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7813A -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7813A
CN111917813A CN201910389260.5A CN201910389260A CN111917813A CN 111917813 A CN111917813 A CN 111917813A CN 201910389260 A CN201910389260 A CN 201910389260A CN 111917813 A CN111917813 A CN 1119178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receiving end
data receiving
communication
se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892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玲
俞人杰
华大
孙常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Cloud Comput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3892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78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78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78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6Provisioning of proxy services
    • H04L67/568Storing data temporarily at an intermediate stage, e.g. ca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41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between two video terminals, e.g. videophone
    • H04N7/147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e.g. identifying the communication as a video-communication,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the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在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待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采用两条不同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进而,可在不影响实时通信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传输网络环境不稳定时未成功传输的通信数据,有效降低了网络环境不稳定造成的通信数据丢失的风险。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音视频通话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例如,在工作中,人们可以借助音视频通话展开远程会议;在生活中,人们可以借助音视频通话与亲朋好友亲密交流。
然而,当用户遭遇网络环境不稳定的情况时,音视频通话过程产生的音视频数据可能存在无法正常接收的技术问题,进而导致通话数据丢失。有鉴于此,一种解决方案亟待提出。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多个方面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用以在不影响实时通信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传输网络环境不稳定时未成功传输的通信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获取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所述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网络监测模块,用于检测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数据缓存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所述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其中,所述数据发送端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所述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数据发送端、服务器以及数据接收端;其中,所述数据发送端,用于:将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并检测所述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接收到的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所述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所述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在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待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采用两条不同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进而,可在不影响实时通信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传输网络环境不稳定时未成功传输的通信数据,有效降低了网络环境不稳定造成的通信数据丢失的风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a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应用场景实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应用场景实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通信中的用户遭遇网络环境不稳定时,待传输的通信数据无法正常接收进而导致数据丢失的技术问题,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包含由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组成的通信系统。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图1a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该通信系统100包括:数据发送端10a以及数据接收端10b。
在通信系统100中,数据发送端10a,指的是能够接收待发送的通信数据,并可按照设定的通信协议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发送出去的设备。
通常,数据发送端10a具有一输入装置,该输入装置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10a可包括一电子触摸屏,该电子触摸屏可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例如,数据发送端10a可设有物理按键,用户可通过该物理按键输入数据。又例如,数据发送端10a可具有语音输入装置,该语音输入装置可检测并接收用户发出的语音内容,作为用户输入的数据,不再赘述。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数据发送端10a可具有不同的实现形态。例如,在一些场景下,数据发送端10a可实现为用户侧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对讲机等便携式设备;在另一些场景下,数据发送端10a可实现为台式计算机、固定电话、智能音箱等固定式设备,本实施例包含但不限于此。
在通信系统100中,数据接收端10b指的是能够按照设定的通信协议接收通信数据的设备。通常,数据接收端10b还具有数据输出装置,以将接收到的通信数据输出给用户。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接收端10b可包括一显示屏,该显示屏可展示接收到的通信数据。又例如,数据接收端10b可包括一音频组件,该音频组件可播放接收到的通信数据,不再赘述。在一些场景下,数据接收端10b也可实现为上述便携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或者上述固定式设备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些场景下,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的实现形态可以相同,例如,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均可实现为用户侧的手机;在另一些场景下,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的实现形态可以不同,例如,数据发送端10a可实现为用户家中摆放的智能音箱,数据接收端10b可实现为用户佩戴的智能手表。
应当理解的是,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是相对的动作,因此,数据发送端10a并非特指通信系统中的某一个设备,而是指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发送动作的设备;相应地,数据接收端10b指的是通信系统中执行数据接收动作的设备。例如,在智能音箱和智能手表组成的通信系统中,当智能音箱向智能手表发送数据时,智能音箱可被称为数据发送端,智能手表可被称为数据接收端;当智能手表向智能音箱发送数据时,智能手表可被称为数据发送端,智能音箱可被称为数据接收端。
在本实施提供的通信系统100中,在一些典型的场景下,数据发送端10a主要用于:获取数据发送端10a自身的网络质量;在数据发送端10a自身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数据发送端10a自身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
或者,在另一些典型的场景下,数据发送端10a主要用于:获取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在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
其中,第二传输通道独立于第一传输通道,以避免第二传输通道内传输的缓存数据对第一传输通道内传输的实时通信数据产生影响。
其中,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的通信数据,可以是用户输入到数据发送端10a的数据,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或者数据发送端10a上的其他进程传递过来的数据,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其中,数据发送端10a的网络质量,用于分析数据发送端10a的网络性能是否能够确保数据能够被发送出去。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用于分析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性能是否能够确保数据接收端10b较为完整地接收到通信数据。
其中,网络质量可采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评价因素来评价。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评价网络质量的评价因素可包括但不限于网络通断情况、网络延时情况、网络稳定性以及网络丢包率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中,一种评价因素,可对应一种评价指标。例如,网络通断情况对应的评价指标为:网络未中断;网络延时情况对应的评价指标为:网络延时小于设定的时长阈值。网络丢包率对应的评价指标为:网络丢包率小于设定的丢包率阈值。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可采用多种评价因素来评价网络质量,以综合分析数据发送端10a或者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性能。当多种评价因素中的任意一种不满足其对应的评价指标时,可认为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当多种因素均满足其对应的评价指标时,可认为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以下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例如,当网络质量对应的评价因素为网络通断情况和网络丢包率时,若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未中断,但是网络延时大于设定的时长阈值,则认为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此时,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的通信数据。若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未中断,且网络延时小于设定的时长阈值,则可认为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此时,可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不再赘述。
在通信系统100中,为实现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之间的上述数据交互过程,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可建立通信连接,具体的通信连接方式可视实际的应用场景而定。
在一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之间可采用有线通信方式无线通信方式进行通信。其中,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ZigBee、红外线、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技术)等短距离通信方式,也包括LORA等远距离无线通信方式,还可包括基于移动网络的无线通信方式。其中,当通过移动网络通信连接时,移动网络的网络制式可以为2G(GSM)、2.5G(GPRS)、3G(WCDMA、TD-SCDMA、CDMA2000、UTMS)、4G(LTE)、4G+(LTE+)、5G、WiMax等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发送端或者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待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采用两条不同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进而,可在不影响实时通信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传输网络环境不稳定时未成功传输的通信数据,有效降低了网络环境不稳定造成的通信数据丢失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上述以及下述实例中,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之间的相互独立的特征,指的是用于传输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的两个传输通道在业务逻辑上是相互独立的。本申请实施例可采用多种实施方式实现相互独立的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以下将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可通过多对socket(套接字)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每对socket对应一条传输通道。例如,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可通过第一对socket建立第一传输通道,并通过第二对socket建立第二传输通道。
其中,socket是传输层使用的传输协议提供的网络开发接口,网络上的两个程序可通过由socket建立的通信连接实现数据的交换。
例如,当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基于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进行通信时,第一对socket和第二对socket可以由UDP提供,基于此,可得到两条UDP传输通道。
又例如,当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基于TCP(Transmission Control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协议)进行通信时,第一对socket和第二对socket可以由TCP提供,基于此,可得到两条TCP传输通道。
再例如,当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基于UDP和TCP进行通信时,第一对socket可以由UDP提供,第二对socket可以由TCP提供;或者,第一对socket可以由TCP提供,第二对socket可以由UDP提供,基于此,可得到一条UDP传输通道和一条TCP传输通道。
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可采用一对socket建立通信连接。在发送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之前,数据发送端10a可采用不同的数据包头(header)分别对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进行封装,以使得包头不同的数据包在一条数据通道上独立传输。数据接收端10b在接收到数据包后,根据其包头不同,可将其分配给对应的进程。
例如,实时通信数据的包头为H1,缓存数据的包头为H2。若实时通信数据为音频格式的数据,缓存数据为文本格式的数据,则数据接收端10b可将接收到的包头为H1的数据包分配至音频播放进程,将包头为H2的数据包分配至文本显示进程。应当理解,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对包头为H1的数据包和包头为H2的数据包的传输过程进行了抽象后,可认为包头为H1的数据包和包头为H2的数据包采用两个独立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其中,包头为H1的数据包可对应第一传输通道,包头为H2的数据包可对应第二传输通道,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记载了通信系统100中的数据发送端10a可在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独立于第一传输通道的第二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端10b发送缓存数据的实施方式。其中,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端10b发送缓存数据,可通过不同的实施方式实现,以下将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S1中,数据发送端10a可采用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端10b发送查看遗失数据的提示消息;进而,数据接收端10b可在用户的指示下,根据该提示消息,发送针对遗失数据的查看请求。接着,数据发送端10a可响应数据接收端10b根据该提示消息发送的数据查看请求,采用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
例如,数据发送端10a可向数据接收端10b推送一文本消息,该文本消息的内容为:“您有遗失的通信数据,是否查询?”数据接收端10b接收到该文本消息时,可展示该文本消息,并检测用户对该文本消息的操作。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用户可点击数据接收端10b展示的文本消息,以发出查看遗失的文本消息的请求。数据接收端10b可根据用户对文本消息的点击操作,向数据发送端10a发送数据查看请求。
进一步可选地,数据接收端10b可展示至少一个选择控件,例如查询时间选择控件、查询方式选择控件、数据格式选择控件等,本实施例包含但不限于此。其中,查询时间选择控件,可向用户提供一时间设置入口,供用户设置何时查看遗失数据;例如,用户可设置立即查看遗失数据、五分钟后查看遗失数据或者半小时后查看遗失数据。其中,查询方式选择控件,可向用户提供一查询方式设置入口,供用户设置采用即时消息的方式查看遗失数据,或者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查看遗失数据,或者采用用户自定义的其他方式查看遗失数据。其中,数据格式选择控件,用于向用户提供一数据格式设置入口,用户可通过该数据格式选择控件,选择是否对遗失数据进行格式转换;例如,用户可选择查看原始格式为音频格式的遗失数据,或者选择将音频格式的遗失数据转换为文本格式的遗失数据后再进行查看,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S2中,数据发送端10a可不向数据接收端10b发送提示消息,而是结合数据发送端10a的网络质量或者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直接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端10b发送缓存数据。以下将详细说明。
可选地,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数据发送端10a可根据自身的网络质量,确定自身上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其中,上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指的是除第一传输通道传输实时通信数据所占用的带宽以及数据发送端10a的其他网络上传行为所占用的带宽之外,数据发送端10a的上行带宽中当前的带宽剩余量。
若数据发送端10a的上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数据发送端10a可直接将原始格式的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这种实施方式中,数据发送端10a可及时地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发送端10b,并且保留了缓存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若数据发送端10a的上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数据发送端10a可对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压缩处理后的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其中,对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指的是在不丢失缓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的前提下,缩减缓存数据的数据量。基于这种实施方式,数据发送端10a可有效降低传输缓存数据所需的带宽成本,不影响第一传输通道上的实时通信数据的传输。
可选地,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数据发送端10a可根据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确定数据接收端10b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其中,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指的是除第一传输通道传输实时通信数据所占用的带宽以及数据接收端10b的其他网络下载行为所占用的带宽之外,数据接收端10b的下行带宽中当前的带宽剩余量。若数据接收端10b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大于或等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数据发送端10a可直接将原始格式的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这种实施方式中,数据发送端10a可及时地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并且保留了缓存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若数据接收端10b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数据发送端10a可对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压缩处理后的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其中,对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指的是在不丢失缓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的前提下,缩减缓存数据的数据量。基于这种实施方式,数据发送端10a可有效降低传输缓存数据所需的带宽成本,不影响第一传输通道上的实时通信数据的传输。
可选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缓存数据的原始格式不同,则对其进行压缩处理采用的方式也不同。以下将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数据发送端10a可对该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并根据语音识别的结果,获取该音频数据对应的文本数据。至此,可将数据量较大的音频数据转化为数据量较小的文本数据,极大压缩了缓存数据的数据量。
进一步地,可对语音识别转化得到的文本数据进行语义识别,并基于语义识别的结果从文本数据中提取内容摘要。基于此,可进一步压缩缓存数据的数据量,在不影响实时数据传输的前提下,及时将用户遗失的关键数据推送给用户。
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若缓存数据包含视频、图片等图像数据,则数据发送端10a可降低这些图像数据的分辨率,以压缩图像数据的数据量。可选地,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数据发送端10a可向数据接收端10b提供查看原始图像数据的入口,并可根据数据接收端10b查看原始图像数据的请求,将原始图像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数据接收端10b可在数据发送端10a的配合下,基于接收到的分辨率较低的图像数据,快速向用户展示遗失数据中的关键信息,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向用户展示原始图像数据,同时兼顾了用户接收实时通信数据的效率和查看遗失数据的效率,极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方式S1实施方式S2对应的各实施例的基础上,数据发送端10a还可执行下述实施例记载的实施方式,以进一步压缩缓存数据的数据量,以下将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10a在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之前,可对缓存数据进行有效数据的提取操作;接着,将提取到的有效数据通过第二传输通道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其中,有效数据,指的是包含信息量的数据,或者对通信双方具有实质意义的数据。
基于此,可选地,在实施方式S1对应的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10a可在获取到缓存数据之后,从缓存数据中提取出有效数据;接着,响应数据接收端10b发送的数据查看请求,将提取出的有效数据通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
可选地,在实施方式S2对应的实施例中,数据发送端10a可在获取到缓存数据之后,从缓存数据中提取出有效数据;接着,在数据发送端10a的上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或者数据接收端10b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时,对提取出的有效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将压缩处理后的有效数据通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
通常,缓存数据的类型不同,则有效数据的提取操作也不相同。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数据发送端10a可对该音频数据进行静音检测,以识别音频数据中的静音数据;接着,数据发送端10a可从该音频数据中去除静音数据,得到音频数据中的有效数据。其中,静音检测,可基于音频数据包含语音信号的能量、频谱或者波形实现,此处不赘述。
在另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若缓存数据包含视频、图片等图像数据,则数据发送端10a可对图像数据进行特征识别,识别出图像数据中的无用信息,例如识别出图像数据中的背景部分、噪声部分;接着,数据发送端10a可从图像数据中去除无用信息,得到图像数据中的有效数据。
如图1b所示,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可在数据发送端10a处设置两个数据缓冲区:接收缓冲区和发送缓冲区。其中,接收缓冲区用于存放接收到的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的通信数据。发送缓冲区,用于存放从接收缓冲区存放的数据中提取出的有效数据。基于此,数据接收端10b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数据发送端10a可直接从发送缓冲区读取有效数据,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读取到的有效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10b,效率更高。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有效数据识别的实方式,一方面,数据发送端10a进一步压缩了缓存数据的数据量,降低了第二传输通道所占用的传输带宽;另一方面,数据发送端10a从缓存的数据中筛选出有效数据,极大提升了用户从遗失掉的数据中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效率。
值得说明的是,在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100中,数据发送端10a可与一个或多个数据接收端10b进行通信。当存在多个数据接收端10b时,数据发送端10a可针对每个数据接收端10b执行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通信方法,不再赘述。
上述各实施例提供了由数据发送端10a和数据接收端10b组成的通信系统100,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由数据发送端30a、服务器30b以及数据接收端30c组成的通信系统300。以下将结合图2a所示的系统架构进行详细说明。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数据发送端30a与数据接收端30c之间的数据交互,可通过服务器30b实现。其中,服务器30b可实现为常规服务器、云服务器、云主机、虚拟中心等服务器等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其中,服务器设备的构成主要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不再赘述。
在通信系统300中,数据发送端30a的实现形态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关于数据发送端10a的可选实现形态的记载;数据接收端30c的实现形态可参考上述实施例关于数据接收端10b的可选实现形态的记载,此处不赘述。
其中,数据发送端30a,用于:将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30c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服务器30b。其中,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30c的通信数据,可以是用户输入到数据发送端30a的数据,也可以是其他设备或者数据发送端30a上的其他进程传递过来的数据,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服务器30b,用于:接收数据发送端30a发送来的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30c的通信数据,并检测数据接收端30c的网络质量;在数据接收端30c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接收到的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30c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数据接收端30c的网络质量满足该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30c,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30c。
除上述执行逻辑之外,服务器30b还可执行通信系统100中可由数据发送端10a能够执行的其他方法逻辑,具体可参考前述实施例的记载,此处不做赘述。
可选地,当服务器30b执行数据发送端10a从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的方法逻辑时,图1b所示的设置于数据发送端10a的接收缓冲区和发送缓冲区可设置于服务器10b上,如图2b所示。当数据接收端30c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服务器30b可将接收到的由数据发送端30a发送来的通信数据缓存在接收缓冲区。接着,服务器30b可从接收缓冲区存放的缓冲数据中提取出有效数据,并将有效数据存放在发送缓冲区。基于此,服务器30b在确定数据接收端30c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直接从发送缓冲区读取有效数据,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读取到的有效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30c,效率更高。
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可应用在多种应用场景中,以下将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在一种典型的应用场景中,如图3所示,用户A和用户B通过各自的手机拨打网络语音电话。其中,用户A位于办公室,且手持手机Ma;用户B位于行进中的火车上,且手持手机Mb。
如图4所示,手机Ma实时检测手机Mb的网络质量。反之,手机Mb也实时检测手机Ma的网络质量。当手机Ma在接收到用户A发出的语音信号时,可根据手机Mb的网络质量判断手机Mb是否断网或者存在网络丢包率较高的情况。
若此时用户B乘坐的火车行进在通信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则手机Mb应当检测到手机Mb的网络处于连接状态,且网络丢包率较低。此时,手机Ma可实时将用户A发出的语音信号发送至手机Mb,以将用户A的通话内容传达至用户B。
若此时用户B乘坐的火车进入隧道或者山洞,手机Mb应当检测到手机Mb的信号减弱或者出现信号中断,且网络丢包率较高。此时,手机Ma可将用户A发出的语音信号缓存在本地的接收缓冲区中。
手机Ma继续实时检测手机Mb的网络质量。与此同时,手机Ma可对接收缓冲区中缓存的语音数据进行语音识别和分析,并判断语音数据是否有效。若存在无效的语音数据,则丢弃。若存在有效的语音数据,则将有效的语音数据迁移至本地的发送缓冲区。
若一段时间后,用户B乘坐的火车,驶出隧道或者山洞,重新回到通信基站的信号覆盖区,则手机Ma将检测到手机Mb的网络处于连接状态,且网络丢包率较低。此时,若用户A仍在向手机Ma发出语音,则手机Ma可将这部分实时产生的语音数据通过传输通道C1发送至手机Mb。
与此同时,手机Ma本地的发送缓冲区存有数据,则手机Ma可通过传输通道C2向手机Mb发送语音消息遗失提醒,以提醒用户有遗失的语音消息,并询问用户以文本格式查看遗失的语音内容,或者以音频格式回听遗失的语音内容。若用户选择文本格式,则将发送缓冲区的语音数据识别为文本数据,并通过传输通道C2发送至手机Mb进行展示。若用户选择音频格式,则将发送缓冲区的语音数据通过传输通道C2直接发送至手机Mb,供用户播放。
或者,若检测到手机Mb的网络处于连接状态,网络丢包率较低,且本地的发送缓冲区存有数据,则手机Ma进一步判断手机Mb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若剩余可用带宽较多,则将发送缓冲区的语音数据直接通过传输通道C2发送中手机Mb,供用户播放。若剩余可用带宽较少,则将发送缓冲区的语音数据识别为文本数据,并通过传输通道C2发送至手机Mb进行展示。
除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之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说明。
图5为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该,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获取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
步骤502、在该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接收到的待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
步骤503、待该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满足该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待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采用两条不同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进而,可在不影响实时通信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传输网络环境不稳定时未成功传输的通信数据,有效降低了网络环境不稳定造成的通信数据丢失的风险。
图6为本申请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该,该方法包括:
步骤601、获取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
步骤602、判断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是否满足数据传输条件;若为是,则执行步骤603;若为否,则执行步骤605。
步骤603、判断是否已存在与数据接收端对应的缓存数据;若为是,则执行步骤606以及步骤607;若为否,则执行步骤604。
步骤604、将接收到的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执行步骤601。
步骤605、缓存接收到的待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并执行步骤601。
步骤606、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步骤607、采用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向该数据接收端发送查看遗失数据的提示消息。
步骤608、响应该数据接收端根据该提示消息发送的数据查看请求,采用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其中,步骤606和步骤607并无先后顺序,上述步骤编号仅用于区分不同的步骤,以方便描述。实际中,步骤606和步骤607可以同时执行,或者步骤606先于步骤607执行,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进一步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基于此,在执行步骤607时,可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将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到的有效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的一种方式,可包括:若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该音频数据进行静音检测,以识别该音频数据中的静音数据;从该音频数据中去除该静音数据,得到该有效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待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向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可向数据接收端发送查看遗失数据的提示消息;在数据接收端请求查看遗失数据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在充分考虑用户的主观意愿的前提下,采用两条不同的传输通道传输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有效降低了网络环境不稳定造成的通信数据丢失的风险。
图7为本申请又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7该,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获取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
步骤702、判断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是否满足数据传输条件;若为是,则执行步骤703;若为否,则执行步骤705。
步骤703、判断是否已存在与数据接收端对应的缓存数据;若为是,则执行步骤706以及步骤707;若为否,则执行步骤704。
步骤704、将接收到的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执行步骤701。
步骤705、缓存接收到的待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并执行步骤701。
步骤706、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步骤707、根据该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确定该数据接收端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
步骤708、判断该剩余可用带宽是否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若为是,则执行步骤709;若为否,则执行步骤710。
步骤709、对该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并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将压缩处理后的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步骤710、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直接将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其中,步骤706和步骤707并无先后顺序,上述步骤编号仅用于区分不同的步骤,以方便描述。实际中,步骤706和步骤707可以同时执行,或者步骤707先于步骤706执行,本实施例不做限制。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对该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的一种方式,可包括:若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该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根据语音识别的结果,获取该音频数据对应的文本数据。
进一步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
可选地,该步骤可执行在步骤709之前,即:在对缓存数据执行压缩处理之前,预先从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对提取出的有效数据执行压缩处理,接着,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将压缩处理后的有效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可选地,该步骤可执行在步骤710之前,即: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直接将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之前,预先从缓存数据中提取出有效数据,再将提取出的有效数据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在一些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的一种方式,可包括:若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该音频数据进行静音检测,以识别该音频数据中的静音数据;从该音频数据中去除该静音数据,得到该有效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待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根据数据接收端的剩余可用带宽决定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向数据接收端直接发送缓存数据或者压缩处理后的缓存数据。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充分考虑了数据接收端的下行带宽能力,可在确保用户及时查看遗失数据的同时,尽量避免对实时通信数据的传输造成影响,有利于保证实时通信过程顺利进行。
在图5、图6以及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记载了检测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并根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的可选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记载的通信方法也可结合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执行。例如,可在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按照上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方法,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提供方法的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均可以是同一设备,或者,该方法也由不同设备作为执行主体。比如,步骤201至步骤204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又比如,步骤201和202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A,步骤203的执行主体可以为设备B;等等。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及附图中的描述的一些流程中,包含了按照特定顺序出现的多个操作,但是应该清楚了解,这些操作可以不按照其在本文中出现的顺序来执行或并行执行,操作的序号如201、202等,仅仅是用于区分开各个不同的操作,序号本身不代表任何的执行顺序。另外,这些流程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操作,并且这些操作可以按顺序执行或并行执行。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第一”、“第二”等描述,是用于区分不同的消息、设备、模块等,不代表先后顺序,也不限定“第一”和“第二”是不同的类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如图8所示,该装置包括:网络监测模块801、数据缓存模块802、数据传输模块803。
其中,网络监测模块801,用于检测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
数据缓存模块802,用于在该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803,用于当该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该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进一步可选地,数据传输模块803在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时,具体用于:采用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向该数据接收端发送查看遗失数据的提示消息;响应该数据接收端根据该提示消息发送的数据查看请求,采用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进一步可选地,数据传输模块803在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时,具体用于:根据该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确定该数据接收端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若该剩余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对该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将压缩处理后的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进一步可选地,数据传输模块803在对该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时,具体用于:若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该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根据语音识别的结果,获取该音频数据对应的文本数据。
进一步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预处理模块804;该预处理模块804具体用于: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相应地,数据传输模块803在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时,具体用于: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将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到的有效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进一步可选地,预处理模块804在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时,具体用于:若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该音频数据进行静音检测,以识别该音频数据中的静音数据;从该音频数据中去除该静音数据,得到该有效数据。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通信装置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待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采用两条不同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进而,可在不影响实时通信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传输网络环境不稳定时未成功传输的通信数据,有效降低了网络环境不稳定造成的通信数据丢失的风险。
图9是本申请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可实现为前述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100中的数据发送端10a或者通信系统300中的服务器30b。如图9所示,该通信设备包括:存储器901、处理器902以及通信组件903。
存储器901,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并可被配置为存储其它各种数据以支持在通信设备上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通信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
其中,存储器901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处理器902,与存储器901耦合,用于执行存储器901中的计算机程序,以用于:通过通信组件903获取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在该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该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该数据传输条件时,通过通信组件903,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902在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时,具体用于:采用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向该数据接收端发送查看遗失数据的提示消息;响应该数据接收端根据该提示消息发送的数据查看请求,采用该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902在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时,具体用于:根据该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确定该数据接收端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若该剩余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对该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将压缩处理后的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902在对该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时,具体用于:若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该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根据语音识别的结果,获取该音频数据对应的文本数据。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902还用于: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相应地,处理器902在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该缓存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时,具体用于:采用该第二传输通道,将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到的有效数据发送至该数据接收端。
进一步可选地,处理器902在从该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时,具体用于:若该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该音频数据进行静音检测,以识别该音频数据中的静音数据;从该音频数据中去除该静音数据,得到该有效数据。
进一步,如图9所示,该通信设备还包括:显示器904、电源组件905、音频组件906等其它组件。图9中仅示意性给出部分组件,并不意味着通信设备只包括图9所示组件。
其中,通信组件903被配置为便于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通信组件所在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可基于近场通信(NFC)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其中,显示器904包括屏幕,其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该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该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
其中,电源组件905,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电源组件所在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本实施例中,在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通信设备可缓存待发送至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待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可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并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缓存数据发送至数据接收端。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实时通信数据和缓存数据采用两条不同的传输通道进行传输,进而,可在不影响实时通信数据传输的前提下,传输网络环境不稳定时未成功传输的通信数据,有效降低了网络环境不稳定造成的通信数据丢失的风险。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处理器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可由通信设备执行的各步骤。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
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
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所述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包括:
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向所述数据接收端发送查看遗失数据的提示消息;
响应所述数据接收端根据所述提示消息发送的数据查看请求,采用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确定所述数据接收端的下行带宽中的剩余可用带宽;
若所述剩余可用带宽小于设定的带宽阈值,则对所述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
采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将压缩处理后的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缓存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包括:
若所述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语音识别;
根据语音识别的结果,获取所述音频数据对应的文本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所述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
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包括:
采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将从所述缓存数据中提取到的有效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缓存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包括:
若所述缓存数据包含音频数据,则对所述音频数据进行静音检测,以识别所述音频数据中的静音数据;
从所述音频数据中去除所述静音数据,得到所述有效数据。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监测模块,用于检测数据接收端或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
数据缓存模块,用于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
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所述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以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
其中,所述数据发送端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所述数据接收端或所述数据发送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所述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10.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发送端、服务器以及数据接收端;
其中,所述数据发送端,用于:将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并检测所述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在所述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不满足数据传输条件时,缓存接收到的待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的通信数据,得到缓存数据;当所述数据接收端的网络质量满足所述数据传输条件时,采用第一传输通道将接收到的实时通信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以及,采用第二传输通道将所述缓存数据发送至所述数据接收端。
11.一种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能够实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通信方法。
CN201910389260.5A 2019-05-10 2019-05-1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9178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9260.5A CN111917813A (zh) 2019-05-10 2019-05-1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389260.5A CN111917813A (zh) 2019-05-10 2019-05-1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7813A true CN111917813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426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89260.5A Pending CN111917813A (zh) 2019-05-10 2019-05-10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7813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2016A (zh) * 2021-02-05 2021-03-16 智道网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智慧交通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6567720A (zh) * 2023-07-10 2023-08-08 北京采立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虚拟现实交互的通信方法
WO2023236020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请求、请求接收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2016A (zh) * 2021-02-05 2021-03-16 智道网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智慧交通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3236020A1 (zh) * 2022-06-06 2023-12-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数据请求、请求接收方法和装置、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67720A (zh) * 2023-07-10 2023-08-08 北京采立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虚拟现实交互的通信方法
CN116567720B (zh) * 2023-07-10 2023-09-22 北京采立播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虚拟现实交互的通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229402B (zh) 终端的动态截屏方法、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6789562B (zh) 一种虚拟物品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917813A (zh) 通信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3166941A (zh) 一种数据分享的方法及装置
CN107274882B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395477B (zh) 基于视频会议的共享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CN108900855B (zh) 直播内容录制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服务器
CN112423076B (zh) 一种音频投屏同步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5704106B (zh) 一种可视化ivr实现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2202939A (zh) Ip地址的压缩、解压缩与报文收发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963106A (zh) 一种视频图像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196936A (zh) 一种资源分配指示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终端
US9485458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3141520B (zh) 视频流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7318129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JP5508605B1 (ja) 通信制御システム、通信制御方法、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端末、及び端末用プログラム
US20140337038A1 (en) Method, application, and device for audio signal transmission
CN114126032A (zh) 信息同步方法、智能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034858B (zh) 数据包重传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798700B (zh) 视频处理方法、视频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4125397A (zh) 一种音视频通讯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278402B (zh) 一种双声道音频处理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714734B (zh) Dmr系统、dmr的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2929706A (zh) 视频数据的回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电子装置
CN114979087B (zh) 消息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