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0457A -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 - Google Patents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0457A
CN112020457A CN201980026612.9A CN201980026612A CN112020457A CN 112020457 A CN112020457 A CN 112020457A CN 201980026612 A CN201980026612 A CN 201980026612A CN 112020457 A CN112020457 A CN 1120204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chamber
tether
inflatable airbag
airbag cushion
over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661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0457B (zh
Inventor
大卫·W·施耐德
弗兰克·J·赫泽斯蒂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liv ASP Inc
Original Assignee
Autoliv ASP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liv ASP Inc filed Critical Autoliv ASP Inc
Publication of CN112020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0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0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0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 B60R21/214Arrangements for storing inflatable members in their non-use or deflated condition;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air bag modules or components in roof pan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2Curtain-type airbags deploying mainly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from their top ed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44Che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021/003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characterised by occupant or pedestian
    • B60R2021/0039Body parts of the occupant or pedestrian affected by the accident
    • B60R2021/0048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0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the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defining the external shape of the ba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2Internal tether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4Expansion control features
    • B60R21/2338Tethers
    • B60R2021/23386External tether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顶置安装的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可在车辆碰撞事件中为乘员提供保护。所公开的安全气囊组件可形成侧向V形形状,以通过充气机、壳体或其他安装方法支撑在车顶处,并且在下(远侧)端部处或附近抵靠仪表板的一部分或前部乘员座椅的后部部分。所支撑的侧向V形形状可在乘坐期间支撑乘员以提供对乘员的保护。所支撑的侧向V形形状还可减小对安全气囊组件进行适当充气所需的充气气体的体积,并且可减小安全气囊组件的总封装体积。

Description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5月2日提交的名称为“OVERHEAD INFLATABLE AIRBAGASSEMBLY(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美国专利申请15/969560号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一般涉及机动车保护系统领域。更具体地讲,本公开涉及被构造成响应于碰撞事件而展开的安全气囊系统。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方案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应当理解,附图仅描绘了典型的实施方案,因此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公开范围的限制,将参考附图具体和详细地描述和解释实施方案。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车辆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1B是图1A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展开并至少部分地充气的车辆的内部的侧视图。
图1C是具有图1A-图1B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车辆的内部的侧视图,其中乘员冲击可充气垫。
图2是具有展开并至少部分地充气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内部的侧视图,其中乘员冲击可充气垫。
图3是处于充气状态的图2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可充气垫的透视图。
图4示出了形成图3的可充气垫的面板。
图5A是图4的可充气垫的后向面板的详细视图。
图5B是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的图3的可充气垫的透视图。
图6是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可充气垫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可充气垫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
图7是图6的可充气室的内部拴系件的详细视图。
图8是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可充气垫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可充气垫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
图9是类似于图1-图3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并且具有膝部安全气囊室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可充气室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10是具有图9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车辆的内部的侧视图,其中可充气室展开并至少部分地充气。
图11是类似于图1-图3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并且具有至少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
图12是具有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和具有储存空间的仪表板/仪表盘的实施方案的车辆的内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易于理解的是,如本文附图中通常描述和示出的实施方案的部件可以以多种不同构型来布置和设计。因此,如图呈现的对各种实施方案的以下更详细的描述并非意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范围,而仅代表各种实施方案。虽然附图中示出了实施方案的各个方面,但是除非特别指出,否则附图未必按比例绘制。
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广泛用于在碰撞事件期间减少或最小化乘员伤害。安全气囊模块已经安装在车辆内的各个位置处,包括但不限于方向盘中、仪表盘和/或仪表板中、侧门或边座内、邻近车辆的车顶纵梁、位于顶置位置中,或者在膝盖或腿部位置处。在下面的公开内容中,“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通常是指从顶置位置(或从通常在车辆就座位置上方的位置)展开以在碰撞事件期间保护乘员的可充气垫。
如本文所用,术语“仪表盘”和“仪表板”是指机动车辆乘员所面向的车辆的区域,其往往在其面向乘客的部分包括贮物箱,并且可在其中心区域包括仪表(例如,广播和/或温度控件),但不必展示出此类仪表。
此外,短语“连接到”和“联接到”在本文中以它们的普通含义使用,并且其含义足够宽泛以指代两个或更多个实体之间的任何合适的联接或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包括机械、流体和热相互作用。两个部件可彼此联接,即使它们彼此不直接接触。短语“附接到”是指彼此直接接触和/或彼此仅由任何合适的种类的紧固件(例如,粘合剂、缝合部等)分隔的两个或更多个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术语“相对”是本文所用的关系术语,是指特定特征或部件在对应于另一个相关特征或部件的位置中的放置,其中对应的特征或部件在位置上彼此并置。以举例的方式,人的右手与人的左手相对。
术语“一”和“一个”可被描述为一个,但不限于一个。例如,虽然本公开可列举具有“一行缝线”的突片,但是本公开还设想到突片可具有两行或更多行缝线。
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所有范围都包括端值和端值之间的所有数值。
短语“车辆就座位置”是指当乘员坐在车辆的座椅上时通常所处的位置。
术语“乘员”是指车辆内的人或碰撞试验假人。
贯穿本说明书所提及的“一个实施方案”或“该实施方案”意为结合该实施方案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所叙述的引用短语或其变型未必都指代相同的实施方案。
在安装期间,安全气囊通常以封装状态(例如,卷起、折叠和/或以其他方式压缩)或紧凑构型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并且可以在盖板后面保持封装状态。所公开的安装突片组件在被压实和封装以安装到车辆时可以减小安全气囊组件的体积。在碰撞事件期间,充气机被触发并使用充气气体快速填充安全气囊。安全气囊可快速地从封装状态(例如,紧凑构型)转变到展开状态或膨胀构型。例如,膨胀的安全气囊可打开安全气囊盖板(例如,通过撕裂破裂接缝或打开门状结构)以离开壳体。充气机可由任何合适的装置或系统触发,并且该触发可为响应于一个或多个车辆传感器和/或受一个或多个车辆传感器影响。
本文所公开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一些实施方案被构造成为前座乘客提供缓冲,并且可以安装在车辆的车顶中,或者安装在乘员就座位置上方的结构中,或者安装在乘员座椅的座椅靠背部分内。安全气囊组件可以通过减少乘员对车辆内的结构(例如,仪表盘或门柱)的冲击(身体-结构冲击)的影响来减轻碰撞事件期间对车辆乘员的伤害。所公开的安全气囊组件可通过将乘员冲击安全气囊垫所产生的能量中的至少一些能量传递到车辆来有助于减轻伤害。
图1A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具有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的车辆10的内部的侧视图。作为参考,示出了车辆10的仪表板/仪表盘11、挡风玻璃12和车顶14。示出了车辆就座位置40。乘员50处于车辆就座位置40并且相对于车辆10面向前。乘员50被示为坐在乘员座椅42中并且扣入乘员约束带具43中。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可安装在车辆10的车顶14的内部的前方处或附近。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可包括壳体102和充气机104。图1A中示出了处于未展开状态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
图1B是图1A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展开并至少部分地充气的车辆10的内部的侧视图。乘员50被示出为处于与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接近接触的位置。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可能已经由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未示出)激活,该传感器检测碰撞事件,并且触发充气机104以将充气气体递送到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充气气体向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的递送可使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从壳体102向下并且在乘员50的前面展开。在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联接在车顶14的前方处的情况下,并且由于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向下展开,因此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可以不干扰乘员约束带具43,并且乘员约束带具43可以不干扰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可包括至少充气喉部120、主室130、顶点132和远侧端部134。主室130可包括上部部分131和下部部分133,其中上部部分131被设置成高于顶点132,并且下部部分133被设置成低于顶点132。上部部分131和下部部分133可形成侧向V形,其中侧向V形的顶部是顶点132。主室130还可包括周边接缝129。周边接缝129可用于将主室130的前向面板130a和后向面板130b联接在一起。在其中主室130由一体面板构造形成的实施方案中,可包括周边接缝129以“转动”主室130的边缘。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可以由具有适当切口、折痕和接缝等的合适材料的单个一体面板形成,或者可以由在接缝处联接在一起的合适材料的多个面板形成。接缝可通过缝合、粘合剂、胶粘、射频(RF)焊接、单片式织造(OPW)技术、或任何其他合适的方式、或它们的任何组合来形成。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的充气喉部120可以联接到充气机104。当在碰撞事件的情况下激活充气机104时,充气机104可生成充气气体并将充气气体引导到充气喉部120。充气喉部120继而可以将充气气体引入到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的主室130。当在碰撞事件期间乘员50冲击主室130而使主室130被装载时,充气喉部120也可以支撑主室130的上部区域。
主室130的顶点132可经由一个或多个零长度拴系件、一个或多个内部拴系件、或零长度拴系件和内部拴系件的组合来形成。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零长度拴系件可以是将主室130的部分联接在一起的缝线。形成顶点132的一个或多个拴系件可设置在主室130的中点处或附近。形成顶点132的一个或多个拴系件还将主室130分开以形成主室130的上部部分131和下部部分133。主室130,并且更具体地讲,主室130的下部部分133可被构造成使得主室130的远侧端部134接合反作用表面16或以其他方式有利于主室130的远侧端部134接合反作用表面16。反作用表面16可以是仪表板/仪表盘11的一部分或由该仪表板/仪表盘的区域形成。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还可包括具有不规则四边形形状的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第二帆面板拴系件150b也可以是四边形形状,并且基本上与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成镜像。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中的每个帆面板拴系件可相对于车辆10联接到主室130的前方。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可以位于主室130的中心线的内侧,而第二帆面板拴系件150b可以定位成与主室130的中心线的相对侧等距。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可以在主室130的内侧侧面处联接在周边接缝129处,并且第二面板拴系件150b可以在主室130的外侧侧面处联接在周边接缝129处。相对于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第一侧151a可以联接到主室130的前方的上部部分,第二侧152a可以位于主室130的顶点132处或附近,第三侧153a可以联接到主室130的前方的下部部分,并且第四侧154a可以朝向车辆10的前部向前取向。第二侧152a可以是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的最短侧,并且可以具有接近零的长度。第四侧154a可以是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的最长侧。换句话讲,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可以具有从上部部分131延伸到下部部分133的第一边缘(第二侧152a),以及与第一边缘(第二侧152a)相对并且从上部部分131延伸到下部部分133的第二边缘(第四侧154a),其中第一边缘(第二侧152a)比第二边缘(第四侧154a)短。第二帆面板拴系件150b基本上是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的镜像。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的第四侧154a、154b的长度短于主室130的前向面板(参见图4中的230a)的长度。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的第一侧151a、151b和第三侧153a、153b分别联接到主室130的上部部分131和下部部分133,以便将主室130的远侧端部134朝向充气喉部120拉动,同时将主室130的顶点132向后朝向车辆就座位置40设置。这样,主室130的远侧端部134可抵靠反作用表面16设置,并且主室130的顶点132和躯干接收区域138可被设置成接收乘员50的躯干54(顶点132被定位成接收乘员50的躯干54)。类似地,主室130的头部接收区域136可被设置成接收乘员的头部52(参见图1C)。
虽然图1B的实施方案包括具有大致四边形形状的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但是本公开设想到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的其他形状。例如但不限于,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可以具有三角形形状,其中第一侧联接到主室130的上部部分131的前方,第二侧联接到主室的下部部分133的前方,并且第三侧与由侧面的相交形成的顶点相对。第二帆面板拴系件150b可通常与第一帆面板拴系件150a的本示例的三角形形状成镜像。可以设想到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的另外其他形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两个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可联接在主室130的上部部分131和下部部分133之间,其中两个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彼此水平地偏移(参见图5B)。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单个帆面板拴系件150可联接在主室130的上部部分131和下部部分133之间,并且沿着或靠近主室130的竖直中线设置。帆面板拴系件150通常可以是指帆面板拴系件150a、帆面板拴系件150b、帆面板拴系件150a和150b两者、又一个帆面板拴系件(诸如第三帆面板拴系件、第四帆面板拴系件等),或者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的组合等。在又一个实施方案中,三个帆面板拴系件150可以联接在主室130的上部部分131和下部部分133之间,其中三个帆面板拴系件150中的一个帆面板拴系件设置在主室130的竖直中线处或附近,三个帆面板拴系件150中的另一个帆面板拴系件设置在主室130的竖直中线的内侧,并且另一个帆面板拴系件150设置成与主室130的竖直中线的相对侧等距。本公开设想到多个帆面板拴系件150的另外其他构型。
图1C是具有图1A-图1B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的车辆10的内部的侧视图,其中乘员50冲击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乘员50的头部52可接合头部接收区域136。在图1C所示的实施方案中,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的主室130可以包括弧形狭槽或弯曲孔137。弯曲孔137可允许头部接收区域136一定程度地向前平移(向前旋转)以适应头部52的冲击,而不会导致乘员50的头部52的潜在有害减速或颈部53的延伸力矩。
乘员50的躯干54可同时(或几乎如此)接合主室130的躯干接收区域138。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可以将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构造成使得主室130的远侧端部134在乘员50乘坐期间保持接合到反作用表面16。在乘坐期间,充气喉部120可在壳体102处或附近、或在充气机104处或附近、或在车顶14内部的前方处或附近保持联接。主室130可维持顶点132(或侧向V形形状),并且在乘员50接合主室130之后抵抗乘员50的向前移动。
当展开时,远侧端部134可设置在顶点132下方。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远侧端部134可在展开和充气后立即接合反作用表面16。在乘坐期间,主室130的远侧端部134可保持接合到反作用表面16。在远侧端部134设置在顶点132下方并且接合反作用表面16的情况下,下部部分133在乘坐期间可能不会向上移位。此外,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可防止下部部分133在乘坐期间向下移位。在乘员50接合主室130之后,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可控制主室130的形状。换句话讲,由于远侧端部134相对于顶点132的较低设置和帆面板拴系件150a、150b的设置连同主室130的充气状态的组合,主室130的下部部分133可支撑主室130并且防止主室130在乘坐期间变形,以便防止或减轻对乘员50的碰撞相关伤害。
在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以这种方式设置的情况下,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在展开期间不需要接合挡风玻璃12或从挡风玻璃12获得支撑。由于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不接合挡风玻璃12,并且仅与反作用表面16接合,因此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的总体积可大大减小。在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的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充气机104可以是更紧凑的设计中的一种设计,但是提供足够的充气气体以快速且正确地展开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并对其充气。
图2描绘了在某些方面类似于上述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的实施方案。因此,相同的特征结构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其中前面的数字增大至“2”。例如,图2中描绘的实施方案包括可充气垫210,该可充气垫在一些方面可以类似于图1A-图1C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0。上文关于类似标识特征结构所阐述的相关公开内容由此可能在下文中不再重复。此外,图1A-图1C所示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和相关部件的具体特征可能未用附图标号在附图中示出或标识,也未在随后的书面描述中具体讨论。然而,此类特征显然可以与在其他实施方案中描绘和/或关于此类实施方案描述的特征相同或基本上相同。因此,此类特征的相关描述同样适用于图2中描绘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和相关部件的特征。相对于图1A-图1C所示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和相关部件描述的特征及其变型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可与图2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和相关部件一起使用,反之亦然。本公开的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后续图中示出和下文描述的其他实施例,其中前面的数字可进一步增大。
图2是具有展开并至少部分地充气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的实施方案的车辆10的内部的侧视图,其中乘员50冲击可充气垫210。乘员50可以处于车辆就座位置44并且坐在除第一排车辆乘员座椅之外的车辆乘员座椅46中。换句话讲,车辆乘员座椅46可以是第二排座椅或第三排座椅等。车辆乘员座椅48被示出为在车辆乘员座椅46的前面。车辆乘员座椅48可以是第一排座椅(类似于图1A中的42)或第二排座椅等。乘员50被示出为佩戴乘员约束带具47。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在许多方面类似于图1A-图1C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例如但不限于,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可包括壳体202、充气机204和可充气垫210。类似地,可充气垫210可包括充气喉部220、主室230和远侧端部234。主室230可包括上部部分231、顶点232和下部部分233。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还可包括一对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可安装在车辆10的车顶14处的向后车辆乘员座椅46前面和向前车辆乘员座椅48后面的位置处。当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展开并充气时,远侧端部234可抵靠反作用表面216设置。反作用表面216可以是车辆乘员座椅48的后方。换句话讲,远侧端部234可以抵靠前向车辆乘员座椅48的后部部分接合,该后部部分紧接在后向车辆乘员座椅46和相关车辆乘员位置44的前面。
类似于图1A-图1C的实施方案,乘员50的头部52可接合头部接收区域236并由其支撑,并且乘员50的躯干54可接合躯干接收区域238并由其支撑。在乘坐期间,可以以类似于图1C所示的方式支撑可充气垫210。换句话讲,充气喉部220可在壳体202处或附近、在壳体202处或附近、或者在车顶14的靠近壳体202的内部点处或附近联接。远侧端部234可接合反作用表面216并反作用于该反作用表面。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的设置以及可充气垫210的充气状态可以在乘坐期间支撑乘员50,以便防止或减轻碰撞相关的伤害。
图3是处于充气状态的图2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200的可充气垫210的透视图。示出了充气喉部220连同主室230。主室230包括上部部分231和下部部分233。上部部分231和下部部分233在顶点232处彼此联接。换句话讲,顶点232可将主室230分成上部部分231和下部部分233。还示出了远侧端部234,以及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
上部部分231包括前向面板231a和后向面板231b。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2可在主室230的中线235处或附近联接到前向面板231a的内表面并且联接到后向面板231b的内表面。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2可限制主室230的上部部分231的膨胀,以有助于构造头部接收区域236和躯干接收区域238,并且减少展开可充气垫210并对其充气所需的充气气体的体积。弯曲孔237可允许头部接收区域236一定程度地向前平移(向前旋转)以适应头部52的冲击,其方式为使头部52的潜在有害减速最小化。
下部部分233包括前向面板233a和后向面板233b。下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4可在主室230的中线235处或附近联接到前向面板233a的内表面并且联接到后向面板233b的内表面。下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4可限制主室230的下部部分233的膨胀,以有助于构造和设置远侧端部234,并且减少展开可充气垫210并对其充气所需的充气气体的体积。
图4示出了形成图3的可充气垫210的多个面板。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可在外边缘处联接在一起以形成主室(参见图2-图3中的230)。前向面板230a包括用以形成主室230的上部部分231的前向面板231a的一部分,以及用以形成主室230的下部部分233的前向面板233a的一部分。同样,后向面板230b包括用以形成上部部分231的后向面板231b的一部分,以及用以形成主室230的下部部分233的后向面板233b的一部分。头部接收区域236和躯干接收区域238被示出在后向面板230b上。示出了用于头部接收区域236的弯曲孔237。还示出了充气喉部220。
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各自被示出为具有水平地跨过面板230a、230b设置的多个或一系列零长度拴系件272。零长度拴系件272可以是将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联接在一起以形成顶点232的一系列缝线。换句话讲,主室230可以包括沿着顶点232设置的多个零长度拴系件272。一系列间隙274被示出在零长度拴系件272之间。间隙274可允许充气气体在主室230的上部部分231和下部部分233之间流体连通。
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两者被示出为具有上中线235u和下中线2351。上中线235u和下中线235l通常沿着相同的竖直线,并且大致横向地平分主室230。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2的第一边缘262a可沿着或靠近上中线235u联接到前向面板230a的内表面。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2的第二边缘262b可沿着或靠近上中线235u联接到后向面板230b的内表面。下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4的第一边缘264a可沿着或靠近下中线2351联接到前向面板230a的内表面。下部内部竖直栓系件264的第二边缘264b可沿着或靠近下中线2351联接到后向面板230b的内表面。
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可充气垫2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填充管222,以有助于将充气气体流的一部分从充气喉部220朝向主室230的远侧端部234引导。每个充气管222可通过在主室230的内部部分处在周边接缝229附近的充气管联接接缝228处联接充气管面板224来形成。充气管面板224可包括孔226以有助于将充气气体递送到主室230的中间节段。在图4的图示实施方案中,充气管面板224各自具有单个孔226,然而,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充气管面板224可具有多于一个孔226。
示出了两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每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分别具有第一侧251a、251b,第二侧252a、252b,第三侧253a、253b和第四侧254a、254b。上面描述了两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的设置。如上所述,虽然两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被描绘为具有不规则四边形形状,但是本公开可设想到其他形状。例如但不限于,在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可具有四边形形状。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每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可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分别具有侧面251a、251b,253a、253b和254a、254b。
在图4的实施方案中,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被示出为两个不同的面板。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两个面板230a、230b可由单个邻接的织物面板形成。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向面板230a或后向面板230b可包括第一帆拴系件面板250a和/或第二帆拴系件面板250b作为一体部分。换句话讲,前向面板230a或后向面板230b中的任一者可包括帆拴系件面板250a、250b两者,或者前向面板230a可包括第一帆拴系件面板250a或第二帆拴系件面板250b中的任一者,而后向面板230b包括第一帆拴系件面板250a或第二帆拴系件面板250b中的另一者。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以及第一帆拴系件面板250a和第二帆拴系件面板250b可由单个一体织物面板形成。
图5A是图4的可充气垫210的后向面板230b的详细视图。示出了充气喉部220、顶点232和远侧端部234以供参考。还示出了上中线235u和下中线2351以供参考。示出了一系列零长度拴系件272,连同间隙274,以提供整个主室230的流体连通。图5A的实施方案示出了三个零长度拴系件272以及侧接零长度拴系件272的四个间隙274。零长度拴系件272的数量可多于或少于三个。同样,间隙274的数量可多于或少于四个。从图4中可以理解,前向面板230a具有匹配的一系列零长度拴系件272和间隙274。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的零长度拴系件272是相同的零长度拴系件。换句话讲,零长度拴系件272形成为将前向面板230a的内表面联接到后向面板230b的匹配内表面。零长度拴系件272可使用缝合部、粘合剂、胶粘、RF焊接、单片式织造(OPW)技术或通过任何其他合适的方法或通过它们的任何合适的组合形成为接缝。零长度拴系件272可用于形成顶点232,使得主室230包括上部部分231和下部部分233。
图5B是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的图3的可充气垫210的透视图。示出了充气喉部220、弯曲孔237和远侧端部234以供参考。还示出了主室230的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以供参考。示出了联接到主室230的前向面板230a的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相对于第一帆面板拴系件250a,第一侧251a联接到前向面板230a的上部部分231。第三侧253a联接到前向面板230a的下部部分233。第二侧252a可设置在主室230的顶点232附近或该顶点处。在图5B的图示实施方案中,第二侧252a在顶点232处从前向面板230a移位一定距离以形成间隙或开口。第四侧254a与第二侧252a相对,并且从顶点232进一步移位。第一帆面板拴系件250a可以设置在主室230的上中线235u和下中线2351的内侧的位置处。第二帆面板拴系件250b类似地联接到前向面板230a并且在上中线235u和下中线2351的等距外侧的位置处。换句话讲,两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从上中线235u和下中线2351偏移一定偏移距离。
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参见图4中的262)可在上中线235u处或附近联接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下部内部竖直拴系件(参见图4中的264)可在下中线235l处或附近联接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2可有助于设置和构造头部接收区域236。下部内部竖直栓系件264可有助于设置和构造主室230的下部部分233,使得远侧端部234可接合反作用表面并由该反作用表面支撑(参见图1C中的16和图2中的216)。在其他实施方案中,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2可替代地为零长度拴系件。类似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4可以是零长度拴系件。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图5B所示,将两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单独地联接到前向面板230a可以在包括顶点232的主室230中形成转折点。至少部分地示出了一系列零长度拴系件272和间隙274。零长度拴系件272在顶点232处或其附近设置成水平地跨过并且连接前向面板230a和后向面板230b。零长度拴系件272可有助于在顶点232处转动主室230。间隙274允许充气气体在整个主室230中流体连通。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的设置和顶点232的形成可设置主室230,使得主室230的上部部分231可在朝向车辆就座位置(参见图1A中的车辆乘员位置40和图2中的车辆乘员位置44)的方向上延伸,并且主室230的下部部分233可在远离车辆就座位置的方向上延伸,其中主室230的上部部分231和下部部分233在方向变化处形成顶点232。
虽然图5的实施方案示出了两个帆面板拴系件250a、250b,但是本公开可以设想到具有例如但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案:一个帆面板拴系件250,该帆面板拴系件联接在中线235u、2351处,沿着中线235u、235l联接或者在中线235u、235l附近联接;三个帆面板拴系件250,其中一个帆面板拴系件沿着中线235u、2351或在中线235u、2351附近联接,并且另外的帆面板拴系件与中线235u、2351的任一侧等距等;或更多的拖帆面板拴系件250x。
图6是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的可充气垫6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可充气垫610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示出了充气喉部620和远侧端部634以供参考。还示出了主室630的前向面板630a和后向面板630b。在图6的实施方案中,非充气区639设置在主室630的上部部分631中。非充气区639可以由接缝639a形成,该接缝将前向面板631a的上部部分的内表面联接到后向面板631b的上部部分的内表面。非充气区639可设置在弯曲孔637下方和顶点632上方,以便形成头部接收区域636的至少一部分。
由于两个帆面板拴系件650a、650b,内部拴系件680可设置在通过主室630的转动而形成的顶点632处,使得内部拴系件680可取代一系列零长度拴系件(参见图4、图5A和图5B中的272)。换句话讲,主室630可包括在主室630内并且沿着顶点632设置的内部栓系件680。
下部内部竖直拴系件(参见图4中的264)可沿着或靠近下中线635l设置在主室630的下部部分633内。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下中线6351可定位零长度拴系件,该零长度拴系件将主室630的下部部分633的前向面板630a和后向面板630b联接在一起。
图7是图6的可充气垫610的内部拴系件680的详细视图。内部栓系件680包括第一边缘682、第二边缘684和一个或多个孔686。第一边缘682可在主室630的顶点632处或附近联接到前向面板(参见图6中的630a)的内表面。第二边缘684可在主室630的顶点632处或附近联接到后向面板(参见图6中的630b)的内表面。
当可充气垫610开始充气时,主室630可以开始膨胀。当主室630开始膨胀时,充气气体可通过孔686流体连通到主室630的下部部分633中,并且由此流体连通整个主室630。
图8是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800的可充气垫8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该可充气垫810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示出了充气喉部820、顶点832和远侧端部834。还示出了第一帆面板拴系件850a和第二帆面板拴系件850b。示出了两个偏移位点835o。偏移位点835o中的每个偏移位点可竖直地设置在主室830的上部部分831的中线处或与该中线大致等距。在图8的实施方案中,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类似于图4和图5A的上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2)可在两个偏移位点835o中的每个偏移位点处,并且在主室830的上部部分831处的前向面板830a与后向面板830b之间联接。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两个偏移位点835o可定位零长度拴系件。下部内部竖直拴系件(类似于图4和图5A的下部内部竖直拴系件264)可在下中线835i处或附近将前向面板830a和后向面板830b联接在主室830的下部部分833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下中线835i可定位零长度拴系件。
图9是类似于图1-图3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00并且具有膝部安全气囊室990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900的可充气垫91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示出了主室930的充气喉部920、顶点932和远侧端部934,以及第一帆面板拴系件950a和第二帆面板拴系件950b。膝部安全气囊室990可以在主室930的远侧端部934处的联接件992处联接。包括主室930和膝部安全气囊室990的可充气垫910可以由具有适当切口、折痕、接缝、褶绉等的单个邻接材料面板形成,或者可以由经由接缝联接在一起的多个材料面板形成。联接件992可包括一系列零长度水平拴系件972和间隙974。间隙974可以提供充气气体到膝部安全气囊室990以及膝部安全气囊室990与主室930之间的流体连通。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零长度水平拴系件972和间隙974可通过类似于图6-图7的内部拴系件680的内部拴系件而被取代。
图10是具有图9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900的车辆10的内部的侧视图,其中可充气垫910展开并至少部分地充气。示出了主室930、第一帆面板拴系件950a和膝部安全气囊室990的远侧端部994以供参考。乘员50坐在车辆就座位置40的座椅42中。乘员50的头部52和躯干54已接合主室930。乘员50的小腿56已经接合可充气垫910的膝部安全气囊室990。膝部安全气囊室990被示出为已经接合仪表板/仪表盘11的反作用表面16。膝部安全气囊室990和主室930的远侧端部934可以同时或几乎同时接合反作用表面16。虽然图10的实施方案示出了设置到前排车辆就座位置40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900,但是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900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类似于图2的实施方案设置到另一排中的车辆就座位置。具有膝部安全气囊室990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900的实施方案可以提供额外的骨盆约束,并且/或者可以减少或防止在碰撞事件期间对乘员50的下肢伤害,并且具体地讲,减少或防止对不受约束的乘员50的下肢伤害。
图11是类似于图1-图3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并且具有至少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100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1110另一个实施方案的透视图。示出了充气喉部1120、顶点1132和远侧端部1134以供参考。第一帆面板拴系件是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包括至少内侧面板1155a和外侧面板1156a。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可以由具有适当切口、折痕、接缝、褶绉等的单个邻接材料面板形成,或者可以由经由接缝联接在一起的多个不同面板形成。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包括联接到主室1130的第一侧1151a和第三侧1153a。在图11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的第一侧1151a包括充气孔1157a,以允许充气气体从主室1130到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的流体连通。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二充气孔(未示出)可以结合在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的第三侧1153a中。在图11的实施方案中,示出了沿着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的第四侧1154a的接缝。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第四侧1154a处的接缝可被折痕取代。
在主要方面,第二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b可以类似于第一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a。第二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b包括内侧面板1155b和外侧面板1156b。第二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b还包括联接到主室1130的第一侧1151b和第三侧1153b,以及可包括接缝或折痕的第四侧1154b。第二可充气帆面板拴系件1150b的第一侧1151b包括充气孔1157b。第三侧1153b可包括第二充气孔(未示出)。
图12是具有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200和具有储存空间1217的仪表板/仪表盘11的实施方案的车辆10的内部的侧视图。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200展开,并且可充气垫1210至少部分地充气。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1200可以是根据本公开的任何实施方案。乘员50被示为处于车辆就座位置40。
仪表板/仪表盘11被示出为具有储存空间1217。假设仪表板/仪表盘11包括反作用表面1216,则储存空间1217可以是可用于方便乘员50的空的空间;可以具有本来适用于车辆10的任何尺寸或形状;可在更多侧面上为开放的;如果在任何侧面上开放,则可为可闭合的;或者可用于与车辆的操作相关的其他目的;或这些的任何组合。
类似地,应当理解,在上述对实施例的描述中,为了简化本公开内容,有时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将各种特征聚集在一起。然而,本公开的此方法不应被解释为反映以下意图,即任何权利要求需要比该权利要求中明确叙述的特征更多的特征。相反,如以下权利要求书所反映,创造性方面在于少于任何单一前述公开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的特征组合。因此,在此具体实施方式之后的权利要求书由此被明确并入此具体实施方式中,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作为一个单独的实施方案。本公开包括独立权利要求及其从属权利要求的所有排列。
在权利要求书中关于特征或元件所表述的术语“第一”未必意为存在第二或附加的此类特征或元件。对于本领域的适当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基础原理的情况下,可对上述实施方案的细节进行改变。其中要求保护专有性质或特权的本发明实施例定义如下。

Claims (23)

1.一种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包括:
主室;
帆面板拴系件,所述帆面板拴系件联接到所述主室的上部部分并且联接到所述主室的下部部分,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室的长度,
其中在充气展开状态下,所述上部部分的一部分在朝向车辆就座位置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下部部分的一部分在远离所述车辆就座位置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在方向变化处形成顶点,并且
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具有第一边缘和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从所述上部部分延伸到所述下部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边缘比所述第二边缘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具有不规则四边形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主室包括沿着所述顶点设置的零长度栓系件,并且所述零长度栓系件沿着所述主室水平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主室包括多个零长度栓系件,所述多个零长度栓系件沿着所述顶点散布并且沿着所述主室水平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主室包括在所述主室内并且沿着所述顶点设置的内部栓系件,其中所述内部栓系件包括多个通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在所述充气展开状态下,所述帆面板拴系件在乘员接合所述主室之后控制所述主室的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在所述充气展开状态下,所述顶点能够与乘员的躯干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还包括水平偏移一定偏移距离的两个帆面板拴系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的第一端部沿着所述主室的所述上部部分的大部分联接,并且所述帆面板拴系件的第二端部沿着所述主室的所述下部部分的大部分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是可充气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上部部分包括非充气区,用于在乘员接合所述主室时接收所述乘员的头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上部部分包括设置在所述主室的所述上部部分中的弧形狭槽。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在所述充气展开状态下,所述主室的下边缘与反作用表面接合,并且其中所述反作用表面是车辆的仪表板和车辆就座位置的座椅靠背中的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主室在下室的下边缘处进一步向下延伸预定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主室包括至少两个面板,所述至少两个面板沿着每个面板的外边缘彼此联接以形成所述主室。
16.一种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包括:
主室,其中在充气展开状态下,所述主室的一部分形成V形形状的两个边缘和在所述两个边缘之间的顶点,
其中所述主室维持所述V形形状,并且在所述乘员接合所述主室之后抵抗乘员的向前移动,
其中所述主室被构造成在乘员装载所述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期间接合反作用表面,并且
其中所述顶点被构造成与所述乘员的躯干接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帆面板拴系件联接到所述主室的上部部分并且联接到所述主室的下部部分,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形成所述V形形状的相应边缘,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的第一端部联接到所述主室的所述上部部分,并且所述帆面板拴系件的第二端部联接到所述主室的所述下部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间隔开偏移距离。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具有四边形形状。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具有不规则四边形形状。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具有三角形形状。
21.一种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用以安装到车辆的车顶;
充气机,所述充气机用以供应充气气体;和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所述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以从所述充气机接收充气气体并从所述壳体展开,所述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垫包括:
主室;和
帆面板拴系件,所述帆面板拴系件联接到所述主室的上部部分并且联接到所述主室的下部部分,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的长度小于所述主室的长度,
其中在充气展开状态下,所述上部部分的一部分在朝向车辆就座位置的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下部部分的一部分在远离所述车辆就座位置的方向上延伸,所述上部部分和所述下部部分在方向变化处形成顶点,并且
其中所述帆面板拴系件具有第一边缘和与所述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从所述上部部分延伸到所述下部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边缘比所述第二边缘短。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其中所述主室包括沿着所述顶点设置的零长度栓系件,并且所述零长度栓系件沿着所述主室水平延伸。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其中在所述充气展开状态下,所述拴系件在乘员接合所述主室之后控制所述主室的所述形状。
CN201980026612.9A 2018-05-02 2019-05-01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 Active CN1120204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969,560 US10583799B2 (en) 2018-05-02 2018-05-02 Overhead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y
US15/969,560 2018-05-02
PCT/US2019/030177 WO2019213238A1 (en) 2018-05-02 2019-05-01 Overhead inflatable airbag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0457A true CN112020457A (zh) 2020-12-01
CN112020457B CN112020457B (zh) 2022-11-29

Family

ID=68384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6612.9A Active CN112020457B (zh) 2018-05-02 2019-05-01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3799B2 (zh)
CN (1) CN112020457B (zh)
WO (1) WO20192132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83012B1 (en) * 2017-11-09 2020-05-27 Autoliv Development AB Frontal airbag unit and motor vehicle
US11279311B2 (en) * 2018-03-01 2022-03-22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Roof-mounted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WO2019209378A1 (en) * 2018-04-24 2019-10-3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Roof-mounted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US11345305B2 (en) * 2018-09-26 2022-05-31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Adaptive airbag for protecting occupants in a vehicle
US20220250573A1 (en) * 2019-05-28 2022-08-11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Roof mounted passenger airbag with lower leg protection
US11040687B2 (en) * 2019-05-31 2021-06-22 Trw Vehicle Safety Systems Inc. Roof-mounted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EP4077063A4 (en) * 2019-12-20 2024-02-14 Zf Passive Safety Sys Us Inc ROOF-MOUNTED OCCUPANT SAFETY SYSTEM
CN113060090B (zh) * 2019-12-31 2023-11-28 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汽车前排座椅头顶安全气囊和汽车
US11383669B2 (en) * 2020-10-08 2022-07-12 Autoliv Asp, Inc. Airbag cushions with pass-through chambers and related systems
US11498508B2 (en) * 2021-04-02 2022-11-15 Ford Global Technolgoies, Llc Roof mounted airbag for protection of front row mid and outboard passengers in frontal, offset, and oblique crash modes
US11623603B2 (en) * 2021-04-26 2023-04-1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front airbag assembly with multiple chambers
US11685328B2 (en) * 2021-04-29 2023-06-27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irbag having multiple inflation chambers supported on a dash
US11938885B2 (en) * 2021-09-28 2024-03-26 ZF Passive Safety Systems US Inc. Curtain airbag for far-side impacts
US11865991B1 (en) * 2022-08-02 2024-01-09 Autoliv Asp, Inc. Overhead airbag cushions and related system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8744A (zh) * 1999-01-12 2003-02-26 奥托利夫发展公司 气囊装置
US20040174003A1 (en) * 2003-03-04 2004-09-09 Dominissini David L. One piece cushion for personal airbag
US20050070414A1 (en) * 2003-09-11 2005-03-31 Schneider David W. Cushion fold patterns for overhead airbags
US20060249943A1 (en) * 2005-05-06 2006-11-09 Takata Restraint Systems, Inc. Adaptive depth airbag
US20100276915A1 (en) * 2004-03-17 2010-11-04 Takata-Petri (Ulm) Gmbh Airbag device
US20160311393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assembli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02734A (en) 1994-09-23 1997-02-11 Advanced Safety Concepts, Inc. Automobile air bag systems
US6758490B2 (en) 2001-04-25 2004-07-06 Autoliv Asp,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flatable combination curtain fold
US6932380B2 (en) * 2003-10-01 2005-08-23 Autoliv Asp, Inc. Overhead airbag having an external side cushion panel
US7942606B2 (en) 2009-04-29 2011-05-17 Charles J. Schafer Groundwater control system with automatic water flow regulator
KR101219703B1 (ko) * 2010-11-11 2013-01-2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루프 에어백장치
KR101241157B1 (ko) * 2010-11-29 2013-03-11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내장 에어백 장치
US8876156B2 (en) * 2011-01-31 2014-11-04 TRW Vehical Safety Systems Inc. Reduced volume air bag
EP2699454B1 (en) * 2011-04-19 2017-11-15 Autoliv Development AB Unification airbag module
US8622417B1 (en) 2012-07-05 2014-01-07 Autoliv Asp, Inc. Airbag with low-volume structure
DE102012213284A1 (de) * 2012-07-27 2014-02-13 Takata AG Gassack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insassen-Rückhaltesystem
JP5803989B2 (ja) 2013-06-25 2015-11-0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ルーフエアバッグ装置及び乗員保護装置
KR102474669B1 (ko) * 2015-10-21 2022-12-07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동승석 에어백장치의 쿠션
US10703323B2 (en) * 2017-01-11 2020-07-07 Zoox, Inc.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including expandable curtain and/or expandable bladder
US10246043B2 (en) * 2017-02-03 2019-04-02 Autoliv Asp, Inc. Overhead airbag assemblies
JP6801609B2 (ja) * 2017-08-21 2020-1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助手席用乗員保護装置
US10407018B2 (en) * 2017-10-10 2019-09-1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oof mounted airbag
US10688954B2 (en) * 2017-11-29 2020-06-23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Airbag assembly with tethered reaction surface and cushion configured to permit forward head rotatio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8744A (zh) * 1999-01-12 2003-02-26 奥托利夫发展公司 气囊装置
US20040174003A1 (en) * 2003-03-04 2004-09-09 Dominissini David L. One piece cushion for personal airbag
US20050070414A1 (en) * 2003-09-11 2005-03-31 Schneider David W. Cushion fold patterns for overhead airbags
US20100276915A1 (en) * 2004-03-17 2010-11-04 Takata-Petri (Ulm) Gmbh Airbag device
US20060249943A1 (en) * 2005-05-06 2006-11-09 Takata Restraint Systems, Inc. Adaptive depth airbag
US20160311393A1 (en) * 2015-04-24 2016-10-27 Autoliv Asp, Inc. Frontal airbag assembli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583799B2 (en) 2020-03-10
US20190337478A1 (en) 2019-11-07
WO2019213238A1 (en) 2019-11-07
CN112020457B (zh) 2022-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20457B (zh) 顶置式可充气安全气囊组件
CN109476272B (zh) 用于降低乘员的头部的旋转速度的正面安全气囊组件
US10336278B2 (en) Inflatable airbag harness assemblies
CN109249889B (zh) 正面安全气囊组件
US8047564B2 (en) Airbag
US10703325B2 (en) Multi-chambered side airbag assemblies
US7909360B2 (en) Airbag module for bus and motor coach
US9108587B2 (en) 3-layer “C” shaped side airbag
US7712781B2 (en) Protective cushion wrap with slip feature
US20070102905A1 (en)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CN111615473B (zh) 乘员保护装置
JP6604707B2 (ja) 内部ディフューザを有するサイドエアバッグ
US11130463B2 (en) Forked far-side airbag assembly
CN114426005A (zh) 安全气囊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US10017145B2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US8573639B1 (en) Inflatable side restraint assembly
US7475905B2 (en) Airbag module
CN113173138B (zh) 远侧气囊装置
US11623599B2 (en) Airbag with inflator attachment
US11577681B2 (en) Far-side airbag assemblies with pillow and sail
US11192512B2 (en) Airbag arrangement
US20230182675A1 (en) Inflatable curtain airbag with bi-roll package st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