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1924A -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1924A
CN111991924A CN202010734194.3A CN202010734194A CN111991924A CN 111991924 A CN111991924 A CN 111991924A CN 202010734194 A CN202010734194 A CN 202010734194A CN 111991924 A CN111991924 A CN 1119919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gas
cavity
liquid separation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41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义
史建鹏
喻选
张剑
李学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feng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feng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Dongfeng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7341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192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19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19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5/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 B01D45/12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by gravity, inertia, or centrifugal forces by centrifugal for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 B01D5/0003Condensation of vapours; Recovering volatile solvents by condensation by using heat-exchange surfaces for indirect contact between gases or vapours and the cooling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097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recycling of the reacta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8/00Fuel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8/04Auxiliary arrangements, e.g. for control of pressure or for circulation of fluids
    • H01M8/04082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 H01M8/0408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 H01M8/04119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simultaneous supply or evacuation of electrolyte; Humidifying or dehumidifying
    • H01M8/04156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simultaneous supply or evacuation of electrolyte; Humidifying or dehumidifying with product water removal
    • H01M8/04164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f reactant parameters, e.g. pressure or concentration of gaseous reactants with simultaneous supply or evacuation of electrolyte; Humidifying or dehumidifying with product water removal by condensers, gas-liquid separators or fil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50Fuel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壳体、螺旋管以及直管;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为上密封腔和下密封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密封腔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还设有从所述上密封腔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螺旋管设于所述上密封腔内,所述螺旋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壳体外侧连通,以用于导入被分离气液混合物;所述螺旋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连通;直管的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本发明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热交换使气液混合物的水蒸气凝结,同时利用离心作用形成大的水珠,气液分离效果好。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催化剂作用将氢气的化学能转换为外部电能的发电装置,具有零排放、效率高、噪声低等优点,在交通运输领域尤其是重载、长途运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绝对优势。
为提高燃料电池的电池堆工作效率,通常会向电池堆的阳极通入过量的氢气,而受电化学反应效率的限制,氢气并非完全参与反应,因此从提高燃料利用率角度考虑,需要一套氢气循环系统将电池堆的出口排出的未参与反应氢气回收循环利用。但由于燃料电池反应生成水,因此电池堆排出的氢气将携带一定量的液态水和水蒸气,如果湿氢气(含液态水珠和水蒸气)不经过处理而直接循环进入电池堆使用,将导致电池堆的阳极水淹,输出功率下降。
现有技术中,采用气液分离器将湿氢气进行气液分离,分离出的氢气循环利用。例如,迷宫式气液分离器能分离湿氢气中携带的大部分液态水珠,但是小部分液态水珠和气态水蒸气却很难分离出来,气液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气液分离后的氢气在循环使用时,还是容易在电池堆的内部凝结形成水,造成电池堆的阳极水淹。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
壳体,其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为上密封腔和下密封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密封腔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还设有从所述上密封腔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
螺旋管,其设于所述上密封腔内,所述螺旋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壳体外侧连通,以用于导入被分离气液混合物;所述螺旋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连通;
直管,其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
圆筒;
上盖,其设于所述圆筒上端;
下盖,其设于所述圆筒下端,所述下盖、上盖以及圆筒连接形成所述内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直管穿过所述螺旋管中心且与所述螺旋管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直管上端穿过连接且所述上盖,下端与所述隔板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圆筒上设有与所述螺旋管输入端连通的第二进管,且所述螺旋管输入端圆滑过渡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进管相切,所述螺旋管下端圆滑过渡沿竖直方向与所述隔板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管与所述第一出管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且与所述螺旋管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均相等。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盖为漏斗形或半球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底端设有与所述下密封腔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漏斗形或半球形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连接有电磁阀。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系统,包括:
比例阀,其进口用于与氢气源连接;
电池堆,其进口与所述比例阀的出口连接;
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
-壳体,其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为上密封腔和下密封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密封腔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还设有从所述上密封腔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
-螺旋管,其设于所述上密封腔内,所述螺旋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堆的出口连接,所述螺旋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导通;
-直管,其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
循环泵,其进口与所述直管上端连接,出口与所述比例阀的出口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系统,包括:
比例阀,其进口用于与氢气源连接;
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
-壳体,其设有内腔,所述内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为上密封腔和下密封腔;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上密封腔连通的第一进管和第一出管,所述第一进管与所述比例阀的出口连接;
-螺旋管,其设于所述上密封腔内,所述螺旋管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导通;
-直管,其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且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侧;
电池堆,其进口与所述第一出管连接,出口与所述螺旋管的输入端连接;
循环泵,其进口与所述直管上端连接,出口与所述比例阀的出口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堆的进口处设有温压传感器。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通过设置上密封腔、下密封腔、螺旋管以及直管,气液混合物流过螺旋管时,向上密封腔内导入冷却介质,气液混合物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同时气液混合物在螺旋管中做离心运动形成大的水珠,水珠附在螺旋管内壁上并汇集到下密封腔中,分离出的干氢气通过直管排除循环回收利用。本发明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热交换使气液混合物的水蒸气凝结,同时利用离心作用形成大的水珠,气液分离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一个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一个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系统的一个系统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气液分离装置的另一个系统原理图;
图中:1、壳体;11、内腔;111、上密封腔;112、下密封腔;12、隔板;13、第一进管;14、第一出管;15、圆筒;16、上盖;17、下盖;18、第二进管;2、螺旋管;3、直管;4、出水管;5、电磁阀;6、比例阀;7、电池堆;8、循环泵;9、温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能解决现有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螺旋管2以及直管3。
壳体设有内腔11,内腔11设有隔板12,隔板12将内腔11分为上密封腔111和下密封腔112。壳体1上设有用于向上密封腔111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13,还设有从上密封腔111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14。
螺旋管2设于上密封腔111内,螺旋管2的输入端与壳体1外侧连通,以用于导入被分离气液混合物,螺旋管2的输出端与下密封腔112连通。
直管3的下端与下密封腔112导通,直管3的上端穿过上密封腔111且延伸至壳体1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上密封腔111、下密封腔112、螺旋管2以及直管3,气液混合物流过螺旋管2时,向上密封腔111内导入冷却介质,气液混合物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同时气液混合物在螺旋管2中做离心运动形成大的水珠,水珠附在螺旋管2内壁上并汇集到下密封腔112中,分离出的干氢气通过直管3排除循环回收利用。本发明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热交换使气液混合物的水蒸气凝结,同时利用离心作用形成大的水珠,气液分离效果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壳体1包括:圆筒15、上盖16以及下盖17。上盖16设于圆筒15上端,下盖17设于圆筒15下端,下盖17、上盖16以及圆筒15连接形成内腔11。具体地,圆筒15可选用壁厚为2mm的不锈钢材料制成,筒体高度可为100mm左右。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直管3穿过螺旋管2中心且与螺旋管2连接形成一体,直管3上端穿过连接且上盖16,下端与隔板12连接,结构更加紧凑稳固。
进一步地,圆筒15上设有与螺旋管2输入端连通的第二进管18,且螺旋管2输入端圆滑过渡沿水平方向与第二进管18相切,螺旋管2下端圆滑过渡沿竖直方向与隔板连接,降低流阻,能更好的利用离心力作用汇集水珠。
更进一步地,第二进管18与第一出管14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且与螺旋管2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均相等。通过这样的结构布置,便于加工,有利于提升冷却效果以使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
其中,螺旋管2和直管3可选内径为12mm、壁厚为1mm的不锈钢管。直管3的上端距离上盖16可为15mm。第一进管13与第二进管18的中心线在同一竖直平面,第一进管13下距离隔板12可为5mm,第二进管18上距离上盖16可为10mm。第一进管13、第一出管14与第二进管18均可选内径为12mm、壁厚为1mm的不锈钢管。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下盖17为漏斗形或半球形,有利于液态水汇集。进一步地,下盖17底端设有与下密封腔112连通的出水口,出水口位于漏斗形或半球形的底部。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4,出水管4上连接有电磁阀5,电磁阀可以定期开启排出液态水。优选地,电磁阀具有加热功能,避免液态水温度过低结冰不易排出。
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的气液分离系统,包括:比例阀6、电池堆7以及气液分离装置。比例阀6的进口用于与氢气源连接,比例阀6将来自氢气源的氢气调节至电池堆7需求流量和压力。电池堆7的进口与比例阀6的出口连接。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螺旋管2以及直管3。
壳体1设有内腔11,内腔11设有隔板12,隔板12将内腔11分为上密封腔111和下密封腔112。壳体1上设有用于向上密封腔111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13,还设有从上密封腔111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14。
螺旋管2设于上密封腔111内,螺旋管2的输入端与电池堆7的出口连接,螺旋管2的输出端与下密封腔112导通。
直管3的下端与下密封腔112导通,直管3的上端穿过上密封腔111且延伸至壳体1外侧。
循环泵8的进口与直管3上端连接,循环泵8的出口与比例阀6的出口连接,循环泵8可以将气液分离后的干氢气重新导入电池堆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系统,其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上密封腔111、下密封腔112、螺旋管2以及直管3,气液混合物流过螺旋管2时,向上密封腔111内导入冷却介质,气液混合物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同时气液混合物在螺旋管2中做离心运动形成大的水珠,水珠附在螺旋管2内壁上并汇集到下密封腔112中,分离出的干氢气通过直管3排除循环回收利用。本发明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热交换使气液混合物的水蒸气凝结,同时利用离心作用形成大的水珠,气液分离效果好。
参见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系统,包括:比例阀6、气液分离装置以及电池堆7。比例阀6的进口用于与氢气源连接,比例阀6将来自氢气源的氢气调节至电池堆7需求流量和压力。气液分离装置包括:壳体1、螺旋管2以及直管3。
壳体1设有内腔11,内腔11设有隔板12,隔板12将内腔11分为上密封腔111和下密封腔112。壳体1上设有与上密封腔111连通的第一进管13和第一出管14,第一进管13与比例阀6的出口连接。
螺旋管2设于上密封腔111内,螺旋管2的输出端与下密封腔112导通。
直管3的下端与下密封腔112导通,直管3的上端穿过上密封腔111且延伸至壳体1外侧。
电池堆7的进口与第一出管14连接,电池堆7的出口与螺旋管2的输入端连接。
循环泵8的进口与直管3的上端连接,循环泵8的出口与比例阀6的出口连接,循环泵8可以将气液分离后的干氢气重新导入电池堆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气液分离系统,其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设置上密封腔111、下密封腔112、螺旋管2以及直管3,气液混合物流过螺旋管2时,向上密封腔111内导入冷却介质,气液混合物中的水蒸气冷凝形成水珠,同时气液混合物在螺旋管2中做离心运动形成大的水珠,水珠附在螺旋管2内壁上并汇集到下密封腔112中,分离出的干氢气通过直管3排除循环回收利用。本发明中的气液分离装置,通过热交换使气液混合物的水蒸气凝结,同时利用离心作用形成大的水珠,气液分离效果好。另外,将来自氢气源的氢气与电池堆7中排除的湿氢气进行热交换,一方面可以对来自氢气源的氢气进行预热,提升电池堆7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相比空气和其它冷却液介质,氢气的热容更大,对湿氢气的冷却效果更好,也可避免由于氢气泄漏引发的安全问题。最后,整个系统集成化程度高,节省布置空间。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电池堆7的进口处设有温压传感器9,监测进入电池堆7前氢气的温度和压力。比例阀6的后端还可以接泄压阀,防止氢气压力突变造成电池堆7损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发明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设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设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内腔(11)分为上密封腔(111)和下密封腔(112);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密封腔(111)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13),还设有从所述上密封腔(111)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14);
螺旋管(2),其设于所述上密封腔(111)内,所述螺旋管(2)的输入端与所述壳体(1)外侧连通,以用于导入被分离气液混合物;所述螺旋管(2)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连通;
直管(3),其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111)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
圆筒(15);
上盖(16),其设于所述圆筒(15)上端;
下盖(17),其设于所述圆筒(15)下端,所述下盖(17)、上盖(16)以及圆筒(15)连接形成所述内腔(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管(3)穿过所述螺旋管(2)中心且与所述螺旋管(2)连接形成一体;所述直管(3)上端穿过连接且所述上盖(16),下端与所述隔板(12)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圆筒(15)上设有与所述螺旋管(2)输入端连通的第二进管(18),且所述螺旋管(2)输入端圆滑过渡沿水平方向与所述第二进管(18)相切,所述螺旋管(2)下端圆滑过渡沿竖直方向与所述隔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进管(18)与所述第一出管(14)中心线在同一水平面,且与所述螺旋管(2)中心线之间的偏心距均相等。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17)为漏斗形或半球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液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盖(17)底端设有与所述下密封腔(112)连通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位于漏斗形或半球形的底部,所述出水口连接有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上连接有电磁阀(5)。
8.一种气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比例阀(6),其进口用于与氢气源连接;
电池堆(7),其进口与所述比例阀(6)的出口连接;
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
-壳体(1),其设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设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内腔(11)分为上密封腔(111)和下密封腔(112);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向所述上密封腔(111)导入冷却介质的第一进管(13),还设有从所述上密封腔(111)导出冷却介质的第一出管(14);
-螺旋管(2),其设于所述上密封腔(111)内,所述螺旋管(2)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池堆(7)的出口连接,所述螺旋管(2)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导通;
-直管(3),其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111)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侧;
循环泵(8),其进口与所述直管(3)上端连接,出口与所述比例阀(6)的出口连接。
9.一种气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比例阀(6),其进口用于与氢气源连接;
气液分离装置,其包括:
-壳体(1),其设有内腔(11),所述内腔(11)设有隔板(12),所述隔板(12)将所述内腔(11)分为上密封腔(111)和下密封腔(112);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上密封腔(111)连通的第一进管(13)和第一出管(14),所述第一进管(13)与所述比例阀(6)的出口连接;
-螺旋管(2),其设于所述上密封腔(111)内,所述螺旋管(2)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导通;
-直管(3),其下端与所述下密封腔(112)导通,上端穿过所述上密封腔(111)且延伸至所述壳体(1)外侧;
电池堆(7),其进口与所述第一出管(14)连接,出口与所述螺旋管(2)的输入端连接;
循环泵(8),其进口与所述直管(3)上端连接,出口与所述比例阀(6)的出口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液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堆(7)的进口处设有温压传感器(9)。
CN202010734194.3A 2020-07-27 2020-07-27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Pending CN1119919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4194.3A CN111991924A (zh) 2020-07-27 2020-07-27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4194.3A CN111991924A (zh) 2020-07-27 2020-07-27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1924A true CN111991924A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67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4194.3A Pending CN111991924A (zh) 2020-07-27 2020-07-27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192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7221A (zh) * 2022-08-30 2022-11-15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气液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2868A (zh) * 2016-12-07 2018-06-1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水管理组件
CN111063916A (zh) * 2019-12-27 2020-04-24 电子科技大学 燃料电池阳极水管理系统与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2868A (zh) * 2016-12-07 2018-06-15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水管理组件
CN111063916A (zh) * 2019-12-27 2020-04-24 电子科技大学 燃料电池阳极水管理系统与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淑波: "《化工原理(第二版)》", 31 January 2019,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许兆棠: "《汽车构造(上册)》", 31 May 2016, 国防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7221A (zh) * 2022-08-30 2022-11-15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气液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5347221B (zh) * 2022-08-30 2023-11-14 江苏毅合捷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气液分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8801B (zh) 一种用于直接液体进料燃料电池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KR102304857B1 (ko) 연료전지용 막가습기
CN108172869B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
CN111991924A (zh) 气液分离装置及系统
CN215731804U (zh) 一种简易的水汽分离器及其应用的燃料电池系统
CN104716366A (zh) 一种微型燃料电池系统用气液分离器
CN112993314B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08390082A (zh) 一种用于直接液体进料燃料电池的分离器
CN102044686A (zh) 燃料电池系统
CN111326769B (zh) 一种直接液体燃料电池系统的气液分离器
CN101447573A (zh) 一种燃料电池生成水回收的装置
KR101916870B1 (ko) 연료전지 차량용 수소회수장치
CN101083333A (zh) 燃料电池装置
CN108172868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水管理组件
CN208189711U (zh) 一种用于直接液体进料燃料电池的分离器
CN212648290U (zh) 一种用于直接液体燃料电池的气液分离器
CN210934115U (zh) 一种新型燃料电池系统用氢水分离装置
CN113363531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氢气加湿系统
CN209658309U (zh) 一种合成金属燃料发电装置
CN103887541A (zh) 一种气液分离器及其应用
CN217522061U (zh) 燃料电池加湿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7522062U (zh) 燃料电池加湿器及燃料电池系统
CN218299833U (zh) 一种燃料电池增湿器
CN220692073U (zh) 气液分离装置和燃料电池
CN216818396U (zh) 一种氢气循环泵进气口用二级过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