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7546A - 插座组件及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组件及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7546A
CN111987546A CN202010970740.3A CN202010970740A CN111987546A CN 111987546 A CN111987546 A CN 111987546A CN 202010970740 A CN202010970740 A CN 202010970740A CN 111987546 A CN111987546 A CN 1119875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jack
protection door
door
hole
comb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074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u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u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u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u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70740.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7546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75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754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4Means for preventing access to live contacts
    • H01R13/447Shutter or cover pla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3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座组件及插座。插座组件包括:盖板及保护门组件,盖板设有第一组合插孔、第二组合插孔和第三组合插孔,第一组合插孔与第二组合插孔具有同一个第一地极孔,第三组合插孔靠近第一组合插孔设置;保护门组件设于盖板的内侧,保护门组件用于在第一状态下露出第一组合插孔,在第二状态下露出第二组合插孔,及在第三状态下露出第三组合插孔。插座包括上述的插座组件及插座主体。本申请提供的盖板组件及插座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插座组件及插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源转换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插座组件及插座。
背景技术
转换插座很多能同时插入二个或二个以上插头,在同时使用多款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会过载发热产生安全隐患,而且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因此,本申请针对此安全隐患,对相关转换插座做出改进,确保其使用过程中不会过载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插座组件及插座。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插座组件,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设有第一组合插孔、第二组合插孔和第三组合插孔,所述第一组合插孔与所述第二组合插孔具有同一个第一地极孔,所述第三组合插孔靠近所述第一组合插孔设置;及
保护门组件,所述保护门组件设于所述盖板的内侧,所述保护门组件用于在第一状态下露出所述第一组合插孔,在第二状态下露出所述第二组合插孔,及在第三状态下露出所述第三组合插孔。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插座,包括所述的插座组件及插座主体,所述盖板与所述插座主体配合。
通过在插座组件的盖板上设置第一组合插孔、第二组合插孔和第三组合插孔,使第一组合插孔、第二组合插孔共用同一个地极孔,可减少单次插入的插头数量,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过载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此外,第一组合插孔、第二组合插孔共用同一个地极孔,第三组合插孔靠近第一组合插孔设置,可减小插座组件的整体体积。进一步的,保护门组件在相应的状态下露出相应的插孔,以便于插头插入,并避免外部金属、灰尘等经其他插孔进入盖板内部,能够防止触电,提升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插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中盖板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中盖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插座组件中盖板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所示插座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中保护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保护门组件处于原始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保护门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保护门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1是图7所示保护门组件处于第三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2是图2所示插座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2所示插座组件的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换插座1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换插座100可用于安插不同类型的插头。具体的,转换插座100包括插座组件1及插座主体2。
一实施例中,插座主体2设有国标插脚、第一连接插套、第二连接插套及第三连接插套。第一连接插套、第二连接插套及第三连接插套分别与国标插脚连接。国标插脚设于插座主体2的外表面上。第一连接插套、第二连接插套及第三连接插套位于插座主体2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国标插脚可被替换为德标插脚、欧标插脚等。以下实施例以国标插脚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1至图3,插座组件1包括盖板10和保护门组件20。盖板10与插座主体2相扣合。盖板10设有第一组合插孔101、第二组合插孔102和第三组合插孔103。其中,第一组合插孔101对应第一连接插套。第二组合插孔102对应第二连接插套。第三组合插孔103对应第二连接插套。可以理解的,与第一组合插孔101对应的标准电器可经第一组合插孔101插入并连接第一连接插套,从而与国标插脚相导通,实现充电。与第二组合插孔102对应的标准电器可经第二组合插孔102插入并连接第二连接插套,从而与国标插脚相导通,实现充电。与第三组合插孔103对应的标准电器可经第三组合插孔103插入并连接第三连接插套,从而与国标插脚相导通,实现充电。
具体的,盖板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端面110和第二端面112。第一端面110朝向转换插座100的内部,第二端面112朝向转换插座100的外部。一实施方式中,盖板10为矩形板。
可选的,第一组合插孔101为英规插孔。第二组合插孔102为澳规插孔。第三组合插孔103为美规插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插座组件1可实现插口类型的转换,即可将国标插孔转换为英规插孔、澳规插孔、美规插孔以供相应的插头插入。
请参照图3和图4,第一组合插孔101包括地极孔、零线孔、火线孔,以下实施例将第一组合插孔101的地极孔、零线孔、火线孔分别记为第一地极孔E1、第一零线孔N1及第一火线孔L1。第二组合插孔102包括地极孔、零线孔、火线孔,且第二组合插孔102与第一组合插孔101具有同一个第一地极孔E1,以下实施例将第二组合插孔102的地极孔、零线孔、火线孔分别记为第一地极孔E1、第二零线孔N2及第二火线孔L2。第三组合插孔103包括地极孔、零线孔、火线孔,以下实施例将第三组合插孔103的地极孔、零线孔、火线孔分别记为第二地极孔E2、第三零线孔N3及第三火线孔L3。
以下实施例为方便描述,定义盖板1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定义盖板1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定义盖板1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
可选的,如图4所示,第一零线孔N1与第一火线孔L1沿X轴方向排列。第二零线孔N2与第二火线孔L2沿X轴方向排列。第一零线孔N1与第二零线孔N2沿Y轴方向排列。第一地极孔E1在沿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零线孔N2背离第一零线孔N1的一侧,或者,如图5所示,第一地极孔E1在沿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零线孔N2与第一零线孔N1之间。
请参照图2和图3,保护门组件20设于盖板10的内侧。具体的,保护门组件20设于盖板10的第一端面110。保护门组件20用于在第一状态下露出第一组合插孔101,在第二状态下露出第二组合插孔102,及在第三状态下露出第三组合插孔103。可以理解的,保护门组件20在初始状态时,遮盖至少部分第一组合插孔101、至少部分第二组合插孔102、至少部分第三组合插孔103。当与第一组合插孔101相对应的英规插头经第一组合插孔101插入时,保护门组件20运动,并从初始状态转换为第一状态,以供英规插头插入。当与第二组合插孔102相对应的澳规插头经第二组合插孔102插入时,保护门组件20运动,并从初始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以供澳规插头插入。当与第三组合插孔103相对应的美规插头经第三组合插孔103插入时,保护门组件20运动,并从初始状态转换为第三状态,以供美规插头插入。
可以理解的,请参照图3和图4,由于第一组合插孔101与第二组合插孔102共用同一第一地极孔E1,当英规插头插入时,第一地极孔E1被占用,澳规插头则无法经第二组合插孔102插入;或者当澳规插头插入时,第一地极孔E1被占用,英规插头则无法经第一组合插孔101插入。进一步的,第三组合插孔10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组合插孔101与第二组合插孔102之间,当第一组合插孔101与第二组合插孔102任意一者已插入相应的插头时,部分第三组合插孔103被相应的插头覆盖,此时美规插头无法经第三组合插孔103插入。
由于多组合插孔的插座往往共用零线与火线,因此在同时插入多个用电器时可能会超出额定电流,产生安全隐患,且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因此,本申请通过设计插座组件1的结构,使得在每次使用插座组件1时只能插入一种类型的插头,确保插座组件1的使用过程中不会过载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组合插孔101与第二组合插孔102具有同一个第一地极孔E1,第三组合插孔10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组合插孔101与第二组合插孔102之间,可在满足相关标准的情况下,使得第一组合插孔101、第二组合插孔102和第三组合插孔103集中分布,以减小插座组件1的体积。
通过在插座组件1的盖板10上设置第一组合插孔101、第二组合插孔102和第三组合插孔103,使第一组合插孔101、第二组合插孔102共用同一个地极孔,可减少单次插入的插头数量,确保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过载产生火灾等安全隐患。此外,第一组合插孔101、第二组合插孔102共用同一个地极孔,第三组合插孔103靠近第一组合插孔101设置,可减小插座组件1的整体体积。进一步的,保护门组件20在相应的状态下露出相应的插孔,以便于插头插入,并避免外部金属、灰尘等经其他插孔进入盖板10内部,能够防止触电,提升安全性。
第三组合插孔10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组合插孔101与第二组合插孔102之间。
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地极孔E1在沿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零线孔N2背离第一零线孔N1的一侧,第三零线孔N3在沿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零线孔N2背离第一零线孔N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第一零线孔N1、第二零线孔N2第三零线孔N3在沿Y轴方向在沿Y轴方向上依次排列。第三火线孔L3在沿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火线孔L2背离第一火线孔L1的一侧;第二地极孔E2位于第二零线孔N2与第二火线孔L2之间。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地极孔E1在沿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零线孔N2与第一零线孔N1之间,第三零线孔N3和第三火线孔L3在沿X轴方向上分别位于第一地极孔E1的两侧,第二地极孔E2位于第二零线孔N2与第二火线孔L2之间。
通过设置第一地极孔E1和第二地极孔E2的位置,使第一地极孔E1位于第三组合插孔103的零线孔与第三组合插孔103的火线孔之间,使第二地极孔E2设于第二组合插孔102的零线孔与第二组合插孔102的火线孔之间,从而进一步使第一组合插孔101、第二组合插孔102和第三组合插孔103集中分布,以减小插座组件1的体积,提高插座组件1的便携性。
以下实施例以图3所示的第一组合插孔101、第二组合插孔102、第三组合插孔103的排布对本申请提供的保护门组件2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其中,保护门组件20包括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在初始状态时分别对应覆盖至少部分第一组合插孔101、第二组合插孔102及第三组合插孔103。可选的,第一保护门201在初始状态时覆盖第一组合插孔101的第一零线孔N1和第一火线孔L1,第一保护门201对应第二组合插孔102和第三组合插孔103的位置镂空。第二保护门202在初始状态时覆盖第二组合插孔102的第二零线孔N2和第二火线孔L2,第二保护门202对应第一组合插孔101和第三组合插孔103的位置镂空。第三保护门203在初始状态时覆盖第三组合插孔103的第三零线孔N3和第三火线孔L3,第三保护门203对应第一组合插孔101和第二组合插孔102的位置镂空。
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初始状态时,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第二保护门202未覆盖第二地极孔E2。第三保护门203未覆盖第一地极孔E1。当插入与第一保护门201对应的英规插头时,第一保护门201沿X轴方向运动,露出第一组合插孔101的第一零线孔N1和第一火线孔L1,此时,由于第一零线孔N1、第一火线孔L1及第一地极孔E1皆外露,可使英规插孔插入。当插入与第二保护门202对应的澳规插头时,第二保护门202沿X轴方向运动,露出第二组合插孔102的第二零线孔N2和第二火线孔L2,此时,由于第二零线孔N2、第二火线孔L2及第一地极孔E1皆外露,可使澳规插孔插入。当插入与第三保护门203对应的美规插头时,第三保护门203沿X轴方向运动,露出第三组合插孔103的第三零线孔N3和第三火线孔L3,此时,由于第三零线孔N3、第三火线孔L3及第二地极孔E2皆外露,可使美规插孔插入。可以理解的,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分别由于对应的插头插入时的外力而发生运动。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上设有相应的通孔,以使覆盖的对应插孔能够露出。
通过设置保护门组件20,当没有对插座进行使用的时候,保护门组件20处于紧闭状态的,以对电源起到保护作用。三个独立的保护门分别对应三个组合插孔,使得保护门组件20的装配简单。此外,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沿Y轴方向依次排列,可独立运动,而不会相互影响,从而能够提高保护门组件20的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保护门201设于盖板10的内表面,即设于第一端面110,并滑动连接第一端面110。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并排设于第一保护门201背离盖板10的一侧并分别滑动连接第一保护门201。具体的,第一保护门201包括与第一端面110朝向相同的第一表面210。第二保护门202与第三保护门203设于第一表面210。第二保护门202与第三保护门203沿Y轴方向排布,第二保护门202靠近盖板10的底部,第三保护门203靠近盖板10的顶部。第一保护门201与盖板10之间、第二保护门202与第一保护门201之间及第三保护门203与第一保护门201之间皆可以通过滑块与滑槽的配合、凹部与凸部的配合、表面贴合等实现滑动连接。
如图9所示,当插入与第一保护门201对应的英规插头时,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沿Y轴方向朝向盖板10的顶部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保护门组件2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一零线孔N1、第一火线孔L1及第一地极孔E1皆外露,可供英规插头插入。
如图10所示,当插入与第二保护门202对应的澳规插头时,第二保护门202沿X轴方向朝向盖板10的右侧运动至第二位置时,保护门组件2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一地极孔E1、第二零线孔N2、及第二火线孔L2皆外露,可供澳规插头插入。
如图11所示,当插入与第三保护门203对应的美规插头时,第三保护门203沿X轴方向朝向盖板10的右侧运动至第三位置时,保护门组件20处于第三状态。此时,第二地极孔E2、第三零线孔N3及第三火线孔L3皆外露可供美规插头插入。
本申请实施例对于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在受到外力时的运动方向仅举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保护门201可沿Y轴方向朝向盖板10的底部运动,第二保护门202和第三保护门203可沿X轴方向朝向盖板10的左侧运动。可以理解的,第一保护门201、第二保护门202及第三保护门203可独立进行安装,也可集成为一体后安装于盖板10上,能够简化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第二保护门202与第三保护门203设于第一保护门201背离盖板10的一侧,并于第一保护门201上运动,可减小插座组件1的体积,以便生产小型化的插座组件1。
进一步的,请参照图6和图12,第一保护门201背离盖板1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凸起2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2。第一限位凸起211朝向第一保护门201的第一表面210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面211a,第二限位凸起212朝向第一保护门201的第一表面210的一侧设有第二限位面212a。第二保护门202部分夹设于第一限位面211a与第一表面210之间,第三保护门203部分夹设于第二限位面212a与第一表面210之间。当第二保护门202在外力的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时,第二保护门202部分抵接于第一限位面211a与第一表面210之间,以避免第二保护门202沿Z轴方向错动。当第三保护门203在外力的作用下沿X轴方向运动时,第三保护门203部分抵接于第二限位面212a与第一表面210之间,以避免第三保护门203沿Z轴方向错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保护门201上设置第一限位凸起211和第二限位凸起212,使得第二保护门202和第三保护门203能够于第一保护门201上较好的沿X轴方向运动,并能够避免在外力的作用下,第二保护门202和第三保护门203分别与第一保护门201分离、松散,减小保护门组件20与盖板10之间的间隙,提高保护门组件20的保护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13所示,第一保护门201包括第一倾斜面213和第二倾斜面214。第一保护门201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倾斜面213和第二倾斜面214分别与第一组合插孔101的第一火线孔L1、第一零线孔N1相对设置。换言之,第一保护门201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一倾斜面213覆盖至少部分第一火线孔L1。第二倾斜面214覆盖至少部分第一零线孔N1。第二保护门202包括第三倾斜面220和第四倾斜面221,第二保护门202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三倾斜面220和第四倾斜面221分别与所述第二组合插孔102的第二火线孔L2、第二零线孔N2相对设置。换言之,第二保护门202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三倾斜面220覆盖至少部分第二火线孔L2。第四倾斜面221覆盖至少部分第二零线孔N2。第三保护门203包括第五倾斜面230和第六倾斜面231,第三保护门203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五倾斜面230和第六倾斜面231分别与第三组合插孔103的第三火线孔L3、第三零线孔N3相对设置。换言之,第三保护门203处于初始状态时,第五倾斜面230覆盖至少部分第三火线孔L3。第六倾斜面231覆盖至少部分第三零线孔N3。
通过在第一保护门201上设置两个倾斜面覆盖第一火线孔L1和第一零线孔N1,在第二保护门202上设置两个倾斜面覆盖第二火线孔L2和第二零线孔N2,在第三保护门203上设置两个倾斜面覆盖第三火线孔L3和第三零线孔N3,起到保护作用的同时,倾斜面可减轻插入插头时所需提供的作用力,提高插头插入的效率。
进一步的,如图12所示,插座组件1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301、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302及至少一个第三弹性件303。盖板10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104。第一弹性件301弹性连接于第一保护门201的一端与第一凸起104之间。第一弹性件301在英规插头插入,第一保护门201朝向盖板10的顶部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具有缓冲的作用,并在英规插头拔出,第一保护门201从第一位置恢复至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具有带动第一保护门201运动的作用。第一保护门201背离盖板1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105和至少一个第三凸起106。第二凸起105与第三凸起106相间隔。第二弹性件302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护门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105之间。第三弹性件303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三保护门2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凸起106之间。第二弹性件302在澳规插头插入,第二保护门202朝向盖板10的右侧运动至第二位置时具有缓冲的作用,并在英规插头拔出,第二保护门202从第二位置恢复至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具有带动第二保护门202运动的作用。第三弹性件303在美规插头插入,第三保护门203朝向盖板10的右侧运动至第三位置时具有缓冲的作用,并在美规插头拔出,第三保护门203从第三位置恢复至初始状态的过程中,具有带动第二保护门202运动的作用。
以上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盖板,所述盖板设有第一组合插孔、第二组合插孔和第三组合插孔,所述第一组合插孔与所述第二组合插孔具有同一个第一地极孔,所述第三组合插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组合插孔与所述第二组合插孔之间;及
保护门组件,所述保护门组件设于所述盖板的内侧,所述保护门组件用于在第一状态下露出所述第一组合插孔,在第二状态下露出所述第二组合插孔,及在第三状态下露出所述第三组合插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门组件包括第一保护门、第二保护门及第三保护门,所述第一保护门滑动连接所述盖板,所述第二保护门及所述第三保护门并排设于所述第一保护门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并分别滑动连接所述第一保护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门、所述第二保护门及所述第三保护门在初始状态时分别对应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组合插孔、所述第二组合插孔及所述第三组合插孔;
所述第一保护门、所述第二保护门及所述第三保护门在所述第一状态时,露出所述第一组合插孔,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组合插孔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三组合插孔;
从所述初始状态到所述第一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保护门、所述第二保护门及所述第三保护门沿第一方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门、所述第二保护门及所述第三保护门在所述第二状态时,露出所述第二组合插孔,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组合插孔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三组合插孔;
从所述初始状态到所述第二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保护门沿第二方向运动;
所述第一保护门、所述第二保护门及所述第三保护门在所述第三状态时,露出所述第三组合插孔,并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组合插孔及至少部分所述第二组合插孔;
从所述初始状态到所述第三状态的过程中,所述第三保护门沿第二方向运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或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门包括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二保护门包括第三倾斜面和第四倾斜面,所述第三保护门包括第五倾斜面和第六倾斜面;在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第一倾斜面和所述第二倾斜面分别遮挡所述第一组合插孔的火线孔、零线孔,所述第三倾斜面和所述第四倾斜面分别遮挡所述第二组合插孔的火线孔、零线孔,所述第五倾斜面和所述第六倾斜面分别遮挡所述第三组合插孔的火线孔、零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门的表面设有第一限位凸起和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保护门的表面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具有朝向所述第一保护门的表面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保护门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保护门的表面与所述第一限位面之间;所述第三保护门至少部分抵接于所述第一保护门的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弹性件、至少一个第二弹性件及至少一个第三弹性件,所述盖板的内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凸起,所述第一保护门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凸起和至少一个第三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三凸起相间隔,所述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一保护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凸起之间,所述第二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二保护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凸起之间,所述第三弹性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第三保护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凸起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地极孔位于所述第三组合插孔的零线孔与所述第三组合插孔的火线孔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组合插孔的第二地极孔设于所述第二组合插孔的零线孔与所述第二组合插孔的火线孔之间。
10.一种转换插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插座组件及插座主体,所述盖板与所述插座主体配合。
CN202010970740.3A 2020-09-15 2020-09-15 插座组件及插座 Pending CN11198754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0740.3A CN111987546A (zh) 2020-09-15 2020-09-15 插座组件及插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0740.3A CN111987546A (zh) 2020-09-15 2020-09-15 插座组件及插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7546A true CN111987546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49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0740.3A Pending CN111987546A (zh) 2020-09-15 2020-09-15 插座组件及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754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93517A (en) Electrical socket connector
US7540753B2 (en) Electric socket
US8366463B2 (en) Safety structure for electric receptacles and power strips
US10950996B2 (en) Multiplex connecting device capable of switching an operability of a single connector thereof
US8079877B1 (en) Power adapter connecting in a surface to surface contact
KR101916327B1 (ko) 일체형 접지단자를 구비한 매입형 콘센트
US20100159722A1 (en) Safety socket
US11409050B2 (en) Plug-in connection
KR20160096077A (ko) 셔터를 구비한 전기 소켓 커넥터
KR20160093599A (ko) 전기 모듈
CN105914509A (zh) 高压电连接器
US6468111B1 (en) Electrical plug
CN113036554B (zh) 一种直通插头
CN212304120U (zh) 插座组件及插座
CN111987546A (zh) 插座组件及插座
EP2133961B1 (en) A universal power socket
EP2403071A1 (en) An actuator, an electrical plug and socket assembly
CN212209830U (zh) 插座模块及插座
CN111971858B (zh) 电插头插座装置
CN210092425U (zh) 插座
CN108621983B (zh) 汽车线束插件
JP2015213206A (ja) 通信ユニット
CN219959522U (zh) 一种面板插座安装座及面板插座
CN216720352U (zh) 一种两极插座保护结构和两极插座
CN219017964U (zh) 一种两三插保护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