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8812B - 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8812B
CN111988812B CN201910422634.9A CN201910422634A CN111988812B CN 111988812 B CN111988812 B CN 111988812B CN 201910422634 A CN201910422634 A CN 201910422634A CN 111988812 B CN111988812 B CN 1119888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rrc connection
total times
data
success 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263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8812A (zh
Inventor
赵晗
张培良
陈怡�
彭木根
武文斌
闫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2263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881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88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88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88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881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在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N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N个时刻对应的N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后,则将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后,通过在不同的区间分别设置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可以动态地判断网络的接入性能是否正常,减少由于单一业务量场景而制定的固定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产生的漏检与错检情况,可以提高通过阈值来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的方法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为了能够为尽量多的用户提供长期且稳定的高质量网络服务,需要对网络的接入性能进行定期监控和管理。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是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使用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的方式是:确定一个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高于阈值的连接为满足用户体验,而低于阈值的连接则表明该无线通信网络存在问题,需要对该无线通信网络进行检查并优化。可见,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的设置是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的重要因素。
在现有技术中,确定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的方式是:工程人员收集预设时长内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该预设时长内RRC连接建立的成功次数,得到该预设时长内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并将得到的该预设时长内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作为该无线通信网络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此阈值一旦设定则不会更改,直到运营商有新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需求。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方式确定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是由工程人员根据历史信息确定的,这样,当场景中出现特殊情况,例如某个时间段内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激增,此时,使用该阈值来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时,可能存在判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可见,如何合理地设置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合理地设置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解决使用现有技术中确定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来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时,存在的判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N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N个时刻对应的N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后,通过在不同的区间分别设置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可以动态地判断网络的接入性能是否正常,减少由于单一业务量场景而制定的固定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产生的漏检与错检情况,可以提高通过阈值来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的方法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将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包括:
按照N的取值,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每个区间中包括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区间中包括相同数量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例如每个区间中包括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等间隔地划分为M个区间,包括:
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最大值;
将由预设初始值到所述最大值组成的取值范围,等间隔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根据每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取值与所述M个区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将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统计每一个总次数出现的频度,得到总次数的分布,然后再将排序后的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等间隔划分,这样每个区间对应不同的业务量,从而可以为不同的业务量设置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满足不同业务量的需求。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包括:
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一对数据中包括一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根据K-P对正常数据,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对数据中可能存在异常数据,这样,可以在确定该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时,先排除异常数据,然后使用剩下的正常数据来确定阈值,可以提高确定的阈值的准确性。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K对数据,确定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以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
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为横坐标,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为纵坐标,获取在二维坐标系中的K个数据点;
确定K个数据点中的核心对象,其中,以所述核心对象为中心且以第一阈值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区域中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大于第二阈值;
将与所述核心对象为密度可达关系的至少一个数据点添加到所述核心对象所形成的簇中;
确定所述K个数据点中未添加到任意一个簇中的P个数据点为所述K个数据点中的P个异常数据点,其中,与所述P个异常数据点对应的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P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为所述P对异常数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根据实际网络中大部分数据处于正常状态(密度大)而少部分数据为异常状态(密度小)这一现象,利用密度聚类的方法,通过聚类结果得知数据是否正常,最后在正常数据中寻找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最小的数值该区间对应的阈值。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根据K-P对正常数据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包括:
从所述K个数据点的至少一个核心对象所形成的至少一个簇中选择目标簇,所述目标簇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簇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点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目标簇中包括至少一对正常数据;
计算与每对正常数据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获取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以从由核心对象所形成的最大的簇中的数据确定该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可以减少计算量。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设置阈值的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N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N个时刻对应的N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划分模块用于:
按照N的取值,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每个区间中包括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最大值;
将由预设初始值到所述最大值组成的取值范围,等间隔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根据每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取值与所述M个区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一对数据中包括一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根据K-P对正常数据,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K对数据,确定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以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
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为横坐标,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为纵坐标,获取在二维坐标系中的K个数据点;
确定K个数据点中的核心对象,其中,以所述核心对象为中心且以第一阈值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区域中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大于第二阈值;
将与所述核心对象为密度可达关系的至少一个数据点添加到所述核心对象所形成的簇中;
确定所述K个数据点中未添加到任意一个簇中的P个数据点为所述K个数据点中的P个异常数据点,其中,与所述P个异常数据点对应的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P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为所述P对异常数据。
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K个数据点的至少一个核心对象所形成的至少一个簇中选择目标簇,所述目标簇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簇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点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目标簇中包括至少一对正常数据;
计算与每对正常数据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获取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设置阈值的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收发器,其中,收发器在处理器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所述装置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中保存有预设的程序,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按照该程序执行以下过程:
控制收发器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N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N个时刻对应的N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根据所述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所述计算机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通信接口;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利用所述通信接口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及其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考对第一方面的方法及其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的一种示例的架构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的另一种示例的架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设置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一种示例的分布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聚类的方式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的方法的一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密度聚类方法中核心对象及其密度可达的对象的一种示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设置阈值的装置的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设置阈值的装置的另一种示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用以合理地设置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解决使用现有技术中确定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来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时,存在的判断准确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总体思路如下:
在设置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时,首先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N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N个时刻对应的N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然后,将获取的该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从而根据所述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其中,N、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将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后,通过在不同的区间分别设置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可以动态地判断网络的接入性能是否正常,可以减少由于单一业务量场景而制定的固定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产生的漏检与错检情况,可以提高通过阈值来检验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的方法的准确性。
为了更好的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首先,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
本发明实施例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该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等。请参考图1,该无线通信系统包含至少一个基站及一个终端设备,在图1中以2个基站为例。基站可以是例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当然,也可以是中继设备或者其他能够在接入网中的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小区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的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UT)等,例如可以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作限制。
所述设置阈值的装置可以是基站,或者是基站中的某一个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或者,也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设备,如图2所示。在下面的实施例中,以上述方法应用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且设置阈值的装置为图1所示的基站A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流程图的描述如下:
步骤301、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N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N个时刻对应的N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目标基站可以是该无线通信网络中所有的基站,例如,为图1所示的两个基站,也可以是该无线通信网络中的一部分基站,例如,图1所示的两个基站中的一个基站,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目标基站为该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所有的基站为例。
在每个基站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设置用于统计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的多个计数器。例如,无线通信网络中可能包括紧急呼叫业务,高优先级业务,被叫业务,主叫信令业务以及主叫数据业务等。针对每一种业务,可以设置两个计数器,一个计数器用于统计该业务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另一个计数器用于统计该业务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
基站A可以按照预设的频率获取该多个计数器中的数值,例如,每隔10分钟获取该多个计数器中的数值,例如,在第一时刻获取该多个计数器中的数值,其中包括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紧急呼叫、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紧急呼叫,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高优先级,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高优先级,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被叫,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被叫,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主叫信令,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主叫信令,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主叫数据,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主叫数据,其中一个时刻所收集的所有相关计数器数据为一对数据,在一段时间内总共收集N对数据。
步骤302、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基站A根据相关计数器所收集到的数据计算每个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其中,每个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紧急呼叫+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高优先级+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被叫+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主叫信令+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次数-主叫数据。
然后,将获取的N个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其中M为大于2的任意一个整数,具体取值可以由工程人员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获取的N个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的划分方式可以有多种。
第一种方式,按照N的取值,将N个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每个区间中包括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例如,N的取值为8,若M的取值为4,则将N个总次数中的每两个总次数划分为一个区间。
作为一种示例,基站A在预设时长内获取4对数据,例如,获取第一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10次,第二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20次,第三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40次,第四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10次。然后,基站A将每两个时刻的总次数划分为一个区间,从而将获取的4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2个区间。
第二种方式,可以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最大值,然后,将由预设初始值到所述最大值组成的取值范围,等间隔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根据每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取值与所述M个区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作为一种示例,基站A在预设时长内获取20对数据,例如,获取第一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10次,第二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20次,第三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30次,第四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20次,第五时刻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为10次等等。基站A将获取的20个总次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统计每一个总次数出现的频度(或者次数),得到总次数的分布。例如,以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取值为横坐标,以每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出现的次数为纵坐标,得到如图4所示总次数的分布图,其中,横坐标为10对应的纵坐标为2,横坐标为20对应的纵坐标为2,横坐标为30对应的纵坐标为1。图4所示的分布图只是一种示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N的取值可以为几千或者几万,在此不一一举例。
然后,按照总次数的取值的最大值,将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按照等间隔划分为不同的区间。例如,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总次数的最大值为30,则可以10次为间隔,将N个总次数等间隔地划分为3个区间,其中第一个区间的总次数的取值为0-10,第二个区间的总次数的取值为11-20,第三个区间的总次数的取值为21-30,从而以图4所示的分布图中横坐标为依据,得到每个区间分布的总次数。例如,第一个区间的横坐标的取值为0-10,总次数的取值在0-10之间的总次数为第一时刻的总次数和第五时刻的总次数,从而将第一时刻的总次数和第五时刻的总次数划分在第一个区间。以此类推。
作为另一种示例,沿用上述例子,基站A将获取的20个总次数后,可以首先获取该20个总次数的最大值,例如为30,然后根据总次数的最大值得到等间隔的M个区间,假设M的取值为2,则第一个区间的总次数的取值为0-15,第二个区间的总次数的取值为16-30。然后,根据获取的20个总次数的取值,将20个总次数分别划分到这3个区间中。例如,第一时刻的总次数的取值为10,位于第一个区间中,因此,将第一时刻的总次数划分到第一个区间。第二时刻的总次数的取值为20,位于第二个区间中,因此,将第二时刻的总次数划分到第二个区间,以此类推,直至将获取的所有的时刻的总次数换分到这2个区间中。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各个区间的间隔长度可以为100×α(α∈{1,2…,n})次,α为调整因子,可以根据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最大值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当20个总次数的最大值不超过500,则各个区间的间隔长度可以为100次,即α为1。当20个总次数的最大值为1000,为避免划分过多的区间,可以设置各个区间的间隔长度为200,即α为2。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不限制间隔长度的具体取值以及间隔长度的确定方式。
其中,当N的取值为几千或者几万时,将N个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的方式与前述内容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303、根据所述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在将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后,则为每个区间确定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从而可以使用动态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来判断网络的接入性能,可以提高准确性。
作为一种示例,以M个区间中的一个区间为例,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的方法。
首先基站A根据该区间中的K对数据,即在该区间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时刻对应的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与每个时刻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确定在该区间中与每个时刻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获取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然后从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中选择最小值作为该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其中,基站A确定与每个时刻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公式为:
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率Si=(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紧急呼叫+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高优先级+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被叫+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主叫信令+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主叫数据)/(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紧急呼叫+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高优先级+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被叫+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主叫信令+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主叫数据)。其中,i依次取1至K。
作为另一种示例,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对数据中可能存在异常数据,这样,可以在确定该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时,先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一对数据中包括一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然后,根据K-P对正常数据,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可以提高确定的阈值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聚类的方式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请参考图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根据所述K对数据,确定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以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
步骤502、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为横坐标,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为纵坐标,获取在二维坐标系中的K个数据点;
步骤503、确定K个数据点中的核心对象,其中,以所述核心对象为中心且以第一阈值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区域中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大于第二阈值;
步骤504、将与所述核心对象为密度可达关系的至少一个数据点添加到所述核心对象所形成的簇中;
步骤505、确定所述K个数据点中未添加到任意一个簇中的P个数据点为所述K个数据点中的P个异常数据点,其中,与所述P个异常数据点对应的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P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为所述P对异常数据。
下面上述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基站A根据相关计数器所收集到的数据,计算该区间内的每一对数据对应的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具体可以参照如下公式:
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紧急呼叫+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高优先级+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被叫+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主叫信令+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主叫数据—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紧急呼叫+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高优先级+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被叫+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主叫信令+第i时刻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次数-主叫数据),其中,i依次取1至K。
为了便于计算,可以对RRC连接建立失败次数进行归一化,采用如下公式:
Figure BDA0002066500150000141
其中,fmin表示该区间内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的最小值,fmax表示该区间内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的最大值,fm表示由前述步骤确定的第m时刻的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NormF表示归一化后的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
利用每个时刻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Si以及归一化后的每个时刻的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次数NormF作为二维输入数据,表示为:
Figure BDA0002066500150000142
采用密度聚类方法,确定该区间中的异常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1)检查D中每个数据点(Si,NormFi)的一定半径范围ε内的领域搜索簇,如果某一个数据点的领域内所包含的数据点的个数大于预设的最小数据点的个数minpts(该值为预先设置好的,例如,minpts=2),则创建一个以此数据点为核心对象的簇。
(2)迭代地聚集从这些核心对象密度可达的对象,在此过程中,一些密度可达的簇可能会进行合并。
作为一种示例,请参考图6,图6包括数据点m、数据点q、数据点p、数据点s、数据点o、数据点r,其中,因为数据点m,数据点p,数据点o,以及数据点r的ε域中均包括2个以上的数据点,因此,数据点m,数据点p,数据点o,以及数据点r为核心对象。
其中,数据点q是从数据点m直接密度可达的,且数据点m从数据点p直接密度可达的。进而,数据点q是从数据点p(间接)密度可达的。由于,数据点r和数据点s是从数据点o密度可达的,而数据点o是从数据点r密度可达的,数据点o,数据点r和数据点s都是密度相连的。因此,数据点m、数据点p、数据点q对应的簇可以合并,数据点o,数据点r和数据点s对应的簇可以合并。
重复步骤(1)和步骤(2),当没有新的数据点添加到任何簇时,该过程结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密度可达关系可以理解为直接密度可达或间接密度可达。
对聚类结果进行标记,变为有标签数据。具体地,将聚类结果按照簇内包含数据个数判定簇的大小,从大到小依次标记为{1,2,…,M},表示正常数据,即若簇的标记为1,则簇内包含的所有数据都标记为1;剩余未聚为簇的数据点统一标记为-1,表示异常数据。
当然,该区间中的K对数据中可能并不存在异常数据,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该区间中存在P对异常数据为例,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在确定该区间中的P对异常数据后,基站A根据K-P对正常数据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具体步骤包括:
从所述K个数据点的至少一个核心对象所形成的至少一个簇中选择目标簇,所述目标簇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簇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点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目标簇中包括至少一对正常数据;
计算与每对正常数据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获取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可以在聚类的结果中寻找标记结果最大的簇。例如,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标记结果最大的簇为标记为1的簇。然后,在此簇中寻找RRC连接建立成功率最小的数据,以此数据作为该区间内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例如,在标记为1的簇中包括4个数据点,则确定该4个数据点中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最小值作为该区间的阈值。
对于每一个区间,重复上述步骤,完成一个场景的RRC连接成功率动态阈值的设置。
这样,通过根据不同的业务量需求划分区间,在不同的区间设置不同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不仅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而且减少了由于固定阈值设置带来的漏检与错检。
进一步,不同场景下对于阈值的要求不同,而基站收集到的数据的是否正常需要终端设备的反馈才能获知,也就是说终端设备需要将其使用网络的感受反馈给基站,基站才能判断当前网络是否正常。且,由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的数据量较小且比较稀疏,不能够覆盖绝大多数场景,因而,现有技术中通过设置固定阈值的方式无法得知数据是否正常,极大地影响了判断的准确性。而本发明利用密度聚类方法将无标签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进行标记,解决了现有技术由于数据量少无法有效判断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数据是否正常的问题。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设置阈值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是LTE系统、NR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还可以是其它基站。请参考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设置阈值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701,用于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N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N个时刻对应的N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划分模块702,用于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确定模块703,用于根据所述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由于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设置阈值的装置是在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设置阈值的方法的相同构思下提出的,因此前述图3-图6实施例中的设置阈值的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施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前述对设置阈值的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装置的实施过程,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设置阈值的装置,所述装置可以是LTE系统、NR系统等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基站,例如基站(比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也可以是RN(中继)设备,还可以是其它基站。请参考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的结构图。如图8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器801控制收发器802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的N个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N个时刻对应的N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处理器801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以及,
根据所述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可选的,处理器801具体可以是中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可以是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可以是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英文: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简称:FPGA)开发的硬件电路,可以是基带处理器。
可选的,处理器80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核心。
可选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存储器803,存储器803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和磁盘存储器。存储器803用于存储处理器801运行时所需的数据。存储器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由于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的设置阈值的装置是在与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设置阈值的方法的相同构思下提出的,因此前述图3-6实施例中的设置阈值的方法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施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装置,通过前述对设置阈值的方法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装置的实施过程,所以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详述。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装置,所述计算机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通信接口;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利用所述通信接口执行如图3~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3~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方法。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4)

1.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在N个时刻时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所述N个时刻时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根据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包括:
按照N的取值,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每个区间中包括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包括:
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最大值;
将由预设初始值到所述最大值组成的取值范围,等间隔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根据每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取值与所述M个区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包括:
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一对数据中包括一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根据K-P对正常数据,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包括:
根据所述K对数据,确定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以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
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为横坐标,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为纵坐标,获取在二维坐标系中的K个数据点;
确定K个数据点中的核心对象,其中,以所述核心对象为中心且以第一阈值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区域中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大于第二阈值;
将与所述核心对象为密度可达关系的至少一个数据点添加到所述核心对象所形成的簇中;
确定所述K个数据点中未添加到任意一个簇中的P个数据点为所述K个数据点中的P个异常数据点,其中,与所述P个异常数据点对应的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P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为所述P对异常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K-P对正常数据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包括:
从所述K个数据点的至少一个核心对象所形成的至少一个簇中选择目标簇,所述目标簇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簇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点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目标簇中包括至少一对正常数据;
计算与每对正常数据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获取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7.一种设置阈值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采样频率,获取目标基站在预设时长内,在N个时刻时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以及在所述N个时刻时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划分模块,用于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M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每个区间中包括的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所述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用于指示无线通信网络的接入性能,K为大于0且小于N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用于:
按照N的取值,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M个区间,每个区间中包括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划分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最大值;
将由预设初始值到所述最大值组成的取值范围,等间隔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根据每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的取值与所述M个区间的对应关系,将所述N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划分为所述M个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用于:
确定所述每个区间的K对数据中的P对异常数据,一对数据中包括一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P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根据K-P对正常数据,确定每个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K对数据,确定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以及与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一一对应的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
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为横坐标,以所述K个RRC连接建立失败的总次数为纵坐标,获取在二维坐标系中的K个数据点;
确定K个数据点中的核心对象,其中,以所述核心对象为中心且以第一阈值为半径形成的圆形区域中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大于第二阈值;
将与所述核心对象为密度可达关系的至少一个数据点添加到所述核心对象所形成的簇中;
确定所述K个数据点中未添加到任意一个簇中的P个数据点为所述K个数据点中的P个异常数据点,其中,与所述P个异常数据点对应的P个RRC连接建立请求的总次数和P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的总次数为所述P对异常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从所述K个数据点的至少一个核心对象所形成的至少一个簇中选择目标簇,所述目标簇包括的数据点的个数为与所述至少一个簇一一对应的至少一个数据点个数的最大值,所述目标簇中包括至少一对正常数据;
计算与每对正常数据对应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获取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确定所述至少一个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中的最小值为所述区间的RRC连接建立成功率阈值。
13.一种计算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通信接口;
其中,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利用所述通信接口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所述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422634.9A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98881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2634.9A CN111988812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22634.9A CN111988812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8812A CN111988812A (zh) 2020-11-24
CN111988812B true CN111988812B (zh) 2021-10-29

Family

ID=73436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2634.9A Active CN111988812B (zh) 2019-05-21 2019-05-21 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881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4680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准备集中的小区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5956734A (zh) * 2016-04-15 2016-09-21 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设置it设备的性能的指标阈值的方法及系统
CN107092526A (zh) * 2016-11-02 2017-08-25 北京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8031327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52069A4 (en) * 2012-06-05 2015-12-0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AST DORMANCE STATUS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54680A (zh) * 2009-03-30 2010-10-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准备集中的小区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5956734A (zh) * 2016-04-15 2016-09-21 广东轩辕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设置it设备的性能的指标阈值的方法及系统
WO2018031327A1 (en) * 2016-08-10 2018-02-15 Idac Holding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fficient power sav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CN107092526A (zh) * 2016-11-02 2017-08-25 北京小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惯性导航EEMD区间阈值降噪方法;刘韬;《 测绘学报》;201812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8812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7186092A1 (zh) 网络切片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7026746B (zh) 网络业务质量评估方法、系统及网络设备
US10602503B2 (en)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 processing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CN107734595B (zh) 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0677854A (zh) 载频容量调整的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13365305A (zh) 网络覆盖数据的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及电子设备
US10845860B2 (en)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CN106686668B (zh) 一种语音回落小区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11988812B (zh) 一种设置阈值的方法及装置
CN113453312B (zh) 漫游引导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系统
CN106817728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2566190B (zh) Lte切换优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CN108235337B (zh) 利用率基线值估计方法及装置
CN112543507B (zh) 基于上行干扰的载波选择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1565409B (zh) 一种噪声功率计算方法及装置
CN111010724B (zh) 基于wlan的终端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11093218A (zh) 一种干扰分析方法和装置
CN109121165B (zh) 基于上行大包业务的负载均衡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7678861B (zh) 处理功能执行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07105452B (zh) 一种基于pucch的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13396573A (zh) 计算服务的迁移
CN113498115B (zh)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13891385B (zh) 网络设备的链路状态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442406A (zh) 一种接入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318476B (zh) 基于功率比较的信道占用状态预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