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9306B -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9306B
CN112019306B CN201910452640.9A CN201910452640A CN112019306B CN 112019306 B CN112019306 B CN 112019306B CN 201910452640 A CN201910452640 A CN 201910452640A CN 112019306 B CN112019306 B CN 112019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k
information
data packet
base st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526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9306A (zh
Inventor
耿瑞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5264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9306B/zh
Priority to EP20814688.6A priority patent/EP3961947B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75249 priority patent/WO2020238285A1/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9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9306A/zh
Priority to US17/534,609 priority patent/US2022008591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9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93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8List acknowledgements,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consisting of a list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35Cumulative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applying to all previous mess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74Buffer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6ARQ related signa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用于及时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防止用户掉线。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该重传装置接收到终端发送的ACK‑SN信息,并记录该ACK‑SN信息和该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在接收到相同的ACK‑SN信息的次数达到预设值时,该重传装置根据该ACK‑SN信息向该终端发送该ACK‑SN指示的丢失数据包。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也应运而生。目前物联网已由智能家居延伸到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等领域。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包括三个层面:感知识别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识别层实际上就是底层技术,是物联网一切的开始,主要由各类传感器获取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层发送给应用层;而应用层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进行展示。
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超远点物联网用户下行数据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 cntrol,MAC)层发送失败后,需要通过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进行重传。但是在RLC层发送RLC状态报告时,受到上行调度资源的限制,导致RLC状态报告无法携带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_SN)信息,只能带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_SN)信息。
而由于NACK_SN信息的丢失,从而导致RLC无法根据RLC状态报告及时进行重传,最终使得RLC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从而导致用户掉线。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用于及时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防止用户掉线。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传方法,包括: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 信息,其中,该第一ACK-SN信息包含于RLC状态报告中,所述第一ACK-SN信息携带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然后该基站在记录该第一ACK-SN信息以及接收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若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预设值,则该基站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其中,该预设值不超过该基站的最大重传次数且大于1。
本实施例中,该ACK-SN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情况,比如该终端接收到了序列号为1的数据包,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为“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序列号2之前的数据包)”;若下一时刻该终端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即序列号为 2的数据包丢失),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仍为“ACK-SN2”;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3的数据包,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仍为“ACK-SN2”。由上述情况可知,该ACK-SN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丢失数据包的序列号,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有效的重传丢失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该基站在状态报告的传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引入重复ACK-SN从而及时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防止用户掉线。
可选的,该基站在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该预设值之后,也可以为该状态报告分配目标传输资源,其中,该目标传输资源满足该状态报告携带该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然后该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该第一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最后该基站根据该第一ACK-SN信息和该NACK-SN信息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若该状态报告中携带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的具体情况如下:如果该终端收到序列号为1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2”;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2,N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2之前的数据包,未收序列号为2 的数据包)”;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接收到序列号为3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4,N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4之前的数据,但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指示丢失数据包的序列号,从而有效实现丢失数据包的重传。
可选的,在该基站接收该终端回复的ACK-SN信息的过程中,若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未达到该预设值,且该基站接收到了第二ACK-SN信息,其中,所述第二ACK-SN信息携带第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该基站将该第一ACK-SN信息更新为该第二ACK-SN信息,并记录该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然后该基站在该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该预设值时,该基站根据该第二ACK-SN信息重传该第二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二ACK-SN信息与该第一ACK-SN信息具有相同的功能(均用于指示终端接收到数据包的情况),但是该第二ACK-SN信息中携带的序列号与该第一ACK-SN信息中携带的序列号不相同。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ACK-SN信息携带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包没有丢失,因此该基站可以及时的将该第一ACK-SN信息删除,有效利用存储资源。
可选的,在该第一数据包重传成功之后(即该终端成功接收到丢失数据包),该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第三ACK-SN信息,此时该第三ACK-SN信息将会携带新的序列号,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情况。这样可以及时的通知基站数据包接收情况。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重传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中基站行为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各个步骤的单元或模块。例如,该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信息,所述第一ACK-SN信息包含于状态报告;处理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第一ACK-SN信息以及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重传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一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预设值不超过最大重传次数。
可选的,还包括存储模块,用于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支持基站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收发器用于指示基站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向终端发送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信息或指令。可选的,此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其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该装置为基站内的芯片时,该芯片包括:处理模块和收发模块,所述处理模块例如可以是处理器,此处理器用于记录所述第一ACK-SN信息以及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所述收发模块例如可以是该芯片上的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将第一数据包(待重传数据包)传送给与此芯片耦合的其他芯片或模块中。该处理模块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支持基站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可选地,所述存储单元可以为所述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单元还可以是位于所述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 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基带电路,射频电路和天线。其中处理器用于实现对各个电路部分功能的控制,基带电路用于生成待重传数据包,经由射频电路进行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处理后,再经由天线发送给终端。可选的,该装置还包括存储器,其保存基站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
其中,上述任一处提到的处理器,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上述各方面信道资源协调分配的方法的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上述方面所述的基站和终端。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该基站在状态报告的传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引入重复ACK-SN从而及时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防止用户掉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物联网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重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重传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重传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数据重传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用于及时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防止用户掉线。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也应运而生。目前物联网已由智能家居延伸到智能社区、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等领域。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如图1所示,物联网包括三个层面:感知识别层,网络层,应用层。感知识别层实际上就是底层技术,是物联网一切的开始,主要由各类传感器获取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层发送给应用层;而应用层对该数据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其中,该感知识别层可以包括各类而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超远点物联网用户下行数据在MAC层发送失败后,需要通过RLC层进行重传。但是在RLC层发送RLC状态报告时,受到上行调度资源的限制,导致RLC状态报告无法携带 NACK_SN信息,只能带ACK_SN信息。而由于NACK_SN信息的丢失,从而导致RLC无法根据 RLC状态报告及时进行重传,最终使得RLC达到最大重传次数,从而导致用户掉线。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信息,其中,该第一ACK-SN信息包含于RLC状态报告中;然后该基站在记录该第一ACK-SN信息以及接收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若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预设值,则该基站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其中,该预设值不超过该基站的最大重传次数且大于1。
具体情况请参阅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重传方法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201、该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信息,该第一ACK-SN信息包含于状态报告,该第一ACK-SN信息携带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该基站在向该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之后,该终端会向该基站反馈一个确认消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基站接收到的第一ACK-SN信息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ACK-SN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情况,比如该终端接收到了序列号为1的数据包,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为“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序列号 2之前的数据包)”;若下一时刻该终端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即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丢失),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仍为“ACK-SN2”;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3的数据包,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仍为“ACK-SN2”。由上述情况可知,该 ACK-SN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丢失数据包的序列号,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有效的重传丢失数据包。
202、该基站记录该第一ACK-SN信息以及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该基站在接收到该第一ACK-SN信息之后记录该第一ACK-SN信息,并统计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可以理解的是,该基站在接收终端发送的ACK-SN信息的过程中,会连续不断的接收 ACK-SN信息,这时该基站可以对接收到的每一个ACK-SN信息进行判断,如果与前一时刻接收到ACK-SN信息相同,则对于接收次数累计加1,依次循环。比如,该基站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第一ACK-SN信息为“ACK-SN2”,则该基站将该“ACK-SN2”记录,并计数为1;在第二时刻时,该基站接收到的ACK-SN信息为“ACK-SN2”,则该基站将“ACK-SN2”的计数更新为2。若在第二时刻,该基站接收到的ACK-SN信息为“ACK-SN3”,则该基站将“ACK-SN2”的记录删除,更新为“ACK-SN3”,其计算为1。
203、在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预设值时,该基站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其中,该预设值大于1且不超过最大重传次数。
若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了预设值,则该基站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其中,该预设值设置为大于1且不超过该数据传输系统的最大重传次数。比如该预设值可以设置为3。
在数据传输系统中,系统存在最大重传次数,为了防止数据包丢失导致用户掉线,基站需要在最大重传次数之前向该终端重传丢失的数据,因此该预设值需要小于该最大重传次数。
可选的,该基站在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该预设值之后,也可以为该状态报告分配目标传输资源,其中,该目标传输资源满足该状态报告携带该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然后该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该第一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最后该基站根据该第一ACK-SN信息和该NACK-SN信息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若该状态报告中携带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的具体情况如下:如果该终端收到序列号为1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2”;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2,N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2之前的数据包,未收序列号为2 的数据包)”;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接收到序列号为3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4,N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4之前的数据,但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指示丢失数据包的序列号,从而有效实现丢失数据包的重传。
可选的,在该第一数据包重传成功之后(即该终端成功接收到丢失数据包),该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第三ACK-SN信息,此时该第三ACK-SN信息将会携带新的序列号,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情况。这样可以及时的通知基站数据包接收情况。
本实施例中,该基站在状态报告的传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引入重复ACK-SN从而及时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防止用户掉线。
上述实施例是以单一ACK-SN信息的角度进行描述,下面以多个ACK-SN信息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具体情况请参阅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重传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
301、该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信息,该第一ACK-SN信息包含于状态报告,该第一ACK-SN信息携带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该基站在向该终端发送下行数据包之后,该终端会向该基站反馈一个确认消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基站接收到的第一ACK-SN信息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ACK-SN信息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情况,比如该终端接收到了序列号为1的数据包,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为“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序列号 2之前的数据包)”;若下一时刻该终端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即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丢失),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仍为“ACK-SN2”;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3的数据包,则向该基站发送的ACK-SN信息仍为“ACK-SN2”。由上述情况可知,该 ACK-SN信息可以用于指示丢失数据包的序列号,从而使得基站可以有效的重传丢失数据包。
302、该基站记录该第一ACK-SN信息以及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该基站在接收到该第一ACK-SN信息之后记录该第一ACK-SN信息,并统计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可以理解的是,该基站在接收终端发送的ACK-SN信息的过程中,会连续不断的接收ACK-SN信息,这时该基站可以对接收到的每一个ACK-SN信息进行判断,如果与前一时刻接收到ACK-SN信息相同,则对于接收次数累计加1,依次循环。比如,该基站在第一时刻接收到的第一ACK-SN信息为“ACK-SN2”,则该基站将该“ACK-SN2”记录,并计数为1;在第二时刻时,该基站接收到的ACK-SN信息为“ACK-SN2”,则该基站将“ACK-SN2”的计数更新为2。若在第二时刻,该基站接收到的ACK-SN信息为“ACK-SN3”,则该基站将“ACK-SN2”的记录删除,更新为“ACK-SN3”,其计算为1。
303、该基站判断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值,若是,则执行步骤 304,若否,则执行步骤305,其中,该预设值大于1且不超过最大重传次数。
304、该基站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
由于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该预设值,该基站确定该第一ACK-SN信息携带的序列号对应的该第一数据包丢失,该基站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
在数据传输系统中,系统存在最大重传次数,为了防止数据包丢失导致用户掉线,基站需要在最大重传次数之前向该终端重传丢失的数据,因此该预设值需要小于该最大重传次数。
可选的,该基站在该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该预设值之后,也可以为该状态报告分配目标传输资源,其中,该目标传输资源满足该状态报告携带该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然后该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该第一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最后该基站根据该第一ACK-SN信息和该NACK-SN信息向该终端重传该第一数据包。
可以理解的是,若该状态报告中携带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的具体情况如下:如果该终端收到序列号为1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2”;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2,N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2之前的数据包,未收序列号为2 的数据包)”;在下一时刻,该终端接收到序列号为3的数据包,则该终端向该基站回复的状态报告为“ACK-SN4,NACK-SN2(用于指示该终端收到了序列号为4之前的数据,但未收到序列号为2的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指示丢失数据包的序列号,从而有效实现丢失数据包的重传。
可选的,在该第一数据包重传成功之后(即该终端成功接收到丢失数据包),该基站接收该终端发送的第三ACK-SN信息,此时该第三ACK-SN信息将会携带新的序列号,用于指示该终端接收数据包的情况。这样可以及时的通知基站数据包接收情况。
305、该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二ACK-SN信息。
该基站接收到终端在下一时刻发送的第二ACK-SN信息,其中该第二ACK-SN信息同样携带数据包的序列号,且包含于状态报告中。
306、该基站确定该第二ACK-SN信息与该第一ACK-SN信息是否相同,若不同,则执行步骤307,若相同,则执行步骤302;
该基站判断该第二ACK-SN信息中携带的数据包序列号与该第一ACK-SN信息中携带的数据包序列号是否相同,若相同,则该第二ACK-SN信息与该第一ACK-SN信息相同,若不同,则该第二ACK-SN信息与该第一ACK-SN信息不相同。在不相同的情况下,该基站执行步骤307,若相同的情况下,该基站重复执行步骤302。
307、该基站将该第一ACK-SN信息更新为该第二ACK-SN信息,并记录该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该基站在确定该第二ACK-SN信息与该第一ACK-SN信息不相同之后,该基站确定该第一ACK-SN信息携带的序列号对应的数据包已经被该终端接收,这时该基站将该第一ACK-SN 信息更新为该第二ACK-SN信息,并重新计数该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可以理解的是,该基站在该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达到预设值时,该基站可以重传该第二ACK-SN信息携带的序列号对应的第二数据包。由上述实施例可知,该基站可以对ACK-SN信息循环执行步骤301至步骤306。
本实施例中,该基站在状态报告的传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引入重复ACK-SN从而及时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重传,防止用户掉线。
上面描述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重传方法,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重传装置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数据重传装置400包括:接收模块401、处理模块402和重传模块403。装置40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也可以是基站内的一个或多个芯片。装置400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的部分或全部功能。
例如,该接收模块401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01、或者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1和步骤305;该处理模块40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02,或者用于执行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2和步骤303和步骤305和步骤306;该重传模块403可以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203或者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304。例如,接收模块401,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信息,所述第一ACK-SN 信息包含于状态报告;处理模块402,用于记录所述第一ACK-SN信息以及所述第一ACK-SN 信息的接收次数;重传模块403,用于在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一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预设值不超过最大重传次数。
可选的,所述处理模块402,用于在所述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所述预设值时,为所述状态报告分配目标传输资源,所述目标传输资源满足所述状态报告携带ACK-SN 信息和NACK-SN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401,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
所述重传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ACK-SN信息和所述N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包。
可选的,装置400还包括存储模块,此存储模块于处理模块耦合,使得处理模块可执行存储模块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基站的功能。在一个示例中,装置400中可选的包括的存储模块可以为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所述存储模块还可以是位于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简称RAM)等。
应理解,上述图4对应实施例中数据重传装置的各模块之间所执行的流程与前述图2 至图3中对应方法实施例中的基站执行的流程类似,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图5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一种数据重传装置500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500可以配置成是前述基站。该装置500可以包括:处理器502、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503、收发器504、输入设备505和输出设备506,以及总线501。其中,处理器,收发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等通过总线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上述部件之间的具体连接介质。
一个示例中,收发器504,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信息,所述第一ACK-SN信息包含于状态报告,所述第一ACK-SN信息携带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
该处理器502,用于记录所述第一ACK-SN信息以及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收发器504,用于在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一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预设值不超过最大重传次数。
一个示例中,处理器502可以包括基带电路,例如,可以对数据按照协议进行数据封装,编码等以生成数据包。收发器504可以包括射频电路,以对数据包进行调制放大等处理后发送给终端。
又一个示例中,处理器502可以运行操作系统,控制各个设备和器件之间的功能。收发器504可以包括基带电路和射频电路,例如,可以对数据包经由基带电路,射频电路进行处理后发送给终端。
该收发器504与该处理器502可以实现上述图2至图3中任一实施例中相应的步骤,具体此处不做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5仅仅示出了基站的简化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基站可以包含任意数量的收发器,处理器,存储器等,而所有的可以实现本申请的基站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上述装置500中涉及的处理器502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通用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微处理器等,也可以是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B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控制器/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处理器通常是基于存储器内存储的程序指令来执行逻辑和算术运算。
上述涉及的总线501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 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5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503还可以保存有操作系统和其他应用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更具体的,上述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磁盘存储器等等。存储器503可以是上述存储类型的组合。并且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在处理器中,还可以在处理器的外部,或在包括处理器或处理电路的多个实体上分布。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器可以具体体现在计算机程序产品中。举例而言,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包括封装材料中的计算机可读介质。
可以替换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用处理系统,例如通称为芯片,该通用处理系统包括:提供处理器功能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以及提供存储介质的至少一部分的外部存储器,所有这些都通过外部总线体系结构与其它支持电路连接在一起。当存储器存储的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执行基站在图2至图3所述实施例中的数据重传方法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和/或用于本申请所描述的技术的其它过程。
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用户设备中。
具体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数据重传装置601和终端602;
其中,该数据重传装置601与该终端602通过网络系统实现数据传输;
该数据重传装置601具备图2至图3中基站的全部功能,该终端602具备图2至图3中终端的全部功能。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 (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信息,所述第一ACK-SN信息包含于状态报告,所述第一ACK-SN信息携带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前的数据包已接收完成,且所述第一数据包暂未接收到;
所述基站记录所述第一ACK-SN信息以及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在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预设值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预设值不超过最大重传次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所述基站为所述状态报告分配目标传输资源,所述目标传输资源满足所述状态报告携带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
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一ACK-SN信息和所述N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在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未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ACK-SN信息,所述第二ACK-SN信息携带第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第一ACK-SN信息更新为所述第二ACK-SN信息,并记录所述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在所述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所述基站根据所述第二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二数据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数据包重传成功之后,所述基站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ACK-SN信息。
5.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第一ACK-SN信息,所述第一ACK-SN信息包含于状态报告,所述第一ACK-SN信息携带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序列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前的数据包已接收完成,且所述第一数据包暂未接收到;
处理模块,用于记录所述第一ACK-SN信息以及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重传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一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预设值不超过最大重传次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所述预设值时,为所述状态报告分配目标传输资源,所述目标传输资源满足所述状态报告携带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所述第一ACK-SN信息和NACK-SN信息;
所述重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ACK-SN信息和所述N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一数据包。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在所述第一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未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二ACK-SN信息,所述第二ACK-SN信息携带第二数据包的序列号,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ACK-SN信息更新为所述第二ACK-SN信息,并记录所述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
所述重传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二ACK-SN信息的接收次数累计达到所述预设值时,根据所述第二ACK-SN信息向所述终端重传所述第二数据包。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数据包重传成功之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第三ACK-SN信息。
9.一种数据重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中存有计算机可读程序,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以用于完成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以及如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数据重传装置。
CN201910452640.9A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Active CN1120193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2640.9A CN112019306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EP20814688.6A EP3961947B1 (en) 2019-05-28 2020-02-14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0/075249 WO2020238285A1 (zh) 2019-05-28 2020-02-14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US17/534,609 US20220085917A1 (en) 2019-05-28 2021-11-24 Data Re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52640.9A CN112019306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9306A CN112019306A (zh) 2020-12-01
CN112019306B true CN112019306B (zh) 2022-02-18

Family

ID=73501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52640.9A Active CN112019306B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85917A1 (zh)
EP (1) EP3961947B1 (zh)
CN (1) CN112019306B (zh)
WO (1) WO202023828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2120B (zh) * 2020-12-04 2023-12-19 京信网络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状态报告的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基站和存储介质
CN116527205B (zh) * 2023-06-30 2023-09-05 芯耀辉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512288C (zh) * 2005-02-25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传输控制协议的报文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US7496038B2 (en) * 2005-12-12 2009-02-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faster detection and retransmission of lost TCP segments
DE102007011071B4 (de) * 2007-03-07 2009-06-18 T-Mobile Internationale Ag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eines TCP Datenübertragungsprozesses im Fall einer Unterbrechung des physikalischen Übertragungsmediums
CN101924620B (zh) * 2009-06-17 2012-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报文重传方法和装置
US8473825B2 (en) * 2009-08-13 2013-06-2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acknowledged mode radio link control status report for segmented protocol data units
CN102098150B (zh) * 2009-12-10 2014-10-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接收确认处理方法和基站
JP2012044278A (ja) * 2010-08-13 2012-03-0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エッジノードおよび帯域制御方法
CN102957522B (zh) * 2011-08-24 2017-05-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rlc am状态报告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US10004098B2 (en) * 2014-01-29 2018-06-1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6330412B (zh) * 2015-06-25 2019-05-21 辰芯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harq ack/nack的rlc pdu发送方法及装置
CN106656431B (zh) * 2015-09-21 2020-09-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及用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1947A1 (en) 2022-03-02
US20220085917A1 (en) 2022-03-17
EP3961947A4 (en) 2022-06-22
CN112019306A (zh) 2020-12-01
EP3961947B1 (en) 2023-04-05
WO2020238285A1 (zh)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172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
CN110086583A (zh) 一种dai的指示方法、用户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EP3661290B1 (en) Uplink grant-free transmission method in urllc, user side device, and network side device
US10892856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HARQ number and network device
CN105450368A (zh) Lte-laa系统中在免许可载波上的harq重传的方法和装置
CN104811284A (zh) 为mtc ue进行上行链路传输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19306B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以及装置
CN102804663A (zh) 用于确定上行链路harq资源的设备、方法和制造产品
US20220369296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JP6034875B2 (ja) 持続的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情報を伝送及び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EP4016896A1 (en) Transmission ind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ment
CN103999394B (zh) 数据重传、反馈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
CN109716699A (zh) 用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过程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N109922531B (zh)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及基站
CN10980280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11585710A (zh) 发送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14745801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物理层实体、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422981B (zh) 反馈侧行链路传输情况的方法和装置
CN11140560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介质和设备
CN107005364A (zh) 用于处置反馈过程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11316587A (zh)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CN113541875B (zh) 无线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11937476A (zh) 针对用于无线网络的持续传输的反馈指示
CN108880771B (zh) 一种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的上行控制信息的复用方法及装置
CN113365308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