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1589A -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1589A
CN111981589A CN202011005069.5A CN202011005069A CN111981589A CN 111981589 A CN111981589 A CN 111981589A CN 202011005069 A CN202011005069 A CN 202011005069A CN 111981589 A CN111981589 A CN 1119815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turn
unit
valve
fre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506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聚智
胡万照
于珉
杨志
门伯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ng Tian He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ng Tian He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ng Tian He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ng Tian He Scienc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0506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158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15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158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044Systems in which all treatment is given in the central station, i.e. all-air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1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air supply to heat-exchangers or bypass channe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8Electrical aspects, e.g.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45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room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cabinets, e.g. by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F24F2110/12Temperature of the outside ai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数据中心或者机房制冷技术领域。该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混风装置、回风系统、排风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以及冷冻机组;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道、送风管道,回风管道的一端位于数据机房内,回风管道的另一端和混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混风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空调机组的进风口,空调机组的出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数据机房连通。利用混风装置将新风系统进入的新风与回风系统中的回风进行混合,对回风进行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冷冻机组对回风的制冷量,从而降低了空调机组的能量消耗。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中心或者机房制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持续发展,云计算,云数据,智慧城市等发展,数据机房的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数据机房空调主要采用水冷或风冷型空调系统将机房内的回风降温后送回至数据机房。由于数据机房内设备散热量大,数据多且全年365天每天24h运行,空调系统的能源消耗相当大。由于数据机房内设备发热量大,即使在冬季,制冷系统仍需要不间断运行。
近年来随着高热密度计算机机房建设的发展,一方面多数机房仍沿用原机房局址进行扩容而成;另一方面也有的机房是沿用原始设计而未能够进行主设备扩容。这就会出现使用原精密空调机组已跟不上机房建设发展的需求而产生机房冷却能力不足量的现象;或是精密空调机组的配置量超出了现有机房设备需求而产生机房冷却能力超量的现象,这都会导致机房总体能耗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空调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混风装置、回风系统、排风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以及与所述空调机组连接的设置在空调机房外的冷冻机组;其中,所述进风系统、所述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混风装置、所述回风系统均设置在所述空调机房内,且所述进风系统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空调机房外,所述进风系统的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道、送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的一端位于数据机房内,所述回风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混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混风装置的出风口通过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所述空调机组的出风口通过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数据机房连通;
所述排风系统设置在所述数据机房内,且,出风口朝向所述数据机房内。
可选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进风口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出风口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口;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用于对进入的新风进行静电除尘后排出至所述混风装置。
可选地,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由:依次设置的过滤模块、静电电晕模块、静电集尘模块以及催化分解模块的构成;
其中,所述过滤模块朝向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
所述静电电晕模块用于对经过所述过滤模块的新风进行电离处理,产生带电荷粒子;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用于吸附所述带电荷粒子,形成一级过滤新风;所述催化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一级过滤新风进行净化后,通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排出。
可选地,所述静电电晕模块包括多个的高能电离丝,所述高能电离丝的工作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包括:与所述带电荷粒子的极性相反的集尘板,所述集尘板的工作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可选地,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调机房外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室外温度;
所述空调机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所述室外温度;
所述空调机组还分别与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连接,以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新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风装置中的湿度传感器;
所述混风装置与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混风湿度,以根据所述混风湿度与预设湿度阈值确定所述空调的湿度运行模式,所述湿度运行模式包括:加湿模式或除湿模式。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中的空调机组,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
若所述室外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则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全新风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包括:
在所述全新风模式下,分别控制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和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打开,以使得所述空调机房外的新风经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进行静电除尘之后,和所述数据机房内的回风进入所述混风装置进行混合,得到的混风进入所述空调机组;
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使得所述冷冻机组处理后的风通过所述送风管道排出至所述数据机房;
控制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和所述排风机组打开,使得所述数据机房内的热风排出。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还包括:
在所述全新风模式下,还分别控制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和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的开度,以使得所述空调机房外的第一预设量的新风经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进行静电除尘之后,和所述数据机房内的第二预设量的回风进入所述混风装置进行混合,并向所述空调机组排出第三预设量的混风。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混风后的风温,是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包括:
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使得所述冷冻机组输出的风温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还包括:
若所述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则确定运行模式为全回风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包括:
在所述全回风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系统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所述排风机组均关闭;
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以及所述送风管道的风阀打开,使得所述冷冻机组对回风进行冷冻处理后,通过所述送风管道进入所述数据机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该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混风装置、回风系统、排风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以及与空调机组连接的设置在空调机房外的冷冻机组;其中,进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混风装置、回风系统均设置在空调机房内,且进风系统的进风口朝向空调机房外,进风系统的出风口与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连通;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道、送风管道,回风管道的一端位于数据机房内,回风管道的另一端和混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混风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空调机组的进风口,空调机组的出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数据机房连通;排风系统设置在数据机房内,且,出风口朝向数据机房内。利用混风装置将新风系统进入的新风与回风系统中的回风进行混合,对回风进行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冷冻机组对回风的制冷量,从而降低了空调机组的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与风阀以及检测设备之间的电路连接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近年来随着高热密度计算机机房建设的发展,一方面多数机房仍沿用原机房局址进行扩容而成;另一方面也有的机房是沿用原始设计而未能够进行主设备扩容。这就会出现使用原精密空调机组已跟不上机房建设发展的需求而产生机房冷却能力不足量的现象;或是精密空调机组的配置量超出了现有机房设备需求而产生机房冷却能力超量的现象,这都会导致机房总体能耗居高不下。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该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1、空气净化装置2、混风装置3、回风系统、排风系统5;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6,以及与空调机组连接的设置在空调机房外的冷冻机组7;其中,进风系统1、空气净化装置2、混风装置3、回风系统均设置在空调机房内,且进风系统的进风口朝向空调机房外,进风系统的出风口与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道4、送风管道8,回风管道4的一端位于数据机房内,回风管道4的另一端和混风装置3的进风口连通,混风装置3的出风口通过空调机组6的进风口,空调机组6的出风口通过送风管道8与数据机房连通;
排风系统5设置在数据机房内,且,出风口朝向数据机房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进风系统1用于将室外的新风压入进风系统1的管道中。具体地,可以在进风系统1位置处安装抽风机,以将室外的新风抽取到进风系统1的管道中。空气净化装置2用于将压入进风系统1管道中的新风进行静电除尘处理,保证了数据机房所引入新风的洁净度。
回风系统中的回风管道4,用于将数据机房中的回风压入到新风系统中的混风装置3中。混风装置3用以对新风以及回风进行充分的混合,并将混合之后的混风传输到空调机组6的进风口。此外,为了使得新风与回风能够充分混合,需要保证进行混风的空间足够大。因此,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采用进风系统管道与回风管道以及空调机组进风管道互不联通,即将整个空调机房用作混风室进行混风。
在混风进入空调机组6之前,空调机组6会对混风的温度进行测量,检测混风的温度是否满足数据机房的需求温度范围。当混风的温度满足数据机房需求温度范围时,空调机组6会直接通过送风管道8将混风输入到数据机房中。当混风的温度不满足数据机房需求温度范围时,空调机组6会通过冷冻机组7对混风进行二次降温,并将冷冻降温后的混风,通过送风管道8传入到数据机房中。
此外,为了将混风通过送风管道8顺畅地输入到数据机房中,还可以在空调机组6与送风管道8之间安装排风机。对于排风机的具体型号,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数据机房内气压一致,在数据机房中还安装有排风系统5,当进风系统1开启时,排风系统5会同步开启。具体地,通过排风系统5送出与进风系统1输入的新风所等量的回风。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数据机房中设置排风系统5,可以在混风进入的同时,排出一定量的回风,保证了数据机房内气压维持不变,避免了气压过高,对数据机房中设备的损害,缓解了高气压对数据机房内工作人员造成的不适。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该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包括:新风系统、空调系统;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混风装置、回风系统、排风系统;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以及与空调机组连接的设置在空调机房外的冷冻机组;其中,进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混风装置、回风系统均设置在空调机房内,且进风系统的进风口朝向空调机房外,进风系统的出风口与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连通;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道、送风管道,回风管道的一端位于数据机房内,回风管道的另一端和混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混风装置的出风口通过空调机组的进风口,空调机组的出风口通过送风管道与数据机房连通;排风系统设置在数据机房内,且,出风口朝向数据机房内。利用混风装置将新风系统进入的新风与回风系统中的回风进行混合,对回风进行降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冷冻机组对回风的制冷量,从而降低了空调机组的能量消耗。
可选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静电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的进风口为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静电除尘装置的出风口为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口;静电除尘装置用于对进入的新风进行静电除尘后排出至混风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装置,具体可以包括:静电除尘装置。静电除尘装置可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静电除尘处理,静电除尘后的新风可以通过连通的管道输入到混风装置中。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静电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静电除尘装置由:依次设置的过滤模块11、静电电晕模块12、静电集尘模块13以及催化分解模块14构成;
其中,所述过滤模块11朝向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的进风口,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
所述静电电晕模块12用于对经过所述过滤模块的新风进行电离处理,产生带电荷粒子;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13用于吸附所述带电荷粒子,形成一级过滤新风;所述催化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一级过滤新风进行净化后,通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2的出风口排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过滤模块11可以对新风进行初级的过滤。示例性地,过滤模块11可以去除新风中的大颗粒灰尘、毛发、飞虫、花粉等杂质,为物理性质的过滤形式。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静电除尘装置,采用二段式静电沉淀过滤技术,使空气中微粒带电荷后以高效率方式捕捉空气污染物。具体地,分别设置静电电晕模块12、静电集尘模块13,静电电晕模块12可以产生高压静电将新风电离,使尘埃微粒带负电荷,杀死附着的细菌和病毒。静电集尘模块13采用蜂窝状电解质材料制成,在静电集尘模块13上形成分布式电场(正电场),捕获细小颗粒,深度净化新风。因此,静电电晕模块12以及静电集尘模块13属于吸附式过滤阶段。
催化分解模块14采用纳米催化剂,分解新风中的甲醛、臭氧、苯系物等有害气体,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无毒无害。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过滤模块11、静电电晕模块12、静电集尘模块13以及催化分解模块14的联合处理,不仅可以对新风中的大颗粒以及微粒灰尘进行过滤,还可以去除新风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保证了数据机房中空气的洁净度。
可选地,静电电晕模块12包括多个的高能电离丝,高能电离丝的工作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
静电集尘模块13包括:与带电荷粒子的极性相反的集尘板,集尘板的工作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均属于高压电。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预设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即需要满足静电电晕模块12上的工作电压大于静电集尘模块13上的工作电压。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预设电压还可以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即还可以将静电电晕模块12以及静电集尘模块13上的电压设置为相等的电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静电除尘装置和供电电源之间设置有变压器,当新风系统启动时,变压器同步开启。需要说明的是,静电电晕模块12以及静电集尘模块13上的电压为预先设定的电压。示例性地,可以将静电电晕模块12的电压设置为大于8000V,可以将静电集尘模块13上的电压设置为大于4000V。通过静电除尘装置和供电电源之间的变压器,可以将供电电压调制为静电电晕模块12以及静电集尘模块13所需求的工作电压。
可选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空调机房外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室外温度;空调机组与温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室外温度;空调机组还分别与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连接,以根据室外温度,确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根据运行模式,对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排风系统的排风机组以及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空调机组与风阀以及检测设备之间的电路连接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在室外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空气温度,该温度传感器与空调机组连接。此外,空调机组还与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连接。
当空调机组检测到室外温度小于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时,空调系统开启全新风模式,并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排风系统的排风机组以及冷却机组的风阀打开。
当空调机组检测到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时,空调系统开启全回风模式,并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以及排风系统的排风机组关闭、控制回风管道的风阀、以及冷却机组的风阀打开。
可选地,新风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混风装置中湿度传感器;
所述混风装置与所述湿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混风湿度,以根据所述混风湿度与预设湿度阈值确定所述空调的湿度运行模式,所述湿度运行模式包括:加湿模式或除湿模式。
在本申请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可以利用与混风装置连接的湿度传感器获取混风湿度信息。利用混风湿度与预设湿度阈值确定空调的湿度运行模式,具体地,当混风湿度低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则可以确定空调的湿度运行模式为加湿模式;当混风湿度高于预设湿度阈值时,则可以确定空调的湿度运行模式为除湿模式。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中的空调机组,该方法包括:
S301、从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与空调机组连接的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具体地,温度传感器可以与空调的外机连接,并将获取的温度数据传输到空调机组中。
S302、根据室外温度,确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空调机组可以根据室外温度与预设温度的大小关系,确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具体地,当室外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可以将空调系统确定为一种运行模式;当室外温度大于或者预设温度时可以将空调系统确定为另一种运行模式。
S303、根据运行模式,对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
根据空调系统不同的运行模式,可以对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相应控制。示例性地,当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全回风模式时,即可以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以及排风系统的风阀关闭。当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全新风模式时,则可以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打开。
此外,当空调系统处在全新风模式下时,冷却机组的风阀控制还与混风的温度大小有关,即,需要对混风温度进行二次判断。当混风温度满足数据机房预设温度时,则不需要打开冷却机组的风阀,当混风温度不满足数据机房预设温度时,则需要打开冷却机组的风阀,并利用冷却机组对混风进行二次降温。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从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根据室外温度,确定空调机组的运行模式;根据运行模式,对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根据不同的室外温度,确定空调系统对应的运行模式,并通过不同的运行模式控制调节风阀,改变了空调系统单一运行模式下,能耗高的缺点,降低了空调机组的能量消耗。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步骤S302具体还可以包括:
S401、判断室外温度是否小于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温度传感器获取的室外温度值是否小于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是设备能够正常运行且工作人员感觉舒适的温度范围值,可以根据设备运行需求以及工作人员需求进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制。
S402、若室外温度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则确定运行模式为全新风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室外温度小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时,则确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为全新风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全新风模式可以是室外新风与数据机房内的回风进行混合的运行模式。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过程S401-S402的执行过程下,步骤S303可以包括:
S501、在全新风模式下,分别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和回风管道的风阀打开,以使得空调机房外的新风经过空气净化装置进行静电除尘之后,和数据机房内的回风进入混风装置进行混合,得到的混风进入空调机组。
在全新风模式下,空调机组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和回风管道的风阀打开,空调机房外的新风经过空气净化装置进行静电除尘之后,进入混风装置,数据机房内的回风经过回风管道进入混风装置。混风装置将新风与回风进行充分的混合得到混风。混风装置与空调机组连接,会将混风输送进入空调机组。
S502、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使得冷冻机组处理后的风通过送风管道排出至数据机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利用与空调机组连接的冷冻机组对混风进行二次降温处理。当冷冻机组对混风进行二次降温处理后,空调机组会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使得冷冻机组处理后的风通过送风管道排出至数据机房。
S503、控制排风系统的风阀和排风机组打开,使得数据机房内的热风排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数据机房内气压一致,空调机组在控制进风系统打开的同时,会同步将排风系统的风阀和排风机组打开,并将数据机房内的热风排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排风系统的风阀和排风机组与进风系统同步打开,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数据机房的温度,还保证了数据机房内气压维持稳定,确保了设备的安全。
可选地,根据运行模式,对进风系统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还包括:
在全新风模式下,还分别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和回风管道的风阀的开度,以使得空调机房外的第一预设量的新风经过空气净化装置进行静电除尘之后,和数据机房内的第二预设量的回风进入混风装置进行混合,并向空调机组排出第三预设量的混风。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空调机组处于全新风模式下时,空调机组还可以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和回风管道的风阀的开度。通过进风系统的风阀的开度控制新风的进入量,通过回风管道的风阀控制回风进入混风装置的输入量。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送风管道的风阀控制混风进入数据机房的风量。
需要说明的是,风阀的开度可以根据室外温度与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之间差值的大小进行对应设定。示例性地,当室外温度与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之间差值较大时,可以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调大;当室外温度与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之间差值较小时,可以控制进风系统的风阀调小。
可选地,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判断混风后的风温,是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包括: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使得冷冻机组输出的风温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之前,需要对混风后的风温进行检测。当混风后的风温满足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时,则直接将混合后的混风输入到数据机房中。当混风后的风温不满足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且高于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高温值时,此时空调机组会将冷冻机组打开,并利用冷冻机组对混风进行二次降温,使得冷冻机组输出的风温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在冷冻机组对混风进行二次降温后,空调机组会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将二次降温后的混风输入到数据机房中。
图7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根据室外温度,确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还包括:
S601、若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则确定运行模式为全回风模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室外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时,空调系统则确定运行模式为全回风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全回风模式为利用数据机房的回风,通过空调机组对回风降温的运行模式。
S602、在全回风模式下,控制新风系统的风阀、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均关闭。
当空调系统处于全回风的运行模式时,空调机组会控制新风系统的风阀、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均关闭。
S603、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以及送风管道的风阀打开,使得冷冻机组对回风进行冷冻处理后,通过送风管道进入数据机房。
在全回风模式下,空调机组会控制冷冻机组的风阀、回风管道的风阀以及送风管道的风阀打开,将回风管道输出的数据机房中的回风,输入到空调机组中,空调机组利用与其连接的冷冻机组对回风进行冷冻处理,并将处理后的回风通过送风管道输入数据机房。
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新风系统、空调系统;所述新风系统包括:进风系统、空气净化装置、混风装置、回风系统、排风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空调机组,以及与所述空调机组连接的设置在空调机房外的冷冻机组;其中,所述进风系统、所述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混风装置、所述回风系统均设置在所述空调机房内,且所述进风系统的进风口朝向所述空调机房外,所述进风系统的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回风系统包括:回风管道、送风管道,所述回风管道的一端位于数据机房内,所述回风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混风装置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混风装置的出风口通过所述空调机组的进风口,所述空调机组的出风口通过所述送风管道与所述数据机房连通;
所述排风系统设置在所述数据机房内,且,出风口朝向所述数据机房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静电除尘装置,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进风口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的出风口为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口;
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用于对进入的新风进行静电除尘后排出至所述混风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装置由:依次设置的过滤模块、静电电晕模块、静电集尘模块以及催化分解模块的构成;
其中,所述过滤模块朝向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风口,以对进入的新风进行过滤;
所述静电电晕模块用于对经过所述过滤模块的新风进行电离处理,产生带电荷粒子;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用于吸附所述带电荷粒子,形成一级过滤新风;所述催化分解模块用于对所述一级过滤新风进行净化后,通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出风口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电晕模块包括多个的高能电离丝,所述高能电离丝的工作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电压;
所述静电集尘模块包括:与所述带电荷粒子的极性相反的集尘板,所述集尘板的工作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调机房外的温度传感器,以检测室外温度;
所述空调机组与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以获取所述室外温度;
所述空调机组还分别与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连接,以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并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排风机组以及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
6.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中的空调机组,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温度传感器获取室外温度;
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
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
判断所述室外温度是否小于所述数据机房的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
若所述室外温度小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则确定所述运行模式为全新风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包括:
在所述全新风模式下,分别控制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和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打开,以使得所述空调机房外的新风经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进行静电除尘之后,和所述数据机房内的回风进入所述混风装置进行混合,得到的混风进入所述空调机组;
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使得所述冷冻机组处理后的风通过所述送风管道排出至所述数据机房;
控制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和所述排风机组打开,使得所述数据机房内的热风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还包括:
在所述全新风模式下,还分别控制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和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的开度,以使得所述空调机房外的第一预设量的新风经过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进行静电除尘之后,和所述数据机房内的第二预设量的回风进入所述混风装置进行混合,并向所述空调机组排出第三预设量的混风。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混风后的风温,是否处于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包括:
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打开,使得所述冷冻机组输出的风温在所述预设温度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温度,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运行模式,还包括:
若所述室外温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度范围的低温值,则确定运行模式为全回风模式;
所述根据所述运行模式,对所述进风系统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排风机组以及所述冷却机组的风阀进行控制,包括:
在所述全回风模式下,控制所述新风系统的风阀、所述排风系统的风阀、所述排风机组均关闭;
控制所述冷冻机组的风阀、所述回风管道的风阀以及所述送风管道的风阀打开,使得所述冷冻机组对回风进行冷冻处理后,通过所述送风管道进入所述数据机房。
CN202011005069.5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Pending CN11198158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069.5A CN111981589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5069.5A CN111981589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1589A true CN111981589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5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5069.5A Pending CN111981589A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158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2189A (zh) * 2021-08-18 2021-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812A (zh) * 2013-11-26 2014-02-12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风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40061A (zh) * 2014-05-07 2014-07-23 深圳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
CN204678558U (zh) * 2015-05-20 2015-09-30 董坤 一种静电喷雾新风净化装置
CN207962848U (zh) * 2017-12-11 2018-10-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新风净化系统
CN109451701A (zh) * 2018-10-22 2019-03-08 上海澄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数据中心节能制冷系统
CN212691978U (zh) * 2020-09-22 2021-03-12 北京航天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74812A (zh) * 2013-11-26 2014-02-12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通风机房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40061A (zh) * 2014-05-07 2014-07-23 深圳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空调系统
CN204678558U (zh) * 2015-05-20 2015-09-30 董坤 一种静电喷雾新风净化装置
CN207962848U (zh) * 2017-12-11 2018-10-1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新风净化系统
CN109451701A (zh) * 2018-10-22 2019-03-08 上海澄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数据中心节能制冷系统
CN212691978U (zh) * 2020-09-22 2021-03-12 北京航天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92189A (zh) * 2021-08-18 2021-11-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房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23193B (zh) 一种pm2.5和co2联控的智能新风机及新风处理方法
CN108253540B (zh) 多功能空调
CN110631213B (zh)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装置及空调器
CN103032922B (zh) 一种双运行模式的空气净化机
CN201251244Y (zh) 健康空调机组
EP2140207B1 (en) Supply ai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urification of air in a supply air device
CN110529947B (zh) 集成离子瀑净化及自动清洗功能于一体的集中新风处理机
CN111735114A (zh) 一种基于内循环的节能净化装置、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40029A (zh) 具有智能自动控制功能的新风空气净化系统
CN203068671U (zh) 一种双运行模式的空气净化机
JP2000140688A (ja) 空気清浄器および空質調和装置
CN104089361A (zh) 室内外空气交换智能净化系统
CN105805897A (zh) 一种家用空气净化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563767A (zh) 耦合净化和新风换气的多功能室内空气清新机
CN212691978U (zh)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
CN102927633A (zh) 节能型室内空气净化系统
CN107062457A (zh) 一种新风与室内空气同步净化的装置及其方法
CN212108810U (zh) 一种基于智能开关面板的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CN211011796U (zh) 一种新风处理系统
CN111981589A (zh) 一种新风空调制冷控制系统及方法
CN212057653U (zh) 一种针对污染浓度动态波动的变工况新风机组
CN111780320A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室内空气通风系统及数据处理方法
CN103968476A (zh) 车载新风净化机
CN102914014A (zh) 热泵空调系统
CN204214050U (zh) 家庭新风净化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