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7031A -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 Google Patents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7031A
CN111997031A CN202010821499.8A CN202010821499A CN111997031A CN 111997031 A CN111997031 A CN 111997031A CN 202010821499 A CN202010821499 A CN 202010821499A CN 111997031 A CN111997031 A CN 1119970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uring
support
pressing
pressing part
composite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14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97031B (zh
Inventor
董昱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ntu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ntu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ntu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ntuo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14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70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70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70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970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70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00Improving or preserving soil or rock, e.g. preserving permafrost soil
    • E02D3/02Improving by compacting
    • E02D3/08Improving by compacting by inserting stones or lost bodies, e.g. compaction pil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其包括,S1、准备机械及工具;S2、对场地进行勘测以及规划;S3、浇筑灌注支护:S4、相邻的灌注支护之间开挖第二浇筑孔;S5、在第二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进行连接部;S6、对灌注支护进行结构加强;S7、质量验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刚性桩,包括灌注支护以及加强支护,灌注支护内部开有凹槽,凹槽内放置有钢筋笼,钢筋笼内部为土壤,相邻的灌注支护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本申请具有增强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的效果。

Description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背景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人工地基又称复合地基。
相关技术中的复合地基在使用过程中,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与桩侧土体相关联,当桩侧土体出现沉降或其他情况时,会影响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增强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包括,
S1、准备施工机械以及辅助工具;
S2、对场地进行勘测以及规划;
S3、浇筑灌注支护;
S3-1、开挖第一浇筑孔;
S3-2、在第一浇筑孔内放置钢筋笼;
S3-3、在钢筋笼中回填土并压实;
S3-4、在第一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灌注支护;
S4、相邻的灌注支护之间开挖第二浇筑孔;
S5、在第二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进行连接部;
S6、对所述灌注支护进行结构加强;
S7、质量验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获得的复合地基,由于通过在钢筋笼内回填土,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位于灌注支护内部的土结合钢筋笼,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浇筑连接部以增强整个复合地基的隔水性,同时连接部将灌注支护形成一个整体,当局部土层沉降时,对复合地基的整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所述S6中,在所述灌注支护一侧设置加强支护,具体步骤为:
S6-1、开挖第三浇筑孔;
S6-2、在第三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加强支护;
S6-3、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之间安设连接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支护,以增强复合地基的整体结构强度,加强支护对加强支护与灌注支护之间的土层有一定的锁紧作用,提高土层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S6中,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的数量比为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每两个灌注支护对应一个加强支护,在增强了土层的稳定性的同时,加强支护对土层的整体性影响较小。
优选的,所述S6-3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压紧部、第二压紧部、安装块以及压紧件;
所述第一压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安装块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轴线重合;
所述压紧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压紧件的时候,第一压紧部与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然后第一压紧部与灌注支护抵接,第二压紧部与加强支护抵接,使得加强支护与灌注支护之间的传递性增大,从而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
优选的,所述S6-3的,连接组件设置多组且均匀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多组以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均匀间隔分布以减少应力集中。
优选的,所述S6-3的具体步骤为:
S6-3-1:在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之间开挖放置孔;
S6-3-2:将一组所述连接组件放置进放置孔,并调整所述连接组件使得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连接;
S6-3-3:填埋土壤至第二组所述连接组件的规划的放置位置,然后放置第二组所述连接组件,并调整所述连接组件使得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加强支护与所述灌注支护连接,依次循环至全部连接组件放置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连接组件的安装。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刚性桩,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刚性桩,包括灌注支护以及加强支护,所述灌注支护内部开有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有钢筋笼,所述钢筋笼内部为土壤,相邻的灌注支护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刚性桩在钢筋笼内回填土,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位于灌注支护内部的土结合钢筋笼,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浇筑连接部以增强整个刚性桩的隔水性,同时连接部将灌注支护形成一个整体,当局部土层沉降时,对复合地基的整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所述灌注支护与加强支护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压紧部、第二压紧部、安装块以及压紧件;
所述第一压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安装块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轴线重合;
所述压紧件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紧部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连接组件的时候,通过压紧件带动第一压紧部以及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然后第一压紧部与灌注支护抵接,第二压紧部与加强支护抵接,使得加强支护与灌注支护之间的传递性增大,从而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
优选的,所述安装块上开有压紧槽,所述压紧件与所述压紧槽滑移连接,所述安装块上开有滑移槽,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均与所述滑移槽滑移连接,所述压紧槽与所述滑移槽连通,所述压紧件下端面分别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抵接,所述第一压紧部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端部均设置有斜面,两个斜面均与压紧件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该连接组件的时候,下压压紧件,第一压紧部以及第二压紧部在斜面的驱动下朝向两边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压紧部以及第二压紧部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便于施工人员操作。
优选的,所述压紧件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压紧件侧壁,所述限位板具有弹性,所述安装块开有限位槽,当所述压紧件位于最低位置时,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压紧件位于最低位置时,限位板位于限位槽内以使得压紧件无法复位,从而保证第一压紧部与灌注支护抵接,第二压紧部与加强支护抵接。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提供了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通过该方法施工获得的复合地基,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增强整个复合地基的隔水性,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提供了一种刚性桩,该刚性桩,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了成本,增强整个刚性桩的隔水性,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刚性桩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刚性桩一实施方式的灌注支护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一种刚性桩一实施方式的连接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灌注支护;11、凹槽;12、钢筋笼;121、隔土套;13、连接部;2、加强支护;3、连接组件;31、第一压紧部;311、斜面;32、第二压紧部;33、安装块;331、压紧槽;332、滑移槽;333、限位槽;34、压紧件;341、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参照图1,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包括,
S1、准备施工机械以及辅助工具。
S2、对场地进行勘测以及规划。
S3、浇筑灌注支护1;
S3-1、开挖第一浇筑孔;
S3-2、在第一浇筑孔内放置钢筋笼12;
S3-3、在钢筋笼12中回填土并压实;
S3-4、在第一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灌注支护1。
S4、相邻的灌注支护1之间开挖第二浇筑孔。
S5、在第二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进行连接部13。
S6、对灌注支护1进行结构加强。
S6中,在灌注支护1一侧设置加强支护2,具体步骤为:
S6-1、开挖第三浇筑孔;
S6-2、在第三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加强支护2;
S6-3、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安设连接组件3。
通过设置加强支护2,以增强复合地基的整体结构强度,加强支护2对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的土层有一定的锁紧作用,提高土层的稳定性。
S6-3的具体步骤为:
S6-3-1:在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开挖放置孔;
S6-3-2:将一组连接组件3放置进放置孔,并调整连接组件3使得连接组件3与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连接;
S6-3-3:填埋土壤至第二组连接组件3的规划的放置位置,然后放置第二组连接组件3,并调整连接组件3使得连接组件3与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连接,依次循环至全部连接组件3放置完成。
S7、质量验收。
本实施例中,S6中,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的数量比为1:2。即每两个灌注支护1对应一个加强支护2,在增强了土层的稳定性的同时,加强支护2对土层的整体性影响较小。
S6-3中,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压紧部31、第二压紧部32、安装块33以及压紧件34;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与安装块33滑移连接,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的轴线重合;压紧件34用以驱动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驱动压紧件34的时候,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然后第一压紧部31与灌注支护1抵接,第二压紧部32与加强支护2抵接,使得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的传递性增大,从而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
进一步的,连接组件3设置多组且均匀间隔分布。
设置多组以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均匀间隔分布以减少应力集中。实现连接组件3的安装。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的实施原理为:施工获得的复合地基,由于通过在钢筋笼12内回填土,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位于灌注支护1内部的土结合钢筋笼12,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浇筑连接部13以增强整个复合地基的隔水性,同时连接部13将灌注支护1形成一个整体,当局部土层沉降时,对复合地基的整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刚性桩。参照图2以及图3,一种刚性桩,包括灌注支护1以及加强支护2,灌注支护1内部开有凹槽11,凹槽11内放置有钢筋笼12,钢筋笼12内部为土壤,相邻的灌注支护1之间通过连接部13连接。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钢筋笼12侧壁可套设隔土套121,隔土套121可选为TPU、涤纶、聚氯乙烯、PVC等,隔土套121与钢筋笼12可通过粘接固定,或使用绳子绑紧等。隔土套121以减少回填土时土壤从钢筋笼12的孔隙中掉落。
参照图1以及图4,灌注支护1与加强支护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3,连接组件3用以连接灌注支护1以及加强支护2。
具体参照图4,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压紧部31、第二压紧部32、安装块33以及压紧件34。其中,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与安装块33滑移连接,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的轴线重合,压紧件34用以驱动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使用连接组件3的时候,通过压紧件34带动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然后第一压紧部31与灌注支护1抵接,第二压紧部32与加强支护2抵接,使得加强支护2与灌注支护1之间的传递性增大,从而增强复合地基整体的抗剪性能。
继续参照图4,具体的,安装块33上开有压紧槽331,压紧件34与压紧槽331滑移连接,安装块33上开有滑移槽332,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均与滑移槽332滑移连接,压紧槽331与滑移槽332连通,压紧件34下端面分别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抵接,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的端部均设置有斜面311,两个斜面311均与压紧件34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一压紧部31与第二压紧部32呈弧形以便于灌注支护1和加强支护2贴合。
使用该连接组件3的时候,下压压紧件34,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在斜面311的驱动下朝向两边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压紧部31以及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便于施工人员操作。即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将连接组件3放置好之后,然后使用工具下压压紧件34,即可完成第一压紧部31与灌注支护1抵接,第二压紧部32与加强支护2抵接,然后盖上回填土,压紧压紧件34时期难以复位。
继续参照图4,压紧件34两侧设有限位板341,限位板341为固定连接于压紧件34侧壁,限位板341具有弹性,安装块33开有限位槽333,当压紧件34位于最低位置时,限位板341位于限位槽333内。当压紧件34位于最低位置时,限位板341位于限位槽333内以使得压紧件34无法复位,从而保证第一压紧部31与灌注支护1抵接,第二压紧部32与加强支护2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刚性桩的实施原理为:该刚性桩在钢筋笼12内回填土,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节约成本,同时位于灌注支护1内部的土结合钢筋笼12,强度可靠,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成本,浇筑连接部13以增强整个刚性桩的隔水性,同时连接部13将灌注支护1形成一个整体,当局部土层沉降时,对复合地基的整体不会有较大影响,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准备施工机械以及辅助工具;
S2、对场地进行勘测以及规划;
S3、浇筑灌注支护(1);
S3-1、开挖第一浇筑孔;
S3-2、在第一浇筑孔内放置钢筋笼(12);
S3-3、在钢筋笼(12)中回填土并压实;
S3-4、在第一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灌注支护(1);
S4、相邻的灌注支护(1)之间开挖第二浇筑孔;
S5、在第二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进行连接部(13);
S6、对所述灌注支护(1)进行结构加强;
S7、质量验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在所述灌注支护(1)一侧设置加强支护(2),具体步骤为:
S6-1、开挖第三浇筑孔;
S6-2、在第三浇筑孔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成型后形成加强支护(2);
S6-3、所述加强支护(2)与所述灌注支护(1)之间安设连接组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所述加强支护(2)与所述灌注支护(1)的数量比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3中,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压紧部(31)、第二压紧部(32)、安装块(33)以及压紧件(34);
所述第一压紧部(31)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32)与所述安装块(33)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压紧部(31)与所述第二压紧部(32)的轴线重合;
所述压紧件(34)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紧部(31)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3的,连接组件(3)设置多组且均匀间隔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3的具体步骤为:
S6-3-1:在所述加强支护(2)与所述灌注支护(1)之间开挖放置孔;
S6-3-2:将一组所述连接组件(3)放置进放置孔,并调整所述连接组件(3)使得所述连接组件(3)与所述加强支护(2)与所述灌注支护(1)连接;
S6-3-3:填埋土壤至第二组所述连接组件(3)的规划的放置位置,然后放置第二组所述连接组件(3),并调整所述连接组件(3)使得所述连接组件(3)与所述加强支护(2)与所述灌注支护(1)连接,依次循环至全部连接组件(3)放置完成。
7.一种刚性桩,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支护(1)以及加强支护(2),所述灌注支护(1)内部开有凹槽(11),所述凹槽(11)内放置有钢筋笼(12),所述钢筋笼(12)内部为土壤,相邻的灌注支护(1)之间通过连接部(13)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刚性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支护(1)与加强支护(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包括第一压紧部(31)、第二压紧部(32)、安装块(33)以及压紧件(34);
所述第一压紧部(31)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32)与所述安装块(33)滑移连接,所述第一压紧部(31)与所述第二压紧部(32)的轴线重合;
所述压紧件(34)用以驱动所述第一压紧部(31)以及所述第二压紧部(32)朝向相互远离方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刚性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33)上开有压紧槽(331),所述压紧件(34)与所述压紧槽(331)滑移连接,所述安装块(33)上开有滑移槽(332),所述第一压紧部(31)与所述第二压紧部(32)均与所述滑移槽(332)滑移连接,所述压紧槽(331)与所述滑移槽(332)连通,所述压紧件(34)下端面分别所述第一压紧部(31)与所述第二压紧部(32)抵接,所述第一压紧部(31)与所述第二压紧部(32)的端部均设置有斜面(311),两个斜面(311)均与压紧件(34)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刚性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34)两侧设有限位板(341),所述限位板(341)为固定连接于所述压紧件(34)侧壁,所述限位板(341)具有弹性,所述安装块(33)开有限位槽(333),当所述压紧件(34)位于最低位置时,所述限位板(341)位于所述限位槽(333)内。
CN202010821499.8A 2020-08-15 2020-08-15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Active CN1119970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1499.8A CN111997031B (zh) 2020-08-15 2020-08-15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1499.8A CN111997031B (zh) 2020-08-15 2020-08-15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7031A true CN111997031A (zh) 2020-11-27
CN111997031B CN111997031B (zh) 2021-09-21

Family

ID=7347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1499.8A Active CN111997031B (zh) 2020-08-15 2020-08-15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703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298A (zh) * 2021-07-21 2021-10-26 江苏久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小桥预制组合桩
CN114108590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淤泥质地基的巩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575350A (zh) * 2022-04-06 2022-06-03 重庆渝能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基坑施工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7543C2 (de) * 1982-02-08 1985-10-10 Gerhard 4040 Neuss Strahl Stahlrohrstütze
CN2359331Y (zh) * 1999-02-03 2000-01-19 上海高仕新技术工程咨询合作公司 钢支撑复加预应力装置
CN201786042U (zh) * 2010-09-01 2011-04-06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多功能支顶工具
CN203654271U (zh) * 2013-12-23 2014-06-18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挖孔式摩擦型桩
CN110331727A (zh) * 2019-07-11 2019-10-15 江西建工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相结合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9636806U (zh) * 2018-12-11 2019-11-15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支撑结构
CN110820763A (zh) * 2019-11-29 2020-02-21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淤泥质土深基坑的桁架式钻孔灌注桩支护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27543C2 (de) * 1982-02-08 1985-10-10 Gerhard 4040 Neuss Strahl Stahlrohrstütze
CN2359331Y (zh) * 1999-02-03 2000-01-19 上海高仕新技术工程咨询合作公司 钢支撑复加预应力装置
CN201786042U (zh) * 2010-09-01 2011-04-06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多功能支顶工具
CN203654271U (zh) * 2013-12-23 2014-06-18 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挖孔式摩擦型桩
CN209636806U (zh) * 2018-12-11 2019-11-15 宏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钢支撑结构
CN110331727A (zh) * 2019-07-11 2019-10-15 江西建工第二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灌注桩和地下连续墙相结合的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820763A (zh) * 2019-11-29 2020-02-21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淤泥质土深基坑的桁架式钻孔灌注桩支护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50298A (zh) * 2021-07-21 2021-10-26 江苏久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中小桥预制组合桩
CN114108590A (zh) * 2021-11-30 2022-03-01 深圳市蛇口招商港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港口淤泥质地基的巩固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575350A (zh) * 2022-04-06 2022-06-03 重庆渝能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井基坑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7031B (zh) 2021-09-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97031B (zh) 增强复合地基承载能力的方法及其刚性桩
CN102444142B (zh) 一种群桩改柱扩建地下室及其施工工法
JPS60230418A (ja) 海洋単位構築物
CN101994325A (zh) 一种加固基础及提高既有建筑刚性基础抗弯剪能力的方法
CN110055979A (zh) 用于边坡加固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锚墩及制作和施工方法
CN213233410U (zh) 软土地基水泥搅拌桩模块
CN105386610A (zh) 非对称深基坑坑顶天然地基古建筑保护施工方法
CN204000925U (zh) 预制式地下连续墙
CN205669211U (zh) 一种预制重力式挡墙
CN112982829A (zh) 一种灌浆套筒连接的装配式ecc-rc混合柱
CN112301887A (zh) 一种基岩深埋条件下的悬索桥主缆锚固系统及施工方法
CN213173656U (zh) 一种基于抗震装置的多功能地基结构
CN109763513B (zh) 一种锚索格构与改性土挡土墙复合支挡结构的施工方法
JPH0547685B2 (zh)
CN110714383A (zh) 新型复合倾斜加固边坡的加筋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CN110258526A (zh) 预制式地下连续墙以及施工地下室外墙和楼板的方法
CN213867907U (zh) 用于输电线路的预制扩盘根键式掏挖类基础
CN214530638U (zh) 一种多轴搅拌劲性复合桩
CN213448541U (zh) 深厚圆砾层下伏灰岩地基拱桥基础
CN201062393Y (zh) 圆形或弧形建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CN111794554A (zh) 一种新型砖砌体墙加固技术
CN201132956Y (zh) 钢筋混凝土静压桩预应力连接装置
CN110889235A (zh) 一种地下桩基建筑工程设计方法
CN210031775U (zh) 应用于软土地区的承压桩及桩基
CN216664087U (zh) 一种连锁预制地下连续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