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5851A -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5851A
CN112015851A CN202011200284.0A CN202011200284A CN112015851A CN 112015851 A CN112015851 A CN 112015851A CN 202011200284 A CN202011200284 A CN 202011200284A CN 112015851 A CN112015851 A CN 112015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idou
beidou grid
data
space
f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002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李昕哲
李欣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ke Star Ma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ke Star Ma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ke Star Ma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ke Star Ma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2002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585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5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58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1Indexing; Data structures therefor; Storage struc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06F16/587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using geographical or spatial information, e.g. 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时空数据;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并存储;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以此方式,可以提高用户检索速度,同时极大地缓解了服务商的计算压力与通信宽带压力。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般涉及数据检索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的价值已经体现在各行各业,如何统一、有效地管理组织、分析应用大数据已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时空数据查询采用传统经纬度方法,通过对选取的经纬度检索范围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的经纬度范围进行交并计算,得到满足的检索数据。
但传统方法对数据库、信息系统要求较高。大数据量的数据在检索频繁时导致数据库开销过大,降低检索效率;尤其是针对矢量、影像、地形、倾斜摄影、街景等时空数据,传统使用数据经纬度交并匹配的方法对数据库的依赖较大;在检索时,会遍历所有数据找到检索目标,导致检索开销大、检索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案。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时空数据;
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并存储;
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
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进一步地,所述时空数据包括:
矢量、影像、地形、倾斜摄影和/或街景。
进一步地,所述融合策略根据待融合北斗网格簇、北斗网格码的层级和预设融合系数进行设定。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包括:
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
对所述高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可融合的范围;
若是,则继续融合直到不存在可融合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包括点类数据索引和面类数据索引;
所述点类数据索引包括:
通过所述时空数据的层级和经纬度范围,确定所述时空数据所在的经纬度对应的北斗网格码,所述北斗网格码为所述点类数据索引;
所述面类数据索引包括:
根据所述时空数据的层级进行经纬度匹配,得到北斗网格检索簇;
将所述北斗网格检索簇进行向上融合,得到所述面类数据索引。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包括:
通过有穷状态转换器建立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
根据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层级和经纬度范围,通过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北斗网格码索引。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包括:
通过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利用跳表的方式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在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高效检索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时空数据;
融合存储模块,用于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并存储;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
检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在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以上所述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通过获取时空数据;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并存储;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可以提高用户检索速度,同时极大地缓解了服务商的计算压力与通信宽带压力。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能够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运行环境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的流程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北斗网格码下层编码关系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层级细粒度划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标识方式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北斗网格码FST结构横向匹配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装置的方框图;
图9示出了能够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图1示出了能够在其中实现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运行环境100的示意图。在运行环境100中包括客户端101、网络102和服务器103。
应该理解,图1中的用户客户端、网络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网络和服务器。特别地,在目标数据不需要从远程获取的情况下,上述系统架构可以不包括网络,而只包括终端设备或服务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200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包括以下流程:
S210,获取时空数据。
在本实施例中,用于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200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所示的服务器)可以通过有线方式或者无线连接的方式获取时空数据。
进一步地,上述执行主体可以获取与之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客户端)发送的时空数据,也可以是预先存储于本地的时空数据。
可选地,所述时空数据包括矢量、影像、地形、倾斜摄影、街景等时空数据。
S220,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
如图3所示,图3a和图3b示出了北斗网格码下层编码与下层编码关系。北斗网格码下层编码由上一层划分而来,例如:北斗网格四层编码N24JAEB7,以该北斗网格四层(N24JAEB7)划分的北斗网格五层,以左下角为起点,划分成15X15的网格,每个方向分别用0~E标识。由此,上一层编码可以代表整个下层编码所代表的范围。即,如果高层级的北斗网格码集合如果覆盖了其低层级的网格码,即可融合成低层级的网格码,以此来代替该范围的高层级的北斗网格码集合。
以查询范围涉及第五层网格码为例,N24JAEB800、N24JAEB801、N24JAEB810、N24JAEB7ij(其中i从0~E,j从0~E,代表225个北斗网格码),查询所涉及到228个五层北斗网格码,不进行范围融合就需要对这228个北斗网格码簇进行数据匹配查询,效率低开销大。但四层北斗网格码N24JAEB7完全覆盖了N24JAEB7ij范围 ,于是本公开将符合这种情况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将原来查询范围涉及的228个五层北斗网格码组成的网格码簇,变成3个五级北斗网格码加上1个四级北斗网格码组成的网格码簇(融合时空数据),降低检索所需的时间。
如图4所示,本公开根据所选的层级进行细粒度划分。采用向上融合的策略,形成北斗网格码簇用于时空数据的检索。即,图4a向上融合为图4b。
具体地,针对不同层级制定的融合策略如下:
可选地,融合公式为:
if Str[].intern().length() ==γ_i
then return i-1
else return i
其中,所述Str[]代表待融合北斗网格簇;
所述i代表网格层级;
所述γ代表融合系数;
所述i-1为向上融合层级;
所述intern()为去重函数;
所述length()为求长函。
可选地,如图5所示。北斗网格第一层,经度方向采用1~60,纬度方向分南北半球分别用N、S标识,按照A~V编码。南半球的融合与北半球一致。在本实施例中以北半球某网格(N24J)作为示例;
北斗网格第二层,在上一层北斗网格上,划分6X4个网格,如图5a所示的方式标识。融合系数为24,融合长度为4。融合前编码N24JA,融合后编码N24J;
北斗网格第三层,在上一层北斗网格上,划分4X6个网格,如图5b的方式标识。融合系数为24,融合长度为5。融合前编码N24JAE,融合后编码N24JA;
北斗网格第四层,在上一层北斗网格上,划分15X10个网格,如图5c的方式标识。融合系数为150,融合长度为6。融合前编码N24JAEB7,融合后编码N24JAE;
北斗网格第五层,在上一层北斗网格上,划分15X15个网格,如图5d的方式标识。融合系数为225,融合长度为8。融合前编码N24JAEB7BE,融合后编码N24JAEB7;
北斗网格第六层,在上一层北斗网格上,划分2X2个网格,如图5e的方式标识。融合系数为4,融合长度为10。融合前编码N24JAEB7BE3,融合后编码N24JAEB7BE;
北斗网格第七层,在上一层北斗网格上,划分8X8个网格,如图5f的方式标识。融合系数为64,融合长度为11。融合前编码N24JAEB7BE336,融合后编码N24JAEB7BE3;
北斗网格第八层,在上一层北斗网格上,划分8X8个网格,如图5g的方式标识。融合系数为64,融合长度为13。融合前编码N24JAEB7BE33621,融合后编码N24JAEB7BE336。
S230,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
可选地,为进一步提高检索效率,本发明将检索的一部分开销代价转嫁给数据存储的过程。
可选地,对时空数据管理的总代价公式为:
C_总=β*C_检索+C_存储,即,总代价等于检索系数与检索代价的乘积加上存储代价;
其中,所述β为检索系数,检索越频繁,系统总体的开销越大而且检索效率也低。
若将检索效率的部分开销转嫁到存储上,降低检索开销,即,C_检索-C,将开销转嫁到存储上,即,C_存储+C,则所述时空数据管理的总代价公式为变为:
C_总^'=β*(C_检索-C)+(C_存储+C);
即,C_总^'=β*C_检索+C_存储+(1-β)*C=C_总+(1-β)*C;
其中,所述1-β≤0。
将所有检索部分开销转移到存储会降低系统开销,增加查询效率。而这部分开销在本实施例中为北斗网格码索引。
可选地,利用有穷状态转换器(Finite-State Transducer, FST),建立所述时空数据检索时用的“规则”(Terms)。
可选地,建立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为:
设定所述北斗网格码第5位为北斗网格二层标识;
设定所述北斗网格码第6位为北斗网格三层标识;
设定所述北斗网格码第7-8位为北斗网格四层标识;
设定所述北斗网格码第9-10位为北斗网格五层标识;
设定所述北斗网格码第11位为北斗网格六层标识;
设定所述北斗网格码第12-13位为北斗网格七层标识;
设定所述北斗网格码第14-15位为北斗网格八层标识。
可选地,在所述时空数据进行入库时(接收所述时空数据融合后进行存储),根据所述时空数据的层级和经纬度范围建立北斗网格码索引。
可选地,所述时空数据为融合后的时空数据(融合时空数据)
进一步地,若所述时空数据没有层级,则默认为6层级。
可选地,将所述时空数据的地理信息范围抽象成平面几何后,可分为三类:点、线、面。其高度由层级来体现。而线和面实质都是覆盖多个北斗网格。即,建立北斗网格码索引分为两种类型:点、面。
可选地,通过时空数据携带的层级信息以及经纬度信息可以确定该数据所在的经纬度对应的北斗网格码,将所述北斗网格码作为点类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
可选地,根据时空数据的层级去匹配经纬度,可以得到描述这个数据的北斗网格检索簇,参考步骤S220中的融合策略,将所述北斗网格簇进行向上融合,融合后的北斗网格簇即为面的北斗网格码索引。
传统用来描述数据的经纬度范围的多边形数据大小,会随着数据经纬度边界的复杂度增长呈指数级增长,导致用户并发性能低,传输慢。而本实施例通过北斗网格簇来描述数据的覆盖面积,降低数据量级,大幅度降低传输开销,减少带宽压力,实现更多用户的并发操作。
下面进行举例说明,以北斗网格六层码为例,建立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
如图6所示,数据id 为1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DC1112、数据id 为2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XJ23110、数据id 为3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EB7BC0、数据id 为4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EB7BE3、数据id 为5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EC70E2、数据id 为6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EB7BC3、数据id 为7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EC70E0、数据id 为8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EA1001、数据id 为9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EB7BE2、数据id 为10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EA1713、数据id 为11的北斗网格码为N24JADC1970。
首先,将id为2的北斗网格码N24JXJ23110加入到节点。链中的每个单元按照上述北斗网格码的FST规则建立,值为截取的北斗网格码,完成第一个链的建立后,将id 为2的北斗网格码N24JXJ23110加入链。
具体地,根据上述的北斗网格码的FST规则,id为1(N24JADC1112)和id为2(N24JXJ23110)的北斗网格编码的第0层(N24)和第一层(J)的节点相同,进行合并处理。从第2层开始出现不同,id为1的北斗网格编码的第2层为A,id为2的北斗网格编码的第2层为X,形成新链。即,同层的节点相同则进行合并,不同则形成新链。
同理,将上述所有的北斗网格码入链。
S240,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利用跳表的方式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可选地,以检索北斗网格码N24JAEB7BE为例,该网格码为五层北斗网格码,首先建立查询的“规则”(Terms),N24JAEB7BE根据北斗网格码划分,得到我们的检索规则:N、24J、A、E、B7、BE(参考步骤S230)。
根据每条检索规则以北斗网格码FST结构进行横向匹配。如图7所示,每层的规则只与该层有关,不与上下层有关联,Term表示每一个检索规则;Li表示当前层级(南北半球的判断是0层,即L0);id值表示该层级符合规则的数据id。
可选地,检索的时候通过跳表的思想,即不等遍历完一层,找到满足条件就向下一级跳跃,循环至某一层级结束。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把所有的Term的所有数据全部遍历,只有Terms中的某个Term结束就可以中止检索。
具体地,
a,在Term1开始遍历,得到第一个元素T,将当前检索currentT设置为T,即,SetcurrentT=T;
b,在Term2中 查找T,返回元素值大于等于T的第一个元素记作T`;
如果currentT == T`,继续currentT值不变;
如果currentT !=T`,执行Set currentT=T`;
c,向下一层跳跃,如果是底层则跳到首层,然后继续步骤b 依次循环。
d,如果所有Terms遍历完currentT,则返回元素T,设置currentT为该元素的下一位,继续步骤2;直到某个Terms到末尾结束。
下面进行举例说明:
以检索北斗网格码N24JAEB7BE为例,首先在Term1遍历,得到第一个元素1,将currentT设置为1,向Term2跳跃。
在Term2中查找大于等于currentT,即查找大于等于1的,返回1,则currentT不变,向Term3跳跃。
在Term3中查找大于等于currentT,返回1,则currentT不变,向Term4跳跃。
在Term4中查找大于等于currentT,返回3, currentT !=3,将currentT设置为3,向Term5跳跃。
在Term5中查找大于等于currentT,返回3,则currentT不变,向Term6跳跃。
在Term6中查找大于等于currentT,返回4,currentT !=4,将currentT设置为4,由于到底,向首层跳跃,向Term1跳跃。
在接下来从Term1到Term6跳跃的过程中,currentT都为4,于是id=4的数据是我们检索的目标,返回4,但链表没有结束,于是在Term6将currentT设置为该元素的下一个元素即9,并向Term1跳跃。
在接下来从Term1到Term6跳跃的过程中,currentT都为9,于是id=9的数据是我们检索的目标,返回9,当前列表结束,检索结束。返回id为4北斗网格编码为N24JAEB7BE3和id为9北斗网格编码为N24JAEB7BE2为检索结果。
本实施例的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200,对大数据背景下的矢量、影像、地形、倾斜摄影、街景等时空数据进行查询,几乎不产生流量,大大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极大缓解了服务商的计算压力与通信宽带压力。使得多元异构的数据存储、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整合与共享变得更加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公开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公开,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公开所必须的。
以上是关于方法实施例的介绍,以下通过装置实施例,对本公开所述方案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装置800的方框图。如图8所示,包括以下模块:
获取模块810,用于获取时空数据;
融合存储模块820,用于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并存储;
建立模块830,用于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
检索模块840,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所述描述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9示出了能够实施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子设备900的方框图。如图所示,包括中央处理单元(CPU)9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902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或者从存储单元9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903中的计算机程序指令,来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 903中,还可以存储电子设备9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CPU901、ROM 902以及RAM 903通过总线9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905也连接至总线904。
电子设备900中的多个部件连接至I/O接口905,包括:输入单元906,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单元907,例如各种类型的显示器、扬声器等;存储单元708,例如磁盘、光盘等;以及通信单元909,例如网卡、调制解调器、无线通信收发机等。通信单元909允许电子设备900通过诸如因特网的计算机网络和/或各种电信网络与其他设备交换信息/数据。
处理单元901执行上文所描述的各个方法和处理,例如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20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200可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其被有形地包含于机器可读介质,例如存储单元908。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经由ROM 902和/或通信单元909而被载入和/或安装到电子设备900上。当计算机程序加载到RAM 903并由CPU 901执行时,可以执行上文描述的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200的一个或多个步骤。备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CPU 901可以通过其他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借助于固件)而被配置为执行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200。
本文中以上描述的功能可以至少部分地由一个或多个硬件逻辑部件来执行。例如,非限制性地,可以使用的示范类型的硬件逻辑部件包括: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用标准产品(ASSP)、芯片上系统的系统(SOC)、负载可编程逻辑设备(CPLD)等等。
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编程语言的任何组合来编写。这些程序代码可以提供给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装置的处理器或控制器,使得程序代码当由处理器或控制器执行时使流程图和/或框图中所规定的功能/操作被实施。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在机器上执行、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作为独立软件包部分地在机器上执行且部分地在远程机器上执行或完全在远程机器或服务器上执行。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有形的介质,其可以包含或存储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使用或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结合地使用的程序。机器可读介质可以是机器可读信号介质或机器可读储存介质。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电子的、磁性的、光学的、电磁的、红外的、或半导体系统、装置或设备,或者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机器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示例会包括基于一个或多个线的电气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快闪存储器)、光纤、便捷式紧凑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学储存设备、磁储存设备、或上述内容的任何合适组合。
此外,虽然采用特定次序描绘了各操作,但是这应当理解为要求这样操作以所示出的特定次序或以顺序次序执行,或者要求所有图示的操作应被执行以取得期望的结果。在一定环境下,多任务和并行处理可能是有利的。同样地,虽然在上面论述中包含了若干具体实现细节,但是这些不应当被解释为对本公开的范围的限制。在单独的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地实现在单个实现中。相反地,在单个实现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的方式实现在多个实现中。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0)

1.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时空数据;
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并存储;
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
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时空数据包括:
矢量、影像、地形、倾斜摄影和/或街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策略根据待融合北斗网格簇、北斗网格码的层级和预设融合系数进行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包括:
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
对所述高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存在可融合的范围;
若是,则继续融合直到不存在可融合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包括点类数据索引和面类数据索引;
所述点类数据索引包括:
通过所述时空数据的层级和经纬度范围,确定所述时空数据所在的经纬度对应的北斗网格码,所述北斗网格码为所述点类数据索引;
所述面类数据索引包括:
根据所述时空数据的层级进行经纬度匹配,得到北斗网格检索簇;
将所述北斗网格检索簇进行向上融合,得到所述面类数据索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包括:
通过有穷状态转换器建立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
根据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层级和经纬度范围,通过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北斗网格码索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包括:
通过所述北斗网格码索引利用跳表的方式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8.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时空数据;
融合存储模块,用于根据融合策略将所述时空数据中的低层级北斗网格码进行向上融合形成高层级北斗网格码,得到融合时空数据并存储;
建立模块,用于根据北斗网格码索引的FST规则建立所述融合时空数据的北斗网格码索引;
检索模块,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北斗网格码索引,根据所述FST规则对存储的融合时空数据进行检索。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1200284.0A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 Pending CN11201585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0284.0A CN112015851A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00284.0A CN112015851A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5851A true CN112015851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27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00284.0A Pending CN112015851A (zh) 2020-11-02 2020-11-02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585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3910A (zh) * 2020-12-17 2021-03-09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物联网多维度数据融合系统及方法
WO2022213838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卫星终端接入管理方法、核心网、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374237A (zh) * 2022-10-26 2022-11-22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矢量空间数据存储与查询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7332A (zh) * 2018-05-11 2018-10-12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全球网格的行政区划空间信息组织方法
CN109992636A (zh) * 2019-03-22 2019-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时空编码方法、时空索引及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1782745A (zh) * 2020-06-28 2020-10-1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时空大数据网格编码高效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47332A (zh) * 2018-05-11 2018-10-12 北京大学 一种基于全球网格的行政区划空间信息组织方法
CN109992636A (zh) * 2019-03-22 2019-07-09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时空编码方法、时空索引及查询方法及装置
CN111782745A (zh) * 2020-06-28 2020-10-1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一种时空大数据网格编码高效可视化方法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和平使者: "GB/T XXXXX-XXXX 北斗网格码(征求意见稿)", 《道客巴巴》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3910A (zh) * 2020-12-17 2021-03-09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物联网多维度数据融合系统及方法
CN112463910B (zh) * 2020-12-17 2022-08-09 福州物联网开放实验室有限公司 物联网多维度数据融合系统及方法
WO2022213838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卫星终端接入管理方法、核心网、计算机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5374237A (zh) * 2022-10-26 2022-11-22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矢量空间数据存储与查询方法
CN115374237B (zh) * 2022-10-26 2023-01-03 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矢量空间数据存储与查询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15851A (zh) 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码的时空数据存储及检索方法
CN101324896B (zh) 一种矢量数据的存储方法、查询方法和管理系统
JP2004518226A (ja) データベースシステムおよびクエリオプティマイザ
CN109741209B (zh) 台风灾害下配电网多源数据融合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5827907B (zh) 基于分布式内存的跨云多源数据立方体发现与集成方法
CN113312175A (zh) 一种算子确定、运行方法及装置
CN115563409A (zh) 一种地址行政区划识别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722518A (zh) 基于遥感影像元数据的存储方法、检索方法、设备及介质
CN111459464B (zh) 节点融合方法、代码生成方法、装置
CN116955413A (zh) 基于线上分析处理的数据查询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US8645297B2 (en)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tree of linear classifiers to predict a quantitative variable
CN115905310A (zh) 数据查询方法、数据存储方法及相应的设备、系统、介质
CN116150563A (zh) 一种业务执行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9753533A (zh) 一种多源关系型数据库客户端开发方法及装置
US1179819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spatial information
CN114238390A (zh) 数据仓库优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800056A (zh) 基于多粒度时空数据的多层索引构建方法
EP3046307B1 (e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data of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CN112307025B (zh) 一种分布式索引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5237980B (zh) 一种互联网数据交互处理方法、系统及云平台
CN112069185B (zh) 索引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2307025A (zh) 一种分布式索引的构建方法及装置
CN116010677B (zh) 空间索引方法、装置及其电子设备
US20230394711A1 (en) Point cloud prediction process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computer, and storage medium
KR20170085786A (ko) 빅 데이터 플랫폼에서 공간 데이터 분산 저장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