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0018A - 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70018A CN111970018A CN201910418072.0A CN201910418072A CN111970018A CN 111970018 A CN111970018 A CN 111970018A CN 201910418072 A CN201910418072 A CN 201910418072A CN 111970018 A CN111970018 A CN 1119700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o station
- full
- duplex
- vibroseis
- seismic sour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方法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两个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分别确定各个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独立于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震源激发指令,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本申请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并提高可控震源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可控震源的大规模应用,地震勘探作业的效率不断提高。从最初的单组可控震源震源施工,到后来的多组交替、滑动扫描、动态滑动扫描的可控震源施工模式,日效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在地震勘探采集过程中,为了保证地震勘探仪器和可控震源同步工作,即在可控震源开始扫描的那一刻确保地震勘探仪器开始采集。这一同步指令是由仪器上的编码器和震源上的译码器完成,实现译码器和编码器指令的传输是由电台完成。随着可控震源技术的发展,震源电台由最初的半双工模拟电台发展为现有的半双工数字电台。2016年国外某油公司,提出一种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新技术,该技术要求可控震源和远程监控端(地震仪器监控端)拥有大量的数据交互的能力,传统意义的半双工电台已经无法满足要求。
目前地震勘探可控震源电控箱体使用的编码器和译码器主要配备半双工模拟电台或半双工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数字电台两种。在可控震源施工模式相对简单情况下,此类半双工电台传的输信息有:(1)仪器编码器传输给可控震源启动扫描信号指令;(2)可控震源的编组、施工方式等信息(交替扫描、滑动扫描、动态滑动扫描等);(3)可控震源扫描震动完成后,震源译码器返回给编码器的质量控制信息。
然而,上述半双工模拟电台在一个时间段内只有一个接收或者发送传输控制信号的动作发生,容易受到同类电台语音信号的干扰;TDMA电台通讯模式虽然把时间通信段分配给不同流动TDMA电台,周期轮流传送数据。但是在特定的时间段,也只能一个流动TDMA电台或者基站TDMA电台接收或者发送传输控制信号。半双工电台只能实现基站电台和流动站电台之间的“点对点”,“单点对多点”的形式通讯。新推出的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要求震源符合时间和距离上的规则进行震动扫描,而且实时传输震源的GPS位置、控制命令,质量控制信息即要求“多点对单点”全双工通信模式。传统意义的半双工模拟电台和TDMA电台已经不能满足上述可控震源新的高效采集技术的数据传输需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并提高可控震源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
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
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自至少一个中继器接收该中继器转发的多个所述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包括:
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至少一个中继器发送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以使所述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分别转发至对应的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
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移动指令,其中,所述移动指令中包含有目标位置信息,以使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各自接收的所述移动指令中的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信道数量均为多条。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可控震源中均设有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该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用于同时或分时发送所述现场数据,并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所述震源激发指令;
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设置在独立壳体中,且各个所述独立壳体分别与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可拆卸式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包括:
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
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用于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同时或分时自至少一个中继器接收该中继器转发的多个所述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同时或分时向至少一个中继器发送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以使所述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分别转发至对应的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台发送模块,还用于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移动指令,其中,所述移动指令中包含有目标位置信息,以使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各自接收的所述移动指令中的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信道数量均为多条。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可控震源中均设有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该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用于同时或分时发送所述现场数据,并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所述震源激发指令;
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设置在独立壳体中,且各个所述独立壳体分别与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可拆卸式连接。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包括:通信连接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和多个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
所述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设置在基站中,用于实现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
各个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
至少一个中继器,分别与所述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和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通信连接。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通过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能够提高可控震源的工作效率,进而能够提高地震勘探过程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的一种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含有步骤400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包含有中继器的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全双工电台组中继通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全双工电台组无中继通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应用实例中的全双工数字电台组“单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单点”的全双工通讯模式。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的半双工模拟电台和TDMA电台已经不能满足上述可控震源新的高效采集技术的数据传输需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通过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能够提高可控震源的工作效率,进而能够提高地震勘探过程的可靠性。
基于上述内容,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参见图1,该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可以为一种服务器1,该服务器1可以与至少一个客户端设备2通信连接,服务器1还可以与多个可控震源3分别通信连接。其中,用户可以通过登录客户端设备2的网站或者APP等,与服务器1建立连接。所述服务器1控制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以及,控制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客户端设备2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子设备、网络机顶盒、便携式计算机、台式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车载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
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的部分可以在如上述内容所述的服务器1侧执行,即,如图1所示的架构,也可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2中完成。具体可以根据所述客户端设备2的处理能力,以及用户使用场景的限制等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若所有的操作都在所述客户端设备2中完成,所述客户端设备2还可以包括处理器。
上述的客户端设备2可以具有通信模块(即通信单元),可以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通信连接,实现与所述服务器的数据传输。所述服务器可以包括任务调度中心一侧的服务器,其他的实施场景中也可以包括中间平台的服务器,例如与任务调度中心服务器有通信链接的第三方服务器平台的服务器。所述的服务器可以包括单台计算机设备,也可以包括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装置的服务器结构。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客户端设备之间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网络协议进行通信,包括在本申请提交日尚未开发出的网络协议。所述网络协议例如可以包括TCP/IP协议、UDP/IP协议、HTTP协议、HTTPS协议等。当然,所述网络协议例如还可以包括在上述协议之上使用的RPC协议(Remote Procedure Call Protocol,远程过程调用协议)、REST协议(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表述性状态转移协议)等。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执行主体可以为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参见图2,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0: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
步骤200: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
步骤300: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数据发送主板数据接收主板均可以为一种能够实习对应功能的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可以设置有BIOS芯片、I/O控制芯片、键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主板及插卡的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
在一种举例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信道数量均为多条。以及,各个所述可控震源中均设有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该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用于同时或分时发送所述现场数据,并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所述震源激发指令;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设置在独立壳体中,且各个所述独立壳体分别与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可拆卸式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针对地震勘探可控震源在高效地震勘探采集模式下,在一种举例中,基于开发的硬件信道模块,将全双工电台组通信通道划分为独立的21个通道,各流动数字电台(配备在可控震源上)、中继电台和基站电台服务器(配备在采集仪器或者指挥中心端)在独立的信道完成通信收发任务,以此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可控震源数据传输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在本申请的一个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中,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1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101: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自至少一个中继器接收该中继器转发的多个所述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可控震源数据传输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在本申请的一个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中,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300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301: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至少一个中继器发送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以使所述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分别转发至对应的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为了在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可控震源数据传输的智能化程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还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步骤400: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移动指令,其中,所述移动指令中包含有目标位置信息,以使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各自接收的所述移动指令中的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的实施例,参见图4,所述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11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12,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11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12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
数据处理模块21,用于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
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11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12的电台发送模块31,用于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31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能够提高可控震源的工作效率,进而能够提高地震勘探过程的可靠性。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可控震源数据传输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在本申请的一个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11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12,具体用于同时或分时自至少一个中继器接收该中继器转发的多个所述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可控震源数据传输的传输距离和可靠性,在本申请的一个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31,具体用于同时或分时向至少一个中继器发送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以使所述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分别转发至对应的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为了在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可控震源数据传输的智能化程度,在本申请的一个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装置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31,还用于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移动指令,其中,所述移动指令中包含有目标位置信息,以使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各自接收的所述移动指令中的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信道数量均为多条。且各个所述可控震源中均设有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该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用于同时或分时发送所述现场数据,并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所述震源激发指令;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设置在独立壳体中,且各个所述独立壳体分别与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可拆卸式连接。
为了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实现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全部或部分内容的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的实施例,参见图5,所述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通信连接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10和多个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20;
所述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10设置在基站30中,用于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各个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20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车40中。
参见图6,所述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中还包含有至少一个中继器50,分别与所述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10和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20通信连接。
为进一步说明本方案,满足可控震源在高效采集模式下,可控震源和指挥终端的大量数据交互需求,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所述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以及,应用在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中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实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具体应用实例,具体包含有如下内容:
基于开发的硬件信道模块,将全双工电台组通信通道划分为独立的21个通道,各流动数字电台(配备在可控震源上)、中继电台和基站电台服务器(配备在采集仪器或者指挥中心端)在独立的信道完成通信收发任务,以此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全双工电台组由基站电台服务器、中继电台和全双工高速数字电台组成。基站电台服务器接收和发送模块硬件独立,物理硬件扩展至16个接收通道;低功耗(8W)高性能发送电台模块占用1个通道;远程中继电台是全双工的、可自动调频的信号中继装置,即为了保证良好的通讯状态,中继装置可自动选择通讯通道,参见图7,该装置可以将全双工数字电台组的通讯距离扩展到50公里(不架中继可达到35公里,参见图8。全双工数字流动电台的接收和发送模块也是独立的,同时满足跟基站电台或者中继站的接收和发送数据的任务。
在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模式下,当震源到达炮点准备好之后,震源端的流动全双工高速数字电台在纳秒级的精度级别将该震源的GPS坐标及炮点信息反馈给基站电台服务器,基站电台终端根据所有震源反馈的信息计算该震源按照何种扫描机制进行震动扫描,基站电台服务器将震源激发信号发送给可控震源。震源扫描完成后,质量控制信息通过震源端的全双工数字电台回传给基站电台。这种全双工电台组,传输通道独立,抗干扰能力强,传输数据量大,通讯距离远。保证了控制信号精确的传输。
该发明在地震勘探领域实现了以下功能:
(1)“单点对多点”通讯方式,基站电台服务器发送模块给多组流动数字电台发送启动扫描指令;
(2)“多点对单点”通讯方式,多组流动数字电台在扫描完成后将质量控制信息回传给基站电台;
(3)“单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单点”两种数据交互可以同时工作,即本发明具备全双工数字通讯能力,参见图9所示的全双工数字电台组“单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单点”的全双工通讯模式。
在一种具体实例中,本申请在某项目进行了应用和测试,通过在可控震源数字化地震队系统中应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作业效率由最初的日效2万炮提高至4万炮,提高了在目标地震勘探市场的竞争力。其中,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接收模块由两块主板组成,每个主板分配不同的IP地址(192.168.1.252/253)。单独的接收板被分为8个不同信道,基站电台服务器接收通道共16个。发射主板为独立的1个通道,可以支持多路流动电台同时给基站电台服务器发送数据。可控震源端的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可以同时接收和发送震源端的任务。全双工中继将全双工数字电台组的通讯距离进行扩展。
基于此,本申请实例成功应用在可控震源高效采集实施载体数字化地震队系统中。其中全双工电台组主要被应用于DSC电台服务器(电台基站)和可控震源DSG全双工流动数字电台(电台流动站)。应用该申请实例后,DSC指挥终端和DSG可控震源终端最大通讯距离可以达到35公里(无中继的情况下),同时可以满足可控震源高效采集要求的大数据传输、精准时间距离控制的技术要求。生产效率由原来的日效2万炮提高至4万炮,稳固了市场份额。
从硬件层面来看,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电子设备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0,所述电子设备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处理器(processor)601、存储器(memory)602、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Interface)603和总线604;
其中,所述处理器601、存储器602、通信接口603通过所述总线6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所述通信接口603用于实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装置、客户终端、相关数据库以及其他参与机构之间的信息传输;
所述处理器601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602中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
步骤200: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
步骤300: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能够提高可控震源的工作效率,进而能够提高地震勘探过程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能够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中全部步骤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全部步骤,例如,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下述步骤:
步骤100: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
步骤200: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
步骤300: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能够有效实现基站与多个可控震源之间的全双工数据传输,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传输效率,能够提高可控震源的工作效率,进而能够提高地震勘探过程的可靠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硬件+程序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上述对本说明书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或步骤可以按照不同于实施例中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也是可以的或者可能是有利的。
虽然本申请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装置或客户端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例如并行处理器或者多线程处理的环境)。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车载人机交互设备、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说明书实施例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实施例,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
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
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包括:
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同时或分时自至少一个中继器接收该中继器转发的多个所述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包括:
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至少一个中继器发送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以使所述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分别转发至对应的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移动指令,其中,所述移动指令中包含有目标位置信息,以使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各自接收的所述移动指令中的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信道数量均为多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可控震源中均设有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该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用于同时或分时发送所述现场数据,并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所述震源激发指令;
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设置在独立壳体中,且各个所述独立壳体分别与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可拆卸式连接。
7.一种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互独立的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多个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该现场数据包括地震勘探现场的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功能分别应用相互独立设置的两个数据接收主板实现,其中,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IP地址和信道均不同;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应用所述震源的位置坐标信息及炮点信息,分别确定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并生成包含有各个所述可控震源的震源扫描方式的震源激发指令;
独立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的电台发送模块,用于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使得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接收的所述震源激发指令进行对应操作,其中,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应用数据发送主板实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台接收模块和第二电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同时或分时自至少一个中继器接收该中继器转发的多个所述可控震源发送的现场数据,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同时或分时向至少一个中继器发送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以使所述中继器将接收到的针对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操作指令信号分别转发至对应的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其中,所述中继器为用于自动调频的全双信号中继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台发送模块,还用于同时或分时向各个所述可控震源震发送对应的移动指令,其中,所述移动指令中包含有目标位置信息,以使各个所述可控震源根据各自接收的所述移动指令中的目标位置信息进行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数据接收主板的信道数量均为多条。
12.根据权利要求7至11任一项所述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可控震源中均设有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该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用于同时或分时发送所述现场数据,并用于同时或分时接收所述震源激发指令;
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设置在独立壳体中,且各个所述独立壳体分别与各个所述可控震源可拆卸式连接。
13.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15.一种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连接的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和多个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
所述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设置在基站中,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
各个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分别可拆卸式安装在各个所述可控震源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地震勘探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中继器,分别与所述全双工数字基站电台和对应的至少一个所述全双工流动高速数字电台通信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18072.0A CN111970018B (zh) | 2019-05-20 | 2019-05-20 | 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18072.0A CN111970018B (zh) | 2019-05-20 | 2019-05-20 | 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70018A true CN111970018A (zh) | 2020-11-20 |
CN111970018B CN111970018B (zh) | 2022-03-29 |
Family
ID=73358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18072.0A Active CN111970018B (zh) | 2019-05-20 | 2019-05-20 | 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70018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5683A (zh) * | 2013-05-14 | 2014-11-19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效采集中的震源监控方法 |
CN104516322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控震源无桩号作业方法 |
CN108181648A (zh) * | 2017-11-23 | 2018-06-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连续记录混叠地震采集数据的质控方法和装置 |
-
2019
- 2019-05-20 CN CN201910418072.0A patent/CN1119700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5683A (zh) * | 2013-05-14 | 2014-11-19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高效采集中的震源监控方法 |
CN104516322A (zh) * | 2013-09-27 | 2015-04-15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可控震源无桩号作业方法 |
CN108181648A (zh) * | 2017-11-23 | 2018-06-19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连续记录混叠地震采集数据的质控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70018B (zh) | 2022-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13673B (zh) | 数据库数据统一采集与分发方法及系统 | |
CN108881227B (zh) | 远程白板系统的操作控制方法和装置、远程白板系统 | |
CN105721547A (zh) | 协同处理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2039644A (zh) | 一种非周期定位导频传送方法和装置 | |
CN111679790A (zh) | 远程软件开发存储空间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0083341A (zh) | 一种前端开发平台、前端开发方法及页面显示方法 | |
CN103415062A (zh) | 一种网络连接装置、无线路由器和网络连接方法 | |
CN110427260B (zh) | 主机作业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5483960A (zh) | 低轨卫星的跳波束调度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970018B (zh) | 全双工可控震源数据传输方法、服务器及数据传输系统 | |
US11723023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collisions in multiple-transmission-and-reception-points communications | |
CN113873500A (zh) | 信息上报方法、信息上报装置、终端和网络设备 | |
WO2023246757A1 (zh) | 算力服务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10535509B (zh) | 一种信息反馈和接收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 |
CN108134808A (zh) | 一种网络请求方法及装置 | |
CN113691937B (zh) | 用于确定位置信息的方法、云手机和终端设备 | |
CN11147931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以及装置 | |
CN116436493A (zh) | 上行传输的跳频、指示方法、装置、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1796861A (zh) | 一种打包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5188113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无线接入设备 | |
CN105450264A (zh) | 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JP2008047996A (ja) | 通信装置及びタイムスロット割当方法 | |
CN110351713B (zh) | 用于处理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073995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14615732A (zh) | 高速移动下的下行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