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5819A -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5819A
CN112035819A CN202011129819.XA CN202011129819A CN112035819A CN 112035819 A CN112035819 A CN 112035819A CN 202011129819 A CN202011129819 A CN 202011129819A CN 112035819 A CN112035819 A CN 112035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gerprint
unlocking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user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298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揭华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298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5819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5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581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指纹解锁方法包括: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本申请基于预设算法策略,采集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可提高解锁的安全性,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解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个人隐私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问题越来越重视。目前,电子设备拥有越来越多的解锁方法,例如滑动、数字、指纹、图案、虹膜、面部、声纹等物理和生物特征解锁方法。
然而,滑动解锁不具有保密性;数字解锁和图案解锁容易在屏幕上留下痕迹,导致安全性降低;虹膜解锁、面部解锁以及声纹解锁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成本;使用最为广泛的指纹解锁也只采用单指纹识别,其安全性一般。因此,如何提高解锁的安全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提高解锁的安全性,并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纹解锁方法,所述指纹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
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
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指纹解锁装置,所述指纹解锁装置包括:
指纹采集模块,用于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
指纹验证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
解锁执行模块,用于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纹解锁程序,所述指纹解锁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纹解锁程序,所述指纹解锁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若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基于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即基于多指纹识别进行解锁,使得只有在用户输入的多个指纹均正确的情况下才验证成功,从而提高解锁的安全性,同时,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用户可根据预设算法策略自主输入指纹,相比固定的指纹组合,使得用户无需记忆固定的指纹组合,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十指对应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九九乘法表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指纹解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终端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终端为指纹解锁设备,该指纹解锁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智能锁等具有解锁功能的终端设备。
如图1所示,该终端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指纹解锁程序。
在图1所示的终端中,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
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
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依次进行采集;
当总共采集得到4个指纹信息时,停止采集指纹。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成功采集到1个指纹信息时,在屏幕上显示采集成功的标记,以提示所述用户输入下一个指纹。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将所述多个指纹信息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进行匹配;
根据匹配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均在所述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成功匹配,则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
根据匹配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中至少一个指纹信息在所述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未成功匹配,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所述解锁模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采集顺序;
根据所述采集顺序,依次获取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
将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按照所述采集顺序依次排列,得到数字组合;
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数字组合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预设算法策略为九九乘法表策略,所述数字组合包括4个数字,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九九乘法表策略,确定所述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对所述数字组合验证成功。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失败,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所述解锁模式。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检测到新建指纹的触发指令时,在屏幕上依次显示指纹采集的步骤信息;
根据所述步骤信息,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所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
依次对所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设定数字。
进一步地,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指纹解锁程序,还执行以下操作:
检测屏幕的当前状态;
若所述当前状态为锁屏状态,则进入解锁模式,并在所述屏幕上显示指纹检测区域。
基于上述硬件结构,提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各个实施例。
本申请提供一种指纹解锁方法。
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该指纹解锁方法包括:
步骤S10,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该指纹解锁方法由指纹解锁设备实现,该指纹解锁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微型计算机、智能锁等具有解锁功能的终端设备。该指纹解锁设备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其中,解锁模式为手机处于身份验证状态下进入的模式,该身份验证状态包括屏幕解锁、支付密码验证、进入锁定的应用程序、进入保密柜等,也就是说需要指纹解锁的场景均可进入解锁模式。可以理解,该解锁模式可包括多种解锁方法,例如滑动、数字、指纹、图案、虹膜、面部、声纹等物理和生物特征解锁方法,具体的解锁方法可根据用户自行设定,并且可同时设定多种解锁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指纹检测区域通常仅供单独采集一个指纹信息,也就是说无法同时采集多个指纹信息,所以多个指纹信息的采集存在先后顺序,以使用户必须严格按照顺序输入指纹,使得后续验证过程不仅需要对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还需要对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锁的安全性。当然,也可以扩大指纹检测区域的面积,以使手机可同时采集多个指纹信息。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之后,可对采集的每一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即每次采集到一个指纹之后,将该指纹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在屏幕上显示采集成功的标记,以提示用户输入下一个指纹;若匹配不成功,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解锁模式,即重新采集指纹进行验证。其中,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为用户提前录入的指纹信息,一个预设指纹信息集合可包括10个指纹信息,该10个指纹信息通常为一个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当然,若手机录入了多个用户的指纹信息,可根据用户进行区分,得到多个预设指纹信息集合,并且在后续获取预设指纹信息集合时,需要判断手机的当前用户,即当前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指纹的用户,以根据用户选择对应的预设指纹信息集合。
步骤S20,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其中,预设算法策略包括九九乘法表策略、九九加法表策略等,该预设算法策略比较简单,用户通过简单的运算即可输入相应的指纹。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算法策略可采用相对简单的九九乘法表策略,以使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运算。对于九九乘法表策略来说,用户需先输入两个指纹作为乘数,若指纹检测区域一次只能单独检测一个指纹信息,则将用户前两次依次输入的指纹作为乘数,若指纹检测区域可同时检测多个指纹信息,则将用户首次输入的两个指纹作为乘数。假设指纹检测区域只能单独采集一个指纹信息,并且用户已提前录入10个手指对应的指纹,可以理解,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0-9等10个数字从左手或右手按照一定的对应方式开始采集指纹,例如,左手从拇指开始到小指分别对应数字1、2、3、4、5,右手从拇指开始到小指分别对应数字6、7、8、9、0。具体的可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十指对应关系示意图。
然后,根据上述的十指对应关系,若用户第一次输入左手中指指纹,第二次输入右手食指指纹,则执行九九乘法表中的3*7=21这一组合,该九九乘法表可参照图4,图4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九九乘法表示意图。之后,根据3*7=21这一组合,验证第三次输入的指纹和第四次输入的指纹,此时,第三次输入的指纹对应的数字应该为2,第四次输入的指纹对应的数字应该为1,即用户第三次输入左手食指指纹,第四次输入左手拇指指纹,才验证成功,以使后续执行解锁操作。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若在步骤S10未对采集的多个指纹信息分别进行验证时,在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之前,还需要将多个指纹信息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进行匹配,在匹配成功之后,才进一步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具体的执行步骤参照如下所述的第三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S30,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验证结果,若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其中,解锁操作在不同场景下对应不同的操作,例如屏幕解锁、输入支付密码、进入锁定的应用程序、进入保密柜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若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基于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即基于多指纹识别进行解锁,使得只有在用户输入的多个指纹均正确的情况下才验证成功,从而提高解锁的安全性,同时,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用户可根据预设算法策略自主输入指纹,相比固定的指纹组合,使得用户无需记忆固定的指纹组合,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第二实施例。
参照图5,图5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10包括:
步骤S11,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依次进行采集;
在本实施例中,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依次进行采集。需要说明的是,若指纹检测区域的面积只允许单独采集一个指纹信息,则可依次对用户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并根据采集顺序设定指纹信息的先后顺序,以便后续对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当然,指纹检测区域也可以同时采集多个指纹信息,例如,第一次可同时采集两个指纹信息,第二次采集1个指纹信息,第三次采集1个指纹信息,可以理解,在九九乘法表策略中,前两个指纹信息所对应的数字均作为乘数,其先后顺序无关紧要。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重复输入同一手指的指纹,例如九九乘法表中的2*2=4、4*4=16等组合,用户前两次均可输入相同手指的指纹。可以理解,由于九九乘法表中乘数没有0的情况,本实施例可规定前两次采集的指纹信息中只要有一个指纹信息对应的数字为0就验证失败,或者规定前两次采集的指纹信息中只要有一个指纹信息对应的数字为0,后两次采集的指纹信息对应的数字也必须为0,例如1*0=00、0*2=00。
进一步地,步骤S11之后,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还包括:
步骤A,当成功采集到1个指纹信息时,在屏幕上显示采集成功的标记,以提示所述用户输入下一个指纹。
在本实施例中,当成功采集到1个指纹信息时,在屏幕上显示采集成功的标记,以提示用户输入下一个指纹。其中,采集成功的标记可以为文字提示方式,例如采集成功、采集完成等,还可以为图案提示方式,例如采集成功后,空心圆变为实心圆,若总共需输入4个指纹,则在屏幕上显示4个圆,并且在4个圆均变为实心圆后,才完成所有采集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在屏幕上显示采集成功的标记,也可以播放语音或者进行振动等方式,以提示用户当前手指指纹采集完成,也就是提示用户输入下一个指纹,当然,所有指纹均输入完成后,提示用户所有指纹采集完成。可以理解,提示用户当前手指指纹是否采集完成,可避免用户在不知道是否采集成功的情况下重复按压手指,导致采集的指纹并不是用户所需输入的指纹,从而降低用户的体验感。特别是在用户前两次重复输入同一个指纹时,可提示用户是否成功输入两个同样的指纹。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若用户按压手指之后,未成功采集得到指纹信息,可提示用户重新按压指纹,具体的提示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文字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S12,当总共采集得到4个指纹信息时,停止采集指纹。
在本实施例中,当总共采集得到4个指纹信息时,停止采集指纹。其中,多个指纹信息包括该4个指纹信息。当然,也可以采集更多或更少的指纹信息,具体的,根据采用的算法策略进行设定。对于九九乘法表策略来说,只需采集4个指纹信息即可,在1*1=1或1*2=2等组合的情况下,可以转变为1*1=01或1*2=02等组合,使得采集到的4个指纹信息分别对应的数字为1、1、0、1或1、2、0、2。当然,在1*1=1或1*2=2等组合下,也可以只采集三个指纹信息完成验证工作。
本实施例中,对用户输入的指纹依次进行采集,以使后续可对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锁的安全性,并且在采集得到4个指纹信息后,才停止采集指纹,以确保所需的指纹信息均采集完成。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第三实施例。
参照图6,图6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1,将所述多个指纹信息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进行匹配;
步骤S22,根据匹配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均在所述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成功匹配,则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
步骤S23,根据匹配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中至少一个指纹信息在所述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未成功匹配,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所述解锁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将多个指纹信息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进行匹配,然后,根据匹配结果,若多个指纹信息均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成功匹配,则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若多个指纹信息中至少一个指纹信息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未成功匹配,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解锁模式。
其中,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为用户提前录入的指纹信息,一个预设指纹信息集合可包括10个指纹信息,该10个指纹信息通常为一个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当然,若手机录入了多个用户的指纹信息,可根据用户进行区分,得到多个预设指纹信息集合,并且在获取预设指纹信息集合时,判断手机的当前用户,即当前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指纹的用户,以根据用户选择对应的预设指纹信息集合,具体的,根据第一次采集得到的指纹信息,确定预设指纹信息集合。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算法策略若采用九九乘法表策略,并假设指纹检测区域只能单独采集一个指纹信息,并且用户已提前录入10个手指对应的指纹,可以理解,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设定0-9等10个数字从左手或右手按照一定的对应方式开始采集指纹。然后,若多个指纹信息中的第一个指纹信息对应的数字为3,第二个指纹信息对应的数字为7,则基于九九乘法表中的3*7=21这一组合,验证第三个指纹信息和第四个指纹信息。例如,第三个指纹信息对应的数字为2、第四个指纹信息对应的数字为1时验证成功。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文字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作为验证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的其中一种方法,步骤S22中的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221,获取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采集顺序;
步骤a222,根据所述采集顺序,依次获取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
步骤a223,将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按照所述采集顺序依次排列,得到数字组合;
步骤a224,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数字组合进行验证。
在本实施例中,获取多个指纹信息的采集顺序,然后,根据采集顺序,依次获取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并将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按照采集顺序依次排列,得到数字组合,最后,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数字组合进行验证。其中,采集顺序为用户输入指纹的顺序,也就是指纹检测区域的采集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在用户新建指纹时,即初步录入指纹时,便进行了相应的设定。假设左手从拇指开始到小指分别对应数字1、2、3、4、5,右手从拇指开始到小指分别对应数字6、7、8、9、0,具体的可参照图3,图3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十指对应关系示意图。若多个指纹信息的采集顺序依次为左手中指指纹、右手食指指纹、左手食指指纹、左手拇指指纹,则依次对应的数字为3、7、2、1,然后,可得到相应的数字组合(3、7、2、1)。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数字组合进行验证,具体的验证步骤根据采用的算法策略进行设定,例如九九乘法表策略和九九加法表策略,其通常为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进行匹配,以完成验证工作。可以理解,若是采用其他算法策略,数字组合中的数字个数可不同,并且数字匹配方式也不同。
具体的,步骤a224包括:
步骤a2241,基于所述九九乘法表策略,确定所述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是否匹配;
步骤a2242,若匹配,则对所述数字组合验证成功。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九九乘法表策略,确定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对数字组合验证成功。需要说明的是,假设数字组合为(3、7、2、1),则先将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进行乘法运算,然后,将运算得到的值与数字组合的后两个数字进行匹配,即判断3*7的结果是否等于21,若3*7的结果等于21,则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匹配。相应的,若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不匹配,则对数字组合验证失败。
作为验证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的另外一种方法,步骤S22中的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包括:基于预设算法策略,预先在数据库中设定所有的数字组合,然后,将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组合在数据库中进行匹配,若在数据库中成功匹配,则验证成功。
本实施例中,在多个指纹信息成功匹配后,对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以使用户必须按照顺序输入指纹,从而进一步提高解锁的安全性;在多个指纹信息未成功匹配后,输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解锁模式,以使用户可重新输入指纹。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20之后,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包括:
步骤B,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失败,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所述解锁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验证结果,若多个指纹信息验证失败,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解锁模式。其中,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例如文字提示、语音提示、振动提示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定时间内,若用户输入一定次数的多个指纹后,仍验证失败,则对解锁模式进行锁定,即限定用户在短时间内无法输入指纹。其中,通常允许用户指纹验证失败5次,超过5次后,将会锁定30秒,也可以随着验证失败次数的增多,增加锁定时间。
本实施例中,在多个指纹信息验证失败后,输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解锁模式,以使用户可重新输入指纹,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第五实施例。
参照图7,图7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第五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之前,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包括:
步骤S40,当检测到新建指纹的触发指令时,在屏幕上依次显示指纹采集的步骤信息;
步骤S50,根据所述步骤信息,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所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
步骤S60,依次对所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设定数字。
在本实施例中,当检测到新建指纹的触发指令时,在屏幕上依次显示指纹采集的步骤信息,然后,根据步骤信息,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最后,依次对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设定数字。
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的设置选项,选择指纹解锁的功能选项,然后,选择新建指纹的选项,以触发新建指纹的指令。其中,指纹采集的步骤信息用于提示用户每次输入的指纹所对应的数字。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按照步骤所提示的数字,随机输入对应的指纹,通常为了便于用户记忆,通常会按照左手从拇指开始到小指分别对应数字为1/2/3/4/5,右手从拇指开始到小指分别对应数字6/7/8/9/0。其中,步骤所提示数字通常按照1、2、3、4、5、6、7、8、9、0的顺序进行排列。相应的,依次对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设定数字,也就是说对第一个采集得到的指纹信息的数字设定为1,对第二个采集得到的指纹信息的数字设定为2,依此类推,第10个采集得到的指纹信息的数字设定为0。
本实施例中,开启指纹解锁功能之前,预先录入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以使后续处于解锁模式时,可根据预先录入的指纹信息对采集到的指纹信息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出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的第六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步骤S10之前,本申请指纹解锁方法包括:
步骤C,检测屏幕的当前状态;
步骤D,若所述当前状态为锁屏状态,则进入解锁模式,并在所述屏幕上显示指纹检测区域。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屏幕的当前状态,若当前状态为锁屏状态,则进入解锁模式,并在屏幕上显示指纹检测区域。其中,锁屏状态用于保护用户的隐私,以使其他用户无法使用该手机,同时,也可以避免用户误触。
需要说明的是,解锁模式为手机处于身份验证状态下进入的模式,该身份验证状态包括屏幕解锁、支付密码验证、进入锁定的应用程序、进入保密柜等,也就是说需要指纹解锁的场景均可进入解锁模式。可以理解,该解锁模式可包括多种解锁方法,例如滑动、数字、指纹、图案、虹膜、面部、声纹等物理和生物特征解锁方法,具体的解锁方法可根据用户自行设定,并且可同时设定多种解锁方法。
可以理解,若指纹检测区域不在屏幕上,例如在退出键或其他区域,均可显示指纹检测区域。
本实施例中,检测屏幕的当前状态,在当前状态为锁屏状态时,进入解锁模式,以使用户进行解锁操作,同时在屏幕上显示指纹检测区域,以使用户准确输入指纹,减少错误操作,从而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指纹解锁装置。
参照图8,图8为本申请指纹解锁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指纹解锁装置包括:
指纹采集模块10,用于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
指纹验证模块20,用于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
解锁执行模块30,用于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
其中,上述指纹解锁装置的各虚拟功能模块存储于图1所示指纹解锁设备的存储器1005中,用于实现指纹解锁程序的所有功能;各模块被处理器1001执行时,可实现指纹解锁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采集模块10包括:
指纹采集单元,用于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依次进行采集;
采集停止单元,用于当总共采集得到4个指纹信息时,停止采集指纹。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解锁装置还包括:
标记显示模块,用于当成功采集到1个指纹信息时,在屏幕上显示采集成功的标记,以提示所述用户输入下一个指纹。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验证模块20包括:
指纹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指纹信息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进行匹配;
指纹验证单元,用于根据匹配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均在所述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成功匹配,则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
消息显示单元,用于根据匹配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中至少一个指纹信息在所述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未成功匹配,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所述解锁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验证单元包括:
顺序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采集顺序;
数字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采集顺序,依次获取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
组合获取子单元,用于将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按照所述采集顺序依次排列,得到数字组合;
组合验证子单元,用于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数字组合进行验证。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验证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九九乘法表策略,确定所述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是否匹配,若匹配,则对所述数字组合验证成功。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解锁装置还包括:
消息显示模块,用于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失败,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所述解锁模式。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解锁装置还包括:
步骤显示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新建指纹的触发指令时,在屏幕上依次显示指纹采集的步骤信息;
指纹采集模块10,还用于根据所述步骤信息,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所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
数字设定模块,用于依次对所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设定数字。
进一步地,所述指纹解锁装置还包括:
屏幕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屏幕的当前状态;
解锁进入模块,用于若所述当前状态为锁屏状态,则进入解锁模式,并在所述屏幕上显示指纹检测区域。
其中,上述指纹解锁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与上述指纹解锁方法实施例中各步骤相对应,其功能和实现过程在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纹解锁程序,所述指纹解锁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例与上述指纹解锁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所述指纹解锁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以上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具体实施例与上述指纹解锁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解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
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
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的步骤包括:
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依次进行采集;
当总共采集得到4个指纹信息时,停止采集指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依次进行采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当成功采集到1个指纹信息时,在屏幕上显示采集成功的标记,以提示所述用户输入下一个指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多个指纹信息在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进行匹配;
根据匹配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均在所述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成功匹配,则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
根据匹配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中至少一个指纹信息在所述预设指纹信息集合中未成功匹配,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所述解锁模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之间的顺序进行验证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采集顺序;
根据所述采集顺序,依次获取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
将所述多个指纹信息的数字按照所述采集顺序依次排列,得到数字组合;
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数字组合进行验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算法策略为九九乘法表策略,所述数字组合包括4个数字,所述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数字组合进行验证的步骤包括:
基于所述九九乘法表策略,确定所述数字组合的前两个数字与后两个数字是否匹配;
若匹配,则对所述数字组合验证成功。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失败,则在屏幕上显示指纹匹配失败的提示消息,并重新进入所述解锁模式。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当检测到新建指纹的触发指令时,在屏幕上依次显示指纹采集的步骤信息;
根据所述步骤信息,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所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
依次对所述用户10个手指的指纹信息设定数字。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检测屏幕的当前状态;
若所述当前状态为锁屏状态,则进入解锁模式,并在所述屏幕上显示指纹检测区域。
10.一种指纹解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解锁装置包括:
指纹采集模块,用于在处于解锁模式时,对用户在指纹检测区域内输入的指纹进行采集,得到多个指纹信息;
指纹验证模块,用于基于预设算法策略,对所述多个指纹信息进行验证;
解锁执行模块,用于根据验证结果,若所述多个指纹信息验证正确,则执行解锁操作。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纹解锁程序,所述指纹解锁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纹解锁程序,所述指纹解锁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指纹解锁方法的步骤。
CN202011129819.XA 2020-10-20 2020-10-20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ithdrawn CN1120358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9819.XA CN112035819A (zh) 2020-10-20 2020-10-20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9819.XA CN112035819A (zh) 2020-10-20 2020-10-20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5819A true CN112035819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3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29819.XA Withdrawn CN112035819A (zh) 2020-10-20 2020-10-20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581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6144A (zh) * 2022-03-25 2022-07-22 上海创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智能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8025A (zh) * 2019-06-12 2019-09-17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多指纹与掌纹信息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079108A (zh) * 2018-10-18 2020-04-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1291344A (zh) * 2020-01-23 2020-06-16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一种指纹识别解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9108A (zh) * 2018-10-18 2020-04-2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指纹识别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0248025A (zh) * 2019-06-12 2019-09-17 读书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多指纹与掌纹信息的身份识别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291344A (zh) * 2020-01-23 2020-06-16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一种指纹识别解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6144A (zh) * 2022-03-25 2022-07-22 上海创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门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智能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5382B (zh) 一种移动支付方法及电子设备
TWI706269B (zh) 業務實現方法和裝置
JP2013528857A (ja) パスワードキーの移動値を利用するパスワード安全入力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パスワード安全入力方法
CN108629174B (zh) 字符串校验的方法及装置
CN103761502A (zh) 安全认证装置和方法
CN107145772B (zh) 终端设备安全性控制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7305605B (zh) 一种终端设备及应用启动方法
JP6399605B2 (ja) 認証装置、認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807624A (zh) 一种数字货币硬件冷钱包系统及其交易方法
US20160188855A1 (en) Secure PIN Entry
KR101392113B1 (ko) 지문 잠금 시스템
JP2001331258A (ja) 情報サービス端末
CN112035819A (zh)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5351858B2 (ja) 生体認証端末装置
CN105260632B (zh) 一种鉴权方法及终端
WO2016095564A1 (zh) 一种实现身份验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516024B (zh) 解锁电子设备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
CN105069332A (zh) 基于指纹的密码验证方法和密码验证装置
CN112417429A (zh) 安全验证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15184717A (ja) 認証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18561A (ja) 個人認証装置及び個人認証方法
CN107016277B (zh) 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安全设备
WO2020087527A1 (zh) 指纹认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53288B (zh) 应用程序功能设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830073B (zh) 解锁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