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5930B -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5930B
CN112035930B CN202010904740.3A CN202010904740A CN112035930B CN 112035930 B CN112035930 B CN 112035930B CN 202010904740 A CN202010904740 A CN 202010904740A CN 112035930 B CN112035930 B CN 1120359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mortar
yield stress
viscosity
coarse aggreg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047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5930A (zh
Inventor
南雪丽
李荣洋
王毅
姬建瑞
陈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9047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59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59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59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59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59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该方法包括:1)获取中流动性混凝土的初始配合比;2)获取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阈值和粘度阈值;3)测试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试验值和粘度试验值;4)屈服应力实验值与屈服应力阈值比较,粘度实验值与粘度阈值比较,若满足条件则此时的配合比即为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若不满足条件则调整混凝土砂率、水灰比、外加剂掺量,重新进行步骤3)。本发明试配过程易于操作,无需制备混凝土样品,减少了工作量,对于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铁路与公路交通建设有着巨大的需求。中流动性混凝土是指流动性介于普通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之间的扩展度范围在35-50cm的混凝土,因其具有原材料成本低、在施工振捣过程中流动性大,充填效果好等优点,常用于隧道衬砌、桥梁等钢筋配置密集,振捣困难的结构中。
目前,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相关方法较少,国内尚未出现针对性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主要采用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进行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该方法存在对中流动性混凝土针对性不强,混凝土适配过程中需要多次拌制混凝土样品,工作量大等缺点,日本学者编制了《隧道施工管理要领:中流动性混凝土篇》用于指导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该方法设计参数多根据工程经验进行确定,缺乏理论依据,且同样存在混凝土适配过程中需要多次拌制混凝土样品,工作量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计算1m3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用量,由此得出中流动性混凝土初始配合比;
(2)根据步骤(1)中的初始配合比获取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阈值和粘度阈值;
(3)将步骤(1)中的混凝土进行砂浆流变试验,测试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试验值和粘度试验值;
(4)若屈服应力实验值不大于屈服应力阈值,粘度实验值不小于粘度阈值,则此时的配合比即为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
(5)若屈服应力实验值大于屈服应力阈值,或粘度实验值小于粘度阈值,则调整混凝土砂率、水灰比、外加剂掺量,重新进行步骤(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中流动性混凝土初始配合比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计算:
设定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δ,根据公式(1)、(2)计算出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
(1)
式中,V exc ——粗骨料包裹砂浆体积,m3
V g ——粗骨料体积,m3
ρ a ——粗骨料表观密度,kg/m3
ρ t ——粗骨料振实密度,kg/m3
(2)
式中,a i %——相邻两筛之间粗骨料质量百分数;
D i ——粗骨料i的筛分粒径,m;
δ——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m;
(b)确定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设定砂率为β s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计算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V s
(c)确定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和水的用量:
①设定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确定混凝土水胶质量比;
②设定矿物掺合料种类及掺量;
③根据如下公式(3)、(4)、(5)计算出1m3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和水的用量;
(3)
式中,V W ——水的体积,m3
ρ W ——水的密度,kg/m3
V C ——水泥体积,m3
ρ C ——水泥表观密度,kg/m3
V ai ——矿物掺合料体积,m3
ρ ai ——矿物掺合料表观密度,kg/m3
m W ——水的质量,kg;
m B ——胶凝材料总质量,kg;
(4)
式中,a i %——矿物掺合料i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5)
式中,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d)确定1m3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用量:根据厂家推荐掺量范围及试验经验确定外加剂掺量。
进一步地,步骤(2)中砂浆屈服应力阈值为屈服应力最大值τ max ,粘度阈值为粘度最小值η min ,且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6)
式中,τ max ——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最大值,Pa;
Δρ——粗骨料与砂浆密度差,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r——粗骨料平均半径,m;
(7)
式中,η min ——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粘度最小值,Pa•s;
T f ——混凝土流动时间(T f ≈7s);
H——坍落度试验混凝土流动过程中,最上层碎石的位移阈值,m(根据中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范围18.5-23.5cm,取H = 0.235m)。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可被看作由砂浆和粗骨料组成的两相材料,混凝土等效砂浆流变特性与混凝土工作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砂浆的流变特性与膜厚决定了混凝土的工作性,因此从砂浆流变学角度开发出一种简单有效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砂浆流变学角度精准有效的对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与调整,而且试配过程易于操作,只需测试混凝土等效砂浆流变学参数,无需制备混凝土样品,减少了工作量,对于工程中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骨料级配曲线。
图2为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验原材料:
本实验所用水泥为祁连山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表观密度为3060 kg/m3;粉煤灰等级为I级,表观密度为2400kg/m3;细骨料为水洗砂,表观密度为2665 kg/m3;粗骨料为5-20 mm连续级配石灰岩碎石,表观密度为2750 kg/m3,振实密度为2013 kg/m3,振实空隙率为26.8%,骨料级配曲线如图1所示;减水剂为SiKa ViscoCrete-540P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减水率为30%,掺量范围为胶凝材料的0.05%-0.5%;水为自来水。
实施例1:配制C30中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5%。
(1)计算1m3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用量,得出中流动性混凝土初始配合比。
(a)确定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
设定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δ为2.4mm,,根据公式(1)、(2)计算出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Vg为0.2583m3
(1)
式中,V exc ——粗骨料包裹砂浆体积,m3
V g ——粗骨料体积,m3
ρ a ——粗骨料表观密度,kg/m3
ρ t ——粗骨料振实密度,kg/m3
(2)
式中,a i %——相邻两筛之间粗骨料质量百分数;
D i ——粗骨料i的筛分粒径,m;
δ——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m;
(b)确定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
设定砂率β s =55%,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V s 为0.3258m3
(c)确定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和水的用量: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确定混凝土水胶质量比为0.44。
②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
③根据公式(3)、(4)、(5)计算出1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0.1314m3、粉煤灰用量为0.0487m3,水的用量为0.2258m3
(3)
式中,V W ——水的体积,m3
ρ W ——水的密度,kg/m3
V C ——水泥体积,m3
ρ C ——水泥表观密度,kg/m3
V ai ——矿物掺合料体积,m3
ρ ai ——矿物掺合料表观密度,kg/m3
m W ——水的质量,kg;
m B ——胶凝材料总质量,kg;
(4)
式中,a i %——矿物掺合料i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5)
式中,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可取为1;
(d)确定1m3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用量:
根据厂家推荐掺量范围及试验经验,减水剂用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0.16%。
(2)计算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阈值和粘度阈值。
根据公式(6),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最大值τ max 为17.36Pa,根据公式(7),中流动性混凝土粘度最小值η min 为0.70Pa•s。
(6)
式中,τ max ——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最大值,Pa;
Δρ——粗骨料与砂浆密度差,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r——粗骨料平均半径,m;
(7)
式中,η min ——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粘度最小值,Pa•s;
T f ——混凝土流动时间(T f ≈7s);
H——坍落度试验混凝土流动过程中,最上层碎石的位移阈值。
(3)进行砂浆流变试验,测试得出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实验值为16.26 Pa<τ max ,屈服应力满足要求,粘度实验值为3.08 Pa•s >η min ,粘度满足要求,则此时的配合比即为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体积配合比如表1所示,质量配合比如表2所示,对该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测得混凝土坍落度为23cm,扩展度为48.25cm,满足中流动性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要求。
实施例2:配制C25中流动性混凝土,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
(1)计算1m3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用量,得出中流动性混凝土初始配合比;
(a)确定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
设定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δ为1.82mm,根据公式(1)、(2)计算出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Vg为0.3276m3
(b)确定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
设定砂率β s =50%,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V s 为0.3380m3
(c)确定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和水的用量: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确定混凝土水胶质量比为0.54。
②矿物掺合料为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
③根据公式(3)、(4)、(5)计算出1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0.09585m3、粉煤灰用量为0.03055m3,水的用量为0.1980m3
(d)确定1m3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用量。
根据厂家推荐掺量范围及试验经验,减水剂用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0.18%。
(2)计算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阈值和粘度阈值;
根据公式(6),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最大值τ max 为22.53Pa,根据公式(7),中流动性混凝土粘度最小值η min 为0.69Pa•s。
(3)进行砂浆流变试验,测试得出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实验值为7.51 Pa<τ max ,屈服应力满足要求,粘度实验值为0.06 Pa•s<η min ,砂浆粘性不足;
(4)调整减水剂掺量为0.16%,之后按照步骤(3)进行测试,测试得出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为21.26 Pa<τ max ,屈服应力满足要求,粘度为0.71 Pa•s>η min ,粘度满足要求,则此时的配合比即为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体积配合比如表1所示,质量配合比如表2所示,对该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测得混凝土坍落度为18.5cm,扩展度为36.5cm,满足中流动性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要求。
实施例3:配制C25中流动性混凝土。
(1)计算1m3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用量,得出中流动性混凝土初始配合比。
(a)确定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
设定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δ为1.82mm,根据公式(1)、(2)计算出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Vg为0.3276m3
(b)确定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
设定砂率β s =50%,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V s 为0.3380m3
(c)确定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和水的用量: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确定混凝土水灰质量比为0.6,对应水灰体积比为1.84。
②根据公式(3)、(4)、(5)计算出1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0.1144m3,水的用量为0.2100m3
(d)确定1m3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用量:
根据厂家推荐掺量范围及试验经验,减水剂用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0.2%。
(2)计算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和粘度阈值;
根据公式(6),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最大值τ max 为24.1Pa,根据公式(7),中流动性混凝土粘度最小值η min 为0.6Pa•s。
(3)进行砂浆流变试验,测试得出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实验值为23.1 Pa<τ max ,屈服应力满足要求,粘度实验值为-3.3 Pa•s<η min ,砂浆粘性不足。
(4)调整水灰体积比为1.69,之后按照步骤(3)进行测试,测试得出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为19.5 Pa<τ max ,屈服应力满足要求,粘度为0.9 Pa•s>η min ,粘度满足要求,则此时的配合比即为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体积配合比如表1所示,质量配合比如表2所示,对该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测得混凝土坍落度为21cm,扩展度为45cm,满足中流动性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要求。
实施例4:配制C35中流动性混凝土。
(1)计算1m3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用量,得出中流动性混凝土初始配合比。
(a)确定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
设定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δ为1.8mm,根据公式(1)、(2)计算出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Vg为0.3298m3
(b)确定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
设定砂率β s =50%,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V s 为0.3403m3
(c)确定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和水的用量:
①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5,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确定混凝土水灰质量比为0.5。
②根据公式(3)、(4)、(5)计算出1m3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0.1264m3,水的用量为0.1935m3
(d)确定1m3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用量:
根据厂家推荐掺量范围及试验经验,减水剂用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0.24%。
(2)计算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和粘度阈值;
根据公式(6),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最大值τ max 为21.98Pa,根据公式(7),中流动性混凝土粘度最小值η min 为0.56Pa•s。
(3)进行砂浆流变试验,测试得出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实验值为24.57 Pa>τ max ,屈服应力不满足要求,粘度实验值为-1.13 Pa•s<η min ,砂浆粘性不足。
(4)调整砂率为53%,之后按照步骤(3)进行测试,测试得出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为26.1 Pa>τ max ,屈服应力不满足要求,粘度为1.06 Pa•s>η min ,粘度满足要求。
(5)调整减水剂掺量为0.25%,之后按照步骤(3)进行测试,测试得出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实验值为20.74 Pa<τ max ,屈服应力满足要求,粘度实验值为0.73Pa•s>η min ,粘度满足要求;则此时的配合比即为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体积配合比如表1所示,质量配合比如表2所示,对该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配,测得混凝土坍落度为22cm,扩展度为47.5cm,满足中流动性混凝土坍落扩展度要求。

Claims (1)

1.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中流动性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水、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的初始配合比;
(a)设定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δ,根据公式(1)、(2)计算出1m3混凝土中粗骨料用量;
式中,Vexc——粗骨料包裹砂浆体积,m3
Vg——粗骨料体积,m3
ρa——粗骨料表观密度,kg/m3
ρt——粗骨料振实密度,kg/m3
式中,ai%——相邻两筛之间粗骨料质量百分数;
Di——粗骨料i的筛分粒径,m;
δ——粗骨料包裹砂浆膜厚,m;
(b)确定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设定砂率为βs,计算1m3混凝土中细骨料用量Vs
(c)确定1m3混凝土中胶凝材料和水的用量:
①设定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并确定混凝土水胶质量比;
②设定矿物掺合料种类及掺量;
③根据如下公式(3)、(4)、(5)计算出1m3混凝土中水泥、矿物掺合料和水的用量;
式中,VW——水的体积,m3
ρW——水的密度,kg/m3
VC——水泥体积,m3
ρC——水泥表观密度,kg/m3
Vai——矿物掺合料体积,m3
ρai——矿物掺合料表观密度,kg/m3
mW——水的质量,kg;
mB——胶凝材料总质量,kg;
式中,ai%——矿物掺合料i占胶凝材料的质量百分比;
式中,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
(d)确定1m3混凝土中外加剂的用量:根据厂家推荐掺量范围及试验经验确定外加剂掺量;
步骤2)、根据步骤(1)中的初始配合比获取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阈值和粘度阈值;
砂浆屈服应力阈值为屈服应力最大值τmax,粘度阈值为粘度最小值ηmin,且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τmax——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屈服应力最大值,Pa;
Δρ——粗骨料与砂浆密度差,kg/m3
g——重力加速度,m/s2
r——粗骨料平均半径,m;
式中,ηmin——中流动性混凝土等效砂浆粘度最小值,Pa·s;
Tf——混凝土流动时间(Tf≈7s);
H——坍落度试验混凝土流动过程中,最上层碎石的位移阈值,m;步骤3)、将步骤(1)中的混凝土进行砂浆流变试验,测试混凝土等效砂浆的屈服应力试验值和粘度试验值;
步骤4)、若屈服应力实验值不大于屈服应力阈值,粘度实验值不小于粘度阈值,则此时的配合比即为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
步骤5)、若屈服应力实验值大于屈服应力阈值,或粘度实验值小于粘度阈值,则调整混凝土砂率、水灰比、外加剂掺量,重新进行步骤3。
CN202010904740.3A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Active CN1120359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4740.3A CN112035930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04740.3A CN112035930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5930A CN112035930A (zh) 2020-12-04
CN112035930B true CN112035930B (zh) 2024-03-29

Family

ID=73590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04740.3A Active CN112035930B (zh) 2020-09-01 2020-09-01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59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1490B (zh) * 2021-03-12 2022-04-29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强度阈值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设计方法
CN113378400B (zh) * 2021-06-25 2022-05-31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系统
CN114357801B (zh) * 2022-01-18 2024-04-26 鞍钢矿山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计算方法
CN115452653A (zh) * 2022-08-23 2022-12-09 河海大学 基于净浆搅拌过程图像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阶梯搜索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2630A (ja) * 1997-07-25 1999-02-16 Shimizu Corp 高流動コンクリートの配合設計方法
JP2012116671A (ja) * 2010-11-29 2012-06-21 Ohbayashi Corp 中流動コンクリート
JP2016222500A (ja) * 2015-06-01 2016-12-28 大森建設株式会社 高規格流動性改良土の配合設計法
CN108229003A (zh) * 2017-12-25 2018-06-29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变学参数的混凝土工作性优化设计方法
CN109437749A (zh) * 2018-12-06 2019-03-08 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包裹粗骨料砂浆厚度的c60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9626886A (zh) * 2019-02-26 2019-04-16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9684783A (zh) * 2019-02-26 2019-04-26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004333A1 (en) * 2009-07-01 2011-01-06 Icrete International, Inc. Superior concrete mix design with workability optimized gradation and fixed paste volum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42630A (ja) * 1997-07-25 1999-02-16 Shimizu Corp 高流動コンクリートの配合設計方法
JP2012116671A (ja) * 2010-11-29 2012-06-21 Ohbayashi Corp 中流動コンクリート
JP2016222500A (ja) * 2015-06-01 2016-12-28 大森建設株式会社 高規格流動性改良土の配合設計法
CN108229003A (zh) * 2017-12-25 2018-06-29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流变学参数的混凝土工作性优化设计方法
CN109437749A (zh) * 2018-12-06 2019-03-08 云南建投绿色高性能混凝土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包裹粗骨料砂浆厚度的c60混凝土及其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9626886A (zh) * 2019-02-26 2019-04-16 重庆交通大学 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CN109684783A (zh) * 2019-02-26 2019-04-26 重庆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混凝土流动性调控关键参数研究;赵明;李仰根;张晓乐;;粉煤灰综合利用(第05期);11-14 *
现代混凝土特点与配合比设计方法;傅沛兴;;建筑材料学报(第06期);705-71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5930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35930B (zh) 一种基于砂浆流变特性的中流动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Ibrahim et al. Split tensile strength on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containing coal bottom ash
Mohamed Effect of fly ash and silica fume on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under different curing conditions
Lim et al. Strength and toughness of lightweight foamed concrete with different sand grading
CN103896527A (zh) 轻质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CN107417221A (zh) 耐磨抗裂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及其生产方法
Nguyen et al. Enhancement of low-cement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with dolomite powder
CN107500685B (zh) 一种含稻草纤维胶结充填材料在充填采矿中的应用
CN105272004A (zh) 轻质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
CN104150836B (zh) 一种轨道板封锚砂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85631B (zh) 一种界面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CN105016671B (zh) 一种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98642B (zh) 一种高强自密实混凝土
CN111517732B (zh) 一种铁尾矿砂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组合物及制备与应用
CN104973835A (zh) 混凝土修补用改性水泥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2695A (zh) 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预制构件
CN107500686B (zh) 一种含稻草纤维的充填材料及其在充填采矿中的应用
CN110698151A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钢筋套筒灌浆料
CN110759661A (zh) 一种再生骨料混凝土和易性耐久性改良添加剂
Costa et al. Squeeze flow of mortars on brick substrate and its relation with bond strength
CN111646753A (zh) 一种c80机制砂混凝土制备方法
JP2000290051A (ja) 透水コンクリート用増粘添加剤および該増粘添加剤を用いた透水コンクリ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4477902B (zh) 一种土壤固化剂、自密实高流态回填材料及其施工方法
JP6165447B2 (ja) ブリーディングが低減したコンクリ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0467403B (zh) 一种大扩展自密实清水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