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7239B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7239B
CN111987239B CN202010886791.8A CN202010886791A CN111987239B CN 111987239 B CN111987239 B CN 111987239B CN 202010886791 A CN202010886791 A CN 202010886791A CN 111987239 B CN111987239 B CN 11198723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layer
bending
polariz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867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7239A (zh
Inventor
王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Changjiang New Display Industry Innovation Cen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867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72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7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7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72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72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8Arrangements for polarized light emiss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3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e.g. 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弯折区绕弯折轴可弯折,弯折轴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非弯折区位于弯折区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阵列基板;发光元件层,位于阵列基板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一偏光层,设置于发光元件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一偏光层对应于弯折区设置;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第一偏光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以及第二偏光层,设置于第一光学胶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二偏光层至少对应于弯折区设置;其中,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相交且不垂直。该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改善弯折区的亮线问题。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装置的显示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柔性显示面板因具有可弯折性、便于携带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除了柔性显示面板可弯折外,整个显示装置的显示屏的保护膜与柔性显示面板之间还需要有一些其他功能层,例如盖板、偏光片等,各功能层之间通过光学胶粘接。显示装置弯折后光学胶容易发生形变,导致光线在形变处汇聚,进而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域产生一条亮线,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可以改善弯折区的亮线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弯折区绕弯折轴可弯折,弯折轴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非弯折区位于弯折区沿第二方向的两侧,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衬底;阵列基板,位于衬底上;发光元件层,位于阵列基板背离衬底的一侧;第一偏光层,设置于发光元件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一偏光层对应于弯折区设置;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第一偏光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以及第二偏光层,设置于第一光学胶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第二偏光层至少对应于弯折区设置;其中,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相交且不垂直。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层背离阵列基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层、第二偏光层以及位于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之间的第一光学胶层,其中第一偏光层对应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设置,第二偏光层至少对应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设置,且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相交且不垂直,使得第二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随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而与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大,导致弯折区FA的透射光的强度变弱,从而可以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区的亮线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图2沿O-O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的偏振角度变化示意图;
图5示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处于过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替代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沿O-O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替代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替代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沿O-O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替代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沿O-O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显示装置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大面积的显示屏能够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但是显示屏的扩大会使显示装置不便于携带,可弯折的柔性显示面板由此应运而生。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P1、阵列基板P2、发光元件层P3和盖板P4,其中阵列基板P2位于衬底P1上,发光元件层P3位于阵列基板P2上,盖板P4位于发光元件层P3背离阵列基板P2的一侧。由于阵列基板P2的像素电路内铺设有金属,OLED显示面板在外界强光的反光下,会造成视觉干扰,产生炫目效应。针对此问题,一般会在发光元件层P3背离阵列基板P2的一侧设置线偏光片P5,可有效抵抗外界强光,增加显示屏幕的对比度。另外,线偏光片P5与盖板P4之间通过光学胶A贴附在一起。
本申请人经过研究发现,柔性显示面板一般具有平行于弯折轴的弯折区,当柔性显示面板绕弯折轴弯折时各个膜层呈拱形状分布。当柔性显示面板由弯折状态恢复至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由于光学胶A的弹性模量小,在弯折后容易发生形变,而在展开状态初期,由于光学胶A的自身容易发生形变,且该形变恢复平坦状态的时间长,导致弯折区发生变形,从而显示面板的出光光线在光学胶A及盖板P3对应于弯折区的变形处容易汇聚,进而在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产生一条亮线,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柔性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图2沿O-O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弯折区FA和非弯折区UA,弯折区FA绕弯折轴S可弯折,弯折轴S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X,非弯折区UA位于弯折区FA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垂直设置。
可选的,柔性显示面板为矩形面板,其短边沿第一方向X延伸,长边沿第二方向Y延伸。柔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阵列基板2和发光元件层3。衬底1可以采用玻璃、聚酰亚胺(Polyimide,PI)等透光材料制成,阵列基板2位于衬底1上,发光元件层3位于阵列基板2背离衬底1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柔性显示面板不限于矩形,还可以为任意形状的面板,不再赘述。
发光元件层3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第一电极31、电致发光层和第二电极层32。电致发光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结构33。第二电极层32位于电致发光层背离阵列基板2的一侧。每个第一电极31与对应的发光结构33以及该发光结构33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层32形成一个发光元件。图3中的省略号“……”代表多个发光元件。第一电极31、第二电极层32中的任一者为阳极,另一者为阴极。本文中,以第一电极31为阳极、第二电极层32为阴极为例进行说明。
进一步地,发光元件层3还包括像素定义层34。像素定义层34包括多个像素开口341,发光结构33位于像素开口341内,第一电极31为对应于像素开口341设置的岛状或块状结构。阵列基板2上设置有像素电路,像素电路与每个像素开口341限定的发光元件电连接,以驱动发光元件发光。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偏光层4、第一光学胶层5和第二偏光层6。
第一偏光层4设置于发光元件层3背离阵列基板2的一侧,且第一偏光层4对应于弯折区FA设置。
第一光学胶层5设置于第一偏光层4背离阵列基板2的一侧。第一光学胶层5一般将光学亚克力胶做成无基材,然后在上、下层各贴附一层离型薄膜,以形成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第一光学胶层5的光透过率在90%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具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第二偏光层6设置于第一光学胶层5背离阵列基板2的一侧,第二偏光层6至少对应于弯折区FA设置。其中,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相交且不垂直。
第一偏光层4和第二偏光层6分别具有各自的偏振化方向,只允许平行于偏振化方向的振动通过,同时吸收垂直于该方向振动的光。根据马吕斯定律,强度为Io的线偏振光透过偏光片后,不考虑吸收的情况下,透射光的强度I满足如下条件:I=Io×cos2θ。其中,θ是入射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和偏光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由此,对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FA来说,发光元件层3发射的自然光经过第一偏光层4后变成平行于其偏振方向的线偏振光,线偏振光的强度为入射自然光强度的一半。由于第一偏光层4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相交且不垂直,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线偏振光经过第二偏光层6后,只允许平行于其偏振方向的分量的光通过,使得透射光的强度进一步减弱,且透射光的强度与第一偏光层4和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夹角的余弦的平方有关,夹角越大,透射光的强度越弱。
图4示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第一偏光层与第二偏光层的偏振角度变化示意图。如图4所示,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未弯折状态时,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方向与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弯折轴S之间的夹角为β,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方向与弯折轴S之间的夹角为α,第一偏光层4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1=α+β。α1越大,弯折区FA的透光率越小。当α1=90°时,弯折区FA的透光率最低。
当柔性显示面板绕弯折轴S弯折时,柔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Y被拉伸,第一光学胶层5由于自身特性发生形变,将会对位于第一光学胶层5上的第二偏光层6产生挤压,导致第二偏光层6相对于弯折轴S的角度α变大为α’,第一偏光层4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由α1变为α2,其中α2=α’+β,α2>α1。根据前述的马吕斯定律,当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增大时,可以使弯折区FA的透射光的强度减弱,透光率降低,从而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区FA的亮线问题。
可选地,当柔性显示面板绕弯折轴S弯折时,第二偏光层6相对于弯折轴S的角度α变大为α’,同时第一偏光层4相对于弯折轴S的角度β变大为β’,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第一偏光层4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由α1变为α3=α’+β’,由于β’>β,故α3>α2。由此,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进一步增大,进一步改善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FA的亮线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盖板7,盖板7位于第二偏光层6背离阵列基板2的一侧,用于保护柔性显示面板的各膜层免受外界的灰尘等杂质的侵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在发光元件层3背离阵列基板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偏光层4、第二偏光层6以及位于第一偏光层4与第二偏光层6之间的第一光学胶层5,其中第一偏光层4对应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FA设置,第二偏光层6至少对应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FA设置,且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相交且不垂直,使得第二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随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而与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变大,导致弯折区FA的透射光的强度变弱,从而可以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区的亮线问题。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具体结构。
如图3所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位于出光面的一侧的第一表面S1和与第一表面S1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S2,弯折区FA包括位于第一表面S1的第一弯折区和位于第二表面S2的第二弯折区。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展开状态、弯折状态和从弯折状态恢复至展开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不发生形变,位于弯折区FA沿第二方向Y两侧的非弯折区UA之间的夹角为180°;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弯折状态时,第一弯折区和第二弯折区由于被拉伸而发生形变,位于弯折区FA沿第二方向Y两侧的非弯折区UA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180°之间。
由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层3背离阵列基板2一侧的各膜层为柔性材料制备,故柔性显示面板一般由出光面一侧的第一表面S1朝向第二表面S2弯折,使得第一弯折区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尺寸大于第二弯折区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尺寸。可选地,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FA沿第二方向Y的最大宽度尺寸小于或者等于5mm。也就是说,柔性显示面板位于出光面的一侧的第一表面S1上的第一弯折区沿第二方向Y的宽度尺寸小于或者等于5mm。
图5示出图2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处于过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过渡状态时,第一光学胶层5与第二偏光层6对应于弯折区FA分别形成有凸起Q,凸起Q方向朝向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设置。当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二偏光层6背离阵列基板2的一侧的盖板7时,盖板7在第一光学胶层5的及第二偏光层6的形变引起的挤压作用下,对应于弯折区FA也将形成有凸起Q。当柔性显示面板由过渡状态逐渐恢复至展开状态后,该凸起Q将逐渐消失恢复为平坦状。
结合图3和图4,如前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在展开状态下,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1;柔性显示面板在过渡状态下,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2,其中0°<α1<α2<90°。
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过渡状态时,光线将在凸起Q处汇聚,但由于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由α1变大为α2,可以导致弯折区FA的透射光的强度减弱,从而可以降低凸起Q处汇聚的光线亮度,进而改善柔性显示面板在弯折区FA的亮线问题,提高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光学胶5背离阵列基板2一侧的其它功能膜层和设置于各功能膜层之间的光学胶层,功能膜层例如为超薄玻璃,超薄玻璃通过光学胶与第二偏光层6贴附在一起。再例如,为了防止柔性显示面板因弯折出现断裂,需要调整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中性面,在超薄玻璃与第一光学胶5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层,缓冲层背离第一光学胶5的一侧通过光学胶与超薄玻璃贴附在一起。当柔性显示面板处于过渡状态时,各光学胶与各功能膜层对应于弯折区分别形成有朝向出光面一侧向外凸出的凸起Q,当柔性显示面板由过渡状态逐渐恢复至展开状态后,该凸起Q将逐渐消失恢复为平坦状,不再赘述。
可选地,第一偏光层4覆盖凸起P在第一偏光层4上的正投影。由于第一偏光层4对应于弯折区FA设置,以确保弯折区汇聚在凸起Q处的所有光线的强度随着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的变大而减弱,避免出现局部亮线的问题。
可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偏光层4为具有液晶分子的条状膜层,条状膜层的延伸方向与弯折轴S的延伸方向相同。液晶具有处于液体和固体之间的中间特性,液晶分子具有类似于液体的流动性且规则排列有机分子,一般呈椭圆状设置,厚度仅有几微米或者几十微米。通过调整液晶分子的取向可以调节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
再次参阅图3和图4,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β,且第一夹角β=0。也就是说,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平行于弯折轴S的延伸方向,即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X。当柔性显示面板绕弯折轴S弯折时,柔性显示面板沿第二方向Y被拉伸,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之间垂直设置,则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可以保持不变,始终平行于弯折轴S的延伸方向。如此设置便于在柔性显示面板上制备第一偏光层4。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偏光层4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β,第一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10°≤β<0°,其中,第一夹角β从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面L一侧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为正,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为负。
可选地,第二偏光层6为对应于弯折区FA和非弯折区FA的线偏光片(Polarizer,POL)。第二偏光层6朝向出光面一侧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一方向X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为α,第二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30°≤α≤45°。也就是说,第二夹角α可以为第二偏光层6朝向出光面一侧的偏振化方向与第一方向X任一侧之间的夹角,可以为图4所示的左上角方向,也可以为对称的右上角方向。
由此,第一偏光层4与第二偏光层6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1=α+β,且20°≤α1≤45°。α1的大小既可以保证满足显示要求的透光率,也可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处于过渡状态时降低弯折区FA的显示亮度的使用需求。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替代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沿O-O方向的剖面图。如图6所示,该柔性显示面板与前述图2至图5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层3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0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0,第一发光元件10位于弯折区FA,第二发光元件20位于非弯折区UA,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0的发光面积大于第二发光元件20的发光面积。
第一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电极31、发光结构33和与发光结构33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层32,第二电极层32为公共电极。第二发光元件20包括第二电极21、发光结构23和与发光结构23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层32。
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展开状态正常显示时,弯折区FA的光线经过第一偏光层4与第二偏光层6,非弯折区UA的光线仅经过第二偏光层6,导致弯折区FA与非弯折区UA的亮度有差异。为了平衡弯折区FA与非弯折区UA的亮度差异,本实施例中,位于弯折区FA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发光面积大于位于非弯折区UA内的第二发光元件20的发光面积,当阵列基板2中的像素电路中流经同样大小的电流或者电压时,可以提高发光面积较大的弯折区FA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亮度,提高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的一致性。
图7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替代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柔性显示面板与前述图2至图5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层3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0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0,第一发光元件10位于弯折区FA,第二发光元件20位于非弯折区UA,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0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发光元件20的像素密度。
与图6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类似,为了平衡弯折区FA与非弯折区UA的亮度差异,本实施例中,位于弯折区FA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像素密度大于位于非弯折区UA内的第二发光元件20的像素密度,且第一发光元件10的发光面积等于第二发光元件20的发光面积。当阵列基板2中的像素电路中流经同样大小的电流或者电压时,可以提高像素密度较大的弯折区FA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亮度,提高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的一致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平衡弯折区FA与非弯折区UA的亮度差异,位于弯折区FA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像素密度大于位于非弯折区UA内的第二发光元件20的像素密度的同时,第一发光元件10的发光面积也可以大于第二发光元件20的发光面积,具体根据柔性显示面板的弯折区FA的实际发光亮度而定。
另外,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OLED显示面板中的线偏光片POL能够有效地降低强光下的反射率,但却损失了接近58%的出光,极大地增加了OLED显示面板的寿命负担。另外,POL厚度较大、材质脆,不利于动态弯折产品的开发。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替代POL,不仅能将功能层的厚度从100μm降低至5μm,而且能够将出光率从42%提高至60%。
图8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替代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沿O-O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柔性显示面板与前述图2至图7所示的任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还包括色阻层8,且第二偏光层6为对应于弯折区FA设置的具有液晶分子的条状膜层。另外,第二偏光层6与盖板7之间通过第二光学胶9贴附在一起。
色阻层8位于发光元件层3背离衬底1的一侧。色阻层8一般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蓝色色阻以及设置于各色阻之间的黑矩阵。基于OLED自发光的特点,红色色阻、绿色色阻、蓝色色阻需要分别与OLED的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蓝色子像素对应,以形成彩色滤光片。
前述实施例中第二偏光层6为线偏光片POL,厚度约为100μm。本实施例中,第二偏光层6为具有液晶分子的条状膜层,厚度仅有几微米或者几十微米,从而可以减小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厚度,有利于实现柔性显示面板的动态弯折。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一种替代实施例的柔性显示面板沿O-O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柔性显示面板与图8所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层3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0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0,第一发光元件10位于弯折区FA,第二发光元件20位于非弯折区UA,其中,第一发光元件10的发光面积大于第二发光元件20的发光面积。
第一发光元件10包括第一电极31、发光结构33和与发光结构33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层32,第二电极层32为公共电极。第二发光元件20包括第二电极21、发光结构23和与发光结构23对应区域的第二电极层32。
由于柔性显示面板处于展开状态正常显示时,弯折区FA的光线经过第一偏光层4与第二偏光层6,非弯折区UA的光线仅经过第二偏光层6,导致弯折区FA与非弯折区UA的亮度有差异。为了平衡弯折区FA与非弯折区UA的亮度差异,本实施例中,位于弯折区FA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发光面积大于位于非弯折区UA内的第二发光元件20的发光面积,当阵列基板2中的像素电路中流经同样大小的电流或者电压时,可以提高发光面积较大的弯折区FA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亮度,进而提高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的一致性。
可以理解的是,图8、图9所示的具有色阻层8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发光元件层3也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10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20,第一发光元件10位于弯折区FA,第二发光元件20位于非弯折区UA,与图7结构类似,第一发光元件10的像素密度大于第二发光元件20的像素密度的同时,第一发光元件10的发光面积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发光元件20的发光面积。当阵列基板2中的像素电路中流经同样大小的电流或者电压时,可以提高弯折区FA内的第一发光元件10的亮度,进而提高整个柔性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的一致性。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所述的任一种柔性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式装置等。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弯折区和非弯折区,所述弯折区绕弯折轴可弯折,所述弯折轴的延伸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非弯折区位于所述弯折区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
衬底;
阵列基板,位于所述衬底上;
发光元件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第一偏光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一偏光层对应于所述弯折区设置;
第一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偏光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以及
第二偏光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光学胶层背离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偏光层至少对应于所述弯折区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相交且不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展开状态、弯折状态和从所述弯折状态恢复至所述展开状态之间的过渡状态,当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处于所述过渡状态时,所述第一光学胶层与所述第二偏光层对应于所述弯折区分别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方向朝向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1;在所述过渡状态下,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与所述第二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2;其中0°<α1<α2<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层覆盖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偏光层上的正投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层为具有液晶分子的条状膜层,所述条状膜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弯折轴的延伸方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层的偏振化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β,所述第一夹角β的取值范围为-10°≤β≤0°,其中,所述第一夹角β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为正,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的角度为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层为对应于所述弯折区和所述非弯折区的线偏光片;所述第二偏光层朝向出光面一侧的偏振化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为α,所述第二夹角α的取值范围为30°≤α≤4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还包括色阻层,所述色阻层位于所述发光元件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所述第二偏光层为对应于所述弯折区设置的具有液晶分子的条状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所述弯折区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宽度尺寸小于或者等于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位于所述弯折区,所述第二发光元件位于所述非弯折区;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像素密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像素密度;和/或,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发光面积。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面板。
CN202010886791.8A 2020-08-28 2020-08-28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9872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6791.8A CN111987239B (zh) 2020-08-28 2020-08-28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86791.8A CN111987239B (zh) 2020-08-28 2020-08-28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7239A CN111987239A (zh) 2020-11-24
CN111987239B true CN111987239B (zh) 2022-06-10

Family

ID=734410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86791.8A Active CN111987239B (zh) 2020-08-28 2020-08-28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723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3154B (zh) * 2021-04-30 2023-04-07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3867029A (zh) * 2021-10-12 2021-12-3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阵列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面板
CN114940015A (zh) * 2022-05-07 2022-08-26 宁波维真显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3dled及其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01406B1 (ko) * 2012-04-26 2014-05-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한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04898339B (zh) * 2015-06-30 2018-09-07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KR102531604B1 (ko) * 2017-10-31 2023-05-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복합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1899831B1 (ko) * 2017-12-07 2018-11-0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11509017B (zh) * 2020-04-28 2024-04-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柔性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7239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7239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689816B (zh)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US9442316B2 (en)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light-transmitting cover having a lens portion
US20090091681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2376748B (zh) 外挂式触摸屏面板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7966843B (zh) 显示装置
KR20160061563A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CN103810942A (zh) 弯曲的显示设备
CN110333755A (zh) 电子设备
CN211654163U (zh) 一种显示屏、显示装置
JP2005134460A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10928036A (zh) 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制备方法
CN11263553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JP200919277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90243187A1 (en) Display module
TW201928462A (zh) 背蓋及包含其之顯示器
US20230213821A1 (en) Liquid crystal device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first spacers disposed inside a sealant and a plurality of second spacers disposed in a display area
JP2004252676A (ja) タッチパネル付電気光学パネル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電気光学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140082557A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3980405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20230101087A1 (en) Foldable display sc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937743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WO2020113654A1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939547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9844155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