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9933B - 保管库 - Google Patents

保管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9933B
CN112009933B CN202010686063.2A CN202010686063A CN112009933B CN 112009933 B CN112009933 B CN 112009933B CN 202010686063 A CN202010686063 A CN 202010686063A CN 112009933 B CN112009933 B CN 11200993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ticle
storage
user
reader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606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09933A (zh
Inventor
宇野美明
尤西塔·卡斯达尼
卡莱布·威思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to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to Holding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to Holdings Corp filed Critical Sato Holding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2009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09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8Logistics, e.g. warehousing, loading or distribution; 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 G06Q10/087Inventory or stock management, e.g. order filling, procurement or balancing against ord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65G1/1371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with data record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65/00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 E05B65/02Locks or fastenings for special use for thin, hollow, or thin-metal wing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 G06K17/002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arrangements or provisiou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distant stations, e.g. from a sensing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29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protocols designed for non-contact record carriers such as RFIDs NFCs, e.g. ISO/IEC 14443 and 18092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06K7/1041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 G06K7/10425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fixed in its position, such as an access control device for reading wireless access cards, or a wireless ATM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rranged for interrogation of record carriers passing by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89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 G07C9/00912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for safes, strong-rooms, vault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2Control or detection
    • B65G2203/0208Control or detection relating to the transported articles
    • B65G2203/0216Codes or marks on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 B65G2203/046RF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Econom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Fina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为对针对每个物品而安装有记录了物品信息的第一标签的多个物品进行保管的保管库。该保管库具备:第一读取器,其在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读取在保管于壳体内的物品的第一标签所记录的物品信息;以及第二读取器,其在将安装有第一标签的物品从壳体的外部与壳体上的规定的区域接近时,读取记录于该第一标签的物品信息。

Description

保管库
本申请是中国申请号为201680020082.3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名称为“保管库”,原申请的申请日为2016年04月28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产品、商品等内容物(物品)进行保管的保管库。
背景技术
公知有利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来进行内容物(物品)的管理的保管库。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有一种保管库,具备:读取部,其相对于无线检测机指示判定,并接收判定结果,其中该无线检测机分别设置于作为一个或者多个内容物(物品)的食品,并对作为表示该食品的状态的值的状态值超过阈值或者低于阈值进行判定;以及判定部,其参照读取部接收的判定结果,来辨别一个或者多个食品各自的状态。并且,记载有能够将读取部作为读取来自RFID标签的信号的RFID读取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37894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保管库中,在收纳有多个内容物(物品)的情况下,直至接收关于各物品的数据并通知该数据的处理结果为止花费较长时间,存在直至用户知道必要的信息为止的等待时间较长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观点在于提供即使在收纳有多个物品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直至用户知道必要的信息为止的等待时间的保管库。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保管库,其用于对多个物品进行保管,上述多个物品针对每个物品而安装有第一标签,该第一标签是记录有与物品有关的物品信息的RF标签。该保管库具备:
壳体,其收纳上述多个物品;
门,其设置为与上述壳体连结,并形成为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的任一个状态,其中,在上述打开状态下能够从外部对上述壳体内的上述多个物品进行访问,在上述关闭状态下隔断从外部对上述壳体内的上述多个物品的访问;
第一读取器,其在上述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读取收纳于上述壳体内的所有的物品的第一标签所记录的物品信息;
第二读取器,其在上述门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在使安装有第一标签的物品从上述壳体的外部接近上述壳体上的规定的区域时,读取记录于该第一标签的物品信息;
显示部,其将由上述第一读取器或上述第二读取器读取的物品信息显示于显示面板;
存储部,其存储物品信息;以及
第一控制部,其将由上述第一读取器读取的物品信息存储于上述存储部,并且基于由上述第二读取器读取的物品信息、或者根据对由上述第二读取器读取的物品信息与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物品信息进行比较来决定由上述第二读取器读取的物品信息是否满足警告产生条件的判定结果。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保管库可以还具备:显示部,其将由上述第一控制部决定的上述判定结果显示于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保管库可以还具备:声音输出部,其通过声音输出由上述第一控制部决定的上述判定结果。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保管库中,也可以使上述第一读取器以上述门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作为条件而读取收纳于上述壳体内的所有的物品的第一标签所记录的物品信息。
在本发明的第五方式的保管库中,也可以形成为上述物品信息包括对应的物品的物品代码和有效期限的信息,
上述警告产生条件为:基于由上述第二读取器读取的物品信息和上述存储部最后存储的物品信而判断为与上述规定的区域接近的物品是收纳于上述壳体内的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的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不是最短的物品、或者是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的保管库可以还具备:
门锁部,其对上述门进行开锁或者上锁;以及
第二控制部,其控制上述门锁部,
在上述门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当记录有识别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二标签从上述壳体的外部接近上述壳体的上述规定的区域时,上述第二读取器对记录于上述第二标签的用户识别信息读取,
上述第二控制部在由上述第二读取器读取的用户识别信息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对上述门锁部进行控制而使上述门开锁。
在本发明的第七方式的保管库中,也可以将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规定的区域配置于接近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八方式的保管库中,也可以使上述物品信息包括对应的物品的名称、物品代码、有效期限、批号中的至少某一个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保管库,在收纳有非常多的多个物品的情况下也能够缩短用户知晓所需要的信息为止的等待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门成为关闭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是使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门成为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3是例示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内的搁架和搁架内的物品的图。
图4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所使用的用户卡进行说明的图。
图5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所使用的选择列表卡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中用户使用用户卡或者选择列表卡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中用户扫描物品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图9是例示注册用户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10是例示库存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11是例示事务日志数据库的数据结构的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启动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接入天线接收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用户访问处理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事务处理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选择扫描处理的流程图。
图17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选择列表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显示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显示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显示例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内的物品的有效期限的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用于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附图中,原则上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第一控制部以及第二控制部可以通过单一的设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设备来实现。本发明的第一读取器以及第二读取器可以通过单一的设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多个设备来实现。
(1)物品保管系统
以下,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进行说明。
在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中,使用保管物品的保管库、安装有签条而成为保管对象的物品、以及卡(后述的用户卡UC以及选择列表卡PC)。在签条和卡内置有RF标签,在保管库1搭载有对该RF标签放射电波的天线。天线与RF标签通过RFID(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进行无线通信。只要为基于RFID的无线通信方式,则可以为任何方式,但作为PJM(Phase Jitter Modulation相位跳动调制)方式的无源RFID,其能够高速且大量地识别数据,从这点上优选。
在以下的说明中,“物品”只要是保管库的保管对象的有形物体,则可以为任何物品。例如,作为物品的例子,可举出商品、产品、半成品(在制造中途尚未成为最终产品的物品)、个人所有或者法人所有的有形物体等。
在以下的说明中,“事务”是指基于用户的对保管库的作业单位。例如,事务是用户使保管库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并再次成为关闭状态为止的期间进行的物品相对于保管库的入库、以及/或者物品从保管库的出库的作业。将相同的用户再次使保管库成为打开状态而进行作业的情况定义为新的事务。
(1-1)保管库的结构
首先,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1进行说明。
图1是使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1的门3成为关闭状态时的立体图。图2是使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1的门3成为打开状态时的立体图。图3是例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1内的搁架和搁架内的物品的图。
如图1以及图2所示,保管库1构成为在大体长方体状的壳体2的内部收纳多个物品。在图1以及图2中,作为优选的形态,示出为了能够移动而在壳体2的底部安装了脚轮4的形态,但脚轮4不一定是必需的。
在本实施方式的保管库1中,与壳体2连结而设置有门3。在门3安装有门把手3a。在图1中,示出门3为相对于保管库1所收纳的多个物品而隔断来自外部的访问的关闭状态的情况。图2中,示出门3为能够进行对多个物品的来自外部的访问的打开状态的情况。门3在没有来自用户的访问的情况下上锁,在有来自被认证的用户的访问的情况下开锁。
在本实施方式的保管库1中,在门3的上方设置有显示面板22a、扬声器24a以及接入天线设置部10。
接入天线设置部10为与壳体2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接入天线AA的位置对应的壳体2的前表面的部分。设置有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位置是壳体2上的规定的区域的一个例子。
显示面板22a以及扬声器24a的位置设定为用户与门3对置站立时与用户的头的位置相同程度的高度,由此使用户对显示面板22a的可视性、对来自扬声器24a的声音的听取变容易。
虽将后述,但用户为了将保管库1内的物品出库或者向保管库1内将物品入库,需要将用户卡接近接入天线设置部10(换句话说,将用户卡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而接受认证。此时,将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位置设定为在用户与门3对置站立时与用户的头的位置相同程度的高度,由此使得用户卡的操作性良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保管库1中,显示面板22a配置于与设置有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位置接近的位置。因此,在将卡、物品出示于设置有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位置的情况下,可以使显示于显示面板22a的处理结果的确认时的视线移动较少,从而操作性良好。
如图2所示,在保管库1的壳体2的内部以层叠的状态设置有多层(图2的例子中为七层)搁架R1至R7(总称为“搁架群R”。)。各搁架被沿上下设置的分隔板划分。形成为搁架R1设置于分隔板P0与分隔板P1之间,搁架R2设置于分隔板P1与分隔板P2之间之类的情况。在各分隔板内置有搁架天线。即,在分隔板P0至P7分别内置有搁架天线RA0至RA7。
此外,为了不对搁架天线RA0至RA7的接收性能带来影响,优选搁架本身不是金属制,而是例如塑料制。
为了不使从外部照射的电磁波对搁架天线的接收性能带来影响,构成壳体2的外观的表面部件优选为具备电磁屏蔽功能的金属制的部件。例如,能够防止保管库1内的搁架天线误检测到从保管库1的外部与壳体2接近或者接触而与保管库1无关的RF标签。
各搁架收纳有各种种类的物品。图3中示出在搁架R1收纳有物品IM1至IM6的例子。在各物品安装有签条L,该签条L内置记录有用于识别物品的数据的RF标签(以下,称为“物品标签”。)。物品标签是第一标签的一个例子。在各签条L的前表面印有粘贴对象的物品的物品代码(Item code)、物品名(Item Description)、有效期限(Expiry date)以及批号(Lot No.)。物品代码、物品名、有效期限以及批号中的至少某一个是物品信息的一个例子。
在各签条L的背面形成有粘着层,并构成为通过粘着层在物品安装签条L。签条L能够使用与朝前表面印字并同时地进行朝物品标签写入数据的打印机来制成。此外,在签条L印有物品代码、物品名、有效期限以及批号的信息不是必需的,信息也可以完全不打印于签条L。
在内置于各签条L的物品标签记录有由打印于各签条L的前表面的物品代码、物品名、有效期限以及批号的各字段构成的数据(以下,称为“物品数据”。)。
如上述那样,在各分隔板内置有对物品标签发送电波的搁架天线。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分别内置于分隔板P0、P1的搁架天线RA0、RA1向收纳于搁架R1的全部的物品的物品标签发送电波,接收来自该物品标签的电波(反射波)。来自物品标签的电波包括记录于物品标签的物品数据。如图3所示,构成为:根据搁架R1内的物品的位置、签条L的粘贴位置,搁架R1内的物品标签可获取各种位置,因此与搁架R1内的物品的物品标签之间的通信通过沿上下而设置于搁架R1的两个分隔板P0、P1分别内置的两个搁架天线RA0、RA1来进行。
其他的搁架也相同。例如,与搁架R2内的物品的物品标签之间的电波的收发分别通过搁架天线RA1、RA2来进行,与搁架R3内的物品的物品标签之间的电波的收发分别通过搁架天线RA2、RA3来进行。
(1-2)卡的构成及其使用方法
接下来,参照图4至图6对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保管系统中所使用的卡的构成以及卡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图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保管系统所使用的用户卡UC进行说明的图。图5是对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保管系统所使用的选择列表卡PC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中用户使用用户卡UC或者使用选择列表卡PC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1-2-1)用户卡
用户卡UC是用于对访问保管库1的用户进行认证的卡。
在图4所例示的用户卡UC的前表面印有关于用户的脸部照片、用户ID以及姓名的信息。在用户卡UC埋入有RF标签(称为“用户标签”。)。用户标签是第二标签的一个例子。
在用户标签记录有关于用户ID、姓名、所属以及职务的数据(以下,称为“用户数据”。)。用户ID是用于对使用用户卡UC的用户进行认证的数据。针对姓名、所属以及职务的数据是任意的信息,不是进行用户的认证所必需的信息。
如图6所示,在用户使用用户卡UC的情况下,通过将用户卡UC出示于(接近)保管库1的接入天线设置部10,则能够使保管库1识别用户卡UC。
此外,在用户卡UC打印用户ID、姓名、所属以及职务等信息不是必需的,信息也可以完全不打印于用户卡UC。
(1-2-2)选择列表卡
选择列表卡是将欲从保管库1出库的物品(称为“选择物品”。)从保管库1取出时所使用的卡。
如图5所示,在选择列表卡PC埋入有RF标签(称为“选择列表标签”。)。在选择列表标签记录有针对物品代码以及批号的数据(以下,称为“选择列表数据”。)。物品代码是确定出物品的信息。批号是针对每次制造物品时的批次(生产单位)所赋予的数据。即,赋予了相同的批号的相同的物品是指以相同的批次制造。根据选择列表数据所表示的条件确定出选择物品。
如图6所示,在用户使用选择列表卡PC的情况下,通过将选择列表卡PC出示(接近)于保管库1的接入天线设置部10来使保管库1识别选择列表卡PC。
(1-3)全扫描
接下来,对设置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的处理的一个处理的全扫描进行说明。
“全扫描”是指对将安装于在保管库1内保管的所有物品的物品标签所记录的物品数据进行读取的处理。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保管系统中执行全扫描的条件是保管库1启动时、或者被认证的用户将门3从打开状态变更为关闭状态。另外,也可以将识别出执行上次的全扫描后经过了规定的时间、或者成为预先设定的时刻作为条件。该情况下,也能够定期地强制执行全扫描。在收纳于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有时执行全扫描需要花费例如20秒左右的较长的时间。
在被认证的用户将门3从打开状态变更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可认为该用户将物品从保管库1的出库、以及/或者物品向保管库1的入库的作业,即,相对于用户的一次访问的事务结束。通过在该时机执行全扫描,保管库1能够常时掌握收纳于保管库1的物品的最新信息。
(1-4)选择扫描
接下来,参照图7,对设置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的处理的一个处理的选择扫描进行说明。图7是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中用户扫描物品的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保管系统具备如下功能,即:通过用户对保管库1的接入天线设置部10出示一个物品,而以短时间使记录于该物品的物品标签的物品数据显示在显示面板22a的功能。即,如图7所示,用户使物品IM出示于(接近)保管库1的接入天线设置部10,从而使保管库1识别物品IM,进而能够使安装于该物品IM的物品标签所记录的物品数据、该物品IM是否为适当的物品的判定结果显示在显示面板22a。以下的说明中,将该功能称为“选择扫描”。
选择扫描能够在门3的打开状态时执行,用户欲迅速确认自身所持的物品所相关的数据的情况下的操作性较好。此外,也可以设定为在门3为关闭状态时也能够执行选择扫描。
(2)保管库的内部结构
接下来,参照图8对本实施方式的保管库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的内部结构的框图。
如图8所示,实施方式的保管库1包括控制部20、读取器单元21、显示部22、存储部23、声音输出部24、USB接口25、LAN接口26、传感器27、门锁部28、接入天线AA以及搁架天线群RA。
控制部20以微处理器、ROM(Read Only Memory)以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作为主要的要素而被构成。在ROM记录有OS(Operating System)、应用程序,微处理器通过执行在保管库1的启动时从ROM读取的程序,从而实现后述的保管库1的各种功能。作为记录于ROM的应用程序,包括用于进行保管库1的物品的管理的物品管理应用程序(以下,仅称为“物品管理应用”。)。控制部20具备实时时钟IC,对现在时刻进行常时测量。
控制部20是第一控制部以及第二控制部的一个例子。
读取器单元21以与控制部20进行数据的收发的方式构成。读取器单元21是第一读取器以及第二读取器的一个例子。
读取器单元21与接入天线AA连接,向接入天线AA输送信号以使电波从接入天线AA放射。读取器单元21在从接入天线AA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即,读取的数据)向控制部20发送。从接入天线AA向控制部20发送的数据是用户数据、选择列表数据或者物品数据中的任一个。
读取器单元21分别与搁架天线群RA的搁架天线RA1至RA7连接,向各搁架天线输送信号,以使电波从各搁架天线放射。读取器单元21在分别从搁架天线RA1至RA7接收了数据的情况下,将该数据(即,读取的数据)向控制部20发送。分别从搁架天线RA1至RA7发送的数据是附着于被搁架R1至R7分别收纳的物品IM的物品标签所记录的物品数据。
此外,控制部20也可以控制读取器单元21,使得在满足规定的条件时使搁架天线RA1至RA7工作。规定的条件例如为保管库1启动时、或者门3的状态从打开状态切换为关闭状态。
读取器单元21接收表示来自传感器27的门3的打开关闭状态的数据,并将该数据向控制部20发送。另外,读取器单元21基于来自控制部20的控制信号,对门锁部28发送指示对门3上锁(锁定)或者开锁(解除锁定)的信号。
显示部22包括显示驱动电路(未图示)以及显示面板22a,并基于从控制部20发送的图像信号将图像显示在显示面板22a。显示面板22a例如为LCD(Liquid CrystalDisplay)面板。显示于显示面板22a的图像包括基于由读取器单元21读取的数据的处理结果、错误消息等各种消息。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显示面板22a是接受用户的触摸输入的触摸面板。
存储部23例如为闪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存储注册用户数据库231、库存数据库232以及事务日志数据库233。存储部23从控制部20适当地被访问,由此将各数据库更新。注册用户数据库231、库存数据库232以及事务日志数据库233的各结构将后述。
声音输出部24包括信号处理电路(未图示)以及扬声器24a,在对从控制部20发送的声音信号实施了规定的信号处理后进行放大,作为声音消息从扬声器24a输出。
USB接口25是为了与对应于以WiFi(注册商标)等的IEEE802.11为依据的无线LAN的外部设备连接或与网络等连接而设置的。例如,本实施方式的保管库1构成为:在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经由WiFi(注册商标)向监督者发送电子邮件。
LAN接口26是为了通过有线LAN与外部设备连接而设置的。
传感器27是对门3的打开关闭状态进行检测的传感器。传感器27能够由例如透射型或者反射型的光传感器构成。基于传感器27的检测结果从读取器单元21向控制部20依次发送。
门锁部28包括与从控制部20经由读取器单元21的指令对应地进行门3的上锁或者开锁的电子锁。
(3)保管库所管理的数据库
接下来,参照图9至图11对本实施方式的物品保管系统中参照的数据库进行说明。
图9是例示注册用户数据库231的数据结构的图。图10是例示库存数据库232的数据结构的图。图11是例示事务日志数据库233的数据结构的图。
注册用户数据库231是记录有允许对保管库1内进行访问的注册完毕的用户(以下称为“注册用户”。)的数据库。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注册用户数据库231是相对于一件记录包括用户ID、姓名、所属、职务等各字段的数据的数据库。设置于注册用户数据库231的字段与记录于用户卡UC的用户标签的用户数据的字段(参照图4)相同、或者是其一部分。
注册用户数据库231是为了进行欲访问保管库1的内部的用户的认证而使用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根据记录于用户卡UC的用户ID是否与记录于注册用户数据库231的任一个用户ID一致来判断是否许可访问的情况例示地进行说明,但不局限于这种情况。在用户卡UC内记录有是否许可访问的信息,也可以基于该信息直接判断是否许可访问。该情况下,设置注册用户数据库231不是必需的。
库存数据库232是记录有被收纳在保管库1内的所有物品的最新的物品数据(即,最后存储的物品数据)的数据库。换句话说,记录于库存数据库232的物品数据是最近执行了全扫描的结果。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库存数据库232是作为一件记录包括物品代码、物品名、批号以及有效期限的各字段的数据的数据库。设置于库存数据库232的字段与安装于各物品的物品标签所记录的物品数据的字段(参照图3)相同、或者是其一部分。
库存数据库232是为了确定出被收纳在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用户的一次事务的前后的变化而使用的。
事务日志数据库233是将用户的每一次的事务的结果按时间的顺序记录的数据库。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作为一件记录,是包括事务ID、用户ID、物品代码、批号、作业代码以及日志时间的各字段的数据的数据库。事务ID是用于对在用户的一次事务,即,使保管库1的门3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后再次使门3成为关闭状态为止的期间的作业进行识别的识别信息。用户ID是在与事务ID对应的事务中访问了保管库1的用户的识别信息。物品代码以及批号是与作业代码(入库:0,出库:1)对应的物品的数据。日志时间是与事务ID对应的事务结束的时间(例如,使门3成为关闭状态的时间)。
(4)物品保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
接下来,参照图12至图19对物品保管系统中执行的处理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的启动处理的流程图。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的接入天线接收处理的流程图。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的用户访问处理的流程图。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的事务处理的流程图。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物品保管系统的选择列表处理的流程图。
图18至图20分别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1的显示例的图。图18是显示全扫描的执行结果的图。图19是显示选择扫描的执行结果的图。图20是显示对选择列表卡进行了扫描时的执行结果的图。
此外,以下的各处理的说明中虽未提及,但在读取了在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物品标签所记录的物品数据时而判断为无法识别该物品数据的情况下,将表示无法识别该物品的消息(例如,“存在无法识别的物品(物品名:aaaaa)。请除去。”这样的消息)从显示面板22a以及/或者扬声器24a输出。“无法识别物品数据的情况”例如为不包含批号、或者批号无法作为适当的数据来识别的情况等。
(4-1)物品保管系统的启动处理(图12)
若启动保管库1的电源,则保管库1的控制部20启动OS,读取在OS上用于进行保管库1的物品的管理的物品管理应用并进行启动(S10),从而执行该物品管理应用。控制部20通过执行物品管理应用,来执行以下所述的处理。
控制部20首先执行全扫描(S12)。即,控制部20读取在收纳于保管库1内的所有的物品的物品标签所记录的数据,并记录于库存数据库232(S14)。控制部20基于读取的数据对不适当的物品是否被收纳于保管库1内进行判定(S16)。不适当的物品例如为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该情况下,S16的判定基于记录于库存数据库232的有效期限的字段的值为比现在时刻靠前的记录是否存在来进行。在保管库1内没有不适当的物品的情况下(S16:否),启动处理结束。
在保管库1内存在不适当的物品的情况下(S16:是),基于声音的警告消息会每隔规定时间产生。具体而言,控制部20使计时器启动(S18),并控制声音输出部24进行从扬声器24a输出警告消息(S20)。在计时器启动后规定时间以内(S22:否)用户将用户卡UC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情况下,即,在接收了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24:是),启动处理结束而移至后述的接入天线接收处理。在计时器启动后用户未将用户卡UC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而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22:是),控制部20使计时器复位而再次启动,并控制声音输出部24进行警告消息的声音输出。因此,只要未将用户卡UC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每隔规定时间进行警告消息的声音输出。
此外,在启动保管库1后在规定时刻执行全扫描的情况下,在该规定时刻执行图12的流程的S12以后的处理。
(4-2)物品保管系统的接入天线接收处理(图13)
接入天线接收处理是在物品保管系统的启动处理后用户在保管库1的接入天线设置部10出示卡或物品的情况下的处理。此外,接入天线接收处理也可以在其它的处理执行中插入执行。
在由接入天线AA接收来自RF标签的数据(S30:是),且该接收数据为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32:用户数据),控制部20将门为关闭状态作为条件(S34:是),执行用户访问处理(S100)。用户访问处理的具体的内容如图14的流程图所示。控制部20在门为打开状态时不执行任何处理(S34:否)。
在由接入天线AA接收来自RF标签的数据(S30:是),且该接收数据为物品数据的情况下(S32:物品数据),控制部20将门为打开状态作为条件(S36:否),执行选择扫描处理(S200)。选择扫描处理的具体内容如图16的流程图所示。控制部20在门为关闭状态时不执行任何处理(S36:是)。
在由接入天线AA接收来自RF标签的数据(S30:是),且该接收数据为选择列表数据的情况下(S32:选择列表数据),控制部20将门为关闭状态作为条件(S38:是),执行选择列表处理(S300)。选择列表处理的具体的内容如图17的流程图所示。控制部20在门为打开状态时不执行任何处理(S38:否)。
(4-3)物品保管系统的用户访问处理(图14)
控制部20在由接入天线AA接收的数据为用户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对用户数据所包含的用户ID是否有效进行判定的认证处理(S102)。在该认证处理中,对接收的用户数据所包含的用户ID是否与记录于注册用户数据库231的任一个记录的用户ID一致进行判断,在一致的用户ID存在的情况下判断为有效的用户ID。
在用户ID无效的情况下(S102:否),通过显示面板22a以及/或者扬声器24a将通知用户ID无效的消息输出(S108),并结束。
在用户ID有效的情况下(S102:是),控制部20基于从传感器27通过读取器单元21而发送的传感器输出,对门3的打开关闭状态进行判定(S104)。在门3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S104:打开状态),认为其它用户对物品向保管库1进行入库中、或者对物品从保管库1进行出库中。因此,通过显示面板22a以及/或者扬声器24a将例如“请稍候”等之类的消息输出(S108),并结束。
接下来,控制部20对物品管理应用的状态为事务的处理中、还是在接受访问中进行判定(S106)。“在事务的处理中”例如是指将紧前访问的用户使门成为关闭状态作为条件而进行的全扫描的执行中。若在相对于之前的用户的事务执行全扫描中允许下一个用户的访问,则无法将之前的用户的事务正确地记录于事务日志数据库233。因此,在相对于之前的用户的事务执行全扫描中的期间,禁止下一个用户的访问。在为事务的处理中的情况下(S106:事务处理中),通过显示面板22a以及/或者扬声器24a将例如“请稍候”等之类的消息输出(S108),并结束。
S106中判断为在接受访问中的情况下(S106:接受中),允许访问而向S110进行。
若允许访问,则控制部20首先经由读取器单元21来控制门锁部28,将门3的门锁定解除(S110)。
在本实施方式的例子中,构成为:在将门3的锁定解除后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而门3未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将门3锁定。具体而言,控制部20首先使计时器启动(S112),在判定为门3未成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S114:否),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进行待机(S116:否)。控制部20在判定为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门3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S114:是),执行事务处理并结束(S120)。针对事务处理将后述。在计时器启动后门3未处于打开状态并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16:是),控制部20经由读取器单元21对门锁部28进行控制(S118),以使门3锁定,并结束。
(4-4)物品保管系统的事务处理(图15)
图15所示的流程图表示图14的事务处理(S120)的详细流程。
在事务处理中,将由具有效的用户ID的用户使门3成为打开状态后直至再次成为关闭状态为止的期间作为进行了一次事务的期间,从而分配事务ID。该期间内用户使物品入库至保管库1内、以及/或者使物品从保管库1出库的结果与事务ID建立关联并记录于事务日志数据库233。
在事务处理中,首先控制部20发放新的事务ID(S122)。控制部20直至用户的作业结束为止,即,直至门3再次成为关闭状态为止进行待机(S124:否),在判定为门3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S124:是),判断为用户的事务结束,并进行S126以下的处理。
控制部20经由读取器单元21对门锁部28进行控制(S126),以锁定门3,接下来执行全扫描。即,控制部20对记录在保管于保管库1内的所有的物品所安装的物品标签的数据进行读取。进而,控制部20控制显示部22以显示全扫描的结果(S128)。
图18的图像G10表示显示于显示面板22a的全扫描的结果的一个例子。该例子中,与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总数一起显示每个物品的列表(各物品的物品名、物品代码以及数量)。此处,例如也可以通过对任一个物品的行进行点击操作,从而显示该物品的更详细的信息。图18所示的例子中,通过对相当于图像G10的列表内的物品名:aaaaa的行进行点击操作,则作为物品名:aaaaa的更详细的信息而显示有包括有效期限、批号以及数量的信息的图像G11。
再次参照图15,执行了全扫描的结果,控制部20对是否满足规定的警告产生条件进行判断(S130)。警告产生条件不限定于以下的条件,但例如可举出以下的条件。
[警告产生条件]
(条件1)将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的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不是最短的物品出库(即,用户相比距有效期限近的物品而使有距效期限远的物品出库)
(条件2)将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出库
(条件3)保管库1内存在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
(条件4)保管库1内存在作为选择对象的物品
为了判断是否满足条件1以及条件2,控制部20将S128的执行结果与库存数据库232(即,以执行中的事务为基准的最新的数据)进行比较。
为了判断是否满足条件3,控制部20将S128的执行结果与现在时刻进行比较。
针对是否满足条件4的判断也可以在保管库1向RAM存储选择列表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换句话说,也可以在执行事务中的用户或其它的用户通过使保管库1读取选择列表卡PC所包含的选择列表数据从而保管库1保持有选择列表数据的情况下进行。该情况下,控制部20将选择列表数据与S128的执行结果进行比较,判断是否满足条件4。
在不满足任一个警告产生条件的情况下(S130:否),控制部20基于S128中的全扫描的执行结果,来对库存数据库232(库存DB)进行更新(S132)、并对事务日志数据库233(事务日志DB)进行更新(S134)。在事务日志数据库233的更新中,控制部20首先基于在S132的紧前记录于库存数据库232的数据与S128中的全扫描的执行结果之差,来确定出每个物品的入库以及/或者出库的内容。接下来,控制部20将确定出的内容与接收完毕的用户数据(参照图13的S30)所包含的用户ID建立关联而在事务日志数据库233追加一个或者多个记录。控制部20在事务日志数据库233的更新(S134)结束后,将表示事务正常结束的消息输出(S150),使事务处理结束。
在满足任一个警告产生条件的情况下(S130:是),控制部20以将与警告产生条件对应的警告消息输出至显示面板22a以及/或者扬声器24a的方式对显示部22以及/或者声音输出部24进行控制(S136)。接下来,控制部20使计时器启动(S138),对直至经过规定时间为止是否接收用户数据(即,是否将用户卡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进行判定(S142)。在未接收用户数据的状态下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S140:是),控制部20对库存数据库232(库存DB)进行更新(S144),并对事务日志数据库233(事务日志DB)进行更新(S146)。而且,控制部20向预先注册的监督者的邮件地址发送通知保管库1中产生了错误的电子邮件(S148),使事务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输出警告消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户将用户卡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从而接收了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140:是),控制部20再次执行图14的用户访问处理。此时,在S102中,优选仅将与进行事务处理的用户的用户ID相同的用户ID判断为有效。换句话说,优选仅许可产生了警告的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再次开始事务,使物品入库保管库1、以及/或者使物品从保管库1出库,而使得不产生警告。
此外,在S140中,控制部20也可以进行如下处理,即:仅在接收了有效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向S100移行,而在接收了有效的用户数据以外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不向S100移行,并进行与不接收用户数据相同的处理。此处,“有效的用户数据”是指例如包括表示物品的制造公司、物品的批发商等特定的员工的数据的用户数据。通过使仅具有特别的权限的用户能够将警告解除,从而能够可靠地实施对保管于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适当的维护。
(4-5)物品保管系统的选择扫描处理(图16)
控制部20在由接入天线AA接收的数据为物品数据的情况下(图13的S30:是;物品数据),基于该物品数据,对扫描的物品是否满足以下所示的警告产生条件进行判定(S202)。此外,该判定通过参照被扫描的物品的物品数据、或者将该物品数据与库存数据库232进行比较来进行。
[警告产生条件]
(条件1)扫描到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的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不是最短的物品(即,用户相比距有效期限近的物品而使距有效期限远的物品出库)
(条件2)扫描到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
在判定为扫描到的物品不满足警告产生条件的情况下(S202:否),显示接收的物品数据,并且显示判定结果(OK)(S204)。图19的图像G20表示选择扫描的结果的一个例子。该例子中,作为接收的物品数据,显示有物品名、物品代码、有效期限以及批号,作为判定结果,显示为“选择扫描结果:OK”。
在判定为扫描到的物品满足警告产生条件的情况下(S202:是),显示接收的物品数据,并且显示判定结果(警告)(S206)。
用户通过将在事务中欲入库至保管库1的物品、或者欲从保管库1出库的物品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从而能够立即识别该物品是否为适当的物品(即,是否为不满足警告产生条件的物品)。
(4-6)物品保管系统的选择列表处理(图17)
控制部20在由接入天线AA接收的数据为选择列表数据的情况下(图13的S30:是;选择列表数据),对符合接收的选择列表数据所表示的条件的物品是否包含于库存数据库232进行判断(S302)。符合选择列表数据所表示的条件的物品是应该从保管库1出库的物品。在S302中,例如在选择列表数据所表示的条件为物品代码和批号的情况下,将该物品代码和批号作为关键字检索库存数据库232,并判断是否有一致的物品。
在符合选择列表数据所表示的条件的物品不包含于库存数据库232的情况下(S302:否),显示正常结束消息(S304),并结束。
在符合选择列表数据所表示的条件的物品包含于库存数据库232的情况下(S302:是),执行S306以下的处理。控制部20首先控制显示部22以使规定的消息显示于显示面板22a(S306),并使计时器启动(S308)。图20示出包括S306中显示于显示面板22a的规定的消息的图像例。图20的图像G30中,显示应该从保管库1出库的物品的列表(各物品的物品名以及批号),并且显示向用户催促使该物品出库的消息。
在规定时间内(S322:否)接收了有效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310:是),将门锁定解除(S312)。“有效的用户数据”是与被给予了将确定出的物品、或者满足特定的条件的物品作为应该出库的物品而从保管库1出库(或者回收)的权限的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即,此处,假定为注册的用户中的预先给予了进行物品的出库的权限的用户在注册用户数据库231注册了的情况。该情况下,控制部20将接收的用户数据所包含的用户ID作为关键字来检索注册用户数据库231,并判断是否为有效的用户数据。
若判断为有效的用户数据(S310:是),则将门锁定解除(S312),使门3成为打开状态而使用户能够进行出库作业。
控制部20在门3一旦从关闭状态成为打开状态并再次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判断为出库作业结束(S314:是),执行全扫描而使结果显示于显示面板22a(S316)。即,控制部20进行对记录在保管于保管库1内的所有的物品所安装的物品标签的数据进行读取的处理。接下来,控制部20对是否已使所有的选择物品从保管库1出库(回收)进行判断(S318)。
S318的判断如以下那样进行。即,控制部20从存储于库存数据库232的物品数据(即,上次的全扫描的执行结果)中,抽出满足S30中接收的选择列表数据所表示物品的条件的物品数据。换句话说,控制部20从保管库1内的成为上次全扫描的对象的物品中抽出选择物品。接下来,控制部20对保管库1内的成为S316的全扫描的对象的物品中是否包括抽出的选择物品进行判断。而且控制部20在不包括选择物品的情况下判断为全部的选择物品已经出库,在即使包括一个选择物品的情况下也判断为选择物品未全部出库。
在判断为全部的选择物品已从保管库1出库的情况下(S318:是),以S316中全扫描的执行结果为基础对库存数据库232进行更新(S320),显示正常结束消息(S304),并结束。在判断为选择物品未从保管库1全部出库的情况下(S318:否),返回S306将警告消息输出。
直至符合选择列表数据所表示的条件的全部的物品从保管库1出库为止,重复S306至S318的处理。其中,在警告消息输出后在规定时间以内未接收有效的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322:是),将警告消息解除(S324)而结束,恢复至通常工作。S324中,在规定时间内用户卡UC未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情况下解除警告消息是由于考虑了其它用户欲紧急将保管库1内的物品取出的情况。
(4-7)保管库内的物品的有效期限的管理方法的一个例子(图21)
接下来,参照图21的流程图对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有效期限的管理方法的优选的例子进行说明。
该例子中,用户的事务的警告产生条件(参照图15的S130)根据后述的判定结果而选择性地决定为条件M1或者条件M2的任一个。条件M1以及条件M2如以下那样。
(条件M1)使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最短的物品以外的物品从保管库1出库
(条件M2)使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以外的物品出库
以下,将使警告产生条件成为条件M1的控制称为“第一模式”,将使警告产生条件成为条件M2的控制称为“第二模式”。
即使在入库至保管库1时未超过物品的有效期限的情况下,也存在在收纳于保管库1的期间超过了物品的有效期限的情况。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保管库1中,如以下所述那样,优选对收纳于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有效期限进行管理。
在保管库1中,控制部20依次对库存数据库232的各物品的有效期限的值与现在时刻进行比较,在判断为任一个物品的有效期限的值均未达到现在时刻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在没有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的情况下(S400:否),使警告产生条件为条件M1(S410)。在警告产生条件为条件M1的情况下,即,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从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仅将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最短的物品除去,在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为最短的物品以外的物品出库的情况下,将警告消息输出。在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出库的情况下,也将警告消息输出。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某个记录的物品的有效期限与现在时刻一致的情况下,换句话说,超过了有效期限的情况下(S400:是),在显示面板22a输出警告消息(S402)。当该警告消息输出后在规定时间内用户将用户卡UC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情况下,换句话说,保管库1接收了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404:是),将“是否除去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之类的确认消息从显示面板22a以及/或者扬声器24a输出(S406)。在S404中未接收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404:否),使S130(参照图15)的警告产生条件成为条件M1(S410)。在警告产生条件为条件M1的情况下,即,为第一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从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仅将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为最短的物品除去,在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为最短的物品以外的物品出库的情况下,将警告消息输出。在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出库的情况下,也将警告消息输出。
在输出S406的确认消息后规定时间内用户将用户卡UC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情况下,即保管库1接收了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408:是),控制部20对用户进行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的出库进行识别,使S130(参照图15)的警告产生条件成为条件M2(S412)。在警告产生条件为条件M2的情况下,即,为第二模式的情况下,能够仅将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除去,在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以外的物品出库的情况下,将警告消息输出。在从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使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为最短的物品出库的情况下,也将警告消息输出。此处,在将未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出库的情况下进行警告,是因为在S408中已经确认进行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的出库是用户的意图。
此外,在将S406的确认消息输出后在规定时间内保管库1未接收用户数据的情况下(S408:否),使S130(参照图15)的警告产生条件成为条件M1(S410)。
若在将警告产生条件设定为条件M1后用户将用户卡UC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则开始用户访问处理的执行。
另外,在事务处理(图15)中判断为从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使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为最短的物品以外的物品出库(即,满足条件M1)的情况下(S130:是),将警告消息输出(S136)。此时,在规定时间内再次执行用户访问处理(S142:是→S100),在事务处理(图15)中,在将被判断为最近出库的物品再次入库(即,返回保管库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S130中判断为不满足条件M1(S130:否)。换句话说,是否满足S130的条件M1是根据S140中设定的规定时间内的物品的出库结果来判断。在该规定时间内,被判断为满足条件M1的物品未返回保管库1的情况下(S140:是),控制部20控制USB接口25,向监督者的邮件地址发送电子邮件(S148)。
在图21的S408中,在规定时间内接收了用户数据的情况下将警告产生条件设定为条件M2,开始图14的用户访问处理的执行。
另外,在判断为事务处理(图15)中将超过有效期限的物品以外的物品出库(即,满足条件M2)的情况下(S130:是),将警告消息输出(S136)。此时,在规定时间内再次执行用户访问处理(S142:是→S100),在事务处理(图15)中,在被判断为最近出库的物品再次入库(即,返回保管库1)的情况下,也可以在S130中判断为不满足条件M2(S130:否)。换句话说,是否满足S130的条件M2根据S140中设定的规定时间内的物品的出库结果来判断。在该规定时间内,被判断为满足条件M2的物品未返回保管库1的情况下(S140:是),控制部20控制USB接口25,向监督者的邮件地址发送电子邮件(S148)。
如图21的流程图所示的那样,在该例子中,在保管库1内没有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的通常的情况下,条件M1成为警告产生条件,因此用户以使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的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最短的物品先出库的方式进行控制。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以使保管库1内的物品高效地出库而使用的方式进行管理。换句话说,能够使物品产生过期的可能性降低。
另一方面,在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是否出示用户卡UC的操作,用户能够选择使警告产生条件成为条件M1的控制(第一模式。)、或者使警告产生条件成为条件M2的控制(第二模式)的任一个。因此,根据用户的目的,用户能够判断使除去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优先还是使欲利用的物品出库优先。因此,能够实现防止用户对保管库1的误使用。
在图21所例示的流程图中,示出基于S408中用户是否进行将用户卡UC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的操作而使控制部20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中的某一个的情况,但不局限于这种情况。S404中已经识别用户ID,因此也可以通过S408中对显示面板22a的触摸操作,使用户选择第一模式或者第二模式中的某一个。此外,S404以及S408中都进行基于用户卡UC的操作,从而能够实现操作性高的系统。
此外,图21的流程图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保管库1内的物品中至有效期限为止的剩余时间达到了预先设定的时间的物品存在的情况下,控制部20以通过显示面板22a以及/或者扬声器24a进行报告的方式对显示部22以及/或者声音输出部24进行控制。例如,在现在时刻为保管库1内的某一个物品的有效期限的前三天的时刻,通过显示以及/或者声音来报告该物品的有效期限较近。这样,用户能够在有效期限经过前对有效期限较近的物品实施适当的处置(例如,优先使用该物品等)。
在上述的有效期限的管理方法中,示出了参照物品的有效期限来进行警告消息的输出(S402)、模式选择(S400)的处理的情况,但不局限于该情况。流程图中参照的时刻不局限于物品的有效期限,也可以是以物品的有效期限为基准的基准时刻。例如,S400中,也可以对库存数据库232是否存在现在时刻已经过了物品的基准时刻的物品进行判定。物品的基准时刻能够以物品的有效期限为基准而设定为所希望的时刻。例如,也可以预先具有余量地使物品的基准时刻为在该物品的有效期限前两天的时刻。保管库1内的物品不需要将基准时刻统一地设定,可以针对每个物品而适当地设定。通过设定物品的基准时刻,能够针对每个物品灵活地管理有效期限。
(5)基于用户的保管系统的利用方式
(5-1)选择扫描
如图15的事务处理的流程图中示出的那样,由用户进行的物品的入库或者出库的作业结束(即,一次事务结束)而使门3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执行全扫描。在门3成为关闭状态后执行全扫描是由于以下两个理由。即,第一是因为,作业中用户有时将从保管库1暂时取出的物品放回保管库1内,因此若不是在门3成为关闭状态而判断为事务结束后,则无法进行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正确的读取。第二是因为,在打开门3的状态下执行了全扫描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壳体2的外部的电波环境而使通信性能变差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全扫描的执行时间也根据收纳于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总数,有时会花费20秒以上。因此,有时用户关闭保管库1的门3,直至确认由用户进行的事务正常结束为止的时间(即,等待时间)较长,对用户不方便。
因此,用户为了缩短等待时间、或者消除等待时间而能够利用选择扫描。例如,在用户执行事务中门3为打开状态的情况下,欲使物品从保管库1出库时,将该物品出示于接入天线设置部10(即,进行选择扫描),能够确认是否欲使适当的物品出库。确定出出库的物品根据全扫描的执行结果来判断,但若通过选择扫描知道欲使适当的物品出库,则用户在使门3成为关闭状态而结束事务结束后,能够不等待全扫描的结果而立即离开保管库1。因此,特别是在取出少量的物品的用途中有优点。
(5-2)选择列表卡
预定将选择物品从配置在各种场所的多个保管库1出库。例如,在使物品为药品的情况下,需要使满足特定的条件的物品从设置于各种医院的保管库1出库。在这样的状况下,在保管库1未与网络连接的状态下工作时,将分别被设置于各医院的多个保管库1保管的所有的物品与例如记载于纸上的列表进行比较,利用目视观察来仅将选择物品从保管库1取出,这比较繁琐。另外,存在作业者无法立即知道应该除去(即,应该出库)的物品是否从保管库1全部被除去这样的问题。
另一方面,对于本实施方式的选择列表卡而言,能够在作业前预先从保管库1中确定出选择物品。因此,在选择物品不包含在保管库1的情况下不需要不必要的搜索作业。在选择物品包含于保管库1的情况下也可预先知道成为搜索的目标的物品,因此用户能够比较容易地将选择物品从保管库1取出。特别是在各种场所设置有保管库1的情况下,用户仅携带选择列表卡而在设置有保管库1的场所巡回,便能够使全部的选择物品出库。即,能够可靠地取出所希望的在保管库内的物品。
(6)附记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未特别限定选择列表处理中应该从保管库1出库的物品。换句话说,应该出库的物品的条件能够适当地设定。例如,在特定的种类的物品被大量需要而从各保管库汇集的情况下,将确定出收集对象的物品的种类的物品代码作为与物品的条件有关的信息而预先写入内置于卡的RF标签。在应该出库的物品为成为召回(recall)的对象的物品的情况下,作为选择列表数据包括针对能够确定出成为召回的对象的物品的条件(例如,物品代码和批号)的信息。
物品的条件所相关的信息只要是能够为了用户从保管库1取出物品而成为保管库1内的物品的物品数据的检索条件的条件,可以为任何信息。例如,物品数据可以是包含对应的物品的名称、物品代码、有效期限、批号中的至少某一个的数据,物品的条件可以是包含物品的名称、物品代码、有效期限、批号中的至少某一个的条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警告产生条件的例子,举出了“保管库1内存在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但也可以为“从现在时刻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时间比规定时间短”。此时,规定时间的长度能够根据保管对象的物品而适当地决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在门3从打开状态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换句话说,以成为关闭状态作为契机)执行全扫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局限于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在门3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例如定期地执行全扫描。
符号的说明
1…保管库;2…壳体;3…门;3a…门把手;4…脚轮;10…接入天线设置部;20…控制部;21…读取器单元;22…显示部;22a…显示面板;23…存储部;231…注册用户数据库;232…库存数据库;233…事务日志数据库;24…声音输出部;24a…扬声器;25…USB接口;26…LAN接口;27…传感器;28…门锁部;R…搁架群;R1至R7…搁架;P…分隔板;RA…搁架天线群;RA1至RA7…搁架天线;AA…接入天线;L…签条;IM1至IM6…物品;UC…用户卡;PC…选择列表卡。

Claims (13)

1.一种保管库,其用于对多个物品进行保管,所述多个物品针对每个物品而安装有第一RF标签,该第一RF标签记录有与物品有关的物品信息,该保管库具备:
壳体,其收纳所述多个物品,并形成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任一个状态,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能够从外部对被收纳的所述多个物品进行访问,在所述第二状态下,隔断从外部对被收纳的所述多个物品的访问;
第一读取器,其在所述壳体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从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多个物品的第一RF标签读取物品信息;
第二读取器,其在用户使物品接近所述壳体的规定的区域的情况下,从该物品的第一RF标签读取物品信息;以及
第一控制部,其根据对来自所述第一读取器的物品信息与来自所述第二读取器的物品信息进行比较,来决定来自所述第二读取器的物品信息是否满足警告产生条件的判定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显示部,其将由所述第一控制部决定的所述判定结果显示于显示面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声音输出部,其通过声音输出由所述第一控制部决定的所述判定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读取器以所述壳体从所述第一状态成为所述第二状态作为条件而从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多个物品的第一RF标签读取物品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读取器在所述壳体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从接近所述规定的区域的物品的第一RF标签读取物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信息包括对应的物品的物品代码和有效期限的信息,
所述警告产生条件为:基于来自所述第二读取器的物品信息和所述第一读取器最后读取的物品信息而判断为与所述规定的区域接近的物品是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具有相同的物品代码的物品中的至有效期限为止的期间不是最短的物品、或者是超过了有效期限的物品。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开闭;
门锁部,其对所述门进行开锁或者上锁;以及
第二控制部,其控制所述门锁部,
在通过所述门使所述壳体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当记录有识别用户的用户识别信息的第二RF标签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接近所述壳体的所述规定的区域时,所述第二读取器读取所述第二RF标签的用户识别信息,
所述第二控制部在来自所述第二读取器的用户识别信息的认证成功的情况下,对所述门锁部进行控制而使所述门开锁。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开闭,
所述第一状态是使所述门敞开的打开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是使所述门关闭的关闭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规定的区域配置于接近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保管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物品信息包括对应的物品的名称、物品代码、有效期限、批号中的至少某一个信息。
11.一种使保管库工作的方法,其在壳体内保管多个物品,所述使保管库工作的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用第一读取器,在所述壳体为第二状态的情况下,从收纳于所述壳体内的所述多个物品的第一RF标签读取物品信息,
使用第二读取器,在用户使物品接近所述壳体的规定的区域的情况下,从该物品的第一RF标签读取物品信息,
根据对来自所述第一读取器的物品信息与来自所述第二读取器的物品信息进行比较,来决定来自所述第二读取器的物品信息是否满足警告产生条件的判定结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使保管库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状态是使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门敞开的打开状态,
所述第二状态是使所述门关闭的关闭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使保管库工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为第一状态的情况下,使用所述第二读取器,从接近所述规定的区域的物品的第一RF标签读取物品信息。
CN202010686063.2A 2015-04-28 2016-04-28 保管库 Active CN11200993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91124 2015-04-28
JP2015091124 2015-04-28
CN201680020082.3A CN107531416B (zh) 2015-04-28 2016-04-28 保管库
PCT/JP2016/063338 WO2016175279A1 (ja) 2015-04-28 2016-04-28 保管庫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0082.3A Division CN107531416B (zh) 2015-04-28 2016-04-28 保管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9933A CN112009933A (zh) 2020-12-01
CN112009933B true CN112009933B (zh) 2022-04-19

Family

ID=5719846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6063.2A Active CN112009933B (zh) 2015-04-28 2016-04-28 保管库
CN201680020082.3A Active CN107531416B (zh) 2015-04-28 2016-04-28 保管库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20082.3A Active CN107531416B (zh) 2015-04-28 2016-04-28 保管库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10504058B2 (zh)
EP (1) EP3291154A1 (zh)
JP (1) JP7057131B2 (zh)
CN (2) CN112009933B (zh)
AU (1) AU2016255237B2 (zh)
WO (1) WO201617527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S2558102T3 (es) 2003-05-06 2016-02-02 Biogen Hemophilia Inc. Proteínas quiméricas del factor de coagulación para el tratamiento de un trastorno hemostático
WO2016175279A1 (ja) * 2015-04-28 2016-11-03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保管庫
US10704294B1 (en) * 2017-04-17 2020-07-07 Lockheed Martin Corporation Wirelessly actuated cover for a structure
CN112469642B (zh) * 2018-08-10 2022-05-24 普和希控股公司 药品管理系统
CN110210590A (zh) * 2019-06-05 2019-09-06 杭州智测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储物柜中物品的存取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4365146A (zh) * 2019-06-28 2022-04-15 实耐宝公司 在工具仓库管理系统中管理的自动化工具控制设备
CN115376250A (zh) * 2022-08-16 2022-11-22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一种联网版智能存取柜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7862A (ja) * 2000-02-28 2001-11-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食品の自動冷蔵システムと冷蔵庫
KR20070078939A (ko) * 2006-01-31 2007-08-03 박성미 주방 관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식품 관리 방법
CN101071411A (zh) * 2006-05-12 2007-11-14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利用rfid的食品管理冰箱
CN203012785U (zh) * 2012-12-20 2013-06-19 杭州钱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可识别数字化标签的临床用血液管理系统
CN204132804U (zh) * 2013-12-13 2015-02-04 戴淑娟 具有药品有效期提示功能的药品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9408B2 (ja) * 1997-05-21 2005-04-2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保管庫
JP4205875B2 (ja) * 2000-06-28 2009-01-07 敦 木下 医療物品管理ラックシステム
US20020183882A1 (en) 2000-10-20 2002-12-05 Michael Dearing RF point of sale and delivery method and system using communication with remote computer and having features to read a large number of RF tags
DE60144402D1 (de) 2000-10-20 2011-05-19 Promega Corp Hochfrequenzidenfikationsverfahren und System zum Verteilen von Produkten
US6707381B1 (en) * 2001-06-26 2004-03-16 Key-Trak, Inc. Object tracking method and system with object identification and verification
JP4328154B2 (ja) * 2003-09-11 2009-09-09 株式会社東研 Rfidタグを用いた物品管理システム
US6989749B2 (en) * 2003-11-21 2006-01-2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Navy Electronic check out system
US7348884B2 (en) 2004-07-29 2008-03-25 Omnicell, Inc. RFID cabinet
US7178729B2 (en) 2005-02-25 2007-02-20 Cisco Technology,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alerts for spoilage and hazardous combinations
ITPN20050075A1 (it) * 2005-10-20 2007-04-21 Electrolux Professional Spa Metodo per monitorare articoli in un frigo
US8095435B2 (en) 2005-11-08 2012-01-10 American Airlines, Inc. Method to effectuate point of use control and accountability of monitored articles
US8285607B2 (en) * 2005-12-02 2012-10-09 Amerisourcebergen Specialty Group System and method for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and tracking
WO2007084866A2 (en) * 2006-01-18 2007-07-26 Merck & Co., Inc. Intelligent refrigerator for stor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 containers
US20070205894A1 (en) * 2006-03-01 2007-09-06 Sun Microsystems, Inc.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asset management
US7932824B2 (en) * 2006-10-13 2011-04-26 RFID Mexico, S.A. DE C.V. Item tracking system
US7710275B2 (en) 2007-03-16 2010-05-04 Promega Corporation RFID reader enclosure and man-o-war RFID reader system
US9041508B2 (en) * 2008-08-08 2015-05-26 Snap-On Incorporated Image-based 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US8020768B2 (en) * 2009-04-01 2011-09-20 RFID Mexico, S.A. DE C.V. Portable container inventory control system
US8659397B2 (en) * 2010-07-22 2014-02-25 Vocollect,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rrectly identifying specific RFID tags
FR2988936B1 (fr) 2012-03-30 2019-05-24 Biolog-id Procede de qualification de conteneur, enceinte de stockage associee
JP6095293B2 (ja) 2012-08-10 2017-03-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保管庫、および保管システム
CA2891844C (en) 2012-11-19 2019-10-29 Omnicell, Inc. Storage cabinet with multiple rfid readers
US20140138340A1 (en) * 2012-11-19 2014-05-22 Robert W. Miller Overhead Hoist
WO2016175279A1 (ja) * 2015-04-28 2016-11-03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保管庫
FR3047184A1 (fr) 2016-10-03 2017-08-04 Biolog Dispositif de stockage d'elements
FR3047185B1 (fr) 2016-10-03 2021-01-29 Biolog Dispositif de stockage d'element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17862A (ja) * 2000-02-28 2001-11-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食品の自動冷蔵システムと冷蔵庫
KR20070078939A (ko) * 2006-01-31 2007-08-03 박성미 주방 관리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식품 관리 방법
CN101071411A (zh) * 2006-05-12 2007-11-14 泰州乐金电子冷机有限公司 利用rfid的食品管理冰箱
CN203012785U (zh) * 2012-12-20 2013-06-19 杭州钱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rfid可识别数字化标签的临床用血液管理系统
CN204132804U (zh) * 2013-12-13 2015-02-04 戴淑娟 具有药品有效期提示功能的药品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531416A (zh) 2018-01-02
WO2016175279A1 (ja) 2016-11-03
AU2016255237A1 (en) 2017-11-02
US20200074392A1 (en) 2020-03-05
US10949802B2 (en) 2021-03-16
EP3291154A4 (en) 2018-03-07
AU2016255237B2 (en) 2020-11-26
CN112009933A (zh) 2020-12-01
JP7057131B2 (ja) 2022-04-19
EP3291154A1 (en) 2018-03-07
US20180114181A1 (en) 2018-04-26
US10504058B2 (en) 2019-12-10
JPWO2016175279A1 (ja) 2018-02-22
CN107531416B (zh) 2020-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09933B (zh) 保管库
JP6712263B2 (ja) 保管庫、保管方法
CN105139168B (zh) 自动化医药用品取/存跟踪的方法和设备
CN107531415B (zh) 保管库
JP2008108276A (ja) 遠隔コンピュータとの通信を使用し、多数のrfタグを読み取る機能を有するrf販売時点管理(pos)および配送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JP6655311B2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JP2010238088A (ja) 資産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携帯資産管理装置
US20220067635A1 (en) Inventory tracking systems and methods
KR20070110527A (ko) 제품 관리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