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9920B -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9920B
CN112039920B CN202010965568.2A CN202010965568A CN112039920B CN 112039920 B CN112039920 B CN 112039920B CN 202010965568 A CN202010965568 A CN 202010965568A CN 112039920 B CN112039920 B CN 112039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header
network device
message
dest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6556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9920A (zh
Inventor
殷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6556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992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9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9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9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9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6Notations for structuring of protocol data, e.g. abstract syntax notation one [ASN.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应用于基于L2TPv3隧道通信的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其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MAC地址为第一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在查询到上述目的IP地址且路由出口为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上述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在第一报文外封装外层IP头部,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分别为隧道的起始和目的IP地址,以获得第二报文;通过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使L2TPV3协议下跨网段访问配置更加简便,提高了访问效率。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在的很多企业存在跨地办公的情况,通过专线的方式进行跨地连接费用比较昂贵,大多都是使用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络)的方式跨地区访问运营商的网络。例如,企业中心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通过L2TPV3隧道的方式来建立连接。这样的组网类似于虚拟出一台二层交换机,用户与用户之间就像是接在一台交换机接口上互相进行访问。在不借助其他业务的情况下,跨地用户如果需要互访问,必须配置为同一网段才能互相访问,跨网段是无法进行访问的。
而现有技术使L2TPV3隧道能够跨网段访问的方式由于中心端设备需要根据分支机构数量增加虚拟接口的配置,也会消耗设备上的接口资源,且配置复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L2TPV3隧道跨网段访问虚拟接口配置复杂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内层网际互连协议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目的媒体存取控制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在查询到与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所述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路由信息包含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在所述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所述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所述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以获得第二报文;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报文结构的修改,即对报文封装外层IP头部,且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从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指向目的IP地址,以使报文能够通过L2TPv3隧道跨网段发送,同时将报文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目的IP地址修改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以使第二网络设备能够接收报文并将其转发至第二用户设备,从而实现了报文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间的跨网段发送,且上述报文结构配置简单,降低了基于L2TPv3隧道的跨网段报文传输的配置复杂度,提高了基于L2TPv3隧道的报文发送的配置及传输效率。
可选地,在所述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定义为L2TPv3节点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已连接消息,完成控制连接建立。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通过开始控制连接请求消息及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建立L2TPv3隧道,保证了隧道建立简便性。
可选地,在所述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已连接消息,完成控制连接的建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切换至活动状态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请求消息以交换会话的参数信息;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输入呼叫应答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连接消息,完成会话建立。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隧道和会话后,通过基于报文结构修改的所述通信方法能够通过一个接口发送和接收不同网段的报文,避免虚拟接口配置随着分支机构的增加而增加,降低了配置复杂度和设备接口资源消耗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一网络设备通信,所述方法包括: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发送的第二报文;在所述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时,剥除所述第二报文的所述外层IP头部和L2TPv3头部,以获得所述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将所述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获得第三报文;将所述第三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报文结构的修改,即在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为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时剥除外层IP头部和L2TPv3头部,以将内层IP头部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以将报文直接发送至第二用户设备,从而能够通过一个接口进行不同网段的报文接收和转发,从而实现了报文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间的跨网段发送,且上述报文结构配置简单,降低了基于L2TPv3隧道的跨网段报文传输的配置复杂度,提高了基于L2TPv3隧道的报文发送的配置及传输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输入呼叫请求消息和输入呼叫应答消息包含的数据标识名称携带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的IP地址和MAC地址。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原有L2TPv3组网方式以及报文结构进行修改,实现跨网段访问,拓宽了L2TPv3的应用范围,降低了L2TPv3的组网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MAC地址;第一内层头部修改模块,用于在查询到与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所述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路由信息包含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外层头部修改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所述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所述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以获得第二报文;第一报文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报文结构的修改,即对报文封装外层IP头部,且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从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指向目的IP地址,以使报文能够通过L2TPv3隧道跨网段发送,同时将报文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目的IP地址修改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以使第二网络设备能够接收报文并将其转发至第二用户设备,从而实现了报文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间的跨网段发送,且上述报文结构配置简单,降低了基于L2TPv3隧道的跨网段报文传输的配置复杂度,提高了基于L2TPv3隧道的报文发送的配置及传输效率。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定义为L2TPv3节点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请求消息;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已连接消息,完成控制连接建立。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通过开始控制连接请求消息及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建立L2TPv3隧道,保证了隧道建立简便性。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会话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切换至活动状态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请求消息以交换会话的参数信息;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输入呼叫应答消息;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连接消息,完成会话建立。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之间建立隧道和会话后,通过基于报文结构修改的所述通信方法能够通过一个接口发送和接收不同网段的报文,避免虚拟接口配置随着分支机构的增加而增加,降低了配置复杂度和设备接口资源消耗量。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一网络设备通信,所述装置包括: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发送的第二报文;头部剥除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时,剥除所述第二报文的所述外层IP头部和L2TPv3头部,以获得所述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第二内层头部修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获得第三报文;第二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报文结构的修改,即在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为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时剥除外层IP头部和L2TPv3头部,以将内层IP头部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的MAC地址,以将报文直接发送至第二用户设备,从而能够通过一个接口进行不同网段的报文接收和转发,从而实现了报文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间的跨网段发送,且上述报文结构配置简单,降低了基于L2TPv3隧道的跨网段报文传输的配置复杂度,提高了基于L2TPv3隧道的报文发送的配置及传输效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输入呼叫请求消息和输入呼叫应答消息包含的数据标识名称携带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的IP地址和MAC地址。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原有L2TPv3组网方式以及报文结构进行修改,实现跨网段访问,拓宽了L2TPv3的应用范围,降低了L2TPv3的组网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任一实现方式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实现方式中的步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2TPv3隧道建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2TPv3会话建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通信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通信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标:11-第一网络设备;12-第二网络设备;13-第三网络设备;14-第一用户设备;15-第二用户设备;16-第三用户设备;60-通信装置;61-第一报文接收模块;62-第一内层头部修改模块;63-外层头部修改模块;64-第一报文发送模块;70-通信装置;71-报文接收模块;72-头部剥除模块;73-第二内层头部修改模块;74-第二报文发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经本申请人研究发现,现有的解决L2TPV3跨网段访问的方法在中心端设备上将物理接口修改为使用逻辑接口的方式,与分支机构间建立L2TPV3隧道,中心端将用户侧接口与逻辑接口都绑定在同一桥接组里面。其中,通过虚拟接口代替物理的接口的方式,虽然减少了物理接口的资源消耗,但是随着分支机构的增加,中心端设备上也需要增加虚拟接口的配置,也会消耗设备上的接口资源,同时配置太复杂,增加一个分支机构的情况下,需要手工增加比较多的配置。
其中,L2TPv3属于L2TP(Layer 2 Tunneling Protocol),L2TP是一种二层Internet隧道协议,功能大致和PPTP(Point to Point Tunneling Protocol,点对点隧道协议)类似,比如同样可以对网络数据流进行加密,两者不同之处在于PPTP要求网络为IP网络,L2TP要求面向数据包的点对点连接;PPTP使用单一隧道,L2TP使用多隧道;L2TP提供包头压缩、隧道验证,而PPTP不支持。
针对L2TPv3,其分离所有与PPP(Point-to-Point Protoco,点到点协议)相关的AVP(Attribute-Value Pair,数据标识名称)和引用,包括专门针对PPP的L2TP数据头的部分。将PPP相关部分、ATMAAL5封装,以及以太网封装等内容专门在其他文档中进行规定。同时适应大规模应用的扩展性要求,将原来16比特的Session ID(会话ID)和Tunnel ID(隧道ID),扩展为32比特。由于上述特点,L2TPv3可用于在IP网络上传输PPP、以太网、帧中继和ATM等二层流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11,第一网络设备11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二网络设备12通信,请参考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连接示意图。
其中还包括与第一网络设备11和第二网络设备12均不属于同一网段的第三网络设备13,第三网络设备13可以与第一网络设备11或第二网络设备12基于L2TPv3隧道通信,或同时与第一网络设备11或第二网络设备12基于L2TPv3隧道通信。
此外第一网络设备11、第二网络设备12和第三网络设备13分别与第一用户设备14、第二用户设备15以及第三用户设备16通信连接。
可选地,上述第一网络设备11、第二网络设备12和第三网络设备13可以是服务提供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设备,本实施例中其可以为网关,第一用户设备14、第二用户设备15和第三用户设备16可以是能够处理报文以及进行通信的任意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以第一用户设备14和第二用户设备15通过第一网络设备11和第二网络设备12进行跨网段L2TPv3通信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在执行报文收发步骤之前,第一网络设备11和第二网络设备12需要预先建立L2TPv3隧道和会话。
请参考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2TPv3隧道建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L2TPv3隧道建立步骤可以如下:
步骤S22:在将第二网络设备定义为L2TPv3节点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请求消息。
其中,开始控制连接请求(Start Control Connection Request,SCCRQ)消息用于初始化至L2TPv3节点即第二网络设备12的控制信道,并告知本地PE即第一网络设备11能够支持的性能配置。
应当理解的是,在步骤S22之前第一用户设备14需要与第一网络设备11建立以太网点对点协议(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PPPoE)。
可选地,步骤S22应当是第一网络设备11对第一用户设备14的用户进行认证后进行。
步骤S24: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
第二网络设备12基于开始控制连接请求消息,生成包含自身性能配置的开始控制连接应答(Start Control Connection Reply,SCCRP)消息,将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发送至第一网络设备11表示控制连接可以继续。
步骤S26: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已连接消息,完成控制连接建立。
在控制连接建立后,通过开始控制连接已连接(Start Control ConnectionConnected,SCCCN)消息作为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的回应,确认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已经被接收,控制连接建立阶段已经完成。
可选地,在第一网络设备11和第二网络设备12的控制连接建立后,两个节点在定期的间隔时间发送保活消息来检测失效节点,以作为保活机制。在保活机制确定保活定时器过期或发生其他节点连接错误时,可以使用停止控制连接通知(Stop ControlConnection Notification,StopCCN)消息释放第一网络设备11和第二网络设备12的控制信道。
可选地,上述保活消息可以是Hello报文。
请参考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2TPv3会话建立步骤的流程示意图,L2TPv3会话建立步骤具体可以如下:
步骤S32:在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切换至活动状态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请求消息以交换会话的参数信息。
输入呼叫请求(Incoming Call Request,ICRQ)消息用于交换会话的参数信息。
步骤S34: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输入呼叫应答消息。
输入呼叫应答(Incoming Call Reply,ICRP)消息用于表示呼叫请求消息已经接受。
步骤S36: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连接消息,完成会话建立。
输入呼叫连接(Incoming Call Connected,ICCN)消息用于对呼叫应答消息进行应答,以表示伪线路会话已经建立。
可选地,在步骤S36之后第二网络设备12可以对第一用户设备14的用户进行认证。
应当理解的是,为发送单个会话状态的信令,任何PE(即第一网络设备11、第二网络设备12或第三网络设备13)可以发送SLI(Set Link Information,设置链路信息)消息以表示连接电路状态变化。当节点接收到该消息时,它必须释放该会话及相关资源。
在本实施例中过改造会话建立的ICRQ和ICRP,增加扩展的AVP(Attribute-ValuePair,AVP),以携带PE的IP地址和掩码。若PE的接口是以太接口类型,还需要携带PE接口MAC地址。
具体地,第一网络设备11通过ICRQ报文扩展字段携带其相关信息,本实施例以第一网络设备11为以太接口网端为例,请参考表1,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L2TP报文的结构示意。
Figure GDA0003399095530000101
Figure GDA0003399095530000111
表1
其中,第一行表示字节数,第二行表示比特(bit)位,开始的6个bit是一个位掩码,用来描述AVP的普通属性,RFC2661定义了前2位,其余的被保留,保留位一定要置0,如果收到一个保留位为1的AVP,会把收到的AVP当作不认识的AVP。
M为命令位,用来控制收到不认识的AVP时必须执行的动作。如果在一个关联特殊的会话消息中M位被置为不认识的AVP,这个会话一定会被终止。如果在一个关联全部通道的消息中M位被置为不认识的AVP,整个通道包括通道内的会话一定会被终止。如果M为没有被设置,这个不认识的AVP会被忽略掉。
H为隐藏位,用来识别一个AVP属性域里面的隐藏数据。
Length指该扩展字段的报文长度。
Vender ID指厂商信息,可以设置为0000。
Attribut Type标示该扩展属性的类型。
Attrubute Value的字段内容用于扩展的具体内容,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存放报文过滤规则的具体内容。
本实施例中Attrubute Value字段的扩展字段可以为两个扩展字段,一个携带第一网络设备11的IP地址每一个携带第一网络设备11的MAC地址。
作为一个示例,本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11的IP地址为100.1.1.1/24、MAC地址为0001.7a90.8fa2,第二网络设备12的IP地址为200.1.1.1/24、MAC地址为0001.7a90.5c22,第一用户设备14的IP地址为100.1.1.2/24、MAC地址为0000.0000.0001,第二用户设备15的IP地址为200.1.1.2/24、MAC地址为0000.0000.0002。
则携带IP地址的ICRQ报文格式举例如下:
M:0
H:0
Rsvd:00 00
Length:0a
Attribute Type:00 7F
Attribute Value:64 01 01 01 00 18
携带MAC地址的ICRQ报文格式举例如下:
M:0
H:0
Rsvd:00 00
Length:0a
Attribute Type:00 80
Attribute Value:00 01 7a 90 8f a2
第二网络设备12接收到以上报文格式的ICRQ消息(报文)时,提取出IP地址100.1.1.1/24和MAC地址00 01 7a 90 8f a2,并生成一条指向100.1.1.0/24的路由信息,出口为L2TPV3隧道入口,并且与0001.7a90.8fa2关联。同时,第二网络设备12在回应第一网络设备11的ICRP报文中会携带第二网络设备12的IP地址、掩码和MAC地址,报文格式和处理方式同上述ICRQ报文。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11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2: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
第一报文为第一用户设备14的用户需要发送至第二用户设备15的报文,第一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用户设备15的IP地址,在本实施例中以200.1.1.2为例,第一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为第一网络设备11的MAC地址,为0001.7a90.8fa2。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具体IP地址或MAC地址均以上述示例中的数值为例。
然后查询路由信息。
步骤S44:在查询到与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路由信息包含的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当存在指向200.1.1.0/24且出口为L2TPv3隧道入口即0001.7a90.5c22的路由信息时,将第一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替换为0001.7a90.5c22。
步骤S46:在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
其中,第一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为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即100.1.1.1,第一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地址为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即200.1.1.1。
步骤S48:通过L2TPv3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以使第二网络设备将第二报文发送至第二用户设备。
请参考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12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2:接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L2TPv3隧道发送的第二报文。
步骤S54:在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时,剥除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和L2TPv3头部,以获得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
例如,第二网络设备12自身的IP地址200.1.1.1为L2TPv3隧道的终点即L2TPv3隧道的目的地址,因此在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200.1.1.1时确定该第二报文完成隧道传输,进行报头剥除。
步骤S56:将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获得第三报文。
应当理解的是,在步骤S36可以查询200.1.1.2的ARP(Address Resolution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信息,如果没有查到对应信息,触发ARP进行MAC地址学习;在查询到200.1.1.2的ARP信息时,将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15的MAC地址0000.0000.0002。
步骤S58:将第三报文发送至第二用户设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展示了第一用户设备14访问第二用户设备15的通信过程,在其他情形下,第二用户设备15访问第一用户设备14的通信过程与之同理。进一步地,在第三用户设备16需要进行访问时,第三用户设备16对应的第三网络设备13可以和第一网络设备11或第二网络设备12通过L2TPv3隧道连接从而与第一用户设备14或第二用户设备15进行上述过程通信;也可以是第三用户设备16对应的第三网络设备13与第一网络设备11连接,以第一网络设备11作为中心机构与分支机构第二网络设备12进行通信,其具体通信过程与本实施例中通信方法同理,只是增加了一个转发过程,如图1中用虚线表示第三网络设备13和第二网络设备12可能连接。
为了配合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11的通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11的通信装置60,请参考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通信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该通信装置60包括:
第一报文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第一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MAC地址为第一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第一内层头部修改模块62,用于在查询到与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路由信息包含的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外层头部修改模块63,用于在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为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以获得第二报文;
第一报文发送模块64,用于通过L2TPv3隧道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报文,以使第二网络设备将第二报文发送至第二用户设备。
可选地,通信装置60还包括:隧道建立模块,用于在将第二网络设备定义为L2TPv3节点后,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请求消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已连接消息,完成控制连接建立。
可选地,通信装置60还包括:会话建立模块,用于在第一网络设备与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切换至活动状态时,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请求消息以交换会话的参数信息;接收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输入呼叫应答消息;向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连接消息,完成会话建立。
为了配合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12的通信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12的通信装置70,请参考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的通信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该通信装置70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71,用于接收第一网络设备通过L2TPv3隧道发送的第二报文;
头部剥除模块72,用于在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时,剥除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和L2TPv3头部,以获得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
第二内层头部修改模块73,用于将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获得第三报文;
第二报文发送模块74,用于将第三报文发送至第二用户设备。
可选地,第一网络设备和第二网络设备通过输入呼叫请求消息和输入呼叫应答消息包含的数据标识名称携带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通的IP地址和MAC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应当理解是,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逻辑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通信方法中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或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所述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内层网际互连协议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目的媒体存取控制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在查询到与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所述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路由信息包含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在所述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所述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所述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以获得第二报文;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报文结构的修改,即对报文封装外层IP头部,且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从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指向目的IP地址,以使报文能够通过L2TPv3隧道跨网段发送,同时将报文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目的IP地址修改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以使第二网络设备能够接收报文并将其转发至第二用户设备,从而实现了报文在第一用户设备和第二用户设备间的跨网段发送,且上述报文结构配置简单,降低了基于L2TPv3隧道的跨网段报文传输的配置复杂度,提高了基于L2TPv3隧道的报文发送的配置及传输效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设备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因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区块数据存储方法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在查询到与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所述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路由信息包含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在所述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所述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所述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以获得第二报文;
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将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定义为L2TPv3节点后,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开始控制连接应答消息;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已连接消息,完成控制连接建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开始控制连接已连接消息,完成控制连接的建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网络设备与所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切换至活动状态时,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请求消息以交换会话的参数信息;
接收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的输入呼叫应答消息;
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输入呼叫连接消息,完成会话建立。
4.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一网络设备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发送的第二报文;
在所述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时,剥除所述第二报文的所述外层IP头部和L2TPv3头部,以获得所述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
将所述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获得第三报文;
将所述第三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报文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并在查询到与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所述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路由信息包含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然后在所述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所述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设置为所述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所述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设置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之后获得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和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过输入呼叫请求消息和输入呼叫应答消息包含的数据标识名称携带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或所述第二网络设备通的IP地址和MAC地址。
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设备,所述第一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二网络设备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所述第一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第二用户设备的IP地址,MAC地址为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第一内层头部修改模块,用于在查询到与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所述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路由信息包含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
外层头部修改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所述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所述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以获得第二报文;
第一报文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向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报文,以使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将所述第二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网络设备,所述第二网络设备基于L2TPv3隧道与不同网段的第一网络设备通信,所述装置包括: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络设备通过所述L2TPv3隧道发送的第二报文;
头部剥除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报文的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时,剥除所述第二报文的所述外层IP头部和L2TPv3头部,以获得所述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
第二内层头部修改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报文的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第二用户设备的MAC地址,获得第三报文;
第二报文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报文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报文是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接收第一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报文,并在查询到与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对应且路由出口为所述L2TPv3隧道入口的路由信息时,将所述内层IP头部的目的MAC地址修改为所述路由信息包含的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的MAC地址;然后在所述第一报文外封装L2TPv3头部和外层IP头部,所述外层IP头部的源IP地址设置为所述L2TPv3隧道的起始IP地址,所述外层IP头部的目的IP地址设置为所述L2TPv3隧道的目的IP地址之后获得的。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9.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010965568.2A 2020-09-14 2020-09-14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039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5568.2A CN112039920B (zh) 2020-09-14 2020-09-14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65568.2A CN112039920B (zh) 2020-09-14 2020-09-14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9920A CN112039920A (zh) 2020-12-04
CN112039920B true CN112039920B (zh) 2022-02-22

Family

ID=73589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65568.2A Active CN112039920B (zh) 2020-09-14 2020-09-14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99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71014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691418A (zh) * 2021-08-23 2021-11-23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探测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709254B (zh) * 2021-09-06 2023-06-16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点对多点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58036B (zh) * 2021-12-06 2024-01-23 成都飞鱼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管理ap的方法、设备、系统及介质
CN114785733B (zh) * 2022-06-20 2022-08-26 中电云数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vpc网络流量转发中会话溯源的方法
CN115001846A (zh) * 2022-06-28 2022-09-02 湖北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数据传输的方法、隔离设备、装置及介质
CN115208888B (zh) * 2022-09-13 2022-12-27 杭州优云科技有限公司 云实例跨可用区的通信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6112315B (zh) * 2022-12-27 2024-05-10 广东中兴新支点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跨网段通信传输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0460A (en) * 2003-12-15 2005-06-16 Ind Tech Res In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nter-NAT-domain handoff within a VPN by associating L2TP with mobile IP
CN102447752A (zh) * 2012-02-09 2012-05-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二层隧道协议的业务访问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841023A (zh) * 2012-11-22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79954A (zh) * 2013-10-16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跨域转发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05681486A (zh) * 2016-01-15 2016-06-15 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XinIP的跨广播域数据通信方法
US9641435B1 (en) * 2014-03-28 2017-05-02 Juniper Neworks, Inc. Packet segmentation offload for virtual networks
CN111262770A (zh) * 2018-12-03 2020-06-0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16260B (zh) * 2007-05-30 2012-04-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封装转换方法及封装转换设备
WO2013117154A1 (zh) * 2012-02-10 2013-08-15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穿越监控网络中隔离设备的方法和设备
WO2015042959A1 (zh) * 2013-09-30 2015-04-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9729348B2 (en) * 2015-06-04 2017-08-08 Cisco Technology, Inc. Tunnel-in-tunnel source address correction
US10404648B2 (en) * 2016-02-26 2019-09-03 Nokia Of America Corporation Addressing for customer premises LAN expans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20460A (en) * 2003-12-15 2005-06-16 Ind Tech Res Inst System and method for supporting inter-NAT-domain handoff within a VPN by associating L2TP with mobile IP
CN102447752A (zh) * 2012-02-09 2012-05-09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二层隧道协议的业务访问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3841023A (zh) * 2012-11-22 2014-06-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转发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79954A (zh) * 2013-10-16 2015-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报文跨域转发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US9641435B1 (en) * 2014-03-28 2017-05-02 Juniper Neworks, Inc. Packet segmentation offload for virtual networks
CN105681486A (zh) * 2016-01-15 2016-06-15 华洋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XinIP的跨广播域数据通信方法
CN111262770A (zh) * 2018-12-03 2020-06-09 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d-hoc nodes and Internet connectivity using pseudo-wire interfaces;N. Thanthry;《2003 IEEE 58th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2003-Fall (IEEE Cat. No.03CH37484)》;20040504;全文 *
解决L2TP VPN 分支和中心端建立隧道后,内网不能通信问题;SU1001579733;《https://support.huawei.com/enterprise/zh/knowledge/EKB1000036579》;20131121;全文 *
跨网段MAC地址的获取;熊刚;《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0630;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9920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9920B (zh)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7778199B2 (en) Techniques for customer self-provisioning of edge nodes for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8050267B2 (en) Simple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for small local area networks
US7769037B2 (en) Techniques for using first sign of life at edge nodes for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US7483996B2 (en) Techniques for migrating a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to a protocol for an access network
CN103580980B (zh) 虚拟网络自动发现和自动配置的方法及其装置
US7420933B2 (en) Techniques for zero touch provisioning of edge nodes for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by pushing configuration from a server
EP2708001B1 (en) Label switched routing to connect low power network domains
EP1987629B1 (en) Techniques for authenticating a subscriber for an access network using dhcp
CN107995052B (zh) 用于针对有线和无线节点的公共控制协议的方法和设备
US20060120374A1 (en) Packet forwarding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network suitable for wide area ethernet service
WO2021196967A1 (zh) 消息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1169291A1 (zh) 发布路由的方法、网元、系统及设备
US20190007368A1 (en) DHCP in Layer-3 Overlay with Anycast Address Support and Network Address Transparency
EP2071808B1 (en) Methods and a system and devices for ipv6 datagram transmission in the ethernet
US20060143701A1 (en) Techniques for authenticating network protocol control messages while changing authentication secrets
CN111130978B (zh) 网络流量转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机器可读存储介质
KR20010039791A (ko) 통신장치 및 방법, 및 매체
Panwar TCP/IP Essentials: A Lab-Based Approach
CN103109504B (zh) 提供使用偏移的带内控制信道的伪线
CN113542441B (zh)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Cisco Dial Solutions Configuration Guide Cisco IOS Release 11.3
WO2011026355A1 (zh) 节点接入家乡代理的方法、家乡代理集群系统及业务路由器
CN117221024A (zh) 通信方法、up设备及cp设备
WO2022001666A1 (zh) 建立vxlan隧道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