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9933A -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9933A
CN111969933A CN202010876948.9A CN202010876948A CN111969933A CN 111969933 A CN111969933 A CN 111969933A CN 202010876948 A CN202010876948 A CN 202010876948A CN 111969933 A CN111969933 A CN 111969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voltaic
counterweight
support
assembly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69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小杰
张彦虎
李二斌
祝水星
韦海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Sungrow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6948.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99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9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99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30Supporting structures being movable or adjustable, e.g. for angle adjustm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伏配重支架,所述光伏配重支架具有低位安装部和高位安装部,所述低位安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前端的低位支撑件,所述高位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后端的高位支撑件,并且,所述低位支撑件和所述高位支撑件均具有垂向高度调节部和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相连的组件边框承载部,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上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的压块。该配重支架结构简单、安装便利快捷,垂向高度调节部还允许光伏组件的前端和后端的高度进行调节,不仅能够避免光伏组件因安装应力产生变形,而且还能够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Description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的持续开发,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逐渐出现枯竭,与此同时,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重点放在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光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各国的广泛重视,不仅在地面建设了大大小小的多个地面光伏电站,而且还在水面上设置了水上光伏电站,甚至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建设了屋顶光伏电站。
受限于安装环境,光伏组件在一些情况下需要设置混凝土配重块,请参考图1,以屋顶光伏电站为例,其光伏组件系统的支架主要包括前混凝土配重块02、后混凝土配重块05、前立柱01、后立柱06、斜梁03、斜撑04以及檩条07,光伏组件09通过压块08和螺栓等安装在檩条07上;屋顶光伏电站中的混凝土配重块的主要作用在于固定光伏支架(前立柱、后立柱、斜梁、斜撑以及檩条等),保证在大风情况下,光伏组件依然可以保持稳固。
然而,目前带混凝土配重块的光伏组件系统的支架中,混凝土配重块上需要安装前后立柱、然后还需安装斜梁、斜撑以及檩条等,结构件数量非常多,安装过程较为复杂,安装效率低成本高。
因此,如何能够简化光伏组件系统的支撑系统,以能够提高安装效率、降低安装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光伏配重支架,以期提高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并降低安装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光伏配重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伏配重支架,所述光伏配重支架具有低位安装部和高位安装部,所述低位安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前端的低位支撑件,所述高位安装部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后端的高位支撑件,并且,
所述低位支撑件和所述高位支撑件均具有垂向高度调节部和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相连的组件边框承载部,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上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光伏组件的边框的压块。
优选地,所述低位支撑件和所述高位支撑件均具有纵向位置调节部,所述纵向位置调节部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相连,且所述纵向位置调节部能够使所述低位支撑件和所述高位支撑件沿光伏组件的前后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的顶端相连;所述纵向位置调节部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的底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光伏配重支架由一体式配重块构成;或者,所述光伏配重支架由多个子配重块组合形成。
优选地,由一体式配重块构成的所述光伏配重支架,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高一低安装面,其中较高的安装面构成所述高位安装部,较低的安装面构成所述低位安装部,由一体式配重块构成的所述光伏配重支架的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还设置有搬运槽口,以方便搬运。
优选地,任意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均能够上下扣合以实现堆叠,且每一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上下扣合时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
优选的,由多个子配重块组合形成的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中,所述子配重块通过连接件相连,或者,所述子配重块之间卡配相连。
优选的,在所述子配重块通过连接件相连时,所述连接件为带有连接螺栓的U型螺杆,且与所述U型螺杆的底部相配合的所述子配重块上还设置有供所述U型螺杆的底部嵌入的凹槽。
优选地,在所述子配重块之间卡配相连时,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子配重块中,其中一个所述子配重块设置有卡装槽,另外一个所述子配重块设置有与所述卡装槽适配的卡装凸起。
优选的,所述子配重块上还设置有方便搬运的搬运槽口。
优选地,所述低位支撑件和所述高位支撑件均包括底部L型折板和顶部L型折板,其中,所述底部L型折板的一个侧板通过腰型孔安装于所述配重支架上并构成所述纵向位置调节部,所述底部L型折板的另一个侧板与所述顶部L型折板的一个侧板通过腰型孔连接后构成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所述顶部L型折板的另一个侧板构成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
优选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上还开设有沿光伏组件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压块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上所开设的腰型孔内。
优选的,在所述低位支撑件中,所述压块与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光伏组件的前端下滑的限位凸台。
优选的,所述配重支架为水泥配重块,或者所述配重支架由具有空腔的壳体以及填充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物组成。
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塑料壳体,所述填充物为沙子。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和安装于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的光伏组件。
优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中包括多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任意一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中,所述低位安装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低位支撑件,以用于支撑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的前端;所述高位安装部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高位支撑件,以用于支撑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的后端,同一所述光伏组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中包括多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任意一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中,所述低位支撑件上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能够承载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前端;所述高位支撑件上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能够承载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组件的后端,同一所述光伏组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光伏发电系统中包括多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任意一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中,所述低位支撑件上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仅用于承载一个光伏组件的前端;所述高位支撑件上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仅用于承载一个光伏组件的后端,同一所述光伏组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
优选的,同一所述光伏组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同一所述光伏配重支架的所述低位支撑件和所述高位支撑件上。
实际进行光伏组件安装时,光伏组件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在同一个或者前后相邻的两个配重支架上,其中,光伏组件的前端安装在前部配重支架的低位支撑件上,光伏组件的后端安装在后部的配重支架的高位支撑件上,从而使光伏组件形成前低后高的安装倾角。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光伏配重支架,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前后立柱、檩条、斜梁以及斜撑等结构件,利用配重支架本身的低位安装部和高位安装部形成高度差,代替了原有的前后立柱,从而使光伏组件形成前低后高的安装倾角,整体结构简单、安装便利快捷;低位支撑件和高位支撑件配合压块能够实现光伏组件前端和后端的稳固安装,并且低位支撑件和高位支撑件中的垂向高度调节部还允许光伏组件的前端和后端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节,这不仅能够避免光伏组件因安装应力产生变形,而且还能够调整光伏组件至理想的安装倾角,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
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光伏发电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光伏配重支架,因而其兼具上述光伏支撑系统相应的技术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光伏组件系统的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配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由图2中的光伏配重支架与光伏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2中光伏组件的前端和后端与光伏配重支架的配合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所公开的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的一种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所公开的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所公开的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的另一种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所公开的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的再一种组合方式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所公开的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所公开的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的俯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所公开的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的侧视示意图;
图13为由图10中的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与光伏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0中所公开的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上下扣合的堆叠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1为低位安装部,2为高位安装部,3为低位支撑件,4为高位支撑件,5为垂向高度调节部,6为组件边框承载部,7为压块,8为纵向位置调节部,9为光伏组件,10为子配重块,11为U型螺杆,12为凹槽,13为让位孔,14为搬运槽口,15为限位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光伏配重支架,以期提高光伏组件的安装效率并降低安装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包含有上述光伏配重支架的光伏发电系统。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首先参考图2至图5,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配重支架具有低位安装部1和高位安装部2,其中,低位安装部1的高度低于高位安装部2的高度,低位安装部1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9前端的低位支撑件3,高位安装部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9后端的高位支撑件4,除此之外,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均具有垂向高度调节部5和与垂向高度调解部5相连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组件边框承载部6上设置有压块7,以便将光伏组件9的边框压紧在组件边框承载部6上。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为了尽量使光伏组件9的表面与太阳的入射光线垂直,通常需要使光伏组件9倾斜安装,光伏组件9倾斜安装时,其一端较低,另一端较高,习惯上将光伏组件9较低的一端称为光伏组件9的前端,将光伏组件9较高的一端称为光伏组件9的后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前端”和“后端”也是遵循该习惯而进行的命名。
对光伏发电系统进行介绍的同时能够完成对本案中所公开的光伏配重支架进行介绍,光伏发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光伏配重支架和安装在光伏配重支架上的光伏组件,具体的,请结合图3、图4和图5进行理解,在一种应用实例中,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在前后相邻的两个光伏配重支架上,光伏组件9的前端安装在前部的配重支架的低位支撑件3上,光伏组件9的后端安装在后部的配重支架的高位支撑件4上,从而使光伏组件9形成前低后高的安装倾角,如图4和图5中所示。
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光伏配重支架省去了前后立柱、檩条、斜梁以及斜撑等结构件,利用配重支架本身的低位安装部1和高位安装部2形成高度差,代替了原有的前后立柱,从而使光伏组件9形成前低后高的安装倾角,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快捷,成本低廉;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配合压块7能够实现光伏组件9前端和后端的稳固安装,并且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中的垂向高度调节部5还允许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节,这不仅能够避免光伏组件因安装应力产生变形,而且还能够调整光伏组件9至理想的安装倾角,提高光伏组件9的发电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在安装过程中能够对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的前后位置进行调整,以适应光伏组件的前后尺寸,本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光伏配重支架中,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均具有纵向位置调节部8,并且纵向位置调节部8与垂向高度调节部5相连,纵向位置调节部8的作用在于使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沿光伏组件9的前后方向进行移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组件边框承载部6在垂向高度调节部5上的设置位置实际并不受影响,考虑到设置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设置在垂向高度调节部5的顶端,纵向位置调节部8与垂向高度调节部5的底端相连。
请参考图2,在一种实施例中,任意一配重支架的低位安装部1上均设置有两个低位支撑件3,这两个低位支撑件3用于支撑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高位安装部2上设置有两个高位支撑件4,这两个高位支撑件4用于支撑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的后端,同一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也就是说,一个光伏配重支架可以供前后、左右相邻的四个光伏组件9共用,但这四个光伏组件9不共用任何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以方便对光伏组件9边角位置的高度单独进行调整,避免因安装应力过大而导致光伏组件9变形。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公开的光伏配重支架适用于地面、屋顶以及水面电站,结合图3至图5,每块光伏组件9下有四个上述配重支架,每个光伏组件9分别通过两个独立的低位支撑件3和两个独立的高位支撑件4进行支撑固定,通过垂向高度调节部5以及纵向位置调整部8实现光伏组件9上下和前后位置的调整,在地面或者屋面不平整的情况下,可以有效避免组件9因安装应力而产生变形,如图3中所示,除了边缘位置的光伏配重支架之外,其余每个光伏配重支架供前后、左右四个光伏组件9共用,这既保证了支撑系统整体的稳定性,又降低了光伏支撑系统的整体成本。
由图4和图5可以看出,光伏组件9的前端安装在前一排光伏配重支架的低位支撑件3上,后端安装在后一排光伏配重支架的高位支撑件4上,光伏配重支架不仅充当配重,其同时承担了为光伏组件9提供安装支撑,并形成前后安装高度差的作用,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光伏配重支架将现有技术中的水泥配重和前后立柱的功能结合在了一起。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均包括两个L型折板,这两个L型折板分别称为底部L型折板和顶部L型折板,底部L型折板的一个侧板通过腰型孔安装在配重支架上,由于设置有腰型孔,因此底部L型折板可通过该侧板实现底部L型折板在光伏组件9前后方向上的位置调整,底部L型折板的该侧板构成纵向位置调节部8,底部L型折板的另外一个侧板竖直向上延伸,如图2中所示,底部L型折板中竖直向上延伸的该侧板与顶部L型折板的一个侧板通过腰型孔连接后构成垂向高度调整部5,顶部L型折板的另外一个侧板构成组件边框承载部6,如图2中所示。
实际安装过程中,通过腰型孔的作用可以实现光伏组件9的边框在前后方向上以及上下方向上的位置调节,尤其是针对地面或者屋顶不平整的情况而言,通过该种调整可以保证每个光伏组件9安装在同一平面上,与光伏组件9配合的四个压块7受力均衡,避免光伏组件9因安装应力产生形变。
当然,除此之外,垂向高度调节部5和纵向位置调节部8的实现方式还可以有其他选择,如垂向高度调节部5和纵向位置调节部8可采用顶丝的方式实现,驱动顶丝推动垂向高度调节部5上下移动,或者推动纵向位置调节部8前后移动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组件边框承载部6上还开设有沿光伏组件9前后方向延伸的腰型孔,压块7通过螺栓安装在组件边框承载部6上所开设的腰型孔内;该种方式使得压块7在组件边框承载部6上的前后位置也可进行调整,结合纵向位置调节部8,整个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的前后调整幅度范围可实现大幅增加。
进一步的,在低位支撑件3中,压块7与组件边框承载部6之间还设置有限位凸台15,如图2中所示,在光伏组件9安装时,光伏组件9的前端先放置在限位凸台15处,可以避免压块7紧固光伏组件9之前出现光伏组件9滑落的风险。
除此之外,在一种实施例所公开的光伏配重支架中,低位支撑件3上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能够承载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高位支撑件4上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能够承载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的后端,同一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相邻的两个光伏配重支架上,也就是说,相邻的四个光伏组件9共用同一个光伏配重支架,并且,同一个低位支撑件3供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共用,同一个高位支撑件4供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的后端共用。
不难理解的是,配重支架可以为由一体式配重块构成(称为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也可以是由多个子配重块10组合形成(称为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
首先,对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进行介绍,如图6至图9,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中的子配重块10既可以是通过连接件相连,也可以是相邻的子配重块10之间卡配相连。
应当理解,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使得本身重量较大的配重支架被分为多个重量较轻且尺寸较小的子配重块10,不仅利于现场搬运和安装,而且也利于制造。
图6和图7中所公开的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是通过连接件相连,该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为水泥配重块,并具体包括两个水泥材质的子配重块10,其中一个子配重块10尺寸较大,另外一子配重块10尺寸较小,尺寸较大的子配重块10作为安装基础放置在底部,尺寸较小的子配重块10叠放至尺寸较大的子配重块10上,从而在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的顶部形成高位安装部2和低位安装部1;连接件具体为带有螺栓的U型螺杆11,与U型螺杆11的底部相配合的子配重块10上还设置有凹槽12,该凹槽12用于供U型螺杆11的底部嵌入,以保证子配重块10表面的平整性。
图8和图9中所公开的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中的子配重块10之间是卡配相连,在相互连接的两个子配重块10中,其中一个子配重块10设置有卡装槽,另外一个子配重块10设置有与卡装槽适配的卡装凸起,卡装槽的截面形状不受限制,其可以为梯形(即燕尾槽)、也可以为圆形、正多边形等,子配重块10的数量以及连接位置也不受限制,只要能够连接形成具有高位安装部2和低位安装部1的子配重块即可。
图8中的子配重块10共包括两个,其中一个尺寸较大,另外一个尺寸较小,尺寸较大的子配重块10作为安装基础放置在底部,尺寸较小的子配重块10叠放至尺寸较大的子配重块10上,从而在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的顶部形成高位安装部2和低位安装部1,尺寸较小的子配重块10的底部设置有卡装凸起,尺寸较大的子配重块10的顶部设置有与卡装凸起配合的卡装槽;
图9中的子配重块10同样包括两个,其中一个立放,另外一个卧放;立方和卧放的两个子配重块10在相互接触的位置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装凸起和卡装槽。
单一子配重块10一般单人可以搬运,为了方便搬运,子配重块上还设置有方便搬运的搬运槽口14。
当然,除了以上列举的组合方式之外,子配重块10的数量和组合方式还可以具有多种变形,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一一列举;同时,子配重块10的材质也并不仅限于水泥。
接下来对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进行介绍,请参考图10至图12,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高一低两个安装面,较高的安装面构成上述高位安装部2,较低的安装面构成上述低位安装部1,并且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的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还设置有搬运槽口14,以方便两个人共同搬运该一体式配重支架,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可以为水泥配重块,当然,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的制造材质并不仅限于水泥。
请参考图15,任意两个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均能够上下扣合以实现堆叠,并且每一个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上还设置有上下扣合时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
通常情况下,高位安装部2和低位安装部1上预置有供高位支撑件4和低位支撑件3安装的螺栓,在上下扣合堆叠时,供低位支撑件3安装的螺栓不会与其他部件干涉,但供高位支撑件4安装的螺栓会与低位安装部1产生干涉,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两个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上下扣合堆叠,在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的低位安装部1上还设置有供螺栓嵌入的让位孔13。
结合图13和图14,在该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的低位支撑件3上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仅用于承载一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高位支撑件4上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仅用于承载一个光伏组件9的后端,前后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共用同一光伏配重支架。
当然,一体式光伏配重支架的低位安装部1也可以参照组合式光伏配重支架,在高位安装部2设置两个高位支撑件4,在低位安装部1设置两个低位支撑件3;或者使低位支撑件3上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能够承载相邻两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使高位支撑件4上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能够承载相邻两个光伏组件9的后端。
除此之外,光伏发电系统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光伏配重支架,每一个光伏组件均可单独由一个上述光伏配重支架所支撑,即同一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在同一个光伏配重支架的低位支撑件3和高位支撑件4上;当然,也可以是多个光伏组件9均由一个上述光伏配重支架所支撑。
除采用水泥配重块之外,上述配重支架还可以由具有空腔的外壳以及填充至外壳中的填充物构成,配重支架的外壳材质和填充物种类均不受限制,一种可行的方式为:配重支架的外壳为塑料外壳,填充物具体为沙子,当然,其他材质的外壳(如耐腐蚀的薄金属外壳)和填充物(如水泥、土等)均可采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9)

1.一种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配重支架具有低位安装部(1)和高位安装部(2),所述低位安装部(1)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9)前端的低位支撑件(3),所述高位安装部(2)上设置有用于支撑光伏组件(9)后端的高位支撑件(4),并且,
所述低位支撑件(3)和所述高位支撑件(4)均具有垂向高度调节部(5)和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5)相连的组件边框承载部(6),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上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光伏组件(9)的边框的压块(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支撑件(3)和所述高位支撑件(4)均具有纵向位置调节部(8),所述纵向位置调节部(8)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5)相连,且所述纵向位置调节部(8)能够使所述低位支撑件(3)和所述高位支撑件(4)沿光伏组件(9)的前后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5)的顶端相连;所述纵向位置调节部(8)与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5)的底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配重支架由一体式配重块构成;或者,所述光伏配重支架由多个子配重块(10)组合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由一体式配重块构成的所述光伏配重支架,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高一低两个安装面,其中较高的安装面构成所述高位安装部(2),较低的安装面构成所述低位安装部(1),由一体式配重块构成的所述光伏配重支架的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还设置有搬运槽口(14),以方便搬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均能够上下扣合以实现堆叠,且每一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上下扣合时进行定位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由多个子配重块(10)组合形成的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中,所述子配重块(10)通过连接件相连,或者,所述子配重块(10)之间卡配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子配重块(10)通过连接件相连时,所述连接件为带有连接螺栓的U型螺杆(11),且与所述U型螺杆(11)的底部相配合的所述子配重块(10)上还设置有供所述U型螺杆(11)的底部嵌入的凹槽(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子配重块(10)之间卡配相连时,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子配重块(10)中,其中一个所述子配重块(10)设置有卡装槽,另外一个所述子配重块(10)设置有与所述卡装槽适配的卡装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配重块(10)上还设置有方便搬运的搬运槽口(14)。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位支撑件(3)和所述高位支撑件(4)均包括底部L型折板和顶部L型折板,其中,所述底部L型折板的一个侧板通过腰型孔安装于所述配重支架上并构成所述纵向位置调节部(8),所述底部L型折板的另一个侧板与所述顶部L型折板的一个侧板通过腰型孔连接后构成所述垂向高度调节部(5),所述顶部L型折板的另一个侧板构成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上还开设有沿光伏组件(9)的前后方向延伸的腰型孔,所述压块(7)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上所开设的腰型孔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低位支撑件(3)中,所述压块(7)与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之间还设置有用于防止光伏组件(9)的前端下滑的限位凸台(15)。
14.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支架为水泥配重块,或者所述配重支架由具有空腔的壳体以及填充在所述空腔内的填充物组成。
15.一种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中所述的光伏配重支架和安装于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的光伏组件(9)。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任意一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中,所述低位安装部(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低位支撑件(3),以用于支撑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所述高位安装部(2)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高位支撑件(4),以用于支撑左右相邻的两个光伏组件(9)的后端,同一所述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任意一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中,所述低位支撑件(3)上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能够承载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所述高位支撑件(4)上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能够承载左右相邻两个光伏组件(9)的后端,同一所述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任意一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中,所述低位支撑件(3)上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仅用于承载一个光伏组件(9)的前端;所述高位支撑件(4)上的所述组件边框承载部(6)仅用于承载一个光伏组件(9)的后端,同一所述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前后相邻的两个所述光伏配重支架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伏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光伏组件(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于同一所述光伏配重支架的所述低位支撑件(3)和所述高位支撑件(4)上。
CN202010876948.9A 2020-08-27 2020-08-27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Pending CN1119699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6948.9A CN111969933A (zh) 2020-08-27 2020-08-27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6948.9A CN111969933A (zh) 2020-08-27 2020-08-27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9933A true CN111969933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99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6948.9A Pending CN111969933A (zh) 2020-08-27 2020-08-27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99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5677A (zh) * 2021-01-13 2021-05-28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支架、支撑系统及光伏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5677A (zh) * 2021-01-13 2021-05-28 合肥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支架、支撑系统及光伏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19917B2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支持構造および太陽光発電システム
KR102198570B1 (ko) 양면 태양광 모듈용 지지 구조물
CN111969933A (zh)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CN105827186A (zh) 适用于复杂地形的可调式单柱光伏支架
US20160079908A1 (en) Photovoltaic Array Using Integrated Boards
CN212324044U (zh) 光伏配重支架及光伏发电系统
CN208401760U (zh) 离散型运维通道独立支撑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
KR102016285B1 (ko) 태양광 패널 구조체 연결구조
CN111371393A (zh) 一种浮体式太阳能光伏装置
CN210985980U (zh) 一种搭接式太阳能光伏支架
KR101716662B1 (ko) 프레임리스 태양광 모듈 및 이를 지지하는 지지 구조물
CN110005147A (zh) 彩钢瓦屋面光伏支架系统
CN202549893U (zh) 聚光光伏组件菲涅尔透镜组支撑架
KR102511058B1 (ko) 태양광 판넬 장치의 반사판 구조
KR102449783B1 (ko) 태양광 모듈 지지구조물
CN101582658A (zh) 一种固定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撑架
JP2014163140A (ja) 太陽光発電パネル用架台
KR102112347B1 (ko) 조립형 태양광 구조물
KR102350846B1 (ko) 벽면 태양광 구조시스템
JP3178584U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の架台装置
CN211775213U (zh) 一种安装于彩钢瓦屋面上的光伏组件装置
CN201918398U (zh) 一种光伏系统及其安装装置
KR20160073844A (ko) 태양광 모듈 지지대
CN219087053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光伏发电装置
CN220291946U (zh) 一种光伏组件安装支架及支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Applicant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Applicant before: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after: High tech Zone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in 230088 Lake Road No. 2

Applicant after: Sunshine New Energ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6th floor, R & D center building, no.1699 Xiyou Road, high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EFEI SUNGROW RENEWABLE ENERGY SCI. & TE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