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5670A -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5670A
CN111935670A CN202010686396.5A CN202010686396A CN111935670A CN 111935670 A CN111935670 A CN 111935670A CN 202010686396 A CN202010686396 A CN 202010686396A CN 111935670 A CN111935670 A CN 1119356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service data
terminal device
identifier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63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5670B (zh
Inventor
王和俊
李明超
刘航
于映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863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7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56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56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56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H04L1/001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involving special memory structures, e.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5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source usage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4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vehicles and infrastructures, e.g. vehicle-to-cloud [V2C] or vehicle-to-home [V2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工作于不同传输模式下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兼容与共存问题,终端设备根据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关系,确定支持第一传输特性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在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在支持第一传输特性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来传输业务数据,并在所选择的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由于不同传输资源集合对应不同的传输特性,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不同传输资源集合上采用该传输资源集合所支持的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对其他终端设备造成的干扰,从而解决了采用不同传输特性或工作于不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兼容与共存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的普及程度也越来越高,驾驶出行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一定负面影响,车辆数量迅速增加引起了城市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发、环境质量变差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从人身安全、交通出行效率、环境保护以及经济效应等多方面来看需要一套完善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system,ITS)。因此,ITS也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全球关注热点。
目前车辆可以通过车辆与车辆之间通信(vehicle to vehicle,V2V)或者车辆与路边基础设施通信(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例如,基础设施为路侧单元(roadside unit,RSU))或者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或者车辆与网络通信(vehicle to network,V2N)来及时获取路况信息或接收信息服务,这些通信方式可以统称为V2X通信(其中,X代表任何事物)。如图1所示,以最常见的V2V和V2I为例:车辆1和车辆2之间通过V2V通信,车辆1和车辆2之间可以交互彼此的车速、行驶方向、具体位置、是否踩了紧急刹车等信息。这样便于车辆1通过获取到的车辆2的上述信息更好的感知视距外的交通状况,从而对危险状况做出提前预判进而做出避让。而对于V2I通信,除了上述信息的交互外,RSU还可以为车辆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和数据网络的接入,不停车收费、车内娱乐等功能都极大的提高了交通智能化。通常将V2X通信所使用的网络成为车联网。
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是目前主流的无线通信技术,其中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技术被作为重要特性且进行了标准化工作,其支持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直连通信。考虑到部分V2X业务(例如V2V/V2I)通信场景也属于终端设备直连通信,因此可以通过D2D技术来传输V2X业务。但在实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终端设备(例如,车辆)之间在直连通信时,可能由于车辆之间存在遮挡物(例如,建筑物)使得车辆之间的消息传输受阻或者一个车辆需要将消息传播更远等需求,车辆可以通过将消息先传给基站再由基站传给其他车辆来实现车联网通信。其中车辆与周围车辆通过直连通信的接口可以称为PC5接口,采用车联网专用频段(如5.9GHz),而车辆与基站之间的接口可以称为Uu接口,采用蜂窝网频段(如1.8GHz)。
因此,如图2所示,车辆1和车辆2之间既可以使用直连通信方式发送V2X消息,也可以采用基站中转的方式发送V2X消息,如图3所示车辆1可以将V2X消息发送给基站,以由基站将V2X消息发送给车辆2。但是,使用基站方式会消耗更多的信令和资源,而直连通信方式有某些情况(例如建筑遮挡)下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因此,网络需要根据网络状况或终端设备业务需求等条件配置终端设备在使用基站中转方式与直连通信方式之间动态切换。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引入了第一传输模式,该第一传输模式针对V2X消息中的传输的一些增强类业务如编队行驶(platooning)等,引入了64-相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 modulation,QAM)和发射分集(transmit diversity)等与第二传输模式不兼容的传输特性。因此,要求支持第一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需要同时支持协同感知消息(cooperative awareness message,CAM)、分布式拥塞控制消息(decentralizedcongestion control message,DENM)等第二传输模式中定义的道路安全类业务和编队行驶等第一传输模式版本中定义的增强类业务,相应的,支持第一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就需要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其中,第一传输模式包括一个或多个与第二传输模式不兼容的传输特性;第二传输模式中包括第二传输模式中定义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以及第一传输模式中定义的与第二传输模式兼容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
当支持第一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业务数据时,可以与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正常通信。但是,当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采用第一传输模式与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传输V2X消息时,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无法正确解析支持第一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发送的V2X消息。此时,当支持第一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和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工作在同一个时频资源内时,支持第一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会对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造成干扰,使得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的信道环境恶化。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工作于不同传输模式下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兼容与共存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案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信息和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终端设备获取业务数据;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终端设备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其中,第一传输特性为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传输特性;终端设备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终端设备首先确定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传输特性信息可用于确定第一传输特性,无线资源信息可以确定传输资源集合,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支持第一传输特性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并在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获取到的业务数据时,可以在支持第一传输特性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来传输业务数据,并在所选择的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由于不同传输资源集合可能对应不同的传输特性,这样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不同传输资源集合上采用该传输资源集合所支持的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对其他终端设备造成的干扰,从而解决了采用不同传输特性或工作于不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兼容与共存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无线资源信息为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以及与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终端设备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之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确定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第一传输载频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终端设备将第一传输载频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第一传输载频上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以及终端设备将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上所有的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由于终端设备具有的第一传输载频上可能存在为其他终端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池,因此,通过根据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第一传输载频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或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上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上确定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以建立无线资源信息和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之间的映射关系,这样便于确定不同的传输载频或者不同的传输资源池配置不同的传输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无线资源信息为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以及与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终端设备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之前,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在第一传输载频上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以及将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通过根据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在第一传输载频上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并将在第一传输载频上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以建立传输资源池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与无线资源信息之间的关系,这样便于终端设备从一个传输载频上的一个传输资源池中选择一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此外,当一个传输载频上的多个传输资源池对应不同的传输特性时,可以使得一个传输载频对应多个传输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特性为64-相正交振幅调制QAM,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支持使用64-QAM;或,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配置信息,第一MCS配置信息包括支持使用64-QAM的配置信息;或,第二MCS配置信息,第二MCS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一最小MCS索引和第一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第一最小MCS索引和第一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MCS索引表内确定的MCS索引范围包括支持使用64-QAM的MCS索引,通过在传输特性信息中携带上述字段,这样便于根据传输特性信息确定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第一传输特性为64-QAM。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特性为使用第二MCS索引表,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最小MCS索引和第二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第二MCS索引表为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支持使用64-QAM的MCS索引表;终端设备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最小MCS索引和/或第二最大MCS索引,第二MCS索引表中为业务数据选择第一MCS;终端设备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MCS传输业务数据,以及在相应的直连链路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二MCS索引表指示信息和第一MCS对应的索引,通过在传输通信信息中携带第二最小MCS索引和第二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这样便于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最小MCS索引和第二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为业务数据选择第一MCS。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特性为发射分集,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二指示信息,该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支持使用发射分集;或,发射分集配置信息,发射分集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数标识、码本子集约束标识、发送天线选择标识、最大层数标识或可选码本使能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通过在传输特性信息中携带上述字段这样便于根据传输特性信息确定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第一传输特性为发射分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包括业务类型的标识、包优先级(proximity service per-packet priority,PPPP)的标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标识、可靠性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时延的标识或传输速率的标识、车辆行驶速度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通过获取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在接收到业务数据之后,便可以根据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确定使用是否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例如,当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时,这样便可以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门限值,第一门限值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门限值,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包括:业务类型的标识、包优先级PPPP、服务质量QoS的标识、可靠性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时延的标识或传输速率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该第二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第一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这样便可以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第一门限值之间的关系,包括: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时,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通过根据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是否大于或等于或小于第一门限值,这样在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满足上述与第一门限值之间的条件时,终端设备便可以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拥塞程度门限值;相应的,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和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和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通过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拥塞程度门限值,这样当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或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满足上述条件时,便可以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和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小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大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通过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和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当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满足拥塞程度门限值时,这样便于确定是否触发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和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大小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大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通过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和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当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满足拥塞程度门限值时,这样便于确定是否触发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拥塞程度范围,相应的,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与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者,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与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通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或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这样便可以根据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或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与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是否需要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与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位于拥塞程度范围内,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与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位于拥塞程度范围内,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通过获取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便可以在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满足拥塞程度范围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根据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或使用的传输载频中是否存在使用第二传输模式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传输的业务数据,确定是否使用第一传输模式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监听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或使用的传输载频,接收并尝试解析接收到的信号,并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若接收到的信号解析成功且该信号采用第二传输模式进行传输,并且该信号的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终端设备不使用第一传输模式传输业务数据;否则,若终端设备在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或使用的传输载频中接收到的信号解析不成功或解析成功但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则终端设备可以在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或使用的传输载频采用第一传输模式/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这样可以基于。通过确定在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或使用的传输载频根据是否存在使用第二传输模式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传输的业务数据,来决定是否触发使用第一传输模式传输业务数据,这样可以降低对使用第二传输模式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传输的业务数据的干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获取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配置流标识为flow ID的业务流(QoS flow)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则终端设备确定是否使用第一传输模式传输业务数据,包括: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的业务流与配置信息中配置的流标识相同或者与配置信息中配置的流标识具有映射关系时,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业务数据的控制信息(SA)中预留的bit位中的一个或bit位确定是否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在业务数据的控制信息中使用一个或若干个字段来表示业务传输所使用的传输特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传输资源池或者传输载频的配置信息中未表明传输资源池或者传输载频所支持的传输特性时,或根据上述的业务特性(包括包优先级PPPP、业务类型、源标识、目的标识等)、信道拥塞程度等无法确定所支持的传输特性,或未配置业务流所支持的传输模式或传输特性,没有业务特性、信道拥塞程度等信息,则终端设备(的业务流)确定使用第二传输模式传输业务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传输装置,该业务传输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该业务传输装置可以实现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描述的业务传输方法。例如,该业务传输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为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其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上述方法。
第二方面,该业务传输装置,包括:接收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信息和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业务数据;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接收模块接收的业务数据,从接收模块接收的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其中,第一传输特性为传输特性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发送模块,用于在处理模块所选择的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模块接收的无线资源信息为第一传输载频标识,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载频标识以及与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处理模块,具体还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确定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第一传输载频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以及用于将第一传输载频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资源集合;或者,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在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第一传输载频上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以及用于将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上所有的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资源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模块接收的无线资源信息为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第一配置信息包括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以及与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模块接收的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在第一传输载频上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上、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资源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特性为64-八进制正交振幅调制QAM,第一传输特性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支持使用64-QAM;或,第一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配置信息,第一MCS配置信息包括支持使用64-QAM的配置信息;或,第二MCS配置信息,第二MCS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一最小MCS索引和第一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第一最小MCS索引和第一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MCS索引表内确定的MCS索引范围包括支持使用64-QAM的MCS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特性为使用第二MCS索引表,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最小MCS索引和第二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第二MCS索引表为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支持使用64-QAM的MCS索引表;处理模块还用于在第二MCS索引表中根据第二最小MCS索引和/或第二最大MCS索引为业务数据选择第一MCS;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MCS传输业务数据,以及在相应的直连链路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二MCS索引表指示信息和第一MCS对应的索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传输特性为发射分集,该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支持使用发射分集;或,发射分集配置信息,发射分集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数标识、码本子集约束标识、发送天线选择标识、最大层数标识或可选码本使能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标识,第一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包括业务类型的标识、包优先级PPPP的标识、服务质量QoS的标识、可靠性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时延的标识、终端设备的速度的标识或传输速率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模块获取的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以及用于确定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门限值,第一门限值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门限值,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包括:业务类型的标识、包优先级PPPP、服务质量QoS的标识、可靠性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时延的标识或传输速率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接收模块获取的业务数据所对应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以及用于根据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第一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确定业务数据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拥塞程度门限值;相应的,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和接收模块接收的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和接收模块接收的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小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大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大小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大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拥塞程度范围,相应的,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与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者,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与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位于拥塞程度范围内,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处理模块,还具体用于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位于拥塞程度范围内,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业务传输装置,该业务传输装置包括:处理器、接收器和发射器,其中,处理器可以为第二方面所描述的处理模块,接收器可以为第二方面所描述的处理模块,发射器可以为第二方面所描述的发送模块。可选的,本申请中的业务传输装置还包括:总线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和数据,处理器、接收器、发射器和存储器通过总线耦合。
第三方面,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业务传输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该业务传输装置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该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通过执行指令,以支持该业务传输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该业务传输装置侧进行的消息处理或控制的相关操作。可选的,该业务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与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其保存该业务传输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此外可选的,该业务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用于支持该业务传输装置与其他网元(例如,网络设备或者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之间的通信。该通信接口可以是收发电路,其中,收发电路用于支持该业务传输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该业务传输装置侧进行消息接收和发送的相关操作。可选的,业务传输装置还可以包括总线。示例性的,存储器、通信接口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以通过总线耦合。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用以执行下述步骤:获取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信息和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获取业务数据;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其中,第一传输特性为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传输特性;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此外,当指令被运行时,还用以执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描述的业务传输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被运行时,用以执行下述步骤: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信息和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获取业务数据;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其中,第一传输特性为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传输特性;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此外,当指令被运行时,还用以执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描述的业务传输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芯片,应用于业务传输装置中,该芯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用以执行下述步骤:获取第一配置信息,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信息和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获取业务数据;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其中,第一传输特性为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传输特性;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此外,处理器还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描述的业务传输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车辆通信示意图;
图2为一种车辆之间交互消息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种车辆之间交互消息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传输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时频资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1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业务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1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工作于不同传输模式下的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兼容与共存问题。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设备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发射分集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信道(时间、频率或者空间等)承载相同信息的多个信号副本,由于各信道的传输特性不同,信号多个副本的衰落也不尽相同,然后接收机将接收到的多径信号分离成不相关的多路信号,并将多路信号的能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合并起来,使接收的有用信号能量最大。
2)传输资源池,可以为传输载频,例如,载波或频率,指一个载波上的频点预设频率偏移内的频带,或者为分配给终端设备的某一频带上的时频资源,具体为一个子帧的集合,该子帧的集合包括的起始子帧号,表示子帧集合的位图可以由传输资源池对应的配置信息确定,示例性的,载波1上的频点为A,预设频率偏移为B,则可以将A-B到A+B之间的频带确定为传输资源池。
3)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指根据发送业务数据的请求,业务数据的特征以及信道监听的情况在上述传输资源池中所选择的一些可用时频资源,具体的可以为一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集合。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对象,并不对其顺序进行限定。例如,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传输模式,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此外,A、B以及C中的一个或多个,表示可以存在如下关系: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B和C,同时存在A、B和C,同时存在A、A,同时存在B、B,同时存在C、C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中的通信方法可适用于多种系统架构,图4为本申请适用的一种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系统架构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设备(比如图3所示的第一网络设备1011以及第二网络设备1012)、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比如图3所示的第一终端设备1021,第二终端设备1022以及第三终端设备1023)。其中,网络设备覆盖的小区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小区,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第四代(4thgeneration,4G)通信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或未来的各种通信系统。
1)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终端设备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以及终端设备等,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包括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目前,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计步器等),车载设备(例如,汽车、自行车、电动车、飞机、船舶、火车、高铁等)、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家居设备(例如,冰箱、电视、空调、电表等)、智能机器人、车间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飞行设备(例如,智能机器人、热气球、无人机、飞机)等。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应用的场景中终端设备为经常工作在地面的终端设备,例如车载设备。在本申请中,为了便于叙述,部署在上述设备中的芯片,或者芯片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业务传输方法可适用于任一种终端设备,下文中主要以地面终端设备为例进行描述。
2)网络设备,为无线接入网中的节点,又可以称为基站,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目前,网络设备的举例为:下一代基站(nextgeneration node basestation,gNB),例如,新空口(new radio,NR)基站(Node B,NB)或者5G基站、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 band unit,BBU),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等。
由于未来接入网可以采用云无线接入网(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架构来实现,一种可能的方式是将传统基站的协议栈架构和功能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称为集中单元(central unit,CU),另一部分称为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而CU和DU的实际部署方式比较灵活,例如多个基站的CU部分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功能实体。如图5所示,其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网络架构包括CN设备和RAN设备。其中RAN设备包括基带装置和射频装置,其中基带装置可以由一个节点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节点实现,射频装置可以从基带装置拉远独立实现,也可以集成基带装置中,或者部分拉远部分集成在基带装置中。例如,在LTE通信系统中,RAN设备(eNB)包括基带装置和射频装置,其中射频装置可以相对于基带装置拉远布置(例如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相对于基带处理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RAN设备由一个节点实现,该节点用于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等协议层的功能。再如,在一种演进结构中,基带装置可以包括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多个DU可以由一个CU集中控制。如图5所示,CU和DU可以根据无线网络的协议层进行划分,例如PDCP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PDCP以下的协议层,例如包括无线链路控制和媒体接入控制层等的功能设置在DU。
这种协议层的划分仅仅是一种举例,还可以在其它协议层划分,例如在RLC层划分,将RLC层及以上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RLC层以下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或者,在某个协议层中划分,例如将RLC层的部分功能和RLC层以上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CU,将RLC层的剩余功能和RLC层以下的协议层的功能设置在DU。此外,也可以按其它方式划分,例如按时延划分,将处理时间需要满足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DU,不需要满足该时延要求的功能设置在CU。
此外,射频装置可以拉远,不放在DU中,也可以集成在DU中,或者部分拉远部分集成在DU中,在此不作任何限制。
此外,请继续参考图6,相对于图5所示的架构,还可以将CU的控制面(controlplane,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分离,分成不同实体来实现,分别为控制面CU实体(CU-CP实体)和用户面CU实体(CU-UP实体)。
在以上网络架构中,CU产生的信令/数据可以通过DU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终端设备产生的信令/数据可以通过DU发送给CU。DU可以不对该信令/数据进行解析而直接通过协议层封装而透传给终端设备或CU。以下实施例中如果涉及这种信令/数据在DU和终端设备之间的传输,此时,DU对信令/数据的发送或接收包括这种场景。例如,RRC或PDCP层的信令最终会处理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的信令/数据发送给终端设备,或者,由接收到的PHY层的信令/数据转变而来。在这种架构下,该RRC或PDCP层的信令/数据,即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和射频发送的。
在以上实施例中CU划分为RAN中网络设备,此外,也可以将CU划分为CN中的网络设备,在此不做限制。
本申请以下实施例中的装置,根据其实现的功能,可以位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当采用以上CU-DU的结构时,网络设备可以为CU节点、或DU节点、或包括CU节点和DU节点的RAN设备。
以终端设备为车载设备为例,其中,车载设备A支持第一传输模式,车载设备B支持第二传输模式,其中,第一传输模式中具有第二传输模式不兼容的第一传输特性,例如,第一传输特性为64-QAM,这样当车载设备A和车载设备B之间需要交互V2X消息时,由于车载设备B不兼容第一传输模式中的第一传输特性,因此,车载设备B可能无法正确解析车载设备A通过上述第一传输特性发送的V2X消息,此外,车载设备A还可能会给车载设备B造成干扰,从而影响车载设备B的通信质量。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该方案中终端设备首先确定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传输特性信息可用于确定第一传输特性,无线资源信息可以确定用于传输V2X消息的传输资源集合,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支持第一传输特性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并在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获取到的业务数据时,可以在支持第一传输特性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来传输业务数据,并在所选择的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由于不同传输资源集合可能对应不同的传输特性,这样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不同传输资源集合上采样该传输资源集合所支持的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对其他终端设备造成的干扰,从而提高了通信质量。
以下介绍一下本申请提供的业务传输方法的流程,如图7所示,包括:
S101、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配置信息,该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无线资源信息和与该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终端设备,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无线资源信息可以为无线资源标识。
其中,无线资源信息用于确定支持传输V2X消息的传输资源集合。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第一传输特性可以为第一传输模式中引进的且与第二传输模式不兼容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第二传输模式中包括第二传输模式中本来有的传输特性以及第一传输模式中引进的且与第二传输模式兼容的传输特性。其中,第二传输模式中本来有的传输特性可以为多载波,使用不支持64-QAM的MCS表等。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第一传输模式中包括第一传输模式中引进的且与第二传输模式不兼容的传输特性。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传输资源集合可以为时频资源,也可以为频域资源,例如,频域资源可以为传输载频,例如,载波或频率,时频资源可以为传输资源池。
具体的,本申请中的无线资源信息可以为传输载频标识和传输资源池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中一个传输载频可以被配置一个传输资源池,如图8所示的传输资源池1,也可以被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存在重叠部分的传输资源池(也可以称之为:不存在交集的传输资源池),如图8所示的传输资源池2和传输资源池3。每个传输资源池可以对应一个传输模式,也即终端设备可以将每个传输资源池对应的传输模式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确定为每个传输资源池各自所支持的传输特性。
本申请中不存在重叠部分的传输资源池可以指:任何一个PRB/子帧都最多只能存在一个传输资源池中,同一个PRB/子帧不可同时存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中。
例如,传输资源池1对应的传输模式可以为第一传输模式,该第一传输模式可以包括传输特性1和传输特性2,则传输资源池1所支持的传输特性为传输特性1和传输特性2。
此外,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一个传输载频包括的每个传输资源池所对应的传输模式,确定一个传输载频对应的传输模式,以及所支持的传输特性,当一个传输载频被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时,且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对应不同的传输模式时,则一个传输载频可以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模式。
例如,传输载频1被配置了一个传输资源池1,该传输资源池1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则终端设备确定传输载频1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例如,传输载频1被配置了传输资源池1和传输资源池2,其中,传输资源池1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传输资源池2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则终端设备确定传输载频1对应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
由于本申请中的无线资源信息可用于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配置的一个或多个无线资源(例如,无线资源为传输载频或传输资源池)中确定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无线资源,因此,在实际过程中,网络设备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无线资源中的配置信息中携带一个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因此,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指示信息确定该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从而确定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通过S1011实现:
S1011、终端设备根据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指示信息,确定所述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以及根据所述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对应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获取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该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和第二指示,其中,所述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支持第一传输模式,所述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支持第二传输模式。
示例性的,以所述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为传输载频为例,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传输载频的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一指示,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该传输载频支持第一传输模式,终端设备确定传输载频的配置信息中包括所述第二指示,则终端设备确定传输载频支持第二传输模式。
本申请中指示信息的大小可以由一个传输载频被配置的传输资源池的数量来确定:例如,当无线资源为一个传输载频的情况下,该指示信息的大小可以为1比特(bit)。
例如,该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指示信息为“0”表示该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该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的指示信息为“1”表示该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此外,所述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之间还可以协商是否在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携带指示信息,以及在一个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携带指示信息和一个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不携带指示信息的情况下,无线资源具体支持哪种传输模式。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协商配置信息中携带指示信息时,所述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协商配置信息中未携带指示信息时,该所述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传输模式。
例如,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所述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的指示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支持第一传输模式。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中不包括指示信息,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无线资源信息所指示的无线资源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模式。
在另一个示例中,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协商配置信息中携带指示信息时,所述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为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所述终端设备和所述网络设备之间协商配置信息中未携带指示信息时,该无线资源所支持的传输模式为第一传输模式。
上述介绍了如何根据无线资源支持的传输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无线资源支持的传输模式后,所述终端设备便可以建立该无线资源支持的传输模式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与该无线资源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所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获取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例如,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预存储信息的方式,或者网所述络设备广播的系统消息,或者所述网络设备通过专用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发送的消息获取无线资源的配置信息。
此外,本申请中一方面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一个载频被是否被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以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中每个传输资源池的位置以及所支持的传输模式,另一方面,本申请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一个传输载频包括的传输资源池:
所述网络设备可以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载频集合的配置信息,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载频集合中包括的所有传输载频均为终端设备所支持的传输载频,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载频集合中每个传输载频集合的配置信息用于确定该传输载频集合支持的传输模式,不同的传输载频集合支持不同的传输模式。
当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载频集合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两个或两个传输载频集合中任意两个传输载频集合存在重叠的传输载频时,则此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部分重叠的传输载频可以对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模式,因此,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将该部分重叠的传输载频划分为若干传输资源池,以使得每个传输资源池对应一个传输模式。
本申请中任意两个传输载频集合存在重叠的传输载频是指:一个传输载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集合中存在。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传输载频集合1支持第一传输模式,所述传输载频集合2支持第二传输模式,且所述传输载频集合1和所述传输载频集合2之间存在重叠的传输载频,例如,传输载频3,则传输载频3既支持第一传输模式又支持第二传输模式,则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在传输载频3上划分两个不存在重叠部分的传输资源池。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将传输载频3上支持第一传输模式的载频部分作为一个传输资源池,将传输载频3上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载频部分作为另一个传输资源池,从而确定传输载频3上包括的两个传输资源池。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传输载频支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模式时,该传输载频的配置信息中可以使用一个2bit域指示该传输载频所支持的传输模式。
示例性的,使用“00”指示该传输载频支持第二传输模式、使用“01”指示该传输载频支持第一传输模式以及使用“11”指示该传输载频支持第二传输模式和第一传输模式。
由于第一传输特性可以为第一传输模式中引进的且与第二传输模式不兼容的传输特性,因此,不同的第一传输特性针对的传输特性信息也会存在差异,下述将分别介绍:
在一个示例中,以第一传输特性为64-相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modulation,QAM)为例,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支持使用64-QAM;第一MCS配置信息,第一MCS配置信息包括支持使用64-QAM的配置信息;第二MCS配置信息,第二MCS配置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一最小MCS索引和第一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第一最小MCS索引和第一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在第一MCS索引表内确定的MCS索引范围包括支持使用64-QAM的MCS索引。
在又一个示例中,以第一传输特性为发射分集为例,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一项或多项:
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支持使用发射分集;或,发射分集配置信息,所述发射分集配置信息发射分集配置信息包括天线端口数标识、码本子集约束标识、发送天线选择标识、最大层数标识或可选码本使能标识中的一个或多个。
在另一个示例中,以第一传输特性使用第二MCS索引表为例,所述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包括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最小MCS索引和第二最大MCS索引中的一项或多项,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表为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支持使用64-QAM的MCS索引表;则步骤S104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最小MCS索引和/或第二最大MCS索引在第二MCS索引表中为业务数据选择第一MCS;终端设备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MCS传输业务数据,以及在相应的直连链路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二MCS索引表指示信息和第一MCS对应的索引。
此处的所述第二最小MCS索引表示第二MCS表中包括的所有MCS索引的下限,所述第二最小MCS索引表示第二MCS表中包括的所有的MCS索引的上限,其中,由所述第二最小索引和所述第二最大索引在所述第二MCS表确定的索引表支持64-QAM,以及支持其他的MCS方式。
另一种示例:S1012、所述终端设备可以从与所述终端设备通信的发送装置(例如,如图4所示的网络设备,或者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处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包括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通过预存储信息的方式、或者从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专用信令(例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中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或者从网络设备广播的系统信息中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通过终端设备的上层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或者,终端设备也可以从预存储信息中获取第一配置信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的上层是相对于当前协议层而言,在本申请中主要是相对于接入层的上层,可以是上层的应用层或适配层等。
S102、所述终端设备获取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的接入层可以从终端设备的上层获取业务数据。
S103、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第一传输特性为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传输特性。
示例性的,当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包括多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时,终端设备可以从多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中任意选择一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用于传输业务数据,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S104、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将该业务数据传输给其他终端设备。
本申请中提供一种业务传输方法,所述终端设备首先确定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传输特性信息可用于确定第一传输特性,无线资源信息可以确定传输资源集合,因此,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无线资源信息和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确定支持第一传输特性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并在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获取到的业务数据时,可以在支持第一传输特性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一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来传输业务数据,并在所选择的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由于不同传输资源集合可能对应不同的传输特性,这样可以避免终端设备在不同传输资源集合上采用该传输资源集合所支持的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对其他终端设备造成的干扰,从而解决了采用不同传输特性和工作于不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之间的兼容通信和共存问题。
示例性的,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9所示,在本申请提供的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
S105、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无线资源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集合,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资源集合支持第一传输特性。
由于一个传输载频可以被配置一个传输资源池,也可以被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因此,本申请中的无线资源信息可以为用于确定传输资源池标识,也可以为用于确定传输载频标识,下述将分别介绍不同无线资源信息下,第一传输资源集合的具体内容:
一种情况为Case1:网络设备将所述一个传输载频上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池全部配置给终端设备。另一种情况为Case2:网络设备将所述一个传输载频上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池中的一部分传输资源池配置给终端设备,以及将所述一个或多个传输资源池中的另一部分传输资源池配置给其他终端设备。
示例性的,基于Case1作为本申请的一种示例,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无线资源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集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51、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确定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第一传输载频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载频中确定第一传输载频。
S1052、所述终端设备将第一传输载频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资源集合。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第一传输载频为载波1,且该载波1上包括N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为载波1上包括的N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其中,N为正整数。
例如,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为载波1,该载波1包括传输资源池1、传输资源池2以及传输资源池3,其中,传输资源池1、传输资源池2以及传输资源池3均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且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的传输资源池。其中,终端设备在传输资源池1上的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为直连链路传输资源1、直连链路传输资源2。在传输资源池2上的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为直连链路传输资源3、直连链路传输资源4以及直连链路传输资源5,以及传输资源池3上的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为直连链路传输资源6、直连链路传输资源7以及直连链路传输资源8,则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为直连链路传输资源1至直连链路传输资源8。
基于Case2,作为本申请的另一种示例,终端设备根据无线资源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集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53、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传输载频标识对应的第一传输载频上使用的传输资源池。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传输载频标识用于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配置的一个或多个传输载频中确定为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一传输载频。
S1054、所述终端设备将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资源集合。
例如,第一传输载频为载波1,该载波1包括传输资源池1、传输资源池2、传输资源池3以及传输资源池4,其中,传输资源池1以及传输资源池2为网络设备为其他终端设备配置的,传输资源池3和传输资源池4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其中,传输资源池3为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且传输资源池3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为:直连链路传输资源1、直连链路传输资源2以及直连链路传输资源3,则终端设备确定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为直连链路传输资源1、直连链路传输资源2以及直连链路传输资源3。
需要说明的是,以第一传输载频为载波为例,当一个载波被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存在重叠部分的传输资源池时,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中每个传输资源池可以映射到同一个传输模式,也可以映射到不同的传输模式。因此,可以将每个传输资源池映射到的传输模式包括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确定为每个传输资源池各自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存在重叠部分的传输资源池对应的传输模式,即为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存在重叠部分的传输资源池所在的载波支持的传输模式。
下述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映射到不同的传输模式为例,载波1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传输资源池包括:Pool A和Pool B,其中,Pool A对应第二传输模式,PoolB对应第一传输模式,则载波1支持第二传输模式和第一传输模式。
此外,载波1包括的N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等于传输资源池1包括的M1个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和传输资源池2包括的所有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之和。
在另一个示例中,无线资源信息为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则终端设备根据无线资源信息确定第一传输资源集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55、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在所述第一传输载频上确定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的第一传输载频为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的传输载频。
S1056、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所述传输资源池上的所有可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确定为第一传输资源集合。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可以用于所述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一个或者多个传输资源池中确定于该第一传输资源池标识对应的传输资源池。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如图10所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S106、所述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包括:业务类型的标识、PPPP的标识、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标识、可靠性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时延的标识、终端设备速度的标识或传输速率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示例性的,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建立业务类型的标识与传输模式或传输模式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建立PPPP的标识与传输模式或传输模式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之间的映射关系,或者建立可靠性的标识与传输模式或传输模式支持的一个或多个传输特性之间的映射关系等等,以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标识。
示例性的,服务质量QoS的标识的参数值、可靠性的标识的参数值、承载的标识的参数值、时延的标识的参数值或传输速率的标识的参数值中任一个均可以对应一个指定值,也可以对应一个具有上限和下限的范围值,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所述服务质量QoS的标识的参数值与第一服务质量的参数值对应,或者所述服务质量QoS的标识指示第一服务质量的参数值和第二服务质量的参数值之间的参数值。
例如,服务质量QoS的标识对应第一服务质量的参数值为5,或者服务质量QoS的标识对应的第一服务质量的参数值和第二服务质量的参数值之间的参数值为[5,10]。可靠性的标识与第一可靠性的参数值对应,或者可靠性的标识与第一可靠性的参数值和第二可靠性的参数值之间的参数值对应。例如,可靠性的标识对应的第一可靠性的参数值为0.8,或者可靠性的标识对应的第一可靠性的参数值和第二可靠性的参数值之间的参数值对应[0.2,0.5]。
基于步骤S106,作为本申请的一个示例,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可以通过步骤S1031实现:
S1031、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
本申请中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可以由终端设备从终端设备的上层中获取,或者终端设备通过网络配置获取,或者通过预存储信息获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1032、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中的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可以理解为:1、当第一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标识为指定值或范围值时,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参数值与第一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参数值相同。2、当第一标识对应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标识为范围值时,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参数值位于第一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参数的参数值的范围内。
示例性的,一方面当第一标识包括某一个参数A时,第二标识也包括与第一标识相同的一个参数A,且第一标识包括的参数A与第二标识包括的参数A的值相同;则确定第二标识为第一标识。
示例性的,如果第一标识包括三个参数时,第二标识也应该包括与其相同的三个参数,且三个参数的值分别相同,才可以确定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相同。
例如,以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为QoS的标识,且该QoS的标识的参数值为5,则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对应的QoS的标识的参数值为5时,则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例如,以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为可靠性的标识,且该可靠性的标识的参数值为[0.2,0.5],第二标识对应的可靠性的标识的参数值为0.3,则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例如,以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为QoS的标识、可靠性的标识,且该QoS的标识的参数值为5,可靠性的标识的参数值为[0.2,0.5],则第二标识对应的QoS的标识的参数值为5,且可靠性的标识的参数值为0.3时,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在另一个示例中,本申请中当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与第一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时,则确定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
示例性的,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为QoS的标识、可靠性的标识,且该QoS的标识的参数值为5,可靠性的参数值为[0.2,0.5],则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为可靠性的标识,且第二标识对应的可靠性的标识的参数值为0.4,则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如图11所示,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S107、所述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门限值,所述第一门限值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门限值,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包括:业务类型的标识、包优先级PPPP的标识、服务质量QoS的标识、可靠性的标识、承载的标识、时延的标识、终端设备速度的标识或传输速率的标识中的一项或多项。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建立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与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对应的第一门限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以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门限值。
相应地,作为本申请的另一个示例,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S1033、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
具体的,终端设备获取第二标识的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本申请在此不加赘述。
S1034、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第一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步骤S103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在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标识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或者,在另一个示例中,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参数中任一个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值时,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如图12所示,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S108、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拥塞程度门限值。
本申请中的拥塞程度可以指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或者当期使用的传输载频对应的信道繁忙率(channel busy ratio,CBR),可以用信号强度表示,例如,用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和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表示,即终端设备在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或使用的传输载频中测量到的信号的强度。
基于步骤S108,作为本申请的再一个示例,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步骤S1035或步骤S1036实现:
S1035、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和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步骤S1035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小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大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S1036、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和拥塞程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步骤S1036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大小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大于或等于拥塞程度门限值,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本申请中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或使用的传输载频可以为业务数据对应的传输资源池或者传输载频,也可以为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传输资源池或传输载频。
作为本申请的又一个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S109、所述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拥塞程度范围。
基于步骤S109,作为再一种示例,本申请中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可以通过以下S1037或S1038实现:
S1037、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所述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与所述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步骤S1037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资源池的拥塞程度位于拥塞程度范围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S1038、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与拥塞程度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步骤S1038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的传输载频的拥塞程度位于拥塞程度范围内,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作为本申请的再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S110、所述终端设备获取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信道负载阈值。
其中,信道负载可以为信道码率(constant bitrate,CB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RSRP)、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strength indication,RSSI)。
再一个示例,基于步骤S110,本申请中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S1039、所述终端设备根据信道负载与信道负载阈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可以将用于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负载与传输模式建立映射关系,这边便可以根据信道负载与信道负载阈值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使用哪个传输模式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的步骤S1039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终端设备确定信道负载大于或等于信道负载阈值,则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或者终端设备确定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负载小于或等于信道负载阈值,则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信道负载阈值可以为信道负载范围,因此,当终端设备确定传输业务数据的信道负载位于信道负载阈值范围内时,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此外,本申请中还终端设备还可以获取指定QoS流(flow)或指定QoS flow ID与无线资源信息和/或传输特性信息之间的映射关系,因此当终端设备确定业务数据的QoS flow与指定QoS flow相同,或者QoS flow ID和指定QoS flow ID相同时,则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本申请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指示一个使用哪些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例如,针对第一传输模式中对64-QAM的支持,可以在业务数据的控制信息(scheduling assign,SA)的保留(reserved)的bit位中选取1bit作为指示位,当该bit位置1时,表示该业务数据需要使用64-QAM传输;相应的,其他传输特性也可以参数此方法,采用1bit位作为指示,或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bit位字段的一个取值作为某一传输特性的指示,具体实现方式不做限定。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相应的指示位识别接收到业务数据采用哪几种传输特性进行传输。
其中,SA的内容主要是信息负载的MCS、起始PRB、所占用的PRB等信息,具体的,接收端先盲解SA,解出SA后,根据SA的内容按照指定的MCS在指定的时频资源上去解析数据内容。
此外,作为本申请的再一个实施例,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根据使用的传输载频或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中是否存在第二传输模式支持的传输特性传输的信号,确定是否使用第一传输特性进行业务传输。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根据终端设备使用的传输载频或使用的传输资源池中是否存在第二传输模式支持的传输特性传输的信号,确定是否使用第一传输特性进行业务传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S111或S112实现:
S111、所述终端设备在传输业务数据之前测量是否存在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进行业务传输,或支持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的信号大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不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监听使用的传输载频或使用的传输资源池接收并尝试解析接收到的信号,并测量接收到的信号强度,若终端设备确定接收到的信号解析成功且该信号采用第二传输模式支持的传输特性进行传输,并且该信号的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终端设备不触发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或,S112、所述终端设备在传输业务数据之前测量到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信号小于第一阈值,或未测量到支持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设备发送的业务数据的信号,则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在使用的传输载频或使用的传输资源池解析不成功或解析成功但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终端设备可以在使用的传输载频或使用的传输资源池采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可以为终端设备确定一个预配置传输模式,当传输资源池的配置信息中未明确的表明该传输资源池支持的传输特性或传输载频的配置信息中未明确的表明该传输载频支持的传输特性时,或根据上述的业务数据的特性(PPPP等)、信道拥塞程度等无法确定所支持的传输特性,或没有配置业务数据流所支持的传输模式或传输特性,没有业务特性、信道拥塞程度等信息,则终端设备(的业务流)确定预配置传输模式为第二传输模式。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终端设备。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终端设备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作为一个示例,以处理模块为处理器或者控制器,以发送模块为发射器,接收模块为接收器为例,图14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结构的简化示意图。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发射器/接收器1102,控制器/处理器1103,和存储器1104以及通信单元1101。
发射器/接收器11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和其他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之间收发信息/或数据,作为一个示例,发射器/接收器1102在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该业务数据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其他终端设备。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上述实施例中网络设备或者其他终端设备发射的信令或者数据,例如,第一配置信息或者其他配置信息或者业务数据。发射器/接收器1102接收器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令或者数据并提供输入采样。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例如,LTE及其他演进系统的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
控制器/处理器1103对终端设备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进行的处理。例如用于控制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和/或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过程。作为示例,控制器/处理器1103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7中的过程S103、图9中的过程S105和S103、图10中的S1031和S1032,图11中的过程S1033和S1304、图12中的过程S1038以及图13中的过程S1037。存储器1104用于存储用于终端设备110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发射器/接收器11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接收其他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发送的数据/信令,作为示例发射器/接收器11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7中的过程S101和S102、图9中的过程S101和S102、图10中的过程S101和S102和S106、图11中的过程S101和S102和S107、图12中的S101和S102和S108以及图13中的过程S101和S102和S109。
作为示例,发射器/接收器11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向其他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发送数据/信令,例如,作为示例,发射器/接收器1102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执行图7、图9至图13中的过程S104。
作为示例,通信单元1101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其他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用于支持终端设备与图7中示出的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信。
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功能的控制器/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
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终端设备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发明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150的结构示意图。芯片15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510和接口电路1530。
可选的,该芯片150还包括存储器1540,存储器15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510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5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54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540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处理器1510控制终端设备的操作,处理器1510还可以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15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5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5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具体的应用中存储器1540、接口电路1530以及存储器1540通过总线系统152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52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520。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510中,或者由处理器1510实现。处理器15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5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5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540,处理器1510读取存储器15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可选地,接口电路1530用于执行图7、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接收和发送的步骤。处理器1510用于执行图7、图9、图10、图11、图12、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处理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实施例中的S101,S102、S106、S107、S108、S109、S110、S1012、S103、S105、S1051、S1052、S1053、S1054、S1031、S1032、S1033、S1034、S1035、S1036、S1037、S1038、S1039、S111、S1011、S112、和S1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由终端设备执行的过程。
一方面,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实施例中的S101,S102、S106、S107、S108、S109、S110、S1012、S103、S105、S1051、S1052、S1053、S1054、S1055、S1056、S1031、S1032、S1033、S1034、S1035、S1036、S1037、S1038、S1039、S111、S1011、S112、和S1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由终端设备执行的过程。
一方面,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应用于终端设备中,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处理器用于运行指令,以执行实施例中的S101,S102、S106、S107、S108、S109、S110、S1012、S103、S105、S1051、S1052、S1053、S1054、S1055、S1056、S1031、S1032、S1033、S1034、S1035、S1036、S1037、S1038、S1039、S111、S1011、S112、和S104。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由终端设备执行的过程。
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可以根据技术方案的内在逻辑进行组合或相互引用形成新的实施例,在此不加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所述终端设备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无线资源信息、以及与所述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为所述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传输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所述业务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使用第二MCS索引表,所述传输特性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最小MCS索引和第二最大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表为在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支持使用64-QAM的MCS索引表;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最小MCS索引和所述第二最大MCS索引,在所述第二MCS索引表中为所述业务数据选择第一MCS;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MCS传输所述业务数据,以及在相应的直连链路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二MCS索引表指示信息和第一MCS对应的索引。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获取与所述无线资源信息和所述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
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6.一种业务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使用第一传输特性传输业务数据时,从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第一传输资源集合中选择直连链路传输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处理模块所选择的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无线资源信息、以及与所述无线资源信息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为所述传输特性信息支持的传输特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所述业务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使用第二MCS索引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对应的传输特性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使用的第二最小MCS索引和第二最大MCS索引,其中,所述第二MCS索引表为在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资源支持使用64-QAM的MCS索引表;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最小MCS索引和所述第二最大MCS索引,在所述第二MCS索引表中为所述业务数据选择第一MCS;
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在所述直连链路传输资源上使用所述处理模块选择的第一MCS传输所述业务数据,以及在相应的直连链路控制信息中携带第二MCS索引表指示信息和第一MCS对应的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无线资源信息和所述传输特性信息对应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对应于业务数据的业务类型的标识;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确定所述接收模块获取的所述业务数据对应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对应于所述业务数据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以及用于确定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和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一参数的参数值相同时,确定使用所述第一传输特性传输所述业务数据。
1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运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010686396.5A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9356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6396.5A CN111935670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80073046.2A CN111345083A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2010686396.5A CN111935670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PCT/CN2018/076767 WO2019157673A1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3046.2A Division CN111345083A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5670A true CN111935670A (zh) 2020-11-13
CN111935670B CN111935670B (zh) 2021-10-15

Family

ID=6761884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6396.5A Active CN111935670B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01880073046.2A Pending CN111345083A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73046.2A Pending CN111345083A (zh) 2018-02-13 2018-02-13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5474B2 (zh)
EP (1) EP3737175A4 (zh)
CN (2) CN111935670B (zh)
WO (1) WO20191576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0336A (zh) * 2020-11-18 2021-04-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的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04089B2 (en) * 2017-11-23 2022-04-12 Lg Electronics Inc. V2X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DCC operation method thereof
US11882626B1 (en) * 2020-06-10 2024-01-23 Sprint Spectrum Lp Selecting antenna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transmission type
CN111885549A (zh) * 2020-06-29 2020-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采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6615876A (zh) * 2021-01-14 2023-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89938B (zh) * 2021-12-14 2024-06-2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载波确定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572A (zh) * 2013-03-11 2014-09-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和用户终端设备
CN105281866A (zh) * 2014-06-12 2016-01-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用户突发非连续低速率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59337A (zh) * 2015-09-24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793090A (zh) * 2016-07-29 2017-05-3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D2d直接通信资源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87509A (zh) * 2010-12-02 2012-06-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态分配用户面处理单元资源的方法及系统
EP3160201B1 (en) * 2014-06-20 2019-03-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149338B2 (en) * 2014-09-26 2018-12-04 Sun Patent Trust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device to 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US20160295624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JP6708744B2 (ja) * 2016-03-30 2020-06-10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データ伝送方法
US11431533B2 (en) * 2017-05-04 2022-08-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value selectio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572A (zh) * 2013-03-11 2014-09-1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传输方法和用户终端设备
CN105281866A (zh) * 2014-06-12 2016-01-2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多用户突发非连续低速率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59337A (zh) * 2015-09-24 2017-04-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车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793090A (zh) * 2016-07-29 2017-05-31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D2d直接通信资源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40336A (zh) * 2020-11-18 2021-04-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的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2104605A1 (zh) * 2020-11-18 2022-05-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的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CN112640336B (zh) * 2020-11-18 2023-04-1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调制与编码策略mcs的配置方法、装置及通信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45083A (zh) 2020-06-26
US11825474B2 (en) 2023-11-21
WO2019157673A1 (zh) 2019-08-22
US20200374862A1 (en) 2020-11-26
EP3737175A4 (en) 2020-12-30
EP3737175A1 (en) 2020-11-11
CN111935670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5670B (zh) 一种业务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466899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0268767B (zh) 终端设备、基站、方法和记录介质
US11051315B2 (en) Data exchange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002753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pack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418243A (zh) 用于在直通链路通信中执行载波聚合的系统和方法
KR102265526B1 (ko) 기지국장치 및 데이터 및 신호 전송 방법
JP2019506786A (ja) 電子機器、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US2022025651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CN110447199B (zh) 电子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11417215A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配置方法、终端及通信装置
WO2020066583A1 (ja) 通信装置、制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CN113727300A (zh) 旁链路通信方法及设备
WO2021036910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002914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resour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2544351A (ja) 解放されたリソースを利用する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WO2017152779A1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和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EP375035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uplicated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6173644A1 (en) Use of multiple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message resources for transmission of a service message in a wireless network
JP2023514076A (ja) 予約されたリソースを利用する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240314692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operating in a power saving state
JP2023547363A (ja) サイドリンク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のための通信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17478282A (zh) 解调参考信号端口确定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18510052A (zh) 一种侧行链路通信方法以及相关装置
CN118250184A (zh) 通信方法与装置、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芯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