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0829A - 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0829A
CN111930829A CN202010557508.7A CN202010557508A CN111930829A CN 111930829 A CN111930829 A CN 111930829A CN 202010557508 A CN202010557508 A CN 202010557508A CN 111930829 A CN111930829 A CN 1119308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level
area
level area
stand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750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占婕
王冬雪
杨媛
王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Group Inner Mongolia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750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08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0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08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30/00Commerce
    • G06Q30/02Marketing; Price estimation or determination; Fundraising
    • G06Q30/0201Market modelling; Market analysis; Collecting market data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7/00Conversion of a code where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given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to a code where the same, similar or subset of information is represented by a different sequence or number of digits
    • H03M7/30Compression; Expansion; Suppression of unnecessary data, e.g. redundancy reduction
    • H03M7/70Type of the data to be coded, other than image and sound
    • H03M7/705Unic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rketing (AREA)
  • Economics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利用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提高地址的生成效率。

Description

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需要应用到表征地理位置或者地理范围的地理地址。例如,移动运营商的集团客户、家庭客户、无线、传输、应急调度等业务场景均需要应用地理地址。
然而,现阶段,需要利用人工输入的方式生成地址,效率较低。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可以提高地址的生成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标准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组成,标准地址中每一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小于每一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利用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待处理地址,待处理地址包括目标标准地址和/或样本地址,样本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中的至少部分层级区域地址组成;若标准地址数据库未存储有待处理地址,将待处理地址存入标准地址数据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样本地址是基于家庭宽带地址信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地址数据信息和通信运营商网络设施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在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无法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参数;利用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参数,确定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根据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确定多个目标标准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标准地址数据库包括多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不同层级的区域地址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区域地址数据子库,每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存储有至少一组对应的特定层级的区域地址和特定层级的区域地址的上一级区域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标准地址包括:对应省级区域的第一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地级市区域的第二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县级区域的第三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乡级区域的第四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社区级区域或者行政村级区域的第五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路级区域、巷级区域或者街级区域的第六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门牌号码级区域的第七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小区级区域、单位级区域、学校级区域或村组级区域的第八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楼栋级区域或者排号级区域的第九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单元级区域的第十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楼层级区域的第十一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房号级区域、村内编号级区域或者位置描述级区域的第十二级区域地址。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标准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组成,标准地址中每一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小于每一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包括:地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地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地址生成模块,用于利用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地址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待处理地址,待处理地址包括目标标准地址和/或样本地址,样本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中的至少部分层级区域地址组成;装置还包括:地址存储模块,用于若标准地址数据库未存储有待处理地址,将待处理地址存入标准地址数据库。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提供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在获取目标层级区域地址之后,可以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自动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并自动可以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再利用自动确定的上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和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相较于人工生成地址的方式,能够自动生成标准地址,提高了地址的生成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数据库调用系统的系统构架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生成界面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JMS消息的标识符字段的处理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充分理解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部分将先对标准地址做具体说明。
标准地址,可以以文字的形式精准的描述一个实际的地理位置。标准地址由N级区域地址组成。具体地,N级区域地址之间具备上下级关系。按照等级从上到下的顺序,N级区域地址依次为第一级区域地址、第二级区域地址、……、第N级区域地址,N可以为任意整数。
其中,标准地址中每一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小于每一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示例性地,以第i级区域地址为例,第i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小于前i-1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其中,i为小于等于N的整数。比如,若第i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为行政区,则前i-1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可以为行政省、行政市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N的取值可以为大于等于12的。也就是说,标准地址至少包括12级区域地址。
具体地,标准地址包括如下12级地址。
(1)、对应省级区域的第一级区域地址。其中,省级区域可以包括一个省所占据的地理区域,也可以是同级行政区域所占据的地理位置。例如,自治区、直辖市对应的地理区域。
(2)、对应地级市区域的第二级区域地址。同理地,地级市区域可以是地区、盟、自治州、地级市所对应的地理区域。
(3)、对应县级区域的第三级区域地址。同理地,县级区域可以是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林区、特区。
(4)、对应乡级区域的第四级区域地址。同理地,乡级行政区域可以是街道、镇、乡、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
(5)、对应社区级区域或者行政村级区域的第五级区域地址。
(6)、对应路级区域、巷级区域或者街级区域的第六级区域地址。
(7)、对应门牌号码级区域的第七级区域地址。
(8)、对应小区级区域、单位级区域、学校级区域或村组级区域的第八级区域地址。
(9)、对应楼栋级区域或者排号级区域的第九级区域地址。
(10)、对应单元级区域的第十级区域地址。
(11)、对应楼层级区域的第十一级区域地址。
(12)、对应房号级区域、村内编号级区域或者位置描述级区域的第十二级区域地址。例如,可以用“左”、“中”、“右”、“东”、“南”、“西”、“北”等位置描述词描述同一层内的多套房的位置。
通过上述12级地址,可以将该标准地址所代表的地理范围由省级行政区域逐级限缩至以房间为单位的区域范围。从而,标准地址能够以房间为单位,精确的表示出各实际地理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示出的标准地址“XX省XX市XX县XX乡XX村XX路XX号XX村组XX排XX单元XX层XX号”由12级区域地址组成。具体地,12级区域地址依次为“XX省”、“XX市”、“XX县”、“XX乡”、“XX村”、“XX路”、“XX号”、“XX村组”、“XX排”、“XX单元”、“XX层”、“XX号”。其中,“XX号”可以是村内房屋的编号。在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村内房屋往往是以户为独立单位,若没有“XX单元”、“XX层”的具体信息时,第十级区域地址和第十一级地址可以是默认值。
由于村庄内的房屋往往以村组为单位,在各村组内房屋往往成排排列,因此可以用“XX村组”、“XX排”、“XX号”等区域地址详细的表示村庄内的具体地址位置。
在一个示例中,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示出的标准地址“XX省XX市XX县XX乡XX村XX路XX号XX村组XX排XX单元XX层XX号”由12级区域地址组成。具体地,12级区域地址依次为“XX省”、“XX市”、“XX县”、“XX乡”、“XX村”、“XX路”、“XX号”、“XX村组”、“XX排”、“XX单元”、“XX层”、“XX号”。其中,“XX号”可以是村内房屋的编号。可选的,考虑到村内房屋往往是以户为独立单位,若没有“XX单元”、“XX层”的具体信息时,第十级区域地址和第十一级地址可以是默认值。
由于村庄内的房屋往往以村组为单位,在各村组内房屋往往成排排列,因此可以用“XX村组”、“XX排”、“XX号”等区域地址详细的表示村庄内的具体地址位置。
在另一个示例中,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图2示出的标准地址“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社区XX路XX号XX小区XX栋XX单元XX层XX房”由12级区域地址组成。具体地,12级区域地址依次为““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社区”、“XX路”、“XX号”、“XX小区”、“XX栋”、“XX单元”、“XX层”、“XX房”。
由于城市的行政区往往可以划分成多个大的街道,每个大的街道又可以划分成多个社区,每个社区由一条或多条路组成,每个路上又分布着多个不同门牌号的建筑物。由于城市内往往以楼房组成的小区为主,继续以小区为例,一个小区可以对应着一个门牌号,一个小区往往具有多栋楼房,每栋楼房可以包括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多层楼,每层楼包括多间房。因此,通过本实例中的区域地址能够详细的表示城市内的具体地址位置。
在介绍完标准地址之后,本申请实施例的下述部分将继续对存储有标准地址的标准地址数据做具体的说明。
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除了预先存储有多级区域地址之外,还预先存储有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示例性地,标准地址数据库可以是ORACLE数据库(即一种关系型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存储压力,标准地址数据库中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具体包括任意一级区域地址与该任意一级区域地址的上一级区域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第i-1级区域地址与第i级区域地址的对应关系。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用key-value的形式表示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具体地,可以用数据表中的key值表示该数据表的存储数据,也就是说,该数据表中存储的第i-1级区域地址。可以用数据表中的key值与value值的对应关系来表示第i-1级区域地址与第i级区域地址的对应关系。示例性地,数据表A用于存储第二级区域地址,数据表A中的某一key值为“朝阳区”,该key值对应的value值为“北京市”,这对key-value值说明了“朝阳区”的上一级区域地址为“北京市”。在一个示例中,数据库中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的标识,例如多级区域地址的标识符(Identity Document,ID)。以及数据库中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间的对应关系中,也是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的标识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N级标准地址能够以层级为单位分散存储在标准地址数据库中,标准地址数据库可以包括多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不同层级的区域地址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区域地址数据子库。每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存储某一个层级的区域地址。具体地,若标准地址由N级区域地址组成,标准地址数据库包括M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M为大于等于N的整数。其中,M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中的j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仅用于存储第i级区域地址,i可以为小于等于N的任意整数,j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剩余的M-j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中的至少一个子库用于存储第i-1级区域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准地址数据库在使用前,可以提前存入样本地址以供后续过程中的调用。
首先,样本地址的具体说明如下。
样本地址可以包括已有的标准地址和/或也可以包括已有的残缺地址,对此不作限制。其中,残缺地址缺失标准地址中的至少部分层级区域地址。比如,残缺地址可以是由前11级区域地址组成的地址,或者残缺地址缺失第3-5级区域地址。
在一个实施例中,样本地址是根据以下能够直接或间接表征实际地理位置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其中,信息的形式可以是IP地址、位置坐标、经纬度信息等,可以将上述信息转换为相应的残缺地址。此外,信息的形式还可以是残缺地址或标准地址。信息具体如下。
(1)、基于家庭宽带地址信息。示例性地,家庭宽带地址信息可以精确到包括前11级区域地址。
(2)、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地址数据信息。示例性地,可以通过调用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利用网络爬虫技术从网上获取地址数据。
(3)通信运营商网络设施的位置信息。具体地,通信运营商网络设施可以是通信运营商铺设的基础设施。例如,光交接箱、用于敷设光缆的井、电线杆、机房、分纤箱等。其中,根据光交接箱的位置信息可以获取由前6级区域地址组成的一个残缺地址。根据敷设光缆的井的位置信息可以获取由前7级区域地址组成的一个残缺地址。
由于移动运营商会录入已铺设基础设施的位置信息,以方便对其继续进行管理和维护。因此,可以根据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一个样本地址。其中,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设备的坐标、经纬度信息等,此时可以根据位置信息转换为样本地址。设备的位置信息还可以直接录入的残缺地址,此时可以将位置信息直接作为样本地址。其次,样本地址的存储方法可以具体包括:获取样本地址。若标准数据库中未存储有样本地址,将该样本地址存入标准地址数据库。其中,在存入操作之前可以直接默认样本地址未存入标准地址数据库,也可以判断标准地址数据库中已存储的地址中是否存在该样本地址。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样本地址是部分缺失的地址,可以先将其补全再存储,或者直接分开存储。但是直接分开存储时,可能会无法判断一个或者多个区域地址的上一级区域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级区域地址至第四级区域地址是根据城市规划需求等因素由相关部门规划的。因此,处于加强对标准地址数据库中的地址数据的管理,以及加强地址数据的可靠性等因素的考虑,标准地址数据库中的前四级区域地址可以单独由具有管理权限的人员进行管理。例如,可以由移动运营商的省级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标准地址数据库数据量大,可能会造成查询或修改效率低的问题。因此,为了提高标准地址数据库的调用效率,可以使用触发器、KAFKA(即一个分布式、分区的、多副本的、多订阅者,基于zookeeper协调的分布式日志系统)与ES(ElasticSearch,即一种索引技术)相结合的ORACLE数据库调用方案。
具体地,用户在前台对ORACLE数据库进行数据操作(例如新增、删除、修改)之后,触发器会把本次数据操作的相关数据信息存储在一个中间表中,然后KAFKA服务端定时轮询中间表把数据信息同步到ES服务端,最后通过ES服务能够快速查询搜索的机制达到提高系统查询和导出性能的目的。
触发器(trigger)是SQL server提供给程序员和数据分析员来保证数据完整性的一种方法,它是与表事件相关的特殊的存储过程,它的执行不是由程序调用,也不是手工启动,而是由事件来触发,比如当对一个表进行操作(新增、修改、删除)时就会激活它执行。
针对用户不同的数据操作,建立了新增、修改、删除三种不同的触发器,会在中间表插入三种不同的记录信息,对应的同步程序系统会轮询中间表在ES服务新增、修改、删除相关数据。
对于关联类型的字段,则需要在关联的表的关联字段建立触发器用户更新关联字段,例如,A表的A’字段关联的是B表的B’字段,而A表的数据需要同步到ES中,则在B表建立触发器,当B’字段发生改变时更新ES中A表的A’字段值。
对于既有数据变更,又有数据查询的大量ES数据来说,单一节点的ES服务端会比较吃力,故而可以采用集群配置,以多节点,分功能的集群部署来解决大数据量及大并发的问题。其中主节点(master节点)负责分发查询任务,若同时需要存储多个数据,那么在分发任务的同时,也要执行查询工作,若查询频率较高或查询任务较重,该主节点负担会很大,进而影响到查询效率,各节点完成查询后,将查询结果返回主节点,主节点汇总后,将查询结果返回。可选地,若现场条件允许,建议采用更多的ES服务节点。比如可成为master的节点数不能小于总服务节点数/2+1,具体的配置都需考虑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若请求比较频繁,节点压力过大的话,可以添加client节点。
其中,ES的服务节点类型可以有如下四类。
1、既可成为主节点,又具备存储数据功能的节点,ES端默认配置此种节点。
2、数据节点(data节点),仅存储数据,提供查询服务,不成为主节点。
3、主节点(master节点),不存储数据。
4、客户端节点(client节点),只负责处理用户请求,实现请求转发,负载均衡等功能。
KAFKA是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即使是非常普通的硬件KAFKA也可以支持每秒数百万的消息,它可以处理消费者在网站中的所有动作流数据,KAFKA的目的是通过Hadoop的并行加载机制来统一线上和离线的消息处理,也是为了通过集群来提供实时的消息,由KAFKA服务端把同步信息发给ES服务端。
其中,KAFKA服务端需要借助同步系统把同步信息发给ES服务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同步系统主要包含SEND服务端和SAVE服务端两部分。
示例性地,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数据库调用系统的系统构架图。
SEND服务端20主要用于轮询查询在ORACLE数据表10上设置的触发器生成的中间表数据,然后把查询到的信息发送给KAFKA服务端31和32。
SAVE集群服务端41至44,在接收到KAFKA服务端31和32发送的同步信息之后通过配置的不同资源的配置文件查询具体的资源信息数据,然后把数据同步到ES服务端的ES数据库51。在一些实施例中,ES数据库51和其他ES数据库52进行数据同步。
此外,标准地址数据库除了存储标准地址的功能之外,还可以调用标准地址数据库来将残缺地址补全为完整的标准地址,此部分内容将在本申请实施例下述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部分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应注意,这些实施例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400可以包括S410至S430。
S410,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
在本步骤中,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地址、地址关键字、位置或区域地址的别名、位置的经纬度信息等能够反映地址信息生成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
又或者,可以根据用户在地图上选择的目标位置的位置信息,生成一个地址,并将该地址拆分为多级区域地址。其中,所生成的地址的层级数目与地图的精度有关。例如城市地图的精度高于沙漠地图的精度,城市地图中的位置点可以拆分出前8-10级区域地址,而沙漠地图可以拆分出前4-6级区域地址,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仅是举例说明城市地图的拆分精度和沙漠地图的拆分精度的不同,对两者的拆分精度不作具体限定。
S420,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
首先,针对上级区域地址的说明如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标准地址数据库中的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是第i级区域地址与第i-1级区域地址的对应关系,i为任意整数。也就是说,各级区域地址与其上一级区域地址的对应关系。
则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从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开始,逐级向上递推出所有的上级地址。具体地,可以先根据标准地址数据库中的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一级区域地址,再确定该上一级区域地址的上一级区域地址,直到确定出第一级区域地址。
作一个示例,若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包括第5-10级区域地址,则可以自动向上填充1-4级区域地址。
其次,针对下级区域地址,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两个实施例分别介绍两种不同的生成下级区域地址的方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确定的各下级区域地址的数量信息,确定所有下级地址。例如若目标区域地址为“A小区”,若确定该小区有3栋楼,则可以生成“A小区”的下一级区域地址:“楼栋-1”、“楼栋-2”和“楼栋-3”。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若目标层级地址为第i级区域地址,则可以先根据标准地址数据库筛选出第i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例如K个第i+1级区域地址,K为正整数。然后再在K个下一级区域地址中选择目标第i+1级区域地址,并利用标准地址数据库筛选出目标第i+1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地址,以此类推,逐级向下,直到确定最后一级区域地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定唯一的目标标准地址。
作一个示例,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标准地址生成界面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可以在地址名称一栏输入地址,输入的地址可以是标准地址,也可以是残缺地址。也可以点击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定位功能控件调用GIS地图,然后在GIS地图中点选一个位置,根据点位位置的地理信息生成地址。为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补全残缺地址的功能,本示例将以输入残缺地址为例继续进行说明。
在输入残缺地址之后,可以从输入的残缺地址中拆分出多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例如第i级区域地址。然后在第i级区域地址的显示栏显示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名称。此时,第i+1级区域地址的显示栏并不会直接显示具体地地址信息,此时,点击第i+1级区域地址的显示栏一侧的下拉控件,出现一个下拉菜单,下拉菜单中列举出第i+1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地址。
S430,利用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
针对本步骤,作一个示例,若目标层级区域地址是第5-8级区域地址,则利用S420可以关联出第1-4级区域地址,利用S430可以生成第9-12级区域地址,然后按照层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出目标标准地址。目标标准地址的形式可以参见上述图1和图2。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针对本步骤,当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缺失至少一个下级层级区域地址时,可以生成多个目标标准地址。示例性地,若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包括第八级区域地址“XX小区”,且该小区有a栋楼、每栋楼有b个单元,且每栋楼有c层,每层有d户,则最后可以组合生成a×b×c×d个目标标准地址。也就是说,能通过组合的方式生成该小区内每一户的标准地址。示例性地,若A小区有3栋楼、每栋楼有2个单元,且每栋楼有6层,每层有2户,则最后可以组合生成72个目标标准地址。通过这种方式,在获取大型小区的地址之后,在2分钟内可以生成该大型小区内所有用户的标准地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在获取目标层级区域地址之后,可以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自动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并自动可以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再利用自动确定的上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和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相较于人工生成地址的方式,能够自动生成标准地址,提高了地址的生成效率。
为了进一步完善标准地址数据库,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图6与图4相同或等同的步骤使用相同的标号。如图6所示,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600基本相同于方法400,不同之处在于,通过S430获取目标标准地址之后,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600还包括S440。
S440,若标准地址数据库未存储有目标标准地址,将目标标准地址存入标准地址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标准地址数据库是否存储有目标标准地址时,可以从最低层级的区域地址开始,逐级向上判断各级区域地址是否存在。可选地,实际生活中可能不同的上级区域地址具有同样名称的下级区域地址,例如不同的城市均有“西大街”。因此,在确定某一级地址是否已在标准地址数据库中存在时,不仅需要判断是否有同样名称的区域地址,还需要判断上级区域地址是否相同。只有当标准地址数据库中存在相同名字的区域地址,且上级区域地址的名称也相同时,确定该标准地址已存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存储目标标准地址时,可以先将目标标准地址拆分成N级区域地址。然后,针对其中第i级标准地址,先确定存储第i级标准地址的子数据库中是否已存储该第i级标准地址,若已存储该第i级标准地址,则不再重复存储。从而能够方便标准地址的管理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确定标准地址数据库是否已存储有目标标准地址以及拆分存储的具体实施方式同样适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标准地址数据库对样本地址的存储。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
基于相同的申请构思,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700包括地址获取模块710、地址确定模块720和地址生成模块730。
地址获取模块710,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
地址确定模块720,用于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
地址生成模块730,用于利用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地址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待处理地址,所述待处理地址包括所述目标标准地址和/或样本地址,所述样本地址由所述多级区域地址中的至少部分层级区域地址组成。
同时,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700还包括:
地址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标准地址数据库未存储有所述待处理地址,将所述待处理地址存入所述标准地址数据库。
在一些实施例中,样本地址是基于家庭宽带地址信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地址数据信息和通信运营商网络设施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700还包括:
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无法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参数。
相应地,地址确定模块720还用于利用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参数,确定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
相应地,地址生成模块730还用于根据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确定多个目标标准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准地址数据库包括多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不同层级的区域地址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区域地址数据子库,每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存储有至少一组对应的特定层级的区域地址和特定层级的区域地址的上一级区域地址。
在一些实施例中,标准地址包括:
对应省级区域的第一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地级市区域的第二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县级区域的第三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乡级区域的第四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社区级区域或者行政村级区域的第五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路级区域、巷级区域或者街级区域的第六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门牌号码级区域的第七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小区级区域、单位级区域、学校级区域或村组级区域的第八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楼栋级区域或者排号级区域的第九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单元级区域的第十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楼层级区域的第十一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房号级区域、村内编号级区域或者位置描述级区域的第十二级区域地址。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在获取目标层级区域地址之后,可以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自动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并自动可以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再利用自动确定的上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和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相较于人工生成地址的方式,能够自动生成标准地址,提高了地址的生成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的其他细节,与以上结合图3至图6所示实例描述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类似,并能达到其相应的技术效果,为简洁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如图8所示,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800包括输入设备801、输入接口802、中央处理器803、存储器804、输出接口805、以及输出设备806。其中,输入接口802、中央处理器803、存储器804、以及输出接口805通过总线810相互连接,输入设备801和输出设备806分别通过输入接口802和输出接口805与总线810连接,进而与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800的其他组件连接。
具体地,输入设备801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息,并通过输入接口802将输入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803;中央处理器803基于存储器8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输出信息,将输出信息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804中,然后通过输出接口805将输出信息传送到输出设备806;输出设备806将输出信息输出到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800的外部供用户使用。
也就是说,图8所示的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以及处理器,该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可以实现结合图3至图6描述的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的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8所示的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800可以被实现为一种设备,该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文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简明起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和示出了若干具体的步骤作为示例。但是,本申请的方法过程并不限于所描述和示出的具体步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领会本申请的精神后,作出各种改变、修改和添加,或者改变步骤之间的顺序。
以上所述的结构框图中所示的功能块可以实现为硬件、软件、固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当以硬件方式实现时,其可以例如是电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ASIC)、适当的固件、插件、功能卡等等。当以软件方式实现时,本申请的元素是被用于执行所需任务的程序或者代码段。程序或者代码段可以存储在机器可读介质中,或者通过载波中携带的数据信号在传输介质或者通信链路上传送。“机器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机器可读介质的例子包括电子电路、半导体存储器设备、ROM、闪存、可擦除ROM(EROM)、软盘、CD-ROM、光盘、硬盘、光纤介质、射频(RF)链路,等等。代码段可以经由诸如因特网、内联网等的计算机网络被下载。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10)

1.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组成,所述标准地址中每一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小于所述每一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
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
利用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待处理地址,所述待处理地址包括所述目标标准地址和/或样本地址,所述样本地址由所述多级区域地址中的至少部分层级区域地址组成;
若所述标准地址数据库未存储有所述待处理地址,将所述待处理地址存入所述标准地址数据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样本地址是基于家庭宽带地址信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地址数据信息和通信运营商网络设施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基于所述标准地址数据库无法确定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的情况下,获取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参数;
利用所述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参数,确定所述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
根据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确定多个目标标准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地址数据库包括多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不同层级的区域地址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区域地址数据子库,每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存储有至少一组对应的特定层级的区域地址和所述特定层级的区域地址的上一级区域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准地址包括:
对应省级区域的第一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地级市区域的第二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县级区域的第三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乡级区域的第四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社区级区域或者行政村级区域的第五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路级区域、巷级区域或者街级区域的第六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门牌号码级区域的第七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小区级区域、单位级区域、学校级区域或村组级区域的第八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楼栋级区域或者排号级区域的第九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单元级区域的第十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楼层级区域的第十一级区域地址,以及
对应房号级区域、村内编号级区域或者位置描述级区域的第十二级区域地址。
7.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组成,所述标准地址中每一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小于所述每一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所述装置包括:
地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
地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
地址生成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所述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地址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待处理地址,所述待处理地址包括所述目标标准地址和/或样本地址,所述样本地址由所述多级区域地址中的至少部分层级区域地址组成;
所述装置还包括:
地址存储模块,用于若所述标准地址数据库未存储有所述待处理地址,将所述待处理地址存入所述标准地址数据库。
9.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
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
CN202010557508.7A 2020-06-18 2020-06-18 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19308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7508.7A CN111930829A (zh) 2020-06-18 2020-06-18 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7508.7A CN111930829A (zh) 2020-06-18 2020-06-18 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0829A true CN111930829A (zh) 2020-11-13

Family

ID=733172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7508.7A Pending CN111930829A (zh) 2020-06-18 2020-06-18 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082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6284A (zh) * 2021-11-23 2022-02-18 上海歆广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地址体系服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163A (zh) * 2010-06-30 2010-11-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匹配规则的模糊中文地址地理赋值方法
CN10677730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市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基础地址库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7145577A (zh) * 2017-05-08 2017-09-08 上海东方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标准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
CN108430051A (zh) * 2018-02-09 2018-08-21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开通方法和设备
CN110362646A (zh) * 2019-07-17 2019-10-22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1159974A (zh) * 2019-12-30 2020-05-15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地址信息的标准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2163A (zh) * 2010-06-30 2010-11-10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一种基于匹配规则的模糊中文地址地理赋值方法
CN106777300A (zh) * 2016-12-30 2017-05-31 深圳市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基础地址库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07145577A (zh) * 2017-05-08 2017-09-08 上海东方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标准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
CN108430051A (zh) * 2018-02-09 2018-08-21 北京天元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开通方法和设备
CN110362646A (zh) * 2019-07-17 2019-10-22 秒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装置
CN111159974A (zh) * 2019-12-30 2020-05-15 北京明略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地址信息的标准化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鑫 等: "基于标准地址库的95598客户服务故障工单地址匹配方法", 《软件导刊》, vol. 16, no. 5, 15 May 2017 (2017-05-15), pages 140 - 142 *
青岛英谷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工商学院: "《大数据开发与应用》", vol. 1, 31 August 20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pages: 9 - 10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66284A (zh) * 2021-11-23 2022-02-18 上海歆广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地址体系服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CN114066284B (zh) * 2021-11-23 2024-03-29 上海歆广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标准地址体系服务管理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6813B1 (en) Model consolidation in a database schema
CN103136249A (zh) 多模态异构数据整合系统及方法
CN108733850A (zh) 一种电网大数据分析挖掘应用系统
CN104580551A (zh) 一种组网数据中心系统及方法
CN111708778B (zh) 一种大数据管理的方法与系统
CN104539681A (zh) 分布式gis加速系统和gis服务的处理方法
CN101251843B (zh) 一种用于数据网格的全分布式副本定位方法
CN109829028A (zh) 一种基于标准地址的电力数据管理系统
CN114422885B (zh) 基于拓扑路由的路由搜索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1274282A (zh) 一种空气质量挖掘系统、方法及数据采集监控装置
CN114979074B (zh) 一种企业IPv6地址分级管理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2567505A (zh) 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及其数据操作方法
CN113723810A (zh) 基于图数据库的电网建模方法
CN103001874B (zh) 一种基于节点标签集的延迟容忍移动社会网络路由方法
CN102331929A (zh) 一种基于服务组合历史的服务分类和推荐方法
CN111930829A (zh) 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2571427A (zh)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cim资源命名及解析方法
CN102419832A (zh) 一种分布式环境下资源定位方法及其系统
Liu et al. IPv6 landmark mining based on domain name screening and IPv4-IPv6 connection
Ahulló et al. Supporting geographical queries onto DHTs
EP2306337A1 (en) Procedure for collecting street numbers for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Dethlefs et al. An architecture for a distributed smart grid registry system
CN111274004A (zh) 进程实例管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9683991B (zh) 一种多策略快速获取大量设备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7236645B (zh) 一种基于设备信息分类的数据中心用it资产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