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8160B - 可充电耳机以及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充电耳机以及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8160B
CN111918160B CN202010331941.9A CN202010331941A CN111918160B CN 111918160 B CN111918160 B CN 111918160B CN 202010331941 A CN202010331941 A CN 202010331941A CN 111918160 B CN111918160 B CN 1119181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voltage
charging
detection
charging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194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8160A (zh
Inventor
陈云斌
游芬
张磊
齐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181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160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789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21328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81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160B/zh
Priority to US17/811,074 priority patent/US20220344950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29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 H02J7/003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safety or protection devices or circuits using battery or load disconnect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7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with monitoring or indicating devices or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91Detail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4R1/1008 - H04R1/108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可充电耳机以及可穿戴设备,可充电耳机包括:壳体、控制电路、充电电路和检测电路,控制电路位于壳体内;充电电路耦接控制电路,且设有延伸到壳体上的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检测电路耦接控制电路,且设有延伸到壳体上的检测端子;其中,检测电路用于在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具有充电压差后,检测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控制电路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通过检测检测端子上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实现了对驻留液体的检测,实现对驻留液体的检测,以及相应的应对处理。

Description

可充电耳机以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可充电耳机以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是直接穿在、悬挂在、放置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常见的可穿戴设备比如耳机、智能手表等,通常包括壳体、位于壳体内的电路和内置的可充电电池,以及位于壳体外且连接可充电电池的两正负(接地)充电端子。
可穿戴设备由于其可穿戴性,在运动过后或者潮湿环境(例如下雨)下,可穿戴设备上容易驻留液体,例如雨水或者汗液等。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可充电耳机及可穿戴设备,以解决可充电耳机及可穿戴设备上的驻留液体如何处理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充电耳机,包括:
壳体;
控制电路,位于壳体内;
充电电路,耦接控制电路,且设有延伸到壳体上的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
检测电路,耦接控制电路,且设有延伸到壳体上的检测端子;
其中,检测电路用于在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具有充电压差后,检测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控制电路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充电耳机,该可充电耳机包括:
控制电路,设有延伸到耳机表面的检测端子、接口端子;
喇叭,耦接控制电路,
其中,控制电路用于在接口端子工作时,检测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并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
壳体;
控制电路,位于壳体内,且设有延伸到壳体的检测端子、接口端子;
其中,控制电路用于在接口端子工作时,检测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并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充电电路和检测电路分别耦接至控制电路,使得检测电路用于在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具有充电压差后,检测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进而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由控制电路执行预设的动作。通过检测检测端子上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实现对驻留液体的检测,以及相应的应对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又一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一实施例的具有驻留液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另一实施例的具有驻留液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又一实施例的具有驻留液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一实施例的液体检测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另一实施例的液体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又一实施例的液体检测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一实施例的微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件分实施例,而不是全件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可穿戴设备的壳体上一般设有充电端子或者通信端子等接口端子,例如充电端子一般包括正、负(接地)端子,在充电时会产生电压差;类似的,通信端子在通信时也会在通信端子之间,或通信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等产生电压差。如果可穿戴设备的壳体表面干燥,这些端子之间不容易产生电流。但是可穿戴设备由于使用场景原因,有可能会在上面驻留液体比如汗液、雨水等。此时,如果可穿戴设备的接口端子之间存在电压差,则会通过接触接口端子的汗液、雨水而产生电流形成回路。
比如,驻留有液体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充电时,驻留的液体如果与充电端子接触,可能在可穿戴设备壳体表面形成充电端子之间的回路,进而造成充电端子的腐蚀问题,或影响充电过程,甚至损坏可穿戴设备壳体内的电路。目前可以通过湿度传感器对驻留液体进行检测,但是会增大可穿戴设备的重量或者体积,造成用户佩戴电子设备的不便。
因此,本申请提供多种可充电耳机实施例,参见图1,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100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可充电耳机100包括壳体10、控制电路20、充电电路30和检测电路40。
继续参阅图1,控制电路20、充电电路30和检测电路40位于壳体10内。可以理解,壳体10可设有空腔,控制电路20、充电电路30和检测电路40相应的位于空腔内。壳体10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或者轻质金属合金等。
充电电路30耦接控制电路20,用于对可充电耳机100进行充电。充电电路30还设有延伸到壳体10上的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用于与外接设备(例如充电器等)的相应电极端子接触,以对可充电耳机100进行充电。
检测电路40耦接控制电路20,且设有延伸到壳体10上的检测端子S03。检测电路40用于检测检测端子S03的电压或电压变化。
控制电路20用于控制充电电路30充电与否,充电时长等。控制电路40还用于接收检测电路40所检测到的电压或电压变化信号,进行处理以得到处理结果,并根据所述处理结果进行下一步动作。
进一步,检测电路40具体用于在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具有充电压差后,检测检测端子S03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可以理解,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具有充电压差,是指充电耳机100与充电器或其他设备连接后,连接的那一刻第一充电端子S01、第二充电端子S02中至少一个获得充电器或其他设备的电压,或者连接之后,正式充电时第一充电端子S01、第二充电端子S02中至少一个获得充电器或其他设备的电压,进而在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直接产生电压差。此时检测电路40可以检测到检测端子S03上的电压或者电压变化。
如前所述,在某些情况下会在充电耳机100上面驻留液体。例如如图5所示,当液体同时接触第一充电端子S01、第二充电端子S02以及检测端子S03时,第一充电端子S01、第二充电端子S02以及检测端子S03会因充电压差而形成回路,检测端子S03因为在回路中,因此同样会存在电位或其变化。因此检测电路40可以检测到检测端子S03上的电压或其变化。
当然,实际使用中,驻留液体在充电耳机100上面的分布状态有各种各样,例如如图6所示,液体仅仅同时接触第一充电端子S01和检测端子S03。或者如图7所示,液体仅仅同时接触第二充电端子S02和检测端子S03。不论是何种分布情况,只要由于液体接触检测端子S03的同时也接触其他端子,进而使得检测端子S03产生电压或其变化,检测电路40均可以检测得到,并将检测到的电压或其变化发送给控制电路20,控制电路20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电压值满足一定预设值,例如电压值大于20mv等,当然也可以是大于其它值,比如30mv、110mv或者200mv等。或者电压变化值满足一定预设值,例如电压变化值大于20mv等,当然也可以是大于其它值,比如30mv、110mv或者200mv等。预设的动作可以包括:控制电路40发送控制信号至充电电路30以停止通过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给可充电耳机100充电、或者发送控制信号至切换电路以切断充电电路30的充电,或者切换至其它充电端子进行充电,或者控制电路40发送告警信号至其它电路(例如音频电路或者发光电路)以发出告警指示,用户可通过相应的告警指示进行相关操作,例如将沾染液体擦拭,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液体回路引起的电解反应带来的腐蚀,同时降低充电时电路短路的风险。
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充电耳机100还可设置微型加热电路,加热片可设置在充电插槽11的槽底。控制电路40可用于发送驱动信号至加热电路以将驻留的液体烘干。
由于在充电过程中充电电压的存在,如果有液体同时接触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进而形成回路,则会使得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作为电极产生电解反应,导致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受到腐蚀,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完全腐蚀而无法充电。为防止充电时液体回路引发电解反应对充电端子造成腐蚀,因此,在一个应用场景中,可充电耳机100只有在充电的状态下才使得检测电路40进入检测状态进行电压或电压差的检测。也即,可充电耳机100不进行充电时,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不具有充电压差,则检测电路40不检测检测端子S03上的电压或电压变化。
由于充电电流远大于液体回路引起的电流,如果通过检测电流或电流变化的方式来检测驻留液体,容易造成检测结果不准确,甚至容易出现检测不到任何结果的情况,因此上述一个实施例中并没有采用电流或者电流的变化来进行检测,而是通过对检测端子S03上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实现对沾染液体的检测,能够更加准确地检测到位于检测端子S03上的液体。
此外,由于不需要安装额外的湿度传感器等,能够有效减小可充电耳机100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可分别是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通过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与外界设备(例如充电座等)插接匹配从而实现了充电功能。可以理解,由于液体将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连通才会引起电解反应,而连通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的液体往往存在于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之间,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将检测端子S03设置于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之间,使得检测端子S03更容易与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一起同时接触液体,进而方便在第一充电端子S01或第二充电端子S02影响下产生电压或电压变化。
可选地,参阅图2,壳体10外表面还可设有充电插槽11,充电插槽11可设有突出槽底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座12和第二电极座13。第一充电端子S01、第二充电端子S02分别嵌设于第一电极座12和第二电极座13。检测端子S03位于第一电极座12和第二电极座13之间的插槽底表面,且低于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最终会与凹槽11的底部接触,因此上述方式可以让检测端子S03有效地沾染到液体,从而得到有效的检测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3,检测端子S03可暴露于壳体10外表面。检测端子S03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的连线上,且沿垂直于连线的方向在壳体10外表面延伸。可以理解,检测端子S03形成长条的形状将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隔开,当有液体位于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之间时,则不可避免地和检测端子S03接触,从而使得检测端子S03沾染到液体。
可选地,参阅图4,检测端子S03还可以是包围第一充电端子S01或第二充电端子S02的环形电极。当检测端子S03设置成环形时,可以形成更大的检测范围,在液体还未扩散至将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连通形成回路之前,检测端子S03就沾染到液体,通过检测电路40检测得到相应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检测端子S03还可以是其它形状的分布,具体在此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实现液体连通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时无法避开检测端子S03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电路30开始利用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进行充电后,触发检测电路40检测检测端子S03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是否大于20毫伏,并在大于20毫伏后执行预设的动作。可以理解,充电电路30开始进行充电,检测端子S03在未沾染液体前,检测电路40并没有电压也检测不到电压,当液体从正极的第一充电端子S01扩散至检测端子S03后,检测端子S03与正极的第一充电端子S01连通,因而检测电路40能够检测到检测端子S03上具有电压。当液体从检测端子S03进一步扩散至负极的第二充电端子S02后,检测电路40仍然能够检测到检测端子S03上具有电压。
参阅图8,可充电耳机100还可包括发光体60和蜂鸣器61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蜂鸣器61也可以换成喇叭等。发光体6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等。若电压大于20mv,例如电压大于30mv、110mv或者200mv等。控制电路40控制发光体50发光,或者控制蜂鸣器60蜂鸣,或者控制喇叭发出提示音。通过上述方式可以提示用户可充电耳机100上驻留有液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9,可充电耳机100还可包括稳压器50、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第一分压电阻R1一端连接稳压器50,另一端分别连接检测端子S03和第二分压电阻R2一端,第二分压电阻R2另一端接地。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的阻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其中,充电电路30开始利用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进行充电后,由于充电电压不是恒定电压,通过稳压器50可以将充电电压转换成恒定电压,稳压器50可以是LDO(low 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等,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稳压器,只要能够提供恒定电压即可。充电电压经过稳压器50和第一分压电阻R1后,检测电路40可以检测到检测端子S03上具有第一恒定电压,进一步触发检测电路40检测检测端子S03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变化是否大于20mv,并在大于20mv后执行预设的动作。
下面根据驻留液体的三种分布情况进行具体描述,相应地,前述实施例中的发光体60、蜂鸣器61或者喇叭等也可相应地运用到本实施例中,为实现电路的简化描述,上述部件并未在图10至图12中画出。
参阅图10,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分别是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稳压器50连接第一充电端子S01,用于将来自第一充电端子S01的电压进行稳压、降压后输出给第一分压电阻R1。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充电端子S02,第二充电端子S02接地。当液体同时接触第一充电端子S01和检测端子S03时,液体可以相当于具有一定阻值的R3,此时第一充电端子S01和检测端子S03之间的阻值为R3与R1并联。图10和图9中相比,第一充电端子S01和检测端子S03之间的阻值发生了变化,因此图10中检测电路40可以检测到检测端子S03上具有第二恒定电压。若第二恒定电压和第一恒定电压之间的变化大于20mv,例如大于30mv、110mv或者200mv等,则通过控制电路20控制发光体60发光,或者蜂鸣器61蜂鸣,或者控制喇叭发出提示音。
参阅图11,图11和图10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液体同时接触第二充电端子S02和检测端子S03。液体可以相当于具有一定阻值的R4,此时第二充电端子S02和检测端子S03之间的阻值为R4与R2并联。相应的,图11和图9中相比,第二充电端子S02和检测端子S03之间的阻值发生了变化,因此图11中的检测电路40可以检测到检测端子S03上具有第三恒定电压,若第三恒定电压和第一恒定电压之间的变化大于20mv,例如大于30mv、110mv或者200mv等,则通过控制电路20控制发光体60发光,或者蜂鸣器61蜂鸣,或者控制喇叭发出提示音。
参阅图12,图12和图11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液体同时接触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液体可以相当于具有一定的阻值的R5,此时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之间的阻值为R1、R2串联后再与R5与并联。相应的,图12和图9中相比,第一充电端子S01和第二充电端子S02之间的阻值发生了变化,此时相当于又多了一个分压电阻,因此图11中的检测电路40可以检测到检测端子S03上具有第四恒定电压,若第四恒定电压和第一恒定电压之间的变化大于20mv,例如大于20mv、30mv或者110mv等,则通过控制电路20控制发光体60发光,或者蜂鸣器61蜂鸣,或者控制喇叭发出提示音。
由于驻留液体的分布状态各种各样,通过电压变化能够实现更加全面地检测液体,并且设置分压电阻可以对可充电耳机100进行一定的保护,降低液体形成回路时电压过大对内部电路造成损坏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3,控制电路20和检测电路40为集成于一体的微控制器,检测端子S03连接微控制器的模拟输入输出引脚AIO口。模拟输入输出引脚AIO口可以实现检测端子S03上的电压的检测。相应地,发光体60、蜂鸣器61或者喇叭可连接微控制器的其它引脚。通过将控制电路20和检测电路40集成于一体,有效减小了整个可充电耳机100的体积,并且减少充电耳机100上的布线,进而可以降低可充电耳机100功耗。
参阅图14,图14是本申请可充电耳机20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可充电耳机200包括控制电路210和喇叭220。
其中,控制电路210设有延伸到耳机200表面的检测端子211、接口端子212。接口端子212可以是用于通信的通信端子或者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端子。可选地,接口端子212的数量可以是至少2个以上,当接口端子212进行通信或者数据传输时,接口端子212之间也会产生电压差。检测端子211也可以是多个,每个检测端子211位于每两个接口端子212之间。
当然充电耳机200还可包括为实现相应功能的其它部件(图未示出),例如充电电路或者发光二极管等,具体在此不作限定。
控制电路210用于在接口端子212工作时,检测检测端子211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并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可以理解,当驻留液体同时接触检测端子211和接口端子212时,检测端子211和接口端子212会因工作电压差而形成回路,因此检测端子211上会存在电位或其变化,因此控制电路210可以检测检测端子211上的电压或其变化。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电压值满足一定预设值,例如大于20等,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值,比如30mv、110mv或者200mv等。或者电压变化值满足一定预设值,例如大于20mv等,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值,比如30mv、110mv或者200mv等。预设的动作可以包括:控制电路210发送控制信号以停止充电耳机200工作,例如停止通信或者数据传输的操作。或者控制电路210发送告警信号至喇叭,用户可以通过喇叭发出的告警指示进行后续的操作,例如将驻留的液体擦除。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有效可充电耳机200上驻留的液体进行检测,以及相应的应对处理,减少因为液体形成回路导致接口端子212电解腐蚀的概率,还可以降低液体引起可充电耳机200的短路隐患。
参阅图15,图15是本申请可穿戴设备300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该可穿戴设备300包括壳体310和控制电路320。可穿戴设备300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或者智能手环等。
壳体310定义有一空腔311。控制电路320位于空腔311内。控制电路320设有延伸到壳体310的检测端子321和接口端子322。接口端子322可以是用于充电的充电端子、用于通信的通信端子或者用于数据传输的传输端子等。
可选地,接口端子322的数量可以是至少2个以上,当接口端子322进行充电、通信或者数据传输时,接口端子322之间也会产生电压差。检测端子321也可以是多个,每个检测端子321位于每两个接口端子322之间。
当然可穿戴设备300还可包括为实现相应功能的其它部件(图未示出),例如充电电路或者发光二极管等,具体在此不作限定。
其中,控制电路320用于在接口端子工作时,检测检测端子321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并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可以理解,当驻留液体同时接触检测端子321和接口端子322时,检测端子321和接口端子322会因工作电压差而形成回路,因此检测端子321上会存在电位或其变化,因此控制电路320可以检测检测端子321上的电压或其变化。
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包括电压值满足一定预设值,例如大于20mv等,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值,比如30mv、110mv或者200mv等。或者电压变化值满足一定预设值,例如大于20mv等,当然还可以是其它值,比如30mv、110mv或者200mv等。预设的动作可以包括:控制电路320发送控制信号以停止可穿戴设备300工作,例如停止充电、通信或者数据传输的操作。或者控制电路320发送指示信号至扬声器,用户可以通过扬声器播放的信号进行后续的操作,例如将驻留的液体擦除。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有效对可穿戴设备300上驻留的液体进行检测,以及相应的应对处理,减少液体形成回路导致接口端子322腐蚀的概率,还可以降低液体引起可穿戴设备300的短路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可充电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控制电路,位于所述壳体内;
充电电路,耦接所述控制电路,且设有延伸到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以及
检测电路,耦接所述控制电路,且设有延伸到所述壳体上的检测端子;
其中,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在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具有充电压差后,检测所述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所述控制电路在所述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
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分别是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所述检测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之间;或
所述检测端子暴露于所述壳体外表面;所述检测端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的连线上,且沿垂直于所述连线的方向在所述壳体外表面延伸;或所述检测端子是包围所述第一充电端子或所述第二充电端子的环行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外表面设有充电插槽,所述充电插槽设有突出槽底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电极座和第二电极座,所述第一充电端子、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分别嵌设于所述第一电极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座,所述检测端子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座和所述第二电极座之间的所述插槽底表面,且低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电电路开始利用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进行充电后,触发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是否大于20毫伏,并在大于20毫伏后执行预设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充电耳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稳压器、第一分压电阻、第二分压电阻,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稳压器,另一端分别连接所述检测端子和所述第二分压电阻一端,所述第二分压电阻另一端接地;
其中,所述充电电路开始利用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进行充电后,触发所述检测电路检测所述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变化是否大于20毫伏,并在大于20毫伏后执行预设的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充电耳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分别是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所述稳压器连接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用于将来自所述第一充电端子的电压进行稳压、降压后输出给所述第一分压电阻,所述第二分压电阻的所述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端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充电耳机,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发光体、蜂鸣器或喇叭,耦接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控制所述发光体发光、控制所述蜂鸣器蜂鸣或控制所述喇叭发出提示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可充电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电路和所述检测电路为集成于一体的微控制器,所述检测端子连接所述微控制器的模拟输入输出引脚AIO口。
8.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控制电路,位于所述壳体内,且设有延伸到壳体的检测端子、接口端子;
充电电路,耦接所述控制电路,且设有延伸到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以及
检测电路,耦接所述控制电路,且设有延伸到所述壳体上的检测端子;
其中,所述控制电路用于在所述接口端子工作时,检测所述检测端子上因沾染液体而产生的电压或电压变化,并在所述电压或电压变化满足预设条件时,执行预设的动作;
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分别是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所述检测端子位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第二充电端子之间;或
所述检测端子暴露于所述壳体外表面;所述检测端子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充电端子和所述第二充电端子的连线上,且沿垂直于所述连线的方向在所述壳体外表面延伸;或所述检测端子是包围所述第一充电端子或所述第二充电端子的环行电极。
CN202010331941.9A 2019-05-10 2020-04-24 可充电耳机以及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19181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87896 WO2021213286A1 (zh) 2020-04-24 2021-04-16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声学输出设备
US17/811,074 US20220344950A1 (en) 2020-04-24 2022-07-07 Charging controling circui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90855 2019-05-10
CN2019103908552 2019-05-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160A CN111918160A (zh) 2020-11-10
CN111918160B true CN111918160B (zh) 2022-06-28

Family

ID=732374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1941.9A Active CN111918160B (zh) 2019-05-10 2020-04-24 可充电耳机以及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81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13286A1 (zh) * 2020-04-24 2021-10-28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声学输出设备
US11658443B2 (en) * 2021-04-13 2023-05-23 Apple Inc. Liquid detection and corrosion mitigatio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2613A (ja) * 2009-09-15 2011-03-31 Ceramics Craft Co Ltd 静電霧化装置
CN105959024A (zh) * 2016-07-07 2016-09-2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式设备浸水提醒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493532A (zh) * 2017-08-18 2017-12-19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07601209U (zh) * 2017-12-26 2018-07-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充电和入水检测的端子复用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CN108370170A (zh) * 2017-02-27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短路故障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8424685U (zh) * 2018-04-23 2019-01-22 深圳市前海鸿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充电发射装置及耳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CN109655921A (zh) * 2018-11-30 2019-04-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入水检测方法
CN109713511A (zh) * 2019-02-11 2019-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检测电路、耳机插座、方法及移动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8789B1 (ko) * 2014-09-02 2021-10-2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배터리 충전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구현하는 전자 장치
US9823286B2 (en) * 2015-04-27 2017-11-21 Motorola Mobility Llc Moisture detection system for exter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s therefo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62613A (ja) * 2009-09-15 2011-03-31 Ceramics Craft Co Ltd 静電霧化装置
CN105959024A (zh) * 2016-07-07 2016-09-21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穿戴式设备浸水提醒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370170A (zh) * 2017-02-27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短路故障处理装置及方法
CN107493532A (zh) * 2017-08-18 2017-12-19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07601209U (zh) * 2017-12-26 2018-07-1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充电和入水检测的端子复用电路及可穿戴设备
CN208424685U (zh) * 2018-04-23 2019-01-22 深圳市前海鸿商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充电发射装置及耳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CN109655921A (zh) * 2018-11-30 2019-04-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入水检测方法
CN109713511A (zh) * 2019-02-11 2019-05-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检测电路、耳机插座、方法及移动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Microcontroller based smart charge controller for standalone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s";Nowshad Amin;《2009 34th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 (PVSC)》;20090712;全文 *
"电动车充电器的维修";田炜;《电动自行车》;20110602;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160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2598B (zh) 无线耳机、充电盒及无线耳机充电系统
CN111918160B (zh) 可充电耳机以及可穿戴设备
CN109756808B (zh) 无线便携电子设备、充电装置、系统和方法
US9823286B2 (en) Moisture detection system for exter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s therefor
JP6514866B2 (ja) 充電式電気機器
US20060245131A1 (en) Electrical protection circuitry for a docking station base of a hand held meter and method thereof
CN108370170B (zh) 短路故障处理装置及方法
US20160308386A1 (en) Rechargeable hearing aid and charging system therefor
CN104734281A (zh) 可穿戴移动电源及其供电控制方法
CN109413532A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电路及蓝牙耳机
BR112015007326B1 (pt) Conjunto de pacote de bateria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o carregamento de um conjunto de pacote de bateria
JPWO2018155270A1 (ja) 充電システム、電池パック、及び保護装置
CN113675912A (zh) 充电接口检测电路、智能穿戴设备、充电装置及系统
US20190115776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CN108832953B (zh) 一种监测肢体活动信息的智慧手环
CN206697015U (zh) 水浸探测装置
CN104571427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
US9997945B2 (en) Chargeable device and charger thereof
US20220085636A1 (en) Electronic device, battery pack, and control method
CN113329285B (zh) 一种耳机盒和无线耳机
JP2009044790A (ja) 一次電池充電器
CN219496914U (zh) 一种电池过放后充电就能亮屏的智能手表
CN111009936A (zh) 蒸汽熨烫设备、蒸汽熨烫设备电池包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CN220086953U (zh) 锂电池安全保护电路
RU114228U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ряда элемента аккумулятора с ограничением и сигнализацией его токовых перегрузо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