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7911B - 激活电路 - Google Patents

激活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7911B
CN110867911B CN201810982472.XA CN201810982472A CN110867911B CN 110867911 B CN110867911 B CN 110867911B CN 201810982472 A CN201810982472 A CN 201810982472A CN 110867911 B CN110867911 B CN 1108679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electrically connected
bms
activation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247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67911A (zh
Inventor
朱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nec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98247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791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7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79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67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79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13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cting upon several batterie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激活电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激活电路包括:BMS接收单元、接口单元以及外围控制电路;其中,BMS接收单元与电池组的BMS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接口单元与外围控制电路电连接,电路结构简单。基于这种简单的激活电路,BMS接收单元可通过接口单元接收外围控制电路提供的触发信号,并根据该触发信号对电池组的BMS模块进行充放电管理。由于激活电路结构简单,可避免复杂的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BMS的激活速度。

Description

激活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活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电池的蓄电能力越来越强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移动终端、智能机器人、电动汽车等需要长期供电的设备中,以保证其能够长期续航。随着对电池续航能力要求的增加,多串数电池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电池组中电池串数的增加,元器件数量越来越多,应用电路越趋复杂,电池组的稳定性逐渐下降。为了提高电池组的稳定性和利用率,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应运而生,它可以对电池过放、过充、过温等异常进行及时保护,进而提高电池组的利用率,加长电池组的使用寿命。但是,现有BMS的激活电路结构复杂,导致BMS激活困难。现亟待提供一种新的激活电路,以快速激活BMS。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激活电路,用以快速激活电池组的BMS,并对其进行充放电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激活电路,包括:BMS接收单元、接口单元以及外围控制电路;其中,所述BMS接收单元与电池组的BMS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BMS接收单元通过所述接口单元接收所述外围控制电路提供的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对所述电池组的BMS模块进行充放电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包括:放电激活电路、充电激活电路以及选通电路;所述放电激活电路与所述选通电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激活电路与所述选通电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电池组的充电正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选通电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放电激活电路的选通信号工作于第一选通模式下,以将所述放电激活电路与所述BMS模块连通,或者根据来自所述充电激活电路的选通信号工作于第二选通模式下,以将所述充电激活电路与所述BMS模块连通;
所述放电激活电路用于在所述触发信号的触发下,向所述选通电路输出选通信号,以通过所述选通电路向所述BMS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激活信号;
所述充电激活电路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直流信号的触发下,向所述选通电路输出选通信号,以通过所述选通电路向所述BMS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激活信号。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电路,包括:包括:第一串口通信电路;所述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1和NPN三极管Q12;
所述NPN三极管Q11的基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BMS模块的串口接收端连接,且与所述BMS模块的内部电源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所述BMS模块的内部电源连接,且所述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工具板MCU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2的基极与所述BMS模块的串口发送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串口通信电路还包括:第二串口通信电路;所述第二串口通信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9和NPN三极管Q10;
所述NPN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工具板MCU的串口接收端连接,且与所述工具板MCU的内部电源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BMS模块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0的基极与所述工具板MCU的串口发送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围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稳压管ZD1和二极管D1;所述开关的一端与稳压管ZD1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稳压管ZD1的负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电池组的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串联一电阻后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BMS接收单元电连接;
当所述开关被按下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向所述BMS接收单元输出触发信号,以触发所述BMS接收单元激活所述BMS模块进行放电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激活电路,包括:BMS接收单元、接口单元以及外围控制电路;其中,BMS接收单元与电池组的BMS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接口单元与外围控制电路电连接,电路结构简单。基于这种简单的激活电路,BMS接收单元可通过接口单元接收外围控制电路提供的触发信号,并根据该触发信号对电池组的BMS模块进行充放电管理。由于激活电路结构简单,可避免复杂的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BMS的激活速度。另外,电池组与外围单元之间建立通信互联功能,主动式跟踪监测整机的运行状态,真正做到充放电管理的快速响应,从而保证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围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异口的充放电激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反馈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图6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故障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图7a和图7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串口通信电路中的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的工作原理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口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BMS的激活电路结构复杂而导致BMS激活困难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激活电路,其中,激活电路,包括:BMS接收单元、接口单元以及外围控制电路;其中,BMS接收单元与电池组的BMS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接口单元与外围控制电路电连接,电路结构简单。基于这种简单的激活电路,BMS接收单元可通过接口单元接收外围控制电路提供的触发信号,并根据该触发信号对电池组的BMS模块进行充放电管理。由于激活电路结构简单,可避免复杂的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BMS的激活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应注意到:相同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以及实施例中表示同一物体,因此,一旦某一物体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激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激活电路,包括:BMS接收单元100、接口单元101以及外围控制电路102;其中,BMS接收单元100与电池组104的BMS模块103电连接,并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外围控制电路102电连接。其中,BMS接收单元100可通过接口单元101接收外围控制电路102提供的触发信号,并根据该触发信号对电池组104的BMS模块103进行充放电管理。
在本实施例中,BMS模块103包括模拟前端和MCU。其中,模拟前端用于在MCU的控制下采集电池组104的每节电芯的电压,并在MCU的控制下向充放电MOS管输出MOS驱动信号。此部分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激活电路结构简单,且基于这种简单的激活电路,BMS接收单元可通过接口单元接收外围控制电路提供的触发信号,并根据该触发信号对电池组的BMS模块进行充放电管理。由于激活电路结构简单,可避免复杂的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BMS的激活速度。另外,电池组与外围单元之间建立通信互联功能,主动式跟踪监测整机的运行状态,真正做到充放电管理的快速响应,从而保证整体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激活电路包括:BMS接收单元100、接口单元101以及外围控制电路102。其中BMS接收单元100位于BMS板S20上,与同样位于BMS板S20上的BMS模块103电连接;外围控制电路102位于工具板S10上,与同样位于工具板S10上的工具板MCU105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BMS模块103和工具板MCU105的电路结构,凡是具有MCU功能的电路结构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例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MCU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并不限定BMS接收单元100、接口单元101以及外围控制电路102的电路实现结构,凡是可以实现相应功能的电路结构均适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以下实施例将针对BMS接收单元100、接口单元101以及外围控制电路102的电路结构给出示例性说明。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外围控制电路102,该外围控制电路102位于工具板S10上。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围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如图2所示,外围控制电路102包括开关电路102a。其中,开关电路102a包括:开关K1、稳压管ZD1和二极管D1;且开关K1的一端A1与稳压管ZD1的正极连接,另一端A2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稳压管ZD1的负极通过接口单元101与电池组104的放电正极B+电连接;且二极管D1的负极串联电阻R1后通过接口单元101与BMS接收单元100电连接。这样,当开关K1被按下时,稳压管ZD1被反向击穿而导通,相应地,二极管D1导通,进而开关电路102a导通,向BMS接收单元100输出触发信号,以触发BMS接收单元100激活BMS模块进行放电管理。
可选地,如图2所示,外围控制电路102还包括:开关检测电路102b。开关检测电路102b包括N-MOS管Q1。其中,N-MOS管Q1的栅极串联两个电阻R2和R3后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确切地说,N-MOS管Q1的栅极串联两个电阻R2和R3后连接于开关K1的A2端;而且,两个电阻R2和R3的串接点通过电阻R4接地。相应地,N-MOS管Q1的源极接地;N-MOS管Q1的漏极串接一上拉电阻R5后与工具板MCU105(图2中未示出)的内部电源VCC电连接,并通过串接电容C1后接地,且与工具板MCU105的按键检测端KEY-IN电连接。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当开关K1断开时,N-MOS管Q1工作在截止状态,当开关K1闭合时,由于N-MOS管Q1的栅极与电池组104的放电正极B+电连接,其源极接地,则N-MOS管Q1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大于其导通电压,N-MOS管Q1导通,则N-MOS管Q1的漏极接地,其电平跳变为低电平,则工具板MCU105的按键检测端KEY-IN的检测到其电平为低电平。因此,工具板MCU105可通过检测开关检测电路102b中N-MOS管Q1的漏极电平的跳变,来判断开关K1是否闭合。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工具板MCU105的内部电源VCC可通过电池组104进行电压转换而得。可选地,可将电池组104的正负极连接于电源管理芯片电路,以将电池组104的电压转换为与工具板MCU105所适配的电压。其中,电源管理芯片电路用于:在电池组104放电时将电池组104的电压转换为适合于工具板MCU105使用的电压,而向工具板MCU105供电,可防止电压过高而烧坏工具板MCU105。
在一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BMS接收单元100包括: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且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外围控制电路102以及电池组104的充电正极C+电连接,并直接与BMS模块103电连接;充电正极C+与TRIG复用时,BMS模块103为充放电异口设计,充电MOS和放电MOS不在同一支路上。
其中,外围控制电路102用于向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提供触发信号,且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在触发信号的触发下,向BMS模块103输出第一激活信号以激活BMS模块103进行放电管理;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在外部电源(图1中未示出)提供的直流信号的触发下,向BMS模块103输出第二激活信号以激活BMS模块103进行充电管理。
图3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包括:放电激活电路100a、充电激活电路100b以及选通电路100c。其中,放电激活电路100a与选通电路100c电连接,并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外围控制电路102的触发信号输出端TRIG电连接;且充电激活单元100b与选通电路100c电连接,并通过接口单元101与电池组104的充电正极C+电连接,C+与TRIG引脚复用,且选通电路100c与电池组的BMS模块103电连接。
其中,对于充放电同口的BMS模块,电池组的充电正极C+和放电正极P+为同一端口,均与电池组104的放电正极B+电连接;对于充放电异口的BMS模块来说,电池组的充电正极C+和放电正极P+为两个不同的端口,其中,放电正极P+与电池组104的放电正极B+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BMS模块103包括模拟前端和MCU。其中,模拟前端用于在MCU的控制下采集电池组104的每节电芯的电压,并在MCU的控制下向充放电MOS管输出MOS驱动信号。此部分内容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描述。
基于上述图3a中所示的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其中,选通电路100c可根据来自放电激活电路100a的选通信号工作于第一选通模式下,以将放电激活电路100a与BMS模块103连通,或者根据来自充电激活电路100b的选通信号工作于第二选通模式下,以将充电激活电路100b与BMS模块103连通。
相应地,放电激活电路100a可在外围控制电路102向其输出的触发信号的触发下,向选通电路100c输出选通信号,以通过选通电路100c向BMS模块103输出第一激活信号,进而使得BMS模块103进行放电管理。而且,充电激活电路100b可在外部电源(图3a中未示出)提供的直流信号的触发下,向选通电路100c输出选通信号,以通过选通电路100c向BMS模块103输出第二激活信号,进而使得BMS模块103进行充电管理。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通过选通电路100c将充电激活电路100b和放电激活电路100a进行结合,可实现BMS模块的充放电管理,且结构简单,可避免复杂的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BMS的激活速度。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充放电激活电路不仅适合于图1所示的充放电同口的BMS模块,而且适合于充放电异口的BMS模块。其中,对于图1所示的充放电同口的BMS,如图1所示,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所连接的放电MOS管1003和充电MOS管1002位于同一支路上,放电MOS管1003与充电MOS管1002连接后形成的充放电MOS支路的第一端与电池组104的负极B-相连后接地,其第二端与电池组104的放电负极P-电连接;且充放电MOS支路的第三端还与BMS模块103电连接,BMS模块103向充放电MOS支路提供选通信号进行MOS驱动。
对于充放电异口的BMS,其充放电激活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其中,放电MOS管与充电MOS管不在同一条支路上,即图3b所示的放电MOS管1004和充电MOS管1005。其中,放电MOS管1004的第一端与电池组104的负极B-电连接,第二端与电池组104的放电负极P-电连接,第三端与BMS模块103电连接。充电MOS管1005的第一端与电池组104的放电正极B+电连接,第二端与充电正极C+相连接,第三端与BMS模块103电连接。这样,当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向BMS模块103输出第一激活信号时,BMS模块103向放电MOS管1004输出MOS驱动,以使放电MOS管1004工作,进而BMS模块103进行放电管理。当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向BMS模块103输出第二激活信号时,BMS模块103向充电MOS管1005和放电MOS管1004输出MOS驱动,以使充电MOS管1005和放电MOS管1004工作,进而使BMS模块103进行充电管理。
下面将针对充放电同口的BMS,对其激活电路进行说明。
图4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如图4a所示,放电激活电路100a包括:PNP三极管电路与N-MOS开关电路。其中,PNP三极管电路的发射极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外围控制电路102的触发信号输出端TRIG电连接;PNP三极管电路的基极接地;PNP三极管电路的集电极与N-MOS开关电路的栅极电连接;PNP三极管电路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串接电容C8。
相应地,N-MOS开关电路的漏极分别与选通电路100c和电池组104的第n节电池的正极Bn电连接;N-MOS开关电路的源极接地;其中,n为正整数,且1≤n≤电池组的总节数。
可选地,如图4a所示,PNP三极管电路包括:PNP三极管Q2和二极管D3。其中,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且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外围控制电路102的触发信号输出端A1电连接。PNP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11与地连接,且PNP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1的串接点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外围控制电路102的触发信号输出端TRIG电连接。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串联两个下拉电阻R12和R13后与地连接,且两个电阻R12和R13的串接点与N-MOS开关电路的栅极电连接。
相应地,如图4a所示,N-MOS开关电路包括:N-MOS管Q3和稳压管ZD2。其中,稳压管ZD2串接于上述两个下拉电阻R12和R13的串接点与地之间,且稳压管ZD2的负极与两个电阻R12和R13的串接点连接,稳压管ZD2的正极接地。确切地说,稳压管ZD2与电阻R13并联后,稳压管ZD2的负极的一端接地;稳压管ZD2的正极的一端与N-MOS管Q3的栅极电连接。这样,可用于保护N-MOS管Q3的栅极。其中,稳压管ZD2可限制N-MOS管Q3的栅极电压在稳压管ZD2的稳压值以下,保护N-MOS管Q3的栅极不被击穿;电阻R13可释放N-MOS管Q3的栅极的电荷,防止电荷积累,进一步保护N-MOS管Q3的栅极。
进一步,N-MOS管Q3的漏极与选通电路100c电连接,且该漏极串接电阻R14后与第n节电池的正极Bn电连接。
相应地,如图4a所示,选通电路100c包括:P-MOS管Q4。其中,P-MOS管Q4的栅极与N-MOS开关电路的漏极电连接;其源极与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P-MOS管Q4的漏极串联两个下拉电阻R16和R17后接地,且两个下拉电阻的R16和R17的串接点与BMS模块103电连接。
可选地,选通电路100c还包括:滤波电容C4。如图4a所示,滤波电容C4的一端与上述两个电阻的R16和R17的串接点连接,且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相应地,如图4a所示,充电激活电路100b包括:RC并联回路和光耦隔离器U1。其中,RC并联回路由电阻R15和电容C5并联形成,且所形成的RC并联回路的第一端通过接口单元101与电池组104的充电正极C+电连接。
相应地,光耦隔离器U1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RC并联回路的第二端,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串联二极管D4后也连接于RC并联回路的第二端,且二极管D4的负极与RC并联回路的第二端端电连接,二极管D4的正极与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光耦隔离器U1中光敏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选通电路100c中的P-MOS管Q4的漏极电连接,且光敏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该P-MOS管Q4的源极电连接。
为了便于区分和说明电池组104的正负极以及第n节电池的正负极,结合图4b所示的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进行说明。如图4b所示,电池组包括m节电池,m≥n,且m为正整数,m节电池串联形成电池组,并假设每节电池的电压为U0。其中,电池组104的正极表示m节电池串联后第1节电池的正极B+,电池组104的负极表示m节电池串联后第m节电池的负极B-,则电池组104的正极B+和负极B-之间的电压差为电池组104的总电压m*U0。当电池组104的负极B-接地时,则电池组104的总电压为电池组104的正极电压。当第m节电池的负极B-接地时,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压为第n节电池到第m节电池的总电压,即m-n+1节电池的总电压(m-n+1)*U0。值得说明的是,在图4a所示的充放电激活电路中,各个接地端均连接于第m节电池的负极B-,并通过第m节电池的负极B-接地。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上述充放电激活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外围控制电路和图4a所示的充放电激活电路的工作原理图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2所示,当开关K1闭合时,外围控制电路102的触发信号输出端TRIG向放电激活电路100a的触发信号接收端TRIG输出触发信号,结合图2所示的外围控制电路102,该触发信号为高电压(电池组104的总电压m*U0)。因此,在图4a所示的充放电激活电路中,放电激活电路100a的二极管D3导通,电容C8瞬间大电流充电,进而N-MOS管Q3的栅极电压为电池组104的总电压的分压,又N-MOS管的源极接地,因此,N-MOS管Q3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电压差大于N-MOS管Q3的导通电压,N-MOS管Q3导通。当N-MOS管Q3导通时,P-MOS管Q4的栅极经过N-MOS管Q3的漏极和源极接地,又因P-MOS管Q4的源极与电池组104的第n节电池的正极Bn电连接,因此,P-MOS管Q4的源极电压为电池组104的第n节电池到第m节电池的总电压,即为电池组104的m-n+1节电池的电压(m-n+1)*U0,所以,P-MOS管Q4的源极电压大于其栅极电压,且二者的电压差大于P-MOS管Q4的导通电压,因此,P-MOS管Q4导通,即选通电路100c工作在第一模式,则将放电激活电路100a与BMS模块103连通。
相应地,当P-MOS管Q4导通时,其漏极经分压电阻R16分压后通过激活信号输出端TS1,向BMS模块103输出第一激活信号,可激活BMS模块103进行放电管理。可选地,当BMS模块103接收到第一激活信号时,可激活BMS模块103进行放电管理。
进一步,结合图2所示的外围控制电路102以及图4a所示的放电激活电路100a可得,当开关K1断开时,P-MOS管Q4工作在截止状态,其漏极电平为低电平,而当开关K1闭合时,P-MOS管Q4导通,其漏极电压为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压(m-n+1)*U0,为高电平。因此,第一激活信号可为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压的分压值,也可为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的上升沿或者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所形成的脉冲信号。
另一方面,对于放电激活电路100a中的PNP三极管Q2来说,当放电激活电路100a的触发信号接收端TRIG接收到外围控制电路102输出的高电压时,由于PNP三极管Q2发射极和基极的电压值均为放电激活电路100a的触发信号接收端TRIG高电压,PNP三极管Q2工作在截止状态,因此,放电激活电路100a的触发信号接收端TRIG的电压在下拉电阻R11的作用下被下拉至第m节电池的负极B-的电压即接地电压0,放电激活电路100a在激活BMS模块103后,可实现自关断,有助于降低其静态自耗。且当BMS模块103休眠时,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的静态自耗可控制在μA级别。可选地,下拉电阻R11的阻值可为MΩ级。
进一步,对图4a所示的充电激活电路100b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如图4a所示,当电池组104进行充电时,电池组104的充电正负极接入直流电源,对于充放电同口的BMS模块,电池组104的充电正负极与放电正负极均为端口P+和P-,其中端口P+和P-分别与电池组104的正负极B+和B-电连接;对于充放电异口的BMS模块,电池组104的充电负极和放电负极均为端口P-,但充电正极与放电正极的端口不同,电池组104的充电正极和放电正极的端口分别为端口C+和P+,其中,充电正极C+可与触发引脚TRIG复用。相应地,充电激活电路100b通过接收单元101与电池组104的正极电连接的供电端P+/P-(同口)或C+/P-(异口)也有直流信号注入。则,当充电激活电路100b的供电端P+/P-(同口)或C+/P-(异口)有直流信号时,电容C5瞬间大电流充电,光耦隔离器U1的发光二极管导通并发光,致使内部的光敏三极管导通,并输出高电平,其电平值近似于电池组104的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压(m-n+1)*U0。又选通电路100c的P-MOS管Q4的源极与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因此,P-MOS管Q4的源极电压近似为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压(m-n+1)*U0。又P-MOS管Q4的栅极电压为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压(m-n+1)*U0,因此,P-MOS管Q4的源极电压等于其栅极电压,因此,P-MOS管Q4不导通,即选通电路100c接收到光敏三极管输出的高电平,其电平值为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压的分压值,工作在第二模式,则将充电激活电路100b与BMS模块103连通,可激活BMS模块103进行充电管理。相应地,P-MOS管Q4漏极经分压电阻R16分压后通过激活信号输出端TS1,向BMS模块103输出第二激活信号,可激活BMS模块103进行充电管理。
进一步,结合图4a所示的充电激活电路100b可得,当充电激活电路100b的供电端P+/P-(同口)或C+/P-(异口)无直流信号时光敏三极管不导通。因此,第二激活信号可为m-n+1节电池的电压的分压值,也可为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的上升沿或者低电平跳变为高电平所形成的脉冲信号。
另一方面,当电容C5充满电后,流过电容C5的电流为0,通过光耦隔离器U1输入端的驱动电流可被限制在mA以下,光耦隔离器U1不导通,可进一步降低充放电激活电路的功耗。
在另一可选实施例中,为了加强BMS模块103对电池组104电池过放、过充等异常进行及时保护,在BMS接收单元100中增设故障反馈电路。如图1所示,BMS接收单元100还包括:故障反馈电路1010,故障反馈电路1010位于BMS板上。其中,故障反馈电路10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故障反馈电路1010包括:电平转换电路101a和滤波电路101b。电平转换电路101a的信号输入端FG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电连接,电平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BMS-FG与BMS模块的故障信号反馈端BMS-FG电连接;电平转换电路的供电端与BMS模块的内部电源BMS-VCC连接,且滤波电路101b串接于电平转换电路101a的信号输入端FG与地之间。
由图5所示的故障反馈电路1010的结构示意图可得,故障反馈电路1010用于将来自工具板MCU105的故障反馈信号的电压值转换到BMS模块103所支持的电压范围并输出至BMS模块103,以触发BMS模块103对激活电路10进行放电处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故障反馈电路的具体工作原理,下面结合图6a和图6b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故障反馈电路对其工作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6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故障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如图6a所示,故障反馈电路1010包括:电平转换电路101a1和滤波电路101b。其中,电平转换电路101a1包括:N-MOS管Q8;且N-MOS管Q8的漏极串联限流电阻R6后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电连接;N-MOS管Q8的栅极与BMS模块的内部电源BMS-VCC电连接;N-MOS管Q8的源极与下拉电阻R9串联后接地,并与电阻R8连接后与BMS模块的故障信号反馈端BMS-FG电连接。其主要工作原理为:由于N-MOS管Q8的的栅极与BMS模块的内部电源BMS-VCC电连接,N-MOS管Q8的源极与下拉电阻R9串联后接地,则N-MOS管Q8工作于导通状态,并经下拉电阻R9的作用,可将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输出的故障反馈信号的电压值下拉至BMS模块103所支持的电压范围。
可选地,如图6a所示,滤波电路101b包括两个串联的电容C2和C3;串联后的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于限流电阻R6与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的连接点之间,且串联后的滤波电容的一端的另一端接地。该滤波电路101b可对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输出的故障反馈信号进行滤波,之后滤波后的故障反馈信号输入电平转换电路101a1。
图6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故障反馈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如图6b所示,故障反馈电路1010包括:电平转换电路101a2和滤波电路101b。其中,电平转换电路101a2包括:二极管D2;且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电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与BMS模块103的故障信号反馈端BMS-FG电连接,且二极管D2的正极串联电阻R10后与BMS模块的内部电源BMS-VCC电连接。其主要工作原理为: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输出故障反馈信号,可选地,故障反馈信号的电压值与BMS模块103所支持的电压值的差值,小于二极管D2的门限电压,二极管D2处于截止状态,到BMS模块的BMS-FG信号电压为BMS-VCC。这样,BMS-FG信号电压,被限制在BMS模块103所支持的电压范围。
故障反馈信号的电压值与BMS模块103所支持的电压值的差值,大于二极管D2的门限电压,二极管D2处于导通状态,到BMS模块的BMS-FG信号电压为二极管D2的门限电压与故障反馈信号的电压值之和。这样,BMS-FG信号电压,被限制在BMS模块103所支持的电压范围。
可选地,如图6b所示,滤波电路101b包括两个串联的电容C2和C3;串联后的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2的负极与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的连接点之间,且串联后的滤波电容的一端的另一端接地。该滤波电路101b可对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输出的故障反馈信号进行滤波,之后滤波后的故障反馈信号输入电平转换电路101a2。
在本实施例中,当激活电路正常工作时,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FG输出方波信号,经滤波电路和电平转换电路后,输出到BMS模块的故障信号反馈端BMS-FG。BMS模块根据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从而进行放电管理。
在又一可选实施例中,为了便于BMS模块监控电池组的状态,例如,电池组的电压、电流、电量等信息,如图1所示,激活电路还包括:串口通信单元,且该串口通信单元包括:第一串口通信电路1020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1021。其中,第一串口通信电路1020位于BMS板S20上,将其定义为BMS接收单元100的一部分;相应地,第二串口通信电路1021位于工具板S10上;第一串口通信电路1020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1021通过接口单元实现电连接。
图7a和图7b分别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的工作原理图。下面将分别对图7a和图7b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1和NPN三极管Q12。其中,NPN三极管Q11的基极与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可选地,NPN三极管Q11的基极串联电阻R25后与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且NPN三极管Q11的基极串联下拉电阻R25后接地。相应地,NPN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BMS模块的串口接收端BMS-RXD连接,且与BMS模块的内部电源BMS-VCC连接;NPN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
相应地,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27后与BMS模块的内部电源BMS-VCC连接;且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工具板MCU105连接。相应地,NPN三极管Q12的基极与BMS模块的串口发送端BMS-TXD连接;可选地,NPN三极管Q12的基极串接电阻R28后与BMS模块的串口发送端BMS-TXD连接;且NPN三极管Q12的基极串接下拉电阻R29后接地;NPN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
相应地,如图7b所示,第二串口通信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9和NPN三极管Q10。其中,NPN三极管Q9的基极与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可选地,NPN三极管Q9的基极串联电阻R20后与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NPN三极管Q9的基极串接下拉电阻R19后接地。相应地,NPN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工具板MCU105的串口接收端BAT-RX连接,且与工具板MCU105的内部电源VCC连接;可选地,NPN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串接电阻R18后与工具板MCU105的内部电源VCC连接。NPN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
相应地,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接口单元101与BMS板S20电连接;可选地,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串接滤波电路1021a后,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工具板MCU105电连接。相应地,NPN三极管Q10的基极与工具板MCU105的串口发送端BAT-TX连接;且NPN三极管Q10的基极串接电阻R22后接地。相应地,NPN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
进一步,可选地,滤波电路1021a包括二极管D5。其中,二极管D5的负极与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串接电阻R23后,通过接口单元101与工具板MCU105电连接;且二极管D5的正负极并联两个串联C6和C7。进一步,可选地,电阻R23与接口单元101的串接点与地之间串接电容C7。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串口通信电路的工作原理,下面结合图7a和图7b所示的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的工作原理图进行说明。
BMS模块与工具板MCU之间通过接口单元的FG信号进行单端双向通信。举例如下,电池包充放电激活后,BMS模块内部得电后,将BMS-TX置0,使三极管Q12处于断开状态。电池包P+/P-有输出电压后,工具板MCU得电后,将BAT-RX闲置,BAT-TX开始发送请求,发送请求后置0,使得三极管Q10处于断开状态。BMS-RX接收到工具板发送的请求后,BMS模块响应请求并进行应答,请求码验证OK后,BMS-RX闲置,BMS-TX发送预先设定好的通信协议内容。BAT-RX接收到BMS模块发送的信息后,进行解码验证。若接收到的信息正常,则BMS模块与工具板MCU建立正常通信连接。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s),在预先设定的时序内(例如100ms,即BAT-TX发送请求后100ms之内需完成BMS-TX发送预先设定好的通信协议内容),接收到的信息丢失或错误,则通信异常。如果通信超时1S,则BMS模块动作充放电MOS管,快速进行充放电管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单元与外围控制电路通过接收单元连通。基于上述BMS接收单元100和外围控制电路10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口单元。如图1所示,接口单元包括:触发引脚TRIG、电源正极引脚P+和电源负极引脚P-。其中,BMS接收单元100通过触发引脚TRIG与外围控制单元电连接,并通过电源正极引脚P+与电池组的正极电连接,并通过电源负极引脚P-接地。
可选地,接口单元还包括复用引脚FG,且BMS接收单元100通过复用引脚FG与工具板MCU105电连接。
需要说的是对于充放电异口的BMS,接口单元的触发引脚TRIG可以与充电正极C+进行复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接口单元可以只包含4个引脚,并将其分别作为触发引脚TRIG、电源正极引脚P+、电源负极引脚P-以及复用引脚FG,但不限于此。对于充放电异口的BMS,触发引脚TRIG可与充电正极C+进行复用。例如,接口单元还可以包含6个引脚、8个引脚、16个引脚等,并将其中两个引脚作为触发引脚TRIG和复用引脚FG,剩余引脚中的一部分连接在一起作为电源正极引脚P+,另一部分连接在一起后作为电源负极引脚P-。
下面以包含8个引脚的接口单元进行示例性说明。如图8所示的接口单元包括8个引脚,可将其引脚1-3连接后统一作为电源正极引脚P+,引脚6-7连接后统一作为电源负极引脚P-,引脚4作为触发引脚TRIG,引脚5作为复用引脚FG。对于充放电异口的BMS,引脚4可作为另一个复用引脚,实现触发引脚TRIG和充电正极C+的复用。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和区分,如图1-图7b所示,将各电路中与触发引脚TRIG连接的端口统一定义为TRIG;将各电路中与电源正极引脚P+连接的端口统一定义为P+;将各电路中与复用引脚FG连接的端口统一定义为FG;且将各电路中与电源负极引脚P-连接的端口统一接地。
还值得说明的是,复用接口FG可进行端口复用。对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故障反馈电路以及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如图5-图7b所示,故障反馈电路中的故障反馈信号端口FG和第一串口通信电路、第二串口通信电路的端口FG均与复用接口FG连接。在对复用接口FG进行使用时,因该端口所连接的电路不同,其传输的信号也就不同。但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并不因该复用接口FG所连接电路的不同而将其限制为不同的接口。
还值得说明的是,对于上述图3a和图4a所提供的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通过触发引脚TRIG与外围控制单元102连接;其中,外围控制单元102中与触发引脚TRIG的端口在图2中也示为TRIG。且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中的供电端B+/P+通过电源正极引脚P+与电池组104的正极电连接,充放电激活电路1001中的所有接地端均通过第n节电池的负极B-接地。
对于图5、图6a和图6b所提供的故障反馈电路1010,通过复用接口FG与与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电连接,其中,工具板MCU105的故障信号反馈端图5、图6a和图6b也示为FG。且故障反馈电路1010中的供电端(图5、图6a和图6b中所示BMS-VCC)与BMS模块的内部电源BMS-VCC电连接;故障反馈电路1010中的所有接地端(图6a和图6b中所示的GND和P-/C-)均通过电源负极引脚P-接地。
对于图7a与图7b所示的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通过复用接口FG与工具板MCU105(图7a与图7b所示的端口FG)电连接;且第一串口通信电路的供电端(图7a所示的BMS-VCC)与BMS模块103的内部电源BMS-VCC电连接;第二串口通信电路的供电端(图7b所示的VCC)与工具板MCU105的内部电源VCC电连接;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的所有接地端(图7a和图7b所示的GND)均通过电源负极引脚P-接地。
除了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激活电路,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激活电路的相关电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激活电路的相关电路包括:外围控制电路、充放电激活电路以及串口通信电路。其中,外围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图参见上述实施例图2及其相关描述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其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图分别参见上述实施例图3a和图4a以及对图3a和图4a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串口通信电路,串口通信电路包括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其中,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和第二串口通信电路的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分别参见上述实施例中图7a和图7b以及对图7a和图7b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BMS接收单元、接口单元以及外围控制电路;其中,所述BMS接收单元与电池组的BMS模块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电连接;
所述外围控制电路包括: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包括开关、稳压管ZD1和二极管D1;所述开关的一端与稳压管ZD1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所述稳压管ZD1的负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电池组的放电正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串联一电阻后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BMS接收单元电连接;
当所述开关被按下时,所述开关电路导通,向所述BMS接收单元输出触发信号,以触发所述BMS接收单元激活所述BMS模块进行放电管理;
所述BMS接收单元通过所述接口单元接收所述外围控制电路提供的触发信号,并根据所述触发信号对所述电池组的BMS模块进行充放电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接收单元包括:充放电激活电路;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以及所述电池组的充电正极电连接,并直接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
其中,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用于向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提供触发信号,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在所述触发信号的触发下,向所述BMS模块输出第一激活信号以激活所述BMS模块进行放电管理;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在外部电源提供的直流信号的触发下,向所述BMS模块输出第二激活信号以激活所述BMS模块进行充电管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电激活电路包括:放电激活电路、充电激活电路以及选通电路;所述放电激活电路与所述选通电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充电激活电路与所述选通电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电池组的充电正极电连接;
其中,所述选通电路用于根据来自所述放电激活电路的选通信号工作于第一选通模式下,以将所述放电激活电路与所述BMS模块连通,或者根据来自所述充电激活电路的选通信号工作于第二选通模式下,以将所述充电激活电路与所述BMS模块连通;
所述放电激活电路用于在所述触发信号的触发下,向所述选通电路输出选通信号,以通过所述选通电路向所述BMS模块输出所述第一激活信号;
所述充电激活电路用于在所述外部电源提供的直流信号的触发下,向所述选通电路输出选通信号,以通过所述选通电路向所述BMS模块输出所述第二激活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激活电路包括:PNP三极管电路与N-MOS开关电路;
所述PNP三极管电路的发射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所述PNP三极管电路的基极接地;所述PNP三极管电路的集电极与所述N-MOS开关电路的栅极电连接;所述PNP三极管电路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串接电容C8;
所述N-MOS开关电路的漏极分别与所述选通电路和所述电池组的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N-MOS开关电路的源极接地;其中,n为正整数,且1≤n≤所述电池组的总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NP三极管电路包括:PNP三极管和二极管D3;
所述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3的负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PNP三极管的基极串联电阻R11与地连接,且所述基极与所述电阻R11的串接点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的触发信号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串联两个下拉电阻R12和R13后与地连接,所述两个下拉电阻R12和R13的串接点与所述N-MOS开关电路的栅极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N-MOS开关电路包括:N-MOS管Q3和稳压管ZD2;
所述稳压管ZD2串接于所述两个下拉电阻R12和R13的串接点与地之间,且所述稳压管ZD2的负极与所述两个电阻R12和R13的串接点连接,正极接地;
所述N-MOS管Q3的漏极与所述选通电路电连接,且所述漏极串接一电阻R14后与所述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
所述N-MOS管Q3的源极接地;所述漏极与所述源极之间串接二极管D6,且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所述源极连接,负极与所述漏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电路包括:P-MOS管Q4;所述P-MOS管Q4的栅极与所述N-MOS开关电路的漏极电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源极与所述第n节电池的正极电连接;所述P-MOS管Q4的漏极串联两个下拉电阻R16和R17后接地,所述两个下拉电阻的R16和R17的串接点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通电路还包括:滤波电容C4;所述滤波电容C4的一端与所述两个电阻的R16和R17的串接点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接地。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激活电路包括:RC并联回路和光耦隔离器;
所述RC并联回路的第一端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电池组的充电正极电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中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于所述RC并联回路的第二端,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串联二极管D4后也连接于所述RC并联回路的第二端,且所述二极管D4的负极与所述RC并联回路的第二端端电连接;所述光耦隔离器中光敏PNP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P-MOS管Q4的漏极电连接,所述光敏PNP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P-MOS管Q4的源极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BMS接收单元还包括:故障反馈电路;所述故障反馈电路包括:电平转换电路和滤波电路;
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入端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工具板MCU的故障信号反馈端电连接,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供电端与所述BMS模块的内部电源连接,所述滤波电路串接于所述信号输入端与地之间;
所述故障反馈电路用于将来自所述工具板MCU的故障反馈信号的电压值转换到所述BMS模块所支持的电压范围并输出至所述BMS模块,以触发所述BMS模块对所述激活电路进行放电处理。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N-MOS管Q8;所述N-MOS管Q8的漏极串联一电阻R6后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工具板MCU的故障信号反馈端电连接;N-MOS管Q8的栅极与所述BMS模块的内部电源电连接;所述N-MOS管Q8的源极与一电阻串联后接地,并与一电阻R8连接后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二极管D2;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工具板MCU的故障信号反馈端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且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串联一电阻后与所述BMS模块的内部电源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串口通信单元;其中,所述串口通信单元包括:第一串口通信电路;所述第一串口通信电路与所述BMS接收单元位于BMS板上;所述第一串口通信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1和NPN三极管Q12;
所述NPN三极管Q11的基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1的集电极与所述BMS模块的串口接收端连接,且与所述BMS模块的内部电源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1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所述BMS模块的内部电源连接,且所述NPN三极管Q12的集电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工具板MCU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2的基极与所述BMS模块的串口发送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2的发射极接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通信单元还包括:第二串口通信电路;所述第二串口通信电路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位于工具板上,并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第一串口通信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串口通信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9和NPN三极管Q10;
所述NPN三极管Q9的基极与所述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9的集电极与所述工具板MCU的串口接收端连接,且与所述工具板MCU的内部电源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NPN三极管Q10的集电极通过所述接口单元与所述BMS模块电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0的基极与所述工具板MCU的串口发送端连接;所述NPN三极管Q10的发射极接地。
15.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还包括:开关检测电路;所述开关检测电路包括N-MOS管Q1;
所述N-MOS管Q1的栅极串联两个电阻R2和R3后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两个电阻R2和R3的串接点通过电阻R4接地;
所述N-MOS管Q1的源极接地;
所述N-MOS管Q1的漏极串接一上拉电阻R5后与工具板MCU的内部电源电连接,并通过串接电容C1后接地,且与工具板MCU的按键检测端电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包括:触发引脚、电源正极引脚和电源负极引脚;所述BMS接收单元通过所述触发引脚与所述外围控制电路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源正极引脚与所述电池组的放电正极电连接,并通过所述电源负极引脚接地。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激活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单元还包括:复用引脚;所述BMS接收单元通过所述复用引脚与工具板MCU电连接。
CN201810982472.XA 2018-08-27 2018-08-27 激活电路 Active CN1108679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2472.XA CN110867911B (zh) 2018-08-27 2018-08-27 激活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2472.XA CN110867911B (zh) 2018-08-27 2018-08-27 激活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7911A CN110867911A (zh) 2020-03-06
CN110867911B true CN110867911B (zh) 2024-03-08

Family

ID=69651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2472.XA Active CN110867911B (zh) 2018-08-27 2018-08-27 激活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79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4007A (zh) * 2020-06-24 2021-10-22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CN113364080B (zh) * 2021-05-17 2023-08-01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激活电路、电池管理系统与清洁设备
WO2023097615A1 (zh) * 2021-12-02 2023-06-08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激活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和用电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22290U (zh) * 2014-01-08 2014-07-16 上海长园维安电子线路保护有限公司 带自动进入低功耗及唤醒的电池保护模块
CN205016987U (zh) * 2015-09-24 2016-02-03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ms激活电路
CN106347156A (zh) * 2016-09-18 2017-01-25 深圳市科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控制管理模块、系统和方法
CN206471888U (zh) * 2017-01-24 2017-09-05 临汾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22290U (zh) * 2014-01-08 2014-07-16 上海长园维安电子线路保护有限公司 带自动进入低功耗及唤醒的电池保护模块
CN205016987U (zh) * 2015-09-24 2016-02-03 惠州市蓝微新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bms激活电路
CN106347156A (zh) * 2016-09-18 2017-01-25 深圳市科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充电控制管理模块、系统和方法
CN206471888U (zh) * 2017-01-24 2017-09-05 临汾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激活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7911A (zh) 2020-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39693B1 (ko) 멀티 bms 기동 장치
CN110867911B (zh) 激活电路
EP4002623A1 (en) Smart connection device, jump starter, and battery clamp
US11979045B2 (en) Smart connection device, jump starter, and battery clamp
CN110380492B (zh) 一种电池充电控制电路及电子设备
WO2022105159A1 (zh) 智能连接装置、启动电源以及电瓶夹
CN109245245A (zh) 一种电池的防反向充电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CN214380064U (zh) 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
WO2021258367A1 (zh) 控制电路、电池管理系统及电化学装置
CN219960153U (zh) 一种电芯保护电路和电芯管理系统
CN209250277U (zh) 一种电池的防反向充电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1009950A (zh) 一种过充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CN110867910B (zh) 充放电激活电路
CN210898576U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CN112599872A (zh)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11918391U (zh) 一种电机控制器、电机驱动系统及新能源汽车
CN211046468U (zh) 一种锂电池短路保护电路
CN113659675A (zh) 多电芯锂离子电池充放电保护器
CN110854953A (zh) 一种电池充放电保护电路以及电池装置
CN214542326U (zh)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CN220673418U (zh) 一种电池单元保护电路及电池包管理电路
CN219086825U (zh) 充放电指示灯电路及电器
CN111262301B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管理模块
CN212343374U (zh) 一种可变压锂电池组的保护电路
CN220190493U (zh) 一种锂电池充电激活电路及pcm保护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