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2346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2346A
CN111952346A CN202010857081.2A CN202010857081A CN111952346A CN 111952346 A CN111952346 A CN 111952346A CN 202010857081 A CN202010857081 A CN 202010857081A CN 111952346 A CN111952346 A CN 1119523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
emitting element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70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2346B (zh
Inventor
冷传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70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23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2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23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23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23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衬底基板;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在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一对称轴;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且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如此,显示面板中同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有利于改善发光元件在某些角度发光亮度较强而导致显示面板亮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亮度均一性。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从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时代到液晶时代,再到现在到来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时代,显示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变得日新月异。显示产业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传统的手机、平板、电视和PC,再到现在的智能穿戴设备和VR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显示技术。
电子设备实现显示功能的重要部件是显示面板,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利用发光元件来实现显示功能。考虑到制作工艺因素,发光元件在发光时,不同方位角对应的视角亮度不尽相同,这样导致显示面板中不同区域的显示亮度不尽相同,当显示面板在画面显示的过程中,会出现显示亮度不均的问题,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同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有利于改善发光元件在某些角度发光亮度较强而导致显示面板亮度分布不均的问题,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亮度均一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一对称轴;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所述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特别是,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包括两种设置形态,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其中,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对称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90°,也就是说,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排布方向是不同的。相关技术中发光元件的排布方向是相同的,对于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其在相同的方位角对应的视角亮度可能会大于其他方位角的视角亮度,若这些发光元件的排布方向相同,会导致视角亮度本来就大的方位角的视角亮度进一步叠加,加剧了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而本发明将相同颜色的发光元件采用不同的设置形态,有效避免了某一方位角下视角亮度叠加的现象,而且将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对称轴之间的夹角设置在0~90°之间,第一发光元件中视角亮度较亮的区域将与第二发光元件中视角亮度较暗的区域对应,如此,较亮的光线和较暗的光线进行了互补,避免显示面板在显示某种颜色的画面时出现局部过亮的问题,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
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3所示为相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上发光元件的一种排布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5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6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7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8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9所示为绿色或蓝色发光元件为矩形或菱形结构时在一种设置形态下的一种发光亮度示意图;
图10所示为绿色或蓝色发光元件为矩形或菱形结构时在另一种设置形态下的一种发光亮度示意图;
图11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
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的一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一种俯视图,图2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Q的一种局部放大图,请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
衬底基板10;
设置于衬底基板10上的多个发光元件20,发光元件20包括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一对称轴30;
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Q,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且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以显示面板中仅包括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为例进行说明,当显示面板中仅包括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时,为实现显示面板的彩色显示,可通过在显示面板中另外设置不同颜色的量子点膜,发光元件20发出的光线可激发量子点膜显示不同的发光颜色。当然,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上还可包括多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对此将在后续的实施例中进行说明。另外,图2中仅以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为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的形状还可以为其他,对于发光元件20的其他形状,也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一个发光元件,其对称轴可以包括多个,例如当发光元件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时,其有两条对称轴,分别是垂直于长边的对称轴和垂直于短边的对称轴。当矩形为正方形时,对应的发光元件将有四条对称轴,除了垂直于相对设置的边的对称轴外,其对角线也构成对称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提及的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一对称轴30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一对称轴30指的是同一个对称轴,例如,当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为正方形时,若第一对称轴30指的是对角线构成的对称轴,那么以下所出现的第一对称轴30指的均是对角线构成的对称轴,而非与正方形的边垂直的对称轴。再例如,当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为非正方形的矩形时,若第一对称轴30指的是垂直于长边的对称轴,那么以下所出现的第一对称轴30均指的是垂直于长边的对称轴,而非垂直于短边的对称轴。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在衬底基板10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20,发光元件20包括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此处以衬底基板10上仅包括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为例进行说明,即图2中各发光元件20的发光颜色是相同的,此处以同种填充代表各发光元件20的发光颜色相同。同种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包括两种设置形态,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其中,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90°,也就是说,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排布方向是不同的。图3所示为相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上发光元件20’的一种排布示意图,相关现有技术中发光元件20’的排布方向是相同的,对于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其在相同的某一方位角对应的视角亮度可能会大于其他方位角的视角亮度,若这些发光元件20’的排布方向相同,在这些发光元件20’发光时,会导致视角亮度本来就大的方位角的对应视角亮度进一步叠加,加剧了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而本发明将相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0采用不同的设置形态,有效避免了某一方位角下视角亮度叠加的现象,而且将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设置在0~90°之间,第一发光元件21中视角亮度较亮的区域将与第二发光元件22中视角亮度较暗的区域对应,如此,较亮的光线和较暗的光线进行了互补,避免显示面板在显示某种颜色的画面时出现局部过亮的问题,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所提及的第一区域Q,可以是显示面板中包含发光元件20的任意部分的区域,例如,该第一区域Q可以是显示面板的显示区AA中的某一区域(例如图1中所示),第一区域Q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选地,该第一区域Q还可以同时包含部分显示区AA和部分非显示区NA;当然,该第一区域Q还可以是显示面板的整个显示区AA,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当第一区域Q包括显示区AA中的部分区域时,可以有效改善该区域的显示亮度均一性;当第一区域Q代表整个显示区AA时,可以有效改善整个显示区AA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在第一区域Q,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数量相同。
具体而言,当发光颜色相同的各发光元件20包含两种设置形态时,例如图2中的各第一发光元件21的设置形态相同,各第二发光元件22的设置形态相同,且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设置形态不同,各第一发光元件21在发光时,在相同的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叠加,当单个第一发光元件21在第一方位角的视角亮度大于其他方位角的视角亮度时,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所发出的光线中,在第一方位角对应视角亮度将更亮,同样大于其他方位角对应的视角亮度。各第二发光元件22相当于是以第一发光元件21为参照进行了一定角度的旋转排布,在单个第二发光元件22发光时,视角亮度较大的方位角被旋转至其他方位角,也就是说,当将第二发光元件22旋转一定角度后,第二发光元件22在第一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并非最大亮度,其最大的视角亮度对应的方位角变为与第一方位角不同的第二方位角;如此,第一发光元件21在第一方位角对应的较亮的视角亮度将与第二发光元件22在第一方位角对应的较暗的视角亮度将叠加,第二发光元件22在第二方位角对应的较亮的视角亮度将与第一发光元件21在第二方位角对应的较暗的视角亮度叠加,避免出亮亮叠加而导致发光亮度不均的现象,当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数量相同时,较亮的视角亮度与较暗的视角亮度叠加的数量也相同,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2,在第一区域Q,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的形状相同。
具体而言,图2示出了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的形状也相同的情形,当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的形状相同时,各发光元件20的视角亮度分布情况是一致或近似一致的,例如,当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均为矩形时,二者视角亮度较亮的方位角也将相同或近似相同,如此,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分别体现为不同的设置形态时,在同一方位角下,较亮的视角亮度将能够确保与较暗的视角亮度叠加,即实现视角亮度的亮暗叠加,从而有效避免了视角亮度的亮亮叠加,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的形状也可设计为不相同,例如请参见图4,图4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Q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该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21体现为长宽不相等的矩形,第二发光元件22体现为正方形,第一发光元件21视角亮度较大的方位角与第二发光元件22视角亮度较小的方位角相近,当将第一发光元件21和第二发光元件22分别体现为不同的设置形态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视角亮度的亮亮叠加,同样能够改善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5,图5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Q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在第一区域Q,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包括N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N为正整数且N大于2,N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中,任意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具体而言,图5示出了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包括三种设置形态的情形,假设三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和第三发光元件23,当以第一发光元件21作为参照时,第二发光元件22相当于在第一发光元件21的基础上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第一角度,第三发光元件23相当于在第一发光元件21的基础上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了第二角度,第一发光元件21与第二发光元件22的第一对称轴30的之间夹角、第一发光元件21与第三发光元件23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以及第二发光元件22与第三发光元件23的对称轴之间的夹角均在0°到90°之间(不包含0°和90°)。当发光元件20在两个或多个方位角下对应的视角亮度较大时,通过将发光元件20设置为两种以上的设置形态时,有利于对发光亮度较大的各个方位角的发光亮度进行中和,从而避免某一方位角下出现亮度较大的现象,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5仅以同种颜色的发光元件20包括三种不同的设置形态为例进行说明,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同种颜色的发光元件20的设置形态还可体现为三种以上,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见图6,图6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Q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在第一区域Q,同一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中,不同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的数量相同。
具体而言,图6示出了相同颜色的发光元件20包括四种不同设置形态的情形,四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和第四发光元件24,而且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以及第四发光元件24的数量相同。当发光颜色相同的各发光元件20包含多种设置形态时,例如图6中的第一发光元件21、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和第四发光元件24分别体现为4种不同的设置形态,假设各发光元件20在4个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均大于其它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当各第一发光元件21在发光时,在相同的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叠加,即在上述4个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将叠加呈现更亮的状态,同样大于其他方位角对应的视角亮度。各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和第四发光元件24相当于是以第一发光元件21为参照进行了不同角度的旋转排布,在第二发光元件22、第三发光元件23和第四发光元件24分别发光时,视角亮度较大的方位角被旋转至其他方位角(不同于第一发光元件21所对应的4个方位角),此种设计可以使得4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所对应的亮度较高的方位角均不相同,从而有效避免了在某一方位角下视角亮度叠加的可能,在不同的方位角下实现亮暗互补,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在不同方位角下的显示亮度均一性,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6,第一区域Q包括面积相同且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区域Q1,同一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中,位于不同子区域Q1且设置形态相同的发光元件20的数量相同,图6中,每个子区域包含的各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的数量均为1,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子区域所包含的各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的数量还可为其他,如此,当同一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在多个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均较亮时,通过不同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可以将这些方位角下视角亮度较亮的区域分散排布在不同的方位角,避免同一方位角下均对应视角亮度较亮的情形,从而使得每一子区域Q1的发光亮度均较为均匀,当每一子区域Q1的发光亮度均提升时,第一区域Q整体的发光亮度均一性也得到有效提升,因而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参见图6,第一区域Q包括面积相同且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区域Q1,当至少一种颜色的发光元件20包括M种设置形态时,M≥2且M为正整数,位于各子区域Q1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发光元件20均包括M种设置形态。
具体而言,图6以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Q中发光元件20包括4种设置形态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一区域Q中的发光元件20的设置形态包括4种,将第一区域Q中的各子区域Q1中发光元件20的设置形态也设置为4种时,使得各子区域Q1中不同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对应的视角亮度较亮的方位角均不相同,避免各子区域Q1中出现视角亮度亮亮叠加的现象,从而使得各子区域Q1中的显示亮度更加均一,也就是使得第一区域Q中单位面积区域的显示亮度更加均一,进而有利于提升第一区域Q整体的发光亮度均一性,因此同样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为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而言,发光元件20的颜色不同时,对应的视角亮度分布情况不尽相同。当发光元件20为绿色发光元件或蓝色发光元件时,不同方位角的发光元件20的视角亮度分布是不同的,例如有些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在方位角45°、135°、225°和315°对应的视角亮度远大于其他方位角对应的视角亮度,当显示面板所包括的绿色发光元件或蓝色发光元件的设置形态仅有一种时,多个相同颜色(绿色或蓝色)的发光元件20在方位角45°、135°、225°和315°所对应的视角亮度将出现亮亮叠加的现象,导致显示面板在上述4个方位角对应的区域的显示亮度偏亮,整体出现显示不均的现象。而本发明中将不同方位角下视角亮度不均的绿色发光元件或蓝色发光元件设计为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时,不同设置形态的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中,其视角亮度较亮的方位角将不再相同,避免了视角亮度出现亮亮叠加的现象,因此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中绿色发光元件或蓝色发光元件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可将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分别设置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设置形态,从而使得显示面板中的绿色发光元件和蓝色发光元件的整体发光亮度都较为均一,进而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整体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当显示面板中的发光元件包括红色发光元件时,红色发光元件仅包括一种设置形态。
具体地,对于红色发光元件而言,其在发光时,在各个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较为均一,因此不存在某一方位角下视角亮度远大于其他方位角下视角亮度的情况,因而在设置红色发光元件时,可将红色发光元件设置为同一种设置形态,无需为红色发光元件设置不同设置形态即可实现红色发光元件的发光亮度均一性,因此及又有利于简化红色发光元件的设置工艺,又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中红色发光元件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图7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Q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请参见图7,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像素单元P,每个像素单元P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发光元件R、一个绿色发光元件G和一个蓝色发光元件B;至少部分像素单元P中,绿色发光元件G的第一对称轴30与红色发光元件R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夹角大于0°且小于90°,和/或,蓝色发光元件B的第一对称轴30与红色发光元件R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具体而言,请继续参见图7,该实施例示出了每个像素单元P包括3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的情形,即同一像素单元P包括红色发光元件R、绿色发光元件G和蓝色发光元件B。由于红色发光元件R在各个方位角下的视角亮度较为均一,各红色发光元件R保持同一种设置形态即可呈现较为均匀的显示亮度,因此图7所示实施例中红色发光元件R的设置形态仅有一种。该实施例中的像素单元P包括两种,第一种例如请参见像素单元P1,该像素单元P中蓝色发光元件B和红色发光元件R的设置形态相同,绿色发光元件G以红色发光元件R为参照进行了一定角度的旋转,此时绿色发光元件G与红色发光元件R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在0°到90°之间;第二种例如参见像素单元P2,该像素单元P中绿色发光元件G和红色发光元件R的设置形态相同,蓝色发光元件B以红色发光元件R作为参照进行了一定角度的旋转,此时蓝色发光元件B与红色发光元件R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在0°到90°之间。如此,相当于在第一区域Q的像素单元P中,为蓝色发光元件B和绿色发光元件G分别设置了两种设置形态,从而有效改善了蓝色发光元件B和绿色发光元件G在发光过程中出现的亮亮叠加的现象,有利于分别改善蓝色发光元件B和绿色发光元件G的显示亮度均一性,从而有利于改善第一区域Q中整体显示亮度的均一性,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当蓝色发光元件B具备两种设置形态时,两种设置形态的蓝色发光元件B的数量优选为相同,而且两种设置形态的蓝色发光元件B在第一区域Q中均匀排布,如此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蓝色发光元件B的发光亮度均一性。同理,当绿色发光元件G具备两种设置形态时,两种设置形态的绿色发光元件G的数量优选为相同,而且两种设置形态的绿色发光元件G在第一区域Q中均匀排布,如此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绿色发光元件G的发光亮度均一性,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中整体显示亮度的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以红色发光元件R作为参照时,图7所示实施例中仅以每个像素单元P中仅一个发光元件20发生旋转为例进行说明,即一个像素单元P中仅绿色发光元件G或仅蓝色发光元件B发生旋转,而且同一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20中,发生旋转的发光元件20相对于红色发光元件R的旋转角度是相同的,而且每个发光元件20的形状也均相同,均体现为正方形。在本发明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像素单元P中的发光元件20的形状还可体现为除正方形之外的其他形状,比如圆形、三角形、或除三角形之外的其他多边形等等。此外,图7也仅示出了像素单元中各发光元件的一种排布情况,即各像素单元P均以BRG排布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单元中发光元件的排布方式还可体现为其他,例如RGB、GBR等等,本申请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定。
可选地,图8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Q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该实施例以像素单元P中的发光元件20为长宽不相等的矩形为例进行说明,与图7所示实施例不同的地,图8中,当以红色发光元件R作为参照时,部分像素单元P中蓝色发光元件B和绿色发光元件G均发生旋转(例如像素单元P1),部分像素单元P中蓝色发光元件B和绿色发光元件G均未发生旋转(例如像素单元P2),部分像素单元P中仅蓝色发光元件B发生旋转(例如像素单元P3),部分像素单元P中仅绿色发光元件G发生旋转(例如像素单元P4),整体来看,以红色发光元件R作为参照时,无论发生旋转的蓝色发光元件B和绿色发光元件G是同时位于同一像素单元P中,亦或是分别位于不同的像素单元P中,蓝色发光元件B和绿色发光元件G均具备四种设置形态,当蓝色发光单元和绿色发光单元在某几个方位角具备较亮的视角亮度时,本发明将蓝色发光单元和绿色发光单元分别设置为多种设置形态,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蓝色发光单元/绿色发光单元所发出的光线在某一方位角下出现亮亮叠加的现象,从而有利于减小在不同方位角下的显示亮度差异,因此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当蓝色发光元件B/绿色发光元件G分别包括多种设置形态时,不同设置形态所对应的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的数量优选为相同,不同设置形态所对应的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在第一区域Q均匀分布,如此更加有利于提升蓝色发光元件B/绿色发光元件G的整体显示亮度均一性,因而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可选地,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中,请参见图7和图8,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为矩形或菱形。矩形或菱形的结构在工艺上较易实现,因此,将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形状设置为矩形或菱形时,有利于简化发光元件20的制作工艺,进而有利于简化显示面板的制作工艺,提高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请参见图8,当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为矩形或菱形时,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中,任意两种设置形态不同的发光元件20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满足α=45°。
具体而言,当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或菱形时,例如对于绿色发光元件G和蓝色发光元件B而言,其在方位角45°、135°、225°和315°对应的视角亮度远大于其他方位角对应的视角亮度,例如请参见图9,图9所示为绿色或蓝色发光元件B为矩形或菱形结构时在一种设置形态下的一种发光亮度示意图,图中以点状填充代表发光亮度较高的区域,分别对应方位角45°、135°、225°和315°所在区域。当将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中,任意两种设置形态不同的发光元件20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时,相当于以一个发光元件20为参照,将另一发光元件20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例如为45°),此时,旋转45°后的发光元件20对应的发光亮度示意图请参见图10,其中,图10所示为绿色或蓝色发光元件B为矩形或菱形结构时在另一种设置形态下的一种发光亮度示意图,同样点状填充代表发光亮度较高的区域,此时,发光亮度较高的方位角变为0°、90°、180°和360°,如此,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所发出的光线中,亮度较亮的区域与亮度较暗的区域匹配,有效避免了在各个方位角下发光亮度亮亮叠加的现象,而且使得整体的发光亮度更加均一,因此更加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以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矩形或菱形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的形状例如还可为三角形,例如请参见图11,图11所示为图1中显示面板的第一区域Q的另一种局部放大图,假设各三角形结构的发光元件20的发光颜色相同,三角形结构的发光元件20包括两种设置形态,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在0到90°之间,具体夹角的大小可根据三角形结构的发光元件20发光亮度较亮的方位角进行确定。假设发光元件20在衬底基板10的正投影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在三角形的三个角所对应的区域的发光亮度可能对大于其他方位角所对应的发光亮度,当以其中一种设置形态的三角形结构的发光元件20为参照时,另一种设置形态的三角形结构相当于旋转了一定的角度,为了避免在某一方位角下视角亮度出现亮亮叠加的现象,可以将两种设置形态的三角形结构的发光元件20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设置为60°,从而使得两种设置形态的三角形结构的发光元件20中,发光亮度较大的方位角均不重合,因此有利于提升对应颜色的发光元件20的显示亮度均一性。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20中,不同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20的第一对称轴30之间的夹角可根据发光元件20视角亮度较亮的方位角来进行确定,该夹角只要能够避免在某一或某些方位角下视角亮度出现亮亮叠加的现象,均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整体显示亮度均一性。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200,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一种结构图,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0,该显示面板100为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的实施例可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本申请所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现实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中,在衬底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特别是,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发光元件包括两种设置形态,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其中,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对称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小于90°,也就是说,发光颜色相同的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排布方向是不同的。相关技术中发光元件的排布方向是相同的,对于相同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其在相同的方位角对应的视角亮度可能会大于其他方位角的视角亮度,若这些发光元件的排布方向相同,会导致视角亮度本来就大的方位角的视角亮度进一步叠加,加剧了显示面板显示亮度不均的现象。而本发明将相同颜色的发光元件采用不同的设置形态,有效避免了某一方位角下视角亮度叠加的现象,而且将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的第一对称轴之间的夹角设置在0~90°之间,第一发光元件中视角亮度较亮的区域将与第二发光元件中视角亮度较暗的区域对应,如此,较亮的光线和较暗的光线进行了互补,避免显示面板在显示某种颜色的画面时出现局部过亮的问题,因而有利于改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显示亮度均一性,提升显示效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基板;
设置于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的发光元件;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包括第一对称轴;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区域,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所述发光元件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所述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分别为第一发光元件和第二发光元件,且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对称轴之间的夹角为α,0°<α<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数量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发光颜色相同的所述发光元件的形状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所述至少一种发光颜色相同的所述发光元件包括N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N为正整数且N大于2,N种设置形态的所述发光元件中,任意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对称轴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同一发光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中,不同种设置形态的所述发光元件的数量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包括面积相同且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区域,同一发光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中,位于不同子区域且设置形态相同的发光元件的数量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包括面积相同且阵列排布的多个子区域,当至少一种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包括M种设置形态时,M≥2且M为正整数,位于各所述子区域中的至少一种颜色的所述发光元件均包括M种设置形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种设置形态的发光元件为所述绿色发光元件和所述蓝色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包括红色发光元件时,所述红色发光元件仅包括一种设置形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每个像素单元至少包括一个红色发光元件、一个绿色发光元件和一个蓝色发光元件;至少部分所述像素单元中,所述绿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对称轴与所述红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对称轴之间夹角大于0°且小于90°,和/或,所述蓝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对称轴与所述红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一对称轴之间夹角大于0°且小于9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元件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为矩形或菱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α=45°。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显示面板。
CN202010857081.2A 2020-08-24 2020-08-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9523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7081.2A CN111952346B (zh) 2020-08-24 2020-08-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7081.2A CN111952346B (zh) 2020-08-24 2020-08-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2346A true CN111952346A (zh) 2020-11-17
CN111952346B CN111952346B (zh) 2023-07-25

Family

ID=73360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7081.2A Active CN111952346B (zh) 2020-08-24 2020-08-24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2346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1012A (ja) * 2009-09-28 2011-04-07 Fujifilm Corp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CN104701345A (zh) * 2013-12-05 2015-06-10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件
US20170179206A1 (en) * 2015-12-21 2017-06-22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8227267A (zh) * 2018-01-31 2018-06-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30501A (zh) * 2018-12-22 2019-05-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组件基板
CN209071331U (zh) * 2018-08-13 2019-07-0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289295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63241A (zh) * 2020-03-23 2020-07-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异形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71012A (ja) * 2009-09-28 2011-04-07 Fujifilm Corp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CN104701345A (zh) * 2013-12-05 2015-06-10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有机场致发光显示器件
US20170179206A1 (en) * 2015-12-21 2017-06-22 Japan Display Inc. Display device
CN108227267A (zh) * 2018-01-31 2018-06-2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9071331U (zh) * 2018-08-13 2019-07-05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830501A (zh) * 2018-12-22 2019-05-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组件基板
CN110289295A (zh) * 2019-06-27 2019-09-27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463241A (zh) * 2020-03-23 2020-07-28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异形显示面板和异形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2346B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80236B2 (en) Sub-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mask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653804B (zh) 一种oled显示器件
CN11016493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52778B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显示方法、掩模板
CN109994503B (zh) 一种像素排布结构及相关装置
CN11129267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621716B (zh) 一种像素结构、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242436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83937B (zh) 具有曲线形边缘的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001087A1 (zh) 显示基板、其显示方法、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模板
CN108847135B (zh) 一种可拉伸的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698013B (zh) 像素陣列、顯示面板及電子裝置
CN107610644B (zh) 像素结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CN104916661A (zh) 像素结构、掩膜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621900B2 (en) Pixel array,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CN108807491A (zh) 像素排列结构
US9214134B2 (en) Method of displaying image of display panel
WO2019042072A1 (zh) 像素结构、oled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US20220157897A1 (en) Pixel arrangement structure and display panel
WO2022206017A1 (zh) 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20230140592A (ko) 픽셀 배열 구조,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331850B1 (ko) 픽셀 배열 구조체, 픽셀 배열 구조체의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제조 방법, 및 디스플레이 기판
CN112366224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70010725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structur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CN113053973A (zh) 显示基板、彩膜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