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1901A - 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1901A
CN111981901A CN202010731598.7A CN202010731598A CN111981901A CN 111981901 A CN111981901 A CN 111981901A CN 202010731598 A CN202010731598 A CN 202010731598A CN 111981901 A CN111981901 A CN 1119819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uncher
support
rocket projectile
main body
igni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3159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81901B (zh
Inventor
白澔烔
石仲仑
周致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73159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1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1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81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FAPPARATUS FOR LAUNCHING PROJECTILES OR MISSILES FROM BARRELS, e.g. CANNONS; LAUNCHERS FOR ROCKETS OR TORPEDOES; HARPOON GUNS
    • F41F1/00Launching apparatus for projecting projectiles or missiles from barrels, e.g. cannons; Harpoon gu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2AMMUNITION; BLASTING
    • F42BEXPLOSIVE CHARGES, e.g. FOR BLASTING, FIREWORKS, AMMUNITION
    • F42B15/00Self-propelled projectiles or missiles, e.g. rockets; Guided missi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采用发射架‑火箭弹一体化结构,充分利用自旋火箭弹发射条件低、直射精度高、结构简单的特性,对其配置专用的一次性发射架,形成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能够解决传统火箭弹武器生产成本高、容易暴露发射阵地、单兵不易携带、操作等缺点。该火箭弹武器,包括:发射架和火箭弹,火箭弹为涡轮喷口自旋火箭弹;发射架为一次性发射架,包括:发射架主体、四个发射架支架、瞄准器和点火装置;发射架主体同时作为火箭弹的储运筒和发射管,发射架主体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伸缩;发射架支架能够相对发射架主体折叠和展开,瞄准器和点火装置安装在发射架主体上;点火装置用于火箭弹的点火发射。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武器,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自旋弹武器,属于武器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火箭武器具备无后座、射程受限制小、使用方便等特点,在二战以来一直受各国重视。纵观其发展历史,火箭弹的多用途化为当下研究热点。
涡轮喷口自旋火箭弹由于其发射条件低、外弹道上受扰动小,直瞄精度高等优点,在二战后被广泛使用。但传统自旋火箭弹采用钢制的火箭弹发射筒发射,重量和体积大,不方便携带,且使用时占用编制,而其由于高速自旋特性导致其不能搭载聚能战斗部武器,失去了对坦克等装甲武器的破甲能力,后被其它火箭弹种淘汰。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采用发射架-火箭弹一体化结构,充分利用自旋火箭弹发射条件低、直射精度高、结构简单的特性,对其配置专用的一次性发射架,形成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具有重量轻便、体积小、空间占用率低、造价低等优点,作为步兵重火力的补充,能够解决传统火箭弹武器生产成本高、容易暴露发射阵地的固有缺点。
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包括:发射架和火箭弹,所述火箭弹为涡轮喷口自旋火箭弹;所述发射架为一次性发射架;
所述发射架包括:发射架主体、四个发射架支架、瞄准器和点火装置;
其中所述发射架主体同时作为所述火箭弹的储运筒和发射管,发射架主体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伸缩;
所述发射架支架自身具备轴向伸缩功能且能够相对所述发射架主体折叠和展开,当存储和运输时,所述发射架主体处于收缩状态,所述发射架支架处于收缩状态,并折叠呈长度方向与所述发射架主体轴向平行的状态;当进行火箭弹发射时,所述发射架主体处于伸长状态,所述发射架支架处于伸长状态并展开支撑所述发射架主体,所述发射架支架支撑所述发射架主体时其张开角度可调;
所述瞄准器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主体上;
所述点火装置用于所述火箭弹的点火发射,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方式包括:遥控、远程导线电控以及人工拉发。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在进行火箭弹发射时具备低仰角射击模式和高仰角低仰角射击模式:
在所述低仰角射击模式下,两个所述发射架支架支撑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前端,另外两个所述发射架支架支撑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后端,使所述发射架主体的轴线与水平方向呈设定夹角;
在所述高仰角射击模式下,四个所述发射架支架均支撑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后端,使所述发射架主体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呈设定夹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包括:发射架前筒体、发射架后筒体及发射架锁定机构;所述发射架前筒体和发射架后筒体同轴相连组成可同径伸缩的圆筒,圆筒内部用于安装所述火箭弹;
在所述发射架后筒体的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发射架锁定机构;
当所述发射架前筒体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发射架前筒体的后端与发射架后筒体后端对齐,然后通过位于所述发射架后筒体后端的发射架锁定机构对所述发射架前筒体和发射架后筒体进行位置锁定;当所述发射架前筒体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发射架前筒体后端与发射架后筒体前端对齐,然后通过位于所述发射架后筒体前端的发射架锁定机构对所述发射架前筒体和发射架后筒体进行位置锁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瞄准器包括前瞄准器和后瞄准器;
所述前瞄准器通过前瞄准器座同轴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前端;
所述后瞄准器通过所述后瞄准器座同轴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后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前瞄准器包括:前瞄准器准心架和前瞄准器准心;所述前瞄准器准心架通过销轴A与设置在所述前瞄准器座外圆周面上的准心架连接座连接,所述前瞄准器准心架能够绕所述销轴A转动,从而相对前瞄准器座折叠或展开;
所述前瞄准器准心通过销轴B与所述前瞄准器准心架连接,所述前瞄准器准心能够绕所述销轴B转动,从而相对所述前瞄准器准心架折叠或展开;
所述后瞄准器包括:后瞄准器准心架、后瞄准器准心和准心游标;所述后瞄准器准心架通过销轴C与设置在所述后瞄准器座外圆周面上的准心架连接座相连,所述后瞄准器准心架能够绕所述销轴C转动,从而相对所述后瞄准器座折叠或展开;
所述后瞄准器准心架上设有标尺,所述准心游标与所述标尺滑动配合,能够在所述标尺上移动;所述后瞄准器准心通过销轴D与所述准心游标连接,所述后瞄准器准心能够绕所述销轴D转动,从而相对所述准心游标折叠或展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发射架支架通过支架锁定器与所述发射架主体相连;
所述支架锁定器包括:前支架锁定器和后支架锁定器;
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与所述发射架主体可拆卸连接,在低仰角射击模式时,所述前支架锁定器用于将两条发射架支架锁紧固定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前端;在高仰角射击模式时,所述前支架锁定器用于将两条发射架支架锁紧固定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后端;与所述前支架锁定器相连的所述发射架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前支架锁定器折叠或展开;
所述后支架锁定器固定连接在所述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后端,用于将另外两条发射架支架锁紧固定在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后端;与所述后支架锁定器相连的所述发射架支架能够相对所述前支架锁定器折叠或展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发射架支架包括:支腿锁定器、转接头、支腿A、支腿B和支腿限位器;
所述支腿B一端同轴嵌套在所述支腿A内部中,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所述支腿A内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接头与支腿锁定器固接;
所述支腿锁定器与所述支架锁定器配合实现所述发射架支架与发射架主体的连接以及所述发射架支架在不同位置的锁定,该不同位置的锁定包括:所述发射架支架处于折叠位置的锁定以及所述发射架支架在不同张开角度的位置锁定;
所述支腿A和所述支腿B能够相对滑动可实现所述发射架支架的收缩与伸长;
所述支腿限位器用于在所述支腿B伸长到位后,对所述支腿A和支腿B的位置进行锁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与所述发射架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前支架锁定器包括:前支架锁定器主体、锁扣M、锁扣N和锁扣复位弹簧A;
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主体包括:中部连接片和位于中部连接片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侧连接片,两个侧连接片用于连接两个发射架支架,两个侧连接片上均设置有支架固定孔A、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和折叠用支架限位孔A;所述支架固定孔A用于实现与所述支腿锁定器的连接,两个以上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成弧形分布,用于和支腿锁定器的锁扣P配合实现发射架支架在不同张开角度的位置锁定,所述折叠用支架限位孔A用于和支腿锁定器的锁扣P配合实现所述发射架支架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锁定;
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主体的中间连接片上设置有锁扣M,通过所述锁扣M上的限位销与所述发射架主体上的限位孔配合实现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主体与所述发射架主体之间连接的锁定和解锁;
所述锁扣M的运动由所述锁扣N和锁扣复位弹簧A带动,所述锁扣N与所述锁扣复位弹簧A相连,所述锁扣复位弹簧A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主体内部的滑槽内底面抵触;按压所述锁扣N时,带动所述锁扣M滑动,使所述锁扣M上的限位销进入限位孔内,同时此时压缩锁扣复位弹簧A;松开锁扣N后,所述锁扣复位弹簧A自动复位,将所述锁扣N顶回原位,并带动锁扣M移动,从所述限位孔中脱出;
所述后支架锁定器与所述发射架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架锁定器用于实现两个发射架支架与所述发射架主体之间的连接,所述后支架锁定器用于连接所述发射架支架的侧连接片上设置有展开用支架限位孔B和折叠用支架限位孔B;两个以上展开用支架限位孔B成弧形分布,用于和支腿锁定器的锁扣P配合实现发射架支架在不同张开角度的位置锁定,所述折叠用支架限位孔B用于和支腿锁定器的锁扣P配合实现所述发射架支架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锁定。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电路板、遥控器、点火药盒、拉火管、电点火管及电池;
所述发射架主体上设置有电点火电路板盒和电池舱,所述电池舱用于储存供电子点火的电池,所述电点火电路板盒内置点火电路板,所述点火电路板上还设置有遥控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遥控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遥控信号;
所述点火药盒内装填点火药,同时在所述点火药盒上设有拉火管孔和电点火管孔,所述拉火管和所述电点火管分别通过所述拉火管孔和所述电点火管孔安装在点火药盒上,电点火管通过导线和所述点火电路板连接;
所述点火药盒粘接在所述火箭发动机火箭弹涡轮喷管的底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火箭弹包括:火箭发动机和战斗部;
所述战斗部包括:引信、风帽和战斗部外壳;所述引信位于所述火箭弹头部;所述风帽与战斗部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火箭发动机包括:涡轮喷管、发动机外壳、火箭推进剂和发动机堵头;
所述涡轮喷管的前端插入所述发动机外壳内并固定,后端外圆周面上具有两个以上环形凸缘,其中位于最上方的环形凸缘直径与所述发射架主体的内径相同,用于定心,其他环形凸缘作为涡流发生器;
所述火箭推进剂包覆有隔热层,由所述隔热层外涂抹密封胶粘接于所述发动机外壳内;
所述发动机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发动机堵头下端插入所述发动机外壳内,与所述发动机外壳固接,中部设置有环形凸缘用于定心,上端插入所述战斗部外壳内,与所述战斗部外壳固接;
所述涡轮喷管上加工有两个以上喷孔,所述点火装置点燃后输出的火焰能量通过所述喷孔点燃所述火箭推进剂。
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涡轮喷口自旋火箭弹设计专用一次性发射架,使发射架-火箭弹一体化形成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该武器具有重量轻便、体积小、空间占用率低、造价低等优点;采用便于携带、隐蔽性高的可拆卸折叠设计,在配合步兵作战时,相比较一次性火箭筒,具有更强的便携性;且能够充分利用自旋火箭弹自身发射条件低、直射精度高、结构简单的特性,该自旋火箭弹武器较枪榴弹则射程更远(直瞄射程达500米以上),威力更大,且发射后即可抛弃。
(2)该自旋火箭弹武器由于重量轻便、体积小、空间占用率低,作战人员携带方便,可不占用编制,大范围提高步兵重火力打击能力,可改变甚至颠覆现有步兵的作战方式。作为处于枪榴弹和火箭筒中间地带的攻击火力,该武器利用率极高,发射架即储运筒,弹药与发射器为一个整体,每携带一枚弹药即等于携带一具武器,多人携带量可成倍增加,将步兵重火力水平整建制提升。如在每人携带四枚的情况下,单兵即可压制对方机枪掩体、重创一个运输队、摧毁突击车和轻型装甲目标、破坏房屋等建筑、甚至可以反击狙击手、攻击和扰乱近低空目标。而团队作战时则更具优势,两人可拥有等同于一个班的步兵重火力,三人小队直接增加了等同于一个榴弹发射器小组的火力,9人战斗班携带的火力水平超过2个步兵排,在先发制人的情况下,一个4人小组的火力等于一个步兵连的火箭筒齐射。
(3)该自旋火箭弹武器使用方法简便,可快速完成部署,灵活性强,发射架高低可伸缩,角度可调整,发射管可串联(指不同发射架之间的导线可串联,同时遥控发射多枚火箭弹)和遥控,自带折叠瞄准器,展开后解除保险即可发射。单兵可快速完成连续发射和多轮发射,攻击效率大大提高。
(4)该自旋火箭弹武器用途广泛,环境适应性强,可直射、曲射;且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可采用拉发延时、线控、遥控等方式激发,可作为直射武器用于防御和伏击或作为攻击武器实施敌后破袭;较小的体积和重量适用于空降、机降作战和两栖侦查部队作战;可作为步兵巷战、城市站中反制车辆、装甲的武器,可在未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使步兵更加隐蔽和快速行动(常规重武器隐蔽性差易暴露,机动性差),在纯步兵作战和游击战中能极大提高火力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根据多种作战用途,可换装相应战斗部,如:在渗透潜入敌后破袭时,可在宽松衣物内贴身携带,甚至可利用伪装平民和动物运送,在道路旁伏击车辆,袭击破坏敌方弹药库、油库、物资库、机库,车场,机场,发电厂,采用燃烧弹或铝热燃烧弹头,只需一枚即可对铁路设施和仓库造成严重破坏;干扰对方重火器、装甲目标、掩护进攻或撤退时,可使用烟雾干扰弹头;支援作战时,使用照明弹头垂直发射,照明弹效果与60mm迫击炮相当;作为地雷在道路旁伏击车辆、攻击掩体、建筑时可采用高爆、杀伤高爆弹头,其威力为40mm枪榴弹的四倍以上;攻击建筑内目标、房屋、坑道、山洞、碉堡时,可使用云爆弹头;在防御战中,使用大量自旋弹进行远程激发或作为定向飞行地雷使用,只需少数人即可抵挡数倍于己的进攻;在城市巷战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在垃圾堆、墙洞和破窗后部署即可封锁街道,防不胜防。
(5)该自旋火箭弹武器发射隐蔽性好,当部署完毕后,作战人员即可撤离发射阵地,采用遥控或延时发射,解决了传统火箭弹易暴露发射人员位置或发射阵地的缺点。在作战过程中,重火器手通常为敌方重点优先消灭人员,相对于火箭筒、迫击炮、枪榴发射器之类庞大显眼的目标,该武器携带隐蔽性高,不易暴露自身。在敌方侦查到我方人员时,也难以准确判断携带的重火器情况。而在其它平台装配发射架锁定器,可配合使用本火箭弹,如小型无人机、遥控武器站、突击车、地面机器人等作战平台。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状态的发射架的示意图;
图2为发射架的爆炸视图;
图3为发射架主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射架前瞄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射架前瞄准器的爆炸视图;
图6为发射架后瞄准器的各向视图;
图7为发射架后瞄准器的爆炸视图;
图8为前支架锁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后支架锁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发射架支架各向视图;
图11为发射架支架爆炸视图;
图12为点火药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发射架遥控点火流程图;
图14本发明的自旋弹武器拆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自旋弹武器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16为火箭弹视图;
图17为火箭弹爆炸视图;
图18为涡轮喷管各向视图;
图19为发射架低仰角射击展开形态视图;
图20为发射架高仰角射击展开形态视图。
其中:1-发射架前筒体、2-发射架后筒体、3-前瞄准器座、4-后瞄准器座、5-发射架锁定滑块、6-前支架锁定器、7-后支架锁定器、8-前瞄准器、9-后瞄准器、10-电子点火器、11-发射架支架、12-发射架紧固环;
13-前瞄准器准心架、14-前瞄准器准心、15-前瞄准器固定盖、16-前支架固定轨道A;
17-后瞄准器准心架、18-后瞄准器准心固定盖、19-游标限位套、20-准心游标、21-后瞄准器准心、22-后支架固定轨道、23-前支架固定轨道B;
24-支架固定孔A、25-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6-锁扣M、27-锁扣N、28-锁扣固定盖N、29-锁扣复位弹簧A、30-前支架轨道锁定套、31-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2-折叠用支架限位孔A;
33-后支架轨道锁定套、34-支架固定孔B、35-展开用支架限位孔B、36-折叠用支架限位孔B;
37-支腿锁定器主体、38-锁扣P、39-锁扣固定盖P、40-转接头、41-支腿A、42-支腿B、 43-支腿限位器、44-支架套头、45-锁扣复位弹簧B、46-固定孔;
47-电池舱、48-电池舱盖、49-电点火电路板盒;
50-点火药盒、51-拉火管孔、52-电点火管孔;
53-涡轮喷管、54-火箭推进剂、55-发动机堵头、56-发动机外壳、57-战斗部外壳、58- 风帽、59-引信、60-点火药;
61-前支架、62-后支架、63-发射架主体、64-火箭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自旋弹武器,采用发射架-火箭弹一体化结构,充分利用自旋火箭弹的特性和发射架的便携结构,解决了传统火箭弹武器生产成本高、容易暴露发射阵地的固有缺点。
该自旋弹武器包括:发射架和火箭弹64;火箭弹安装在发射架上;发射架可折叠,以便于携带。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发射架为一次性发射架,包括:发射架主体63、四个发射架支架11、支架锁定器、前瞄准器8、后瞄准器9和点火装置;
发射架主体63同时作为储运筒和发射管,用于在存储、运输以及发射时安装火箭弹64,发射架主体能够沿轴向同径收缩,以便于携带;发射架主体收缩后的长度和与之配备的火箭弹64的长度相同。
如图3所示,发射架主体63包括:发射架前筒体1、发射架后筒体2、发射架紧固环12及发射架锁定机构;发射架主体中除发射架紧固环12外,其余部分均为硬质塑料,紧固环为铝合金材质。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同轴相连组成可同径伸缩的圆筒,火箭弹位于该圆筒内;发射架前筒体1能够相对发射架后筒体2进行轴向伸缩,由此能够收缩携带、伸长发射,达到减小携带时体积的目的。具体实现方式为:
本例中发射架锁定机构为六个发射架锁定块5,在发射架后筒体2的轴向两端的外圆周面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的滑槽,每个滑槽内置一个发射架锁定滑块5,发射架锁定滑块5具有磁性,通过与内置于发射架后筒体2的磁铁片配合,对发射架锁定滑块 5进行位置改变和位置锁定。发射架前筒体1同轴套装在发射架后筒体2内部,且发射架前筒体1与发射架后筒体2通过齿槽相配合(即条形凸起与条形滑动槽相配合的方式),两者在轴向上可相对滑动,达到同径伸缩的目的。在发射架前筒体1后端(与发射架后筒体2相连的一端)设置有三个滑槽,当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处于收缩状态时,发射架前筒体1后端的滑槽与发射架后筒体2后端的滑槽对齐,然后利用内置磁铁片将发射架后筒体2后端滑槽内的发射架锁定滑块5移动至两滑槽中间而达到限定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相对移动的目的,实现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的位置锁定。在需要将发射架前筒体1伸出时,先将后端发射架锁定滑块5归位,实现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的解锁,然后沿轴向向外拉动发射架前筒体1,直至发射架前筒体1后端滑槽与发射架后筒体2前端滑槽对齐即可;然后通过将发射架后筒体2前端滑槽内的发射架锁定滑块5移动至两滑槽中间而限定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的相对移动。发射架紧固环12在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完成装配后(即发射架前筒体1伸出到位后),从发射架前筒体1前端套入,在发射架前筒体1与发射架后筒体2的连接处与发射架后筒体2连接固定,以支撑发射架后筒体2形状并防止发射架前筒体1脱出。
前瞄准器座3以及安装在前瞄准器座3上的前瞄准器8、后瞄准器座4以及安装在后瞄准器座4上的后瞄准器9构成发射架瞄准器部分,其中前瞄准器座3固定安装在发射架前筒体1的前端,后瞄准器座4固定安装在发射架后筒体2的后端。发射架上自带瞄准器,使得该发射架展开后解除保险即可发射。
如图4和图5所示,前瞄准器8包括:前瞄准器准心架13、前瞄准器准心14及前瞄准器固定盖15。前瞄准器座3与发射架前筒体1同轴相连,能够随发射架前筒体1一同伸缩,同时前瞄准器座3上设置有前支架固定轨道A16,用于在发射架处于收缩状态、低仰角发射状态下连接前支架锁定器6,该连接通过设置在前支架固定轨道A16上的限位孔与设置在前支架锁定器6中的锁扣M26配合实现。前瞄准器准心架13通过销轴与设置在前瞄准器座3 外圆周面上的准心架连接座连接,且前瞄准器准心架13能够相对前瞄准器座3转动实现折叠或展开。具体的:在准心架连接座上加工有横截面为半圆形的槽口,在前瞄准器准心架13 上与之对接的位置设置有与槽口配合的截面为半圆形的凸起,前瞄准器准心架13与准心架连接座连接后,前瞄准器准心架13能够相对销轴轴线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前瞄准器准心架 13可完成折叠、展开的变形。前瞄准器准心14与前瞄准器准心架13销接,其连接方式与前瞄准器座3和前瞄准器准心架13的连接方式类似,通过使前瞄准器准心14绕其与前瞄准器准心架13相连的销轴转动实现前瞄准器准心14的折叠和展开。前瞄准器固定盖15在前瞄准器准心14与前瞄准器准心架13完成装配后,与前瞄准器准心架13连接固定,其作用为固定前瞄准器准心14,保证前瞄准器准心14既能旋转,又不会从前瞄准器准心架13上脱落。
前瞄准器结构中除前瞄准器准心14为铝制,其余均为硬质塑料,质量轻小,该结构使得整个前瞄准器8可完成两次折叠,提高便携性能。
如图6和图7所示,后瞄准器9包括:后瞄准器准心架17、准心游标20、后瞄准器准心21、后瞄准器准心固定盖18及游标限位套19。后瞄准器座4同轴固接在发射架后筒体2 的后端,后瞄准器座4外圆周面的两相对端分别设置有前支架固定轨道B23和后支架固定轨道22,后支架固定轨道22与后支架锁定器7固接,前支架固定轨道B23位于后支架固定轨道22的对侧,用于在高仰角发射状态下连接前支架锁定器6,该连接通过设置在前支架固定轨道B23上设置有限位孔与设置在前支架锁定器6中的锁扣M26配合实现。与前瞄准器8结构类似,后瞄准器准心架17通过销轴与设置在后瞄准器座4外圆周面上的准心架连接座相连,在准心架连接座上有半圆槽口,在后瞄准器准心架17上相应位置设置有与槽口配合的凸起,后瞄准器准心架17与准心架连接座连接后,后瞄准器准心架17能够相对销轴轴线旋转一定角度,使得后瞄准器准心架17可完成折叠、展开的变形。
后瞄准器准心架17上设有标尺,准心游标20可在标尺上移动,从而对不同距离目标进行瞄准。游标限位套19套在后瞄准器准心架17末端,防止准心游标20滑出。后瞄准器准心21安装在准心游标20上,与后瞄准器座4和后瞄准器准心架17的连接方式类似,后瞄准器准心21通过销轴与准心游标20相连,通过使后瞄准器准心21绕其与准心游标20相连的销轴转动实现后瞄准器准心21的折叠和展开。后瞄准器准心固定盖18在后瞄准器准心21 与后瞄准器准心架17完成装配后,与后瞄准器准心架17连接固定,其作用为固定后瞄准器准心21,保证后瞄准器准心21既能旋转,又不会从后瞄准器准心架17上脱落。
发射架支架11为四个,发射架支架11具备相对发射架主体63折叠和展开的能力,当存储和运输时,支腿A41和支腿B42处于收缩状态,且整个发射架支架11相对发射架主体63处于折叠状态,其处于折叠状态时,发射架支架11折叠呈长度方向与发射架主体63轴向平行的状态;当进行火箭弹发射时,支腿A41和支腿B42处于伸长状态,且发射架支架11 展开支撑发射架主体63;此时发射架支架11还能调整张开角度,以在不同的地形、发射角度下完成部署。
如图10和图11所示,发射架支架11包括:支腿锁定器(包括支腿锁定器主体37、锁扣P38、锁扣固定盖39和锁扣复位弹簧B45)、转接头40、支腿A41、支腿B42、支腿限位器43和支架套头44。
其中支腿B42一端同轴嵌套在支腿A41中,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支腿A41的另一端通过转接头40与支腿锁定器固接,支腿锁定器用于将发射架支架11与支架锁定器相连。支腿A41和支腿B42能够相对滑动可完成发射架支架11的收缩与伸长;支腿限位器43用于在两支腿伸长到位后锁定两支腿相对位置,阻止其滑动。支架套头44采用橡胶材质,包裹在支腿B42支撑端的端部,橡胶头质地较硬,在土壤地形上部署发射器时,可插入土中,稳定发射架;在硬质地面部署发射架时,橡胶头表面摩擦力较大,同样可以增强稳定性。
支腿锁定器通过和支架锁定器配合,实现发射架支架11与发射架主体63的连接以及在不同位置的锁定,该不同位置的锁定包括:发射架支架11处于折叠位置的锁定以及发射架支架11展开后进行发射时,发射架支架11在不同张开角度的位置锁定。支腿锁定器包括:支腿锁定器主体37,支腿锁定器主体37内具有锁扣P38安装槽,锁扣P38通过锁扣复位弹簧B45安装在该安装槽内(即锁扣复位弹簧B45的一端与该安装槽的内底面抵触,另一端与锁扣P38底部);锁扣P38通过锁扣固定盖39进行限位,防止其从安装槽中滑出。
支腿锁定器及转接头40对强度要求较高,采用高性能尼龙制造,支腿A41和支腿B42 为铝制。
支架锁定器包括:前支架锁定器6和后支架锁定器7,用于连接发射架支架11和发射架主体63,并与支腿锁定器配合实现发射架支架11在不同位置的锁定。
如图8所示,前支架锁定器6包括: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锁扣M26、锁扣N27、锁扣固定盖28和锁扣复位弹簧A29;前支架锁定器6用于在发射架底低仰角展开时,将两条发射架支架11锁紧固定在前瞄准器座3的前支架固定轨道A16上;在发射架高仰角展开时,将两条发射架支架11锁紧固定在后瞄准器座4上的前支架固定轨道B23上。
支腿锁定器和前支架锁定器6的配合关系为:
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的横截面为梯形,包括中部连接片和位于中部连接片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侧连接片,两个侧连接片用于连接两个发射架支架11(即两个发射架支架11通过一个前支架锁定器6与发射架主体63相连),两个侧连接片上均设置有支架固定孔A24和支架限位孔,其中支架限位孔包括: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1和折叠用支架限位孔A32;为实现发射架支架11在不同张开角度在位置的锁定,在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上设置有两个以上成弧形分布的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1(如图8所示为三个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1),每个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1对应一个张开角度。
支架固定孔A24和支腿锁定器主体37上的固定孔连接实现支腿锁定器主体37与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的连接,发射架支架11能够在支架固定孔-限位孔所在平面(即连接片所在平面)上转动,实现发射架支架11相对发射架主体63的折叠与展开。在发射架支架11处于折叠状态时,支腿锁定器中的锁扣P38插入折叠用支架限位孔A32中,实现折叠状态下发射架支架11的位置锁定;在发射架支架11处于展开状态时,腿锁定器中的锁扣P38通过插入到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1中进行位置锁定,并通过插入不同位置的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1 实现发射架支架11在不同角度下的张开,以在不同的地形、发射角度下完成部署。需要解锁时,按压锁扣P38时,锁扣P38在锁扣固定盖39与支腿锁定器主体的限位下滑动,锁扣复位弹簧B45被挤压,此时支腿锁定器处于解锁状态;需要限位时,松开锁扣P38,锁扣复位弹簧B45将锁扣P38顶入对应的限位孔中即可。
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的中间连接片用于和安装在发射架主体63上的前瞄准器座3连接,该连接为可拆卸连接,具体为:前瞄准器座3上设置有前支架固定轨道A16,在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中间连接片上设置有滑槽,锁扣M26插入在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的滑槽中,滑动时,滑动方向沿图8中剖面D-D的上下方向,即剖面E-E中的左右方向。在中间连接片上滑槽的上方设置有与前支架固定轨道A16配合的前支架轨道锁定套30,即前支架固定轨道A16插入前支架轨道锁定套30内,由此当锁扣M26上的限位销滑动时可伸入前支架轨道锁定套30,进而插入前支架固定轨道16上的限位孔中,实现完成前支架锁定器6相对于发射架主体63的锁定;也可从该限位孔中伸出,完实现前支架锁定器6对于发射架主体63的解锁。
锁扣M26上设置有中心孔,用于安装锁扣N27,锁扣M26的运动由锁扣N27带动,即锁扣N27运动时能带动锁扣M26滑动;锁扣N27与锁扣复位弹簧A29相连,锁扣复位弹簧A29 的另一端与滑槽内底面抵触;按压锁扣N27时,能够带动锁扣M26滑动同时挤压锁扣复位弹簧A29;滑动方向沿图8中剖面E-E中的上下方向,带动锁扣N27在滑槽中滑动,方向为剖面 E-E中的左右方向。锁扣固定盖28用于限位锁扣N27,防止其从滑槽中滑出。
前支架锁定器与前瞄准器座3之间锁定和解锁原理为(所述方向均为图8中剖面E-E中的方向):向下按压锁扣N27,挤压锁扣复位弹簧A29,锁扣M26向右移动,使得前支架锁定器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将前支架固定轨道A16或前支架固定轨道B23滑入前支架轨道锁定套30中,滑至底端时松开锁扣N27,锁扣复位弹簧A29自动复位,将锁扣N27顶回原位,并带动锁扣M26向左移动,锁扣M26插入前支架固定轨道A16或前支架固定轨道B23的限位孔中,将前支架锁定。
前支架锁定器与后瞄准器座之间锁定和解锁原理相同,由此能够实现前支架锁定器在前、后瞄准器座上的装配与取下。
如图9所示,后支架锁定器7为一单独零件,不同于前支架锁定器6的可拆卸结构,发射架在不同的形态下,后支架锁定器7通过后支架锁定器轨道锁定套33与后支架固定轨道22始终连接并固定,不可拆卸。同时,后支架锁定器轨道锁定套33与前支架轨道锁定套30的分布位置不同,由此使得在折叠形态下,前后支架锁定器的位置相互错开,减小折叠时发射架的整体空间,便于携带。
后支架锁定器7上同样设置有支架固定孔B34、限位孔(包括展开用支架限位孔B35和折叠用支架限位孔B36)的分布与前支架锁定器6中支架固定孔A24、限位孔相同,实现相同功能。
前支架锁定器6和后支架锁定器7均为高性能尼龙,强度高,不易变形。
如图12所示,点火装置包括:点火药盒50、点火电路板、遥控器、拉火管及电池。发射架后筒体2上设置有电点火电路板盒49和电池舱47,电池舱47用于储存供电子点火的电池(电池舱47通过电池舱盖48封闭),电点火电路板盒49用于储存点火电路板。
点火药盒50内用于装填点火药60;在点火药盒50底部设有拉火管孔51和电点火管孔 52,拉火管和电点火管分别通过拉火管孔51和电点火管孔52安装在点火药盒50上,用于点燃点火药60,电点火管通过导线和点火电路板连接。点火药盒50上端扣在火箭发动机涡轮喷管53喷口底部,点火药60输出火焰能量通过喷口点燃火箭燃料,点火药盒50在火箭点燃后被高速燃气吹离火箭尾部。
点火电路板上还设置有遥控信号接收器,并连接有长导线,导线缠绕在发射架后筒体底部。
该点火装置可使用多种方式控制点火,包括:遥控、远程导线电控和人工拉发。当使用遥控器点火时,点火电路板上的遥控信号接收器收到遥控信号后向电点火管输出电脉冲使其引燃点火药盒50中的点火药60,如图13所示;使用导线电控时电流通过长导线直接点燃电点火管;使用人工拉发时,先点燃拉火管中的延期药,经过数秒后点燃点火药60。
如图16所示,火箭弹64由火箭发动机和战斗部两部分组成,其中战斗部包括:引信59、风帽58和战斗部外壳57;引信59位于火箭弹64头部;风帽58与战斗部外壳57通过侧面螺栓连接;
火箭发动机包括:涡轮喷管53、发动机外壳56、火箭推进剂54和发动机堵头55。如图 17所示,涡轮喷管53分为上下两段(以图17中火箭弹前端为向上方向,后端为向下方向),涡轮喷管53上段直径与发动机外壳内径相同,插入发动机外壳56内后以侧面螺栓固定,配合面有密封胶防止燃气泄漏;涡轮喷管53下段有多个环形凸缘,最上方凸缘直径与发射架内径相同,起定心作用,其他凸缘为涡流发生器,起减阻作用;由此实现了将扰流环(涡流发生器)、后定心部与涡轮喷管集成。火箭推进剂54包覆有隔热层,由隔热层外涂抹密封胶粘接于发动机外壳56内,在发动机工作时隔离燃气与发动机外壳56,降低发动机外壳56温度,由此发动机外壳56能够采用铝合金材质,减轻了火箭发动机质量。发动机堵头55下端插入发动机外壳56内,由侧面螺栓固定;中段为定心部,上端插入战斗部外壳57,即战斗部通过战斗部外壳57与发动机堵头55相连接,在采用高爆,杀伤或燃烧弹头时战斗部采取旋转解锁的前冲式引信59,利用涡轮喷管53高速旋转的离心力解锁引信保险,通过碰撞触发战斗部;采用照明弹头时,采用延时引信。
该火箭弹的工作原理为:
当点火装置收到点火信号后,点火管点燃火箭发动机后部的点火药盒50中的点火药60,点火药60产生大量高温燃气与熔融物,燃烧产物通过涡轮喷管53上的多个倾斜喷孔(本例中涡轮喷管53中有五个倾斜喷孔,如图18所示)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并点燃火箭推进剂54;约100ms~200ms后燃烧室内压力达到设计点火压强,燃料被点燃,点燃瞬间作用于点火药盒内的压力超过粘接面最大受力,点火药盒与涡轮喷管53分离,此时火箭发动机开始工作,倾斜喷孔喷出高速气流,产生轴向的推进力推动火箭弹前进,同时产生滚转力矩使火箭弹开始自旋。
火箭定心部与发射架内壁贴合起定心作用,减小起始扰动。
火箭发动机产生的燃气通过发射架上的空隙排出,几乎不产生后坐力。点火后0.4s~ 0.5s火箭推进剂燃尽,弹体进入惯性飞行状态,此时弹体飞行速度和转速达到最高(约 80000r/min),距离发射点数十米。飞行过程中,位于喷管的涡流发生器使弹体后部产生涡流。这提高了气流的能量,使得弹体后部压力升高,减小了压差阻力并使飞行更加稳定。数秒后火箭弹飞行至目标处爆炸或产生其他效果。
使用该火箭弹武器时,作战人员在做战前准备工作时对该武器完成组装,通过多种方式携带至作战地点,根据作战环境及战术目标进行部署,并完成发射。
本例中,火箭弹弹径37mm,火箭弹全长270mm,火箭弹总质量约500g,战斗部可装黑梯铝约80g,或铝热剂约200g;发射架外径47mm,折叠后全长320mm,展开后发射轨道长540mm,发射架及点火装置质量约500g,本武器全重约1000g,直瞄射程达500m以上。该火箭弹武器对弹径无设计限制,但火箭弹弹径在37mm~57mm间时,其重量轻便、体积小、空间占用率低、造价低等的优点最为明显。
如图14所示为发射架拆分示意图,发射架被拆分为发射架主体63(包括瞄准器部分)、前支架61及后支架62,该三部分上的所有零件都已组装完毕,点火药盒50固定在火箭弹底部,火箭弹64放置在折叠的发射架主体63中,并以真空包装袋分别进行包装,以筒装、箱装储存、运输,其中脚架与电池,遥控器分开包装以此减小储存、运输空间。在进行组装时,将各部分从包装袋中取出,两条作为后支架62的发射架支架直接安装在发射架瞄准器后座的后支架固定轨道上;两条作为前支架61的发射架支架安装时,首先解锁前支架锁定器,然后安装在发射架瞄准器前座前支架固定轨道上。取下电池舱盖48,将电池装入电池舱47,盖上电池舱盖48固定。将点火药盒导线与发射架上输出点火信号的导线相连接,即完成组装。
如图15所示为组装完成,处于折叠形态的武器的立体图。该武器携带方式多种多样,此处仅举四例,如:可通过特质的布袋,套装在发射架外部后悬挂携带;或通过特制的战术腰带、战术背包将发射架主体段捆绑固定;或通过在发射架紧固环上进行加工,连接绳索、挂钩等扣具,悬挂在特制的战术背包、战术腰带、战术背心上;或直接存放在背包中携带。由于本武器包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式灵活方便,单兵即可携带多枚。
该自旋火箭弹武器的使用过程为:
在作战人员抵达作战地点后,根据作战环境、打击目标的不同,可采取高仰角和低仰角两种射击模式展开射击。
如图19所示为发射架低仰角射击展开形态各向视图。在低仰角射击模式下,首先解锁发射架后筒体锁定滑块,将前后筒体拉开伸长后,利用锁定滑块进行限位。低仰角射击模式下,两个前支架安装在前支架锁定器6上,两个后支架安装在后支架锁定器7上,展开发射架前后支架至对应支架锁定器上不同限位孔,根据地形、目标位置调整脚架展开角度、伸缩长度。展开前后瞄准器进行瞄准,并根据作战环境中风况、打击目标远近,通过调整后瞄准器游标进行瞄准、修正。
高仰角射击模式下,按下前支架锁定器解锁按钮,取下前支架部分,装配在底部后支架对侧的前支架固定轨道上。与底仰角射击展开方式相同,解锁发射架后筒体锁定滑块,将前后筒体拉开伸长后,利用锁定滑块进行限位。高仰角射击模式下,四个发射架支架均安装在后支架锁定器7上,展开发射架前后支架至后支架锁定器7上不同限位孔,根据地形、目标位置调整脚架展开角度、伸缩长度。展开前后瞄准器,根据作战环境调整后瞄准器游标进行瞄准。如图20所示为垂直(高仰角)射击展开形态各向视图,此时四只发射架支架展开至相同角度的限位孔并伸缩至相同长度,用于垂直发射如照明弹等特种弹药。
完成部署后,发射人员为隐蔽自身可离开发射地点,采用遥控发射、线控发射或延时引信发射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战场情况进行选择。如发射人员在离发射地点较远的开阔、无信号干扰环境下进行发射时,可采取遥控发射的方式;在有信号干扰器使得遥控发射失败时,可从发射架上取下导线拉长,通过线控开关发射;因发射架电路板损坏等特殊原因造成遥控、线控均无法成功发射时,可通过拉火管点燃延期药,经过一定时间发射人员远离现场后,延期药点燃发射药进而发射火箭。在线控发射条件下,可将多枚火箭线控导线进行串联,完成齐射,火力密集。在实际使用时发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作战环境自行选择。
综上,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架和火箭弹(64),所述火箭弹(64)为涡轮喷口自旋火箭弹;所述发射架为一次性发射架;
所述发射架包括:发射架主体(63)、四个发射架支架(11)、瞄准器和点火装置;
其中所述发射架主体(63)同时作为所述火箭弹(64)的储运筒和发射管,发射架主体(63)能够进行轴向的相对伸缩;
所述发射架支架(11)自身具备轴向伸缩功能且能够相对所述发射架主体(63)折叠和展开,当存储和运输时,所述发射架主体(63)处于收缩状态,所述发射架支架(11)处于收缩状态,并折叠呈长度方向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轴向平行的状态;当进行火箭弹发射时,所述发射架主体(63)处于伸长状态,所述发射架支架(11)处于伸长状态并展开支撑所述发射架主体(63),所述发射架支架(11)支撑所述发射架主体(63)时其张开角度可调;
所述瞄准器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主体(63)上;
所述点火装置用于所述火箭弹(64)的点火发射,所述点火装置的点火方式包括:遥控、远程导线电控以及人工拉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火箭弹发射时具备低仰角射击模式和高仰角低仰角射击模式:
在所述低仰角射击模式下,两个所述发射架支架(11)支撑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前端,另外两个所述发射架支架(11)支撑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后端,使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轴线与水平方向呈设定夹角;
在所述高仰角射击模式下,四个所述发射架支架(11)均支撑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后端,使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轴线与竖直方向呈设定夹角。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架主体(63)包括:发射架前筒体(1)、发射架后筒体(2)及发射架锁定机构;所述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同轴相连组成可同径伸缩的圆筒,圆筒内部用于安装所述火箭弹(64);
在所述发射架后筒体(2)的轴向两端均设置有发射架锁定机构;
当所述发射架前筒体(1)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发射架前筒体(1)的后端与发射架后筒体(2)后端对齐,然后通过位于所述发射架后筒体(2)后端的发射架锁定机构对所述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进行位置锁定;当所述发射架前筒体(1)处于伸长状态时,所述发射架前筒体(1)后端与发射架后筒体(2)前端对齐,然后通过位于所述发射架后筒体(2)前端的发射架锁定机构对所述发射架前筒体(1)和发射架后筒体(2)进行位置锁定。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瞄准器包括前瞄准器(8)和后瞄准器(9);
所述前瞄准器(8)通过前瞄准器座(3)同轴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前端;
所述后瞄准器(9)通过所述后瞄准器座(4)同轴安装在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后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瞄准器(8)包括:前瞄准器准心架(13)和前瞄准器准心(14);所述前瞄准器准心架(13)通过销轴A与设置在所述前瞄准器座(3)外圆周面上的准心架连接座连接,所述前瞄准器准心架(13)能够绕所述销轴A转动,从而相对前瞄准器座(3)折叠或展开;
所述前瞄准器准心(14)通过销轴B与所述前瞄准器准心架(13)连接,所述前瞄准器准心(14)能够绕所述销轴B转动,从而相对所述前瞄准器准心架(13)折叠或展开;
所述后瞄准器(9)包括:后瞄准器准心架(17)、后瞄准器准心(21)和准心游标(20);所述后瞄准器准心架(17)通过销轴C与设置在所述后瞄准器座(4)外圆周面上的准心架连接座相连,所述后瞄准器准心架(17)能够绕所述销轴C转动,从而相对所述后瞄准器座(4)折叠或展开;
所述后瞄准器准心架(17)上设有标尺,所述准心游标(20)与所述标尺滑动配合,能够在所述标尺上移动;所述后瞄准器准心(21)通过销轴D与所述准心游标(20)连接,所述后瞄准器准心(21)能够绕所述销轴D转动,从而相对所述准心游标(20)折叠或展开。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架支架(11)通过支架锁定器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相连;
所述支架锁定器包括:前支架锁定器(6)和后支架锁定器(7);
所述前支架锁定器(6)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可拆卸连接,在低仰角射击模式时,所述前支架锁定器(6)用于将两条发射架支架(11)锁紧固定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前端;在高仰角射击模式时,所述前支架锁定器(6)用于将两条发射架支架(11)锁紧固定在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后端;与所述前支架锁定器(6)相连的所述发射架支架(11)能够相对所述前支架锁定器(6)折叠或展开;
所述后支架锁定器(7)固定连接在所述处于伸长状态的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后端,用于将另外两条发射架支架(11)锁紧固定在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后端;与所述后支架锁定器(7)相连的所述发射架支架(11)能够相对所述前支架锁定器(6)折叠或展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架支架(11)包括:支腿锁定器、转接头(40)、支腿A(41)、支腿B(42)和支腿限位器(43);
所述支腿B(42)一端同轴嵌套在所述支腿A(41)内部中,另一端用于支撑在地面;所述支腿A(41)内部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转接头(40)与支腿锁定器固接;
所述支腿锁定器与所述支架锁定器配合实现所述发射架支架(11)与发射架主体(63)的连接以及所述发射架支架(11)在不同位置的锁定,该不同位置的锁定包括:所述发射架支架(11)处于折叠位置的锁定以及所述发射架支架(11)在不同张开角度的位置锁定;
所述支腿A(41)和所述支腿B(42)能够相对滑动可实现所述发射架支架(11)的收缩与伸长;
所述支腿限位器(43)用于在所述支腿B(42)伸长到位后,对所述支腿A(41)和支腿B(42)的位置进行锁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支架锁定器(6)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可拆卸连接,所述前支架锁定器(6)包括: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锁扣M(26)、锁扣N(27)和锁扣复位弹簧A(29);
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包括:中部连接片和位于中部连接片左右两侧对称设置的侧连接片,两个侧连接片用于连接两个发射架支架(11),两个侧连接片上均设置有支架固定孔A(24)、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1)和折叠用支架限位孔A(32);所述支架固定孔A(24)用于实现与所述支腿锁定器的连接,两个以上展开用支架限位孔A(31)成弧形分布,用于和支腿锁定器的锁扣P(38)配合实现发射架支架(11)在不同张开角度的位置锁定,所述折叠用支架限位孔A(32)用于和支腿锁定器的锁扣P(38)配合实现所述发射架支架(11)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锁定;
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的中间连接片上设置有锁扣M(26),通过所述锁扣M(26)上的限位销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上的限位孔配合实现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之间连接的锁定和解锁;
所述锁扣M(26)的运动由所述锁扣N(27)和锁扣复位弹簧A(29)带动,所述锁扣N(27)与所述锁扣复位弹簧A(29)相连,所述锁扣复位弹簧A(29)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架锁定器主体(25)内部的滑槽内底面抵触;按压所述锁扣N(27)时,带动所述锁扣M(26)滑动,使所述锁扣M(26)上的限位销进入限位孔内,同时此时压缩锁扣复位弹簧A(29);松开锁扣N(27)后,所述锁扣复位弹簧A(29)自动复位,将所述锁扣N(27)顶回原位,并带动锁扣M(26)移动,从所述限位孔中脱出;
所述后支架锁定器(7)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架锁定器(7)用于实现两个发射架支架(11)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之间的连接,所述后支架锁定器(7)用于连接所述发射架支架(11)的侧连接片上设置有展开用支架限位孔B(36)和折叠用支架限位孔B(35);两个以上展开用支架限位孔B(36)成弧形分布,用于和支腿锁定器的锁扣P(38)配合实现发射架支架(11)在不同张开角度的位置锁定,所述折叠用支架限位孔B(35)用于和支腿锁定器的锁扣P(38)配合实现所述发射架支架(11)处于折叠状态的位置锁定。
9.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装置包括:点火电路板、遥控器、点火药盒(50)、拉火管、电点火管及电池;
所述发射架主体(63)上设置有电点火电路板盒(49)和电池舱(47),所述电池舱(47)用于储存供电子点火的电池,所述电点火电路板盒(49)内置点火电路板,所述点火电路板上还设置有遥控信号接收器,用于接收遥控信号发射装置发出的遥控信号;
所述点火药盒(50)内装填点火药(60),同时在所述点火药盒(50)上设有拉火管孔(51)和电点火管孔(52),所述拉火管和所述电点火管分别通过所述拉火管孔(51)和所述电点火管孔(52)安装在点火药盒(50)上,电点火管通过导线和所述点火电路板连接;
所述点火药盒(50)粘接在所述火箭发动机火箭弹涡轮喷管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箭弹(64)包括:火箭发动机和战斗部;
所述战斗部包括:引信(59)、风帽(58)和战斗部外壳(57);所述引信(59)位于所述火箭弹(64)头部;所述风帽(58)与战斗部外壳(57)固定连接;
所述火箭发动机包括:涡轮喷管(53)、发动机外壳(56)、火箭推进剂(54)和发动机堵头(55);
所述涡轮喷管(53)的前端插入所述发动机外壳(56)内并固定,后端外圆周面上具有两个以上环形凸缘,其中位于最上方的环形凸缘直径与所述发射架主体(63)的内径相同,用于定心,其他环形凸缘作为涡流发生器;
所述火箭推进剂(54)包覆有隔热层,由所述隔热层外涂抹密封胶粘接于所述发动机外壳(56)内;
所述发动机外壳(56)采用铝合金材质,所述发动机堵头(55)下端插入所述发动机外壳(56)内,与所述发动机外壳(56)固接,中部设置有环形凸缘用于定心,上端插入所述战斗部外壳(57)内,与所述战斗部外壳(57)固接;
所述涡轮喷管(53)上加工有两个以上喷孔,所述点火装置点燃后输出的火焰能量通过所述喷孔点燃所述火箭推进剂(54)。
CN202010731598.7A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 Active CN111981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1598.7A CN111981901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31598.7A CN111981901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901A true CN111981901A (zh) 2020-11-24
CN111981901B CN111981901B (zh) 2022-05-10

Family

ID=73444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31598.7A Active CN111981901B (zh) 2020-07-27 2020-07-27 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19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5291A (zh) * 2022-07-29 2022-10-25 湖南航天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灭火火箭弹发射装置及发射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2986A (en) * 1975-07-19 1977-03-22 Rheinmetall G.M.B.H. Variable-elevation field guns for mortar and cannon applications
CN101373125A (zh) * 2008-05-06 2009-02-25 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悬索桥先导索火箭抛送装置和方法
US20100147140A1 (en) * 2008-10-29 2010-06-17 Nexter Systems Firing device for close-in defense ammunition
CN202432932U (zh) * 2011-12-30 2012-09-12 江西新余国科科技有限公司 盒弹一体的矿用火箭弹
CN104236389A (zh) * 2014-08-08 2014-12-24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 一种增雨防雹火箭弹发射架
CN204854478U (zh) * 2015-05-13 2015-12-09 郑德杨 一种基于校园航天科普实验的火箭弹发射装置
CN107388893A (zh) * 2017-09-01 2017-11-2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小型火箭弹发射装置
CN208333254U (zh) * 2018-03-21 2019-01-04 沈阳理工大学 一种筒式武器发射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12986A (en) * 1975-07-19 1977-03-22 Rheinmetall G.M.B.H. Variable-elevation field guns for mortar and cannon applications
CN101373125A (zh) * 2008-05-06 2009-02-25 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度悬索桥先导索火箭抛送装置和方法
US20100147140A1 (en) * 2008-10-29 2010-06-17 Nexter Systems Firing device for close-in defense ammunition
CN202432932U (zh) * 2011-12-30 2012-09-12 江西新余国科科技有限公司 盒弹一体的矿用火箭弹
CN104236389A (zh) * 2014-08-08 2014-12-24 西安航天化学动力厂 一种增雨防雹火箭弹发射架
CN204854478U (zh) * 2015-05-13 2015-12-09 郑德杨 一种基于校园航天科普实验的火箭弹发射装置
CN107388893A (zh) * 2017-09-01 2017-11-24 西北工业大学 一种小型火箭弹发射装置
CN208333254U (zh) * 2018-03-21 2019-01-04 沈阳理工大学 一种筒式武器发射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35291A (zh) * 2022-07-29 2022-10-25 湖南航天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灭火火箭弹发射装置及发射方法
CN115235291B (zh) * 2022-07-29 2023-09-15 湖南航天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灭火火箭弹发射装置及发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901B (zh) 2022-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10148C2 (ru) Ствол в сборе, блок стволов и система воспламенения для блока стволов
RU2247922C2 (ru) Ложная цель
US9074843B1 (en) Payload delivery device
RU2642019C2 (ru) Высокоточная комплексная тактическая ракет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ближнего действия
CN111981901B (zh) 一种便携式自旋火箭弹武器
WO2006091240A2 (en) Infantry combat weapons system
US7207256B2 (en) Weapons platform construction
CN110044213B (zh) 一种扫雷装置
Rottman The Rocket Propelled Grenade
JP2003532589A (ja) 攻撃用航空機
AU749086B2 (en) Projectile firing apparatus
CN209027377U (zh) 一种撞击击发式增程防暴枪榴弹
CN102829675A (zh) 新型步兵榴弹系统
Rottman World War II Infantry Anti-Tank Tactics
CN113624077A (zh) 一种基于推力变向的全向反斜面导弹
Dullum The rocket artillery reference book
CN107091595B (zh) 一种单兵发射式烟雾弹及其使用方法
CN109211030A (zh) 一种撞击击发式增程防暴枪榴弹
RU232413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щиты объекта бронетанковой техники
Rottman Panzerfaust and Panzerschreck
RU2509287C1 (ru) Планирующий боеприпас
CN109813187A (zh) 一种反入侵飞机的空中雷及其工作方法
KR102526498B1 (ko) 전투용 미사일 드론
RU2461786C1 (ru) РУЧНОЙ ГРАНАТОМЕТ МОДЕРНИЗИРОВАННЫЙ (КАССЕТНЫЙ) (PГМк)
Rottman The Bazook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11100 Jiangjun Road Campus,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29 Jiangjun Avenue,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Bai Gaodong

Applicant after: Shi Zhonglun

Address before: 445099 No.14 Wuyang Avenue, Enshi City, Enshi Tujia and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Bai Gaodong

Applicant before: Shi Zhonglu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