of B29D30/00
    • B29D2030/1678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subgroups of B29D30/00 the layers being applied being substantially continuous, i.e. not being cut before the application ste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提供在成形鼓的外表面层叠轮胎构成构件而成形生胎时,能够使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线材在鼓周向上连续并且高精度且有效地配置在预定的位置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使配置单元4相对于成形鼓2在鼓周向上相对移动而反复进行一方侧工序和另一方侧工序,在所述一方侧工序中,使用配置单元4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一方侧,将加强线材M3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定长度放出并压接于成形鼓2的外表面2s的内衬层M1,在所述另一方侧工序中,在如上所述将加强线材M3朝向宽度方向一方侧放出预定长度之后,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将加强线材M3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定长度放出并压接于内衬层M1的外表面。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在成形鼓的外表面层叠轮胎构成构件而成形生胎时,能够使朝向成形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线材在成形鼓的周向上连续并且高精度且有效地配置在预定的位置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造充气轮胎时,有在具有与成品轮胎的轮胎内表面形状对应的外表面形状的芯模(刚性芯)的外表面依次层叠轮胎构成构件而成形生胎的方法。在该成形方法中,提出了在配置于芯模的外表面的橡胶构件的外表面进行使1根加强用帘线朝向芯模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芯模的周向上连续地配置的成形工序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提出的成形工序中,驱动芯模而使其旋转,并且使插通有1根加强用帘线的孔眼从一方的胎圈环的附近往复移动至另一方的胎圈环的附近。即,加强用帘线被以与沿配置在芯模的宽度方向两侧处的胎圈环之间的芯模的外表面的长度对应的长度放出,放出长度相当长。伴随于此,容易发生加强用帘线的位置偏移,不利于高精度地配置在预定的位置。另外,由于需要使孔眼在复杂的路径上往复移动较长距离,所以将加强用帘线配置在预定位置需要相应的时间,难以提高作业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556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成形鼓的外表面层叠轮胎构成构件而成形生胎时,能够使朝向成形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线材在成形鼓的周向上连续并且高精度且有效率地配置在预定的位置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具有成形工序和硫化工序,在所述成形工序中,在成形鼓的外表面依次层叠包括加强线材的轮胎构成构件而成形生胎,此时在配置在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的橡胶构件的外表面,使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加强线材在鼓周向上连续地配置,在所述硫化工序中,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所述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成形工序中,通过从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一方侧,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并压接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从而进行使所述加强线材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一方侧工序,在该一方侧工序中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朝向所述宽度方向一方侧放出之后,从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并压接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由此进行使所述加强线材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另一方侧工序,通过在鼓周向上错开位置地反复进行所述一方侧工序和所述另一方侧工序,从而使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加强线材在鼓周向上连续地配置。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成形装置具备:成形鼓,在外表面依次层叠包括加强线材的轮胎构成构件;线材保管用具,储存所述加强线材;配置单元,将所述加强线材从所述线材保管用具放出并朝向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以及周向移动机构,使所述配置单元相对于所述成形鼓在鼓周向上相对移动,所述充气轮胎的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配置单元具有:一方侧移动机构,从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一方侧,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一方侧压接部,将该放出的所述加强线材朝向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另一方侧移动机构,在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朝向所述宽度方向一方侧放出之后,从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以及另一方侧压接部,将该放出的所述加强线材朝向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成形鼓的外表面依次层叠包括加强线材的轮胎构成构件而成形生胎时,通过从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宽度方向一方侧进行所述一方侧工序,从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宽度方向另一方侧进行所述另一方侧工序,能够使在将加强线材压接于橡胶构件的外表面时放出的长度成为以往技术的一半左右。若该放出长度短,则放出长度的偏差或放出方向的偏差变小。因此,有利于使朝向成形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线材在成形鼓的周向上连续且高精度地配置在预定的位置。
另外,能够将折回了的状态的预定长度的加强线材压接于配置在成形鼓的外表面的橡胶构件的外表面。因此,与使加强构件从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宽度方向一方侧或另一方侧延伸之后向中央部侧返回并延伸而成为折回了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加强线材的每单位长度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而且,即使所述一方侧工序没有完成,也能够在将加强线材向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一方侧以预定长度放出之后开始所述另一方侧工序。因此,更加有利于缩短加强线材的每单位长度所需要的作业时间,能够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以成形鼓的上半部分为截面并以主视图例示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成形装置的说明图。
图2是以侧视图例示图1的成形装置的说明图。
图3是以平面图例示图1的配置单元和成形鼓的说明图。
图4是将图1的配置单元和成形鼓放大而例示的说明图。
图5是例示通过图4的一方侧移动机构将加强线材向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一方侧放出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例示使图5的放出的加强线材卡合于导杆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例示使图6的放出的加强线材卡合于压接辊的卡定突起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例示通过压接辊对图7的放出的加强线材施加张力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例示通过压接辊朝向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图8的放出的加强线材、并且通过另一方侧移动机构将加强线材向成形鼓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放出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0是将成形鼓正面展开而例示在成形工序中配置了的加强线材的说明图。
图11是以成形鼓的侧视图例示在成形工序中配置了的加强线材的说明图。
图12是以横剖视图例示在成形鼓的外表面成形出的生胎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3是以横剖视图例示正在由硫化装置硫化的生胎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4是以横剖视图例示制造出的充气轮胎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5是以侧视图例示成形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进行说明。
图1~图4所例示的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成形装置1具备:成形鼓2;线材保管用具3,储存加强线材M3;配置单元4,将加强线材M3从线材保管用具3放出并朝向成形鼓2的外表面2s按压;以及周向移动机构10,使配置单元4相对于成形鼓2在鼓周向上相对移动。成形鼓2、配置单元4以及周向移动机构10的动作由控制部11来控制。
在使用了该成形装置1的成形工序中,成形生胎G。通过将成形出的生胎G在硫化工序中硫化,从而完成充气轮胎T。此外,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周向、半径方向分别对应于生胎G和成品轮胎(充气轮胎)T的宽度方向、周向、半径方向。图1、图14的单点划线CL表示轮胎轴的中心。
在成形鼓2的外表面2s依次层叠轮胎构成构件(M1~M5)。在轮胎构成构件中包括加强线材M3。根据轮胎规格而适当地使用必要的轮胎构成构件。
在该实施方式中,使用刚性芯作为成形鼓2。刚性芯2是具有与成品轮胎T的内表面对应的外表面的筒状体。刚性芯2例如通过将在周向上分割出的多个金属制的扇形体(英文:segment)2A组装而构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将周向长度相对较长的扇形体2A和相对较短的扇形体2A在周向上交替组合而构成刚性芯2。各扇形体2A的内周面与中心轴2C通过支承臂2B而以能够拆分的方式连结。通过使相对较短的扇形体2A依次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而拆除,接着使相对较长的扇形体2A依次向半径方向内侧移动而拆除,从而将刚性芯2拆分。在本发明中,不限于使用刚性芯2,也可以使用在成形生胎G时供轮胎构成构件(M1~M5)依次层叠的各种成形鼓2。
线材保管用具3可以使用能够储存加强线材M3的各种各样的构造。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线材保管用具3,使用了在轴芯的两端具有凸缘部的卷轴(英文:reel),加强线材M3卷绕并储存于线材保管用具3。
配置单元4具备负责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到宽度方向一方侧(以下,在该实施方式中称为右侧)的范围的一方侧移动机构6及一方侧压接部7、和负责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到宽度方向另一方侧(以下,在该实施方式中称为左侧)的范围的另一方侧移动机构8及另一方侧压接部9。一方侧移动机构6、一方侧压接部7、另一方侧移动机构8以及另一方侧压接部9的全部或一部分被设置成例如能够相对于基部4a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2个基部4a对置,配置单元4通过连结于各基部4a的框架等而固定于预定位置。
一方侧移动机构6与另一方侧移动机构8实质上是相同的构造,只是与负责的范围对应地而配置等不同。一方侧压接部7与另一方侧压接部9实质上是相同的构造,只是与负责的范围对应地而配置等不同。
另外,配置单元4在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具有配置在成形鼓2的外表面2s的外周侧的左右一对中央引导辊5a、5b。从线材保管用具3放出的加强线材M3通过中央引导辊5a、5b之间。以将该中央引导辊5a、5b夹在中间的方式配置有左右一对中央板7a、9a。各中央板7a、9a构成为,能够沿成形鼓2的半径方向移动而相对于其外表面2s接近和离开。
一方侧移动机构6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右侧,将加强线材M3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该实施方式的一方侧移动机构6具有在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牵引辊6A。该牵引辊6A具有自如地将轴芯部彼此连结和解除连结的2个辊部6b。加强线材M3通过缠绕并卡合于牵引辊6A而成为折回了的状态。
一方侧压接部7将由一方侧移动机构6以预定长度放出的加强线材M3朝向成形鼓2的外表面2s按压。一方侧压接部7具有配置在成形鼓2的右侧的压接辊7b、和配置在右侧的中央引导辊5a的右侧的中央板7a。压接辊7b构成为,能够一边旋转一边在成形鼓2的右侧方沿成形鼓2的半径方向移动。在该压接辊7b的外周面设置有从该外周面突出的卡定突起7c。卡定突起7c也可以构成为沿压接辊7b的半径方向移动,而能够变更从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量。
该实施方式的一方侧压接部7具有相对于压接辊7b的卡定突起7c接近和离开地移动的导杆7d、和能够在压接辊7b与中央板7a之间进行横穿移动的张力辊7e。导杆7d是顶端部为越向顶端越细的形状且直径比卡定突起7c粗的棒状体。当导杆7d相对于卡定突起7c接近时,其顶端卡合于卡定突起7c。
另一方侧移动机构8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左侧,将加强线材M3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该实施方式的另一方侧移动机构8具有在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移动的牵引辊8A。该牵引辊8A具有自如地将轴芯部彼此连结和解除连结的2个辊部8b。加强线材M3通过缠绕并卡合于牵引辊8A而成为折回了的状态。
另一方侧压接部9将由另一方侧移动机构8以预定长度放出的加强线材M3朝向成形鼓2的外表面2a按压。另一方侧压接部9具有配置在成形鼓2的左侧的压接辊9b、和配置在左侧的中央引导辊5b的左侧的中央板9a。压接辊9b构成为,能够一边旋转一边在成形鼓2的左侧方沿成形鼓2的半径方向移动。在该压接辊9b的外周面设置有从该外周面突出的卡定突起9c。卡定突起9c也可以构成为沿压接辊9b的半径方向移动,而能够变更从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量。
该实施方式的另一方侧压接部9具有相对于压接辊9b的卡定突起9c接近和离开地移动的导杆9d、和能够在压接辊9b与中央板9a之间进行横穿移动的张力辊9e。导杆9d是顶端部为越向顶端越细的形状且直径比卡定突起9c粗的棒状体。当导杆9d相对于卡定突起9c接近时,其顶端卡合于卡定突起9c。在该实施方式中,在一方的基部4a安装有压接辊7b、9b,在另一方的基部4a安装有压接辊7b、9b以外的配置单元4的构成构件。
周向移动机构10使配置单元4相对于成形鼓2在成形鼓2的周向上相对移动。在该实施方式中,作为周向移动机构10,使用了驱动成形鼓2旋转的驱动马达。即,构成为,配置单元4在成形鼓2的周向上成为不动状态,使成形鼓2在周向上移动。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构成为,使成形鼓2在周向上为不动状态,使配置单元4在成形鼓2的周向上移动。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使配置单元4和成形鼓2双方在成形鼓2的周向上移动,并且构成为在周向上相对移动。
以下,对本发明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步骤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使用了成形装置1的成形工序中,在成形鼓2的外表面2s依次层叠轮胎构成构件(M1~M5)。首先,如图1、图2所例示,在成形鼓2的外表面2s(从一方侧面到另一方侧面的大致整个范围的外表面2s),通过现有的方法卷绕内衬层M1。在卷绕了的内衬层M1的外表面的两侧面的最内周部将胎圈钢丝M2呈圆环状压接。
接着,在上述构件M1、M2的外表面层叠形成胎体层的胎体帘线来作为加强线材M3。在层叠该加强线材M3时使用配置单元4。如图4所例示,加强线材M3从线材保管用具3放出并通过中央引导辊5a、5b之间。接着,如图5所例示,将加强线材M3以某一程度的长度放出并将其顶端部利用向成形鼓2的半径方向内侧移动了的左侧的中央板9a按压并压接固定于内衬层M1的外表面。
在将加强线材M3的顶端部压接固定于内衬层M1的外表面的状态下,在中央板9a与右侧的中央引导辊5a之间,使加强线材M3缠绕并卡合于牵引辊6A。通过卡合于牵引辊6A,而在加强线材M3形成折回部。在该状态下,使牵引辊6A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右侧移动。由此,将加强线材M3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此时,导杆7d和张力辊7e配置在预定的等待位置,成为使放出的加强线材M3插通于压接辊7b与张力辊7e之间的状态。
接着,如图6所例示,通过使牵引辊6A在成形鼓2的周向上旋转,从而将放出的加强线材M3扭转约90°而变更折回部的朝向。即,在折回部处相对向的加强线材M3彼此在图5中沿成形鼓2的半径方向排列,但在图6中沿成形鼓2的周向排列。在变更加强线材M3的折回部的朝向时,使配置单元4在成形鼓2的周向上相对移动预定的旋转角度。接着,使右侧的中央板7a向成形鼓的半径方向内侧移动而将加强线材M3按压并压接固定于内衬层M1的外表面。使左侧的中央板9a向成形鼓2的半径方向外侧移动而从内衬层M1和加强线材M3离开。
接着,使导杆7d向成形鼓2的半径方向外侧移动并通过在折回部处相对向的加强线材M3彼此之间。由此,使导杆7d的顶端卡合于压接辊7b的卡定突起7c。
之后,如图7所例示,解除牵引辊6A的辊部6b彼此的结合而使其分割开。由此,解除加强线材M3与牵引辊6A的卡合状态,加强线材M3卡合于导杆7d而维持折回状态。
接着,通过使张力辊7e向成形鼓2的半径方向外侧移动,从而在右侧的中央板7a与压接辊7b之间进行横穿移动,对加强线材M3施加张力。通过该张力的施加,加强线材M3的折回部卡合于卡定突起7c。
接着,如图8所例示,使压接辊7b旋转,将加强线材M3的折回部卷绕于压接辊7b的外周面。此时,导杆7d和张力辊7e返回预定的等待位置。
接着,如图9所例示,使压接辊7b一边旋转一边沿成形鼓2的右侧的外表面2s移动,将放出的加强线材M3压接并层叠于内衬层M1和胎圈钢丝M2的外表面。如此一来,使折回了的状态的加强线材M3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一方侧延伸的一方侧工序的1个循环完成。
此外,为了使放出的加强线材M3卡合于压接辊7b的卡定突起7c,也可以采用省略了导杆7d和/或张力辊7e的方法。例如,在图5所例示的状态下,使卡定突起7c从压接辊7b的外周面大幅度地突出。使该卡定突起7c通过在折回部处相对向的加强线材M3彼此之间。接着,解除牵引辊6A的辊部6b彼此的结合并使其分割开。由此,解除加强线材M3与牵引辊6A的卡合状态,加强线材M3卡合于卡定突起7c而维持折回状态。之后,如图8所例示,使压接辊7b旋转,减小卡定突起7c的突出量。
接着,开始另一方侧工序。在一方侧工序中使加强线材M3向成形鼓2的右侧延伸,但在另一方侧工序中,只是向左侧延伸这一点不同,其他实质上进行相同的动作。即,在另一方侧工序中,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左侧,将加强线材M3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然后,通过将放出的加强线材M3压接于内衬层M1的外表面而使其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
另一方侧工序也可以在一方侧工序的1个循环完成之后开始,但能够在一方侧工序中通过右侧的中央板7a将加强线材M3压接固定于内衬层M1的外表面并放出预定长度的时间点下开始。即,能够在一方侧工序的1个循环完成之前开始另一方侧工序。
在鼓周向上以预定的旋转角度错开位置地反复进行上述的一方侧工序和另一方侧工序的1个循环。即,使配置单元4相对于成形鼓2在鼓周向上相对移动,反复进行一方侧工序和另一方侧工序的1个循环。此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首先进行一方侧工序,但也可以首先进行另一方侧工序。
若增大沿成形鼓2的鼓周向的相对移动长度,则加强线材M3的周向配置间距变大,若减小相对移动长度,则加强线材M3的周向配置间距变小。因此,根据加强线材M3的周向配置间距的大小来设定配置单元4沿鼓周向的适当的相对移动量。
通过反复进行上述的一方侧工序和另一方侧工序,从而如图10、图11所例示,能够使朝向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延伸到成形鼓2的外周面A1(相当于轮胎胎面的范围)和两侧面A2(相当于轮胎胎侧的范围)的1根加强线材M3在鼓周向上连续地配置。
接着,如图12所例示,通过在层叠于胎圈钢丝M2的外表面的加强线材M3的外表面新压接并层叠胎圈钢丝M2,从而在成形鼓2的外表面2s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的各自分别成为由胎圈钢丝M2夹着加强线材M3的状态。接着,在新层叠了的胎圈钢丝M2和加强线材M3的外表面层叠橡胶构件M4,而且在其外表面层叠具有加强层的橡胶构件M5,由此图12所例示的生胎G完成。
如图13所例示,成形出的生胎G与刚性芯2一起设置在安装于硫化装置12的硫化用模具12a中,以预定的压力进行加压并且以预定的温度进行加热。通过像这样使生胎G经过以预定时间进行硫化的硫化工序,从而图14所例示的充气轮胎T完成。在硫化工序之后,将刚性芯2拆分并从充气轮胎T取下。
根据本发明,在成形鼓2的外表面2s依次层叠轮胎构成构件M1~M5而成形生胎G时,通过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宽度方向一方侧进行一方侧工序,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相对于宽度方向另一方侧进行另一方侧工序,能够使在将加强线材M3压接于内衬层M1的外表面时放出的长度成为以往技术的一半左右。若此时加强线材M3的放出长度短,则放出长度的偏差或放出方向的偏差变小,所以能够使朝向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加强线材M3在成形鼓2的周向上连续且高精度地配置在预定的位置。
另外,能够将折回了的状态的预定长度的加强线材M3压接于配置在成形鼓2的外表面2s的内衬层M1的外表面。因此,与使加强线材M3从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宽度方向一方侧或另一方侧延伸之后向中央部侧返回并延伸而成为折回了的状态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加强线材M3的每单位长度所需要的作业时间。伴随于此,作业效率提高。
而且,即使一方侧工序没有完成也能够开始另一方侧工序。伴随于此,更加有利于缩短加强线材M3的每单位长度所需要的作业时间,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
通过本发明进行配置的加强线材M3并不限定于胎体帘线。例如,在配置形成缓冲层(英文:breaker)的加强线材M3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
相对于1个成形鼓2设置的配置单元4的数量不限于1台,也可以是多台。例如,如图15所示,在成形鼓2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台(不限于2台,也可以是3台以上)配置单元4。并且,使各配置单元4同时工作,在使鼓周向位置不同的多个范围同时进行成形工序。由此,能够使多根加强线材M3同时朝向成形鼓2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在周向上连续地配置。在该实施方式中,由2根加强线材M3形成胎体层。伴随于此,能够缩短生胎G的成形所需要的时间。
附图标记说明
1 成形装置
2 成形鼓(刚性芯)
2A 扇形体
2B 支承臂
2C 中心轴
2s 外表面
3 线材保管用具
4 配置单元
4a 基部
5a、5b 中央引导辊
6 一方侧移动机构
6A 牵引辊
6b 辊部
7 一方侧压接部
7a 中央板
7b 压接辊
7c 卡定突起
7d 导杆
7e 张力辊
8 另一方侧移动机构
8A 牵引辊
8b 辊部
9 另一方侧压接部
9a 中央板
9b 压接辊
9c 卡定突起
9d 导杆
9e 张力辊
10 周向移动机构
11 控制部
12 硫化装置
12a 硫化用模具
M1 内衬层
M2 胎圈钢丝
M3 胎体帘线(加强线材)
M4 橡胶构件
M5 具有加强层的橡胶构件
G 生胎
T 充气轮胎(成品轮胎)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具有成形工序和硫化工序,在所述成形工序中,在成形鼓的外表面依次层叠包括加强线材的轮胎构成构件而成形生胎,此时在配置在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的橡胶构件的外表面,使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加强线材在鼓周向上连续地配置,在所述硫化工序中,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
所述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的外周侧向所述外表面供给所述加强线材,
在所述成形工序中,通过从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一方侧,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将所述加强线材的折回部卷绕于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一方侧配置的压接辊的外表面,接着使该压接辊一边旋转一边沿着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的外周面移动而将所述加强线材压接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从而进行使所述加强线材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一方侧工序,
在该一方侧工序中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朝向所述宽度方向一方侧放出之后,从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将所述加强线材的折回部卷绕于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配置的压接辊的外周面,接着使该压接辊一边旋转一边沿着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的外表面移动而将所述加强线材压接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由此进行使所述加强线材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另一方侧工序,
通过在鼓周向上错开位置地反复进行所述一方侧工序和所述另一方侧工序,从而使朝向鼓宽度方向延伸的所述加强线材在鼓周向上连续地配置,
在所述成形工序中,将此后要压接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的所述加强线材的范围的顶端部先设为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压接固定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的状态地进行所述一方侧工序,
在该一方侧工序中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向所述宽度方向一方侧放出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之后,将此后要压接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的所述加强线材的范围的顶端部先设为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压接固定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的状态地进行所述另一方侧工序,在完成所述一方侧工序的1个循环之前开始所述另一方侧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作为所述成形鼓,使用具有与成品轮胎的内表面对应的外表面的刚性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在使鼓周向位置不同的多个范围同时进行所述成形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
所述加强线材是形成胎体层的胎体帘线。
5.一种充气轮胎的成形装置,具备:成形鼓,在外表面依次层叠包括加强线材的轮胎构成构件;线材保管用具,储存所述加强线材,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从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的外周侧向所述外表面供给所述加强线材;配置单元,将所述加强线材从所述线材保管用具放出并朝向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以及周向移动机构,使所述配置单元相对于所述成形鼓在鼓周向上相对移动,
所述充气轮胎的成形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配置单元具有:
一方侧移动机构,从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一方侧,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
一方侧压接部,将该放出的所述加强线材朝向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
另一方侧移动机构,在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朝向所述宽度方向一方侧放出之后,从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朝向宽度方向另一方侧,将所述加强线材在折回了的状态下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放出;以及
另一方侧压接部,将该放出的所述加强线材朝向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
所述一方侧压接部具有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一方侧配置的压接辊,构成为,在该压接辊的外周面卷绕了所述加强线材的折回部之后,使该压接辊一边旋转一边沿着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一方侧的外表面移动,由此所述加强线材被朝向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
所述另一方侧压接部具有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配置的压接辊,构成为,在该压接辊的外周面卷绕了所述加强线材的折回部之后,使该压接辊一边旋转一边沿着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另一方侧的外表面移动,由此所述加强线材被朝向所述成形鼓的外表面按压,
具有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沿所述成形鼓的半径方向移动而相对于所述外表面接近和离开移动的中央板,此后要压接于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的所述加强线材的范围的顶端部由所述中央板先设为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压接固定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的状态,通过所述一方侧移动机构和所述一方侧压接部,来进行一方侧工序,
在该一方侧工序中将所述加强线材以折回的状态向所述宽度方向一方侧放出预先设定的预定长度之后,此后要压接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的所述加强线材的范围的顶端部由所述中央板先设为在所述成形鼓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压接固定于所述橡胶构件的外表面的状态,通过所述另一方侧移动机构和所述另一方侧压接部来进行另一方侧工序,
在完成所述一方侧工序的1个循环之前开始所述另一方侧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气轮胎的成形装置,
所述成形鼓是具有与成品轮胎的内表面对应的外表面的刚性芯。
CN201980028666.9A 2018-08-07 2019-07-02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Active CN112041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8309 2018-08-07
JP2018148309A JP6708230B2 (ja) 2018-08-07 2018-08-07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PCT/JP2019/026352 WO2020031559A1 (ja) 2018-08-07 2019-07-02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41155A CN112041155A (zh) 2020-12-04
CN112041155B true CN112041155B (zh) 2022-07-08

Family

ID=69414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8666.9A Active CN112041155B (zh) 2018-08-07 2019-07-02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291472A1 (zh)
EP (1) EP3835045B8 (zh)
JP (1) JP6708230B2 (zh)
CN (1) CN112041155B (zh)
WO (1) WO202003155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2855A (en) * 1906-08-20 1907-05-07 Thomas Sloper Machinery for use in the manufacture of pneumatic tires.
FR2597784B1 (fr) * 1986-04-25 1990-10-26 Michelin & Cie Procede et appareil de fabrication de renforcements pour pneumatiques
DE69307614T2 (de) * 1992-07-21 1997-06-12 Sedepro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ordnen eines einfädigen Verstärkungsdrahtes auf einen Kern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Reifenkarkassen
US6318432B1 (en) * 1997-11-28 2001-11-20 Pirelli Pneumatici S.P.A. Tire for vehicle wheels
JP2001096638A (ja) * 1999-09-29 2001-04-10 Bridgestone Corp カーカスコードの貼付け装置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DE60218771T2 (de) * 2001-02-07 2007-12-13 Société de Technologie Michelin Schwingarm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r Reifenverstärkungsstruktur mit einem einzigen Reifenkord
CN100457478C (zh) * 2001-04-10 2009-02-04 米其林技术公司 具有加强结构的轮胎
JP2005512865A (ja) * 2001-12-28 2005-05-12 ソシエテ ドゥ テクノロジー ミシュラン タイヤ用補強構造物のコードの取り付け方法
US20040154727A1 (en) * 2003-02-11 2004-08-12 Weissert James Thoma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carcass plies for a tire
US20070125471A1 (en) * 2005-12-01 2007-06-07 Weissert James T Split cord geodesic configurations for a tire
US20070125480A1 (en) * 2005-12-01 2007-06-07 Henthorne David A Synchronous drive and method for tire cord application
US20090133797A1 (en) * 2007-11-27 2009-05-28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Pneumatic tire
FR2924702B1 (fr) * 2007-12-07 2010-05-07 Michelin Soc Tech Dispositif de regulation d'un debit de defilement d'un element lineaire.
EP2565023B1 (de) * 2011-08-31 2014-05-14 SSM Schärer Schweiter Mettler AG Fadenverlegevorrichtu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35045A4 (en) 2022-05-11
JP2020023085A (ja) 2020-02-13
JP6708230B2 (ja) 2020-06-10
US20210291472A1 (en) 2021-09-23
EP3835045B1 (en) 2023-10-25
EP3835045B8 (en) 2023-11-29
EP3835045A1 (en) 2021-06-16
WO2020031559A1 (ja) 2020-02-13
CN112041155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57529B2 (en) Tire building method and rubber strip bonding apparatus
JP4634465B2 (ja) カーカスバンドの成型方法及びステッチャー装置
US6623582B1 (en) Production of tire carcass
CN110740857B (zh) 用于制造轮胎的方法及设备
JP2006347003A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ベルト形成装置
JP2007223223A (ja) ステッチング装置及びタイヤ成型装置
JP2006347363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並びにそ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1428479B (zh) 生胎成型设备中的胎圈部成型装置
WO2006054680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12041155B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及成形装置
JP2010069663A (ja) 未加硫タイヤの製造装置および未加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1712376B (zh) 轮胎的制造方法
JP4914508B2 (ja) 自動二輪車用の生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3553550B2 (ja) ラジアルタイヤの成形装置
CN106660286B (zh) 用于组装轮胎胎坯的方法和装置
KR101493611B1 (ko) 타이어 반제품 스플라이싱 장치
EP2402149B1 (en) Machine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of a component of a car tyre
US20100116415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ire
EP3842222B1 (en) Tire production method, molding system, and tire
JP5097502B2 (ja) タイヤ成型体の製造装置およびタイヤ成型体の製造方法
JP5966274B2 (ja) ベルト成形治具
JP3442018B2 (ja) カーカス層の形成方法および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9083458A (ja) コード補強部材を配した未加硫タイヤの製造装置、コード補強部材を配した未加硫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コード補強部材
JP2009196296A (ja) タイヤ製造方法及びタイヤ製造装置
JP2012166468A (ja) タイヤ成型方法及びタイヤ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THE YOKOHAMA RUBBE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