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0354A - 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0354A
CN111970354A CN202010811840.1A CN202010811840A CN111970354A CN 111970354 A CN111970354 A CN 111970354A CN 202010811840 A CN202010811840 A CN 202010811840A CN 111970354 A CN111970354 A CN 11197035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rget
application
node group
service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18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盛博
陈凯悦
王继罗
洪志国
邵益文
龚关俊
李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118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035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03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035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3Routing a service request depending on the request content or contex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ored Program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通过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然后基于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其中每个边缘节点组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进一步的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进而基于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由于每个区域基于边缘节点组进行相同的应用部署,使得应用服务可以在不跨越区域的情况下运行,单一站点下运行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边缘计算是指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网络边缘侧可以是从数据源到云计算中心之间的任意功能实体,这些实体搭载着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边缘计算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实时、动态和智能的服务计算。
一般,边缘计算场景中,往往会在同一个集群中管理多个边缘站点,每个边缘站点内有一个或多个计算节点。
但是,在一些场景中,由于边缘计算过程受到网络限制,可能出现有业务联系的应用服务之间不希望或者不能跨站点访问,此时单一站点内的资源无法满足应用服务的需求,影响应用服务运行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边缘计算场景中应用运行的稳定性。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包含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功能的系统或程序中,具体包括:
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每个所述边缘节点组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所述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
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
基于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目标字段;
确定与所述目标字段相对应的目标标签;
基于所述目标标签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所述边缘节点组中的每个节点标记有所述目标标签。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标签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键信息;
基于所述键信息确定对应的值信息;
基于所述值信息进行节点分组,以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所述目标进程的结束点信息;
基于所述结束点信息确定所述执行进程。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包括:
确定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的服务接口;
基于所述服务接口进行监听,以得到接入节点组;
将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将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相同,则基于所述接入节点组生成执行路由表;
基于所述执行路由表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不相同,则拦截差异项,以对所述接入节点组进行更新;
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接入节点组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指示的网络波动信息;
基于所述网络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识。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标识设置指令确定针对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输入字段;
基于所述输入字段对所述目标标识进行更新;
基于更新后的所述目标标识对所述部署对象和所述服务对象进行标记。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节点添加指令确定候选节点组,所述候选节点组用于供给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对所述候选节点组进行标记。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过程进行流量监控,以得到流量信息;
基于所述流量信息对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进行调整。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搭载于分布式的集群管理系统进行,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为反向代理网页服务器软件,所述目标标识为唯一标识符。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
识别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每个所述边缘节点组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所述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
匹配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
管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目标字段;
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字段相对应的目标标签;
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签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所述边缘节点组中的每个节点标记有所述目标标签。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键信息;
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键信息确定对应的值信息;
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值信息进行节点分组,以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所述目标进程的结束点信息;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结束点信息确定所述执行进程。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的服务接口;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服务接口进行监听,以得到接入节点组;
所述匹配单元,具体用于将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相同,则基于所述接入节点组生成执行路由表;
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执行路由表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若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不相同,则拦截差异项,以对所述接入节点组进行更新;
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接入节点组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指示的网络波动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网络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识。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标识设置指令确定针对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输入字段;
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字段对所述目标标识进行更新;
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更新后的所述目标标识对所述部署对象和所述服务对象进行标记。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节点添加指令确定候选节点组,所述候选节点组用于供给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识对所述候选节点组进行标记。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对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过程进行流量监控,以得到流量信息;
所述管理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流量信息对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进行调整。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总线系统;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然后基于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其中每个边缘节点组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进一步的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进而基于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从而实现同一集群不同区域中对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过程,由于每个区域基于边缘节点组进行相同的应用部署,使得应用服务可以在不跨越区域的情况下运行,避免了服务跨区域访问,提高了应用服务在网络波动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系统运行的网络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的系统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包含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功能的系统或程序中,通过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然后基于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其中每个边缘节点组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进一步的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进而基于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从而实现同一集群不同区域中对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过程,由于每个区域基于边缘节点组进行相同的应用部署,使得应用服务可以在不跨越区域的情况下运行,避免了服务跨区域访问,提高了应用服务在网络波动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对应于”以及其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kubernetes:也称为k8s,是一个分布式的集群管理系统,在每个节点(node)上都要运行一个执行程序(worker)对容器进行生命周期的管理,该执行程序就是kubelet。
kubelet:主要功能就是定时从某个地方获取节点上微服务进程的期望状态(运行什么容器、运行的副本数量、网络或者存储如何配置等等),并调用对应的容器平台接口达到这个状态。
Pod:kubernetes创建或部署的最小/最简单的基本单位,一个Pod代表集群上正在运行的一个微服务进程,且一个微服务进程封装一个提供微服务应用的边缘容器(也可以有多个边缘容器)、存储资源、一个独立的网络IP以及管理控制容器运行方式的策略选项。
kube-proxy:一种接口代理,用于管理服务对象(Service)访问入口,代理对象包括集群内微服务进程到服务对象的访问和集群外访问服务对象。
selector:一种选择器,通过kubernetes的标签选择机制进行节点选择,以调度微服务进程到目标节点。
应理解,本申请提供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包含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功能的系统或程序中,例如边缘计算平台,具体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系统可以运行于如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如图1所示,是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系统运行的网络架构图,图中示出了微服务应用运行的架构,其中包括微服务应用对应的部署对象(Deployment)、进程管理(ReplicaSet)、多个微服务进程(Pod)以及服务对象(Service),具体的,微服务进程为k8s管理的最小单位,包括一个或多个容器,是提供实际业务服务的组件。而进程管理是微服务进程的管理控制组件,监控微服务进程的健康状况,保障微服务进程按照用户的期望去运行,其还包括控制器(ReplicationController)组件的升级版,增加了标签选择器的范围选择功能。对应的,部署对象则可控制进程管理和微服务进程,实现微服务进程应用的滚动升级和回滚、扩容和缩容。而对于服务对象的作用,由于集群中微服务进程的数量和访问地址可能是变化的,上述微服务进程中的业务应用需要对外提供服务,故可通过服务对象对外提供统一服务地址,服务对象通过标签选择器,匹配一组提供服务的微服务进程,从而对客户端隔离了后端微服务进程的变化。
本申请涉及对于部署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管理过程,从而实现对于微服务进程进行基于区域的划分过程。
边缘计算是指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一侧,采用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为一体的开放平台。网络边缘侧可以是从数据源到云计算中心之间的任意功能实体,这些实体搭载着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边缘计算平台,为终端用户提供实时、动态和智能的服务计算。
一般,边缘计算场景中,往往会在同一个集群中管理多个边缘站点,每个边缘站点内有一个或多个计算节点。
但是,在一些场景中,由于边缘计算过程受到网络限制,可能出现有业务联系的应用服务之间不希望或者不能跨站点访问,此时单一站点内的资源无法满足应用服务的需求,影响应用服务运行的稳定性。
在上述场景中,一般采用k8s进行边缘计算,但k8s并不直接针对下述场景提供方案。
首先是众多地域部署问题,通常,一个边缘集群会管理许多个边缘站点(每个边缘站点内有一个或多个计算资源),中心云场景往往是一些大地域的中心机房,边缘地域相对中心云场景地域更多,例如一个小城市就有一个边缘机房,地域数量可能会非常多;在原生k8s中,微服务进程的创建很难指定,除非使用节点亲和性针对每个地域进行部署,但是如果地域数量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以需要每个地域部署多个服务的部署对象为例,需要各个部署对象的名称和选择器各不相同,几十个地域,意味着需要上百个对应的不同名称(name),选择器,微服务进程标签以及亲和性的部署标记语言(yaml),而编写部署标记语言工作量巨大,耗时耗力。
另外,服务对象对应的服务需要与地域关联,比如音视频服务中的转码和合成服务,要在所属地域内完成接入的音视频服务,用户希望服务之间的相互调用能限制在本地域内,而不是跨地域访问。这同样需要用户同样准备上百个不同选择器和名称的本地域部署对象专属的服务对象的设置部署标记语言。
进一步的,如果用户程序中服务之间的相互访问使用了服务对象名称,那么当前环境下,由于服务对象的名称各个地域都不相同,对于用户而言,原来的应用甚至都无法工作,需要针对每个地域单独适配,复杂度太高。
另外,使用方为了让容器化的业务在调度方案上与之前运行在虚拟机(virtualmachine,vm)或者物理机上的业务保持一致,其很自然就想到为每个微服务进程分配一个公网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然而公网IP数量明显是不够用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图2所示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的系统框架中,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的系统架构图,图中示出了对于微服务应用,通过云端控制台将其对应的服务均分配到各个局域网(区域)中,进一步的通过设定基本字段和部署对象和服务对象一致,并额外添加了网格唯一标识(gridUniqKey)字段的部署对象网格控制器(DeploymentGrid controller)和服务对象网格控制器(ServiceGrid controller),不断将创建的部署对象网格(DeploymentGrid)和服务对象网格(ServiceGrid)资源调和(reconcile)到期望的部署对象和服务对象,并且通过联合服务对象网格,部署对象网格上的网格唯一标识字段和节点的分组标签,将部署对象部署在每个边缘节点组(NodeGroup)内,并且利用应用网格包装(application-grid-wrapper)限制服务对象在该边缘节点组范围内,其中,若边缘节点组包括多个边缘节点单元(NodeUnit),则利用应用网格包装限制服务对象在对应的边缘节点单元范围内,从而实现区域内的微服务自满足,即在本地区域内可以搭载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即通过部署对象网格控制器生成部署对象网格对应的指令,以对原生k8s的部署对象进行管理与节点划分的更新,即通过服务对象网格控制器生成服务对象网格对应的指令,以对原生k8s的服务对象进行管理与节点划分的更新;应理解本申请中所示的部署对象与服务对象均是经过调节管理过程的。
另外,上述过程通过两个部署标记语言文件即可实现大量不同地域的服务部署,且无需应用适配或改造,可以便捷地在共属同一个集群的不同机房或区域中各自部署一组服务,并且使得各个服务间的请求在本机房或本地域内部即可完成,避免服务跨地域访问。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法可以为一种程序的写入,以作为硬件系统中的一种处理逻辑,也可以作为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采用集成或外接的方式实现上述处理逻辑。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该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通过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然后基于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其中每个边缘节点组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进一步的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进而基于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从而实现同一集群不同区域中对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过程,由于每个区域基于边缘节点组进行相同的应用部署,使得应用服务可以在不跨越区域的情况下运行,避免了服务跨区域访问,提高了应用服务在网络波动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
结合上述系统架构,下面将对本申请中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进行介绍,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301、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
本实施例中,目标标识可以是字段等具有标识作用的唯一标识符,即通过目标标识可以关联得到目标微服务应用。
可以理解的是,目标微服务应用是主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中待分配边缘计算节点的任务,通过本申请提供的应用管理方法即可以将目标微服务应用部署到不同的边缘节点组中,且这些边缘节点组对应于不同的区域,具体的区域划分可以是不同的机房、不同的地理区域或不同的局域网,具体方式因实际场景而定。
另外,对于目标标识的设定,即对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的部署对象和服务对象进行逻辑更新的过程,具体的,将部署对象基于部署对象网格进行字段写入,该部署对象网格的格式与部署对象类似,<Deployment-template>字段就是原先部署对象的模板(template)字段,但是部署对象网格的格式还包括网格唯一标识字段,即目标标识;该字段指明了节点分组的标签(label)的键值(key),即键信息,以用于目标标识指定的范围。而对于服务对象的更新,服务对象网格的格式与服务对象类似,<Service-template>字段就是原先服务对象的模板字段,但是服务对象网格的格式还包括网格唯一标识字段,即目标标识;该字段指明了节点分组的标签的键值。
可以理解的是,部署对象网格可以通过部署对象网格控制器的功能实现,而服务对象网格可以通过服务对象网格控制器的功能实现,具体的设备可以是实体设备也可以是程序写入,具体方式因实际场景而定。
302、基于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
本实施例中,每个边缘节点组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即微服务进程;其中,边缘节点组可以是设定与不同的区域,每个边缘节点组均包含了目标微服务应用完整的部署对象,即可以在边缘节点组对应的区域范围内实现自满足。
具体的,对于边缘节点组的划分过程可以是基于服务对象网格和部署对象网格上的网格唯一标识字段和节点的分组标签的对应关系进行的,即首先确定目标标识对应的目标字段;然后确定与目标字段相对应的目标标签;从而基于目标标签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边缘节点组中的每个节点标记有目标标签。
可选的,由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节点,可以为这些节点进行赋值,具有相同值信息的节点属于同一边缘节点组,故可以首先确定目标标签对应的键信息;然后基于键信息确定对应的值信息;进而基于值信息进行节点分组,以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从而保证了边缘节点组划分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当新建一个部署对象网格对象时,即需要新增目标微服务应用时;部署对象网格控制器会获取到一个新的新增(add)事件,并执行相应的新增事件的操作,以创建的部署对象网格的网格唯一标识字段的值搜索当前所有节点的标签的键值,并将创建对应值信息(value)数量的部署对象,该部署对象就对应了不同的边缘节点组,也就是一组节点对应一个部署对象。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边缘节点组可能部署到不同区域的范围中,而在边缘节点组中可能包含多个边缘节点单元,故在本实施例中,在边缘节点组只包含一个边缘节点单元的场景中,边缘节点单元可以等同于边缘节点组。
303、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
本实施例中,基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需要部署对象与服务对象进行基于微服务进程的适配,故对于执行进程的确定过程,可以是基于服务对象指示的结束点信息(endpoint)进行的,即首先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目标进程的结束点信息;然后基于结束点信息确定执行进程。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对应于步骤302中部署对象网格的新建过程,当新建一个服务对象网格对象时,服务对象网格控制器会获取到一个新的新增事件,并执行相应的新增事件的操作,并创建一个服务对象对象,该服务对象会匹配上述部署对象网格控制器创建的所有部署对象创建的微服务进程,故该过程也会创建对应所有不同部署对象网格下的微服务进程的结束点信息,从而得到执行进程。
304、基于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301-303能够实现多个地域部署相同的应用,但是不能保证流量限制在边缘节点组的范围内,即无法保证执行过程中边缘节点选择的准确性。
故可以进行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的过程,从而得到实际用于流量通过的节点组。具体的,可以首先确定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的服务接口;然后基于服务接口进行监听,以得到接入节点组;进而将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其中,监听的过程可以是基于应用网格包装进行的,该组件代理了接口代理的请求,同时监听服务对象接口(apiserver)对应的实际服务节点、服务对象和结束点信息资源。
进一步的,上述校验的过程即检测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的相同情况;若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相同,则基于接入节点组生成执行路由表;基于执行路由表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即当获取到结束点信息资源时,对比结束点信息对应的微服务进程信息中所属节点是否与边缘节点组共属相同的边缘节点单元,如果是相同的,则将该资源信息转发给下游的接口代理,接口代理会按照执行路由表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而当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不相同时,则拦截差异项,以对接入节点组进行更新;然后基于更新后的接入节点组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具体的,如果微服务进程所属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不属于相同的边缘节点单元,则应用网格包装会拦截该信息,同时不转发给接口代理,从而使得查看结束点信息的时候可以知晓整个集群内该服务对象所含有的所有结束点信息,而实际上节点的服务对象的路由表项只含有相同边缘节点单元内的节点的相关表项;进而保证了边缘节点单元内的服务的互相访问一定会限制在当前边缘节点单元范围内,避免了跨节点组或者跨机房跨地域访问的问题,提高了目标微服务应用运行的准确性。
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基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进行边缘节点组的添加,具体的,可以响应于节点添加指令确定候选节点组,候选节点组用于供给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然后基于目标标识对候选节点组进行标记。即对于部署了部署对象网格和服务对象网格后才添加进集群的节点组,可以在新的节点组内自动创建标记后的部署对象和服务对象。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在目标微服务运行的过程中,还可以对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过程进行流量监控,以得到流量信息;然后基于流量信息对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进行调整。例如流量异常时切换同一边缘节点组中的其他边缘节点单元进行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从而保证目标微服务应用运行的稳定性。
可选的,在另一种可能的场景中,对于目标标识也可以进行修改,即响应于标识设置指令确定针对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输入字段;然后基于输入字段对目标标识进行更新;进而基于更新后的目标标识对部署对象和服务对象进行标记。即在该场景中,自定义资源名称可以随意更改,用于联通节点和服务对象网格的方式可以通过修改服务对象接口、接口代理或者增添中间组件完成,从而实现基于更新后的目标标识对部署对象和服务对象进行标记的过程。
结合上述实施例可知,通过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然后基于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其中每个边缘节点组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进一步的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进而基于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从而实现同一集群不同区域中对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过程,由于每个区域基于边缘节点组进行相同的应用部署,使得应用服务可以在不跨越区域的情况下运行,避免了服务跨区域访问,提高了应用服务在网络波动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介绍了基于目标标识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运行的过程,而对于目标标识的设定可以是事先设定并关联的,下面对该场景进行介绍,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401、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的目标标识。
本实施例中,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的目标标识的过程即确定服务对象组(ServiceGroup)对应的特征键值(UniqKey)。具体的,可以将服务对象组逻辑标记使用的特征键值记为服务域(zone)。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对象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目标微服务应用,即目标标识可以用于标记具有关联关系的多个微服务应用,具体的数量因实际场景而定。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目标微服务应用为反向代理网页服务器软件(nginx),即以在边缘部署反向代理网页服务器软件为例,在多个节点组内分别部署反向代理网页服务器软件服务。
402、基于目标标识将边缘节点分组。
本实施例中,边缘节点部署于边缘数据中心(Outer Center,OC),边缘节点分组的过程可以是基于标签进行的,具体的可以使用kubectl对边缘节点打标签。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结合图5进行说明,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的场景示意图;故为节点12、节点14打上标签为服务域=边缘节点单元1;为节点21、节点23打上标签为服务域=边缘节点单元2。其中,节点单元1和节点单元2即为部署于不同区域的边缘节点组。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标签的键值与服务对象组的特征键值一致,且标签的键值对应的值信息是边缘节点单元的唯一键值,即值信息相同的节点表示属于同一个边缘节点单元。其中,边缘节点单元通常是位于同一边缘站点内的一个或多个计算资源实例,需要保证同一边缘节点单元中的节点内网是通的。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若同一个集群中有多个服务对象组,则可以为每一个服务对象组分配不同的特征键值,并分别进行对应的边缘节点组划分的过程,该服务对象组组中的服务运行在一个边缘节点单元之内。
另外,对于边缘节点组,边缘节点组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边缘节点单元,且保证在集合中每个边缘节点单元上均部署服务对象组中的服务,在集群中增加边缘节点单元时自动将服务对象组中的服务部署到新增边缘节点单元。
可选的,对于边缘节点组的设定可以通过管理插件(tkeedge)进行,即管理插件允许用户设置服务在一个边缘节点单元中运行的微服务进程数量,且管理插件能够把服务之间的调用限制在本边缘节点单元内,从而实现对于边缘节点组的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中,边缘节点组和边缘节点单元之间的关系也通过边缘节点组控制器进行维护,边缘节点组对象通过标签保存了含有的边缘节点单元的信息,即两者均可以作为边缘节点组的对象。
403、基于目标标识对部署对象与服务对象进行标记。
本实施例中,对于部署对象的标记过程,可以根据上述确定的目标标识,部署的部署对象网格的网格特征键值字段填写网格特征键值:服务域。
而对于服务对象的标记过程,可以根据上述确定的目标标识,部署的服务对象网格的网格特征键值字段填网格特征键值:服务域。
由于网格特征键值字段设置为了服务域,所以在将节点分组时采用的标签的特征键值为服务域,如果有三组节点,分别为其添加服务域-0、服务域-1、服务域-2的标签即可;此时,每组节点内都有了反向代理网页服务器软件的部署对象和对应的微服务进程,在节点内访问统一的服务对象也只会将请求发向本组的节点。
另外,对于部署了部署对象网格和服务对象网格后才添加进集群的节点组,该功能会在新的节点组内自动创建指定的部署对象和服务对象。
具体的,在进行目标标识的标记之后,当端设备需要请求微服务应用时,通过边缘云中的边缘节点单元接受端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将处理后的数据发送至对应的中心云中的主数据中心,从而完成对于端设备请求的微服务应用的执行过程。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见,服务对象组可以便捷地在共属同一个集群的不同机房或区域中各自部署一组服务,并且使得各个服务间的请求在本机房或本地域内部即可完成,避免服务跨地域访问。且在原生k8s无法控制部署对象的微服务进程创建的具体节点位置,需要通过统筹规划节点的亲和性来间接完成,当边缘站点数量以及需要部署的服务数量过多时,管理和部署方面的极为复杂,乃至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为了将服务间的相互调用限制在一定范围,业务方需要为各个部署对象分别创建专属的服务对象,管理方面的工作量巨大且极容易出错并引起线上业务异常。另外,服务对象组就是为这种场景设计的,客户只需要使用服务对象组提供的部署对象网格和服务对象网格两种管理插件自研的k8s资源,即可方便地将服务分别部署到这些节点组中,并进行服务流量管控,另外,还能保证各区域服务数量及容灾。
在另一中可能的场景中,进行应用管理的过程是基于网络波动信息进行的,下面对该场景进行说明。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的流程图,本申请实施例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601、获取网络波动信息。
本实施例中,由于受到网络限制,有业务联系的服务之间不希望或者不能跨站点访问,故可以在网络波动信息指示当前网络延迟大于阈值时,启动应用管理的过程,例如网络延迟大于300ms时,启动应用管理的过程。具体数值因实际场景而定,此处不做限定。
602、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
603、基于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每个边缘节点组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
604、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
605、基于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本实施例中,步骤602-605与图3所示实施例的步骤301-304相似,相关特征描述可以进行参考,此处不做限定。
606、实时监测网络波动信息,以指示运行模式的切换。
本实施例中,对于网络波动信息的检测可以是实时进行的,即一旦网络恢复正常,即可以采用多个集群共同执行微服务应用的方式提供服务,从而提高了应用管理过程的灵活性,保证了不同场景下微服务应用的运行需求。
为了更好的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方案,下面还提供用于实施上述方案的相关装置。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应用管理装置700包括:
确定单元701,用于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
识别单元702,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每个所述边缘节点组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所述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
匹配单元703,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
管理单元704,用于基于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单元7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目标字段;
所述识别单元702,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字段相对应的目标标签;
所述识别单元7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签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所述边缘节点组中的每个节点标记有所述目标标签。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识别单元702,具体用于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键信息;
所述识别单元7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键信息确定对应的值信息;
所述识别单元702,具体用于基于所述值信息进行节点分组,以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单元703,具体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所述目标进程的结束点信息;
所述匹配单元703,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结束点信息确定所述执行进程。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匹配单元703,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的服务接口;
所述匹配单元703,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服务接口进行监听,以得到接入节点组;
所述匹配单元703,具体用于将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若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相同,则基于所述接入节点组生成执行路由表;
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执行路由表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若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不相同,则拦截差异项,以对所述接入节点组进行更新;
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接入节点组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单元701,具体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指示的网络波动信息;
所述确定单元701,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网络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识。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响应于标识设置指令确定针对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输入字段;
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输入字段对所述目标标识进行更新;
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基于更新后的所述目标标识对所述部署对象和所述服务对象进行标记。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响应于节点添加指令确定候选节点组,所述候选节点组用于供给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识对所述候选节点组进行标记。
可选的,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对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过程进行流量监控,以得到流量信息;
所述管理单元704,具体用于基于所述流量信息对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进行调整。
通过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然后基于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其中每个边缘节点组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进一步的确定与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进而基于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从而实现同一集群不同区域中对于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过程,由于每个区域基于边缘节点组进行相同的应用部署,使得应用服务可以在不跨越区域的情况下运行,避免了服务跨区域访问,提高了应用服务在网络波动情况下运行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请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该服务器800可因配置或性能不同而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s,CPU)822(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和存储器832,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储应用程序842或数据844的存储介质830(例如一个或一个以上海量存储设备)。其中,存储器832和存储介质830可以是短暂存储或持久存储。存储在存储介质830的程序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图示没标出),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服务器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中央处理器822可以设置为与存储介质830通信,在服务器800上执行存储介质830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服务器8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826,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850,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857,和/或,一个或一个以上操作系统841,例如Windows ServerTM,Mac OS XTM,UnixTM,LinuxTM,FreeBSDTM等等。
上述实施例中由管理装置所执行的步骤可以基于该图8所示的服务器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所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包括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图2至图6所示实施例描述的方法中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所执行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系统,所述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系统可以包含图7所描述实施例中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或者图8所描述的服务器。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每个所述边缘节点组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所述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
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
基于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标识对应的目标字段;
确定与所述目标字段相对应的目标标签;
基于所述目标标签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所述边缘节点组中的每个节点标记有所述目标标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标签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键信息;
基于所述键信息确定对应的值信息;
基于所述值信息进行节点分组,以确定至少一个所述边缘节点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包括:
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所述目标进程的结束点信息;
基于所述结束点信息确定所述执行进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包括:
确定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的服务接口;
基于所述服务接口进行监听,以得到接入节点组;
将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包括:
若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相同,则基于所述接入节点组生成执行路由表;
基于所述执行路由表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接入节点组包含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不相同,则拦截差异项,以对所述接入节点组进行更新;
基于更新后的所述接入节点组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指示的网络波动信息;
基于所述网络波动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所述目标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标识设置指令确定针对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输入字段;
基于所述输入字段对所述目标标识进行更新;
基于更新后的所述目标标识对所述部署对象和所述服务对象进行标记。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节点添加指令确定候选节点组,所述候选节点组用于供给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基于所述目标标识对所述候选节点组进行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过程进行流量监控,以得到流量信息;
基于所述流量信息对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进行调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搭载于分布式的集群管理系统进行,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为反向代理网页服务器软件,所述目标标识为唯一标识符。
13.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目标微服务应用对应的目标标识;
识别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标识确定至少一个边缘节点组,每个所述边缘节点组与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部署对象相对应,所述部署对象包括多个目标进程;
匹配单元,用于确定与所述目标进程相匹配的服务对象,以确定执行进程;
管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执行进程对应的节点与所述边缘节点组中包含的节点进行校验,以引导所述目标微服务应用的运行。
14.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程序代码中的指令执行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
CN202010811840.1A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197035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1840.1A CN111970354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1840.1A CN111970354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0354A true CN111970354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64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1840.1A Pending CN111970354A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0354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9789A (zh) * 2021-03-22 2021-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集群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06876A (zh) * 2021-04-28 2021-08-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双标签感知的服务重部署方法
CN115185700A (zh) * 2022-09-13 2022-10-14 深圳市瓴码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单进程的容器管理方法
CN116737371A (zh) * 2023-06-08 2023-09-1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批量管理边缘节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9789A (zh) * 2021-03-22 2021-05-1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集群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99789B (zh) * 2021-03-22 2023-08-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节点集群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206876A (zh) * 2021-04-28 2021-08-0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双标签感知的服务重部署方法
CN113206876B (zh) * 2021-04-28 2023-01-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下双标签感知的服务重部署方法
CN115185700A (zh) * 2022-09-13 2022-10-14 深圳市瓴码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单进程的容器管理方法
CN115185700B (zh) * 2022-09-13 2022-12-20 深圳市瓴码云计算有限公司 一种高集成单进程的容器管理方法
CN116737371A (zh) * 2023-06-08 2023-09-12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批量管理边缘节点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70354A (zh) 一种边缘计算中的应用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9999030B2 (en) Resource provisioning method
US10700947B2 (en) Life cycle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service
US10728135B2 (en) Location based test agent deployment in virtual processing environments
US10644952B2 (en) VNF failover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924383B (zh) 用于网络功能虚拟化资源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EP3089032A1 (en) Management system, overall management node, and management method
US11093296B2 (en) System, virtualization control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virtualiz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gram
EP3447965B1 (en) Network function instance management method and relevant device
JP2018503897A (ja) クラウド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ソース管理
CN113778623B (zh) 资源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5103113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managing a cloud based computer system
EP3442201B1 (en) Cloud platform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cloud platform
CN112698992B (zh) 一种云集群的容灾管理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US10761869B2 (en) Cloud platform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cloud platform storing image files in storage backend cluster according to image file type
CN112948063A (zh) 云平台的创建方法、装置、云平台以及云平台实现系统
CN115086330A (zh) 跨集群负载均衡系统
US10491674B2 (en) Network topology templates for internal states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lanes
JPWO2017170309A1 (ja)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その管理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サーバ
CN114721827A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655185A (zh) 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服务分配的设备、方法和存储介质
CN114615268A (zh) 基于Kubernetes集群的服务网络、监控节点、容器节点及设备
CN114979286A (zh) 容器服务的访问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157569A (zh) 集群系统及其构建方法和构建装置
CN110891239B (zh) Pnf配置及pnfd tosca实现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