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24A - 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24A
CN1120124A CN95109000A CN95109000A CN1120124A CN 1120124 A CN1120124 A CN 1120124A CN 95109000 A CN95109000 A CN 95109000A CN 95109000 A CN95109000 A CN 95109000A CN 1120124 A CN1120124 A CN 11201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valve
exhaust
oil
electromagnetic pump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9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文成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niaDaewo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woo Electronic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1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16/0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 G05D16/04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 G05D16/10Control of fluid pressure without auxiliary power the sensing element being a piston or plung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7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 A61F13/475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 A61F13/4751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 A61F13/4752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being an upstanding barrier
    • A61F13/4753Sanitary towels, incontinence pads or napkins characterised by edge leakage prevention means the means preventing fluid flow in a transversal direction the means being an upstanding barrier the barrier being not integral with the topsheet or backshe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7/00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 F04B17/03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 F04B17/04Pumps characterised by combination with, or adaptation to, specific driving engines or motors driven by electric motors using soleno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53/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1/00 - F04B23/00 or F04B39/00 - F04B47/00
    • F04B53/10Valves; Arrangement of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205/00Fluid parameters
    • F04B2205/05Pressure after the pump outle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205/00Fluid parameters
    • F04B2205/09Flow through the pum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81With separate connected fluid reactor surface
    • Y10T137/7793With opening bias [e.g., pressure regulator]
    • Y10T137/7796Senses inlet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7722Line condition change responsive valves
    • Y10T137/7781With separate connected fluid reactor surface
    • Y10T137/7835Valve seating in direction of flow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917Flow path with serial valves and/or closures
    • Y10T137/88062Coaxial oppositely directed sea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 Electromagnetic Pump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通过该控制阀,排油压力和流量保持恒定,噪音下降,燃油的不充分燃烧得以防止及能量效率得到改善。该排放控制阀包括一锥柱形阀体,做在该阀体一端的一截锥头,与截锥头做成一体的一塞头及向该阀体施加偏压力的一弹簧。排放控制阀根据施加其上的压力变化而向前和向后运动,把具有恒定压力的燃油排输到燃烧器。

Description

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放控制阀,更准确地说是指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通过该排放控制阀可保持排油压力和流量恒定,并防止排油的不完全燃烧及由高压油排放引起的爆音。
电磁泵是输送流体的设备,常用于向锅炉系统中的燃烧器输送燃油。
传统电磁泵是如下运行的:首先,当给一个线圈通电时,一个柱塞组件向上移动,从而燃油从油罐中抽进电磁泵;然后,当加到线圈上的电力切断时,柱塞组件向下移动,从而给吸上来的油增压。随着柱塞组件上下运动反复进行,增压油就通过设置在电磁泵上部的排放嘴排放到燃烧器。在此过程中,若增压油压力超过某一预定值,为了控制增压油的压力,一些增压油就由溢流阀返回燃油进口部而在电磁泵中再循环。
然而,传统电磁泵存在如下缺点:首先,如图8中“A”所示,当燃烧器点火时,具有超过正常排放压力P3的高增压油可能会排进燃烧器,并因而产生爆音。在本申请中,P1、P3、T1、T2和T3分别代表初始压力、正常排放压力、油压开始增加的时刻、燃烧器点火的时刻及排放正常压力燃油的时刻。
再者,关闭燃油的排放通道的弹簧偏压力设定得如此之弱,其结果是,当油泵运行结束后,燃油排放通道关闭迟滞。因此,甚至在油泵运行结束后,低压油可能会泄漏进燃烧器。泄漏的压力低的油没有充分燃烧从而产生难闻气味。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人们设计了另一种传统电磁泵,其中:吸进油的压力首先在压力控制柱塞和导杆间予以控制,其次再用溢流阀予以控制,从而燃烧器点火时因高压油排放到燃烧器而产生的点火爆音则可降低。
如上所述的传统电磁泵的结构如图6中所示。
如图6中所示,电磁泵500具有一泵体510。泵体510包括:从油罐抽取油的进口部512,通过第一油道514与进口部512相互连通的第一腔516,通过过滤器540和第二油道522分别与进口部512和第一腔516相互连通的第二腔520,通过第三油道524和第四油道529分别与第二腔520和进口部512相互连通的第三腔527,及一柱塞组件(未示出)在其中往复运动的工作腔526。
一压力控制柱塞570及一导杆580设置在与进口部512相互连通的第一腔516之中,一端盖600嵌进第一腔516的一开口端,在压力控制柱塞570与端盖600之间置放第一弹簧610。
此外,吸进逆止阀550和排放逆止阀560置放在第二腔520内,其设置方式是它们允许燃油沿同一方向流动。在吸进逆止阀550和排放逆止阀560之间所形成的第五油道555与工作腔526相互连通,从而,随着工作腔526中的柱塞组件往复运动,吸进逆止阀550和排放逆止阀560交替地打开和闭合。
溢流阀630设置在泵体510的第三腔527中,并由具有一预定的初始偏压力的第二弹簧予以支承,因而,在该溢流阀630保持在其初始位置时,就把第三油道524从第四油道529上阻断了。
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传统电磁泵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在线圈(未示出)上施加电力时,铁芯(未示出)被磁化,从而柱塞组件向上移动,此时工作腔526体积增大,从而与其连通的第五油道555中压力降低。这样,吸进逆止阀550打开而排放逆止阀560关闭,通过连接管530的吸进通道532,燃油从油罐中供到泵体510的进口部512中。分别通过第一和第四油道514和529,一些供油注满第一腔516和第三腔527中;其余的油则经过过滤器540流过设置在第二腔520中的吸进逆止阀550。
同时,当加到线圈上的电力切断时,作用到铁芯上的磁力被去除,从而柱塞组件向下移动。此时,工作腔526体积受压缩,从而与其互相连通的油道555中压力增加。因此,吸进逆止阀550关闭,排放逆止阀560打开,工作腔526中的增压油则流过排放逆止阀560。此刻,如图7中所示,油压由初始油压P1开始增加。流过排放逆止阀560的增压油,其一部分通过第二油道522流入第一腔516侧壁与压力控制柱塞570内壁之间形成的空间518;其余的油通过第三油道524流进溢流阀630的前腔。
随着柱塞组件的向上和向下运动反复进行,通过第二油道522流入空间518的油液压力持续升得越来越高,以至于向后推动压力控制柱塞570而压缩第一弹簧610。此刻,如图7中所示,油压也从初始压力P1持续升到第二压力P2。具有第二压力P2的燃油能够正常雾化且可由燃烧器顺利燃烧。这样,压力控制柱塞570可首先对油压予以控制。在燃烧器点火时,受控压力的燃油排进燃烧器,故而不会产生爆音。
当压力控制柱塞570向上运动到压力控制柱塞570的顶尾576碰触到端盖600的凸台590的位置时,压力控制柱塞570不再控制泵500中的油压了,从此点起,如图7中所示,油压从第二压力P2继续上升到正常排放压力P3
当柱塞组件上下往复运动使持续升高的油压超过正常排放压力P3时,溢流阀630受推后退而压缩第二弹簧640;同时,第三油道524与第四油道529相互连通,则一部分超过正常排放压力P3的增压油通过第四油道529返回到进口部512,从而使增压油压力下降。同时,当泵500中的增压油的压力降到正常排放压力P3以下时,溢流阀630又向前移动而将第四条油道529与第三条油道524相互阻断。这样,当泵500中的油压增高到正常排放压力P3以上时,溢流阀630向后移动而将第三和第四条油道524和529相互连通;而当泵500中的增压油压力降到正常排放压力P3以下时,溢流阀630向前移动而将第四油道529与第三油道524相互阻断。随着上述过程反复连续进行,泵500中的增压油压力基本保持恒定,具有正常排放压力P3的增压油就排输进燃烧器。
总之,在如上所述的传统电磁泵500中,增压油的压力可利用压力控制柱塞570和溢流阀630分两步控制,从而,在燃烧器点火时因高增压油的排输而产生的爆音就能够防止。
然而,如上所述结构的传统电磁泵500存在下述不足之处:
首先,它需要用来控制油压的压力控制柱塞570,用来容纳压力控制柱塞570的第一腔516,用以二次控制增压油压力的独立的溢流阀630和用来减轻泵油脉动的缓冲器620之类的独立元件,故此,电磁泵500的泵体510的体积大、电磁泵500的重量重及其制造成本高。
另外,当持续上升的油压超过正常排放压力P3时,为了控制增压油的压力,一部分增压油返流到泵体510的进口部512并在泵500中再循环,因此,为重复循环这部分沉赘油而存在能量浪费。
再者,它不能克服此前所述的传统电磁泵的问题,即它仍用弹簧阻断燃油排放通道,而弹簧偏压力设定得如此之弱,以致于当泵500运行结束后,燃油排放通道关闭迟滞。结果,甚至在该泵运行结束后仍可能有低压油漏进燃烧器。漏进的低压油在燃烧器内不充分燃烧,而且产生难闻气味。
与此相反,一美国专利申请的电磁泵具有简单的结构,其中,排油流量可根据其上施加的压力按比例予以控制,从而能避免燃油不充分燃烧;这已由本发明的申请人所申请,并作为美国专利顺序号No.08/412.336而待审。
该上述电磁泵装有一个排放控制阀来克服前述问题。该排放控制阀包括一锥头、一锥柱体和一导尾。在上述电磁泵中,该排放控制阀设置在与一燃油排放孔道相互连通的排放腔中;该阀的一尾端由一具有初始偏压力的弹簧予以支承,其设置方式是,当排放控制阀保持在其初始位置时,该排放控制阀的锥头能关闭燃油排放孔道。
在此状态况下,随着柱塞组件的往复运动,增压油流进排放腔,且排放腔中的压力随柱塞组件的反复循环运动而增高。然后,当连续增高的燃油压力超过支承排放控制阀尾端的弹簧的初始偏压力时,排放控制阀向后移动而压缩该弹簧,而当油压下降到低于二次偏压力(即受压弹簧偏压力)时,排放控制阀又向前移动。弹簧的二次偏压力与燃油的正常排放压力P3相等,而前者可通过一调节装置调节该弹簧的初始偏压力而间接予以调整。排放控制阀以与其上的压力成比例地重复上述过程,从而可使排放压力保持恒定。
而后,当电磁泵运行结束时,可由具有相当强的偏压力的弹簧迅速关闭排放燃油孔道,从而,由于低压油漏进燃烧器而引起的燃油不充分燃烧则能够予以防止。
但是,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排放控制阀不能完全克服爆音问题,这是因为:燃烧器点火时,具有正常排放压力P3的燃油排放如此之早,以致于高增压油即便其具有略微降低的压力,但仍被供到燃烧器。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磁泵,其中,爆音问题能得到彻底解决,其结构能加以简化,能量效率可得到改善,且燃油不充分燃烧能予以防止。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给电磁泵提供一排放控制阀,以此能够减小运行噪音、简化电磁泵的结构、改善能量效率及防止燃油的不充分燃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为电磁泵提供一排放控制阀,包括:
一柱形阀体,设置在一排放腔中,以便在其中向前和向后移动,该柱形阀体向其一尾端变细;上述排放腔,形成于电磁泵之中用来接收增压油,然后把增压油通过第一燃油排放孔道排放出去,该排放腔具有在阀体和排油腔内壁间形成的间隙,以便增压油从中流过;
一截锥头,与阀体的一端一体形成,该截锥头向其前端变细,其所具有的锥角大于阀体的锥角,截锥头感受增压油的压力且将该压力传递给阀体;
一台肩,设置在柱形阀体和截锥头之间,该台肩形如环箍状且在排放控制阀中具有最大的直径;
一塞头,与截锥头的前端一体形成,并向其前端变细,该塞头具有一预定的长度且具有比截锥头锥角小的锥角;该塞头打开和关闭与排放腔相互连通的第一燃油排放孔道;塞头在其初始位置塞进第一燃油排放孔道,从而随着塞头从其初始位置移开,第一燃油排放孔道的截面积增大;当塞头从第一燃油排放孔道中完全抽出时,第一燃油排放孔道的截面积保持恒定;随着第一燃油排放孔道打开,塞头使通过第一燃油排放孔道的燃油压力降低。
一弹簧,设置于背压腔中用以向柱形阀体施加向前的偏压力,背压腔制成在排放腔的后部并通过一背压油道与电磁泵的进口部相互连通,背压腔与排放腔之间是相互隔离的;
一调节装置,用来调节弹簧的偏压力;
一导尾,与柱形阀体的另一端一体形成并贴紧地设置在一导孔之中,该导孔制成在排放腔和背压腔之间来导引排放控制阀的向前和向后运动,导尾把排放腔与背压腔之间相互隔开,而且
一法兰,设置在导尾的后端,该法兰由弹簧支撑;
其中,阀体依照截锥头感受的压力与弹簧施加的偏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向前和向后移动;
排放腔有一颈部环绕着阀体的后端,相对于排放腔的其余部分,该颈部有一较小的直径,从而,形成于该颈部和锥形阀体之间的间隙的截面积随该锥形阀体的向前和向后移动而变化,故此,从排放腔中排出的燃油压力受到控制。
根据本发明,在装有排放控制阀的电磁泵中,该泵是如下运行的。
当电力间断性地施加到一线圈时,一柱塞组件向上和向下运动,从而一吸进逆止阀和一排放逆止阀交替打开和闭合,同时,增压油就通过一油道供到一排放腔。
然后,随着已被供到该排放腔中的增压油的压力增高,该排放控制阀的截锥头向后受力,当作用到排放控制阀截锥头的油压克服了用来支承排放控制阀的弹簧初始压力时,排放控制阀受推后退而压缩弹簧。
然而,由于排放控制阀的塞头有一预定的长度,被塞头堵塞的燃油排放孔道不随排放控制阀的移动而同时完全打开;换句话说,塞头逐渐向后移动而同时在塞头的锥部与燃油排放孔道之间形成一薄隙通道,因此,直到塞头从燃油排放孔道已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时,只应有少量的燃油通过该薄隙通道排放到燃烧器。此时,排放的燃油压力被保持在低于正常排油压力P3,因而当燃烧器点火时,排放的燃油可由燃烧器顺利燃烧而不产生爆音。
然后,随着排放腔中的油压因柱塞组件的反复向上和向下的运动而连续增高,塞头应进一步向后移动。随着塞头的向后移动,在颈部与锥形阀体间形成的间隙的截面变得更窄,因此,通过该间隙的燃油的压力连续降低,从而施加到截锥头的压力也持续下降。在此过程中,当施加于截锥头的压力下降到低于弹簧的二次偏压力时,排放控制阀又向前移动。随着排放控制阀向前移动,该间隙的截面积再次扩大,从而通过该间隙的燃油的压力又增高,因此,施加到截锥头的压力再次增加,从而排放控制阀向后移动而压缩弹簧。
直到电磁泵运行结束时,为了保持排放压力恒定,排放控制阀的向前和向后运动迅速反复进行。
然后,当电磁泵运行结束时,具有相当强偏压力的弹簧向前推动排放控制阀,从而排放控制阀的塞头迅速移动到初始位置而塞闭燃油排放孔道。这样,在电磁泵运行结束后,低压燃油不泄漏进燃烧器。因此,由低压燃油的泄漏所引起的燃油不充分燃烧则可防止,且不产生难闻气味。
以下,通过参阅附图详述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就变得更清楚了,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装有排放控制阀的电磁泵的侧剖视图;
图2是图1中所示电磁泵的平面剖视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排放控制阀当其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时的放大视图;
图4是当电磁泵运行结束后表示油压随时间下降的曲线图;
图5是当装有如图2中所示的排放控制阀的电磁泵持续工作时表示排放的燃油压力随时间增高的曲线图;
图6是一传统电磁泵的平面剖视图;
图7是当如图6中所示的传统电磁泵持续工作时表示排放的燃油压力随时间增高的曲线图;
图8是当另一种传统电磁泵持续工作时,表示排放的燃油压力随时间增高的曲线图。
此后将参阅附图详述本发明,在附图中,同样的部件具有一致的标号。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装有排放控制阀的电磁泵之侧视剖面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电磁泵的平面剖视图。
如图1和图2中所示,一电磁泵100有一泵体110。泵体110包括:用来从一油罐接收燃油的一进口部112;与进口部112相互连通的一阀腔114,与阀腔114相互连通的一工作腔116,其设置方式是一柱塞组件330能够在工作腔116中向上和向下运动;通过第二油道118与工作腔116相互连通的一排放腔120;及通过一背压油道124与进口部112相互连通的一背压腔122;排放腔120有一颈部123,其直径小于排放腔120的直径。
通过用来接收燃油的吸进嘴(未示出)与油罐连通的一连接管130装插进泵体110的进口部112之内,及过滤杂质的一过滤器140联接到连接管130的一端。
此外,一吸进逆止阀150和一排放逆止阀160设置在泵体110的阀腔114之内,其设置方式是它们允许油液沿同一方向流动。工作腔116连通着在吸进逆止阀150和排放逆止阀160之间所形成的第一油道115,因而,随着柱塞组件330在工作腔116中向上和向下运动,吸进逆止阀150和排放逆止阀160交替打开和闭合。
在经第二油道118与工作腔116相互连通的泵体110的排放腔120中,安装着本发明的一排放控制阀180和用来排放燃油的一排放嘴170。排放嘴170具有第二排放孔道176,及具有与排放腔120相互联通的第一排放孔道174的一塞座172嵌入排放嘴的一端部。
如图2和图3中所示,排放控制阀180包括:一柱形阀体182,与柱形阀体182的一端一体形成的一截锥头184,具有一预定长度并与截锥头184一体形成的一塞头186,及用来向柱形阀体182向前施加偏压力的第三弹簧190。
柱形阀体182向后变细,从而在颈部123与柱形阀体182之间形成用来把增压油引导到排放腔120前部的间隙121。
在排放控制阀体180上具有最大直径的一台肩183形成于柱形阀体182与截锥头184之间,紧密设置在一导孔189之中用来引导排放控制阀体180运动的一导尾187与柱形阀体182的另一端结合为一体。导尾187把背压腔122与排放腔120隔离开,由第三弹簧190支承的一法兰188形成于导尾187的一端。
另外,截锥头184向前变细且截锥头184的锥角大于柱形阀体182的锥角。这些锥角关系到排放控制阀180的向前和向后运动,故对其应加以妥善选择。
具有一预定长度的塞头186也向前变细,且塞头186的锥角比截锥头184锥角小,在其初始位置,塞头186塞入塞座172的第一排放孔道174。由于塞头186略具锥度,当塞头186从初始位置向后移动时,在塞头186与第一排放孔道174之间形成一薄隙通道,从而油液通过该薄隙通道时排油压力能够降低。
第三弹簧190设置在泵体110的背压腔122内,且由弹簧帽200套装,弹簧帽200把弹簧190保持在其通常的位置,用来调节第三弹簧190初始偏压力的调节装置210联接到弹簧帽200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用来支承排放控制阀180的第三弹簧190可以具有两个弹簧。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弹簧的长度和偏压力互不相同,且该两个弹簧其中之一容放在另一个弹簧之内。当第三弹簧190由两个弹簧组成时,则能容易设置初始偏压力和二次偏压力。
另外,用来驱动电磁泵100的一驱动部分300设置在泵体110的上表面之上。如图1中所示,该驱动部分300包括:第一中空衬筒305,套在该中空衬筒305外周的一绕线筒310和绕在该绕线筒310外表面之上的用来把电力转换成磁力的一线圈315。
上述驱动部分300还包括:安装在第一中空衬筒305上部用来从线圈315上吸收电磁力的一磁铁芯320,设置在磁铁芯320之下的可移动的一柱塞组件330,和嵌装在泵体110的工作腔116之内的第二个衬筒340。
上述柱塞组件330包括:一塞座335;一柱塞336,它与塞座335一体形成并从塞座335上向下伸出。第二衬筒340的直径小于第一衬筒305的直径,柱塞336的一端装插到第二衬筒340之中而在其中向上和向下运动,一第一弹簧332设置在磁铁芯320与塞座335之间,而且,为了把塞座335保持在磁力作用范围内,一第二个弹簧334设置在塞座335下面。
装有本发明的排放控制阀180的电磁泵100的工作原理详述如下:
首先,当把电力加到线圈315上时,磁铁芯320被磁化,从而柱塞组件330向上移动;随着柱塞组件330向上运动,插在第二衬筒340中的柱塞336也向上移动,从而工作腔116体积扩展,连通到工作腔116的油道115之中压力随之降低。这样,吸进逆止阀150打开而排放逆止阀160关闭,油液就从油罐里经连接管130的吸进通道132供到进口部112。部分供进的燃油通过背压油道124注满背压腔122,其余部分经过滤器140净化,然后流过设置在阀腔114中的吸进逆止阀150。
然后,当加到线圈315的电力切断时,施加到磁铁芯320上的磁力去除,从而,利用第一弹簧332的偏压力柱塞组件330向下移动,插在第二衬筒340中的柱塞336亦随柱塞组件330向下移动而向下移动,从而工作腔116体积受到压缩,连通到工作腔116的第一油道115中压力增高。因此,吸进逆止阀150关闭,而排放逆止阀160则打开,然后工作腔116中的增压油流过排放逆止阀160。此刻,如图5中所示,油压从初始压力P1增加。流过排放逆止阀160的增压油通过第二油道118注满排放腔120。
只要电力间断性地施加在线圈315上,上述过程就会反复进行,从而排放腔120中的油压随着如此每一循环而增高,当排放腔120中持续增加的油压克服第三弹簧190的初始偏压力时,排放控制阀180压缩第三弹簧190而从其初始位置受推退后。此时,背压腔122中充满的燃油阻尼排放控制阀180的运动。
然而,由于排放控制阀180的塞头186有一预定长度,由塞头186在其初始位置塞闭的第一排放孔道174不随排油控制阀180的移动而同时完全打开,即,塞头186从其初始位置逐渐向后移动,而同时在锥形塞头186与第一排放孔道174之间形成薄隙通道,因此,直到塞头186移动到完全打开位置时,仅有少量燃油通过薄隙通道排放到燃烧器,如图3中所示。此刻,排放的燃油压力低于正常排放压力P3,在燃烧器点火时,排放的燃油能够由燃烧器顺利燃烧而不产生爆音。这是本发明中塞头186的特殊功能。即,通过利用具有一预定长度和微小锥度的塞头186,具有正常排放压力P3的燃油的排放时间能得以延迟,从而当燃烧器点火时由高增压油的排输所造成的爆音可得以防止。
在此过程中,通过柱塞组件330向上和向下的反复运动,排放腔120中的油压持续上升,塞头186更进一步地向后移动,从而排输到燃烧器的燃油的压力增加。随着塞头186向后的移动,颈部123与锥形阀体182之间形成的间隙121的截面变得更窄。间隙121的截面积与作用在截锥头184上的压力有关,即间隙121的截面越小,流过其中的油液的压力降低愈多,这样,间隙121的截面变小,加到截锥头184上的压力降低。结果,当塞头186移动到排放腔120中的预定位置时,作用到截锥头184上的压力与支承排放控制阀180尾端上的第三弹簧190的偏压力相互平衡。此刻,第三弹簧190具有比其初始偏压力更大的二次偏压力。
在此状态,当作用到截锥头184上的压力屈服于第三弹簧190的二次偏压力时,排放控制阀180向前移动而增大间隙121的截面积;当作用到前锥体184上的压力再次增加时,排放控制阀180向后移动而再压缩第三弹簧190,则排油压力据此可保持恒定。如图5中所示,第三弹簧190的二次偏压力与正常排放压力P3相等,且通过使用调节装置210调节第三弹簧190的初始偏压力可对其间接地予以调节。
直到电磁泵100运行结束之前,排放控制阀180一直做短程反复向前和向后的运动,从而保持排油压力恒定。同时,排放控制阀180向前和向后的运动冲程很短,因此,在排放控制阀180向前和向后运动期间,具有基本正常排放压力P3的燃油就能够排输到燃烧器。
如上所述,排放控制阀180的向前和向后的运动受控制于施加到截锥头184上的压力与第三弹簧190的偏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其运动以短冲程进行,则增压油的脉动减小;也就是说,排放控制阀180对增压油压力反应灵敏,而且,当油液正通过第一燃油排放孔道174排放时,排放控制阀180不完全塞闭第一排放孔道174,因此,通过第一燃油排放孔道174的油液排放不间断,从而排放燃油的压力的脉动或波动大为减小,这样,在传统电磁泵中用来缓冲脉动的缓冲器620之类的独立元件就不需要了。
此后,当电磁泵100运行结束时,施加到线圈315上的电能完全切断,从而柱塞体335向上和向下的运动停止。这样,通过第二油道118向排放腔120的增压油的供应中断,从而排放腔120中的油压下降。因此利用第三弹簧190的偏压力,排放控制阀180向第一燃油排放孔道174运动。
图4是电磁泵运动结束后油压随时间下降的曲线图。如图4中所示,曲线(n)代表在装有本发明的排放控制阀180的电磁泵100中的油压下降;曲线(m)代表在传统电磁阀中的油压下降,前者曲线斜度比后者陡。可以看出,在电磁泵运行结束后,在装有本发明的排放控制阀180的电磁泵100中的压力下降的速度比在传统电磁泵中的压力下降的速度更快。这是因为:装有本发明排放控制阀180的电磁泵100运行结束之后,具有较强的偏压力的第三弹簧190驱动排放控制阀180前移,从而排放控制阀180的塞头186迅速移动到初始位置而堵塞第一燃油排放孔道174。
随着排放控制阀180的塞头186移向其初始位置,同时,在排放腔120中,具有其压力克服第三弹簧190初始偏压力的增压油排输进燃烧器,且由燃烧器顺利燃烧;另外,排油腔120中具有其压力屈服于第三弹簧190初始偏压力的增压油仍留存在电磁泵100中。因此,由低压油漏进燃烧器而引起的燃油不充分燃烧就能够防止,且不产生难闻气味。
如上所述,依靠用到电磁泵100上的排放控制阀180,排油压力和流量可保持恒定,从而可防止由高压油排放所产生的爆音。
此外,电磁泵运行结束后,低压油不漏进燃烧器而高压油则可由燃烧器充分燃烧,从而由排输的燃油的不充分燃烧所产生的难闻气味就能够防止。
进而,通过用到电磁泵上的本发明的排放控制阀,在电磁泵上不需要多添部件,诸如用以控制油压的压力控制柱塞和溢流阀,及用在传统电磁泵中来缓冲油液脉动的缓冲器,从而电磁泵结构能够予以简化,制造成本可以降低,其体积能够做得最小。
再者,由于排油控制阀能够自动控制排油流量和压力,从而改善了能量效率。
虽然本文已参照优选实施例具体表示和详述了本发明,熟悉本专业的人应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形式和细节均可改动。

Claims (17)

1、一种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该排放控制阀包括:
设置在一排放腔中以在该排放腔中向前和向后运动的一阀体,该排放腔形成于该电磁泵中,用来接收增压油并把该增压油通过第一燃油排放孔道排放,该排放腔具有形成于该阀体与该排放腔的一内壁之间的一间隙,增压油从该间隙中通过;
用来感受增压油的压力并将该压力传递给阀体的一第一装置,该第一装置与该阀体的一端一体形成;
用来打开和关闭连通到排放腔的第一燃油排放孔道及随着第一燃油排放孔道被打开而用来降低通过第一燃油排放孔道的增压油压力的一第二装置,该第二装置延迟具有正常排放压力的增压油的排放并与该第一装置一体形成;和
用来把一向前偏压力施加到阀体之上的一第三装置,
该阀体根据由第一装置感受的压力和第三装置施加的向前偏压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向前和向后运动,
该间隙具有一截面,该截面随着阀体的向前和向后运动而变化,以控制从排放腔排放的油液的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阀体有一向其尾端变细的柱形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排放腔有一环绕阀体尾端的颈部,该颈部相对于排放腔的其余部分有一较小的直径,该颈部和锥形阀体之间所形成的间隙的截面随锥形阀体的向前和向后的运动而改变。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第一装置是一向其前端变细的截锥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截锥头的锥角比该柱形阀体的锥角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排放控制阀还包括一台肩,该台肩设置在该柱形阀体与截锥头之间,该台肩具有一比排油控制阀的其余部分更大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台肩具有环箍形状。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第二装置包括用以打开和关闭第一燃油排放延迟孔道的一塞头,该塞头与截锥头的前端做成一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上述塞头有一预定的长度并向其前端变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塞头在其初始位置插进第一燃油排放孔道,且具有一比截锥头锥角更小的锥角,随着塞头从其初始位置移开,该第一燃油排放孔道的截面增大;当塞头完全从该第一燃油排放孔道抽出时,该燃油排放孔道的截面积保持恒定。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第三装置包括一设置在背压腔中的弹簧,背压腔形成于排油腔尾部,该背压腔和排油腔是相互隔离的。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排放控制阀还包括用于调节弹簧的偏压力的一调节装置。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背压腔通过一背压油道与电磁泵的进口部相互连通。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排放控制阀还包括一用来引导该排放控制阀向前和向后运动的第四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第四装置包括一与柱形阀体的另一端做成一体的导尾,该导尾贴紧地设置在形成于排放腔与背压腔间的导孔之中,排放腔与背压腔由导尾相互密封。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排放控制阀还包括在导尾尾端设置的一法兰,该法兰由弹簧支承。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其中,该第三装置包括设置于一背压腔中的二个弹簧,该背压腔形成于排放腔尾部,且该背压腔和排放腔相互隔离,该两弹簧相互之间具有不同的长度和偏压力,且该两弹簧中较长的一个环套着该两弹簧中较短的一个。
CN95109000A 1994-07-23 1995-07-21 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 Pending CN112012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19940017866A KR0128451B1 (ko) 1994-07-23 1994-07-23 압력비례제어형 전자펌프
KR94-17866 1994-07-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24A true CN1120124A (zh) 1996-04-10

Family

ID=19388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9000A Pending CN1120124A (zh) 1994-07-23 1995-07-21 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5620023A (zh)
JP (1) JPH0849665A (zh)
KR (1) KR0128451B1 (zh)
CN (1) CN11201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3763A (zh) * 2015-12-10 2016-05-04 苏州市嘉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离子喷涂的高强度绝缘镜板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596368A (en) * 1949-09-24 1952-05-13 Ray M Brunton Differential pressure relief valve
US3876153A (en) * 1972-11-29 1975-04-08 Vernon D Roosa Fuel injector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US4620562A (en) * 1982-09-28 1986-11-04 Butterworth, Inc. High pressure regulator valve
IN174351B (zh) * 1988-03-08 1994-11-12 British Tech Group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43763A (zh) * 2015-12-10 2016-05-04 苏州市嘉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等离子喷涂的高强度绝缘镜板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0128451B1 (ko) 1998-04-03
US5620023A (en) 1997-04-15
JPH0849665A (ja) 1996-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14179C (zh) 自由活塞发动机
CN1052294C (zh) 二冲程通用内燃机
CN100359155C (zh) 双燃料喷射阀以及操作双燃料喷射阀的方法
CN1500179A (zh) 双燃料发动机
EP0975861B1 (en) Free piston engine provided with an air dosing system
CN1288337C (zh) 直接启动式喷射阀
CN1261944A (zh) 自由活塞式内燃发动机
CN1425107A (zh) 带有双路液压流体控制阀的气态和液态燃料喷射器
CN103328782B (zh) 正排量自由基注射系统
CN101680312A (zh) 用于分开式循环发动机的液压机械阀致动系统
CN1966967A (zh) 高压燃料供给泵
CN1833102A (zh) 用于包括压力变换器的燃料喷射器的控制阀
CN1695004A (zh) 用于内部废气再循环的系统和方法
CN87104111A (zh) 排气式发动机制动系统和方法
CN1675460A (zh) 气体燃料供给装置
CN103953410B (zh) 驱动压力可变增压式排气机构
CN103953411B (zh) 两级增压气阀式排气机构
CN1281861C (zh) 旋转气缸阀发动机
CN1120124A (zh) 用于电磁泵的排放控制阀
CN102770657A (zh) 具有电磁阀和梭阀的柴油发动机用二段燃料喷射阀
CN1719021A (zh) 共轨喷油器
CN1112663A (zh) 具有自动排出控制阀的电磁泵
JP3695019B2 (ja) 副室容積可変式ガスエンジン
CN1717538A (zh) 在燃烧室内减少微粒和提高燃烧率的方法
US3627449A (en) Combustion pump{13 gas turbine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