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1846B - 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1846B
CN111971846B CN202080001248.3A CN202080001248A CN111971846B CN 111971846 B CN111971846 B CN 111971846B CN 202080001248 A CN202080001248 A CN 202080001248A CN 111971846 B CN111971846 B CN 111971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pack
driving signal
control unit
signal
isola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12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1846A (zh
Inventor
唐好明
王万甲
张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71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1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1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1/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dc mains or d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1/10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 H02J1/106Parallel operation of dc sources for load balancing, symmetrisation, or 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07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02J7/003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disconnection of loads if battery is not under charge, e.g. in vehicle if engine is not run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5Structural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e.g. electronic circuits integrat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asing
    • H01M2010/4271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s including electronic circuits, e.g. control of current or voltage to keep battery in healthy state, cell balanc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池组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以唤醒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被唤醒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二电池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以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经所述第一电池组对第一驱动信号处理后输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所述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方法具备功能安全要求,操作便捷,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应对用户对储能电池的功率及续航时间的需求增长,若仍采用单电池组方案,势必增加电池组电芯的能量密度及电芯容量,从而增加电池组的体积及重量,并增加电池组的研发、制造、运输及安装成本。而采用电池组并联方案,从研发角度来讲,只需要设计一套低容量方案,减少了开发商研发及安规认证成本。
目前,现有储能系统的唤醒方式为通过多级并联的系统储能逆变器(PCS)的功率端输出,再传递到与之相连接的单机系统的动力线PACK+、PACK-端,PACK系统自身的激活电路检测到PACK端有输出后再激活自身PACK系统,或者通过系统自身的物理按键逐一激活系统。此种唤醒方式简单可靠,易于实现,被广泛应用于储能电站的多机并联系统。
然而,现有技术中在多组PACK并联使用的条件下,使用PACK功率端输出来唤醒其余PACK的方式只能唤醒负载端无检测的情况。当负载端的PCS需要检测PACK状态后才能正常输出的情况时,无法满足该应用场景,此外负载输出端有故障情况下通过功率线唤醒易引起器件烧坏或损坏设备,并且通过单一PACK的物理按键唤醒方式,操作繁琐,不够便捷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具备功能安全要求,操作便捷,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电池组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以唤醒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被唤醒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第二电池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以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经所述第一电池组对第一驱动信号处理后输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池组还包括: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模块、第一隔离元件及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处理后得到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元件,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驱动信号,并对所述第一驱动信号驱动放大后导通所述第一隔离元件,所述第一隔离元件用于在导通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输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电池组还包括:第二信号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及第二隔离元件,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隔离元件导通,所述第二隔离元件用于导通后输出电压信号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电压信号后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隔离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发射极和集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第一述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输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隔离元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发射极及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隔离元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发射极和集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发射极及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及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分别对应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及集电极。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所述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电池组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以唤醒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在被唤醒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及
第二电池组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以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经所述第一电池组对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处理后输出。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一驱动模块接收第一驱动信号,并对所述第一驱动信号驱动放大后导通第一隔离元件;第一隔离元件在导通后控制第一处理模块输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元件。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还包括:第二驱动模块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第二隔离元件导通;第二隔离元件在导通后输出电压信号给第二处理模块;及第二处理模块在接收到电压信号后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将多个电池组的唤醒信号线并联,并通过第一触发信号唤醒其中一个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并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给第二电池组,第二电池组通过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以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如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可明显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操作便捷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简单可靠的电路设计解决PCS端存在异常或需交互操作的应用环境,使得产品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电化学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电池组的信号处理单元的方框图。
图3为图1中电池组的信号处理单元的电路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 100
电池组 10a、10b、10c
控制单元 21
信号处理单元 22
第一驱动模块 23
第一处理模块 24
第二驱动模块 25
第二处理模块 26
第一隔离元件 U1
第二隔离元件 U2
第一开关 Q1
第二开关 Q2
第一电阻至第十四电阻 R1-R14
第一电容至第四电容 C1-C4
二极管 D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100进行并机的系统架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唤醒控制系统100可以包括并联电池组。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并联电池组可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组(图1仅以三个电池组10a、10b、10c为例进行说明,可以多于三个或者少于三个)。即,所述多个电池组之间并联连接以形成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100。
每一所述电池组10a、10b、10c通过唤醒线SYN_Wake+及SYN_Wake-并联连接。例如,电池组10a的SYN_Wake+端与电池组10b及电池组10c的SYN_Wake+端相连,电池组10a的SYN_Wake-端与电池组10b及电池组10c的SYN_Wake-端相连。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每一电池组10a、10b、10c上还设有触发模块K,即每一所述电池组10a、10b、10c均对应电连接一个所述触发模块K。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触发模块K可包括按键开关,所述触发模块K用于在触发条件下输出触发信号。当所述多个电池组10a、10b、10c中的其中一个电池组上的触发模块K被触发时,所述电池组进入唤醒状态。例如,当所述电池组10a上的触发模块K被触发时,所述电池组10被唤醒以进入工作状态。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方式可在电池组的正端与负端之间串接一个按键开关与分压电阻,并在开关端并联滤波电容以用于消除尖峰电压。其中分压电阻为的阻值在100K-1M之间,并且系统电压为42-58V。由此,在储能系统初始状态或长期待机后进入休眠状态后,按下按键开关以在按键端形成一个回路,分压电阻端输出电压信号给系统电源的使能端,进而使得控制系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由此,当所述多个电池组10a、10b、10c中的其中一个电池组被激活时,将会自动唤醒其余电池组。
请参阅图2,所述多个电池组10a、10b、10c分别包括一个控制单元21及一个信号处理单元22。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组10a可以作为第一电池组,即所述电池组10a中的控制单元21可以作为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10a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2可以作为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电池组10b、10c均可以作为第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10b、10c中的控制单元21均可以作为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10b、10c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2可以作为第二信号处理单元。
可以理解,在其他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组10b也可以作为第一电池组,即所述电池组10b中的控制单元21可以作为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10b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2可以作为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电池组10a、10c均可以作为第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10a、10c中的控制单元21均可以作为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10a、10c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2可以作为第二信号处理单元。或者是所述电池组10c作为第一电池组,即所述电池组10c中的控制单元21作为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10c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2作为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电池组10a、10b均作为第二电池组,所述电池组10a、10b中的控制单元21作为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电池组10a、10b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2作为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对此,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
具体地,所述电池组10a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以唤醒所述电池组10a的控制单元21,所述第一电池组10a的控制单元21用于在被唤醒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触发信号为所述电池组10a上的所述触发模块K被按压时所产生的信号。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组10b、10c用于接收所述电池组10a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电池组10b、10c的控制单元21,以唤醒所述电池组10b、10c的控制单元21。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经所述电池组10a对第一驱动信号处理后输出。
所述信号处理单元22包括第一驱动模块23、第一处理模块24及第一隔离元件U1。
具体地,在所述电池组10a中,所述控制单元21电连接于所述触发模块K,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3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21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之间,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4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当触发模块(如按键开关)被触发时,所述电池组10a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以唤醒所述电池组10a中的控制单元21,由此所述控制单元21将检测到有其他的电池组,将在唤醒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3。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被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3驱动放大后导通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接着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导通后将会输出低电平的信号导通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4,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4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电池组10b、10c的SYN_Wake+端。也即,通过电池组10a中的所述信号处理单元22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电池组10b、10c,以使所述电池组10b、10c中的控制单元21被唤醒。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4的输出电流大小可由储能系统所并联电池组的数量所决定,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设计的驱动电流可为50-100mA。
当所述电池组10a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给所述电池组10b、10c的SYN_Wake+端时,所述电池组10b、10c中的SYN_Wake+端接收到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以激活自身电池组中的控制单元21。
具体地,所述信号处理单元22还可包括第二驱动模块25、第二处理模块26及第二隔离元件U2。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5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4与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之间,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6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21与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之间。
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的一侧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5组成外部输入信号检测电路,以进行输入信号的检测。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5具有防反接保护、限流防护与干扰防护的特点。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6组成系统电源输入信号检测电路,当SYN_Wake+端接收到电池组10a的输出第二驱动信号后,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的一侧电路导通,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的另一侧随之导通,由此可将电压信号输入到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6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6接收到电压信号后使能电池组的控制单元工作。
由此,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有多个电池组并联使用时,通过级联线束将多个电池组的唤醒线并联,然后先通过按键激活主电池组,电池组启动自检通过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第一驱动信号通过隔离放大后输出,并通过并联的通信线束传送到其余电池组的SYN_Wake+的输入侧,其余电池组将第二驱动信号隔离处理后输入各自的控制单元,以激活系统的供电电源,系统可以正常工作。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及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均为电耦合器。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中的信号处理单元22的电路图。
所述第一驱动模块23包括第一开关Q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及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发射极和集电极。
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电阻R1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21的信号引脚2,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接地,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还通过所述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三电阻R3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21的信号引脚1,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4。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关Q1可以是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Q1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及集电极。
所述第一处理模块24包括第二开关Q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及第二电容C2。
所述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五电阻R5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中第一开关单元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四电阻R4电连接于第一开关单元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还通过所述第六电阻R6电连接于电源VDD,所述第二开关Q2的第三端通过所述第二电容C2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Q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开关Q2的第三端输出信号给其余电池组的SYN_Wake+端口。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关Q2可以是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Q2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分别对应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及集电极。
所述第二驱动模块25包括二极管D1、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及第三电容C3。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包括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发射极和集电极。
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Q2的第三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通过所述第七电阻R7接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电容C3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八电阻电连接于其余电池组的SYN_Wake-端口。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发射极及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6。
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6包括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十四电阻R14及第四电容C4。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所述集电极通过所述第九电阻R9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21的信号引脚3,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第十电阻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21的信号引脚4,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发射极还依次通过所述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十二电阻R12及所述第十三电阻R13接地,所述控制单元21的信号引脚5通过所述第十四电阻R14电连接于所述第十二电阻R12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之间的一节点,所述控制单元21的信号引脚5还通过所述第四电容C4接地。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储能系统中多电池组并联使用时,单电池组启动并自动激活其余电池组的功能。下面将以图3所示出的电路图为例对本申请的发明原理进行说明。
使用时,当这些电池组中的任意一个电池组(如电池组10a)的触发模块K被按下时,即此时的所述电池组10a作为第一电池组接收所述触发模块K输出的一个高电平的触发信号,以唤醒所述电池组10a中的控制单元21开始工作。
接着,所述电池组10a检测到有其他电池组,并输出高电平状态的第一驱动信号给所述第一开关Q1,所述第一开关Q1导通,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中第一发光元件的第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导通,进而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元件导通,使得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导通,即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被所述第一开关Q1驱动放大后导通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所述第一隔离元件U1在导通后输出一低电平的信号给所述第二开关Q2,所述第二开关Q2导通,并输出第二驱动信号给其余电池组10b、10c的SYN_Wake+端口。
由于所有电池组的10a、10b、10c中的SYN_Wake+端口与SYN_Wake-端口是通过外部链接线束连接在一起的。由此当所述电池组10b、10c的SYN_Wake+端口接收到电池组10a的SYN_Wake+端口输出的一个高电平的第二驱动信号后,所述电池组10b、10c中的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中的第二发光元件导通,进而控制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中的第二开关元件导通,使得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导通,由此将会使得所述第二隔离元件U2的一侧输出电压信号,并经过所述第二处理模块26的处理后输出一个SYN_wake up的使能信号给所述电池组10b、10c中的控制单元21,也即,所述SYN_wake up的使能信号可以唤醒所述电池组10b、10c的控制单元21开始工作,从而实现任意的电池组激活工作,即,仅需要对任意的一个电池组上的触发模块进行按压,所述电池组10a、10b、10c可以全部被唤醒而进入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4,图4为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所述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第一电池组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以唤醒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池组电连接一个触发模块,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可由所述触发模块被按压时所产生的信号,所述触发信号可以用于唤醒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
步骤S42:所述第一电池组的控制单元在被唤醒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第一电池组接收到所述第一触发信号后,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将会唤醒,由此,所述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将会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步骤S43:第二电池组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以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经所述第一电池组对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处理后输出
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电池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以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第一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第一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模块、第一隔离元件及第一处理模块,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元件的第一驱动模块接收第一驱动信号,并对所述第一驱动信号驱动放大后导通第一隔离元件;第一隔离元件在导通后控制第一处理模块输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进一步,所述第二电池组还包括第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第二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模块、第二隔离元件及第二处理模块第二驱动模块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第二隔离元件导通,第二隔离元件在导通后输出电压信号给第二处理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将会在接收到电压信号后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
由此,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将多个电池组的唤醒信号线并联,并通过唤醒其中一个电池组,并可以自动唤醒其余电池组。如此,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可明显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操作便捷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简单可靠的电路设计解决PCS端存在异常或需交互操作的应用环境,使得产品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适应性更强。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申请,而并非用作为对本申请的限定,只要在本申请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联连接的第一电池组及第二电池组;
所述第一电池组包括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二电池组包括第二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电池组用于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以唤醒所述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在被唤醒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
所述第二电池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第二控制单元,以唤醒所述第二控制单元,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经所述第一电池组对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处理后输出的信号;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任一电池组包括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一隔离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接收并放大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隔离元件响应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导通,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输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元件,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用于接收第一驱动信号,并对所述第一驱动信号驱动放大后导通所述第一隔离元件,所述第一隔离元件用于在导通后控制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输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单元还包括:
第二驱动模块、第二处理模块及第二隔离元件,所述第二驱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所述第二隔离元件导通,所述第二隔离元件用于导通后输出电压信号给所述第二处理模块,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在接收到电压信号后唤醒所述第二控制单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及第一开关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发射极和集电极,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三端,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第二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电源,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输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阳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三端,所述二极管的阴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隔离元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离元件包括第二发光单元及第二开关单元,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发射极和集电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于所述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发射极及集电极电连接于所述第二处理模块。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开关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分别对应所述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及集电极,所述第二开关的第一端、第二端及第三端分别对应所述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发射极及集电极。
10.一种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包括:
第一电池组接收第一触发信号,以唤醒第一电池组的第一控制单元;
所述第一控制单元在被唤醒后输出第一驱动信号;及
第二电池组接收所述第一电池组发送的第二驱动信号,并将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处理后传输给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以唤醒所述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驱动信号为经所述第一电池组对所述第一驱动信号处理后输出的信号;
所述第一电池组和所述第二电池组中的任一电池组包括信号处理单元,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模块、第一处理模块和第一隔离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模块接收并放大所述第一驱动信号,所述第一隔离元件响应于所述第一驱动信号而导通,所述第一处理模块输出所述第二驱动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单元与所述第一隔离元件之间,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隔离元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模块接收所述第二驱动信号,并根据第二驱动信号控制第二隔离元件导通;
第二隔离元件在导通后输出电压信号给第二处理模块;及
第二处理模块在接收到电压信号后唤醒所述第二电池组的第二控制单元。
CN202080001248.3A 2020-07-09 2020-07-09 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971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01064 WO2022006812A1 (zh) 2020-07-09 2020-07-09 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1846A CN111971846A (zh) 2020-11-20
CN111971846B true CN111971846B (zh) 2022-07-08

Family

ID=733871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1248.3A Active CN111971846B (zh) 2020-07-09 2020-07-09 并联电池组唤醒控制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45542A1 (zh)
EP (1) EP3968492A4 (zh)
JP (1) JP7238108B2 (zh)
CN (1) CN111971846B (zh)
AU (1) AU2020372600B2 (zh)
WO (1) WO202200681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201579A1 (de) * 2022-02-16 2023-08-17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Schaltvorrichtung, Akkupack mit einer Schaltvorrichtung, System mit einer externen Stromquelle und/oder einem Verbraucher und mit einem Akkupack und Verfahren zu einem Betrieb einer Schaltvorrichtung
CN114976506A (zh) * 2022-05-19 2022-08-30 盐城国投中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启动锂电池系统并联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56440U (zh) * 2011-03-18 2011-08-31 宏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的自动控制并联装置
CN109742831A (zh) * 2019-03-19 2019-05-10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从式电池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CN110190868A (zh) * 2019-05-28 2019-08-30 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唤醒电路及IoT装置
CN210075070U (zh) * 2019-07-02 2020-02-14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并联使用的触发信号生成电路
CN110890776A (zh) * 2019-12-28 2020-03-17 广州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三级软并联的ups模组锂电池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25155A (en) * 1993-08-09 1998-10-2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Battery set structure and charge/ discharge control apparatus for lithium-ion battery
US7564220B2 (en) * 2000-09-21 2009-07-21 O2Micro International Ltd. Method and electronic circuit for efficient battery wake up charging
WO2002080332A1 (en) * 2001-03-30 2002-10-10 Designline Limited Battery management unit, system and method
CN2750546Y (zh) * 2003-07-03 2006-01-04 美国凹凸微系有限公司 具有用于电源管理的选择器电路的供电系统及具有该供电系统的电子装置
CN1297035C (zh) * 2003-10-11 2007-01-2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管理系统
TW200919894A (en) * 2007-10-17 2009-05-01 J Tek Inc High-reliability intelligent parallel-connected energy storage vessel charging/discharging management system
US8111038B2 (en) * 2008-06-12 2012-02-07 O2 Micro, Inc Vehicle electronic systems with battery management functions
JP5584927B2 (ja) * 2010-06-04 2014-09-10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電池制御装置および蓄電装置
KR101539689B1 (ko) * 2012-02-20 2015-07-2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멀티 bms에 대한 식별자 할당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140203780A1 (en) * 2013-01-24 2014-07-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tive charge and discharge current balancing in multiple parallel-connected battery packs
CN203398797U (zh) * 2013-06-19 2014-01-15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式储能装置的多机并联控制系统
CN106451404B (zh) * 2015-08-04 2019-02-19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电源系统及其电源配置方法
CN204928285U (zh) * 2015-09-15 2015-12-30 浙江超威创元实业有限公司 并联电池组的控制装置及电动车
US10442306B2 (en) * 2016-04-19 2019-10-15 Faraday & Future Inc. Vehicle power management
US20190052109A1 (en) * 2017-08-14 2019-02-14 Lucas STURNFIELD Coupling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parallel interconnection of independent battery modules
CN112564238B (zh) * 2018-06-28 2023-03-2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20210093686A (ko) * 2020-01-20 2021-07-28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종단 저항 설정 회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관리 시스템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956440U (zh) * 2011-03-18 2011-08-31 宏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组的自动控制并联装置
CN109742831A (zh) * 2019-03-19 2019-05-10 莱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从式电池控制系统以及方法
CN110190868A (zh) * 2019-05-28 2019-08-30 高新兴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唤醒电路及IoT装置
CN210075070U (zh) * 2019-07-02 2020-02-14 浙江创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同类型蓄电池并联使用的触发信号生成电路
CN110890776A (zh) * 2019-12-28 2020-03-17 广州宝狮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三级软并联的ups模组锂电池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68492A1 (en) 2022-03-16
US20230145542A1 (en) 2023-05-11
JP2022542720A (ja) 2022-10-07
JP7238108B2 (ja) 2023-03-13
AU2020372600A1 (en) 2022-01-27
EP3968492A4 (en) 2022-03-16
AU2020372600B2 (en) 2022-12-08
CN111971846A (zh) 2020-11-20
WO2022006812A1 (zh) 2022-0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9693B1 (ko) 멀티 bms 기동 장치
US2023014554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ke-up control of parallel battery packs
EP1949522B1 (en) Multi-battery pack system,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pack
KR20180092091A (ko) 전기 자동차의 충전을 위한 충전 제어 장치
EP4002639A1 (en) Smart connection device, start-up power supply, and battery clamp
EP4250515A1 (en) Smart connection apparatus, startup power supply, and battery clip
KR20190051341A (ko) 체결 인식 기능을 갖춘 배터리 팩
CN102800182B (zh) 一种无线收发模组及其逆变系统
CN210693486U (zh) 待机激活电路及电子设备
WO2022105159A1 (zh) 智能连接装置、启动电源以及电瓶夹
CN110867911B (zh) 激活电路
CN213027990U (zh) 基于lin唤醒的低功耗控制系统
CN110729788A (zh) 一种供电控制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12531848B (zh) 一种电池包及其控制方法
CN108146276B (zh) 电池自动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KR102640582B1 (ko) 스마트 배터리 디바이스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KR20200006472A (ko) 전지 시스템용 제어 유닛, 전지 시스템 및 전지 시스템의 동작 방법
CN213817282U (zh) 一种电池管理系统以及电池包
US20240017688A1 (en) Vehicle starting power supply
CN218734921U (zh) 便携式音响的待机电路
CN204481920U (zh) 一种音频转红外遥控装置、主控电路及移动终端
CN219999044U (zh) 一种带防丢功能的电动工具锂电池包
CN113069688B (zh) 人工耳蜗植入体供电模组
CN219018791U (zh) 一种按键检测和电平检测的分时复用电路
CN210626910U (zh) 一种遥控器及应用该遥控器的智能马桶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