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7801A - 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 Google Patents

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7801A
CN111947801A CN202010871533.2A CN202010871533A CN111947801A CN 111947801 A CN111947801 A CN 111947801A CN 202010871533 A CN202010871533 A CN 202010871533A CN 111947801 A CN111947801 A CN 1119478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value
controller
temperature sensor
body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153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献强
刘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Century 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Century 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Century 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Century 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153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78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78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78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42Circuits effecting compensation of thermal inertia; Circuits for predicting the stationary value of a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14Supports; Fastening devices; Arrangements for mounting thermometers in particular lo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00Details of thermomet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thermometer
    • G01K1/20Compensating for effects of temperature changes other than those to be measured, e.g. changes in ambient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7/00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 G01K7/16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 G01K7/22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 G01K7/24Measuring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use of electric or magnetic elements directly sensitive to heat ; Power supply therefor, e.g. using thermoelectric element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the element being a non-linear resistance, e.g. thermistor in a specially-adapted circuit, e.g. bridge circu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仅最快3.5分钟就能精准测得人体体温;而且在持续监测使用过程中监测数据与真实数据匹配度高的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控制器开始在设定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对主温度传感器上传的温度信息进行采集并保存;控制器将在设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各温度信息值形成的温升曲线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各组标准温升曲线进行比对判断。优点:一是本发明采用双温度传感器,主温度传感器监测腋下表皮温度,副温度传感器辅助监测腋下间隙温度,用于校准因未夹紧造成的主温度传感器引起的温度误差,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测温精度。

Description

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仅最快3.5分钟就能精准测得人体体温;而且在持续监测使用过程中监测数据与真实数据匹配、吻合度更高,同时持续监测过程中抗干扰性能更强的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属于体温检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WO 2018152832 A1、名称“体温计及包含其的体温监测系统”,一种体温计,包括一粘贴层和一电连接层,所述粘贴层和所述电连接层均具有顶面和底面,所述粘贴层的顶面粘接于所述电连接层的底面,所述粘贴层的底面用于粘贴于人体腋下的皮肤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层还具有一第一控制单元和一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粘贴层的顶面和所述电连接层的底面之间设有一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采集皮肤表面的温度并生成模拟温度信号,所述第一控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传感器获取所述模拟温度信号、将所述模拟温度信号转化为数字温度信号并将所述数字温度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述第一传感器的上方铺设有一隔热层,所述第一传感器位于所述粘贴层和所述隔热层之间,所述隔热层粘接于所述电连接层的底面,所述隔热层用于减少从皮肤表面采集到的热量的散失。所述隔热层的材质为纳米隔热膜。所述体温计还包括保护层、图案印刷层和外包覆层,所述保护层粘接于所述电连接层的顶面,所述电连接层、所述保护层、所述图案印刷层和所述外包覆层沿所述体温计的厚度方向依次粘接;所述保护层和所述图案印刷层之间设有一第二传感器,所述电连接层还具有一第二控制单元和一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电连接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采集所述体温计的表面温度并生成表面模拟温度信号,所述第二控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传感器获取所述表面模拟温度信号、将所述表面模拟温度信号转化为表面数字温度信号并将所述表面数字温度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显示单元。所述保护层具有一第一 保护层和一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电连接层相适配,且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底面粘接于所述电连接层的顶面,所述第二保护层铺设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顶面,且所述第二保护层粘接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顶面和所述图案印刷层之间,所述第二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图案印刷层之间。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厚度,且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的材质均为泡棉;和/或,所述粘贴层为涂覆有硅凝胶的无纺布,所述外包覆层的材质为PU薄膜。所述粘贴层、所述电连接层、所述保护层、所述图案印刷层和所述外包覆层之间通过丙烯酸胶水粘接连接。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均为热敏传感器。所述体温计还具有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通过蓝牙广播或蓝牙连接的方式与智能设备无线连接,用于将所述数字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智能设备;其中,当所述体温计能够与所述智能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时,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所述蓝牙连接的方式与所述智能设备无线连接;当所述体温计不能与所述智能设备通过蓝牙连接时,所述数据传输模块自动转为通过所述蓝牙广播的方式与所述智能设备无线连接。一种体温监测系统,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8至少一项所述的体温计。所述体温监测系统还包括智能设备,所述体温计还具有数据传输模块,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显示单元,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通过蓝牙广播或蓝牙连接 的方式与所述智能设备无线连接,用于将所述数字温度信号传输至所述智能设备;所述体温监测系统还包括服务器,所述服务器无线连接于所述智能设备,用于使所述智能设备将所述数字温度信号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智能设备包括装载有个人监测软件的手机或PAD,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蓝牙广播或蓝牙连接的方式无线连接于所述个体监测软件,所述个体监测软件用于获取并存储所述数字温度信号,并所述数字温度信号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个体监测软件能够同时与多个所述体温计无线连接。所述个体监测软件具有高温提示功能模块,当所述个体监测软件监测到所述温度计的数值高于用户预设值时,所述高温提示功能模块会对用户进行提示。所述智能设备包括监测基站,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通过蓝牙广播或蓝牙连接的方式无线连接于所述监测基站,所述监测基站用于获取、显示所述数字温度信号,并将所述数字温度信号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体温监测系统还包括装载有个人监测软件的手机或PAD,所述个人监测软件通过蓝牙连接的方式无线连接于所述监测基站并对所述监测基站进行网络配置,用于使用户通过所述个人监测软件从所述监测基站中获取所述数字温度信号。所述体温监测系统包括多个所述体温计和多个所述监测基站,多个所述监测基站与多个所述体温计一一对应匹配设置,多个所述监测基站均无线连接于所述服务器,并将所述数字温度信号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所述体温监测系统还包括集中监测软件,所述集中监测软件连接于所述服务器,用于从所述服务器获取并显示所述数字温度信号。其不足之处在于:一是该种体温计及包含其的体温监测系统无法快速、精准的对使用者进行单次检测或持续监测的首次检测;二是该种体温计及包含其的体温监测系统,在持续监测过程中通过系统之前监测到的历史数据对当前检测温度进行补偿,这样虽然客服了偶发因素对监测过程的干扰,但是这样会造成新的问题,(1)采用历史数据补偿法,这样检测的数据无法反应出人体温度真实的拨动变化(正常的拨动),即采用历史数据补偿法测得的数据对病人后续的研究会大打折扣,(2)采用历史数据补偿法,可能会掩盖掉一些人体突发的温度变化;三是该种体温计及包含其的体温监测系统中的体温计,不仅其结构相对复杂,而且其整体厚度更厚,即人体使用舒适度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设计目的:为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仅最快3.5分钟就能精准测得人体体温;而且在持续监测使用过程中监测数据与真实数据匹配、吻合度更高,同时持续监测过程中抗干扰性能更强的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设计方案:为实现上述设计目的。
1、步骤一,将体温贴粘贴在使用者的腋下皮肤上且体温贴中的主温度传感器能够监测腋下表皮温度、副温度传感器能够监测腋下间隙温度,所述主温度传感器和副温度传感器能够将各自测得的温度信息实时上传给控制器;步骤二,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主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且由副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副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所述控制器开始在设定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对主温度传感器上传的温度信息进行采集并保存;步骤三,控制器将在设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各温度信息值形成的温升曲线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各组标准温升曲线进行比对判断,在判断出与该温升曲线最接近的那组标准温升曲线后控制器将输出并显示与该标准温升曲线对应的标准体温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一。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主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且由副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副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控制器开始进行预测温度的数据采集,即控制器能够实时、准确的判断出温度快速预测的数据采集点,这样不仅能够缩短整个温度预测时间,而且能够提高预测温度的准确性,同时副温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能够对使用者的夹紧状态进行事前监测和事中监测;二是控制器将在设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各温度信息值形成的温升曲线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各组标准温升曲线进行比对判断,在判断出与该温升曲线最接近的那组标准温升曲线后控制器将输出并显示与该标准温升曲线对应的标准体温,通过温升曲线和标准温升曲线的比对判断,即依据升温速率(温升曲线的曲率)的变化大小,提前预测稳定温度(控制器通过一定时间内有效温度数据的采集,并通过温升曲线和标准温升曲线的比对,这时控制器就能够提前精准的预判出使用者当前的温度),大大缩短了单次温度测量的时间(当这次测量作为使用者长时间监测的起始温度测量时,那么将大大缩短监测过程中的起始温度测量时间,进而缩短整个监测测量的时间);另外,本方法的采用了多个传感器,在不同的位置测试温度,并辅以环境温度,结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采用温升曲线和标准温升曲线比对分析方法,通过排除外界环境对体表温度形成的干扰数据能够更精准获取人体体温。
2、所述控制器采集温度信息的设定时间的长度为3分钟且采集温度信息的间隔时间为10秒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二。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经过大量实验发现,控制器在3分钟内每间隔10秒进行一次人体温度数据的采集,由18个连续升温的温度数值形成的温升曲线能够供控制器精准的预判出被检测人员的当前的体温,经过大量反复的试验发现,经过3分钟倒计时锁定预测出的当前温度值与当前真实温度值之间的误差小于等于0.2℃,即实现快速、精准的侧量。
3、在体温贴进行粘贴前,体温贴处于室温30秒以上且室温低于32℃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三。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体温贴进行粘贴前,体温贴处于室温30秒以上且室温低于32℃,这样能够避免外界因素对体温贴的干扰,从而确保人体温度检测的准确性;另外,在体温贴进行单次检测或持续监测的首次检测时,完成单次检测或持续监测的首次检测的整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是体温贴预处理时间30秒和锁定预测时间3分钟,即采用本体温预测方法最快仅需3分半钟就能够实现人体体温的精准检测。
4、在人体体温区间35℃-40℃之间每隔0.5℃进行一组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在人体体温区间33℃-35℃之间以及40℃-42℃之间每隔1℃进行一组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四。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人体体温区间35℃-40℃之间每隔0.5℃进行一组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在人体体温区间33℃-35℃之间以及40℃-42℃之间每隔1℃进行一组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这样能够合理的布局标准温升曲线,从而提高温升曲线与标准温升曲线的比对分析速度。
5、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和由副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至多只有一个位于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控制器将控制警示装置进行警示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五。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和由副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至多只有一个位于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控制器将控制警示装置进行警示,这样能够确保体温贴进行单次检测或持续监测的首次检测是在使用者处于夹紧状态下完成的。
6、在控制器计算出预测温度后使用者将体温贴处于放松状态直至体温贴检测到的温度逐渐回落到未夹紧时的热平衡温度,在体温贴的检测温度达到热平衡温度后控制器通过副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曲线来判定当前所处的夹紧状态,之后控制器通过主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温度结合夹紧状态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比值时,则控制器输出显示主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温度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六。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进行人体温度持续检测过程中,由于被检测人员的状态的时刻变化的(体温贴粘贴于腋下检测到的是腋下体表的温度,随着手臂的活动或张开状态的变化,体表会因为空气流动而散热,造成体表温度变化剧烈,体现在温度曲线波动较大,无法准确的判定真实体温。),之后控制器通过主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温度结合夹紧状态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能够在连续测温过程中更真实的体现使用者的体温变化(正常人体体温会随着环境变化出现小幅度的拨动,如早晚温差等因素)。
7、在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比值时,控制器判定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或者当前温度值小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减去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当前温度值大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加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七。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在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比值时,控制器判定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或者当前温度值小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减去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当前温度值大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加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这样能够避免在监测过程中偶发的外界因素对监测活动进行干扰;另外,当前温度值小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减去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当前温度值大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加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这样的计算取值方式,在后续对整个监测过程中对使用者体温数据的分析时,能够更好作为体温监控的判断依据(更精准的找出出现体温异常的时间点,从而便于排查出该时间点造成体温异常的因素,进而实现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8、所述底壳的上端面设有背胶且背胶的上端面粘设有FPC电子组件,所述FPC电子组件的上端面通过胶剂设有中托且中托的上端面通过胶剂设有面壳;中托的上端设有副温度传感器,FPC电子组件中的柔性电路板的下端面设有主温度传感器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八。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本体温贴中主温度传感器和副温度传感器的设置,在不同的位置测试温度,并辅以环境温度,结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采用温升曲线和标准温升曲线比对分析方法排除外界环境对体表温度形成的干扰数据,从而快速、精准获取人体体温;二是本体温贴中的底壳、面壳、背胶、FPC电子组件和中托均为柔性材料制成,当本体温贴粘贴在人体腋下的皮肤上后,即使使用者做一些较为剧烈的运动体温贴依然能够完整的贴附在人体皮肤上,同时由底壳、面壳、背胶、FPC电子组件和中托构成的体温贴厚度约为0.3mm,这样体温贴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人体使用舒适度更好;三是中托和背胶的使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外力对FPC电子组件的冲击,而且FPC电子组件、中托和背胶进三者接后中托和背胶能够对FPC电子组件(较为柔软)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避免FPC电子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局部折叠、堆叠的问题;四是体温贴结构简单、布局合理、使用稳定性好,适合大规模生产、使用。
9、泡棉板的上端面开有过线孔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九。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一是副温度传感器通过过线孔位于泡棉板的外侧,这样副温度传感器能够更准确的测量人体腋下间隙温度;二是主温度传感器位于泡棉板的内侧,这样泡棉板不仅能够对主温度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而且泡棉板对主温度传感器起到保温隔热作用。
10、所述背胶的上端面开有贯通背胶上下两端面的通孔,在FPC电子组件设置在背胶的上端面后,主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通孔内的设计,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之十。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所述背胶的上端面开有贯通背胶上下两端面的通孔,在FPC电子组件设置在背胶的上端面后,主温度传感器的感应头位于通孔内,由于通孔的开设,这样主温度传感器能够更灵敏的监测人体表面温度。
技术方案1:一种体温预测方法,包括控制器和体温贴,所述体温贴内包含有主温度传感器和副温度传感器,步骤一,将体温贴粘贴在使用者的腋下皮肤上且体温贴中的主温度传感器能够监测腋下表皮温度、副温度传感器能够监测腋下间隙温度,所述主温度传感器和副温度传感器能够将各自测得的温度信息实时上传给控制器;步骤二,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主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且由副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副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所述控制器开始在设定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对主温度传感器上传的温度信息进行采集并保存;步骤三,控制器将在设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各温度信息值形成的温升曲线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各组标准温升曲线进行比对判断,在判断出与该温升曲线最接近的那组标准温升曲线后控制器将输出并显示与该标准温升曲线对应的标准体温。
技术方案2:一种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其包括所述的体温预测方法,在控制器计算出预测温度后使用者将体温贴处于放松状态直至体温贴检测到的温度逐渐回落到未夹紧时的热平衡温度,在体温贴的检测温度达到热平衡温度后控制器通过副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曲线来判定当前所处的夹紧状态,之后控制器通过主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温度结合夹紧状态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比值时,则控制器输出显示主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温度。
技术方案3:一种双重测温体温贴,包括面壳、底壳和FPC电子组件,所述底壳的上端面设有背胶且背胶的上端面粘设有FPC电子组件,所述FPC电子组件的上端面通过胶剂设有中托且中托的上端面通过胶剂设有面壳;所述中托的上端设有副温度传感器且副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FPC电子组件中的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FPC电子组件中的柔性电路板的下端面设有主温度传感器且主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FPC电子组件中的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本发明与背景技术相比,一是本发明采用双温度传感器,主温度传感器监测腋下表皮温度,副温度传感器辅助监测腋下间隙温度,用于校准因未夹紧造成的主温度传感器引起的温度误差,从而提高了本发明的测温精度;二是本发明通过采集人体腋下连续的上升温度,并将计算出的这些温度速率变化大小与大数据模型进行比对即可短时间内预测到稳定后的温度值;三是本发明在持续监测过程中采用补偿算法,在达到稳定人体体温后,通过辅助传感器的温度变化,来较准主传感器的温度补偿值,减小主传感器受室温影响的温度误差;四是本发明的体温贴不仅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而且由于其整体厚度更薄,使得其人体使用舒适度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体温贴、网关和控制器三者间的无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体温预测方法中的体温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双重测温体温贴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双重测温体温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附图1和图2。一种体温预测方法,包括控制器100、体温贴200和网关300,所述体温贴200内包含有主温度传感器7和副温度传感器6,步骤一,将体温贴200粘贴在使用者的腋下皮肤上且体温贴200中的主温度传感器7能够监测腋下表皮温度、副温度传感器6能够监测腋下间隙温度,所述主温度传感器7和副温度传感器6能够通过网关300将各自测得的温度信息实时上传给控制器100;步骤二,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7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主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且由副温度传感器6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副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所述控制器100开始在设定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对主温度传感器7上传的温度信息进行采集并保存;步骤三,控制器100将在设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各温度信息值形成的温升曲线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各组标准温升曲线进行比对判断,控制器100通过计算出温升曲线上若干段曲线段的曲率,同时控制器100计算出标准温升曲线上对应曲线段(即相同时间段上的曲线段)的曲率,在判断出与该温升曲线最接近的那组标准温升曲线后控制器100将输出并显示与该标准温升曲线对应的标准体温。所述标准温升曲线为抛物线,且坐标系中的X轴为时间坐标轴、Y轴为温度坐标轴,坐标系中的o点为起始点,标准温升曲线为抛物线中X大于等于0、Y大于等于0处的部分。由热传导方程式可知,完全相同材质结构的多个物体,它们从环境温度A以完全相同的方式移动到环境温度B,最后都达到平衡后的温度C,整个过程中这些物体达到平衡温度C所用的时间可以认为是相同的(几乎相同),即试验可复现。且其它因素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达到平衡温度C所需的时间只与温差大小有关。依据上述原理,我们将室温A下的体温贴200,快速放在被侧人员的腋下人体温度B上夹紧且该被侧人员的体温为B,体温贴200在达到平衡温度C的过程中所测得的各个温度值(按时间点从前到后排布)是连续上升的,且由这些温度值形成的升温曲线为抛物线(为抛物线中X大于等于0、Y大于等于0处的部分),即逐渐趋于稳定且升温速率越来越慢。当被侧人员的人体温度B不同时(其他条件都不变),所获得的升温曲线是不同的(即升温曲线的曲率是不同的)。所述主温度传感器7和副温度传感器6均为NTC热敏电阻器。
所述控制器100采集温度信息的设定时间的长度为3分钟且采集温度信息的间隔时间为10秒;所述控制器100采集温度信息为一个温度值,或者控制器100采集温度信息为多个连续的温度值,当温度信息为多个连续的温度值时控制器100通过多个连续的温度值计算出的平均值作为用于保存的温度值。在实际使用中,控制器100计算曲率用的曲线段为由当前采集温度信息值以及该当前温度信息值之前1分钟内采集到的其它5个温度信息值形成的曲线段,且该6个温度信息值必须是连续升温的,该6个温度信息值形成的曲线至少要保证其中4个温度信息值位于该曲线段上。
在体温贴200进行粘贴前,体温贴200处于室温30秒以上且室温低于32℃;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在同一天同一环境下的同一个或同一组被检测人员,该一个或一组被检测人员通过高精度温度计进行检测且检测室温控制在32℃以下,所述高精度温度计为现有温度计。
在人体体温区间35℃-40℃之间每隔0.5℃进行一组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在人体体温区间33℃-35℃之间以及40℃-42℃之间每隔1℃进行一组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所述高精度温度计每隔10秒进行一次读数并将读数记录,连续测温时间为3分钟。在相同的环境下对不同人体温度采用高精度温度计每隔一段时间采集一次温度数据,并通过连续测温时间内采集的数据形成标准温升曲线,例如当人体温度为36℃时利用高精度温度计在3分钟内每隔10秒对高精度温度计采集一次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形成标准温升曲线a,当人体温度为36.5℃时利用高精度温度计在3分钟内每隔10秒对高精度温度计采集一次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形成标准温升曲线b,当人体温度为37℃时利用高精度温度计在3分钟内每隔10秒高精度温度计采集一次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形成标准温升曲线c。以此制作范围为33℃-42℃的人体体温补偿表,并将该表输入到数据库中作为比对标准数据使用。
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7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和由副温度传感器6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至多只有一个位于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控制器100将控制警示装置进行警示。
所述体温贴200包括由主温度传感器7和副温度传感器6组成的温度传感器模块、按键模块、电源模块、蓝牙模块和MCU,网关300包括按键模块、电源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和MCU,控制器100可以是安装有体温检测所需软件的计算机,体温贴200能够将检测到的温度信息通过网关300无线传输给控制器100。采用本发明蓝牙通信和温度传感技术,提出了一种以可靠无线传输方式单次或多次连续检测人体体温的方式,将体温数据实时展示并存储在互联网端,可用于数据分析,医疗诊断等,简化现有的医护流程,更智能化管理。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还可以协助医生做病理分析和病例存档。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5至少一项所述的体温预测方法,在控制器100计算出预测温度后使用者将体温贴200处于放松状态直至体温贴200检测到的温度逐渐回落到未夹紧时的热平衡温度(该放松时间约为20分钟),在体温贴200的检测温度达到热平衡温度后控制器100通过副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曲线来判定当前所处的夹紧状态,之后控制器100通过主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当前温度结合夹紧状态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比值时,则控制器100输出显示主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在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比值时,控制器100判定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
如在体温贴的检测温度达到热平衡温度后且控制器通过副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曲线判断出当前体温贴处于夹紧状态时(此为重夹,此时体温贴200的温度大于室温温度),控制器先计算出主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器计算出该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当两者的比值小于等于设定比值时,则判定当前体温为真实温度。
实施例3: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当前温度值小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100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减去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当前温度值大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100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加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
如在体温贴的检测温度达到热平衡温度后且控制器通过副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曲线判断出当前体温贴处于夹紧状态时,控制器先计算出主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之后控制器计算出该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当两者的比值大于于等于设定比值时,以上述计算方式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
实施例4:参照附图3和4。一种双重测温体温贴,包括面壳1、底壳2和FPC电子组件3,FPC电子组件3为现有组件,故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底壳2的上端面设有背胶4且背胶4的上端面粘设有FPC电子组件3,所述FPC电子组件3的上端面通过胶剂设有中托5且中托5的上端面通过胶剂设有面壳1;所述中托5的上端设有主温度传感器7且主温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FPC电子组件3中的控制单元(MC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FPC电子组件3中的柔性电路板的下端面设有副温度传感器6且副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FPC电子组件3中的控制单元(MCU)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背胶4为棉胶纸。所述面壳1和底壳2的厚度为0.3mm,所述中托5的厚度为2.2mm,所述背胶4的厚度在0.1mm。所述双重测温体温贴的整体厚度为2.8mm-3.2mm。
所述中托5为泡棉板(泡棉为PE泡棉),该泡棉板的上端面开有过线孔51,副温度传感器6从过线孔51内穿过后贴附在中托5的上表面。所述背胶4的上端面开有贯通背胶4上下两端面的通孔41,在FPC电子组件3设置在背胶4的上端面后,副温度传感器6的感应头位于通孔41内。所述面壳1上设有开关按键8。所述面壳1和底壳2均由发泡TPU材料制成,所述发泡TPU的收缩率小于8%且发泡TPU的密度为0.32g/cm³-0.38g/cm³,这样的发泡TPU制成的面壳1或底壳2不仅软硬度适中,而且接触舒适性较佳。所述中托5的上端面开有贯通中托5上下两端面的电池收纳孔52,电池收纳孔52对电池起到限位保护作用,在FPC电子组件3的上端面设置中托5后FPC电子组件3中的电池单元位于电池收纳孔52内。
需要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虽然对本发明的设计思路作了比较详细的文字描述,但是这些文字描述,只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简单文字描述,而不是对本发明设计思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发明设计思路的组合、增加或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体温预测方法,包括控制器(100)和体温贴(200),所述体温贴(200)内包含有主温度传感器(7)和副温度传感器(6),其特征是:步骤一,将体温贴(200)粘贴在使用者的腋下皮肤上且体温贴(200)中的主温度传感器(7)能够监测腋下表皮温度、副温度传感器(6)能够监测腋下间隙温度,所述主温度传感器(7)和副温度传感器(6)能够将各自测得的温度信息实时上传给控制器(100);步骤二,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7)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主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且由副温度传感器(6)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位于副温度传感器的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所述控制器(100)开始在设定时间内每隔一段时间对主温度传感器(7)上传的温度信息进行采集并保存;步骤三,控制器(100)将在设定时间内采集到的各温度信息值形成的温升曲线与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各组标准温升曲线进行比对判断,在判断出与该温升曲线最接近的那组标准温升曲线后控制器(100)将输出并显示与该标准温升曲线对应的标准体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温预测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控制器(100)采集温度信息的设定时间的长度为3分钟且采集温度信息的间隔时间为10秒;所述控制器(100)采集温度信息为一个温度值,或者控制器(100)采集温度信息为多个连续的温度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体温预测方法,其特征是:在体温贴(200)进行粘贴前,体温贴(200)处于室温30秒以上且室温低于32℃;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在同一天同一环境下的同一个或同一组被检测人员,该一个或一组被检测人员通过水银温度计进行检测且检测室温控制在32℃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体温预测方法,其特征是:在人体体温区间35℃-40℃之间每隔0.5℃进行一组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在人体体温区间33℃-35℃之间以及40℃-42℃之间每隔1℃进行一组标准温升曲线的数据采集;所述高精度温度计每隔10秒进行一次读数并将读数记录,连续测温时间为3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体温预测方法,其特征是:当同一时间段内由主温度传感器(7)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和由副温度传感器(6)所测温度形成的连续温升曲线的曲率值至多只有一个位于设定曲率值的区间内时,控制器(100)将控制警示装置进行警示。
6.一种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5至少一项所述的体温预测方法,在控制器(100)计算出预测温度后使用者将体温贴(200)处于放松状态直至体温贴(200)检测到的温度逐渐回落到未夹紧时的热平衡温度,在体温贴(200)的检测温度达到热平衡温度后控制器(100)通过副温度传感器(6)的温度曲线来判定当前所处的夹紧状态,之后控制器(100)通过主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当前温度结合夹紧状态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进行对比判断,在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小于等于预先设定的比值时,则控制器(100)输出显示主温度传感器(7)检测到的当前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其特征是:在当前温度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差值的绝对值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之间的比值大于预先设定的比值时,控制器(100)判定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或者当前温度值小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100)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减去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当前温度值大于上一个有效温度值时,控制器(100)通过上一个有效温度值加上一个有效温度值乘以设定比值计算出的温度值作为当前真实温度。
8.一种双重测温体温贴,包括面壳(1)、底壳(2)和FPC电子组件(3),其特征是:所述底壳(2)的上端面设有背胶(4)且背胶(4)的上端面粘设有FPC电子组件(3),所述FPC电子组件(3)的上端面通过胶剂设有中托(5)且中托(5)的上端面通过胶剂设有面壳(1);所述中托(5)的上端设有副温度传感器(6)且副温度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FPC电子组件(3)中的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FPC电子组件(3)中的柔性电路板的下端面设有主温度传感器(7)且主温度传感器(7)的信号输出端与FPC电子组件(3)中的控制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重测温体温贴,其特征是:所述中托(5)为泡棉板,该泡棉板的上端面开有过线孔(51),副温度传感器(6)从过线孔(51)内穿过且副温度传感器(6)依附在中托(5)的上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重测温体温贴,其特征是:所述背胶(4)的上端面开有贯通背胶(4)上下两端面的通孔(41),在FPC电子组件(3)设置在背胶(4)的上端面后,主温度传感器(7)的感应头位于通孔(41)内。
CN202010871533.2A 2020-08-26 2020-08-26 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Pending CN1119478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1533.2A CN111947801A (zh) 2020-08-26 2020-08-26 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1533.2A CN111947801A (zh) 2020-08-26 2020-08-26 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7801A true CN111947801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67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1533.2A Pending CN111947801A (zh) 2020-08-26 2020-08-26 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780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67004A (zh) * 2021-07-23 2021-10-29 巨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探头预测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14061780A (zh) * 2021-11-15 2022-02-18 上海润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人体体温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4631786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浙江智柔科技有限公司 体温监测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31786A (zh) * 2020-12-15 2022-06-17 浙江智柔科技有限公司 体温监测方法
CN113567004A (zh) * 2021-07-23 2021-10-29 巨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探头预测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13567004B (zh) * 2021-07-23 2024-02-09 巨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双探头预测温度的方法及系统
CN114061780A (zh) * 2021-11-15 2022-02-18 上海润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可穿戴设备的人体体温监测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47801A (zh) 体温预测方法及体温持续监测方法及双重测温体温贴
JP7213505B2 (ja) 生体データ測定装置
CN108871609B (zh) 一种长工作周期的可穿戴温度测量贴片
JP5648283B2 (ja) 電子体温計及び体温測定方法
JP2009222543A (ja) 体温計
CN101031233A (zh) 医用身体深部温度计
JP2004163391A (ja) 身体温度情報端末装置及び身体温度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201642010U (zh) 一种用于监测出汗的体表电阻抗测量电极
CN108514405A (zh) 一种体温贴片及体温检测系统
CN107951471A (zh) 腋下体温测量装置及使用其的体温测量方法
CN111060218B (zh) 体温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CN207923299U (zh) 一种体温计
CN205019032U (zh) 一种多功能体温监控系统
CN110840415A (zh) 一种基于柔性基板皮肤贴式体温测量结构的无线监测装置
CN212903631U (zh) 双重测温体温贴及包含其的体温持续监测系统
CN204909406U (zh) 一种节能体温监控系统
CN212229795U (zh) 一种耳塞式红外体温计及其监测预警系统
CN207384245U (zh) 柔性温度贴及柔性温度测量装置
CN108132104A (zh) 一种体温计
CN221037721U (zh) 一种应用于人体体表的体温检测标签装置
CN220089466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额温贴
CN110285894A (zh) 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芯片的电子体温计
CN213600247U (zh) 新生儿双通道温度检测器电路
CN205285086U (zh) 智能病服
CN213345605U (zh) 便于连接且可调式电子体温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