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3384A - 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3384A
CN111953384A CN202010690818.6A CN202010690818A CN111953384A CN 111953384 A CN111953384 A CN 111953384A CN 202010690818 A CN202010690818 A CN 202010690818A CN 111953384 A CN111953384 A CN 111953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ue
communication address
electric energy
discrete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908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3384B (zh
Inventor
胡乐荣
喻盈盈
颜海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Mingw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Mi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Mingw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Mingw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908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8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3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3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3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3/00Lin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3/54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via power distribution lines
    • H04B3/544Setting up communications; Call and signal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3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 layers, e.g. resolution of network layer into physical layer addresses or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AR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2Parsing or analysis of head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该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包括:获取采集器发送的第一请求帧,对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一数据域长度值;根据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将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当第一发送时间倒计时为0时,向采集器发送第一响应帧,第一响应帧包括通信地址。由于每个电能表的通信地址是唯一的,根据自身的通信地址得到的第一离散值也是唯一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同一时间内有多个电能表与采集器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有效避免在一段时间内总线被占用不能做其他数据交互,提高采集器获取电能表的通信地址的效率。

Description

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当今智能电网中,通过采集器采集智能电网中与采集器相连接的电能表的数据时,需要先获取到采集器下的每个电能表的表地址,在针对具体的表地址进行点对点的通讯。
《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协议》规定电能表的地址由6个字节构成,每字节2位BCD码,地址长度可达12位十进制数。每块表具有唯一的通信地址,且与物理层信道无关。当使用的地址码长度不足6字节时,高位用“0”补足。
采集器通常通过缩位寻址的方式对与之相连的电能表进行通信地址获取。缩位寻址为:从若干低位起,剩余高位补AAH作为通配符进行读表操作,从站应答帧的地址域返回实际通信地址。通信地址传输时低字节在前,高字节在后。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电能表的地址非常相近的情况,比如:电能表1的地址为:665544332211,电能表2的地址为775544332211,采集器通过缩位寻址来获取这两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会有以下问题:通过缩位寻址方式搜索到这两台电能表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并且在这段时间内总线被占用不能做其他数据交互,从而导致采集器获取电能表的通信地址时间长,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集器获取电能表的通信地址的效率低,时间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应用于电能表,包括:
获取采集器发送的第一请求帧,对所述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一解析数据,所述第一解析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域长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将所述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一响应帧,所述第一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地址发送装置,应用于电能表,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获取采集器发送的第一请求帧,对所述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一解析数据,所述第一解析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域长度值;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将所述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一响应帧,所述第一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能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电能表通过获取到的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电能表自身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再将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采集器发送第一响应帧,所述第一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由于每个电能表的通信地址是唯一的,根据自身的通信地址得到的第一离散值也是唯一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同一时间内有多个电能表与采集器通过总线进行通信,有效避免出现在一段时间内总线被占用但不能做其他数据交互的情况,提高采集器获取电能表的通信地址的效率,缩短采集器获取电能表的通信地址的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网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步骤S20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步骤S301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步骤S302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电网系统示意图。本申请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应用于智能电网系统,该智能电网系统包括:采集器10以及通过总线20与采集器10连接的多个电能表30;采集器10与电能表30通过总线20进行数据交互,总线20在同一时间内不允许多个电能表30同时与采集器10通信,当多个电能表30同时与采集器10通信时,多个电能表30传输的数据会冲突,导致数据淹没,采集器10无法接收到数据。
采集器1首先要获取到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然后才能针对具体的通信地址与电能表30进行点对点的通讯。在智能电网系统中,采集器1获取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的方法为:采集器10先发送请求帧(也就是主站请求帧)给所有电能表30,请求读每个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每个电能表30接收到请求帧后,会对该请求帧进行响应,发送响应帧(也就是从站正常应答帧)给采集器10,该响应帧包括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从而使采集器10获取到了每个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这个过程也称采集器10搜索电能表30。
该请求帧包括帧起始符、地址域、控制码、数据域长度值、数据域内容及结束符;
例如,请求帧的格式为:
68H CCH ... CCH 68H 13H FDH FDH ... FDH 16H
其中,帧起始符为68H,地址域为CCH…CCH,控制码13H,数据域长度值为FDH,数据域内容为FDH…FDH,结束符为16H。
该响应帧包括帧起始符、地址域、控制码、数据域长度值、数据域内容、离散值及结束符;
例如,响应帧的格式为:
68H CCH ... CCH 68H 93H 07H A0 ... A5 T 16H
其中,帧起始符为68H,地址域为CCH…CCH,控制码93H,数据域长度值为07H,数据域内容为A0…A5,离散值为T,结束符为16H。《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协议》规定电能表的通信地址由6个字节构成,每字节2位BCD码,地址长度可达12位十进制数。A0…A5也就是通信地址,A0…A5分别对应通信地址中的1个字节。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述电能表30中。
本申请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获取采集器10发送的第一请求帧,对所述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一解析数据,所述第一解析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域长度值;
S20、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将所述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
S30、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一响应帧,所述第一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总线20在同一时间内不允许多个电能表30同时与采集器10通信,本申请通过电能表30在获取到采集器10发送的第一请求帧后,根据电能表30自身的通信地址与第一请求帧的第一数据域长度值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根据第一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发送第一响应帧给采集器10,第一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由于每个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是唯一的,那么每个电能表30根据自身的通信地址得到的第一离散值也是唯一的,每个电能表30根据自身的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在第一发送时间倒计时为0时才发送第一响应帧,那么在同一时间内只有一个电能表30发送第一响应帧给采集器10,也就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同一时间内有多个电能表30与采集器10通过总线20进行通信,有效避免在一段时间内总线20被占用不能做其他数据交互,提高采集器10获取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的效率,缩短采集器10获取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的时间。即本申请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相比于现有的缩位地址方式,可以让采集器10搜索电能表30时不受多个通信地址相似的影响,且在不增加硬件成本的条件下效率更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总线20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电能表30与采集器10通信。
以下主要就本可能的实现方式所限定的总线20在同一时间内只允许一个电能表30与采集器10通信的工作情况进行说明;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通信地址包括n个字节,其中,n为不为0的正偶数。例如根据《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讯协议》的规定,n优选为6,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值,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步骤S20的示意性流程图。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包括:
步骤S301、依据所述通信地址中的n个字节进行高低字节配对,得到种子值;
步骤S302、根据所述种子值生成与该种子值对应的随机数;
步骤S303、将所述随机数除以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并取余,得到所述第一离散值。
由于每个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是唯一的,将通信地址中的n个字节进行高低字节配,得到的种子值也是唯一的,进而不同的种子值产生不同的随机数,从而得到不同的第一离散值。
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步骤S301的示意性流程图。
所述依据所述通信地址中的n个字节进行高低字节配对,得到种子值包括:
步骤S401、分别将所述通信地址中的第m个字节与第n-m+1个字节配对组合,得到n/2个配对数,其中,m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
步骤S402、对所述n/2个配对数求和得到所述种子值。
假设n为6,对6个字节进行高低字节配对为:第1个字节与第6个字节配对组合成一两字节的配对数,第2个字节与第5个字节配对组合成一两字节的配对数,第3个字节与第4个字节配对组合成一两字节的配对数。即总共得到3个配对数,将这3个配对数求和即可得到种子值。
可选地,配对数为16进制的数值,假设通信地址为01 02 03 04 05 06,第1个字节与第6个字节配对组合的配对数为0x0106,第2个字节与第5个字节配对组合的配对数为0x0205,第3个字节与第4个字节配对组合的配对数为0x0304,种子值为:0x0106+0x0205+0x0304=0x060F。
具体地,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的步骤S302的示意性流程图。
所述根据所述种子值生成与该种子值对应的随机数包括:
步骤S501、依据所述种子值,通过初始化函数对随机数产生函数进行初始化,得到与该种子值对应的起始点值;
步骤S502、依据所述起始点值,通过所述随机数产生函数生成与该起始点值对应的随机数。
可选的,初始化函数为srand()函数,随机数产生函数为rand()函数。步骤S501和步骤S502具体为:执行srand(seed)函数(seed为种子值),为rand()函数设置与seed对应的起始点值,执行rand(seed)函数,产生与该起始点值对应的随机数。由于计算机语言产生随机数的过程通常为伪随机,具体为采用线性同余法产生随机数,在两个周期内会产生相同的随机数,但是由于周期较长,因此在一定范围内看成是随机的。如果两个电能表30对应的种子值相同,后续产生的随机数也是相同的。如果不执行srand(seed)函数,那么会默认为rand()函数设置数值为1的起始点值,后续产生的随机数则都是相同的。由于每个电能表30对应的种子值是不同的,执行随机数产生函数可以产生的不同随机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排除产生相同随机数的情况,因此可能会有相同的第一离散值的多个电能表30的情况存在,这些具有相同的第一离散值的多个电能表30会同时发送第一响应帧给采集器10,由于总线20同一时间内只允许有一个电能表30与采集器10通过总线20进行通信,那么这些同时发送第一响应帧的多个电能表30会产生数据冲突,导致数据淹没,采集器10无法接收到这些产生数据冲突的第一响应帧。第一响应帧还包括第一离散值,在步骤S30中,采集器10在成功接收到第一响应帧后,会保存第一响应帧中的第一离散值和通信地址,即采集器10会保存数据成功发送的电能表30的第一离散值和通信地址,而不能保存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的第一离散值和通信地址。
因此,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另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针对步骤S30中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在步骤S30中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一响应帧之后,本申请的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还包括:
步骤S40、获取所述采集器10发送的第二请求帧,对所述第二请求帧进行解析,得到第二解析数据,所述第二解析数据包括第二数据域长度值以及第二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二数据域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
步骤S50、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中,不包括与所述第一离散值相等的第二离散值,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三离散值,将所述第三离散值作为第二发送时间;
步骤S60、根据所述第二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二响应帧,所述第二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即本申请的步骤S40-S60中,通过采集器10发送第二请求帧,第二请求帧中的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这个第二离散值指的是采集器10在步骤S30时成功接收到的第一响应帧,并保存接收到的第一响应帧中的第一离散值。所有电能表30接收到第二请求帧后,通过将自身的第一离散值与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进行比对,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中,包括与所述第一离散值相等的第二离散值,则说明此电能表30数据成功发送,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中,不包括与所述第一离散值相等的第二离散值,则说明此电能表30数据被淹没,那么步骤S30中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再次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三离散值,作为第二发送时间,来发送第二响应帧。也就是步骤S40-S60的目的是将找出发送第一响应帧的多个电能表30中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让这些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再次发送第二响应帧,来让采集器10获取其通信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不排除步骤S50中有相同的第三离散值的多个电能表30的情况存在,也就是在发送第二响应帧的多个电能表30中,也有可能存在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所述第二响应帧还包括所述第三离散值;在步骤S60中,采集器10在成功接收第二响应帧后,会保存第二响应帧中的第三离散值和通信地址,即采集器10会保存数据成功发送的电能表30的第三离散值和通信地址,而不能保存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的第三离散值和通信地址。
因此,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又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图。针对步骤S60中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在步骤S60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二响应帧之后,本申请的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还包括:
步骤S70、获取所述采集器10发送的第三请求帧,对所述第三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三解析数据,所述第三解析数据包括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以及第三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三数据域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所述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为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第二离散值所对应个数的差值;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第二数据域长度值相同;
步骤S80、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中,不包括与所述第三离散值相等的第四离散值,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五离散值,将所述第五离散值作为第三发送时间;
步骤S90、根据所述第三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三响应帧,所述第三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即本申请的步骤S70-S90中,通过采集器10发送第三请求帧,第三请求帧中的数据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这个第四离散值指的是采集器10在步骤S60时成功接收到第二响应帧,并保存接收到的第二响应帧中的第三离散值。
所有电能表30接收到第三请求帧后,通过将自身的第三离散值与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进行比对,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中,包括与所述第三离散值相等的第四离散值,则说明此电能表30数据成功发送,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中,不包括与所述第三离散值相等的第四离散值,则说明此电能表30数据被淹没,那么步骤S60中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再次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五离散值,作为第三发送时间,来发送第三响应帧。也就是步骤S70-S90的目的是将找出发送第二响应帧的多个电能表30中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让这些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再次发送第三响应帧,来让采集器10获取其通信地址。
可选的,步骤S10中,对所述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还得到第一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一数据域内容与第一数据域长度值相同。通过将第一数据域内容与第一数据域长度值设置成相同的,使第一请求帧区别于第二请求帧和第三请求帧,那么,数据已经成功发送的电能表30只有在接收到第一请求帧时(也就是数据域内容与数据域长度值相同时),表示采集器10开始了下一次通信地址采集(也就是采集器10开始了下一次搜索电能表30操作),才会再次做出响应,发送第一响应帧。
优选的,第一数据域内容与第一数据域长度值均为一16进制的数值,例如FDH。
可选的,后续如果还存在数据被淹没的电能表30,本申请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可以重复步骤S70-S90,直到把采集器10获取所有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也就是采集器10发送了第n请求帧后,在一预设的时间(例如,第n请求帧中的数据域长度值乘以0.5秒)内没有电能表30响应该第n请求帧而发送第n响应帧,则完成整个搜索表能表30的流程。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所述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地址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8,该通信地址发送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801,用于获取采集器10发送的第一请求帧,对所述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一解析数据,所述第一解析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域长度值;
处理单元8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将所述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
发送单元80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一响应帧,所述第一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通信地址包括n个字节,其中,n为不为0的正偶数;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依据所述通信地址中的n个字节进行高低字节配对,得到种子值;
根据所述种子值生成与该种子值对应的随机数;
将所述随机数除以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并取余,得到所述第一离散值。
可选的,处理单元802,还用于分别将所述通信地址中的第m个字节与第n-m+1个字节配对组合,得到n/2个配对数,其中,m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
对所述n/2个配对数求和得到所述种子值。
可选的,处理单元802,还用于依据所述种子值,通过初始化函数对随机数产生函数进行初始化,得到与该种子值对应的起始点值;
依据所述起始点值,通过所述随机数产生函数生成与该起始点值对应的随机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响应帧还包括所述第一离散值;所述发送单元803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一响应帧之后,
接收单元801,还用于获取所述采集器10发送的第二请求帧,对所述第二请求帧进行解析,得到第二解析数据,所述第二解析数据包括第二数据域长度值以及第二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二数据域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中,不包括与所述第一离散值相等的第二离散值,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30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三离散值,将所述第三离散值作为第二发送时间;
发送单元8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二响应帧,所述第二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响应帧还包括所述第三离散值;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第二数据域长度值相同;所述发送单元803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二响应帧之后,
接收单元801,还用于获取所述采集器10发送的第三请求帧,对所述第三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三解析数据,所述第三解析数据包括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以及第三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三数据域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所述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为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第二离散值所对应个数的差值;
处理单元802,还用于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中,不包括与所述第三离散值相等的第四离散值,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五离散值,将所述第五离散值作为第三发送时间;
发送单元80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10发送第三响应帧,所述第三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可选的,接收单元801对所述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还得到第一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一数据域内容与第一数据域长度值相同。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电能表3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实施例的电能表3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901(图9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90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902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9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903,所述处理器9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903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该电能表30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901、存储器9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仅仅是电能表30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电能表3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9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901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90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电能表3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电能表3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90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电能表3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电能表3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902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电能表3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902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9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电能表30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应用于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采集器发送的第一请求帧,对所述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一解析数据,所述第一解析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域长度值;
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将所述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
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一响应帧,所述第一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地址包括n个字节,其中,n为不为0的正偶数;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包括:
依据所述通信地址中的n个字节进行高低字节配对,得到种子值;
根据所述种子值生成与该种子值对应的随机数;
将所述随机数除以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并取余,得到所述第一离散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所述通信地址中的n个字节进行高低字节配对,得到种子值包括:
分别将所述通信地址中的第m个字节与第n-m+1个字节配对组合,得到n/2个配对数,其中,m大于等于1且小于等于n/2;
对所述n/2个配对数求和得到所述种子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种子值生成与该种子值对应的随机数包括:
依据所述种子值,通过初始化函数对随机数产生函数进行初始化,得到与该种子值对应的起始点值;
依据所述起始点值,通过所述随机数产生函数生成与该起始点值对应的随机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帧还包括所述第一离散值;
所述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一响应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采集器发送的第二请求帧,对所述第二请求帧进行解析,得到第二解析数据,所述第二解析数据包括第二数据域长度值以及第二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二数据域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
若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离散值中,不包括与所述第一离散值相等的第二离散值,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三离散值,将所述第三离散值作为第二发送时间;
根据所述第二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二响应帧,所述第二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帧还包括所述第三离散值;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第二数据域长度值相同;
所述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二响应帧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采集器发送的第三请求帧,对所述第三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三解析数据,所述第三解析数据包括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以及第三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三数据域内容包括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所述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为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第二离散值所对应个数的差值;
若所述至少一个第四离散值中,不包括与所述第三离散值相等的第四离散值,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五离散值,将所述第五离散值作为第三发送时间;
根据所述第三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三响应帧,所述第三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解析数据还包括第一数据域内容;所述第一数据域内容与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相同。
8.一种通信地址发送装置,应用于电能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获取采集器发送的第一请求帧,对所述第一请求帧进行解析,获得第一解析数据,所述第一解析数据包括第一数据域长度值;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域长度值与所述电能表的通信地址进行离散计算,得到第一离散值,将所述第一离散值作为第一发送时间;
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进行倒计时,当倒计时为0时,向所述采集器发送第一响应帧,所述第一响应帧包括所述通信地址。
9.一种电能表,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90818.6A 2020-07-17 2020-07-17 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53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0818.6A CN111953384B (zh) 2020-07-17 2020-07-17 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90818.6A CN111953384B (zh) 2020-07-17 2020-07-17 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384A true CN111953384A (zh) 2020-11-17
CN111953384B CN111953384B (zh) 2021-07-16

Family

ID=73341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90818.6A Active CN111953384B (zh) 2020-07-17 2020-07-17 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338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20515U (ko) * 1999-05-03 2000-12-05 김이규 천자문이 인쇄된 두루말이형 도배지
CN102176726A (zh) * 2010-12-16 2011-09-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表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地址自适应方法
CN10318697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深圳市华奥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抄表方法和系统
CN103745746A (zh) * 2013-12-31 201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加扰器和存储控制器
CN109308797A (zh) * 2018-10-30 2019-02-05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48453B1 (ko) * 2018-08-17 2020-08-27 재단법인대구경북과학기술원 Can 시스템 및 메시지 인증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00020515U (ko) * 1999-05-03 2000-12-05 김이규 천자문이 인쇄된 두루말이형 도배지
CN102176726A (zh) * 2010-12-16 2011-09-07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能表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地址自适应方法
CN103186973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深圳市华奥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抄表方法和系统
CN103745746A (zh) * 2013-12-31 201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加扰器和存储控制器
CN109308797A (zh) * 2018-10-30 2019-02-05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 数据传输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384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3737B (zh) 一种数据格式转换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63700B (zh) 一种控制axi总线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CN113177015B (zh) 基于帧头的串口通讯方法和串口芯片
CN109446130B (zh) 一种i/o设备状态信息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12218133B (zh) 投屏码生成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1953384B (zh) 通信地址发送方法及装置、电能表、存储介质
CN112422485B (zh) 一种传输控制协议的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1049717A (zh) 变量采集方法及设备
CN107301017B (zh)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及装置
CN115967604A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88870B (zh) 一种路由方法、路由装置及节点设备
CN106156169B (zh) 离散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10119337B (zh) 一种数据分析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CN112416843A (zh) 一种背板通讯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存储介质
WO2021203741A1 (zh) 一种基准测试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13259389A (zh) 一种导轨表的协议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14760322A (zh) 车辆信息关联方法、车联网终端和车联网平台
CN112015425A (zh) 数据存储方法、读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740881A (zh) 一种网卡链路检测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094278B (zh) 移动终端的调试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177013B (zh) 基于波特率的串口通讯方法和多串口芯片
CN113806069B (zh) 一种核电站系统交互方法、装置、外围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3133010B (zh) 一种无线组网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97813B (zh) 一种车辆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2702068B (zh) 编码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