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6041A -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6041A
CN111986041A CN201910431092.1A CN201910431092A CN111986041A CN 111986041 A CN111986041 A CN 111986041A CN 201910431092 A CN201910431092 A CN 201910431092A CN 111986041 A CN111986041 A CN 1119860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ervoir
oil
dominant
target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3109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6041B (zh
Inventor
郭奇
庄天琳
李健
黄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tro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tro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Petro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3109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60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60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60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60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60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2Agriculture; Fishing; Forestry; Mi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属于油藏开发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驱替系数的不同阈值、驱替系数和优势储量丰度之间的联系,以及目标油藏内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该目标油藏的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基于每个子区域的类别,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由于剩余油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而该优势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等能够影响储层流动能力的数据相关,所以优势储量丰度能够充分反映储层的流动能力与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利用该驱替系数进行分级的方法,可以量化油藏各区域的开发潜力,以便基于油藏目前的驱替系数,通过调整注采井的液量来对油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开发,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Description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藏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石油和天然气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随着油气勘探领域的拓展,高含水期油藏的高效开发已经成为各大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战场之一。
目前常采用剩余油储量丰度或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来表征油藏的剩余储量,进而基于剩余油储量丰度或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对油藏进行开采。
然而上述剩余油储量丰度及剩余油可采储量丰度是基于油藏的储层状态来评价油藏的剩余油储量的,忽略了驱油效率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影响,所以基于上述数据指导油藏开发,井位部署不够合理,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差,经济效益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能够解决目前常用的方法忽略了驱油效率在油藏开发过程中的影响,所以基于该方法指导油藏开发,井位部署不够合理,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差,经济效益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藏开发方法,所述油藏开发方法包括:
将驱替系数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多个预设阈值,获取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含油饱和度;
基于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确定所述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优势储量丰度;
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基于每个目标优势储量丰度以及所述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所述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
基于所述每个子区域的类别,对所述目标油藏进行开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21
式中:So—目标含油饱和度,无因次;EOD—驱替系数,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油藏的储层厚度、孔隙度、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粘度、水的粘度、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以及储层的最大渗透率;
获取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残余油饱和度;
利用下述公式(2)-(3)计算所述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22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23
式中:JO3—优势储量丰度,1×104t/km2(万吨每平方千米);h—储层厚度,m(米);φ—孔隙度,无因次;So—含油饱和度,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ρo—原油密度,g/cm3(克每立方厘米);Bo—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α—优势储量丰度系数,无因次;Kro—油相相对渗透率,mD(毫达西);μo—原油粘度,cP(厘泊);Krw—水相相对渗透率,mD;μw—水的粘度,cP;K—储层的平均渗透率,mD;Kmax—储层的最大渗透率,m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预设阈值分别为60%±5%、45%±5%以及30%±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包括:采用正交网格数据模型对所述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藏开发装置,所述油藏开发装置包括:
目标含油饱和度获取模块,用于将驱替系数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多个预设阈值,获取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含油饱和度;
目标优势储量丰度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确定所述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优势储量丰度;
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用于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分类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目标优势储量丰度以及所述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所述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
开发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子区域的类别,对所述目标油藏进行开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31
式中:So—目标含油饱和度,无因次;EOD—驱替系数,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油藏的储层厚度、孔隙度、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粘度、水的粘度、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以及储层的最大渗透率;
获取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残余油饱和度;
利用下述公式(2)-(3)计算所述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32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33
式中:JO3—优势储量丰度,1×104t/km2;h—储层厚度,m;φ—孔隙度,无因次;So—含油饱和度,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ρo—原油密度,g/cm3;Bo—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α—优势储量丰度系数,无因次;Kro—油相相对渗透率,mD;μo—原油粘度,cP;Krw—水相相对渗透率,mD;μw—水的粘度,cP;K—储层的平均渗透率,mD;Kmax—储层的最大渗透率,m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预设阈值分别为60%±5%、45%±5%以及30%±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用于:采用正交网格数据模型对所述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于驱替系数的不同阈值、驱替系数和优势储量丰度之间的联系,以及目标油藏内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该目标油藏的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基于每个子区域的类别,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由于剩余油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而该优势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等能够影响储层流动能力的数据相关,所以优势储量丰度能够充分反映储层的流动能力与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利用该驱替系数进行分级的方法,可以量化油藏各区域的开发潜力,以便基于油藏目前的驱替系数,通过调整注采井的液量来对油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开发,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开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开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相关技术中一种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潜力分级评价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开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开发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设备,参见图1,该油藏开发方法包括:
101、将驱替系数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多个预设阈值,获取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含油饱和度。
102、基于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确定该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优势储量丰度。
103、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104、基于每个目标优势储量丰度以及该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该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
105、基于该每个子区域的类别,对该目标油藏进行开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于驱替系数的不同阈值、驱替系数和优势储量丰度之间的联系,以及目标油藏内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该目标油藏的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基于每个子区域的类别,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由于剩余油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而该优势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等能够影响储层流动能力的数据相关,所以优势储量丰度能够充分反映储层的流动能力与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利用该驱替系数进行分级的方法,可以量化油藏各区域的开发潜力,以便基于油藏目前的驱替系数,通过调整注采井的液量来对油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开发,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51
式中:So—目标含油饱和度,无因次;EOD—驱替系数,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包括:
获取该目标油藏的储层厚度、孔隙度、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粘度、水的粘度、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以及储层的最大渗透率;
获取该每个子区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残余油饱和度;
利用下述公式(2)-(3)计算该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52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53
式中:JO3—优势储量丰度,1×104t/km2;h—储层厚度,m;φ—孔隙度,无因次;So—含油饱和度,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ρo—原油密度,g/cm3;Bo—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α—优势储量丰度系数,无因次;Kro—油相相对渗透率,mD;μo—原油粘度,cP;Krw—水相相对渗透率,mD;μw—水的粘度,cP;K—储层的平均渗透率,mD;Kmax—储层的最大渗透率,m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预设阈值分别为60%±5%、45%±5%以及30%±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包括:采用正交网格数据模型对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开发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计算机设备,参见图2,该油藏开发方法包括:
201、将驱替系数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多个预设阈值,获取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含油饱和度。
其中,该驱替系数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驱替出的地下原油与驱替波及范围内的原油的比值的一个预设阈值。设定该预设阈值的目的是便于根据该预设值以及该目标油藏的驱替系数,对该油藏的优势储量丰度进行评价。
含油饱和度是指油层有效孔隙中含油体积和岩石有效孔隙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预设阈值分别为60%±5%、45%±5%以及30%±5%。
例如,可以设定第一预设阈值为60%±5%这一区间的任一值,例如,可为55%、56%、57%、58%、59%、60%、61%、62%、63%、64%、65%等;设定第二预设阈值为45%±5%这一区间的任一值,例如,可为40%、41%、42%、43%、44%、45%、46%、47%、48%、49%、50%等;设定第三预设阈值为30%±5%这一区间的任一值,例如,可为25%、26%、27%、28%、29%、30%、31%、32%、33%、34%、35%等。
根据水驱油藏开发效果评价标准,驱替系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开发效果评价为好;驱替系数在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之间时,开发效果评价为较好;驱替系数在第二预设阈值和第三预设阈值之间时,开发效果评价为一般;驱替系数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开发效果评价为差。而驱替系数是与油藏饱和度直接相关的参数,将驱替系数对应驱替系数区间,可求得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得到的不同子区域的饱和度参数界限值以及优势储量丰度界限值。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71
式中:So—目标含油饱和度,无因次;EOD—驱替系数,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其中,该残余油饱和度是指残余油体积与岩石有效孔隙的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202、基于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确定该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优势储量丰度。
通过该目标含油饱和度,将驱替系数的多个界限值与优势储量丰度联系起来,获取到与该多个驱替系数的界限值对应的目标优势储量丰度。
例如,可以将驱替系数60%±5%对应的优势储量丰度获取为第一目标优势储量丰度;将驱替系数45%±5%的优势储量丰度获取为第二目标优势储量丰度;将驱替系数30%±5%对应的优势储量丰度获取为第三目标优势储量丰度。其中,该驱替系数的具体值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只要在上述相关区间内即可。
203、采用正交网格数据模型或角点网格数据模型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
其中,每个子区域是指一定体积的油藏区域,多个子区域沿一定顺序排列,用于作为后续数据处理的单元。根据待开发的油藏的体积和厚度的不同,在厚度方向,可以将该油藏划分为一层或多层,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该多个子区域的划分方式可以有多种,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下面以其中两种为例进行介绍: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正交网格数据模型对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
其中,通过正交网格模型划分得到的子区域,每一个子区域在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两两垂直,多个子区域之间依次排列。通过上述划分方式得到的子区域进行后续的数值模拟过程,其计算速度快,计算结果准确。
进一步的,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该子区域的长度为10m-30m,宽度为10m-30m,高度为0m-5m。上述尺寸设置既能满足计算的要求,又不至于使计算量过大。例如,该子区域的长度可以取10m、12m、14m、15m、16m、18m、20m、22m、24m、25m、26m、28m、30m等;该子区域的宽度可以取10m、12m、14m、15m、16m、18m、20m、22m、24m、25m、26m、28m、30m等;该子区域的高度可以取0m、0.5m、1m、1.5m、2m、2.5m、3m、3.5m、4m、4.5m、5m等。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可以采用角点网格数据模型对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
其中,通过角点网格数据模型划分得到的子区域,子区域的外形与地形一致,且相邻子区域之间不正交,基于上述划分方式,能够方便地模拟断层、边界及尖角。
204、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其中,优势储量丰度用于表征储层内物性较好区域的潜力。它可以剔除低渗透区域剩余油,使调整区域更明确,在实施剩余油挖潜措施时较剩余可采储量丰度更具有针对性,这样的规律能够更好地反映储层物性与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优势储量丰度作为油藏潜力的表征指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包括:获取该目标油藏的储层厚度、孔隙度、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粘度、水的粘度、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以及储层的最大渗透率;获取该每个子区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残余油饱和度。
其中,储层厚度是指该待开发的油藏中储层的厚度;孔隙度是指:从油藏中取出的岩样中,所有孔隙空间体积之和与该岩样体积的比值,以百分数表示;原油密度是指从该目标油藏中采出的原油的密度;原油体积系数是指质量的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原油体积系数是指质量的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原油粘度是指从该目标油藏中采出的原油,其在流动时的难易程度。所引起的内部摩擦阻力;水的粘度是指用于注入该目标油藏中的水在流动时的难易程度;储层的平均渗透率是指:在一定压差下,储层中的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平均能力;储层的最大渗透率是指:在一定压差下,储层中的岩石允许流体通过的最大能力;油相相对渗透率是指:在该多流体共存的油藏中,油相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水相相对渗透率是指:在该多流体共存的油藏中,水相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含油饱和度是指油层有效孔隙中含油体积和岩石有效孔隙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残余油饱和度是指残余油体积与岩石有效孔隙的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上述数据可以是基于目标油藏的实际数据获取,也可以是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该目标油藏进行数值模拟后得到。该数值模拟软件用于基于目标油藏的各项测井数据、各项措施数据及各项历史生产数据,利用数学模型来模拟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及注入剂的渗透规律,基于上述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可以获取未来任意时间对应的上述数据。该数值模拟软件可以是基于Eclipse等软件来进行开发的,其中,Eclipse是由国际商业机器(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IBM)公司开发,后由开源社区管理的可扩展开发平台。上述数据能够为后续计算优势储量丰度提供数据支持。
利用下述公式(2)-(3)计算该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91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092
式中:JO3—优势储量丰度,1×104t/km2;h—储层厚度,m;φ—孔隙度,无因次;So—含油饱和度,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ρo—原油密度,g/cm3;Bo—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α—优势储量丰度系数,无因次;Kro—油相相对渗透率,mD;μo—原油粘度,cP;Krw—水相相对渗透率,mD;μw—水的粘度,cP;K—储层的平均渗透率,mD;Kmax—储层的最大渗透率,mD。
其中,优势储量丰度用于表征储层内物性较好区域的潜力。它可以剔除低渗透区域剩余油,使调整区域更明确,在实施剩余油挖潜措施时较剩余可采储量丰度更具有针对性,这样的规律能够更好地反映储层物性与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因此选择优势储量丰度作为油藏潜力的表征指标。
205、基于每个目标优势储量丰度以及该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该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将优势储量丰度大于等于步骤202中的第一目标优势储量丰度的区域划分为高驱替程度区,开发效果评价为好;将优势储量丰度位于步骤202中的第一目标优势储量丰度和第二目标优势储量丰度,或者等于第二目标优势储量丰度的区域划分为较高驱替程度区,开发效果评价为较好;将优势储量丰度位于步骤202中的第二目标优势储量丰度和第三目标优势储量丰度,或者等于第三目标优势储量丰度的区域划分为较低驱替程度区,开发效果评价为一般;将优势储量丰度小于等于步骤202中的第一目标优势储量丰度的区域划分为低驱替程度区,开发效果评价为差。
206、基于该每个子区域的类别,对该目标油藏进行开发。
具体地,根据不同区域的驱替程度和开发效果评价,对不同区域进行分别开发,例如,可以通过将较低驱替程度区和低驱替程度区的注采井的液量调高来提高采收率。
利用上述驱替系数进行分级的方法,可以量化油藏各区域的开发潜力,相关技术和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的对比情况,可以参见图3和图4,图3是相关技术中一种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潜力分级评价的示意图。由图3和图4对比可见,相关技术中通过饱和度场判断油藏潜力的方法无法判断哪些区域已经达到极限驱油效率,当油藏含油饱和度大面积接近残余油饱和度时,无法定量评价油藏潜力,而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量化油藏潜力,通过注采井的液量调整来提高采收率。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基于驱替系数的不同阈值、驱替系数和优势储量丰度之间的联系,以及目标油藏内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该目标油藏的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基于每个子区域的类别,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由于剩余油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而该优势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等能够影响储层流动能力的数据相关,所以优势储量丰度能够充分反映储层的流动能力与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利用该驱替系数进行分级的方法,可以量化油藏各区域的开发潜力,以便基于油藏目前的驱替系数,通过调整注采井的液量来对油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开发,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油藏开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该油藏开发装置包括:目标含油饱和度获取模块501、目标优势储量丰度获取模块502、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503、分类模块504以及开发模块505。
目标含油饱和度获取模块501,用于将驱替系数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多个预设阈值,获取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含油饱和度;
目标优势储量丰度获取模块502,用于基于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确定该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优势储量丰度;
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503,用于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分类模块504,用于基于每个目标优势储量丰度以及该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该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
开发模块505,用于基于该每个子区域的类别,对该目标油藏进行开发。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111
式中:So—目标含油饱和度,无因次;EOD—驱替系数,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503,用于:
获取该目标油藏的储层厚度、孔隙度、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粘度、水的粘度、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以及储层的最大渗透率;
获取该每个子区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残余油饱和度;
利用下述公式(2)-(3)计算该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112
Figure BDA0002069018140000113
式中:JO3—优势储量丰度,1×104t/km2;h—储层厚度,m;φ—孔隙度,无因次;So—含油饱和度,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ρo—原油密度,g/cm3;Bo—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α—优势储量丰度系数,无因次;Kro—油相相对渗透率,mD;μo—原油粘度,cP;Krw—水相相对渗透率,mD;μw—水的粘度,cP;K—储层的平均渗透率,mD;Kmax—储层的最大渗透率,mD。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多个预设阈值分别为60%±5%、45%±5%以及30%±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503,用于:采用正交网格数据模型对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油藏开发装置在进行油藏开发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油藏开发装置与油藏开发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基于驱替系数的不同阈值、驱替系数和优势储量丰度之间的联系,以及目标油藏内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该目标油藏的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基于每个子区域的类别,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由于剩余油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而该优势储量丰度与渗透率等能够影响储层流动能力的数据相关,所以优势储量丰度能够充分反映储层的流动能力与剩余油之间的关系,利用该驱替系数进行分级的方法,可以量化油藏各区域的开发潜力,以便基于油藏目前的驱替系数,通过调整注采井的液量来对油藏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级开发,有利于提高采收率。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计算机设备6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s,CPU)601和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存储器602,其中,上述存储器602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上述至少一条指令由上述处理器601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油藏开发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当然,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具有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键盘以及输入输出接口等部件,以便进行输入输出,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包括其他用于实现设备功能的部件,在此不做赘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实施例中油藏开发方法。例如,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上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油藏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藏开发方法包括:
将驱替系数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多个预设阈值,获取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含油饱和度;
基于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确定所述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优势储量丰度;
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基于每个目标优势储量丰度以及所述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所述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
基于所述每个子区域的类别,对所述目标油藏进行开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2069018130000011
式中:So—目标含油饱和度,无因次;EOD—驱替系数,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油藏的储层厚度、孔隙度、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粘度、水的粘度、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以及储层的最大渗透率;
获取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残余油饱和度;
利用下述公式(2)-(3)计算所述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Figure FDA0002069018130000012
Figure FDA0002069018130000013
式中:JO3—优势储量丰度,1×104t/km2;h—储层厚度,m;φ—孔隙度,无因次;So—含油饱和度,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ρo—原油密度,g/cm3;Bo—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α—优势储量丰度系数,无因次;Kro—油相相对渗透率,mD;μo—原油粘度,cP;Krw—水相相对渗透率,mD;μw—水的粘度,cP;K—储层的平均渗透率,mD;Kmax—储层的最大渗透率,mD。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设阈值分别为60%±5%、45%±5%以及3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藏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包括:采用正交网格数据模型对所述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
6.一种油藏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藏开发装置包括:
目标含油饱和度获取模块,用于将驱替系数设置成不同大小的多个预设阈值,获取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含油饱和度;
目标优势储量丰度获取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确定所述每个预设阈值所对应的目标优势储量丰度;
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用于将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划分为多个子区域,获取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分类模块,用于基于每个目标优势储量丰度以及所述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对所述多个子区域进行分类;
开发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每个子区域的类别,对所述目标油藏进行开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藏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目标含油饱和度通过如下公式(1)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2069018130000021
式中:So—目标含油饱和度,无因次;EOD—驱替系数,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藏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用于:
获取所述目标油藏的储层厚度、孔隙度、原油密度、原油体积系数、原油粘度、水的粘度、储层的平均渗透率以及储层的最大渗透率;
获取所述每个子区域的油相相对渗透率、水相相对渗透率、含油饱和度以及残余油饱和度;
利用下述公式(2)-(3)计算所述每个子区域的优势储量丰度:
Figure FDA0002069018130000031
Figure FDA0002069018130000032
式中:JO3—优势储量丰度,1×104t/km2;h—储层厚度,m;φ—孔隙度,无因次;So—含油饱和度,无因次;Sor—残余油饱和度,无因次;ρo—原油密度,g/cm3;Bo—原油体积系数,无因次;α—优势储量丰度系数,无因次;Kro—油相相对渗透率,mD;μo—原油粘度,cP;Krw—水相相对渗透率,mD;μw—水的粘度,cP;K—储层的平均渗透率,mD;Kmax—储层的最大渗透率,mD。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藏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预设阈值分别为60%±5%、45%±5%以及30%±5%。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藏开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势储量丰度计算模块,用于:采用正交网格数据模型对所述目标油藏所在的区域进行子区域划分。
CN201910431092.1A 2019-05-22 2019-05-22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9860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1092.1A CN111986041B (zh) 2019-05-22 2019-05-22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31092.1A CN111986041B (zh) 2019-05-22 2019-05-22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6041A true CN111986041A (zh) 2020-11-24
CN111986041B CN111986041B (zh) 2024-06-25

Family

ID=73436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31092.1A Active CN111986041B (zh) 2019-05-22 2019-05-22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604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5747A (zh) * 2019-05-22 2020-11-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CN112459775A (zh) * 2020-11-26 2021-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剩余油分散程度表征方法
CN112983367A (zh) * 2021-03-15 2021-06-18 西北大学 一种弓形菌在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8481A (zh) * 2008-10-14 2009-02-18 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 石油钻井中核磁共振岩石含油丰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CN102852516A (zh) * 2012-04-19 2013-01-02 北京大学 用于油气藏开发的全缝长三维压裂数值模拟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26829A (zh) * 2016-06-27 2016-11-1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评价驱油缔合聚合物油藏适应性的方法
CN106779211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用于油田注采井网驱替开发的产能预测方法
CN108320102A (zh) * 2018-02-05 2018-07-24 东北石油大学 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注汽锅炉配汽优化方法
CN109403962A (zh) * 2018-10-15 2019-03-01 西南石油大学 油藏区块动态监测指标关联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8481A (zh) * 2008-10-14 2009-02-18 中国石化集团华北石油局 石油钻井中核磁共振岩石含油丰度的定量分析方法
CN102852516A (zh) * 2012-04-19 2013-01-02 北京大学 用于油气藏开发的全缝长三维压裂数值模拟的方法和装置
CN106126829A (zh) * 2016-06-27 2016-11-1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评价驱油缔合聚合物油藏适应性的方法
CN106779211A (zh) * 2016-12-13 2017-05-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用于油田注采井网驱替开发的产能预测方法
CN108320102A (zh) * 2018-02-05 2018-07-24 东北石油大学 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注汽锅炉配汽优化方法
CN109403962A (zh) * 2018-10-15 2019-03-01 西南石油大学 油藏区块动态监测指标关联分析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85747A (zh) * 2019-05-22 2020-11-24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CN111985747B (zh) * 2019-05-22 2024-04-30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CN112459775A (zh) * 2020-11-26 2021-03-0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剩余油分散程度表征方法
CN112983367A (zh) * 2021-03-15 2021-06-18 西北大学 一种弓形菌在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6041B (zh) 202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62450B2 (en) Method of developing a petroleum reservoir from history matching of production data and seismic data
CN111986041A (zh)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EP2904530B1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determining placement of perforation intervals using facies, fluid boundaries, geobodies and dynamic fluid properties
US8725478B2 (en) Reservoir upscaling method with preserved transmissibility
CN105447762A (zh) 一种流体替换的低渗透油藏水淹信息的计算方法
CN109389154B (zh) 洪积扇砂砾岩储层岩相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985747B (zh)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CN110782187B (zh) 基于含水率的枯竭油气藏型储气库动态评价方法及系统
CN112861890B (zh) 一种储层评价模型构建方法及储层识别方法
Gomez et al. Top-down intelligent reservoir modeling (TDIRM)
Zhao et al. Streamline simulation based vector flow field character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method for high water cut reservoir
CN106481315B (zh) 陆上砂岩油藏单井可采储量快速确定模型及建立方法
CN110863825B (zh) 区分特征区域的方法和装置
Shahvar et al. Applying flow zone index approach an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modeling technique for characterizing a heterogeneous carbonate reservoir using dynamic data: Case study of an Iranian reservoir
CN113803029A (zh) 煤层气井网的调整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802989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generating vertical and lateral heterogeneity indices of reservoirs
US20170269261A1 (en) Defining non-linear petrofacies for a reservoir simulation model
CN106948812B (zh) 一种高渗带的渗透率下限值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Hastings et al. A new streamline method for evaluating uncertainty in small-scale, two-phase flow properties
CN114565116A (zh) 一种低渗储层物性参数的预测方法和装置
CN112069701B (zh) 油藏开发方法及装置
CA2889722C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valuating and ranking geobodies using a euler characteristic
Baig et al. Productivity Increase Estimation for Multi Stage Fracturing in Horizontal Wells for Tight Oil Reservoirs
Shandrygin et al. Justification of Hard-to-Recovery Reserves Using Integrated Geological Parameters
CN110879424A (zh) 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