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8419A -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8419A
CN111918419A CN202010721278.3A CN202010721278A CN111918419A CN 111918419 A CN111918419 A CN 111918419A CN 202010721278 A CN202010721278 A CN 202010721278A CN 111918419 A CN111918419 A CN 1119184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od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mode
performance parame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2127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8419B (zh
Inventor
陈文亮
郑程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2127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84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8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84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4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18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其中,第一性能参数包括第一通信终端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在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在保障了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第一通信终端的功耗。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无人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快。以无人艇为例,无人艇在科研调查、环境保护、以及无人货运等领域的应用渐成趋势。
为了获得良好的数据传输性能,目前无人艇上的通信终端通常是基于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模式进行无线通信,且为了使无线通信距离尽量的远,无人艇上的通信终端基本均采用了大功率发射设备,导致无线通信的功耗较大。而无人艇通常基于锂电池供电或者自带的蓄电池进行供电,能量供给比较有限,现有的无线通信方式功耗较大,对无人艇的能源提供带来较大压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艇上无线功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基站,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其中,第一性能参数包括第一通信终端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
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在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功耗小于其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功耗。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包括:
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根据待传输数据量大小预设的最大时延确定目标传输速率;
根据目标传输速率以及所述最大传输速率,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性能参数还包括用于表征第一通信终端的网络状态的信道参数;
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还包括:
在目标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最大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判断信道参数是否满足预设要求;
在信道参数满足所述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道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接收信号强度,信噪比以及块差错率。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
确定目标传输速率与最大传输速率的比值;
根据比值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一信道个数;
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包括第一信道个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之后,方法包括:
将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之后,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性能参数不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判断第一通信模式是否为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
若第一通信模式是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保持第一通信模式不变;
若第一通信模式不是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二切换指令,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三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三通信模式下的传输速率大于其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传输速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应用于通信基站,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其中,第一性能参数包括第一通信终端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
模式切换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处理模块,用于在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功耗小于其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功耗。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当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功耗较小的第二通信模式,在保障了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第一通信终端的功耗。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应用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硬件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应用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系统包括通信基站10和至少一个通信终端20(如图1所示通信终端1、通信终端2…通信终端n,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本实施例中,通信基站10包括基带控制单元101和多个收发信机102(图1中收发信机1、收发信机2…收发信机m,其中m为大于或等于n的整数)。
其中,基带控制单元101用于对收发信机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至通信终端20。
每个收发信机102可以包括射频信号处理单元、功率放大器、滤波器、低噪放等,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或者对要发送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处理。
本实施例中,通信基站10可以同时与图1中n个通信终端20进行无线通信。通信基站10与各通信终端20之间的通信模式可以包括下述任意一种:
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以下简称MIMO)、单输入单输出(Single-Input Single-Output,以下简称SISO)以及1发送2接收(1Transmit 2Receive,以下简称1T2R)。
其中,通信基站10与不同通信终端20之间的通信模式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通信基站10上与不同通信终端20进行信号收发的各收发信机101之间相互独立,每个通信终端20可以同时与多个收发信机101进行通信。
其中,通信基站10中收发信机102的个数m可以由通信终端20的个数n以及多输入多输出通信模式时的发送链路/接收链路的个数确定。
例如,通信终端20有n个,每个通信终端20与通信基站10之间的通信模式均可以支持MIMO无线通信模式,其中MIMO通信模式中的发射/接收链路的个数为x。
若该n个通信终端20同时为MIMO通信模式时,则需要通信基站包括有x*n个收发信机以满足通信的需求,此时,n个通信终端中每个通信终端可以与通信基站中与其对应的x个收发信机进行通信。
应理解的是,每个通信终端也同样包括x个收发信机,以支持MIMO无线通信模式中的x个发射/接收链路。
本实施例中,每个通信终端20可以为设置在无人艇上的通信终端。
实际应用中,为了获得良好的传输性能,通信终端20与通信基站10之间通常采用MIMO无线通信技术,在通信终端20中包含有多条发射和接收链路,同时为了使得通信终端的通信距离尽量的远,通常采用大功率的发射设备,例如通信终端10的每一条发射链路中均配置有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具有较大的功耗。
无人艇通常基于锂电池或者自带的蓄电池进行供电,能量供给比较有限,现有的无线通信模式功耗较大,对无人艇的供电设备带来的较大的压力。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无线通信方法,在保障了数据传输性能的前提下,控制无人艇上通信终端从功耗较大的通信模式切换至功耗较低的通信模式,从而降低了无人艇上通信终端的功耗,减轻了无人艇的供电压力。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示例性说明。值得说明的是,下文中列举的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图1中所示的通信基站10,如图2所示,无线通信方法包括:
S11、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其中,第一性能参数包括第一通信终端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
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可以为图1中任一个通信终端。
第一通信模式可以为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任意通信模式,例如MIMO通信模式或者1T2R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可以是指在当第一通信终端处于第一通信模式下,按照预设的时间间隔获取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性能参数,以便在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的模式切换条件时,及时控制第一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进行切换。
S12、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可以是指将第一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从高功耗模式切换至低功耗模式的预设条件,包括但不限于:
第一通信终端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小于第一通信模式下该第一通信终端允许传输的数据量大小。
S13、在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功耗小于其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功耗。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降低第一通信终端的功耗,可能的实施方式包括控制或者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低功耗的第二通信模式,因此第二通信模式可以为任何比起第一通信模式功耗低的通信模式。
例如,第一通信模式为MIMO通信模式,例如3输入3输出模式,则第二通信模式可以为单输入单输出模式,2T3R模式,1T3R模式,1T2R模式等任意比第一通信模式功耗低的模式。
本实施例中,通信基站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通信终端接收第一切换指令后,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
其中,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可以是指,关闭第一通信终端中至少一个发射链路的功率放大器。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性能参数中待传输数据量大小判断需要的发射链路以及接收链路的个数,进而确定可以关闭的发射链路或接收链路的个数。
其中,关闭发射链路可以是指关闭发射链路中的功率放大器,关闭接收链路可以是指关闭接收链路中的低噪声放大器。
本实施例中,通信基站在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后,将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
例如,第一通信模式为3输入3输出的通信模式,第二通信模式为1T2R的模式,则通信基站中与第一通信终端对应的收发信机有3个,则将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可以是指关闭一个收发信机的发射链路和接收链路,关闭另外一个收发信息的发射链路,使得3个收发信机具备1个发射链路,两个接收链路,从而使得通信模式切换至1T2R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当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功耗较小的第二通信模式,在保障了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第一通信终端的功耗。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描述了图2中S12的一种可行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包括:
S121、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的最大传输速率可以是指第一通信终端的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其中,数据传输速率可以是指每秒钟传输的二进制数。
本实施例,确定第一通信终端的最大传输速率,可以包括下述步骤:
步骤1:可以根据第一通信模式中发射链路的个数确定第二信道个数。
例如,第一通信模式为1T2R模式,其中发射链路为1个,则第一信道个数为1。
步骤2:根据第二信道个数确定第一通信终端的最大传输速率。
其中,每个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由信道的带宽确定,当信道的带宽确定时,在不考虑信道的传输质量的情况下,每个信道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认为是固定值,故第一通信终端的最大传输速率可以为第二信道个数与每个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的乘积。
S122、根据待传输数据量大小以及预设的最大时延确定目标传输速率。
本实施例中,可以将待传输数据量大小与预设的最大时延的商值确定为目标传输速率。
S123、根据目标传输速率以及最大传输速率,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本实施例中,根据目标传输速率以及最大传输速率,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可以包括:若目标传输速率小于最大传输速率,则确定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若目标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最大传输速率,则确定第一性能参数不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本实施例中,第一性能参数还可以包括用于表征第一通信终端的网络状态的信道参数,在目标传输速率小于最大传输速率的情况下,需要继续根据信道参数的值确定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例如,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还包括:
步骤1:在目标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最大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判断信道参数是否满足预设要求。
其中,信道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接收信号强度,信噪比以及块差错率。
其中,接收信号强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可以用于判定链路质量。
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即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的功率,与同时输出的噪声功率的比值。
块差错率可以是指不正确接收到的块数与发送的块的总数之比。
步骤2:在信道参数满足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本步骤中,信道参数满足预设要求可以是指,RSSI大于第一预设阈值,SNR大于第二预设阈值,或块差错率小于第三预设阈值中的任一项。
为了保障第二通信模式能够满足第一通信终端的通信性能的要求,需要根据第一通信终端待传输数据量的大小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确定第二通信模式中的信道个数,下面通过图4所示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描述。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图3实施例的基础上,描述了一种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方法还包括:
S131、确定目标传输速率与最大传输速率的比值。
本实施例中,比值用于表征第一通信模式下第一通信终端的信道的利用率。
S132、根据比值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一信道个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道个数可以根据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二信道个数与比值的求积向上取整获得。
其中,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二信道个数可以是指第一通信模式下的发射链路的个数。
S133、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包括第一信道个数。
本实施例中,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具体可以是指,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关闭至少一个发射链路的功率放大器,使得第二通信模式下发射链路的个数与第一信道个数相同。
其中,第二通信模式下第一通信终端的接收链路的个数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关闭至少一个接收链路的低噪声放大器,使得第二通信模式下接收链路的个数与第一信道的个数相同。
例如,第一通信模式中的第二信道个数为3,计算获得第一信道个数为1,则第二通信模式可以为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也可以为1T3R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生成第一切换指令后,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通信终端响应于该第一切换指令,可以直接切换至单输入单输出模式,也可以首先切换至1T3R模式,在待传输数据量大小不增加的情况下,继续关闭接收链路,最终使得第一通信终端以单输入单输出模式进行通信。
实际应用中,若第一性能参数不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则表征第一通信模式不能满足待传输数据量大小的传输速率要求,此时数据传输速率为第一通信终端需首要保障的性能,下面通过图5所示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的描述。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之后,方法还包括:
S14、在第一性能参数不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判断第一通信模式是否为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
本实施例中,第一性能参数不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项:目标传输速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通信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接收信号强度RSSI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信噪比SNR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以及块差错率大于或等于第三预设阈值。
其中,目标传输速率、最大传输速率、第一预设阈值、第二预设阈值以及第三预设阈值均可以参考图3实施例。
通信模式的传输速率与通信模式的信道个数成正比。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可以由第一通信终端的收发信机的个数确定。例如,收发信机个数为3,则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可以是指MIMO通信模式,其中发送/接收链路均为3。
S15、若第一通信模式是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保持第一通信模式不变。
本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将第一通信终端的当前的通信模式切换至传输速率较高的通信模式。若第一通信模式是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保持第一通信模式不变。
S16、若第一通信模式不是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二切换指令,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三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三通信模式下的传输速率大于其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传输速率。
其中,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三通信模式可以是指,打开第一通信终端中至少一个发射链路的功率放大器,从而增加第一通信终端的信道个数。
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性能参数中待传输数据量大小判断需要的发射链路以及接收链路的个数,进而确定需要打开的发射链路的个数。
具体的实施方式与判断需要关系的发射链路的相似,可参考图2至图4实施例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基于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无线通信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给出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装置实施例。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适用于图1所示的通信基站。如图6所示,无线通信装置30包括获取模块301,模式切换判断模块302以及处理模块303;
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其中,第一性能参数包括第一通信终端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
模式切换判断模块302,用于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处理模块303,用于在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功耗小于其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当第一通信终端的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功耗较小的第二通信模式,在保障了通信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第一通信终端的功耗。
可选地,模式切换判断模块302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包括: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根据待传输数据量大小预设的最大时延确定目标传输速率;根据目标传输速率以及所述最大传输速率,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可选地,第一性能参数还包括用于表征第一通信终端的网络状态的信道参数;相应的,模式切换判断模块302判断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还包括:在目标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最大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判断信道参数是否满足预设要求;在信道参数满足所述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第一性能参数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可选地,信道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接收信号强度,信噪比以及块差错率。
可选地,处理模块303还具体用于:确定目标传输速率与最大传输速率的比值;根据比值确定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一信道个数;生成第一切换指令,第一切换指令包括第一信道个数。
可选地,处理模块303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之后,还用于:将与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
可选地,处理模块303还用于:在第一性能参数不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判断第一通信模式是否为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若第一通信模式是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保持第一通信模式不变;若第一通信模式不是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向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二切换指令,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第一通信终端从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三通信模式;其中,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三通信模式下的传输速率大于其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传输速率。
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图2至图5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无线通信设备的硬件组成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无线通信设备4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2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401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无线通信设备还包括通信部件403,其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以及通信部件403通过总线404连接。
处理器401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个无线通信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骤S10至步骤S30。或者,处理器401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301至303的功能。
示例性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分割成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单元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402中,并由处理器401执行,以完成本申请。一个或多个模块/单元可以是能够完成特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指令段,该指令段用于描述计算机程序在所述无线通信设备40中的执行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无线通信设备的示例,并不构成对无线通信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可选地,无线通信设备可以为图1中的通信基站10。
所称处理器401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存储器402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可以是无线通信设备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所述存储器40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及无线通信设备所需的其他程序和数据。存储器402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
判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在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功耗小于其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功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最大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待传输数据量大小以及预设的最大时延确定目标传输速率;
根据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以及所述最大传输速率,判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性能参数还包括用于表征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网络状态的信道参数;
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还包括:
在所述目标传输速率小于或等于所述最大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判断所述信道参数是否满足预设要求;
在所述信道参数满足所述预设要求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参数包括下述至少一项:
接收信号强度,信噪比以及块差错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所述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传输速率与所述最大传输速率的比值;
根据所述比值确定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第一信道个数;
生成所述第一切换指令,所述第一切换指令包括所述第一信道个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之后,所述方法包括:
将与所述第一通信终端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所述第二通信模式。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性能参数不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第一通信模式是否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
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是所述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保持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不变;
若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不是第一通信终端支持的传输速率最大的通信模式,则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二切换指令,所述第二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三通信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三通信模式下的传输速率大于其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传输速率。
8.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通信基站,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通信终端在第一通信模式下的第一性能参数,其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包括所述第一通信终端的待传输数据量大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
处理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是否满足第一模式切换条件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发送第一切换指令,所述第一切换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通信终端从所述第一通信模式切换至第二通信模式;其中,所述第一通信终端在所述第二通信模式下的功耗小于其在所述第一通信模式下的功耗。
9.一种无线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721278.3A 2020-07-24 2020-07-24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184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1278.3A CN111918419B (zh) 2020-07-24 2020-07-24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21278.3A CN111918419B (zh) 2020-07-24 2020-07-24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419A true CN111918419A (zh) 2020-11-10
CN111918419B CN111918419B (zh) 2021-11-30

Family

ID=7328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21278.3A Active CN111918419B (zh) 2020-07-24 2020-07-24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841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86411A (zh) * 2021-12-10 2022-04-05 西安广和通无线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995886A (zh) * 2021-09-26 2022-09-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卡的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5134043A (zh) * 2021-03-29 2022-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4557A (zh) * 2013-07-23 2016-04-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Lte网络中的传输模式分配
US20160316433A1 (en) * 2015-04-27 2016-10-27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based on dynamic receive diversity
US20160359661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mo wlan power optimization
CN106412987A (zh) * 2016-10-10 2017-02-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以及其天线工作模式的确定方法
CN109756963A (zh) * 2017-11-02 2019-05-14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工作模式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4557A (zh) * 2013-07-23 2016-04-0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Lte网络中的传输模式分配
US20160316433A1 (en) * 2015-04-27 2016-10-27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s and devices based on dynamic receive diversity
CN106100714A (zh) * 2015-04-27 2016-11-09 英特尔Ip公司 基于动态接收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US20160359661A1 (en) * 2015-06-05 2016-12-08 Apple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imo wlan power optimization
CN106412987A (zh) * 2016-10-10 2017-02-15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以及其天线工作模式的确定方法
CN109756963A (zh) * 2017-11-02 2019-05-14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工作模式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等: "R1-1910078 "UE dynamic adaptation to the maximum number of MIMO layer"", 《3GPP TSG_RAN\WG1_RL1》 *
SAMSUNG: "R1-061323 "Dynamic Switching between Single and Multi-User MIMO"", 《3GPP TSG_RAN\WG1_RL1》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34043A (zh) * 2021-03-29 2022-09-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5134043B (zh) * 2021-03-29 2024-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数据传输模式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4995886A (zh) * 2021-09-26 2022-09-0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卡的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995886B (zh) * 2021-09-26 2023-04-1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卡的识别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286411A (zh) * 2021-12-10 2022-04-05 西安广和通无线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通信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419B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8419B (zh)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68434B (zh) 一种射频电路、终端及信号发射控制方法
CN109274379B (zh) 射频系统及相关产品
US8279913B2 (en) Configurable transceiver
EP0771082B1 (en) Mobile station without a transmission/reception duplexer
CN111953375B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1741441A (zh) 无线终端、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365860B (zh) 一种终端设备
KR101686697B1 (ko) 스위칭 가능한 안테나 기능들을 가지는 통신시스템의 노드
CN111970022A (zh) 射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2064845A (zh) 共用天线的无线通信设备及采用所述设备的通信方法
CN103124186A (zh) 无线通信装置
CN102420632A (zh) 射频前端模块、多模终端和多模终端发送信号的方法
CN114553250A (zh) 射频系统和通信设备
KR101636686B1 (ko) 비콘신호와 다중빔 안테나를 이용한 광대역 무선 고속데이터 송수신장치 및 안테나 빔방향 선택방법
CN111969285A (zh) 天线切换系统、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处理器
CN116599542A (zh) 一种实现天线复用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817745A (zh) 射频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2398491B (zh) 电子设备
CN103124426A (zh) 减少无线通信终端中能耗的方法和实现该方法的通信终端
CN213152052U (zh) 信号收发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3213464U (zh) 射频结构和电子设备
EP1280287A1 (en) Composite radio apparatus and diversity switching method
CN210246745U (zh) 一种射频控制电路及移动终端
CN112737651B (zh) 用于Wi-Fi的多输入多输出接收机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3 / F, Xixia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139 Qianjin 2nd Road,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 / F, Xixia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Co., Ltd., 139 Qianjin 2nd Road, Xixia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Yunzhou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UHAI YUNZHOU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